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民居朝哪個方向

馬來西亞民居朝哪個方向

發布時間: 2022-04-23 04:33:47

① 馬來西亞的民居朝向

早期馬來西亞人的住房與海、河密切相關。為了捕魚、喝水、運輸的方便,就在海邊河畔搭屋成家,漁村建在水上,所謂街道就是一些連接起來的小橋。
在首都吉隆坡,到處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和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群,但在鄉村或城郊,馬來西亞人卻喜歡住在傳統的浮腳樓里。
這里所謂的馬來民居,主要是指馬來民族(也包括沙巴和沙撈越原住民)的傳統民居,而不是指華人、印度人,或殖民而來的歐亞裔人的住宅樣式。

早期的馬來人為了適應環境,滿足生存的需要,逐步創建出多種不同樣式並具有獨特傳統風格的馬來屋宇,整個建築大都就地取材,使用木材、竹藤與樹葉編制而成。傳統的馬來民居,或置身於幽靜的樹林中,建造獨體的單層木屋,或集建形成村落;或就近在海邊或河畔搭屋成家,有的漁村就建在水上,所謂街道就是一些連接起來的小橋;在馬來西亞北部的原住民族,在河源地帶放木排的人們常常生活在寬寬的木筏上,搭建一種竹製的茅屋;在馬來西亞的港口城市,有許多船上人家,終生居住在船上。

馬來西亞民居的最大特點,是建造者十分重視民居的通風性和耐熱性,窗戶開的特別大,有的採用屋頂與牆身稍稍離開,以保持房間的涼爽通風。為了防潮以及防範熱帶蛇蟲,房子的全部結構都建在離開地面的支柱上,屋前搭出一個長方形的涼台,一個可隨時取下的梯子就是上樓進門的唯一通道。

馬來人:早期的住房與海、河密切相關。為了捕魚、喝水、運輸的方便,就在海邊河畔搭屋成家,漁村建在水上,所謂街道就是一些連接起來的小橋。在馬來西亞北部,常常可以見到放木排工人的村莊,寬寬的木筏上有竹製的茅屋。在馬來亞的港口城市,有許多船上人家,他們終生在船上居住。

塞諾伊人:塞諾伊人的村寨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兩三戶有親戚關系的人家組成的建在水邊的高腳屋村寨,這是今天最普遍的一類;另一類是由一個或幾個如同加里曼丹達雅克人那樣的長屋組成的村寨,長屋最里邊的房間屬於頭人(頭人這個職位是世襲的),這類長屋已較少見了。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塞諾伊人喜歡住在河源地帶,他們蓋房子更隨便。

塞芒人:塞芒人的住房非常簡陋,是用棕櫚葉搭的窩棚。棚子一端觸地,另一端用兩三根木棍支起,有時他們把小屋建在樹上。

海達雅克人:在沙撈越州,海達雅克人集體住在長屋裡。長屋是一種與浮腳樓相似但很長的房子(長達數十米,甚至有200米長),長屋中間有一通道,通道兩旁是住戶。

陸達雅克人:居住在離沙撈越州首府古晉58千米的甘蓬加猶山區,他們住的「長屋」是用椰子葉覆蓋的,屋內的地板、樑柱,特別是高架木樁,用的都是上等硬木,牆壁則竹木兼用。

② 達雅克人的民居是什麼

達雅克人的民居是高腳屋,居住在印尼加里曼丹島,達雅人活得一樣長為200米.這是因為氣候炎熱潮濕,丘陵地區。
原因如下:
1.氣候:
因為印尼的氣候是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濕潤,微風,多雨是其四個特點.高腳屋有利於印尼人抵禦濕氣.
2.地形:
加里曼丹島是印尼最大的島嶼,島上多為丘陵,沿海部分有平原和沼澤,由於地形起伏,加上加里曼丹島人口密度較大.所以建高腳屋來獲取平地.
3.習慣:
印尼人喜歡樓下養牲畜,樓上住人,這是他們的習俗.

