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大雨在哪裡

馬來西亞大雨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13 19:57:53

『壹』 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怎麼樣

在馬來半島的心臟地帶,有一座新舊輝映,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有機融合的新興大都市——吉隆坡。吉隆坡有「世界錫都、膠都」之美譽,西、北、東三面由丘陵和山脈環抱,巴生河穿城而過。1860年建城,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首都。短短的一個多世紀,便由「泥濘的河口」,一躍而成為著名的觀光城市。昔日的礦業小鎮,如今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貿易鼎盛,活力無窮,已成為擁有面積(包括郊區)243.6平方公里,居民130萬人的大都市,成為馬來西亞政治、經濟、文化、商業和社交中心。吉隆坡既有現代化大都會的豪華氣派,也不乏古色古香的迷人風韻,風俗傳統別具特色,多元文化活力無窮。全方位凸現了馬來西亞多民族和睦共存、開拓奮進的獨特魅力。今日吉隆坡的瑰麗,令人難以想像她昔時的坎坷。吉隆坡歷經河水泛濫、殖民統治的艱難歲月,從多災多難的廢墟中,飛速演進成東南亞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大都市,發展速度一日千里,堪稱奇跡。吉隆坡城市建築獨具特色,市內古老的、現代的、東方的、西方的各式建築和諧並存,互相映襯。市內樹木蒼翠茂盛,風光綺麗,熱帶植物繁花似錦,爭妍斗奇,象徵著這個多族裔社會的欣欣向榮,多民族的和洽共處。吉隆坡是一個碩大無比的「世界建築博覽館」,外形別致風格各異的建築遍布全城。古老的、現代化的、東方的、西方的,方形的、圓形的、三角形的,階梯形的、寶劍形的、腰鼓形的,林林總總,和諧並存,互相映襯,氣度非凡。市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佛教、印度教的寺廟比比皆是,基督教的教堂穿插其中,達17處之多。橫貫全城的巴生河兩岸,國會、政府機構、法院等辦公大樓林立,河東商貿大樓、居民住宅樓交錯密布,商店林立,樓宇高聳。市內建築各具特色,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異彩紛呈。位於國家廣場一側的司法部和最高法院是古老的「阿杜勒·薩馬德建築」,被視為吉隆坡乃至整個馬來西亞的象徵;國家清真寺造型優美,大尖塔直聳雲空,是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徒的嚮往之地;嘉美克清真寺庄嚴富麗;年代悠久而又富麗堂皇的火車站最負盛名,它是一座富有英國中世紀風格的城堡式建築物,是英國文化在馬來西亞最突出的表現;國家回教堂以現代化建築的特色,包容著古老而神秘的伊斯蘭文化的精髓;以方錐形結構建築的印度興都教古廟,則表現出超凡脫俗的大家風范,象徵著釋迦牟尼教義的無邊法力;坐落在八打靈山的精武體育館,這一貌不驚人的中國式建築物,體現了華人在這里紮根生存年代的久遠;氣勢非凡的國家紀念碑、國會大廈等新型結構,則反映了東西文化的交融;現代化建築以88層的國家石油公司雙塔大樓最為壯觀,是當今世界名冠第一的巨型建築;位於市中心美芝律的默迪卡體育館,外觀如壯觀的古堡,氣度非凡。市內高大的建築物,同高腳斜頂的馬來別墅交錯層疊,穆斯林式建築和中國式建築和諧並存,善良謙恭的銅頂建築物和灼灼逼人的摩天大廈並肩而立,相互爭輝。這一切,匯成了一幅精妙絕倫的交融著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風格的立體圖畫。

『貳』 有沒有在雨季去過吉隆坡或者馬六甲的,如果是大雨 會下一整天嗎

是天天陰天基本上,下雨的話是忽然下很大的雨,一會就會停

『叄』 馬來西亞23號到28號天氣情況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天氣預報:

11月23日 (周三)大雨轉陰,25~31℃, 西北偏西風 2級;

11月24日 (周四)大雨轉陰,24~31℃, 西北偏西風 2級;

11月25日 (周五)陰轉多雲,24~31℃, 西南偏南風 2級;

11月26日 (周六)陰,23~31℃ ,南風 2級;

11月27日 (周日)陰,24~31℃, 西北偏西風 2級;

