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博物館在馬來西亞哪裡
⑴ 馬來西亞檳城最著名的博物館,中國遊客為何都喜歡去
如果去過馬來西亞檳城旅遊的朋友,肯定不會對"僑生博物館"感到陌生。"僑生博物館"作為檳城"最著名"的博物館,也是檳城必游景點之一,很多中國遊客甚至覺得,沒去過"僑生博物館",就算是白去檳城旅遊了。
那麼,你有沒有去過馬來西亞檳城旅遊?對檳城印象怎麼樣?你在檳城旅遊時,去過這家著名的“僑生博物館”嗎?你對“娘惹文化”還有什麼了解?如果有機會再去檳城旅遊的話,你還想到"僑生博物館"去走走看看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⑵ 馬來西亞有那些景點
馬來西亞景點介紹文章作者:中國茶 2006-02-10 關於沙巴 評論 | 返回
一、吉隆坡(KUALA LUMPUR)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首都,位於巴生河和鵝麥河交匯處,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北距檳城408公里,南離新加坡395公里,西去巴生港43公里。一般認為,吉隆坡是由華人葉亞來(葉德來)率領華工在1857年開埠的。19世紀下半葉在此發現錫礦,吉隆坡也隨著錫礦業的發展而迅速崛起。1880年,英國殖民當局將吉隆坡定為雪蘭莪州首府。1975年2月,吉隆坡從雪蘭莪州分離出來,劃為聯邦直轄區,作為馬來西亞首都。
「吉隆坡」的馬來語含義是低窪潮濕的泥河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成為繁榮、美麗、整潔的現代化都市,是馬來西亞政治、經濟、商業、文化中心,市內主要名勝有國油雙峰塔、吉隆坡塔、湖濱公園、胡姬花公園、國家博物館、國家動物園、獨立廣場、天後宮等,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國油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
國油雙峰塔是吉隆坡的標志性建築物,位於吉隆坡市內黃金地段,是吉隆坡城中城建築群(KLCC)的主體部分(其它還包括東方文華大酒店、休閑公園及回教堂等)。
該塔由美國建築設計師凱撒·佩里設計,高451.9米,共88層,是世界最高建築物之一。在第41至42層處由一座長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空中天橋連接起來。樓體選用世界最先進的建築材料,表面材料選用鋁合金、不銹鋼和鋼化玻璃。室內設計採用了伊斯蘭教建築中常用的幾何型圖案。1993年12月動工,兩塔分別由韓國和日本的建築公司承建,於1996年建成,共耗資約12億美元。1999年,馬哈蒂爾總理為雙峰塔主持封頂及開幕典禮。
1號塔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總部辦公大樓,2號塔樓為對外招租的辦公寫字樓。塔內中央空調系統是由天然氣作為能源驅動,設有完善的防火保安系統。塔樓底部擁有綜合購物中心、交響樂演奏廳、畫廊、國油科學館等設施。雙峰塔每年維修和保養費高達4000萬馬幣。
三、新行政中心(PUTRA JAYA)
1996年8月,馬哈蒂爾總理提出將布特拉再也建成馬新行政中心。位於吉隆坡市與吉隆坡國際機場之間,相距兩地各約40公里。整個布城面積廣闊,山林起伏,宏偉壯觀,其中70%是青蔥地帶,紅花綠葉相映,環境清幽宜人。所有建築物順著自然的山勢建起。布城公路寬廣,最寬處來回川行可以有12條車道,而且每一段公路夾道的燈柱都有不同的設計。隨著總理府於1999年6月率先建成並遷入辦公,副總理府和許多政府部門也相繼遷入。經過多年建設,新行政中心現已成為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新興城市,住宅區、商業區、文化、休閑設施和交通體系已基本配套,並成為馬來西亞一處新的旅遊景點。布城中的總理府、總理官邸和布特拉回教堂(可容納1萬人同時祈禱)富麗堂皇,十分壯觀。
四、馬六甲(Malacca)
馬六甲州位於馬來半島西南端,濱馬六甲海峽,離吉隆坡147公里,距新加坡245公里,總面積為1650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馬六甲城為首府,是馬來西亞主要港口之一。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建於1403年,曾是滿剌加王國的都城,也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和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心。1511年被葡萄牙佔領,1641年落入荷蘭人之手,1786年又被英國人侵佔,再次被荷蘭統治。1824年英荷簽約,同意由英對馬六甲實行永久管轄,成為英海峽殖民地。二戰後加入馬來西亞。
馬六甲歷史上與中國聯系密切。明朝同滿剌加王國的政治、貿易關系有很大發展。1405年,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率500隨從搭尹慶使臣的船赴中國覲見皇帝。明成祖封拜里米蘇拉為滿剌加國王,贈予詔書和誥印,並應拜里米蘇拉要求刻一鎮國石碑。該碑由鄭和於1409年用船載到馬六甲,立於三寶山上(該碑現已下落不明)。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1411年至1433年,拜里米蘇拉及其子孫曾多次訪問中國。據馬來紀年記載,明朝皇帝把漢麗寶公主嫁給蘇丹曼速沙(SULTAN MANSOR SHAH 1458-1477),並派500名宮女隨從公主定居在一座山上,該山稱為DEN CHINA,意為華人區。現在BUKIT CINA即源於此。由於鄭和多次在此駐足,所以華人將之稱為三寶山。
