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林姓為什麼這么多

馬來西亞林姓為什麼這么多

發布時間: 2022-04-11 01:14:53

『壹』 林姓人口是否稀少

不稀少,林姓是北少南多。蘇南地區姓林的比較少,人大多是蘇北人後代。而北方林姓大多也為南方人後裔。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林姓的人大多也是中國人後代,日本林姓則是日本本土姓氏,與中國與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林姓無關。所以說林丹的祖先是日本人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中國林姓從來沒有一支是日本林姓遷入的。

『貳』 林氏主要分布在哪裡

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西河、南安、博陵、南郡、下邳、晉安、侯官、福唐、長樂、連江、溫陵、清溪、德化、惠安、龍溪、漳浦、瓊州、嶺南等地。其中以福建各地為最多。近現代以來,林姓後裔更是遍布海內外。當代林姓在大陸的分布仍然呈現出南方多於北方的特點。隨著社會的轉型,人口流動性大大增加,林姓人的分布也呈現出變化的趨勢。林姓的足跡還遍及海外。在東南亞地區的韓國、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汶萊、菲律賓等國,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都有一定數量的林姓人分布。此外,在歐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也有少量林姓人分布。

『叄』 馬來西亞姓林的人

馬來西亞姓林的有很多,我就是其中一個

『肆』 林氏人口有多少

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時,林姓人口共1,416萬,排在第十六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台灣、廣東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全國各省林姓排名前10位有福建省最新林姓排名第二位。台灣百家姓林姓排名第二位。浙江省最新林姓排名第三位。廣東省最新林姓排名第六位。海南省最新林姓排名第六位。

『伍』 「林」氏的由來

林姓
一、姓氏源流

林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師「比干」因諫商紂而死,其子堅逃於長林,周武王克商後,賜姓「林」,食采博陵,散居於周,魯,齊,衛國等地。
2、據《通志.氏族略》所載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開之後,因此以林為氏。
3、北魏時,鮮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運動中也改姓林,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

二、遷徙分布

林堅子孫在博陵一帶發展繁衍。至林載時,子孫也在這一廣大范圍中生活,甚至遷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萇、林材等人遷徙而來到東周國都。
秦漢時代,在魯國林雍後人,遷到齊郡縣居住,後因齊郡更名濟南郡,故稱為濟南郡人或者稱為"濟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遷居下邳郡。任滿後,便在郡中的梓桐鄉定居下來。後來,這支從"濟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稱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穎或林懋就是開基祖。
"晉安林"來源於"濟南林",林祿是林姓入閩第一人。他的後代除留居於晉安外,又有人遷居候官、福唐、長樂、連江、溫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龍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別在這些地方開基。另外,"下邳林"傳到林國敏時,成為台州和溫州等地林姓人的開基祖。
"晉安林"開創林姓在東南沿海一帶發展的歷史,由於歷史發展中分支眾多,特別是有些在後來還回遷於北方或台灣等海外各地,成為天下公認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隨王審知南遷,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後發展成林姓較有影響的派系。成為"濂江"、"控鶴"、"陶江"、"福全後安"等支派的開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從根源上說,有些是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去的。有些則由這些地方遷到台灣,然後再由台灣遷到別的國家或地區。

三、歷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紂王荒淫無道,上朝強諫,捨生取義,慷慨就死。
林則徐:一生清正廉潔,憂國憂民,以禁斷鴉的愛國之舉而留名清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間擔任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領導人之一。

2.社會名人
林祿:把林姓從北方帶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響最大的"閩林"始祖。
林默娘: "天上聖母,人間媽祖",是在東南沿海及台灣等地流行的俗語,被人尊為聖母或媽祖,把她當作保護神。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出海遠行者越來越多,被更多的遠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
(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國北大年地區的開拓者和領導人
(3)林鳳,明朝時期沿海地區的著名人物。
(4)林太卿,日本一位熱心公益活動的人。
(5)林相原,馬來西亞巨巨富。
(6)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賓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7)林遷,馬來亞烏礦大王熱心公益事業。
(8)林語堂,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文化名人。
(9)林德甫,汶萊富商。
(10)林梧桐,馬來西亞賭業大王。
(11)林慶金,馬來西亞巧克力大王。
(12)林思齊,加拿大著名學者、富商、社會活動家、慈善家。
(13)林同春,日本企業家、社會領袖。
(14)林訓明,巴西黃豆大王。
(15)林良實,馬華公會會長。
(16)林紹良,印度尼西亞商界大亨。