11月28日 (周一)小雨轉陰,24~32℃, 西北偏西風 1級。

『肆』 求助馬來西亞的天氣

馬來西亞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少。

現在的時間氣溫在20度左右,降水不多。

馬來西亞因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6月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伍』 新加坡,馬來西亞近幾天的天氣如何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天天都是夏天 哪來的入夏的說法----新加坡我上上周去待了一周 都是大太陽 30多度 偶爾下場小雨----馬來西亞我在吉隆坡這邊 其他區域不清楚也是每天大太陽 30多度不過昨天早上有下一場大雨 所以只有20多度的樣子最近不是雨季 估計雨也不會下太多 都是以大晴天為主 氣溫30度左右

『陸』 馬來的雨資料0420

因為 現代化實質上意味著每個人擁有更多的物質和更大的空間,而物質的有限性和人類生存空間的有限性與現代價值的無限發展觀和進步觀之間的矛盾,是造成現代人類社會災難的根源。人類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佔世界人口20%的西方國家消耗著世界80%的資源。

環境破壞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原有的經濟和社會困境雪上加霜。德國學者莫特爾曼指出,「西方世界毀滅第三世界的自然環境,並且迫使第三世界毀滅它自身的自然環境,相反的,第三世界自然環境的破壞——如雨林的濫伐和海洋的污染——通過氣候轉變反撲到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率先死亡,然後是第一世界。窮人率先死亡,然後是富人。小孩先死亡,然後是大人。」

現代化摧毀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經濟和各種具有節制的文化傳統和價值,使各種發展完全不受約束。對人類和整個生物圈的顛覆影響都產生於過去的500年,即西方價值向全球擴張和取得世界支配地位的500年,500年相對於人類近6000年的文明史,只有8%的時間,但正是這短短500 年所造成的人口爆炸和環境破壞,已經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改變了生物圈的循環方式和人類的自然進程,違背了人類的整體經驗。現代生態危機是西方科技文明的必然後果。

在現代社會,人是萬物的尺度,金錢是萬物的尺度,使用價值服從於交換價值,生產的真實目的是利潤而不是使用。人們關心的是成本和效率,過度競爭和效率迷戀使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出發點都是急功近利的。西方哲學思想從人類中心到西方中心和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必然導致對所有客體,包括對自然、他人和他族的佔有和控制,變成各種各樣的攻擊性行為。現代文明的進步觀和發展觀認為,人可以無限地認識和改造自然,這使得人們對自然的索取變得有恃無恐,對佔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理所當然。由西方價值主導的現代化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威脅的根源。

人們並非存心要破壞自然的,而是受到市場和科技力量的驅使;西方文明也並非存心要毀滅其它傳統文化的,而是受到自身強烈的內在擴張沖動的驅使。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不是所有制,也不是意識形態造成的,而是價值造成的,是由價值形成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新加坡著名學者基肖爾·馬赫布巴尼認為,西方已成為全球主要危險之源。因為西方價值的主要興趣和努力都是為了要改造和控制自然和人類。現代化與自然是矛盾的,現代化發展是以自然為代價的。

1、人口爆炸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人類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大規模人口增長,第一次發生在大約200萬年前,由於工具的使用和製造,使人類能獲得更多的食物;第二次發生在大約一萬年前,畜牧業和農業的出現,人類可以有控制地生產更多的食物;第三次人口大發展出現在十七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目前世界人口還在以每年8000萬的速度增長。人口爆炸是現代化本身造成的。現代化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環境破壞三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現代化增加了食物,提高了醫療衛生條件,延長了預期壽命,但同時卻破壞了亘古以來的生死平衡,導致人口爆炸,並帶來了政治、經濟、社會、尤其是生態方面的嚴重後果,使人與人之間在生存空間上彼此構成威脅。如果生活充滿緊張、焦慮和痛苦,長壽又有何益?

更多的人口不僅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佔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製造更多的污染,而且導致為生存空間——糧食資源、土地資源、能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進行更激烈的爭奪。

現代化除了帶來絕對人口過剩外,還造成相對人口過剩。因為現代化追求的效率必然會排斥勞動力。現代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產量劇增,而農業勞動力卻大幅度減少,今天,在主要農業生產出口國,農業人口只佔3%左右;工業生產領域也在快速地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人口增長有賴於生產發展,生產的發展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也擴大了對自然的開發和對環境的破壞。自工業革命以來短短兩百多年裡,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對自然的污染破壞遠遠超過了過去幾千年的總和。環境破壞在規模和速度上與整個現代化成正比。現代化將人從貧困中解放出來,卻讓人類付出人文和生態破壞的代價。

計劃生育非常現實,非常必要,但卻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心理問題,它成了一種違背自然的補救辦法。

2、環境污染

宇宙整體與生命體一樣是具有自我平衡和修復的機制的,但它有一個度,一旦超出這個度將失去平衡,難以自我修復。今天,人類活動已無所不在,人類已把自然界的面貌徹底改變了,我們正在接近這個度。環境污染已威脅到這個世界的每個人,而在那些最貧窮的國家已經開始了無聲的大屠殺。