農業和商業是馬六甲的傳統產業,近年來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和工業。城西北郊13公里的海濱建有深水碼頭。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橡膠種植業的發源地。馬六甲手工藝也很出名。
五、馬六甲荷蘭紅屋(THE STADTHUYS)及教堂
荷蘭紅屋約建於1641至1660年間,是荷蘭殖民者留在遠東的歷史最久遠的建築物。紅屋由當時的荷蘭殖民地政府專門由荷蘭運來的紅磚所建,原名STADTHUYS,即總督府之意,俗稱「紅屋」,歷來為殖民者的行政中心。1987年開始,馬六甲州政府將紅屋由行政中心改建為歷代州王朝的歷史展覽館,現為歷史及人類博物館。紅屋旁邊的天主教堂建於1753年,是荷蘭殖民地時期的典型建築,亦由紅磚建成。教堂內有手工製造的長凳,黃銅聖經和繪在釉彩瓷磚上的「最後的晚餐」像等。
六、馬六甲聖保羅山(ST. PAUL』S HILL)
聖保羅山又名「馬六甲升旗山」,因聖方濟教士1548年在此山上建聖保羅教會學校,聖保羅山與聖保羅教堂因此得名。聖方濟教士隨後到中國、日本傳教,1552年病死於中國,次年其遺靈轉運來馬六甲,安葬在聖保羅教堂內。聖保羅教堂據說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一座教堂。17世紀初,葡萄牙、荷蘭爭奪馬六甲,山上的建築物毀於戰火。登聖保羅山可眺望馬六甲海峽。
七、馬六甲巴巴娘惹遺產博物館(THE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明朝起,華人開始移民馬六甲。由於當初華人移民中女性極少,男性華人被迫與當地人通婚。「巴巴」和「娘惹」即為華人與馬六甲當地婦女通婚後生下的男性和女性後代。他們在心理及傳統上仍然十分中國化,語言為夾雜中文詞彙的馬來土語。其房屋建築風格極為講究雕琢。該博物館為曾姓私人博物館,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其當時的日常生活形態。
八、獨立紀念館(PROCLAMATION OF INDEPENDENCE MEMORIAL)
建於1912年,前身為馬六甲俱樂部,主要展示馬來西亞(其時為「馬來亞」)獨立斗爭時期的珍貴文物。馬來西亞首任總理拉赫曼即在此樓陽台宣布馬來亞獨立「MERDEKA」。
沙巴
沙巴,婆羅洲的樂園,這里有著簡單淳樸的生活,也有著繁榮進步的經濟。對崇敬大自然的旅遊者來說,這里是馬來西亞之旅中最令人心動的一站。
沙巴,幾乎是一個能讓每一個旅遊者都能獲得滿足的地方。如果你喜歡探險刺激,可以進入原始森林跋涉,勘岩洞,乘筏渡河,一窺「長鼻猴」的起居,或前往深海釣魚,或潛水觀賞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如果你愛好挑戰自我,可以攀登東南亞的第一高峰基納巴盧山,接受寒冷的考驗;如果你熱愛風土人情,可以游覽部落長屋,體驗略道地的「斗磨」集市買賣滋味;如果你珍愛生命,可以在世界最大的森林保護區零距離接觸婆羅洲森林人猿,欣賞世界上最大的花卉--萊佛西亞花;如果你崇尚運動,可以盡情風帆、滑水、遊艇或是打網球、高爾夫球……
沙巴獨特、完美的特色令人嚮往。
沙撈越
如果你想在森林行道中騎車徜徉,想目睹原始熱帶雨林里類人猿的自由生活,想深入原住民的茅屋生活,想參加一次江河探險之旅,就請來沙撈越吧!
沙撈越是馬來西亞婆羅洲島西北部的一個州,這塊土塊充滿神奇色彩,它的主要景觀是熱帶雨林,同時該州的城市卻非常繁華。古晉是沙撈越州的首府,一般來沙撈越旅遊都是先到古晉。
沙撈越州的居民主要由依班族人、馬來人以及華裔構成。由於城市裡有大量華裔居住,因而華語被使用得較多,華語圈的遊客在這里旅遊會很方便。
刁曼島
刁曼島(Pulan Tioman)位於馬來0半島東南海岸60公里處,由64個小的火山島組成。有關刁曼島的由來,在當地有一個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龍王的三公主為逃婚橫流南中國海,當途徑此處時,被這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因而中斷了行程,幻化成了刁曼島。島上的錫穆庫山和錫位山兩座山峰是她的身軀,山周圍的雲彩是她呼出的氣體。
刁漫島上有8個小漁村,村民大都以捕魚、種橡膠為生。島上有一種用椰葉做成屋頂的小木屋叫「阿答」。這種小屋雖然簡陋,但十分涼快。島上的主要建築是酒店,從豪華的皇家大飯店至一般人負擔得起的度假別墅,應有盡有。而且酒店多為「米南加保」式的建築。米南加保是印尼南蘇門答臘少數民族的名稱。建築物形如幾何型燕尾,並有雕花斗拱,顏色以棕色為主。
到刁曼島旅遊,登山飽覽海景是一大享受。登山有軌道式電纜車可供使用。徒步旅遊有兩條線路:一條是「登山探險」,另一條是「叢林探險」。此外,還可乘快艇繞島做環島遊行。
刁曼島海岸曲折蜿蜒,岸邊怪石崢嶸,金黃色的沙灘潔凈柔軟,海水清澈寧靜,但刁曼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五彩繽紛的熱帶魚海底世界。除了本島之外,觀賞海底世界的最好的地方是珊瑚島。那兒有潔白的珊瑚海灘,挺拔翠綠的椰樹,清澈見底的海水,近海有五顏六色的珊瑚和無數美麗的小魚穿梭其中。遊人站在水中,熱帶魚穿梭與雙腳之間,碰撞著人體,平添了很多情趣。刁曼島擁有熱帶魚海底世界,是其被列為世界十大美麗島嶼之一的主要原因