③ 馬來的雨資料0420

因為 現代化實質上意味著每個人擁有更多的物質和更大的空間,而物質的有限性和人類生存空間的有限性與現代價值的無限發展觀和進步觀之間的矛盾,是造成現代人類社會災難的根源。人類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佔世界人口20%的西方國家消耗著世界80%的資源。

環境破壞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原有的經濟和社會困境雪上加霜。德國學者莫特爾曼指出,「西方世界毀滅第三世界的自然環境,並且迫使第三世界毀滅它自身的自然環境,相反的,第三世界自然環境的破壞——如雨林的濫伐和海洋的污染——通過氣候轉變反撲到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率先死亡,然後是第一世界。窮人率先死亡,然後是富人。小孩先死亡,然後是大人。」

現代化摧毀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經濟和各種具有節制的文化傳統和價值,使各種發展完全不受約束。對人類和整個生物圈的顛覆影響都產生於過去的500年,即西方價值向全球擴張和取得世界支配地位的500年,500年相對於人類近6000年的文明史,只有8%的時間,但正是這短短500 年所造成的人口爆炸和環境破壞,已經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改變了生物圈的循環方式和人類的自然進程,違背了人類的整體經驗。現代生態危機是西方科技文明的必然後果。

在現代社會,人是萬物的尺度,金錢是萬物的尺度,使用價值服從於交換價值,生產的真實目的是利潤而不是使用。人們關心的是成本和效率,過度競爭和效率迷戀使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出發點都是急功近利的。西方哲學思想從人類中心到西方中心和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必然導致對所有客體,包括對自然、他人和他族的佔有和控制,變成各種各樣的攻擊性行為。現代文明的進步觀和發展觀認為,人可以無限地認識和改造自然,這使得人們對自然的索取變得有恃無恐,對佔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成為理所當然。由西方價值主導的現代化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威脅的根源。

人們並非存心要破壞自然的,而是受到市場和科技力量的驅使;西方文明也並非存心要毀滅其它傳統文化的,而是受到自身強烈的內在擴張沖動的驅使。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不是所有制,也不是意識形態造成的,而是價值造成的,是由價值形成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新加坡著名學者基肖爾·馬赫布巴尼認為,西方已成為全球主要危險之源。因為西方價值的主要興趣和努力都是為了要改造和控制自然和人類。現代化與自然是矛盾的,現代化發展是以自然為代價的。

1、人口爆炸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人類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大規模人口增長,第一次發生在大約200萬年前,由於工具的使用和製造,使人類能獲得更多的食物;第二次發生在大約一萬年前,畜牧業和農業的出現,人類可以有控制地生產更多的食物;第三次人口大發展出現在十七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目前世界人口還在以每年8000萬的速度增長。人口爆炸是現代化本身造成的。現代化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環境破壞三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現代化增加了食物,提高了醫療衛生條件,延長了預期壽命,但同時卻破壞了亘古以來的生死平衡,導致人口爆炸,並帶來了政治、經濟、社會、尤其是生態方面的嚴重後果,使人與人之間在生存空間上彼此構成威脅。如果生活充滿緊張、焦慮和痛苦,長壽又有何益?

更多的人口不僅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佔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製造更多的污染,而且導致為生存空間——糧食資源、土地資源、能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進行更激烈的爭奪。

現代化除了帶來絕對人口過剩外,還造成相對人口過剩。因為現代化追求的效率必然會排斥勞動力。現代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產量劇增,而農業勞動力卻大幅度減少,今天,在主要農業生產出口國,農業人口只佔3%左右;工業生產領域也在快速地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人口增長有賴於生產發展,生產的發展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也擴大了對自然的開發和對環境的破壞。自工業革命以來短短兩百多年裡,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對自然的污染破壞遠遠超過了過去幾千年的總和。環境破壞在規模和速度上與整個現代化成正比。現代化將人從貧困中解放出來,卻讓人類付出人文和生態破壞的代價。