現代科學技術已擾亂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整個生物圈,現代科學技術的每一個勝利都遭到了自然的報復,使人類朝生態毀滅的深淵又邁進一步。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每一項重要發展都是利弊參半,所帶來的未知和潛在隱患,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全球變暖、臭氧層消耗、生態多樣性消失、酸雨、江河和海洋污染、森林消失、土壤退化、能源和礦藏衰竭以及其它生態變化,都是近幾個世紀以來現代化發展的結果。大部分新出現的疾病都是因環境改變導致的,它們通過空氣、水和食物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全球約40%的人口死亡都與環境破壞有關。

抗生素

二十世紀40年代抗生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生命,人們曾自信地以為已經永遠征服了各種傳染疾病,所有病毒都可以被抗生素殺死。但不幸的是,更多的病毒開始改變它們的基因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到現在為止,讓醫學家感到束手無策的病毒反而越來越多。

許多抗生素在使用後對肝臟、腎臟和胃腸道等組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引起一些不良反映,如食慾不振、惡心、腸胃不適、過敏、休克等。

隨著人們越來越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家禽家畜,人體因直接間接攝取了更多的抗生素,從而產生了一定的抗葯性,使原有的抗生素失效。這意味著,使用抗生素除了給身體帶來一定傷害外,並不能達到消炎殺菌的作用。人們不得不投入新一代抗生素的開發生產,而新的抗生素使用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即產生新的抗葯性。據估計,開發一代新的抗生素需要10年的時間,而產生新的抗葯性只需要2 年的時間。

由於抗生素是注入體內直接殺死病菌,而不是通過增強免疫力來抵抗病菌,現在,人一出生就接種疫苗,一感冒就用抗生素,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對抗生素的依賴,將使人類的免疫系統變得柔弱遲緩,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逐漸退化。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使生物的變異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為製造和新發現的新的生物致病因子將會不斷出現。從90年代起,由於環境污染和變化以及其他原因,幾乎每年都要發現一種新的生物致病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已證實,現今約有40種疾病僅僅在一代人以前還不為人知。自1967年以來,至少有39種新的病原體被發現,新傳染病正以每年新增一種以上的速度被發現,而半個世紀以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霍亂、鼠疫、回歸熱、天花、斑疹傷寒和黃熱病等六種疾病。大量的人口增長、快速的城市化、頻繁的人口流動將使新發傳染疾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傳播的速度都要快,而新發疾病帶來的危險將是全球性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防止新發疾病傳入境內。

農葯

世界上有300萬種昆蟲,其中只有3000種是有害的,其餘的則是無害或有益的。使用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殺死了害蟲,清除了雜草,保護了農作物、牲畜和森林,但同時也殺死了大量其它的生物,包括生物鏈上各種相關的植物、昆蟲、鳥類和魚類,並將餘毒殘留在農作物、牲畜和水產品體內,最後通過食物進入人體,造成對人體肝臟、腎臟、腸胃等各個器官組織,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損害。

少數害蟲則可能因個體變異產生抗葯性,這樣,當其它個體被殺死時,它們卻存活下來,然後成倍增長,出現新一代能抗葯的昆蟲,使已有的農葯失效,造成害蟲再度成災,迫使人們開發生產新型高效低毒農葯,而新型農葯的使用可能在短期內顯示出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從長期和更大范圍的使用,仍然會使整個自然中的農葯保有量持續增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我們幾乎已經找不到完全不含農葯的食物了。

也許我們可以指望人也象昆蟲和植物一樣通過長期、大量吸收殘留有毒化學葯品而產生抗葯性,據報道,人類的確正在通過獲得新的基因和能力加速進化以適應日益惡化的環境,這些能力包括代謝能力和抗病毒能力,但人的生命周期畢竟比一般動植物長,人類進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環境惡化的速度。

合成洗滌劑

由於合成洗滌劑的洗滌能力和成本都優於傳統的肥皂和鹼粉,因此,合成洗滌劑一問世,便迅速在全球普及。合成洗滌劑包括人們經常使用的洗衣粉、餐具洗滌劑、衛生間洗滌劑、地毯洗滌劑、金屬洗滌劑、油污洗滌劑等。這些石化洗滌劑隨著其它生活廢水流入江河大海,造成江河湖泊的富營養化和海洋赤潮。目前地球的水質和土壤的污染中,有70%是來自於家庭所排放的生活廢水。

