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在古代叫什麼

馬來西亞在古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09 19:34:59

⑴ 中國在古代是如何稱呼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與哪些海上貿易

一、中國古代對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稱呼:

一)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二)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三)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四)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

五)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六)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七)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八)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

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九)孟加拉國:Bengal

曾用名:East Bengal 東孟加拉 / East Pakistan 東巴基斯坦

來源:本是印度的一部分。Bengal 是印度最大的民族之一,聚居在恆河下游,於是就把這片區域稱為 Bengal,首府加爾各答。Bengal 的宗教信仰極其復雜,西邊的多信印度教,東邊的多信伊斯蘭教。於是變一分為二,東西分治。

十)尼伯爾

中國古稱:泥婆羅

來源:在當地的尼瓦爾語中,Nepal 意為「崇山之中的國家 」。

十一)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丵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

十二)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

二、中國古代海上貿易:

中國的海外貿易歷史悠久。早在秦漢之前,中國已同近海國家有了貿易往來。漢代商船已遠達印度東南海岸,並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貿易關系。

魏晉時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孫吳同印度支那半島諸國也經常有貿易往來。南北朝時期,中國同沿中印航線各國的貿易更為頻繁。

隋唐時期,中國商船的遠航已由印度半島延伸至波斯灣。中國同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等國的貿易頗為發達。唐代同日本、朝鮮的貿易也十分活躍。宋元時期,海外貿易更加繁榮。

明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遍及今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灣及其沿岸,印度半島,阿拉伯海及其沿岸的30多個亞非國家,中國船隊直達東非海岸。這一壯舉,使中國古代官方貿易達到高峰。明中葉後至清代前期,中國海外貿易因「海禁」和「遷界」而走向衰落。

(1)馬來西亞在古代叫什麼擴展閱讀: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2017年04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聯合南京、寧波、江門、陽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麗水等城市進行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

⑵ 馬來西亞原來是叫做馬來亞嗎

是的,馬來亞(Malaya)就是馬來西亞還沒獨立前的名字,後來獨立後就改名馬來西亞(Malaysia) 另外你的這張圖片根本就不是馬來西亞的,不要亂放

⑶ 現在的各國,古代都叫什麼名字

阿拉伯帝國 叫大食
古羅馬 叫大秦
泰國 叫暹羅
馬來西亞 叫馬六甲
印尼 叫爪哇
印度 叫天竺
中亞地區 叫呼羅珊 日本叫倭國 德國叫日爾曼 俄羅斯叫沙俄 印度叫身毒 印度尼西亞叫荷屬東印度 新加坡叫滿刺家 朝鮮叫高麗 實在是找不出來了當時沒幾個國家,或者就是屬國沒有國名!!!

⑷ 馬來西亞有幾年歷史

馬來西亞有兩千年歷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拉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沙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迫使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⑸ 世界各國古代都叫什麼

中國:中央之邦;
日本:古稱「倭」「大和」,分別為「山峽」與「多山之地」之意;最早使用「日本」一詞,為在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前後。
朝鮮:古稱「高麗」,系山高水麗之意,14世紀末,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改國號為「朝鮮」,意為「早晨清新的國家」;
泰國:古稱「暹羅」,指稱皮膚較黑的部族;1939年改國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國」;

緬甸:宋以緬甸山區遙遠,道路阻隔,應而稱之為「緬」(遙遠之意);

柬埔寨:漢稱「扶南」,為「山地之王」意,後稱真臘,明開始稱「柬埔寨」;

寮國:以國內主要民族「寮」族得稱;

越南:~~~

馬來西亞:在梵文中意為「黃金之國』;

新加坡:「獅子城」之意;

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以希臘文「水」和『島「組成,,表示其既為海國,,又為島國;

汶萊:馬來語中意為「水果」,專指芒果;

東帝汶:在帝汶東部。帝汶在印尼語中意為「東方」,因其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邊得名;

印度:因信得河而來,古時印度人以信度表示河流;

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

孟加拉國:因主要民族得稱;

尼泊爾:藏語中意為「木頭房子」;