『陸』 有多少人姓林

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佔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台灣。

『柒』 2021全球林姓有多少人口

全球林姓最少有5000多萬,中國北方林姓現有500多萬,特別是中國南方為多現有2150多萬姓林,南方歷來有:陳林半天下之稱,是名不虛傳的,現實中國南方林姓各省都是大姓, 南方十四省區林姓佔半是頂級大姓,廣東林有500幾萬,福建林有550萬,浙江林300萬,台灣林200幾萬,海南林約80萬,香港林幾十萬,澳門林好幾萬,以上南方七省區林姓是頂級大姓,南方林超百萬以上的較大姓省份有:江西林有130萬,廣西林有100多萬,南方林還有其他省區都是好幾十萬的大姓,湖南,江蘇,雲南、貴州、上海,(重慶等)以上省區平均有好幾十萬姓林,林姓是中國南方數一數二大姓氏,整個南方林姓有2150萬,加上北方有500多萬姓林,等於中國林姓為2600幾萬,中國林姓實際可進入中國前十名超級大姓內的姓氏。 現在海外林姓是海外華人第一大姓,海外各國共有2000幾萬姓林,朝鮮林是十大姓氏之一,韓國林以前有120萬是十大姓氏之一,日本林姓是華人姓氏第一姓以前有54萬姓林,菲律賓林約二百萬是華人第一大姓,馬來西亞林姓是華人第一大姓二百多萬,印度尼西亞林姓數一數二大姓二三百萬,新加坡林數一數二大姓好幾十萬,汶萊林五大姓之一有幾十萬,泰國林姓是華人第一大姓有二百多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等等林姓也是大姓各有幾十萬姓林,西方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等西方發達國家林姓是首要華人大姓,林是海外華人第一大姓,海外各國林姓約2500萬,加中國林姓2600幾萬,等於全世界林姓有5000多萬,林姓是世界超級大姓。

