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花石斑在哪裡
㈠ 蘇眉和石斑哪好哪貴
1、蘇眉比石斑魚從價值看要貴很多,蘇眉魚和石斑魚都屬於珍稀物種。
2、蘇眉魚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魚類,成年後通體鐵藍色並長出突出的嘴唇。蘇眉魚主要產於東南亞、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珊瑚礁中,其身長可超過兩米,體重可達190公斤,壽命超過30歲。蘇眉魚分兩種,一種是深海蘇眉魚,一種是養殖的淡水蘇眉魚。深海蘇眉魚體內可能含有雪卡毒素。蘇眉魚的主要消費地和產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巴布亞和新幾內亞)。
3、石斑魚泛指鱸形目鮨科石斑魚亞科里的各屬魚類。石斑魚屬於輻鰭魚綱,身體肥厚,口部大,並不適宜長途迅速游泳。石斑魚體型相當大,身長可達一米以上,體重超過一百公斤也不足為奇;不過石斑魚的種類頗多,體型大小也各有差別。棲息於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礫的海區、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魚礁等水域。石斑魚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魚類,它靠著靈敏的視覺和感光、感色的分辯能力,往往兇猛地掠食魚、蝦、蟹、章魚、甚至藤壺等海洋生物,特別喜食鮮活動物。
㈡ 請問這是什麼石斑魚是野生的嗎謝謝
是否野生不好判斷,此類的確有養殖(一般個體大小相當基本上就是養殖的)
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魚類
下圖為 玳瑁石斑魚 Epinephelus quoyanus ,稱 花龜斑、格子魚、花狗斑、花【魚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南非,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至阿拉夫拉海及澳洲北部等。
㈢ 在馬來西亞旅遊時吃過一種海魚,味道很美味,上圖求魚名。
如圖 , 應為
石鱸科 Haemulidae 胡椒鯛屬 Plectorhinchus 魚類
下圖為 斑胡椒鯛 Plectorhinchus chaetodonoides ,俗稱 厚唇石鱸、小丑石鱸、燕子花旦、花旦新娘,朱古力
熱帶地區近岸生活於珊瑚礁區的海水魚類。斑胡椒鯛分布於印太海域馬爾地夫至印度尼西亞海域,幼年時期色彩獨特美麗,可作為觀賞魚,成年後肉味鮮美,為高級食用魚類。
㈣ 馬來西亞的石斑魚能否帶回上海嗎
不能。所有食物進口必須做三檢 要是水果什麼的還有可能混混,活魚不可能
㈤ 花椒石斑魚的做法
1 將石斑魚洗凈,加入鹽、料酒、姜絲、花椒腌制一小時左右,蔥姜蒜切絲待用
2 鍋內放適量油,燒至九成熱滑入石斑魚
3 文火煎燒
4 兩面煎燒至微黃色
5 放入乾花椒、干紅辣椒、蔥姜蒜、糖、香醋、生抽醬油、胡椒粉
6 燒煮一會入味,再加入清水中火燜燒待收湯時放少許鹽
7 裝盤,撒上青紅椒絲即可 [1]
1. 石斑魚片兩面撒少許鹽和白酒,輕輕按摩魚肉,再在表面塗一層玉米胚芽油,腌10-15分鍾。
2. 取平底鍋放一小塊黃油燒七成熱,放入腌好的魚片,中小火,慢慢煎,大概煎3分鍾,如油不夠可以中間補放點黃油。煎好一面,再煎另一面。
3. 用黑胡椒研磨器研磨細顆粒胡椒均勻撒在魚表面,裝盤。
4. 油浸番茄切條,稍煎一下,裝盤。
1. 將石斑魚處理干凈後兩面打十字花刀,用鹽,料酒,胡椒粉打底味,碗中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醬油、白糖、醋、蔥花、蒜片、薑片、大料兌成汁
2. 石斑魚用水澱粉掛薄糊,入8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定型後取出,原鍋留少許底油,烹入碗汁,加適量的水,燒開後放入魚,轉中火燒至魚肉入味後轉大火掛汁
3. 待汁濃後將魚取出放入盤中,原汁加熱點少許醋澆在魚身上,上面撒蔥碎即可
㈥ 石斑產自哪裡
石斑魚,系鱸形目,鰭科,因其魚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名。石斑魚主要產地在象山漁山島周圍海域,是寧波著名特產,也是馳名中外的名貴魚種。
石斑魚,俗稱岩頭魚,品種很多,有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等,漁山島一帶所產以赤點石斑魚居多。
