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茶山在哪裡
1. 中國的茶山都是在哪裡
武荑山
2. 茶山在哪兒
事實上是,我們不得不走4.5個小時的爛路……
,當我們四點鍾下山時,那些泥濘的小路根本下不了腳,只好一台土一台土地跳,不管了,下山要緊,顧不得我們全都成狗跳岩了。
其實也算很幸運了。其一,長安車裝著十多個人在斜坡上剎不住車,直往後退時,我們雖然嚇得要命,但最終還是剎住了……其二,雖然直到下山平安地回到家中,那夢中的嚮往的茶山一直沒看到,但我們總算是拖兒帶女的在泥濘中爬行3小時後,到了驢行目標之一田蝶的家。其三,剛好走到她家院子,我突然發現攝像機上的台標沒見,我連忙回頭找,幸運的是,在附近的小路上找到了,算是免了領導的批評和罰款。其四,雖然四點鍾擱了碗兒就下山,一路上學狗跳,把腰都閃痛了,但還是在五點過上了馬路,坐上了來接我們的終於能剎住車的長安車。其五,雖然坐著徐哥的車比他們提前四十分鍾到外河壩車站,為等他們在冷風中吹得鼻子痛,但我卻在那段兒時間里,遇到了一位22年沒見面的小學同學。他在對我說第一句話時,我像獵狗一樣敏銳地捕捉到了兒時的記憶,當我准確無誤地叫出他名字,他也一拍腦袋馬上想起是我。(呵呵,不好意思,在對小學同學的名字上,我記憶力實在是超常地好。也許是因為那是我記得的第一批名字。)
冉英穿著高跟鞋,越走越氣惱,直抱怨:越走越傷人個,越走越傷人個……她老公笑她,你還行呀,明明是老師,一走就走成了商人。
回到家在媽媽家扒了幾口飯,叫女兒一起回家。她說,媽媽,你把鞋擦乾凈了再走吧,我都不想和你一起走了,太沒面子了。
剛開始大家都不知目的地在哪兒,所以走得還人模人樣的。到最後,從腳到腿,就沒有哪裡是干凈的,一副熊樣兒!
3. 茶山在哪個城市
好多地名都叫茶山 你要問的是哪個呢 下面這些有沒你要找的那個?
青島茶山
茶山(4張) 青島茶山風景區位於平度市城北20公里,北接大澤,東鄰崮山,最高峰海拔680米。佔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項目總投資1.9億元人民幣。茶山旅遊景區於2004年開始開發,經過5年的努力,茶山旅遊度假區已初具規模。「山石、山泉、山花、山寺」是茶山的主題。風景區以休閑度假為主要方向,積極開發生態旅遊,目前大體可以分為生態觀光、旅遊朝聖、動感體驗和度假休閑等主要功能區。 茶山原名東山,與大澤山一脈相承,茶山是在元古代前震旦系與中生界白堊系組成基底的古老變質岩層之上,基岩主要為花崗片麻岩、大理岩、碎屑岩。主要的礦種有石墨、黃金、大理石、滑石、螢石、透輝岩等。茶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山丘植被為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由於開墾和環境的影響原始植被已殘存極少,栽培植被已佔絕對優勢。現在溫帶常綠針葉林是茶山的主要林木成份,菅草是茶山地表的優勢植物,與喬木、灌木和其它草木起著涵水保土的作用,積累著豐富的有機質。茶山有前胡、地柏、苦參、柴胡、茵陳、丹參、黃芩、桔梗、元參、何首烏等野生葯材,如果您運氣夠好,可能在您在登山過程中有特殊的收獲。 從茶山風景區入口到般若寺全長2300米左右,游覽全程耗時2小時左右,游覽過程中我們會陸續經過休閑游覽區,自然景觀區(野外拓展區),佛教文化區三個游覽區。休閑游覽區主要是人文景觀,包括關帝廟、水上樂園、滴水觀音、生態餐廳、心遠橋、動物園、茶山廣場等,同時我們在這一景區里還可以欣賞到卧佛山、濟公醉卧和點將台等自然山體象形景觀。自然景觀區(野外拓展區)從神茶題字處到上品石景點前,全長900米左右。溪流沿著長長的深山峽谷,彎彎曲曲,時急時緩,時聚時散,奔騰而下。隨處可見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沿路有獅子峰、龜兔賽跑、將軍石、犬塔忠魂、大肚彌勒等天然象形石景觀。木棧道依山而建,棧道下水流潺潺。木棧道和主幹道之間有供拓展用的拓展器材,在這您可以大顯身手。佛教文化區從上品石到般若寺,般若寺依山而建,佛是彌勒佛,後有三茶峰。主要的景點有上品石、狀元峨冠、狀元井、無相谷、金蟾朝聖(望空)、三生石等。