人們在使用各種洗滌劑時,這些洗滌劑中所含的各種磷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有害化學毒素可能通過毛孔或呼吸進入人體,經過一定積累將損害皮膚、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功能,導致貧血、肝功能下降、不孕、癌症和畸形的發生。

化肥

化肥自問世以來,在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方面成績顯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各國化肥用量劇增。農田所施用的任何種類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造成大量化肥流失,由此而引起水體、土壤和大氣污染,成為僅次於農葯的主要人為污染源。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包括:江河、湖泊和內海的富營養化;土壤酸化和土質板結;食品、飼料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增加;化肥中的氮元素等進入大氣後,可增加溫室氣體。今天,農作物單產的提高,除了靠改良品種和過度開墾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葯的結果。

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糞便、洗衣水、洗澡水、泔水及各種清洗廢水。現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首先大區域收集污水,通過污水管網和相應的泵站輸送到集中的大型污水處理廠,經過微生物好氧、厭氧及滲透過濾等處理後,再排放到江河湖海。在大規模的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懸浮物、有機物、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鎘、鉻、鉛、砷等雖已大部分被清除,但仍有相當部分殘留在水中。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急增,城市生活排污量已超過了工業污水排放量,江河湖海中有害物的濃度正在持續上升。

城市與農村分離所帶來的人類與土地之間物質代謝的中斷,在工業化國家,是在一百多年前才開始出現,在多數發展中國家,僅僅是近幾十年來的事,而在過去幾千年裡,人畜糞便一直是農家最好的有機肥,泔水一直是農家上好的禽畜飼料。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雙向的破壞,一方面它將本可以參加自然循環的物質倒入江河湖海,浪費大量有機肥料,造成大量污染;另一方面又通過工業手段,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生產大量化肥,施入農田後再次造成新的污染。

冰箱、空調

自1930年,製冷劑氯氟烴問世後,很快在工業製冷、家用冰箱、空調、氣溶膠、噴霧器等領域開始廣泛應用。隨著城市化的到來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冰箱、空調已成為現代家庭的必需品。今天,科學研究已證實,氯氟烴是兩種主要破壞臭氧層的人工產物之一(另一種為甲基溴,用於殺死農田及糧倉里的昆蟲和嚙齒動物)。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保護人和動植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等宇宙輻射,氯氟烴中的氯原子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線的臭氧,使臭氧層變薄。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損害人和動物的免疫功能,誘發皮膚癌和白內障,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

盡管空調的歷史只有幾十年,但現在人們對空調的依賴就象需要用鍋來煮飯,用壺燒水一樣,成為理所當然。中央空調更成了現代公共建築的規范設計系統,它將門窗密閉,以保持內部溫度和節能,新風通常只佔空調總風量的一小部分,其餘均是回風,室內絕大部分空氣都循環使用,所以室內積有許多細菌、病菌、黴菌,空氣中散發著大量甲醛、苯、氨、氡等有害氣體和異味,漂浮著大量塵埃和煙霧等懸浮粒子,常常導致頭疼、氣悶、流淚等空調綜合症的產生。

計算機網路

今天,互聯網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交往和娛樂的必備工具。自1946年發明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75年造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1986年互聯網問世以來,在人類歷史上,除了電和蒸汽機外,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夠像計算機網路一樣對社會的生產、生活,對人們的觀念、心理、思想和意識,對個性、情感和人際關系產生如此大的顛覆性影響。

在社會關繫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正在無限的延伸,形成排斥一切傳統的、嶄新的文化形態——計算機文化。網路社會特有的運行規則正在顛覆人類迄今為止的社會秩序、道德規范、人際關系和價值體系,一切社會和個人行為都被納入這個無所不能的虛擬世界。在強大的計算機網路統治下,人正在喪失思考、交往、閱讀、書寫和動手能力,對計算機網路產生深刻的依賴。人被爆炸的信息淹沒,無所適從,太多的訓則等於沒有選擇;人的個性、靈性、情感正在被數字和符號侵蝕,成為網路的延伸和信息的載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無法抗拒的,而它的未來是難以預測的。

在民族文化上,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加強了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侵蝕和覆蓋。據有關統計,目前在互聯網路上,英語內容約佔90%,法語內容約佔5%,其他語種的內容只佔5%。在這場新的、大規模的文化侵略中,世界已失去邊界,各種反映西方價值的內容正長驅直入,名人、利益集團和市場的影響已超過民族國家的意義。各個民族文化不僅被迫放棄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的技藝,而且還不得不放棄其賴以存在的對本民族文化與價值觀的信任和依賴。金錢、計算機網路和民主政治正在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三種主要世界性語言。