熱浪島
熱浪島海洋公園由幾個大小島嶼組成,以海洋環保、海洋資源=物種的延續、生長和永續利用為目的,位於馬來半島海岸丁加奴州外50公里的南中國海上。[海洋之心](HEART OFHE OCEAN)是歐美、日遊客及潛水愛好者對她的昵稱,仿如上帝遺落人間耀眼的藍寶石,尚未被蜂湧而至的觀光客加以污染、破壞,靜待您的及時發現與鑒賞。水晶沙灘:島的北方,心型凹處海灣內,為飯店住客獨享、長250公尺,沙灘純凈、棉細柔軟,即使日正當中,赤足漫步也不覺燙腳。
熱浪島外圍擁有全馬最清澈的海水,若陽光充足,海水透明度將可達35尺深。熱浪島擁有22處絕佳的深潛地點,13個浮潛地點,都令潛水客趨之若騖。水域中,可見到的包括數量繁多,色澤鮮艷的珊瑚,以及各種造型優美可愛的熱帶魚以及五花八門的海中生物。種類包括:紅雞冠珊瑚、火樹珊瑚、海葵、蛇紋珊瑚、海扇、雀雕、孟加拉國國河豚等3000種魚類、千種各式貝殼。
面向南中國海的丁加奴州是一個迷人的度假好去處。綿長的海岸線都是細白的沙灘和清澈見底的海水,也難怪這個海岸的天堂以沖浪、水上活動、捕魚、造船等活動聞名。岸外諸島更是熱愛陽光、潛水、甚至只純粹想要鬆弛身心之旅客的天地,熱浪島、棉花島、停泊島和登鳥島絕對能讓您盡情享受與世隔絕的樂趣,尤其是熱浪島豐富的珊瑚礁和多采多姿的海底世界,更令人樂而忘返。
由7個大小島組成的熱浪島在丁加奴岸外,已被政府列為海洋公園,因此禁止任何人在23公里境內捕魚及取走海底珊瑚等生物。不過卻歡迎遊客與潛水員一起下海觀賞海底世界,當局亦像遊客解說珊瑚的種類與研究心得,充滿神秘色彩的熱浪島除了盛產珊瑚,尚有鮮魚、蝦與貝殼,而燕窩和龜蛋則受政府管制的。除了潛水及海底攝影,尚可游泳、劃舟、滑翔等,島上的熱帶雨林也值得探索
熱浪島是亞洲的潛水勝地之一,有潛水天堂的美育,就算你不懂游水,也一樣可以潛入水中,觀看美麗的珊瑚及色彩斑斕的小魚游來游去,如果不想潛水,也可坐在船上,觀看在海面游來游去的藍色魚兒,最好預先攜帶一袋餅幹上船,當去到魚群出沒的地方,便把魚餅干拋進海面,觀看魚兒游過來爭相搶食的情景,也是一種樂趣。
雪白的沙灘、蔚藍的海水,難以忘懷的日出美景。這一切都是熱浪島引人入勝之處。在這小島的北部,有海水清澈的海灣和茂盛的熱帶雨林,交織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關丹
關丹的海灘向來小有名氣,其中的黑沙灘更是整個馬來半島東海岸獨一無二的天然景觀。黑沙灘的形成與火山作用有關,遠古時候的一次海底火山爆發,海底的泥層都翻出地面,與海邊的泥土糅合在一起,從此就分也分不清,加上海水和風力長年累月的作用,迫使熔岩與泥土化整為零,終於變成今天綿綿不絕的黑沙灘
黑沙灘向北延伸到巴洛 (Balok),是個理想的弄潮地點,近年來已漸漸聞名,成為新的旅遊景點。巴洛的珊瑚海灘度假中心 (Coral Beach Resort) 每年12月或1月都會舉辦關丹年度國際風帆錦標賽,比賽地點就在這段海域一帶。沿著巴洛海岸還有多家不錯的馬來餐廳。
直落尖不叻 (Teluk Chempedak) 是關丹最熱門的旅遊點,是戲水弄潮最理想的地點之一。海灘有平坦的步道,步道旁有一家口碑不錯的海鮮餐館,還有多家中式海鮮餐館及一家夜總會,這家夜總會是關丹夜生活的重心,另外那裡還有許多紀念品商店及手工藝品店。
直落尖不叻有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宿設施,包括五星級的關丹凱悅酒店和 Merlin Inn 酒店以及多家中等價位酒店。
芝拉汀 (Cherating) 是關丹另一個有名的海灘度假勝地,在關丹以北47公里處,那裡有一座地中海俱樂部,除住宿設施外,還有各種具代表性的東海岸民俗文化表演,包括打陀螺、放風箏、皮影戲及猴子摘椰子等項目。
芝拉汀原是個純朴寧靜的小村落,村內婦女擅長編織草織品,如:席子、帽子和手提袋等,價格低廉而精緻
距離芝拉汀四五公里的珍多(Chendor)海灘則以海龜產卵聞名。每年8月至9月綠色大海龜產卵的季節,都有許多遊客專程到訪。這處海攤和丁加奴州的蘭道阿邦(Rantau Abang)一樣,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海龜產卵生態環境的地區,已成為海龜保護區。
關丹的漁村也很有旅遊價值,米昔拉 (Beserah) 是當中的一個。米昔拉位於關丹以北10公里處,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漁村。時間配合好的話,你將可看到漁船歸航,看到漁夫合力把漁船推上岸,把一箱箱的漁獲放在水牛車上送到村裡銷售或加工製成咸魚。咸魚是米昔拉的名產。漁民是將各種魚類放在平台上曝曬。曬魚平台是該村和關丹以北各個漁村一個獨特景觀。米昔拉也是關丹�迪布與木雕工藝中心。過了村子往北走,穿過一座橋,眼前就是一家�迪布工廠了,遊客可在此觀賞�迪布的製作過程。此外,貝殼加工藝術品也是米昔拉的特產。
關丹的另一名勝是潘丹河瀑布區 (Hutan Lipur Sungai Pandan)。由關丹市區向西行約33公里,經過機場,來到一座風景如畫的森林保護區,這就是潘丹河瀑布區所在。森林區由八個瀑布串連而成,最高的一個高150公尺,瀑布旁是長五公里的步道,瀑布區內有露營野餐區及公共衛生設施。
詳細咨詢:MSN:[email protected]
⑶ 檳城娘惹博物館原主人是誰
檳城乃神仙寶地,檳城娘惹博物館原主人是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編我特意去查了下資料,發現檳城娘惹博物館也被稱為僑生博物館(Pinang Peranakans Mansion),原名「海記棧」。它位於檳城喬治市區,是一座帶有金絲鏤空陽台的翠綠古建築物,帶有顯著的明清建築特點,是座頗具時代氣息的四合院。