『捌』 林姓來源及名人啊

林姓始祖國神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紂王,在其寵妃妲己的蠱惑之下,曾經把忠心耿耿,進諫三日不去的從父比干,加以慘不忍睹的剖心之刑,這一來,紂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誠的大臣,而且他殺死自己長輩的罔顧人倫暴行,引起天人共棄,終於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據後世學者的考證,這位被紂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義之臣比干,正是後來千千萬萬林姓人的始祖。
關於這段淵源,許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詳盡的記載,譬如,《路史》上說:「殷比乾子避難長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則指出:「殷太丁之後,王子比干之子,比干為紂所戮,其子堅逃難長林之山,遂姓林氏。魯有林放,仲尼弟子。《左傳》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傳》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項《晉安世譜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師比干諫紂而死,其子堅逃於長林,周武王克商,賜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於周、魯、齊、衛。戰國時,有相趙者,始居九門(今河北省)。秦並趙,徙齊郡、鄒郡(均在今山東省),漢定三秦,分鄒郡,置濟南,遂為濟南人;下邳(在今江蘇省)林氏其後也。」
綜合以上的三項文獻,關於林氏的來龍去脈就十分清楚了。他們是上古聖君商湯子姓後裔,其直系始祖為公元前1123年被紂王所殺的少師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兒子,與紂王之父太乙為兄弟,論起輩份應該是紂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諫而被殘殺,他的兒子就逃難到長林之山,不久以後周武王滅紂,封比干壟,壟為國神。賜他的後代姓林,並食采於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
春秋戰國時代,他們的子孫散居於北方的山東及河南各地,然後於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逐漸在山東的濟南一帶聚居,匯為望族,並且漸漸向南繁衍,至晉室南渡之時,江南已經有了林姓的蹤跡,到唐宋之際,族人就已經遍及福建各地。
先泰時期,立功立言的林姓知名人物不絕於史書,譬如,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衛國碰到一位「行歌拾穗」的老人,並且在子貢的叩問之下,引出一番「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今者安知不生於彼……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又安知之吾今之死不愈昔生乎」的深邃人生大道理,而被孔夫子贊為:「吾知其可與言,果然。」這位平凡而透徹人生的睿智鄉野老人,姓林名類,是早期的林姓傑出人士之一。
到了清代,林則徐的事跡,大家更是十分熟悉,他的毅然銷毀英商鴉片200餘萬斤,並且把廣東防衛得固若金湯,使得英國軍隊空有堅甲利炮而不得越雷池一步;腐敗的清廷在依鴉片戰爭條約割地賠款之後,又把他放逐到伊犁,他也在那裡幹得有聲有色的故事,受到每一個人的衷心敬仰,這份敬意,並將千秋萬世維持下去,與日月同光。
「林」字的的本意為成片的樹木,林姓的起源就與樹林相關。林姓自子姓比干開基後,相繼形成了西河、濟南、下邳、晉安、南安等郡望;林姓名列當代大姓之第16位。其發祥地為今河南省衛輝市。
河南省衛輝市地處中原(中州)腹地,漢高祖2年置縣,亦稱衛州城,先後為州治、路治、府治、道治。1948年汲縣解放,設衛輝市。它橫卧於太行山東麓,黃河北濱。自古衛州為豫北重鎮,有「南通十省、北拱神州」之稱。
衛輝市乃殷商之牧野。「城外為廓,廓外為郊,郊外為牧,牧外為野。」衛輝距商紂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縣)僅25公里。公元前1029年,殷商都城朝歌發生了一幕殘殺忠諫之臣的悲劇,殘暴的商紂王將其叔父比干挖心處死。誰也沒有想到,中華民族的一大姓氏——林姓就在這一悲劇中誕生。
比乾死後,商紂並不罷休,還要將比干一家滿門抄斬。比干夫人陳氏身懷六甲,星夜逃出朝歌,奔於牧野之長滿樹林的峽谷中,在山泉旁一石室內誕下一子,起名泉。不久,紂王追兵搜尋而至,問懷中之嬰姓什麼?陳氏看著遍野樹林,便指林為姓,說:「姓林」。追兵方揚長而去。事後,陳氏讓孩子名為林泉。
之後不久,決定商王朝命運的牧野之戰就在這里展開。商紂王的部隊臨陣倒戈,紂王登鹿台自焚,商朝滅亡。
周武王滅商後,厚葬了比干,封贈比干遺孤林泉,並賜姓為林,賜名為堅。自此開始書寫瓜瓞綿綿的林姓歷史。
我們尋訪林姓發祥地來到衛輝市,縱然戰爭的鐵蹄踏碎了昔日的禁苑,縱然黃河的風沙掩沒了古老的城廓,牧野還是牧野。一腳踏上衛輝土地,我們的身心馬上被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所裹夾,關於比乾的傳說、地名、遺址更是滿目盈耳。