不丹:出自梵文,意為「吐魯番的邊疆」;

錫金:尼泊爾語中意為「新地方」;

斯里蘭卡:僧加羅語意為「光明,燦爛,富裕的土地」;

馬爾地夫:梵文「島嶼」;

阿富汗:因國內主要民族「阿富汗族」得稱;

伊朗:從「雅利安人」衍生而來,波斯語中意為「貴人」;

伊拉克:阿拉伯語中意為「血管」,,指流經伊拉克的兩河;

黎巴嫩:在古腓尼基語中意為「白色的山嶺」,指山頂積雪;

約旦:因「約旦河」得名,在希伯來語中,「約旦」意為「咆哮」之意;

土耳其:突厥;

塞普勒斯:希臘文中「銅』之意;

沙烏地阿拉伯:從統治家族「沙特」得名,「沙特」意為「幸福」;

科威特:阿拉伯語中「小城堡」之意;

阿曼:「寧靜的土地」;

葉門:右邊之意,,即:站在麥加,面向東方,葉門即在其右;

巴林:巴林島;

阿聯酋:。。。。。

澳大利亞:拉丁文中意為「南方的大陸」,古時,托勒密推想,北方既有陸地,南方也必有一塊陸地;

紐西蘭:來源於荷蘭語,意為「新的海中陸地」;

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一詞源於馬來文,意為「卷頭發」,「新幾內亞」為殖民者荷蘭人所起,因當時初登上島,見當地居民皮膚黝黑,很像西非幾內亞人;

索羅門群島:源於聖經故事所羅門王藏寶之地;

斐濟:得名於其主島「維提島」;

湯加:當地土著名稱,意為「聖地」;

吉里巴斯:原稱吉兒伯特,為發現本島之殖民探險家名字;

埃及:埃及人讀作:迷死兒,阿拉伯語意為「遼闊的土地」;

利比亞:歷史悠久,不可考,希臘時代泛指埃及以西所有非洲大陸;

突尼西亞:得名自其首都突尼西亞城,,乃阿拉伯人擴張時,為攻打柏柏爾人之加太基而建立的要塞「塔爾欣」之誤稱;

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語「群島」之意,指被沙漠包圍的綠洲;

茅利塔尼亞:「摩爾人之國家」;

塞內加爾:得名於塞內加爾河;

甘比亞:因河得名;

幾內亞:在土著蘇蘇人語中意為「魔鬼」,西方殖民者初登上陸,土著人以為是魔鬼,大叫「幾內亞」,西方人以為此即為當地地名,,顧命名為「幾內亞」;

獅子山:葡萄牙語中意為「獅子山」,;

賴比瑞亞:取義拉丁文「自由的土地」,為美國殖民協會安置釋放黑奴向當地酋長購買的土地;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迦納:古代迦納王國;

多哥:瀉湖之濱,因其海岸多瀉湖;

奈及利亞:得名於尼日河,「尼日」在柏柏爾語中即為「河」之意;

尼日:~~~~

維德角:得名於非洲西角,維德角;

查德:得名於查德湖,當地語「一片汪洋」之意;

剛果:剛果河;

中非:~~~

喀麥隆:葡萄牙語「大龍蝦」之意,為當時葡萄牙殖民者在河口捕魚時捕到大量龍蝦得名;

加彭:當地河口形狀似當時葡萄牙殖民者衣服的名稱「卡膀」;

安哥拉:得名於班圖國家姆本杜王國的恩哥拉國王;

衣索比亞:「黝黑的面容」,古埃及人誤以為當地人的皮膚是由於太陽烤炙所致;

吉布地:當地語意為「我的鍋」,傳說西方人來到後問一位正在煮飯的老人此地如何稱呼,老人誤以為問他,這是什麼東西,,回答:我的鍋~~

索馬里:當地人以為是一位古代富人的名字;

肯亞:班圖語「鴕鳥」之意,因肯亞山被當地人比喻為鴕鳥;