在生理上,長期經常使用電腦,保持固定姿勢,接受大量電磁波輻射以及電腦、列印機、傳真機和復印機等相關設備釋放出的臭氧,容易使人出現厭食、頭暈、惡心、耳鳴、眼花、失眠、心慌、氣短、無力、心煩意亂、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等症狀,導致眼部疾患、頸椎/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皮膚乾燥發黃、下肢靜脈曲張、神經衰弱、肥胖、痔瘡等疾患。

在心理上,網路世界正在變成一種心理依賴和精神寄託,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計算機網路開始了人類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大遷徙,網路世界呈現出的虛幻、新奇、自由、開放使人沉溺。網路通過電腦終端與人交流,取代了真實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參與,它帶給人興奮,但接著而來的是孤獨和失落。沉溺越深,維持興奮的時間就越短,失落和抑鬱就越深。網路縮短了人的時空距離,卻擴大了人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和情感交流變成了人、機之間的冷麵對話,習慣了網路世界的千變萬化,使人對現實生活缺乏興趣。

手機

第一台行動電話誕生於1985年,如今,手機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它不再是奢侈品和社會身份的象徵,而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同出門時,跟鑰匙和錢包一樣需要隨身攜帶。新型的手機已經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它不僅可以用來通話,還可以用作筆記本、收發郵件和簡訊、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此外,其它一些日常經濟活動也可以通過手機這一智能終端來實現,手機可以取代錢包、銀行卡、信用卡,甚至當作大門鑰匙和家用電器的遙控器。手機的出現為人們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手機是靠發射電磁波傳遞信息的,使用手機時,人體就成了天線的一部分,尤其是人的大腦和脖子,長時間通話,意味著長時間受到電磁波和無線電頻率的輻射。手機電磁波輻射危害不斷累積可能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失調,神經衰弱、心悸胸悶、頭暈目眩、精神不振,影響人的正常細胞代謝,損害人體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誘發腦部腫瘤,而腫瘤的潛伏期可能長達15年。

「手機依賴症」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心理疾病在人群中普遍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已無法離開手機,哪怕一會兒不見,也會覺得莫名其妙的煩躁、焦慮和失落。如果偶然忘帶手機,就會感到心煩意亂,不能做其他事情;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就會感到若有所失,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總有聽到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作自己的手機在響;經常下意識地拿出手機看看是否有自己的電話;經常擔心手機自動關機;當手機一時不能聯線或收不到信號時,會感到坐立不安。

手機成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和虛擬伴侶,不可須臾分離,使人沉溺,它助長攀比心理和喜新厭舊的習氣。對傳播媒介的過度依賴,加深人的疏離。在一些場合,手機更被濫用作與針孔攝像機、袖珍竊聽器一樣監視他人行蹤的工具。

汽車

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汽車是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項發明。汽車具有一種激動人心的魅力,汽車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生產的發展,加快了整個社會生活的節奏,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汽車文化,它是身份的象徵,代表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汽車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比其它科技都更直接、廣泛和深刻。汽車文化造成的能源、土地、交通和污染危機正在全世界蔓延。

目前全世界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億輛, 並正以每年3000萬輛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全球汽車數量將達到10億輛。全世界汽車使用的石油約占石油總消費量的2/3;我國汽車使用的石油約佔全國石油消費量的1/3。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死於車禍。

汽車尾氣已取代煤煙成為當今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在汽車尾氣所含有的上百種化合物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鉛和固體懸浮物等對人體呼吸、免疫、血液、遺傳等系統會造成急性損害或慢性中毒。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肺成了吸塵器,越來越多的人死於與汽車尾氣有關的疾病,尤其是肺癌。在城市和汽車大國,汽車尾氣已成為酸雨和光化學污染的主要原因。汽車交通雜訊已成為城市環境的主要雜訊污染源。

通過改進汽車的燃燒裝置,使用天然氣、生物燃料、氫燃料所減少的尾氣污染和消耗的能源根本無法抵消現有汽車和每天新增上路汽車所製造的污染和消耗的能源。汽車尾氣正在通過增加治理污染的代價,提高醫療成本吞噬經濟增長的成果。生活在城市,安靜已經與潔凈的水和空氣一樣稀罕和珍貴了。

人口的膨脹加速了城市規模的擴張,工作的流動性和跨地區性,生活的變化多姿,使汽車從奢侈品變為必需品;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大大推動汽車社會的發展;汽車文化在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體質和性格,導致生命本質和身體功能的退化;對汽車的依賴使人變得越來越急躁、狹隘和沒有耐心,所有現代科技的新發明都與速度、變化和效率有關,對於生命本質來說,它們給人催逼、壓迫和不安的律動。而隨著中國、印度以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快速邁入汽車社會,汽車災難才真正開始了。