計劃生育非常現實,非常必要,但卻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心理問題,它成了一種違背自然的補救辦法。

2、環境污染

宇宙整體與生命體一樣是具有自我平衡和修復的機制的,但它有一個度,一旦超出這個度將失去平衡,難以自我修復。今天,人類活動已無所不在,人類已把自然界的面貌徹底改變了,我們正在接近這個度。環境污染已威脅到這個世界的每個人,而在那些最貧窮的國家已經開始了無聲的大屠殺。

現代科學技術已擾亂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整個生物圈,現代科學技術的每一個勝利都遭到了自然的報復,使人類朝生態毀滅的深淵又邁進一步。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每一項重要發展都是利弊參半,所帶來的未知和潛在隱患,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全球變暖、臭氧層消耗、生態多樣性消失、酸雨、江河和海洋污染、森林消失、土壤退化、能源和礦藏衰竭以及其它生態變化,都是近幾個世紀以來現代化發展的結果。大部分新出現的疾病都是因環境改變導致的,它們通過空氣、水和食物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全球約40%的人口死亡都與環境破壞有關。

抗生素

二十世紀40年代抗生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生命,人們曾自信地以為已經永遠征服了各種傳染疾病,所有病毒都可以被抗生素殺死。但不幸的是,更多的病毒開始改變它們的基因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到現在為止,讓醫學家感到束手無策的病毒反而越來越多。

許多抗生素在使用後對肝臟、腎臟和胃腸道等組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引起一些不良反映,如食慾不振、惡心、腸胃不適、過敏、休克等。

隨著人們越來越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家禽家畜,人體因直接間接攝取了更多的抗生素,從而產生了一定的抗葯性,使原有的抗生素失效。這意味著,使用抗生素除了給身體帶來一定傷害外,並不能達到消炎殺菌的作用。人們不得不投入新一代抗生素的開發生產,而新的抗生素使用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即產生新的抗葯性。據估計,開發一代新的抗生素需要10年的時間,而產生新的抗葯性只需要2 年的時間。

由於抗生素是注入體內直接殺死病菌,而不是通過增強免疫力來抵抗病菌,現在,人一出生就接種疫苗,一感冒就用抗生素,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對抗生素的依賴,將使人類的免疫系統變得柔弱遲緩,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逐漸退化。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使生物的變異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為製造和新發現的新的生物致病因子將會不斷出現。從90年代起,由於環境污染和變化以及其他原因,幾乎每年都要發現一種新的生物致病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已證實,現今約有40種疾病僅僅在一代人以前還不為人知。自1967年以來,至少有39種新的病原體被發現,新傳染病正以每年新增一種以上的速度被發現,而半個世紀以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霍亂、鼠疫、回歸熱、天花、斑疹傷寒和黃熱病等六種疾病。大量的人口增長、快速的城市化、頻繁的人口流動將使新發傳染疾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傳播的速度都要快,而新發疾病帶來的危險將是全球性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防止新發疾病傳入境內。

農葯

世界上有300萬種昆蟲,其中只有3000種是有害的,其餘的則是無害或有益的。使用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殺死了害蟲,清除了雜草,保護了農作物、牲畜和森林,但同時也殺死了大量其它的生物,包括生物鏈上各種相關的植物、昆蟲、鳥類和魚類,並將餘毒殘留在農作物、牲畜和水產品體內,最後通過食物進入人體,造成對人體肝臟、腎臟、腸胃等各個器官組織,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損害。

少數害蟲則可能因個體變異產生抗葯性,這樣,當其它個體被殺死時,它們卻存活下來,然後成倍增長,出現新一代能抗葯的昆蟲,使已有的農葯失效,造成害蟲再度成災,迫使人們開發生產新型高效低毒農葯,而新型農葯的使用可能在短期內顯示出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從長期和更大范圍的使用,仍然會使整個自然中的農葯保有量持續增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我們幾乎已經找不到完全不含農葯的食物了。