坦尚尼亞:坦嶱尼碦與桑幾巴爾人的國家。「坦嶱尼碦」意為水的交匯處,指坦嶱尼碦湖,「桑幾巴爾」為波斯語「黑人土地」之意;

尚比亞:要求獨立的民族主義者政黨的名稱,以贊比西河得名;

辛巴威:「石頭城」之意,國內有古代遺址「大辛巴威遺址」;

莫三比克:原為一古代城堡的名稱;

馬達加斯加:葡萄牙殖民者誤以為此地為摩加迪沙王國,錯誤的拼音和錯誤的讀法所致;

葛摩:阿拉伯語「月亮」之意;

挪威:北方航道之意,指沿海岸線的航道;

芬蘭:得名於主要民族芬蘭人;

瑞典:由中世紀一古國名演化而來;

丹麥:丹人的國家;

冰島:當地居民不願再有移民過來,顧給此地取了個嚇人的名字「冰島」~~

英國:不列顛,古不列當人居住於此,初被稱為布列頓尼亞。

愛爾蘭:「綠色」之意;

荷蘭:「森林之國家」;

比利時:來源於古貝爾基人,意為「勇敢」之意;

盧森堡:古薩克森語「小城鎮」之意;

法國:源自「法蘭克人」,意為「自由人」;

羅馬尼亞:「羅馬人的國家」;

保加利亞:來與於突厥人保加爾族;

阿爾巴尼亞:積雪的山嶽;

義大利:~~~~~,小牛生長的地方??

聖馬利諾:聖徒馬力諾;

馬爾他:腓尼基語「庇護所」之意;

摩納哥:據稱為古希臘英雄海格力斯所建,意為「隱士」;

安道爾:·古代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一個小緩沖國;

西班牙:來自於希臘語「兔子」因當時腓尼基人來到時,發現當地兔子很多;

葡萄牙:「溫暖的港灣」,波爾圖,,後來泛指全國;

匈牙利:匈人的國家;

奧地利:「東方地區」,查理曼時代此地為查理曼帝國的東部邊境;

瑞士:來自其一個州的名字,意為焚燒,原來,這里為森林,焚燒後適合人居;

德國:人民的國家??

俄羅斯:源於羅斯,指由斯堪的納維亞南下的瓦蘭幾亞人;

加拿大:易洛魁語「棚戶」之意,,初法國探險家來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處,答曰:棚戶~;

美國:~~~~~~不講~

墨西哥:來源於阿茲特克人戰神名;

瓜地馬拉:當地印第安語「森林之國」;

貝里斯:一個海盜名;

宏都拉斯:西語「無底深淵」;

哥斯大黎加:富裕的海岸;

巴拿馬:當地印第安人稱呼,意為「魚鄉」;

巴哈馬:「淺灘」之意,得名於當地地勢;

古巴:一個土著部族名稱;

海地:當地印第安語「高山」之意;

格瑞那達:「石榴」,形似石榴;

巴貝多:「長鬍子」,當地一種無花果很像鬍子;

巴西:紅木;

厄瓜多:古人稱,「太陽之路」;

哥倫比亞:~~~~~不講;

委內瑞拉:小威尼斯,殖民者初到此地發現當地居民住在湖邊的吊樓里,,似威尼斯;

蘇利南:部族名;

秘魯:玉米之倉;

智利:世界邊緣;

玻利維亞:玻利瓦爾;

巴拉圭:一條彩色的河流;

烏拉圭:貝殼之河;

阿根廷:銀;

⑹ 請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在我國古籍中的古稱分別都是什麼

越南——安南
菲律賓——呂宋
馬來西亞——柔佛 / 馬六甲
汶萊——泥國

朝鮮 / 韓國:Korea

中國古稱:樂浪 / 高句麗 / 百濟 / 新羅 / 高麗

來源:漢朝設置樂浪郡。公元4世紀時,在今天的朝鮮半島上建立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本來是中國的民族,因為搶地盤,打不過鮮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趕出國門,流放到朝鮮半島北部。高麗為高句麗的簡稱(但高句麗與高麗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國,國號「高麗」,並於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 Korea(高麗)。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說:「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朝鮮語中朝字讀作Zhao,今轉讀成Chao。