地理位置
茶山旅遊區隸屬於蘭山區人民政府,位於臨沂城北25公里處,東、西、南分別與206、205、327國道相連,汶泗公路橫貫東西,交通極為便利。該旅遊區主要由九鼎蓮花山、桃花園、月亮灣三個景觀區構成,總佔地面積40餘平方公里,有九山、八水、十二溝壑之勝景,林木植被覆蓋率較高,旅遊點主要有天齊廟、李小寨、鵲橋、聽濤亭、李小亭、望月樓、皇姑庵、蓮花池、三星泉、澄金泉等,景觀文化底蘊較為豐厚,並建有蓮花山莊、杏花村酒店等旅遊住宿設施,是休閑度假、農業觀光旅遊的勝地,被譽為臨沂的「後花園」。
旅遊資源
茶山園藝旅遊區位於臨沂城北25公里處,總佔地面積4.6萬畝, 其中桃花源景區面積3.5萬畝,中華樹種集錦園面積2000畝,農業果茶高科技示範園面積600畝,奇樹園面積300畝,果園超市面積600畝,另外,佔地7000畝的九鼎連花山景區內開發了天齊廟、李小寨、蓮花池、月亮灣等游覽參觀點,使整個旅遊區構成了令人留連往返的世外桃源。旅遊區於2001被省環保部門列為「省級生態示範保護區」,2002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列為蘭山區以茶山園藝旅遊區為主題的「全國生態示範建設區」。
茶山園藝旅遊區現已建設了萬畝桃園、中華樹種集錦園、農業果茶高科技示範園、奇樹園、茗香苑、果園超市等農業旅遊觀光點,開通了「桃路十八灣」旅遊線路,鋪襯了「紅色盤山路」,園內點綴了藝術盆景,並在不同季節推出了不同旅遊項目,如「春桃花、夏綠蔭、秋果實、冬霧淞」等觀光和果品採摘等遊客參與性較強的游樂項目,並建設了蓮花山莊、杏花村酒店等旅遊住宿度假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完善,是休閑度假、農業觀光的旅遊勝地。2002年旅遊區被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區。
編輯本段
錦州茶山
地理位置
位於錦州市城北18公里處的凌海市余鎮茶山村,風景區內群山環抱,有茶山、石虎山、關山、望城山、幽宮、棋盤山,山下清澈見底的放生湖、茶山湖麗水縈繞,山前夾極河水潺潺流過,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地形地貌
茶山為火山岩地質結構,因海底火山岩爆發,岩漿擠壓形成了獨特的山勢貌,山峰陡峭,山石千姿百態,有金蛇出洞、猛虎咆嘯、三猴並立、玉兔望月、猿人懷谷、飛天俠女、熊貓卧頂、鸚鵡登山、雙鹿齊奔等憨態殊姿,讓人領略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藝術美。茶山寺主峰陡峭,「茶山寺」、「禪錦州茶山風光(20張)」一些大型摩崖大石刻迎面躍入眼簾。在懸崖峭壁上鑿有佛龕,雕刻著如來、彌勒和燃燈佛像,山崖東面有人工開鑿的石蹬,迂迴到山頂,山上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枯。據說,當年茶山寺的和尚吃水就要攀岩到山頂的水井提水。山下有一棵古松,旁邊就是茶山寺遺址。
自然資源
茶山礦泉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爽口宜人,含有18種以上微量元素,有潤膚容顏,延年益壽這功效。茶山以盛產茶葉而得名,主要有金桂茶、綠葉茶、虎皮茶、腎心茶、扶手茶等,按民間傳說方法烤制出來的茶葉,用茶山礦泉水浸泡,茶水清香濃郁,健脾益腦,補腎治病,堪稱東北一絕。
編輯本段
溫州茶山
地理位置
茶山位浙江溫州甌海區,在金麗溫與甬台高速的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溫州樂園坐落於此,溫州高教園區,包括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溫州醫學院.
自然資源
茶山好山好水,因本地盛產楊梅,故又有楊梅之鄉的美譽.