石斑魚生活習性很怪。從不跟其他魚類混游在一起,喜歡單獨地生活在數十米深、水質清澈的海底暗礁叢中,難以用網捕撈,只能用鉤釣。生性兇猛,喜吞食魚類和蝦類。捕撈期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這段期間為旺季。
石斑魚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釣上以後,由於海面和海底氣壓相差極大,魚鰾內外氣壓一旦失去平衡,輕則白肚朝天,重則五臟六肺全都擠出魚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經濟價值。漁民經過摸索,待上鉤的石斑魚一離開海面,立即用細針從肛門刺入魚鏢放出氣體、放入活水艙中,待返岸後放養於水池或網箱內,以供活魚出口。由於產量有限,年產量高時有5噸,少時僅2噸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區。1987年,象山縣採用人工試養石斑魚並獲得成功,石斑魚的產量有所提高。
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餚。
㈦ 石斑的種類
石斑魚的種類豐富,較為常見的有東星斑、花龍斑、杉虎斑、老虎斑、青斑、海紅斑、珍珠龍膽斑、麻斑、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金錢斑,杉斑,蘇鼠斑、紅瓜子斑等等。東星斑被列為保護魚類
㈧ 石斑魚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哪些品種呢
石斑魚體型相當大,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100公斤是它們的通病。2004年3月,一名商人在廣東湛江澎湖灣捕獲一條長2.35米、重313公斤的野生石斑魚,打破了此前中國巨型石斑魚的體重紀錄。這條魚也被製成標本,陳列在上海科技館的展廳里。當地漁民在南沙群島捕獲了一條長2.65米、重342公斤的巨型石斑魚,再次打破了此前的紀錄。這條魚最終被一家以石斑魚為特色的主題餐廳買下。已知這種石斑魚舌長30cm,腹重15kg,故稱「王牌石斑魚」。海中石斑魚有160餘種,中國東南沿海、北部灣和南沙群島有67種。不同種類的石斑魚,個體大小和性情差異很大:有的性情溫和,有的兇猛殘忍。但大部分石斑魚喜歡單獨進食,通常棲息在岩石或珊瑚礁底部的海域。
蜻蜓是海洋中罕見的美食。野生種的體重一般在30-40公斤以上,人工養殖的石斑魚一般只有1-5公斤。野生蜥腳類動物大多隱藏在珊瑚礁中,不易出現,生長緩慢。60多厘米大小,蜥腳類動物在海里生活了20多年,充滿靈性,非常難抓。其葯理作用良好,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龍墩肉質上乘,營養豐富,口感比石斑魚好,能烹制多種海鮮菜餚。貨源稀缺,價格昂貴。在廣州市場,每公斤批發價高達190元,餐廳賣200多元,但依然受到人們的青睞。
㈨ 石斑魚里的桂花斑學名叫什麼
石斑魚,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背鰭和臀鰭棘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中文學名:石斑魚
拉丁學名:Epinephelussp
別稱:石斑、鱠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外形特徵
石斑魚體形特徵,大同小異,一般體中長,側扁,色彩艷麗,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有條紋和斑點,口大,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背鰭和臀鰭硬棘,很是發達,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棲息環境
石斑魚多棲息於熱帶及溫帶海洋,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范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范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生活習性
石斑魚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石斑魚喜靜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濁。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在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帶,經常多見。個體小的,活躍在淺水域,好動,易釣。個體大的,喜靜卧,深居簡出,經常呆在洞穴里或深水域。