在漢朝,如今的韓國地區,分布著三個原始部落,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1897年2月,朝鮮國王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不過這個「大韓帝國」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廢除了,又改回「朝鮮」。

日本:Japan

中國古稱:扶桑 / 倭奴 / 東夷 / 海東 / 東洋 / 東瀛

來源:古代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來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發扶桑,入於落棠」語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上起源於中國文明,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關於日本的記載。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 這說明當時中國人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另據范曄《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到隋唐時,始稱「日本」。《舊唐書·東夷傳》中將「倭」 與「日本」分列並敘,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載明:「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Japan 是英語「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對它的稱呼。

越南:Viet Nam

中國古稱:甌越 / 占婆 / 林邑 / 環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來源: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甌雒國,由甌越和越兩個部落合並而成。中國史書上的占婆(又稱林邑、環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時從中國獨立出來。1054年李朝改國名為大越。以後幾個王朝稱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國號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為越南。1804年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之名便始於此。越南族就是中國的京族。

寮國:Lao

中國古稱:堂明 / 南掌 / 寮國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訪東吳。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寮國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明代永樂二年,瀾滄國獲得中國的承認,封為「寮國宣慰司」,史稱南掌。國內第一大民族寮國族(又稱「老龍族」,中國稱其為「寮人」)佔全國總人口1/3以上,以族為國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 Malay 半島的大部分。1963年,Malay,與加里曼丹島上的沙撈越和沙巴地區,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為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後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麼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王子十分高興,認為這里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並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國古稱:安息

來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從東遷往波斯,占據了伊朗高原或其東南部地區,並在這兒創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臘、古羅馬將這片地區稱為 Aryana ,意為「雅利安人的地區」。Iran為其轉音。Persia(波斯帝國)是伊朗歷史上最顯赫的一個帝國。(其實 Persia 並不單只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稱為 Persia 。)

俄羅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輔羅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蘇聯

中國古稱:羅剎

來源:9世紀下半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諾曼人在東斯拉夫人地區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斯拉夫人把來他們稱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這個詞起源於古諾曼語 ruotsi,意指「劃獨木舟的人」,後來為斯拉夫人所採用。元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蒙古人在拼讀俄文 Rocia 時,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個母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時期,Oroccia 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蘇聯曾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歷史時期。

西班牙:Spain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這里野兔出沒,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語 Shaphan)。漸漸的,轉換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爾圖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本來翻譯成波秋歌更為恰當

義大利:Italy

中國古稱:大秦

來源:古希臘人殖民到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附近後,把這里的維圖利部落稱為 Italoi。後來羅馬人沿用了這個名稱,拉丁語 ltalia,並用它作為義大利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

⑺ 東南亞在中國古代叫什麼

南洋,因為在我們的南邊且要渡海才能到。

東南亞(Southeast Asi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
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咽喉」,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900千米,最窄處僅有37千米,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東岸、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多經過這里。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中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⑻ 在我國古代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習慣用帶有含義的稱謂,西方稱為什麼

中國稱四方為:西戎、北狄、東夷、南蠻。更遠的地方統稱海外蠻夷。當然,這是帶有歧視性的統稱,說明方位的。
印度:漢朝稱身毒、唐朝稱天竺
大光、是緬甸的古稱
高麗、百濟都為朝鮮古稱
泰國古稱暹羅國
日本古稱東瀛、扶桑,漢朝稱倭 奴國
新加坡古稱"單馬錫"、滿剌加:淡馬錫
婆羅乃、婆利、布爾尼都是汶萊的古稱
稱寮國為南掌國、寮國
稱朝鮮為高麗(高句麗與百濟、新羅共同在韓半島開創了三國時代,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
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

柬埔寨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泰國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緬甸:撣國 / 驃國 / 蒲甘
馬來西亞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菲律賓:呂宋
印度尼西亞:爪哇 / 三佛齊
印度: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孟加拉國:東孟加拉
尼伯爾 :泥婆羅
不丹:主域 / 布嚕克巴
斯里蘭卡:錫蘭
巴基斯坦:信度 / 印度
伊朗:安息
伊拉克: 巴比倫
俄羅斯:羅剎
西班牙: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義大利:大秦