五美景區也是個不錯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溫州茶山五美景園
茶山風景區占據大羅山西北,隔三垟水網與溫州主城區相望,溫州高教園區正位於茶山西麓,景區包括五美園、卧龍、山重樓、香山、花果山五個亞景區。其中五美園、香山寺等景點初具規模,結合秋季的楊梅節、柑橘節,每年吸引來自溫州以及外地遊客數十萬人。
茶山景區是大羅山內花崗岩地貌景觀最為典型與集中的地區,岩石造型奇特,洞府景觀幽深、奧妙,卧龍溪峽谷、瀑布景觀壯美、險峻,香山寺是大羅山區最大的佛教寺廟,是整個景區宗教旅遊的代表景點。
五美百鳥景園,座落於茶山五美園景區內,總佔地面積達五萬多平方米,園內不但有古長城、峰火台、大前門、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名家楹聯書畫長廊、亭台樓閣、牌坊水榭、茶館酒樓等一大批仿古建築和歐式風格的逍遙別墅群,還有鍔魚潭、百鳥園、廣場鴿、熊園、蛇島、水上樂園、天然游泳池、大戲台、鼓詞場、民族村、野營燒烤、民族歌舞表演、美食街、桂花林、楊梅林,以及雄獅、猛虎、金牛、恐龍、嫦娥奔月等巨型雕塑,是一個集文化教育於一體的新型旅遊勝地。景園二期工程佔地141畝即將開發。
97年被市政府列為小康鎮,98年經省政府批准茶山大羅山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99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溫州市高等教育園區選址在茶山境內,其中新溫州大學已於2000年4月1日率先舉行開工典禮,一個高起點、高標準的大學城將在茶山崛起。同時,溫州樂園也築落在這個美麗的地主。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以旅遊業為龍頭,農工貿高度協調發展的現代生態旅遊城鎮——茶山鎮將在浙南大地冉冉升起。茶山人民謁誠迎候八方嘉賓來茶山觀光,更盼望喜愛茶山之諸君,群策群力,攜手將茶山建設得更為絢麗多姿。
經省政府批准撤銷茶山鎮建立甌海區茶山街道
編輯本段
茶垢的一種雅稱
宜興有種紫砂壺,用的時間長了,壺中所積淀的陳年茶垢(茶漬、茶銹),愛壺人稱之為茶山,是一種雅稱。這樣的壺不放茶葉只注入清水也會帶有淡淡的茶香味。
編輯本段
東莞茶山
東莞市茶山鎮位於東江支流的寒溪河畔,東莞市中北部的埔田地區,廣深鐵路貫穿全鎮,道路交通方便。全鎮總面積5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萬人,外來人口10.92萬人。茶山鎮歷史悠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南社村古建築群,建於明清時代,藝術水平較高,具有濃厚的珠江三角洲水鄉情調,已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茶山鎮積極推動外向經濟帶動的戰略,新建成了佔地5000畝的茶山工業園,以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外商投資企業343家,形成了以服裝、玩具、食品、五金、塑料、電子為主的工業布局。同時,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民營企業產值比例逐步增加,成為茶山鎮的經濟支柱。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0.94億元,出口總額2.0453億美元。
茶山鎮為發展城郊型農業,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堤圍的防洪抗洪能力。同時,及時調整農業結構,建立蔬菜、水果、水產、畜牧幾大生產基地,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大力抓好蔬菜生產,現有蔬菜面積4000畝,種植市場暢銷的品種。抓好荔枝、龍眼為重點的水果生產,積極發展「三月紅」、「妃子笑」等優良荔枝品種,引進無核荔枝,推廣老齡荔枝矮化嫁接等技術。把發展畜禽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002年全鎮生豬上市量18萬頭,三鳥上市100萬只,種鴿12萬對,肉鴿80萬對。大力發展水產業,魚塘面積3231畝,推廣優良品種,實行魚畜結合,抓好魚塘的整治改造,提高了塘魚的質量和產量。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4503萬元。豐富優質的農產品,為茶山鎮向城市化邁進作出了貢獻。
駿馬奔騰——茶山大道口的奔馬標志,正是茶山鎮發展的寫照。
編輯本段
信宜市茶山
茶山鎮位於信宜市北部,居雲開大山南麓,北接貴子鎮,西與懷鄉羅馬及硃砂深塘接壤,南連洪冠鎮。面積101平方公里,海拔500-1298米。鎮內資源豐富,礦產有鐵、錫、磷、瑩石、瓷土、滑石、花崗岩等20多種;有松、杉、竹等用材林10多萬畝;經濟作物有三華李、生薑、粉蕉、砂仁、八角、龍眼、黑欖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木薯為主。野生動物有山豬、穿山甲、果狸、石蛤、黃猄等30多種。
茶山1992年撤鄉建鎮,現轄白木、平田、渤垌、渤上、渤中、榕垌、周埇、茶山、豐垌、豐垌口、灘垌等11個行政村,鎮政府離市區46公里。2006年末全鎮總人口25658人。
茶山鎮交通便利,向南連接洪冠鎮、向西連接懷鄉、硃砂鎮的出口公路已實現硬底化。北出口茶貴公路連通省道369線。
茶山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待開發,鎮內奇石高聳、古樹參天,主要景點有旗尾石、飯甑石、瓦鷹石、渤中旺水古松等。此外,春天李花競雪、仲夏果實累累是季節旅遊好去處,現已發展成為著名的李花觀賞聖地。
4. 雅安市茶山在哪
雅安市茶山是蒙頂山,「蒙山頂上春來早,揚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學士更風騷。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這是出自元代文人李德載所寫的《喜春來·贈茶肆》十首小令中的一首,很多人對這首小令都不熟,卻也表達了文人雅士們對飲茶的喜愛。不過,說到它的簡化版「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那麼很多人就耳熟能詳了:這「揚子江中水」並非是揚子江的江水,而指的是今鎮江市石彈山中冷泉,因其在唐代時位於揚子江故道的江心處而得名,被唐代書法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一水」,而這「蒙頂山上茶」卻顧名思義,就是指蒙頂山上出產的茶葉。
5. 這是在茶山哪裡,急求
這不是茶山
6. 茶山鎮南社古村落在哪裡
東莞市
7. 六大茶山師哪六大分別在哪
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或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的說法。