如今的檳城共有兩條街是以鄭景貴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是JALAN AH QUEE
亞貴街,一個是Lebuh Keng
Kwee景貴街。建於1881年的檳州華人大會堂是當地華人集會儀式的場所,鄭景貴還是其首任會長。在他70歲那年,他買下了海記棧。1898年,鄭景貴在檳榔嶼逝世,再後來,檳城娘惹博物館就出現了。
⑷ 娘惹文化屬於哪個國家
娘惹文化屬於馬來亞、滿者伯夷國(印度尼西亞)和室利佛逝國(新加坡)。早期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娘惹,是東南亞土生華人族群。峇峇娘惹保留了中華傳統習俗,同時也吸收了當地馬來人的文化,是中馬文化交流融合的代表,也是馬來西亞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和珍貴文化遺產。
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於"某些"政黨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歸類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憲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紀後期來的「新客」無分別。
這些峇峇娘惹人,主要是在中國明朝或以前移民到東南亞,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廣東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例如他們的中國傳統婚禮。
(4)娘惹博物館在馬來西亞哪裡擴展閱讀
峇峇娘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這也包含飲食在內,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足著呢。
由於英國殖民統治馬來亞,故當年大多數土生華人接受英語教育,懂得三種語言能夠同時接觸中國人,馬來人和英國人,也因為他們懂得三種語言的緣故,在英政府統治期間有大部分土生華人從事國家行政和公務員職位。由於長期和英國人交往,有很多土生華人皈依基督教。漸漸地土生華人也就成為了海峽殖民地(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有影響力的一個團體,並也被稱為「King's Chinese」 (國王的華人)同時也效忠英女王。
由於土生華人「土生土長」的身份又受到英政府的重用,生活基本上已經屬於富裕,故把後期到來的華人和華工區分為新客。
⑸ 《小娘惹》取景地曾是富商家族故居,現在發展得怎樣了
《小娘惹》取景地曝光,原來曾是富商家族故居,現已成娘惹博物館
隨著《小娘惹》電視劇的熱播,使得很多觀眾看到了跟以往所見到的電視劇,與眾不同的風格,本身電視劇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馬六甲一帶的日常生活,以此為背景進行拍攝。劇中所出現的建築物,大部分都是來自新加坡跟馬亞西亞等等東南國家。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娘惹文化”行列,劇組專門前往娘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
對於《小娘惹》取景地,誰也沒有想到,竟然如此讓遊客嚮往,遊客們主要是想看看娘惹們的日常生活
⑹ 娘惹是什麼意思,這是哪個國家的詞
很多人認為「娘惹糕和娘惹菜餚是娘惹文化的精髓。
娘惹糕是南洋特產。糕點晶瑩剔透、碧綠清翠,同時也有著嚼勁十足、香味濃郁的口感,是娘惹菜中最富盛名的甜品。
△娘惹祖屋會客廳
娘惹文化百年傳承不忘中華祖根
其實峇峇娘惹們對中華文化是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曾經一位土生土長的峇峇說過這樣一番話: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馬來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
對於峇峇娘惹這個群體來說,有種無法斷掉的牽扯,那就是文化的認同感。
回溯百年,他們的祖根在中國。
了解這么多「娘惹文化」後想不想一起回望,那段戰火紛飛的南洋往事?三個華人家族的興衰浮沉
一段大時代的烽火兒女情等你開啟,還能感受「舌尖上的娘惹」哦~。
關於「娘惹」的科普,很多時候其實並非大家真的不了解,而是有些新的名詞大家從來都沒有聽過,現在大家對於「娘惹」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⑺ 關於去馬來西亞旅遊
馬六甲主要是展示風土人情的好地方,下面是景點介紹
1.荷蘭紅屋 (Stadthuys)
建於1650年作為荷蘭政府官方住宅的荷蘭紅屋,算是保存文化最完整的殖民時代建築了。橙紅色的荷蘭式建築,現則改為歷史文化博物館,展示著傳統的結婚禮服及過往的陳年文物。
2.荷蘭街 (Jonker Street)
喜歡古董的人可以在此找到價廉物美的古董。
3.文化博物館 (Cultural Museum)
文化博物館是仿效馬六甲王朝古皇宮復制而成的,讓人回顧馬六甲輝煌的過去。戰士場晚間的雷射光和音響演出,以戲劇性的方式重新展現出該州過去的歷史。透過聲光表演秀,則可一探馬六甲的歷史。在一小時的表演過程中,藉由燈光、音樂與歷史的陳述,昔日烽火連天的情景一幕幕彷佛再度重現。