也許我們可以指望人也象昆蟲和植物一樣通過長期、大量吸收殘留有毒化學葯品而產生抗葯性,據報道,人類的確正在通過獲得新的基因和能力加速進化以適應日益惡化的環境,這些能力包括代謝能力和抗病毒能力,但人的生命周期畢竟比一般動植物長,人類進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環境惡化的速度。

合成洗滌劑

由於合成洗滌劑的洗滌能力和成本都優於傳統的肥皂和鹼粉,因此,合成洗滌劑一問世,便迅速在全球普及。合成洗滌劑包括人們經常使用的洗衣粉、餐具洗滌劑、衛生間洗滌劑、地毯洗滌劑、金屬洗滌劑、油污洗滌劑等。這些石化洗滌劑隨著其它生活廢水流入江河大海,造成江河湖泊的富營養化和海洋赤潮。目前地球的水質和土壤的污染中,有70%是來自於家庭所排放的生活廢水。

人們在使用各種洗滌劑時,這些洗滌劑中所含的各種磷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有害化學毒素可能通過毛孔或呼吸進入人體,經過一定積累將損害皮膚、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功能,導致貧血、肝功能下降、不孕、癌症和畸形的發生。

化肥

化肥自問世以來,在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方面成績顯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各國化肥用量劇增。農田所施用的任何種類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造成大量化肥流失,由此而引起水體、土壤和大氣污染,成為僅次於農葯的主要人為污染源。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包括:江河、湖泊和內海的富營養化;土壤酸化和土質板結;食品、飼料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增加;化肥中的氮元素等進入大氣後,可增加溫室氣體。今天,農作物單產的提高,除了靠改良品種和過度開墾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葯的結果。

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糞便、洗衣水、洗澡水、泔水及各種清洗廢水。現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首先大區域收集污水,通過污水管網和相應的泵站輸送到集中的大型污水處理廠,經過微生物好氧、厭氧及滲透過濾等處理後,再排放到江河湖海。在大規模的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懸浮物、有機物、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鎘、鉻、鉛、砷等雖已大部分被清除,但仍有相當部分殘留在水中。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急增,城市生活排污量已超過了工業污水排放量,江河湖海中有害物的濃度正在持續上升。

城市與農村分離所帶來的人類與土地之間物質代謝的中斷,在工業化國家,是在一百多年前才開始出現,在多數發展中國家,僅僅是近幾十年來的事,而在過去幾千年裡,人畜糞便一直是農家最好的有機肥,泔水一直是農家上好的禽畜飼料。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雙向的破壞,一方面它將本可以參加自然循環的物質倒入江河湖海,浪費大量有機肥料,造成大量污染;另一方面又通過工業手段,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生產大量化肥,施入農田後再次造成新的污染。

冰箱、空調

自1930年,製冷劑氯氟烴問世後,很快在工業製冷、家用冰箱、空調、氣溶膠、噴霧器等領域開始廣泛應用。隨著城市化的到來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冰箱、空調已成為現代家庭的必需品。今天,科學研究已證實,氯氟烴是兩種主要破壞臭氧層的人工產物之一(另一種為甲基溴,用於殺死農田及糧倉里的昆蟲和嚙齒動物)。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保護人和動植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等宇宙輻射,氯氟烴中的氯原子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線的臭氧,使臭氧層變薄。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損害人和動物的免疫功能,誘發皮膚癌和白內障,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