據衛輝市比干紀念會的林先生介紹,相傳比干在朝歌被紂王挖心之後,面似土色,掩袍不語,單騎縱馬,出朝歌南行,他知道至心地(今河南新鄉)就會長出新的心來,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變成的老婦擋路叫賣無心菜,比干問:「菜沒心能活,人沒心如何?」老婦答曰:「菜沒心能活,人沒心該死",比干聽後口吐鮮血,墜馬身亡。驟然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捲起飛沙走石,淹埋了比干屍體,形成墓冢,故稱"天葬墓"。墳墓四周,沒心菜圈圈環繞。墓周圍的柏樹,隨著嗚嗚的悲鳴之聲,彎了樹干,斷了樹冠,有的還從樹乾的中心裂開,變成了「彎柏」、「平冠柏」和「開心柏」。
傳說,比乾的馬見不到主人,悲從中來,圍著天葬墓不停地叫了三天三夜,嗓子都嘶啞了,仍然沒有找到主人,便飛奔南行,直到將腸子跑斷了才倒地身亡。村民們為這匹馬封了墓,還特地修了一座馬王廟以作紀念。
傳說縱然不足為據,但比干確葬於衛輝。我們顧不上留戀衛輝的美景,即北上拜謁比干廟。
比干廟位於市東北7公里的頓坊店鄉的比干廟村。北魏太和18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廟,佔地達44000平方米。比干廟四周朱牆環圍、古柏交柯、碑碣林立,是天下比干後裔林氏兒女祭謁之聖地。
遠遠望去,丹心牌坊巍然聳立,上書:「赤膽忠心」。經牌坊式廟門,沿比干神道前行,只見廟內主體建築鱗次櫛比,比干正殿掩映在濃蔭中,金碧輝煌,氣度恢弘,兩側的配殿和廂房,皆硬山式建築,各具特色。陵廟置放的獅子、朝天吼等石刻神獸,神態各異,或鎮墓辟邪,或取意吉祥。位於廟院後端的比干墓冢,為公元前1028年周武王所封,佔地20多畝,高約20米,冢上植翠柏數百株。它是中國有記載的第一個墳丘式墓葬,也是中國因墓建廟史中最古老的墓冢。
比干墓左側有綿延起伏的黃土崗,右側遠方是巍峨太行,因此比干廟被稱為「二龍戲珠」之寶地。比干廟因墓而建,史志載:「魏孝文帝南行至此,因墓立廟」,其時在北魏太和18年(494年)。1500多年來,廟宇雖遭災害和戰火洗禮,數經修葺,屹立巍然。今存廟宇,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皇帝重建。
廟內現存80餘塊碑碣充滿了古文化色彩。這里經過歷代帝王、名臣及文人騷客相繼立碑紀念,已成了碑碣林立的文化寶庫。穿行其間,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據史料和林姓家譜所記,比干墓、廟受到歷代帝王重視和保護,主要有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廟、唐太宗下詔封謚、宋仁宗為《比幹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他們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氣忠良臣」,每當春秋兩季,用「太牢」、「少牢」之禮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樣精忠報國。
在比干廟正殿後面墓亭前的石坊上題有「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猶存」十個大字,亭內豎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殷比干莫」四個字,落款為「至聖先師孔子書」。世傳當年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吊,揮劍刻字立石於墓前。據專家考證,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孔子真跡。
孔子把比乾和微子、箕子並稱為殷朝三位「仁人」。他說:「商紂王荒淫無道,致使朝中人人自危。結果,微子逃走,箕子佯裝瘋癲,比干直諫而死。這三個人都是商末的仁人。」還談到,「天子統治人民,應該廣開言路,從諫如流。過去商湯、周武王都因善於聽取臣下的意見而建立了本族王朝,夏桀、商紂王則因拒絕納諫而國破家亡,這些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
說起這個墓碑,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孔子把「墓」寫成「莫」,是借地為土的。後來有一個不學無術而好為人師的的縣令看到這塊墓碑,譏笑孔夫子寫了錯別字,就當著身邊的隨從們說,「今天我把這個字給改正一下,我就是孔聖人的一字師了」。縣令把「莫」字下面添了一個土字。剛剛刻好,忽然烏雲密布,雷聲震天,只聽「轟隆」一聲,土字又被轟掉了。直至今日,這塊石碑斷裂的痕跡依稀可見,碑上的「莫」字仍然沒有「土」。
在比干廟內,懸有一林氏姓源碑,為明代嘉靖17年(1538年)河南衛輝府裴騫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國內僅有的一塊追溯林姓源的石刻文物。裴騫為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山東副使,多學博才,著述甚多,著名的有《滁州集》、《薊門集》等。
碑文雲:「自古拒諫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之臣,莫慘於比干者也。夫比干以王子宗親,少師重位,嘆沉酗之亂法,傷市祚之倫表。是故不得不言,不當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實,文筆生動,說理透徹,感人肺腑,確為傳世之作。