4.漢麗寶井 (Hang Li Poh's Well)
漢麗寶井又名三保井,是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相傳此井即使在旱季時也未曾乾涸。1677年荷蘭人占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檔圍住以維護其所有權。現今它則被譽為許願井,相傳投擲銅錢入井的人將會再回到馬六甲。
5.巴巴娘惹博物館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巴巴娘惹博物館是華裔巴巴祖先三代居住的故居。早期中國商人娶當地馬來女子,結婚之後生下的後裔,被稱作巴巴或娘惹,至今他們仍占馬六甲社會中很大的一部分。一般的娘惹女人穿著傳統的馬來服而且全部說馬來話。在許多方面,她們的風俗傳統並不像中國人,但她們的儀式與信仰卻源於古老的中國。
6.海洋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在此可一窺馬六甲珍貴的文化遺產。此館是依一艘名為「Flor De La Mar」的葡萄牙船所命名。載滿財寶的船在航往葡萄牙的途中沉沒,現今館中展覽的則是蘇丹皇廟、葡萄牙、荷蘭、英國統治時期所留下來的遺跡文物。
7.A'Famosa野生動物園 (A'Famosa Animal World Safari)
位於馬六甲亞羅牙也新邦安邦的野生動物園,佔地150英畝,是馬來西亞唯一座極具規模的野生動物園,里頭網羅了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園內設有公園走道和畜養各類飛禽動物。遊客可以購買特定的事物餵食這些馴良的小動物及和它們做親密接觸。
8.聖地雅哥古城門 (Porta de Santiago)
聖地雅哥古城門是1511年葡萄牙人所建造的城堡遺跡。荷蘭人在攻陷城堡之際,同時也毀壞了城門。後來荷蘭人將之重新修建並改名為「VOC」(東印度公司的名稱),並刻於城門上。
9.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
建於1753年的基督教堂是現存荷式建築的最佳見證。手造的長凳及毫無接痕的天花板樑柱,格外引人注目。豎立於教堂地上的是刻著英文的舊墓碑,此地也陳列著古時配有荷軍武力的船隻。
10.聖保羅教堂 (St.Paul's Church)
由葡萄牙將軍Duarte Coelho建立,此教堂曾為荷蘭人佔領並將它變為一個貴族的墓園,並改名為聖保羅教堂。
11.聖約翰城堡 (St.John's Fort)
聖約翰城堡位於聖約翰山上,為18世紀末荷蘭人所建,之前它曾為葡萄牙人的禮拜堂。較引人注意的是城堡的炮口是向著內陸而非海邊,因為當時荷蘭佔領此地時,敵軍常常是來自於內陸並非海上。
12.愛極樂森林公園 (Air Keroh)
位於馬六甲往東15公里的愛極樂森林公園附近也有不少引人的景點,透過迷你馬來西亞(Mini Malaysia)彷佛可見到整個馬來西亞的縮影。這座文化村內有馬來西亞13州各式的傳統建築,展示了雕刻、蠟染布等精巧的手工藝品,每周還有定期的文化表演。在附近的景點還有別具特色的迷你東協公園(Mini ASEAN),內有東協國家精採的文化介紹。
13.三保山 (Bukit China)
三保山又稱為中國山,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與馬六甲蘇丹的首度接觸。明朝鄭和於1409年便駐扎在此,145年時,蘇丹滿速沙娶了明成祖之女漢麗寶公主為妻,後來他把這塊地封給妻子,以便作為她500名侍女的安身之所。葡萄牙人統治之時,三保山山頂建了座修道院和禮拜堂,不過1629年便為荷蘭人摧毀。荷蘭人統治的這段期間,三保山捐給華人社區作為墓地之用,一直至今皆是如此。山上的墳墓中許多是屬於17世紀的。
14.三保廟 (Temple of Admiral ChengHo)
三保廟則是傳說鄭和首次至馬六甲的途中,座船被穿破了洞,幸而一尾稱「三保」的魚堵住船身的破洞而救了他一命,因此之後便以這魚的名字作為廟名。
15.聖芳濟天主教堂 (St.Francis Xavier Church)
聖芳濟天主教堂是建於1849年的哥德式雙塔建築,這座雙層槿的教堂是由法國神父Rev.Farve為奉獻給聖芳濟而建。聖芳濟為16世紀至東南亞傳播天主教義的「東方傳道者」。
購物當然少不了民俗用品,想買大牌要到繁華的都市才可以。
馬六甲濱海區也有很多路邊攤位售賣紀念品,遊客中心也售賣手工編織的竹籃子、水彩畫、木雕水牛等。
J:Jonker st(Jalan Hang Jebat),也叫「雞場街」,馬六甲聞名的古董街,可逛上一天,有古老的留聲機、中國陶瓷、雕刻品、木製面具、馬來武士劍、舊鍾表、古董傢具、娘惹首飾、銀器、珠鞋、手工藝品等等,適合懷舊的人。還有量身訂作服飾店,可訂做旗袍、卡巴雅、絲綢服飾等。周末有夜市,人氣很旺。
N:NutMeg Oil。豆蔻油膏。馬六甲的陳金福靠土產稱霸一方,最聞名的土產就是豆蔻油膏。產品印上世界各地因治療風濕效用佳,不惜千里追買豆蔻膏的顧客傳真文件做廣告。還有方便消化的香櫞桔、有降血糖作用
U:Ujong Pasir,烏絨巴西,離馬六甲市南方10分鍾路程的葡萄牙小漁村,是品嘗葡菜的絕佳去處。坐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露天餐館,吃著葡萄牙式烘魚、烤海鮮,配上冰啤酒,感覺非一般。名叫V&J Corker葡式海鮮餐館,風味極佳,一般旅行團不會到此,可自行搭計程車前去。葡萄牙廣場的D』Nolasco餐廳和San Pedro餐廳也可考慮。
我過一段時間要到馬六甲A FAMOSA 去玩,我在吉隆坡住,開車過去,如果能趕上可以一起阿!
