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處於羅斯托哪個階段
A. 羅斯托提出的 經濟成長階段
經濟成長階段論 the theory of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公共投資子量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
從時間進展來分析經濟成長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於1960年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提出。
羅斯托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共分為6個經濟成長階段:一是傳統社會,其特徵是不存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動,農業居於首要地位,消費水平很低,存在等級制,家庭和氏族起著重要作用。二是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即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世界市場的擴大成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三是起飛階段。根據羅斯托的解釋,起飛就是突破經濟的傳統停滯狀態。實現起飛需要3個條件:①較高的積累率,即積累占國民收入的10%以上;②要有起飛的主導部門;③建立能保證起飛的制度,例如建立使私有財產有保障的制度;建立能代替私人資本進行巨額投資的政府機構等。羅斯托認為,一國只要具備了上述3個條件,經濟就可實現起飛,一旦起飛,經濟也就可以自動持續增長了。在西方國家中,英國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裡實現了起飛,法國和美國在1860年以前的幾十年裡實現了起飛,德國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紀最後25年。四是成熟階段。這是起飛階段之後的一個相當長的、雖有波動但仍持續增長的時期。其特點是,現代技術已被推廣到各個經濟領域;工業將朝著多樣化發展,新的主導部門逐漸代替起飛階段的舊的主導部門。五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六是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
經濟成長階段論
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傳統社會階段
傳統社會是在生產功能有限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圍繞生存而展開的經濟,而且通常都是封閉或者孤立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採用的技術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技術,看待物質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方式,社會似乎對現代化毫無興趣。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一些國家至今還處在這一發展階段。
准備起飛階段
這一階段是擺脫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准備階段,它的特徵是社會開始考慮經濟改革的問題,希望通過現代化來增強國力並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創造條件。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則通常是第一產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這一階段要解決的關鍵難題是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起飛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走向成熟階段
這是指一個社會已把現代化的技術有效地應用到了它的大部分產業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國家的產業以及出口的產品開始多樣化,高附加值的出口產業不斷增多,廠家和消費者熱衷新的技術和產品,投資的重點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國民福利、交通和通訊設施顯著改善,經濟增長惠及整個社會,企業開始向國外投資,一些經濟增長極開始轉變為技術創新極。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成熟階段的時間為:英國為 1850年、美國為1900年,德國為1910年,日本為1940年。中國目前也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階段。
大眾消費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經濟部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奢侈品消費向上攀升,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開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人們在休閑、教育、保健、國家安全、社會保障項目上的花費增加,而且開始歡迎外國產品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已進入這一發展階段。
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編輯本段優點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曾經自覺地實踐了羅斯托的理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編輯本段局限性
一方面,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一種線性的發展理論,不具
經濟成長階段論 信息系統發展階段論
備周期理論的預見性,人們注意到,羅斯托的理論中最初只包含了5個階段,後來被他擴展成6個階段,那麼只要人類社會不滅亡,肯定就還會存在第7個階段,這第7個階段是什麼?有什麼特徵?根據羅斯托的理論人們都無從知曉。所以,羅斯托的理論雖然對落後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對發達國家的發展卻沒有多大參考價值。
另一方面,羅斯托的理論忽略了多種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實際上,小的經濟體—— 如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 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徑實現現代化,或者實現跳躍性的發展。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是最有代表性的階段理論之一,其他的一些經濟發展理論和現代化理論也涉及經濟發展的階段,雖然劃分的方法不同,但這些理論同羅斯托的理論具有同樣的局限性,即缺乏預見性,不適合作為分析產業革命的理論。