塑料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今天,我們已生活在一個被塑料包圍的世界,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如同所有現代事物一樣,塑料的出現也一定會帶來對自然的負面影響,塑料雖不同於鉛、汞、石棉、農葯、殺蟲劑等傳統有害物質,但它會對環境和人體帶來潛移默化的危害。

大量的廢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農用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危害著世界各地的環境,這些廢舊塑料混在土壤中,難以降解,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而流入水體的廢舊塑料被動物吞食會導致動物死亡。

塑料中的兩種物質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鹽,會影響人類繁衍,改變人體激素,擾亂體內生物信號,尤其是在胎兒階段及剛出生時造成細胞和組織變異,對胎兒和兒童發育造成有害影響。另外,它還可能導致乳房和前列腺的變異,增加患癌症的幾率。

另外,塑料的生產加工耗水驚人,據估計,一隻容量為1升的塑料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7升水。隨著近年來瓶裝水、桶裝水及各種瓶裝飲料的普及,不僅使我們直接接觸塑料這種有害物質的機會更多了,而且消耗的石油資源和水資源也越來越多了。為了一點潔凈水,不惜消耗大量其它物質,同時攝入有害物質,它體現了現代生活的邏輯。

克隆

基因工程的發展步驟:第一步,克隆,即通過基因復制,生產出原物的復製品;第二步,修改,即通過對基因排序進行修改,預防和治療各種頑症和絕症;第三步,創造,即通過基因的增減、改變和重組,創造出「人造人」。現代分子克隆技術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200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草圖完成;2008年4月1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宣稱成功培育出英國首個人獸混合胚胎。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開展一場人造生命的競賽。

克隆人計劃的產生既是為了無排斥反應的器官移植,保護瀕危物種,同時也是受許多經濟利益的誘導。盡管現在大多數國家只支持治療性克隆,反對生殖性克隆,但二者之間只有一步之遙,治療性克隆終將導致生殖性克隆。這將意味著,人類繁殖後代的過程將不再需要兩性共同參與,基因工程將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解剖學結構和智力,而且將改變家庭結構、社會關系、身份認定,以及包括倫理、道德、情感、興趣和審美等在內的一切人的屬性。

克隆技術能夠在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人為的相互轉移,未來的人造人將可能是人、動物和植物的混合體,這種人獸雜交的試驗現在已經開始,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將要突破,半人半獸的怪物就要出現,人類將面臨被自己創造出的高等物種淘汰的威脅。另外,由於「人造人」具有各種人為的優越稟賦,他們有可能發展出一套適合於他們自己的價值體系和生活習俗,從而與具有這樣那樣缺陷的自然人產生對立,並發展成一種新的種族歧視。

把克隆技術用於人類自己,不僅有悖於人類價值,有悖於人類的倫理和道德的原則,也是對人性的侮辱,它表現出西方價值的歇斯底里,現代科學的瘋狂和人類的自我作踐。

轉基因

人類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對農作物和動物的改良主要是通過隨機和自然的方式來選擇和積累優良基因。而轉基因技術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物種中,改變生物的遺傳物質,使被改造的生物在性狀和品質方面向人類需要的目標轉變,它能在不同生物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是完全按照人類的需要創造出的人造生物。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在美國培植成功;1993年,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晚熟西紅柿在美國投放市場 。目前在國際上,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已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除了轉基因作物外,轉基因畜禽,轉基因生物農葯,轉基因生物肥料也開始出現。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土地的減少,採用生物技術和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方式已成為解決未來80-100億人吃飯的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已經不得不接受轉基因食物了,不久,我們將找不出不含轉基因的食物了。

轉基因技術不僅能有效解決糧食短缺,提高經濟效益,縮短作物生長期,減少農葯使用,增加食物營養和食物種類,同時還為人類戰勝各種絕症提供了希望。 但基因一旦被改動,有可能引起生物體內一系列未知結構與功能的變化;且轉基因操作對生物體的影響會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遺傳傳遞,從而導致一系列未知問題的產生。

自然界經過漫長歷史進化而來的任何物質,包括基因資源都是一個和諧相關的整體,自有一套內在的運行規律,一旦引入外來轉基因生物品種,將可能超出人的控制,且無法還原。經過人類篩選的外來強勢基因,將因為比其它原生品種的優越而大量繁殖,從而導致自然界原有品種的滅絕,甚至導致超級病蟲害和超級雜草的出現,破壞生物的多樣性,擾亂整個生態系統。另外,轉基因食物中可能含有某些毒素,引起一些過敏反映,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的破壞。由於轉基因食物的歷史太短,尚不為人知。