⑻ 從馬六甲車站如何去去馬六甲娘惹博物館
娘惹博物館全名:峇峇娘惹博物館。
自鄭成功下西洋開始,大量華人到達南洋並定居(馬六甲還有N多鄭成功博物館,都不曉得哪個是正版了),華人男人娶了馬來女人生的混血兒,男的就叫峇峇(音:爸爸),女的就叫娘惹(音:妞娘),同時華人傳統文化與馬來文化融匯以後產生一種新文化體系,就是娘惹文化。具體可以參考電視劇《小娘惹》。著名的娘惹菜就是結合了馬來濃郁香料跟中國烹飪技術做出的菜色。
娘惹博物館就是《小娘惹》里月娘家的拍攝地,是當地一位有名的峇峇家族的祖屋,第一代主人是賣香料起家,現在的主人已經是第四代峇峇,目前全家住在吉隆坡,把祖屋拿出來辦了這個私人博物館。博物館埋在一堆住宅區里,很不起眼,平日大門緊閉,有遊客來了按門鈴才有人來開門,門口有時候擺一個紙板峇峇娘惹像,匾額暗搓搓得掛的又高,一不當心就走過了。
⑼ 娘惹文化屬於哪個國家
該劇將背景設定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馬六甲地區一帶,劇集開篇就為觀眾仔細介紹了「娘惹文化」的由來,娘惹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如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華人後代女性,男性則稱為峇峇。
《小娘惹》中,菊香與女兒月娘展示了娘惹的獨特之美。菊香端莊溫柔,淡雅如菊,以「菊」為名,也象徵著母親菊香的純凈與堅貞。女兒月娘則似皓白月光下,盛開於樹頂之上的一簇芬芳,通身高潔,沖破桎梏的既視感呼之欲出。
菊香月娘兩代娘惹,二者同時保留並傳承了娘惹文化中的勤勞、堅韌、忠貞與勇敢。即使母女倆都經歷命運的捶打和戰火的摧殘,但她們從不凋零。
兩位女性邁出封閉的大宅,沖破現實的枷鎖,逐步走向意識覺醒,認識到女性也可以做自己命運的主宰,不斷為自己的生命書寫新的價值,並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奮斗,贏得所有人的尊重。
新版的《小娘惹》請了原版的導演謝敏洋操刀,與郭靖宇一同執導,主角陣容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飾演日本攝影師山本洋介的演員戴向宇依然沒有發生變化,這也是不少人看這部新版《小娘惹》的原因之一。
⑽ 馬來西亞有哪些歷史建築物
獅城是新加坡。。。 -_-|||
馬六甲:
聖保羅教堂 - 在荷蘭城處有一個階梯,攀登上去就是聖保羅山,聖保羅教堂就座落在此。 1521 年時,一位葡萄牙將軍 DUARTE COELHO 在此興建一座小教堂,他希望它會是這座城市中最先進的天主教堂。當荷蘭人接管馬六甲後,它被改稱為聖保羅教堂。 1753 年 CHRIST 教堂建造完畢,聖保羅教堂就被棄而不用。後來,荷蘭人將它改為埋葬有名望的人之墓園。聖保羅教堂里有一座聖法朗西斯的墳墓,他生前經常到訪這間小教堂。 1553 年時,他被埋葬於此,後來,他的遺體才被移往印度的 GOA 。這里豎立了一座聖法朗西斯的大理石雕像,為紀念他 400 多年前曾經到此居留,並作出他的貢獻。站在山丘的教堂上,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在此還可以觀賞到許多很有特色的荷蘭墓碑。
THE STADHUYS 荷蘭城- 位於城市廣場上,這座荷蘭城有著厚重的木門、深紅色的牆壁及鍛鐵鑄成的鉸鏈,它是荷蘭殖民統治者所遺留下來最重要的遺跡。建於 1641 年至 1660 年之間,荷蘭城被認為是東方世界最古老的荷蘭建築物。它是荷蘭磚瓦砌工及木工技藝的最佳呈獻之其中一個例子。整棟建築粉刷成橙紅色,向來是荷蘭總督的官邸。如今荷蘭城內包含了馬六甲歷史博物館、人種博物館及文學博物館。
峇峇娘惹古跡博物館- 海峽華人或峇峇娘惹是吸取了馬來文化的華裔貴族後裔。在郭陳禎祿路上,有著一整排 19 世紀海峽華人的店屋及古老屋子,這里儼然是小型的峇峇娘惹博物館。這些巴羅克風格的建築物是典型富裕華人的住家。長型的屋子,屋內又非常寬敞,里邊有一個天井,可以容許陽光及雨水進入屋內。那些厚重的木製家私,皆是以中國的紅木製成的,其設計則融合了中國、英國維多利亞及荷蘭風格。有些家私擁有豐富的珍珠母鑲嵌了盛開的櫻桃花及各種鳥類。屋裡的陶瓷則是這些海峽華人特地向江西省及廣東省,要求定製而進口的。
青雲亭 - 此廟建於 1646 年,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廟內有碑銘紀念明朝大使鄭和將軍第一次到訪馬六甲。
青雲亭里有許多厚重的木門。廟宇的屋頂是以玻璃及瓷土作成的中國神秘動物來作裝飾。廟內的裝飾同樣庄嚴,主要的祭拜大廳供奉著三座祭壇,佛、儒、道各一座。所有的建築材料及工匠,皆是從中國引進來的。
三保廟 - 三保廟就在三保山的山腳下,這座廟是為鄭和而建,後人已經將這位明朝的大使當作神明來崇拜。此廟建於 1795 年。