8. 「六大茶山」是哪六座,都在哪兒呀,請高手指點一下
茶山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蠻磚、六日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 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六大茶山-雲南六大茶山
地圖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蠻磚、六日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瀾滄江束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個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由於種種原因,清末及民國時期「六大茶山」逐漸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夕茶葉生產更跌到低谷。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生產,「古六大茶山」逐漸恢復生機,普洱茶生產走出低谷,重放光芒。
攸樂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 莽枝古茶山 蠻磚古茶山 慢撒古茶山 六大茶山-攸樂古茶山
茶具位於景洪市轄區內,現名基諾山。束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為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
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發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產。使產量逐漸上升。1993年攸樂茶山產茶1942擔(97000多公斤)。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州、市碓定該地區為山區開發實驗區,在有關科研單位的指導下,在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的同時,還積極種植砂仁、橡膠等,使基諾同胞經濟收入大增,生活明顯改善,正在向小康邁進。
攸樂山(基諾山)古茶樹 采古茶樹上春茶。 六大茶山-革登古茶山
茶山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年產茶量在500擔以上,茶葉屬大葉類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產干茶一擔,已枯死,至今已荒蕪難尋。
六大茶山-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為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於是小葉種茶在倚邦安家落戶,成了清宮貢茶的當然原料。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鎮與鎮之間,運茶馬邦往來,盛況空前。光緒31年始,倚邦沒落,至民國初,倚邦街競只剩下一百三十餘戶,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滾街瘟疫十室九空,荒蕪人煙,故到清朝後期,倚邦沒落,易武崛起,絕冠群芳,到民國之後,雲南茶葉則以勐海獨領風騷。
倚邦管理攸樂、架布、習空、莽枝、蠻磚、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產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漢族多系寧洱、石屏一帶遷來,從
事茶葉種植。清正年間 (1723—1735年)建石屏會館。早年還建有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倚邦茶葉歷史上以圓茶暢銷省內外,後又銷到越南、香港,年產茶1000擔左右。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為「貢茶」。其特點為質厚味美,放少許入杯,用開水沖泡後,茶葉直立不沉,色清微黃,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曼松曾 「年解貢茶20擔」。
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總面積稱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區。歷史上以生產圓茶(七子餅)而著名,年產茶萬擔以上。明、清時期,茶莊林立,商賈雲集,極為熱鬧。最早的茶號為宋雲號和元昌號,創立於光緒(1875—1908)年,製作的茶葉專銷四川。倚邦所產的茶遠銷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於茶質好,每年都要進貢朝廷。
清朝為了加強對茶山的管理和貢茶的運送,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從昆明經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嶺中修築了一條由石板鑲成的運茶馬道,寬2米,長達數百公里。從殘存的石板磨損狀況可以判斷,當時築路的艱辛和茶葉運輸的繁忙景象。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為內地與邊疆交往的政治,經濟中心,各種商鋪、學校、會館應運而生。昔日的倚邦街子於解放前毀於火災。現有部分修復的舊街道。主要集鎮是牛滾塘街。牛滾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為繁華。居住者多數是外來的生意人,從事茶葉、織布、柒布,主要從事茶葉種植、收集和交易。今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種植茶葉的地方。在牛滾塘街建有「五僧大廟,在莽枝建有川祝廟,每年三月採摘春茶之季,當地茶農到廟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由於莽枝茶葉質好價廉,一些內地茶商壓價收購,倪蛻《滇雲歷年傳》記載:「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產茶,商敗踐更收發,往往舍於茶戶,坐地收購茶葉,輪班輸入內地」。昔日的關廟已變成廢墟,只有一塊「永遠奉守」大碑卧地而睡,四周大樹參天。昔日茶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跡,如同一道道詩行,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騎白牛,雙手緊握圓餅茶,高高舉起的茶農壁畫,一塊塊石碑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蠻磚古茶山