步出廟門,我們隨意在村中走訪。比干廟村東是軍屯,南是十里鋪,西是斜道村,北是後庄,京廣鐵路及107國道縱貫南北。看護比干廟多年的徐永志老人介紹說,村莊呈方型院落,現有人口180戶,700餘人。
比干廟村因墓而建,因墓而名。周武王封墓,北魏孝文帝創建成廟宇,唐太宗於公元645年親臨比干墓舉行了隆重的祭禮,並向全國的郡縣頒發《贈殷太師比干詔》謚「忠烈公」,為比干加封了墓寢,修葺了祠廟,規定州縣定製大禮祭祀,並給附近五戶農民撥了地產,派他們守廟祭祀,從此一代代繁衍,形成村落。
徐永志老人現年近六旬,7年前到比干廟文官處工作至今,家中子孫滿堂,殷實幸福,我們邀請他照張全家福,老人欣然同意。
徐永志老人還說,衛輝市西部太行山余脈的獅豹頭鄉龍卧村發現了「長林石室」的山洞。該洞位於龍臣卧村絕壁上,依方山,臨滄溪,上有千尺鷲峰,深山峽谷中,是逶迤不息的滄水。洞深約3米,廣約40平米。洞外蒼郁的綠樹簇擁,俯視左右,山嶺環抱,長林莽莽,確有「龍卧」之靈氣。
據當地官員介紹,從1993年起,衛輝市連年舉辦「中國衛輝比干誕辰紀念慶典」,已接待來自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越南、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和港澳台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8個林氏團體。國內外200多位領導人、著名人士揮筆祝賀,進一步促進了衛輝市對外開放,經濟高速發展。
衛輝文物古跡甚多,拜祭完比干廟,我們又參觀了牧野大戰古戰場遺址、姜太程序公故里、姜太公祠廟。
古衛州厚重的人文透著史詩般的豪氣,那蒼茫的遺跡、不屈的忠魂,讓我們圓了一個探源夢。
林姓淵源
姓氏源流
林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姓氏,出自黃帝高辛之後,相傳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來。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員,在商紂王時擔任少師之職,以忠正敢言知名。紂王昏庸無道,他多次進言匡諫,後來因此獲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陳氏為躲避官兵追殺,逃難於長林石室,在密林中生下一子,名堅,因生於林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史稱林堅,被林姓人尊為受姓始祖。比干為商末「三仁」之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當今,林姓宗譜與族譜中,絕大多數尊比干為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還有其他來源。相傳東周時,周平王有庶子名開,字林。子孫以他的字為姓,姓林。後來,他又生子英,英生茂、慶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陽,這支林姓也起源於今洛陽所在的南郡,譜書也因此稱他們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時,鮮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運動中也改姓林,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以上三支林姓是當今林姓的主要血統所出。
在今天的林姓人中,還有唐代福建建州一帶姓林的少數民族後裔;有一些從復姓樊林改姓而來的人;有一些是由藍姓改姓而來的;還有從劉九改姓而來的;有蒙古可汗庫圖克圖汗的後裔;還有從朱姓改姓而來的。
但古今大多數林姓族人,無不尊奉黃帝為遠祖,而以比干、林堅作為受姓始祖。
播遷及主要分布:莆田、西灌、濟南、下邳 、晉安林氏五個發祥地
林堅子孫在博陵一帶發展繁衍。至林載時,子孫也在這一廣大范圍中生活,甚至遷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萇、林材等人遷徙而來到東周國都。
西漢初期,林皋的後裔林摯等遷居齊郡鄒縣,後因齊郡更名濟南郡,林摯之子林纂遂為濟南人,形成了對後業影響深遠的濟南林氏。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遷居下邳郡。任滿後,便在郡中的梓桐鄉定居下來。後來,這支從"濟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稱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穎或林懋就是開基祖。
東漢中期以後,濟南林開始有人南遷,尤其是漢末林農家族的大禍,成為濟南林大批南遷的導火索,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下邳林、晉安林等,都有是由濟南林的南遷而形成的。
"晉安林"來源於"濟南林",晉安林氏的開基者是林祿,他出任晉安郡太守,遂全家入閩定居晉安。林祿是林姓入閩第一人。他的後代除留居於晉安外,又有人遷居候官、福唐、長樂、連江、溫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龍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別在這些地方開基。另外,"下邳林"傳到林國敏時,成為台州和溫州等地林姓人的開基祖。
"晉安林"開創林姓在東南沿海一帶發展的歷史,由於歷史發展中分支眾多,特別是有些在後來還回遷於北方或台灣等海外各地,成為天下公認的林姓最大支派。在當今各地林姓人中,以福建林姓人數最眾。今天中國林姓南多北少的格局,其根源便在於此。今福州惠安的晉安郡王墓,是海處許多林姓華僑歸國後立腳點先拜謁的地方。