檳城:
舊關仔角的康華麗堡,俗稱炮台,無疑是檳城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自英殖民地時代,檳城歷史的發源點。
217年前,經與吉打蘇丹訂立割讓檳榔嶼條約後,東印度公司的萊特上校於1786年8月11日帶領水兵,登陸今舊關仔角。他正式宣布檳榔嶼為威爾斯太子島,並以紀念當時英王喬三世之名命後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市鎮為喬治市。
為了防禦荷蘭、法國、海盜等威脅,東印度公司就在最尖角建了四角星形保壘。起初的木柵堡壘是以Ms Nibong Palm所築構,並以當年的印度總督Lord Cornvalis取名為康華麗堡。1793年,靠印度囚犯的輸入,萊特重新建造一座和原來一模一樣的磚造棱堡。我們在平地上,其實很難看出棱堡有何特別,除非從高處往下看,才會明了棱堡的形狀和意義。
所謂棱堡,是海洋貿易的殖民地時代帝國主義者所建的港口要塞堡壘。最基本的是個四方型,在四角處凸出稜角以架大炮,平面看來像個星形。
康華麗堡就是屬於這基本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早年的康華麗堡同時是東印度公司的軍事和行政中心,內部擁有軍火庫、營房、辦公室及小教堂等。現只遺存庫房及小教堂。圍繞康華麗堡一周,原有27尺寬,6尺深的濠溝。東西面各有引橋銜接堡門。自從1816年英法對抗結束後,康華麗堡已失去其軍事防禦意義。之後,隨著喬治市的發展而被擺置一旁。1923年,濠溝被填平為草坪,南邊的在戰後被辟成停車場。
2005年,國家博物館在康華麗堡的四面嘗試挖掘,恢復一段濠溝,唯沒有再盛水。作為檳城,甚至是新馬重要的歷史遺存,康華麗堡在1977年是首批被法定為國家古跡。然而奇怪的是,當局卻在堡內操練場建了很不協調的現代露天劇場。
90年代還私營化,經過一段很不適當的經營管理。
萊特街的街頭,起自土庫街、炮台路、King Edward Place的十字路口,也是舊關仔角鍾樓和圓環的所在地。
我們現在所看到舊關仔角鍾樓,並非許多人認為中的非常古老。它其實是20世紀初的1902年才建立起來,至今剛好101年。
1897年適逢英女王維多利亞登基之60周年,各英殖民地皆舉行盛大的鑽禧紀念慶典。為了永久紀念,據鄺國祥的檳城散記寫道,當地政府特示意檳城富紳鄭景貴和謝增煜,建大鍾樓一座。
而48歲的百萬富翁謝增煜來個自請獨承。唯這件事卻拖到1900年才簽合約,將耗資3萬5千元的鍾樓於1902年建竣並交給地方政府時,維多利亞女皇已逝世了。(見Penang Past and Present 1786-1963)。
謝增煜太平局紳乃巨賈胡泰興太平局紳的女婿,不僅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檳榔嶼富豪,大園主,還練得一手好書法,以「臂窠大字」著名。可惜鍾樓沒留下他的手跡,而只是刻印著英文字體,「This Clock Tower was Presented to Penang by Cheah Chen Gok Gsyn is commemoration of her Mejasty Queen Victoria\'s,意此鍾樓為謝增煜贈與檳城,以志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鑽禧紀念——1837-1897」。
鍾樓高60英尺,象徵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年。鍾塔外觀分為4層,每一層有不同的立面處理,並逐層縮小平面。地面底座是個八角形平面。朝土庫街的那面為正方,門口有個八字開階梯。第二層實為兩樓,中間四面皆凸半圓露台,台底收錐形,窗頭設馬蹄拱。第三層亦是四方形四面各設一面大時鍾。頂屋重復八角平面,由八根短柱撐頂一個底盤出檐的大蔥頂。
這殖民地——蒙兀兒(Colonial-Mogul)或「Raj」式樣顯然受到當時吉隆坡政府大廈如高等法庭(The Sultan Abl Samad)建築的影響。那是一種試圖將印度回教建築與歐洲古典建築結合,以便體現回教地域政治的色彩,不過檳城的公共建築物就只一列。其他還是走新古典主義路線。
由於鍾樓的造形別致,獨然矗立,又與四周如炮台、政府機關大樓構成優美的都市景觀,自建成後不只成為喬治市的地標之一,更是明信片最受寵愛攝取的景物。唯戰後周遭的改變使它漸失色。80年代一棟馬來商會大樓龐然大物一蓋,鍾樓便被比矮成微物了。
塗成淺橙色,蔥頂銀色,70年代樓身油上黃配白邊框,蔥頂亦塗上黃色。90年代樓身改塗淺灰底白框。最近一個月,鍾樓又剛一番油漆,蔥頂塗的是一種輕浮的艷橙色。
其實如果比較1905年左右鍾樓剛建成的明信片,就可知道歷來改塗的多不正確色彩。原有的樓身是灰白色,二層似乎是淺\的紅磚色。而大蔥頂正確的是黑色!