六大茶山-蠻磚茶古茶山
曬茶梯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由易武西行經高山寨,過磨者河承天橋經蠻林才到慢磚。慢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廢墟碑文記載,蠻磚系六大茶山之一,該廟始建於乾隆六年(1741)春。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
蠻磚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規則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產茶葉萬擔以上。蠻磚村公所恢復」曼庄優質茶」產品,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搶手之貨,深受客人的喜愛。
1994年,西雙版納州、縣政府確定在曼庄茶山新建萬畝茶園,在雲南省茶科所專家的指導下,萬畝茶園盤繞群山,株株茶樹綠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園交相爭輝,茶葉生產蒸蒸日上。
慢撒古茶山:
慢撒茶山位於勐臘易武鄉東北,緊接寮國邊境。清乾隆年間是慢撒茶山輝煌時期,滿山遍野都是茶樹,年產萬擔以上。只有8戶人家的茶王樹村年產茶葉就達320 擔。採茶季節要僱用大批茶農。清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年)來自內地的很多漢族同胞在茶山與當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種茶制茶,創下一代偉業。所產」元寶茶」(圓茶)遠近馳名,暢銷國內外,慢撒古茶山種茶歷史悠久。
實際上慢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時被稱為「利潤城」,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清道光年間(1821—1850)莽枝、架布、習空、倚邦茶山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質優良,遠銷佛海,年產茶約4000擔,以加工團茶(砣茶)為主,乾隆年間(1736—1795),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用傳統方法製作的「七子餅茶」作為貢茶,加工精細。《雲南經濟滇茶》說:「於二月間(農歷)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茶」。七子餅茶,採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講究花色,共計八色貢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臘茶山所產的團茶(砣茶)也定為貢茶。李佛一《十二版納志》載:「清道光同治間,易武產茶額七萬擔,光緒三十年間,因戰亂易武區茶產額減為二萬擔」。易武在幾個世紀前,它就是雲南為數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產大葉種茶,唐時就被稱為「利閏城」。據說車家祖上敬奉貢茶有功,皇帝品茗之餘,龍顏大悅,特賜「瑞貢天朝」匾,以詔後人。明清時期更為朝廷關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瀾滄江束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個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由於種種原因,清末及民國時期「六大茶山」逐漸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夕茶葉生產更跌到低谷。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生產,「古六大茶山」逐漸恢復生機,普洱茶生產走出低谷,重放光芒。 六大茶山-攸樂山
茶位於景洪市轄區內,現名基諾山。束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為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
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
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發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產。使產量逐漸上升。1993年攸樂茶山產茶1942擔(97000多公斤)。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州、市碓定該地區為山區開發實驗區,在有關科研單位的指導下,在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的同時,還積極種植砂仁、橡膠等,使基諾同胞經濟收入大增,生活明顯改善,正在向小康邁進。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為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於是小葉種茶在倚邦安家落戶,成了清宮貢茶的當然原料。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鎮與鎮之間,運茶馬邦往來,盛況空前。光緒31年始,倚邦沒落,至民國初,倚邦街競只剩下一百三十餘戶,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滾街瘟疫十室九空,荒蕪人煙,故到清朝後期,倚邦沒落,易武崛起,絕冠群芳,到民國之後,雲南茶葉則以勐海獨領風騷。
倚邦管理攸樂、架布、習空、莽枝、蠻磚、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產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漢族多系寧洱、石屏一帶遷來,從事茶葉種植。清正年間 (1723—1735年)建石屏會館。早年還建有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倚邦茶葉歷史上以圓茶暢銷省內外,後又銷到越南、香港,年產茶1000擔左右。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為「貢茶」。其特點為質厚味美,放少許入杯,用開水沖泡後,茶葉直立不沉,色清微黃,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曼松曾 「年解貢茶20擔」。 六大茶山-倚邦古茶山