林祿的後代、莆田人林士弘(父母為莆田人),在隋末稱帝,是林姓發展史上惟一一位林姓皇帝。莆田林氏是晉升安林氏的最大支派,其後家族繁盛,從而使莆田成為繼西灌、濟南、下邳 、晉安之後林氏的第五個發祥地。
九牧堂是唐代人林披開基,其後瓜瓞綿綿,遷衍廣泛,名人輩出。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隨王審知南遷,定居福建各地,以後發展成林姓較有影響的派系。成為"濂江"、"控鶴"、"陶江"、"福全後安"等支派的開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從根源上說,有些是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去的。有些則由這些地方遷到台灣,然後再由台灣遷到別的地區或國家。
郡望堂號
郡望堂號是常用來放在姓氏前的稱號,是表示姓氏來源或血統所出的專用術語。在林姓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郡望堂號,其中的"西河"、"濟南"、"下邳"、"南安"、"晉安"、"九龍"、"十德"、"九牧"等都有較大影響。
西河是林姓的第一郡望。西河林氏自周武王時期開基至戰國末期,歷經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朝代,共傳40代,800餘年。
"九龍門"和"十德堂"的來源:比乾的子孫林皋,在戰國時任趙國宰相,權傾一時,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受家風影響,各有才能,被人稱為"九龍",他們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見稱,其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十德堂"。
"忠孝堂"的來源:皇帝御賜的堂號,因這支林姓人的史祖林悅以忠孝見稱而得名。
"九牧堂"的來源:唐代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他先後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後來生了九個兒子,9人後來都做了州刺史。由於州刺史又稱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家乘譜牒
林姓由三年多年前的忠臣比干開基,在得姓伊始便使其姓族帶上鮮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後的特色。這一特色經林姓歷代先賢的提倡和身體力行,得以長期保持和繼承下來,並進一步發展為忠孝傳家的傳統家風。另外,林姓還重視家族教育、尊祖敬宗、敦親睦族等美德。
1.忠孝傳家
孝子林攢的故事,在福建莆田一帶家喻戶曉。
2.重視教育
許多林姓家族中,不僅把忠、孝作為傳統家風,而且還十分重視對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從小即具備報效國家或承傳家業的良好素質。在歷朝歷代的科舉考試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給人留下了"沒有林姓人便無法發榜"的印象。
3.尊祖敬宗
海外林姓近年到大陸的尋根活動,其尋根的地點除了祖居地外,又以到始祖比干墓地、閩林始祖林祿墓地、莆田九牧祠、湄洲媽祖廟等地的人為最多。
歷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紂王荒淫無道,上朝強諫,捨生取義,慷慨就死。
林則徐:一生清正廉潔,憂國憂民,以禁斷鴉片的愛國之舉而留名青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間擔任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領導人之一。
2.社會名人
林祿:把林姓從北方帶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響最大的"閩林"始祖。
林默娘: "天上聖母,人間媽祖",是在東南沿海及台灣等地流行的俗語,被人尊為聖母或媽祖,把她當作保護神。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出海遠行者越來越多,被更多的遠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
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林道乾,泰國北大年地區的開拓者和領導人;林鳳,明朝時期沿海地區的著名人物;林太卿,日本一位熱心公益活動的人;林相原,馬來西亞巨巨富;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賓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林遷,馬來西亞烏礦大王,熱心公益事業;林語堂,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文化名人;林德甫,汶萊富商;林梧桐,馬來西亞賭業大王;林慶金,馬來西亞巧克力大王;林思齊,加拿大著名學者、富商、社會活動家、慈善家;林同春,日本企業家、社會領袖;林訓明,巴西黃豆大王;林良實,馬華公會會長;林紹良,印度尼西亞商界大亨;林海峰,旅日圍棋大師,吳清源弟子,曾獲日本五大循環賽頭銜35個