卧佛寺 (Wat Chaiya Mangkalaram),建於19世紀的卧佛寺,位於車水路。該佛寺融合了中國、泰國和緬甸的建築風格,華麗且精雕細琢。寺內供奉著一尊長達33公尺,排名世界第叄大的卧佛像,僅次於緬甸和泰國的大佛。
檳城蛇廟,建於1873年,原是一間清水師祖廟,名為「清雲岩」。蛇廟的稱呼,是在廟建好後,來了數條青蛇在里頭居住。而每當清水祖師寶誕時,更有無數的青蛇從後山湧入廟,成為一大奇景,因此「蛇廟」就享譽各地。蛇廟距離檳城國際機場3.2公里。
張弼士故居- 張弼士故居被稱為藍屋, 是在1897年動工興建的,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張弼士是客家人, 他不同於他在檳城的客家朋友,其他人選擇建比較時髦的屋子,藍屋是根據風水而建立的。工匠在中國引入,材料是從蘇格蘭輸入。動工那年,張弼士任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兼轄檳城、馬六甲及附近英國殖民地事務。因此,他經常往返新檳兩地。藍屋竣工,他已升任商務考察大臣,光緒皇帝曾接見他,並授予太僕寺正卿銜(位列二品,當時滿清官階分九品,一品最高。縣令列七品,州官也不過四品),在獲得清政府授予官銜的南洋富商中,數張弼士的地位最高。
張弼士是19世紀末華人發財致富,亦官亦商,權力與財富相結合的一個典型。張弼士才16 歲,便隻身從中國來到南洋, 開創他的大業。曾被中國清政府任命為駐檳城首任領事、新加坡總領事、侍郎(相當於副部長)、任命他為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兼檳城管學大臣等職,被當地譽為清朝最後的官員。他於1916 年過世時, 顯赫一時, 英國政府亦為他下半旗致哀。張弼士學語言的天分很高,除了南洋通行的各種華族方言外,他還能講英語、荷蘭語與馬來語。他晚年還經常穿洋服,偶爾也吃西餐。藍屋外觀雖是很中國,但內部陳設卻是華洋融合,體現了中西合璧。
科林回教堂- 坐落在椰腳街的科林回教堂,是檳城最古老及最大的回教堂。該回教堂建於1883年,原本屬方形並附設長廊及斜脊屋頂,後來再經過擴建。1926年,由回教和印度教徒捐贈及禮聘而來的建築師將它髹上摩爾式建築色彩。科林回教堂是以印度南方柯林部落首領的名字命名的。該首領是當年追隨法蘭西•萊特的印度雇傭兵。回教堂的乳白色外表及金黃色圓頂更是一大特色。
馬里安曼印度廟- 這座位於皇後街的印度古廟建於1833年,具有傳統的南部印度達羅毗荼建築風格,是檳島最早建立的印度神廟。其大門入口和四壁都塑有巧奪天工的神像,生動且逼真。寺內富麗堂皇,放置了很多印度教神像,其中以蘇伯馬廉神像最為矚目。它是以金、銀、鑽石和翡翠所裝飾,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寶物。寺廟入口處有一座高塔,上面刻有形態生動、色澤絢麗的各式人物,可謂金碧輝煌。每逢大寶森節,信徒們都會用花車載著神像遊街。
吉打:
古丁古梅故居(KU DIN KU MEH)- 1848年生於吉打州的ANAK BUKIT,他14歲就擔上吉打州獄長。除了是名馬來文和泰文學家,KU DIN也是1894年法律書藉編寫人。 1897年,吉打蘇丹阿都哈密(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委任古丁為色都(SETUL)最高專員。當時,色都、加映和普吉島都是在泰國管轄的吉打縣內。 由於古丁對色都的政經農教發展,使他被譽為色都開創之父。1902年,古丁開始被譽為色都王,並且允許使用東姑哈魯汀(TENGKU BAHARUDDIN BIN TUNKU MEH)的稱號。 1909年,在曼谷條約(PERJANJIAN BANGKOK)下,色都被納人泰國版圖。在古丁的管理期間,色都港口與檳榔嶼及RAGOON有密切的貿易關系。古丁本身也有幾艘船隻從泰南出口燕窩、木 材、椰子等等到檳島。 古丁後來與一名檳城女子結婚,他們的辦公室兼住家就在檳榔律路。暹羅(今泰國)政府一直保留古丁的職權直至他1916年退休。古丁在1932年逝世,並且 安葬在色都。
古丁有一本關於色都(SATUN)的政治生涯日記,這本手寫記載是用爪哇文記錄,如今收藏在泰國曼谷的國家檔案局裡。
華盍街大教堂- 1786年抵達檳榔嶼立後,萊特引進了首批來自吉打港口的羅馬天主教徒到來定居。這批歐洲人和緬甸或暹邏人通婚的後裔,之前由於政治迫害而從普吉島遷至吉打。大教堂是由加諾神父在1786年所創,在1857年它從教堂街遷至華盍街。現今教堂旁建築物是由馬尼蘇神父所建辦。1861年,這座教堂可容納一千二百人,在1955年被格升為檳城主教教區之後,大教堂就被翻新重修,以便迎接檳城第一任教主Kanan Mongsignor Francis Chan神父。以前,教徒聚集在教堂建築後巷(Lorong Argus)一帶,如今剩下的寥寥無幾。其中,有一間建築是建於19世紀的英印混合式特色洋屋。
其實馬來西亞的歷史建築物真的多不勝數,你自己看看吧!
http://www.itravelkaki.com/place.php?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