繁殖方式
石斑魚
石斑魚為雌雄同體,具有性別轉換特徵。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少於雌性。
鮭點石斑魚是屬於分批產卵類型。在同一個卵巢中具有不同時相的卵母細胞。即使在已成熟、產卵Ⅴ期的卵巢中也存在較多第3~4時相的卵母細胞,且未呈現退化跡象,說明卵母細胞的發育是非同步性的。當環境條件適宜時,卵母細胞仍能發育至成熟,在一個繁殖周期內,卵子能分批成熟產出。赤點石斑魚是屬於一次產卵類型,但在生殖季節,個體的性成熟和生殖則有先後之分,先成熟的個體早生殖,後成熟的個體晚生殖。然而,觀察到赤點石斑魚整個產卵周期可持續2~3個月,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每期都進行連續多次產卵,中期為產卵盛期,所產之卵占總卵數的一半以上。石斑魚個體總產卵量在7萬~100多萬粒不等,大型種類有1000萬粒。
種群現狀
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各種石斑魚類均遭到持續的濫捕,多種石斑魚類面對絕種危機。
單是2009年,全球就有超過27.5萬噸的石斑魚被人吃掉。以平均每條3公斤推算,數量相當於9000萬條。香港大學更指出,實際數量可能更多。因為香港和印尼的數據顯示,大部分被出售的石斑魚,重量只有1公斤。
根據報告,過度的捕撈、缺乏監管和欠佳的保育工作,是石斑魚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據悉,每年全球的石斑魚銷售總金額,高達10億美元。漁民不分大小的捕撈,一方面杜絕了成年的雄魚,另一方面令小魚無法生存至成年,扼殺石斑魚的繁殖機會。
所有石斑魚,包括常見的紅斑、星斑、鼠斑和龍躉,它們出生的時候都是雌性,成年後才會轉為雄性。然而,石斑魚要10年才到成年,許多幼魚未及成長即被人捕獲,令成功繁殖的機會銳減,魚的數量大幅下跌。
由於數量下跌,需求卻不斷上升,漁民不惜使用稀釋的山埃補魚,雖然能捕捉一定數量的大小石斑,卻把魚苗(俗稱魚毛)毒殺。一些品種被趕盡殺絕,再沒有魚苗聚集。另外,即使是人工養殖業,也會補撈魚苗。
在亞洲,包括但不僅限於中國,由於人口眾多,客人又願意付款,即使價格上升,他們仍會點選石斑菜式。另外,亞洲區餐館把活魚養在魚缸的招客手法,成功的吸引大量客人。由於運費及關稅等問題,進一步推高石斑魚在中國的售價,許多中國遊客專誠到香港的餐館用膳。全球的石斑漁獲,有8成在亞洲水域捕獲。
研究海洋和淡水生物的學者薛綺雯(Yvonne Sadovy)指出,香港與中國大陸為鄰,是環球石斑貿易的一個主要中心,在管理海產進口和銷售方面的條例已經過時,因此未能遵守國際公約和協定。從事漁業的香港人士指出,香港紅斑(Hong Kong Grouper)原本常見於福建沿岸,但因中國需求大,在近20年遭到過度捕撈,十之八九已被人捕獲。
有香港食家得知石斑魚面臨絕種,表示會考慮不再吃,又稱還有許多海鮮可以代替石斑,而且同樣好吃。
2015年7月,美國的山姆·格爾森(Sam Gerson)與同伴們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出海時捕獲一隻重達300磅(約136千克)的巨大石斑魚,合照留念後將其放生。
2016年1月1日上午,海南省瓊海博鰲鎮一漁民在博
㈩ 石斑魚與斑魚有什麼區別
石斑魚與斑魚的主要區別是:
一、形態特徵
石斑魚:體一般呈橢圓或長橢圓形,側扁;頭長大於體高;背鰭鰭棘部強大,與鰭條部相連,背鰭鰭棘7~11根,鰭條10~21根;臀鰭鰭棘3根,一般第2根最為強大,臀鰭鰭條數7~13根;胸鰭寬大,位低,一般呈圓形;腹鰭位於胸鰭下方;口大,兩頜齒內行齒傾倒;體被小櫛鱗;側線達尾鰭基部;尾鰭圓形、截形或凹型。
斑魚:斑魚的形態特徵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5—40厘米。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頂各有2行黑色斑紋。背鰭很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
腹鰭短小,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尾鰭圓形,末端不達肛門。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鱗片,位於體側中部,後延至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