『玖』 林排百家姓的第幾位

林姓出自子姓,血緣始祖相傳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聞名,後被暴君紂王挖心,他的夫人媯氏逃難到今天河南衛輝、淇縣一帶的長林,生下一個兒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賜他兒子林姓,並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一帶),此人就是林堅。林姓由他最早發源,後人尊他為受姓始祖。林堅的子孫後來形成了著名的西河、濟南、下邳、晉安、九牧等郡望,還有問禮、九龍、忠孝等堂號,成為林姓最大派系。
史載:殷商太師比干被商王朝紂王所害,正夫人媯(陳)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長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戰敗商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後,旌表比干忠烈,徵覓其後嗣,命閎夭給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內(今衛輝)封墓,夫人攜泉歸周。因泉生於長林石室,周武王賜姓林名堅。念林堅乃商湯之後先王之胄,且能遠避紂亂而不絕其世,乃拜堅為大夫,食邑清河。後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戶,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故林氏總堂號為西河堂。
林姓的另一個起源,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他的字「林」為姓。因起源於今河南洛陽一帶,林姓家譜中就稱為河南林。
此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將鮮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其他少數民族中有滿族的林佳氏和布薩氏也都有改姓林。
總體上看,林姓的發源地還是今天的河南衛輝以北地區,那裡的比干廟是眾多林姓子孫前去祭祖的聖地。

【萍漂萬里】

今天的林姓後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堅為受姓始祖。林姓從周朝初創姓以來人才輩出,他們不囿於一方,走南闖北,行東跑西,到處尋求施展才華的空間,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自從林堅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後,子孫世襲爵位,多為大夫,當時的朝廷曾先後三次在當地設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官職調遷或避亂隱居,林氏散居在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林姓逐漸向山東濟南匯聚,形成著名的「濟南林」郡望,在隨後的秦漢時代一直占據著林姓的主導地位。
西晉時,中原士族因為避「永嘉之亂」大舉向南方遷徙,林氏也隨之南遷到江蘇下邳(今江蘇宿遷東南)一帶,一部分人定居當地,形成著名的「下坯林氏」;後來還有一部分人南遷到福建,與今天台州和溫州等地的林姓後人同宗。
東晉時的林懋(林堅的47代孫)曾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後成為「徐州林」的開基祖,與「下坯林」血脈相依。他弟弟林祿是林姓入閩的第一人,在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晉安郡(福州一帶),並在當地定居,成為現今公認最大林姓支派「晉安林」的先祖,「晉安林」派生的旁支有很多,在福建全省有「闕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系衍全世界,素有「閩林遍天下」之稱。
三千多年來,隨著林姓家族繁衍發展,林姓子孫或逢亂世而南渡、或迫於生計而東徙、或因分局而北遷、或謀官職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華大地乃至全球各個角落。比干後代林姓確如枝葉一般繁盛。目前,林姓在大陸列16位。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約有7000萬之多,其中我國大陸5000多萬,台灣約700萬,海外約1500萬。

【忠義之宗、大義之祖】

「衛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眾多的林姓子孫來到位於衛輝的比干廟,用最虔誠的心來表達他們對老祖宗由衷的敬意。
比干廟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比干三日苦諫卻換來一場挖心,回首這一典故,讓不少後人頓生敬意,「林氏」在得姓之初,就帶著祖宗比干這種忠義敢諫的本色。
在東配殿另有三尊塑像。他們是比乾的傑出後代,中間是林堅公。因林氏根據地理位置又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右邊為北林所奉林放公(比干二十四世孫,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著名的「問禮堂」就是得自於他。左邊為南林尊奉的閩林始祖林祿公,為今天福建莆田林氏的祖先。由於諸多原因,莆田林氏家族中有許多人遷到海外,如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林姓多屬這一支。因此,林祿公又被稱作是南林始祖。
此外,西配殿敬奉的是媽祖神像,媽祖即林祿公第二十二世孫林默娘,被敬譽為「天上聖母,海上媽祖」。林默娘是宋朝莆田林願之女,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重陽,她因捨己救人而遇難,年僅28歲。此後,人們紀念媽祖為大義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共有媽祖廟2500多座,遍及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達2億多人。媽祖已經成為年歲豐收和保佑平安的象徵,更是人們遠航的保護神。
在比干廟中緬懷,一杯苦酒就是史書一冊,一滴熱血就是豐碑一座。