⑼ 中國歷代對外國人的稱呼

一、亞洲:

1、對日本稱呼:扶桑、東夷、東瀛或倭奴;當侵略我國時,又稱日本人為倭寇。

2、對朝鮮稱呼:樂浪郡、高麗和新羅。

3、對越南稱呼:安南。

4、對菲律賓稱呼:呂宋。

5、對泰國稱呼:暹羅。

6、對柬埔寨稱呼:扶南、真臘和高棉,新中國建立後還曾稱呼為紅色高棉。

7、對緬甸稱呼:撣國、驃國、蒲甘和大光等。

8、對阿拉伯稱呼:大食。

9、對伊朗稱呼:波斯或安息。

10、對印度稱呼:身毒和天竺。

11、對稱呼尼泊爾:尼婆羅。

12、對印度尼西亞稱呼:爪哇或三佛齊。

13、對馬來西亞稱呼:柔佛或馬六甲。

14、對寮國稱呼:堂明、南掌和寮國。

15、對斯里蘭卡稱呼:錫蘭。

二、歐洲:稱呼歐洲人為歐羅巴人。

1、對古代羅馬也就是今天義大利稱呼:大秦。

2、對法國稱呼:高盧。

3、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稱呼:佛郎機。

4、對英國人稱呼:撒克遜。

5、對俄羅斯稱呼:羅斯、基輔羅斯和羅剎等。

三、非洲:稱呼非洲人為昆侖奴人。

1、稱呼埃及:米昔兒。

2、稱呼索馬里:弻琶羅。

3、稱呼東非為甘棠。

4、稱呼蘇丹為努比阿。

5、稱呼肯亞為麻林國。

⑽ 馬來西亞原來是中國的領土嗎

不是。
馬來西亞由馬來半島的西馬及位於北婆羅州的東馬所組成。在英國統治的時期,西馬都被稱為馬來亞。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這個地區其中一個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大約50,000年前,東馬砂勞越州的古老尼亞(NiahCave〕洞里,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了。
在西馬,即馬來半島,內陸山區的原住民比馬來人更早就在這里居住了。 位於柬埔寨的Funan王朝,於公元初期曾經延伸其影響力到馬來半島。到了第七世紀,蘇門答臘的室里弗遜(SriVijaya〕王朝則在南中國海的區域崛起成為最大的王朝。第十三世紀後半期,滿者伯夷(Majapahit〕王朝取代室里弗遜,馬來半島也跟著落入滿者伯夷王朝的掌控中。 室里弗遜王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於大約1403年逃出滿者伯夷王朝的勢力范圍後,落腳在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並在這里建立了歷史上聞名的馬六甲王朝。也是在這個時候,大約於十五世紀初,回教被引進馬六甲王朝。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是個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由於其位置處於航海及經貿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東去資源豐饒的東方文明古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歐洲西方列強,使到馬六甲不僅成為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它也同時成為東西方多種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中國明朝的鄭和就曾在七度下南洋的時候,到過馬六甲。為了促進兩國之邦交,明朝的公主漢麗寶更是被遠嫁到馬六甲來。 西方列強於十六世紀相繼而來,葡萄牙人於1511年消滅了馬六甲王朝,開始了馬來半島的殖民史。葡萄牙統治馬六甲到1641年,被荷蘭人所擊敗,馬六甲又由荷蘭人所統治。英國人於十八世紀開始展延它對馬來半島的控制。1786年,萊特首登檳城,1819年萊佛斯佔領新加坡,1819年英國人和荷蘭人的交換殖民地,使到英國人也獲得了馬六甲,並於較後成立了馬六甲海峽殖民地。 英國人和馬來蘇丹於1895年簽署的邦咯島協約,使到英國人的勢力進一步從馬六甲海峽殖民地延伸到內陸的馬來州屬。通過律政司(ResidentSystem〕的制度,英國人逐漸全面的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及新加坡。 在英國人殖民的時期,英國人為了大量開發錫礦及樹膠園,從中國及印度大量的引進勞工,使到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的社會特徵開始形成。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入侵馬來亞,把英殖民政府擊潰並統治了馬來亞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後,英軍回歸馬來亞繼續其殖民。