『柒』 馬來的雨

滿地水靈靈的綠,遍海濕漉漉的島,音樂的履痕,迷濛的帆影……

高腳屋往往掩在綠陰叢中,那雨打在寬寬的芭蕉葉上,聲音變得很圓潤,和那屋頂上的聲響構成剛柔兩個聲部,交響成曲。

在檳城街頭,突來的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路上水不及排走,雨點上去濺出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

『捌』 無比炎熱的熱帶雨林馬來西亞吉隆坡今天下冰雹了,為什麼四季四夏的天氣還會有冰雹

冰雹,夏天最常見不過,冬天不常見。
冰雹的形成過程,很簡單。首先說降水的形成。降水,即為地表上的水蒸發為水蒸氣,水蒸氣乘著熱氣流上升,而大氣的對流層海拔升高1000m氣溫下降6度,也就是說到了高處氣溫就會很低,而水蒸氣遇冷以後並且凝結核(如大氣中的顆粒物)充足的話,便會凝結成液態水,並且由於溫度低,一般會形成冰,但是一般在下落的過程中會熔化,從而形成降水。
而冰雹的形成,和這個過程是一樣的。也是水蒸氣升高的途中遇冷凝結,只不過由於是在夏天,陽光較為強烈,氣溫較高,所以熱氣流上升更為猛烈,可以將水蒸氣帶到更高的高空,從而凝結成足夠大的冰,並且下落時不足以被熔化,所以會形成冰雹。
而題主說的雷電,無非就是大氣對流太厲害,雲層之間摩擦的厲害,產生靜電然後釋放的過程。
大風,是由於地面冷熱不均造成的。冷的地方,氣壓較高,熱的地方,氣壓較低,而空氣會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所以形成了風。
所以說,這些現象(尤其是冰雹)在夏天很正常。

『玖』 急急急!!!!馬來的雨 觀雨

雨,不管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

春天的雨,是最柔和的。如果春雨來了,你試著讓雨水拂拭自己的臉,那種感覺是溫柔的,就像媽媽輕輕地摸著你的臉,非常舒適。而小草們、鮮花們有了春雨的滋潤,一定會更加鮮艷了。春雨,是它們的營養品。

夏天的雨,是最激情的。雨打在屋檐上,玻璃上發出『嘩啦啦「的聲音,讓人不禁認為夏雨就像一隻發了瘋的蜜蜂,不停在鳴叫。被夏雨打到臉上的滋味可不好嘗,它像一塊小石頭扔到臉上,很疼的。

秋天的雨,是春天的雨和夏雨的結合。有時秋雨細細綿綿的飄掃在大地,有時卻像發哮似的降散。不過,秋雨是豐收果實的使者。下了秋雨,農民伯伯心裡也輕松多了,因為豐收的日子到了。

冬天的雨,像一位古時候的女子,很少露面的。如果說冬天的雨,恐怕是雪了吧。它絮絮揚揚地飛舞在天空中。這時候,孩子們可高興著呢,又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把了。

雨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了清新,每次下完雨,大地就像過濾般的清新。

所以,雨——我們需要你。

春天的雨
春天來到了,大地開出了許許多多五彩繽紛的鮮花。天上也下起了小雨。
春雨又來到了草地上,綠盈盈的小草看見春雨姐姐來了,高興地咧開了嘴巴。春雨姐姐給春天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喜悅,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幸福,我們都歡迎她的到來。春雨慢慢地停了,輕輕地走了……
春雨在天上沙沙地下呀下,她來到了小河邊,在小河上畫了幾個圓圈圈;又來到了花叢中,好象對花朵說:「花朵花朵,我來了!」花朵則高興地點頭笑:「春雨姐姐,你快來給我洗洗澡。」春雨又來到了柳樹的身邊,說:「柳樹柳樹,我要來滑滑梯了。」春雨真頑皮呀!