盡管空調的歷史只有幾十年,但現在人們對空調的依賴就象需要用鍋來煮飯,用壺燒水一樣,成為理所當然。中央空調更成了現代公共建築的規范設計系統,它將門窗密閉,以保持內部溫度和節能,新風通常只佔空調總風量的一小部分,其餘均是回風,室內絕大部分空氣都循環使用,所以室內積有許多細菌、病菌、黴菌,空氣中散發著大量甲醛、苯、氨、氡等有害氣體和異味,漂浮著大量塵埃和煙霧等懸浮粒子,常常導致頭疼、氣悶、流淚等空調綜合症的產生。

計算機網路

今天,互聯網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交往和娛樂的必備工具。自1946年發明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75年造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1986年互聯網問世以來,在人類歷史上,除了電和蒸汽機外,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夠像計算機網路一樣對社會的生產、生活,對人們的觀念、心理、思想和意識,對個性、情感和人際關系產生如此大的顛覆性影響。

在社會關繫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正在無限的延伸,形成排斥一切傳統的、嶄新的文化形態——計算機文化。網路社會特有的運行規則正在顛覆人類迄今為止的社會秩序、道德規范、人際關系和價值體系,一切社會和個人行為都被納入這個無所不能的虛擬世界。在強大的計算機網路統治下,人正在喪失思考、交往、閱讀、書寫和動手能力,對計算機網路產生深刻的依賴。人被爆炸的信息淹沒,無所適從,太多的訓則等於沒有選擇;人的個性、靈性、情感正在被數字和符號侵蝕,成為網路的延伸和信息的載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無法抗拒的,而它的未來是難以預測的。

在民族文化上,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加強了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侵蝕和覆蓋。據有關統計,目前在互聯網路上,英語內容約佔90%,法語內容約佔5%,其他語種的內容只佔5%。在這場新的、大規模的文化侵略中,世界已失去邊界,各種反映西方價值的內容正長驅直入,名人、利益集團和市場的影響已超過民族國家的意義。各個民族文化不僅被迫放棄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的技藝,而且還不得不放棄其賴以存在的對本民族文化與價值觀的信任和依賴。金錢、計算機網路和民主政治正在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三種主要世界性語言。

在生理上,長期經常使用電腦,保持固定姿勢,接受大量電磁波輻射以及電腦、列印機、傳真機和復印機等相關設備釋放出的臭氧,容易使人出現厭食、頭暈、惡心、耳鳴、眼花、失眠、心慌、氣短、無力、心煩意亂、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等症狀,導致眼部疾患、頸椎/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皮膚乾燥發黃、下肢靜脈曲張、神經衰弱、肥胖、痔瘡等疾患。

在心理上,網路世界正在變成一種心理依賴和精神寄託,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計算機網路開始了人類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大遷徙,網路世界呈現出的虛幻、新奇、自由、開放使人沉溺。網路通過電腦終端與人交流,取代了真實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參與,它帶給人興奮,但接著而來的是孤獨和失落。沉溺越深,維持興奮的時間就越短,失落和抑鬱就越深。網路縮短了人的時空距離,卻擴大了人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和情感交流變成了人、機之間的冷麵對話,習慣了網路世界的千變萬化,使人對現實生活缺乏興趣。

手機

第一台行動電話誕生於1985年,如今,手機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它不再是奢侈品和社會身份的象徵,而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同出門時,跟鑰匙和錢包一樣需要隨身攜帶。新型的手機已經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它不僅可以用來通話,還可以用作筆記本、收發郵件和簡訊、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此外,其它一些日常經濟活動也可以通過手機這一智能終端來實現,手機可以取代錢包、銀行卡、信用卡,甚至當作大門鑰匙和家用電器的遙控器。手機的出現為人們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手機是靠發射電磁波傳遞信息的,使用手機時,人體就成了天線的一部分,尤其是人的大腦和脖子,長時間通話,意味著長時間受到電磁波和無線電頻率的輻射。手機電磁波輻射危害不斷累積可能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失調,神經衰弱、心悸胸悶、頭暈目眩、精神不振,影響人的正常細胞代謝,損害人體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誘發腦部腫瘤,而腫瘤的潛伏期可能長達15年。