1948年,英殖民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況以對付馬來亞共產黨。 1940年代末期及1950年代所掀起的爭取獨立運動,終於使到英殖民政府讓馬來亞於1955年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選舉,由代表馬來人的巫統、代表華人的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國大黨所組成的聯盟(現在稱為國陣),橫掃了52議席中的51席。 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馬來文成為國語,回教成為國教。東姑阿都拉曼出任第一屆的首相,並被稱為國父。
在北婆羅洲方面,沙巴從1882年就被英北婆羅公司統治,直到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攻入佔領為止。砂勞越則是英人查爾斯布洛克和汶萊蘇丹協議下所建立起來的白人拉惹布洛克的天下。從1840年直到1942年,它都由布洛克家族所控制。在世界大戰過後,沙巴及砂勞越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1965年,由於東姑阿都拉曼及李光耀的政治分裂,新加坡宣布退出馬來西亞。 1969年的全國大選成績,顯示人民對聯盟的支持急劇下降,反對黨所獲得的席位劇增。雖然聯盟仍然控制聯邦政府,但失去了吉蘭丹州政權,並在多個州議會裡面對強大的反對黨勢力。1969年5月13日,反對黨的勝利遊行在不同種族的相互嘲諷及挑釁的過程中,演變成種族沖突及流血事件,造成百多人喪失生命,無數財產被摧毀。此歷史事件被成為513事件。 1970年,馬來西亞宣布實施為期廿年的新經濟政策,其目的是要消除貧窮,重組社會,以拉近貧富的鴻溝。但這項政策所實行的固打制,也使到非馬來人社會非常不滿。 1972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薩改變了外交政策,開始和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使東南亞成為和平、自由及中立的區域。1974年,敦拉薩訪問中國,兩國的邦交自此一直密切發展至今。
1970年代,馬來西亞開始其工業化計劃。新經濟政策廿年的成果,已經使到馬來人的經濟地位大大提升。1991年,第四任首相馬哈迪醫生宣布推行為期三十年的2020宏願計劃,致力使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 直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仍然以每年超過8%的成長率發展,成為其中一個世界上成長得最快的國家。
目前馬來西亞共有十三個州,兩個聯邦直轄區。其首都為吉隆坡,是其中一個聯邦直轄區 人口與語言 馬來西亞的人口約為兩千萬,其中有一千六百萬人在西馬,另外四百萬人在東馬。 在這些人口中,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是主要的族群。馬來人佔了總人口的55%,華人佔28%,印度人作則佔9%。東馬的人口則以原住民居多,如在沙巴的主要原住民族群是卡達山(Kadazan〕人、騎馬的巴蕉(Bajau〕人等。在砂勞越則以伊班(Iban〕人、比達友(Bidayuh〕人、普南人(Penan)為主。 在馬來西亞。雖然馬來文是國語,但許多華人及印度人都通曉華文及淡米爾文。這是因為這里的華人及印度人社會都有開辦自己的華文學校及淡米爾文學校。華人社會在這里這里出錢出力維持了約1,280間華文小學及60間華文中學,而印度人社會也維持了500多間淡米爾文小學。因此在馬來西亞,許多華人能聽得懂華語,是不奇怪的。
另外,英語也是非常普遍的語言,這當然是因為英國曾經殖民馬來西亞的緣故,但和近年來馬來西亞欲走向國際而大力鼓勵人民多學習英語,也不無關系。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流行使用方言。由於這里的華人早期移民自中國福建、廣東省等,因此他們承傳下來的方言也多為南部語言,即福建話、廣東話、客家話、海南話等。 許多外國對於馬來西亞華人的"語言天份"感到驚訝,其實是環境所逼而使然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9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0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0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