五月的雨

一場雨,一幅淋濕的畫面
默默的,在傘下憂郁成
淅淅瀝瀝的沉默,流淌著
紅色的傘花訴說起
水之溫柔,水之猛烈

五月,本是懷春的季節
雨水卻從天而降,思緒飄搖
一段關於雨的故事
被美麗的少女撐起
紅色的花朵似在感傷?
一個人的命運,打著旋
水面上徘徊

你在懷著傷心的舊夢?
還是擺不脫身後的陰影?
這一場景,定格在十字路口
紅綠燈也變得朦朧
長發飄飛,雨水中更加清晰

如果哭泣,那將是溫熱的淚水
如果陶醉,會是經典的動人樂曲
天空使人喑啞,柔和的身影顯得脆弱
我想了解你內心的夢境
我想看見你美麗的眼睛

我嚮往你鮮艷的肉體
可你比花朵更加的陰郁
我想替你在盲目和清晰之間
尋找回家的路線
為你書寫歡樂
並在雨中無邊的幸福起來

風輕輕的地吹

你和我坐在一起
在樹旁的長椅上
冰涼的風
輕輕的吹

你的手,握住
我的手,像兩塊
相吸的磁鐵

你說,你看見了
綠色的影子,沿著
彼此的手指開始蔓延
很像春天的心情

也許是渴望融入
在夢里,窺見月亮
半裸的秘密
是希望,也許
就是這種情景

風,在輕輕的吹著
含著深情的暖意

夜半賞雨
封 玲
漆黑的夜空似乎早有預備,久久醞釀的夏雨姍姍來遲。細小的雨點沒有一點兒節奏,從天而降,隨風飄搖。不均勻、不連續,一絲絲、一陣陣,漸漸的,我聽出了它的旋律,似乎是它的嘆息。剎那間,好急促,好急促。伴著風聲一道而來。不知道是風太急,還是雨太促,風雨交加,配合得總是那麼天衣無縫。
「山雨欲來風滿樓」雨點伴隨著風一起襲來,勢不可當。感受狂風暴雨的爭鳴,傾聽它憤慨凄楚的心聲。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打在窗戶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冥冥中我感受到它在哀怨,是為夜而哭泣,還是為黎明在吶喊?不得而知。不知從何時間起,風變得涼爽柔和,雨也灑下最後的風采,旋律是那樣優美,節奏是那樣婉轉,慢條斯理,有條不紊,為靜謐的夜添上色彩。
雨迎風而來,隨風而去,淅淅瀝瀝,斷斷續續,帶著一絲絲眷念走了。為風的足跡留下腳印,深深淺淺……
風停了,而雨也在斷斷續續中拉下帷幕,似乎為這莽撞的行為彌補點什麼。風去無隱來無蹤,雨總是隨著風漂流盪漾,為風急促的步伐添上腳印。好快的一場雨呵!,此時眼前一片濕潤,新鮮清澈已將塵埃沖洗,風兒襲走了一切不該來的。屋檐下偶爾能夠聽見幾點雨聲,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安謐。
漆黑的夜空、漆黑的雨……
夜半賞雨
王婷
隨著月份的增加,天氣變冷了。
今夜,下起了飄飄絲雨,它從那高高的夜空落下。落到地上,發出了清脆的水滴聲;它飛落到窗戶上,把身子貼在玻璃上,拉得好長好長。它正看著你呢!它在向你噓寒問暖哪!頓時, 一股熱流涌到了心口,一種莫名的沖動跳到腦中,好想好想,奔出門去,張開雙臂,盡情地擁抱這大自然的使者。
它走了,來匆匆,去忙忙,捎來了溫馨,拂去了失意。
它又來了,這次,它帶來了什麼呢?讓我再細細地感受一下吧!它流淌在我的發絲上、臉上,又慢慢滑到地上,濺起了一朵美麗的水晶花。我知道了,明白了,這次,它給我帶來了生命的活力,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指導老師:方劍

夜半賞雨
郝倩
窗外,雨淅瀝淅瀝地下著,形成一幅如煙似霧的優美的水墨畫。雨點,它既不像牛毛那樣柔和,也不像花針那樣堅硬,它一陣陣,一點點,彷彿不是落在地上,而是落在我的心田。秋夜殘燈明滅,細雨纏綿,又是一份何等的無奈和憂寂啊。
我坐在窗前聽雨的氣息,那是一種享受--心靈上的無與倫比的、愉悅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聽雨的婉轉,聽雨的深沉,聽雨的低語,聽雨的咆哮,聽雨的微笑,聽雨的吟唱、吶喊和怒吼。雨是自然界的精靈,它和人類一樣, 多愁善感。 我愛春雨的喃喃細語,愛夏雨的熱情奔放,愛秋雨的哀怨傷感,愛冬雨的飄逸清高。
聽雨,雨象是一朵低語著地的花,傳達著一種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縷溫馨,它是一團聖火,打開我塵封的沉寂的心門。

『拾』 我12月14日要去馬來西亞吉隆坡,今天查天氣預報,那幾天都是大雨,這還能遊玩嗎。謝謝

馬來西亞,年尾都是雨季
不能去海邊或瀑布玩,很危險
吉隆坡大多都是建築。根本無須怕下雨的問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