針對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對發達國家的發展沒有多大參考價值的弱點,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產生了一批思考美國以及人類未來的著作,如托夫勒的《未來沖擊》(1970)、《第三次浪潮》(1980)、《大趨勢》(1990)以及奈比斯特的《大趨勢—— 改變人們生活的10個新方向》(1982)等,這些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影響的著作都涉及到了信息革命或者信息社會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羅斯托理論的欠缺。
B. 羅斯托認為的成熟階段是什麼有哪些特徵
經濟起飛以後,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雖有波動但仍持續前進的時期,即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處於正常條件下的經濟力量把現代技術推廣到經濟活動的全部領域中去,並能生產各種工業品。重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有了各種形式的聯合(壟斷組織)。這一階段大體相當於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階段,即工業化完成階段。
C. 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的經濟發展要的六階段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960年出版了《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要經歷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社會」,這個階段不存在現代科學技術,主要依靠手工勞動,農業居於首位。
第二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即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過渡的時期,近代科學知識開始在工、農業中發生作用。
第三階段:「起飛」階段,即經濟史上的產業革命的早期,即工業化開始階段,新的技術在工、農業中得到推廣和應用,投資率顯著上升,工業中主導部門迅速增長,農業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
第四階段:向「成熟」發展的階段,現代科學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和應用,經濟持續增長,投資擴大,新工業部門迅速發展,國際貿易迅速增加。一般從「起飛」到成熟階段,大約要經過60年左右。
第五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主導部門轉到耐用消費品生產方面。
第六階段:「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主導部門是服務業與環境改造事業
羅斯托在《政治與增長階段》(1971)一書中,又提出了新的第六個階段,他認為「起飛」和「追求生活質量」是兩個關鍵性階段。他把美國看成處在最先進的理想階段,第三世界國家是處於「起飛」階段。
D.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指的是什麼它對國際企業經營的意義何在
建議你去買一本叫<<國際企業管理>>的書。
相關信息如下:
作者:王朝暉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著眼於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分析了國際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國際企業的進入模式、組織控制、運營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務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策略。
本書的編輯宗旨,是以大學和研究生作為主要讀者對象,內容力求全面、系統、實用、注意通俗易懂,強調「應知」(知識點)和「應會」(可操作性),立足於「國際」、「企業」、「管理」等概念,以「國際企業」為核心,以「跨國經營」為重點,基本不闡述一般的企業管理理論,盡量避免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等宏觀領域著筆過多。
目錄如下: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進程
第二節 國際商務的發展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崛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企業國際化經營理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第三節 其他企業國際化經營理論
本章小畢
思考題
第三章 國際企業的經營環境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政治與法律環境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經濟環境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文化環境
第四節 國際企業的技術環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國際企業的海外市場進入模式
第一節 貿易型進入模式
第二節 契約型進入模式
第三節 投資型進入模式
第四節 三種進入模式的比較與選擇
本章小節
思考題
第五章 國際企業的組織管理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組織控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國際企業的運營管理
第一節 國際企業的研發和技術轉移
第二節 國際企業的采購和供應鏈管理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生產管理
第四節 國際企業的物流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國際企業的營銷管理
第一節 國企業的目標市場
E.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論,即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分為了6個階段:
一是傳統社會階段;
二是准備起飛階段;
三是起飛階段;
四是走向成熟階段;
五是大眾消費階段;
六是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顯然這一理論具有局限性,是一種線性發展觀點。
F. 羅斯托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歸納為哪幾種類型
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歸納為五種類型:傳統經濟社會;經濟起飛前的准備階段,經濟起飛階段;邁向經濟成熟階段;大量消費階段。
一、傳統經濟是經濟學的名詞,又稱為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相對,多是於鄉村以及農業社會之中出現,主要是依據社會風俗和慣例以解決三個基本經濟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生產給誰)。而另外的三種經濟體系是計劃經濟體系、市場經濟體系以及混合經濟體系。