茶 (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總面積稱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區。歷史上以生產圓茶(七子餅)而著名,年產茶萬擔以上。明、清時期,茶莊林立,商賈雲集,極為熱鬧。最早的茶號為宋雲號和元昌號,創立於光緒(1875—1908)年,製作的茶葉專銷四川。倚邦所產的茶遠銷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於茶質好,每年都要進貢朝廷。
清朝為了加強對茶山的管理和貢茶的運送,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從昆明經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嶺中修築了一條由石板鑲成的運茶馬道,寬2米,長達數百公里。從殘存的石板磨損狀況可以判斷,當時築路的艱辛和茶葉運輸的繁忙景象。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為內地與邊疆交往的政治,經濟中心,各種商鋪、學校、會館應運而生。昔日的倚邦街子於解放前毀於火災。現有部分修復的舊街道。
主要集鎮是牛滾塘街。牛滾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為繁華。居住者多數是外來的生意人,從事茶葉、織布、柒布,主要從事茶葉種植、收集和交易。今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種植茶葉的地方。在牛滾塘街建有「五僧大廟,在莽枝建有川祝廟,每年三月採摘春茶之季,當地茶農到廟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由於莽枝茶葉質好價廉,一些內地茶商壓價收購,倪蛻《滇雲歷年傳》記載:「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產茶,商敗踐更收發,往往舍於茶戶,坐地收購茶葉,輪班輸入內地」。昔日的關廟已變成廢墟,只有一塊「永遠奉守」大碑卧地而睡,四周大樹參天。昔日茶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跡,如同一道道詩行,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騎白牛,雙手緊握圓餅茶,高高舉起的茶農壁畫,一塊塊石碑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蠻磚茶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由易武西行經高山寨,過磨者河承天橋經蠻林才到慢磚。慢磚關帝廟(石屏會館)廢墟碑文記載,蠻磚系六大茶山之一,該廟始建於乾隆六年(1741)春。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
蠻磚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規則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經幾代茶農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產茶葉萬擔以上。蠻磚村公所恢復」曼庄優質茶」產品,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搶手之貨,深受客人的喜愛。
1994年,西雙版納州、縣政府確定在曼庄茶山新建萬畝茶園,在雲南省茶科所專家的指導下,萬畝茶園盤繞群山,株株茶樹綠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園交相爭輝,茶葉生產蒸蒸日上。 六大茶山-慢撒茶山
茶山位於勐臘易武鄉東北,緊接寮國邊境。清乾隆年間是慢撒茶山輝煌時期,滿山遍野都是茶樹,年產萬擔以上。只有8戶人家的茶王樹村年產茶葉就達320 擔。採茶季節要僱用大批茶農。清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年)來自內地的很多漢族同胞在茶山與當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種茶制茶,創下一代偉業。所產」元寶茶」(圓茶)遠近馳名,暢銷國內外,慢撒古茶山種茶歷史悠久。
實際上慢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時被稱為「利潤城」,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清道光年間(1821—1850)莽枝、架布、習空、倚邦茶山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質優良,遠銷佛海,年產茶約4000擔,以加工團茶(砣茶)為主,乾隆年間(1736—1795),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用傳統方法製作的「七子餅茶」作為貢茶,加工精細。《雲南經濟滇茶》說:「於二月間(農歷)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茶」。七子餅茶,採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講究花色,共計八色貢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臘茶山所產的團茶(砣茶)也定為貢茶。李佛一《十二版納志》載:「清道光同治間,易武產茶額七萬擔,光緒三十年間,因戰亂易武區茶產額減為二萬擔」。易武在幾個世紀前,它就是雲南為數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產大葉種茶,唐時就被稱為「利閏城」。據說車家祖上敬奉貢茶有功,皇帝品茗之餘,龍顏大悅,特賜「瑞貢天朝」匾,以詔後人。明清時期更為朝廷關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馬古道之源頭。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年產茶量在500擔以上,茶葉屬大葉類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產干茶一擔,已枯死,至今已荒蕪難尋。
9. 茶山在哪個城市
浙江溫洲
10. 普洱茶八大茶山是哪些山在哪裡
「六大茶山」概況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