【放眼林姓】

至近當代,林氏一族更是群星閃耀,相映成輝。
165年前,「禁毒英雄」林則徐在廣州「虎門」一把大火燒出個醒世的中國,給沉睡的國人當頭棒喝。
78年前,讓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曠世才女林徽因,最後在梁啟超賢惠兒媳的角色里化作「人間的四月天」,任憑冰心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對集建築師、教授、詩人和作家於一身的她吐點酸水。
67年前,「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先生所作《京華煙雲》成為全美暢銷書,並獲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
64年前,有一個人享受過毛澤東一生唯一一次為他人執紼抬棺的高規格禮遇,這人就是林育英(又名張浩)。說起林育英,從他傳奇的一生,和兩個兄弟——林育南和林彪(又名林育蓉)來看,就可知中國歷史是少不了此人之名的。
33年前,「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創辦《信報》,備受世人矚目。
26年前,林則徐的第五代傳人凌青(原名林默卿),踏上聯合國外交家之路。
23年前,印尼華僑巨富林紹良被評為世界十二大銀行家之一,旗下有近400家公司和銀行。
10年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曾被日本媒體預測為蔣經國接班人的林洋港角逐「總統」,得票率排名第三。
5年前,韓國林姓宗親萬分欣喜地在福建泉州尋到祖先到朝鮮半島前的下海出發地,並為自己是「唐九牧」(因林祿16世孫林披的9個州刺史兒子而得名)的後裔而感到光榮與自豪。
5天前,筆者偶然發現《林姓史話》一書中「自周代至清代林姓主要文學家、詩人一覽表」和「自唐代至清代林姓書畫家、藝術家部分名錄」,共有林姓196人之多。
截至目前的林姓院士,足有22位。
細想一下,從他們到比乾的身上,無疑都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於忠、廉、孝、勤、儉的無數動人故事,以及「恕」與「和諧」的習性。

【歷史脈絡】

春秋時,林氏散居周、魯、齊、衛等地。戰國時期,趙國宰相長林十五世林皋,居九門(今河北省藁城縣西北),生有九子,時稱「九龍十德之門」.魯國林雍後人遷徙到齊、鄒二郡(今山東淄博),漢景帝時分鄒郡之地置濟南郡,遂為濟南林氏。
至晉代,有林堅八十一世孫林穎,林堅公四十六世孫,家族世為西晉重臣,由濟南徙籍下邳梓桐鄉,為下邳祖,徐州冠族,生有二子: 林懋、林祿。長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祿初任琅琊王司馬睿府參軍,黃門侍郎,後佐東晉元帝即位建鄴(今南京),匡扶晉室,領合浦太守。晉明帝太寧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晉安郡。林祿為晉安林氏始祖.世代子孫,俱偕顯貴。歷晉、宋、齊、梁、陳諸朝,英才輩出,奕世簪纓。有「一王、二侯、九將軍」之譽。其後都散居福建各地,今其後子孫遍及福建、廣東、海南、江西、浙江、台灣等地。
閩晉安林十世林茂於隋文帝開皇三年任右丞,定居蒲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經文緯武,奕世簪纓,顯貴南國。傳至閩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韜為闕下祖,弟林昌為台灣霧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 林葦、林藻、林曄、林薦、林著、林蘊、林蒙、林邁、林蔇,同時擢為刺史。世稱九牧林,尊公為九牧林祖。
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陳政之子陳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縣的林孔著隨從陳政(陳元光之父)將軍在閩廣征戰,屢立戰功,其後浦南(屬今福建漳州市)、福州東園、興化(莆田)及江浙兩廣。
唐末至五代十國,河南光州固始縣的王潮、王審知入閩,立閩國,其後發展成林姓較有影響的支系。有林延皓的「控鶴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碩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後安林」等支系。
根據公安部2006年7月「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統計對福建福州戶籍人口的姓名統計,福州市戶籍人口中人數最多的姓氏為「林」姓,共有970138人 ,排在前10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林英、林輝、陳輝、林燕、陳英、陳雲、林華、林偉。
根據1996年統計資料,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佔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台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