二、經濟成長階段論又稱作「羅斯托模型」、羅斯托起飛模型,是經濟發展的歷史模型。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三、經濟起飛是指一國的經濟發展突破停滯狀態,出現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的現象。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國家和地區都曾先後出現過。1951年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 《經濟成長的過程》一書中,認為"經濟起飛"是國家經濟成長過程的一個階段,指出該階段需具備的條件是: 妨礙經濟不斷成長的傳統阻力已被克服,國民收入的10%以上用於投資;建立和發展一種或多種主導部門,以帶動其他部門的發展;進行制度上的改革,建立一個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的有效的經濟結構。
四、消費階段是隨著生產力和人們需求的發展,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和與之相關的消費心態都呈現規律性變化,從低層次向高層次演變,並呈現出階段性。它是消費規律運動的表現形式,刻畫了消費規律運動的穩定狀態。
五、段性按照不同的劃分標准,有著不同的特徵,但從消費內容看則有比較統一的劃分標准。第一,按消費水平劃分,如採用人均國民收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消費水平、人均佔有實物量等。第二,按消費結構劃分,最常採用的是格爾系數法。第三,按消費方式和消費意識變化劃分,如滿足個性階段、享樂消費階段等。
G. 試述羅斯托的「線性發展模式」並進行評價
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為早期階段,即單純線性一維經濟增長論階段。「戰後初期,西歐瘡痍滿目,衰敗狀況更勝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惟獨美國享受這次戰爭的勝利果實,穩定,繁榮,並一躍而居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頂峰,它的經濟和政治的觸角伸到世界遙遠的角落,並吹噓為現代資本主義的『樣板』與『櫥窗』。」[1](30-31)而世界所面臨的眾多棘手問題都是從戰爭引起的劇烈變動的現實生活中提出來的:在經濟層面上,所有國家,特別是受到戰爭創傷的國家面臨重建與復興的重大問題;在政治層面上,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對峙陣營初步形成,使戰後擺脫殖民統治的新興獨立國家和地區面臨發展問題。正是在這一宏觀背景下,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應運而生。
發展觀的研究最初是從發展經濟學開始的,而發展經濟學在二戰後實際上是「增長經濟學」。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為恢復經濟的快速增長大力推行凱恩斯的「反危機」政策,即實行擴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但限於該理論分析方法的短期局限,急需一個長期動態化的理論指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於是,在此背景下出現了林林總總的經濟增長論。現代凱恩斯主義者提出哈羅德-多馬的經濟增長論、索洛-斯旺的新古典經濟增長論和卡爾多-瓊·羅賓遜的新劍橋經濟增長論等三種經濟增長論。在非凱恩斯派經濟學家中,出現熊彼特派的經濟發展論,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繆爾達爾的經濟增長論,庫茲涅茨的經濟增長因素論等。這些增長論大多從工業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出發,在涉及發展中國家發展問題時,一般也是以工業發達國家尤其把美國作為現代化的藍本,奉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階段,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共同的發展范示」,「線性發展模式」佔主導地位。這種線性發展模式認為經濟的演進與人類的生命一樣,有一個從幼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其中要經歷若干「成長階段」,世界各國無例外地會循著同一軌跡發展,不能超越。這種「線性發展模式」思想集中反映在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認為人類社會分為5個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和高額消費階段。70年代後羅斯托又加了「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從而成為6個成長階段,認為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依次經歷這些成長階段具有必然性[2]。
以羅斯托為代表的經濟增長論不乏合理因素,但學界對此大多持否定態度。一方面「這類忽視不同國家特殊性和差異性的理論,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面前,不可能不碰壁」,現代化被等同於西方化的單線發展觀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當時持經濟增長論的西方學者們還沒有把「發展」與「增長」兩個概念區別開來。聯合國第一個發展十年(1960-1970年)開始時任秘書長吳丹提出「發展=經濟增長+社會變革」[3](477)。在這種發展觀指導下的發展戰略是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目標,雖實行一定的社會經濟改革但這些改革不過是為實現經濟增長的手段而已。對此,第一個直接抓住這一問題的經濟學家是倫敦經濟學院的E.J.米香,在其《經濟增長的成本》(1967,1993年修訂版)中提出了該問題[4](159);美國學者達德利·西爾斯指出:「問到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如何,就應當提出:貧困情況有何變化?失業情況有何變化?不平等的情況有何變化?如果這三者都從高度降落下來,那麼這無疑是有關國家的發展時期。如果這些中心問題中有一兩個問題越來越糟,尤其是如果三者都是這樣情況的話,那麼即使按人口平均收入提高一倍,把這稱之為『發展』,也是很奇怪的。」[5](3)法國學者R·阿隆發表評論指出,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論的核心是一種典型的線性發展觀,「所有的現代社會——至少是從經濟的、社會的觀點來看——屬於同一條道路,在進步的共同道路的不同位置成串的分布著。」[6](58)換言之,單純線性一維經濟增長論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而經濟與社會二維發展觀也就呼之欲出了。
H. 怎樣論述「羅斯托的經濟發展五階段理論」
介紹其發展歷史與提出背景,分析其對不同國家是否有可行性,找其他發展理論做對比
I. 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
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一些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曾經自覺地實踐了羅斯托的理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