「手機依賴症」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心理疾病在人群中普遍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已無法離開手機,哪怕一會兒不見,也會覺得莫名其妙的煩躁、焦慮和失落。如果偶然忘帶手機,就會感到心煩意亂,不能做其他事情;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就會感到若有所失,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總有聽到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作自己的手機在響;經常下意識地拿出手機看看是否有自己的電話;經常擔心手機自動關機;當手機一時不能聯線或收不到信號時,會感到坐立不安。

手機成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和虛擬伴侶,不可須臾分離,使人沉溺,它助長攀比心理和喜新厭舊的習氣。對傳播媒介的過度依賴,加深人的疏離。在一些場合,手機更被濫用作與針孔攝像機、袖珍竊聽器一樣監視他人行蹤的工具。

汽車

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汽車是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項發明。汽車具有一種激動人心的魅力,汽車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生產的發展,加快了整個社會生活的節奏,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汽車文化,它是身份的象徵,代表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汽車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比其它科技都更直接、廣泛和深刻。汽車文化造成的能源、土地、交通和污染危機正在全世界蔓延。

目前全世界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億輛, 並正以每年3000萬輛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全球汽車數量將達到10億輛。全世界汽車使用的石油約占石油總消費量的2/3;我國汽車使用的石油約佔全國石油消費量的1/3。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死於車禍。

汽車尾氣已取代煤煙成為當今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在汽車尾氣所含有的上百種化合物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鉛和固體懸浮物等對人體呼吸、免疫、血液、遺傳等系統會造成急性損害或慢性中毒。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肺成了吸塵器,越來越多的人死於與汽車尾氣有關的疾病,尤其是肺癌。在城市和汽車大國,汽車尾氣已成為酸雨和光化學污染的主要原因。汽車交通雜訊已成為城市環境的主要雜訊污染源。

通過改進汽車的燃燒裝置,使用天然氣、生物燃料、氫燃料所減少的尾氣污染和消耗的能源根本無法抵消現有汽車和每天新增上路汽車所製造的污染和消耗的能源。汽車尾氣正在通過增加治理污染的代價,提高醫療成本吞噬經濟增長的成果。生活在城市,安靜已經與潔凈的水和空氣一樣稀罕和珍貴了。

人口的膨脹加速了城市規模的擴張,工作的流動性和跨地區性,生活的變化多姿,使汽車從奢侈品變為必需品;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大大推動汽車社會的發展;汽車文化在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體質和性格,導致生命本質和身體功能的退化;對汽車的依賴使人變得越來越急躁、狹隘和沒有耐心,所有現代科技的新發明都與速度、變化和效率有關,對於生命本質來說,它們給人催逼、壓迫和不安的律動。而隨著中國、印度以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快速邁入汽車社會,汽車災難才真正開始了。

塑料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今天,我們已生活在一個被塑料包圍的世界,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如同所有現代事物一樣,塑料的出現也一定會帶來對自然的負面影響,塑料雖不同於鉛、汞、石棉、農葯、殺蟲劑等傳統有害物質,但它會對環境和人體帶來潛移默化的危害。

大量的廢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農用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危害著世界各地的環境,這些廢舊塑料混在土壤中,難以降解,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而流入水體的廢舊塑料被動物吞食會導致動物死亡。

塑料中的兩種物質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鹽,會影響人類繁衍,改變人體激素,擾亂體內生物信號,尤其是在胎兒階段及剛出生時造成細胞和組織變異,對胎兒和兒童發育造成有害影響。另外,它還可能導致乳房和前列腺的變異,增加患癌症的幾率。

另外,塑料的生產加工耗水驚人,據估計,一隻容量為1升的塑料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7升水。隨著近年來瓶裝水、桶裝水及各種瓶裝飲料的普及,不僅使我們直接接觸塑料這種有害物質的機會更多了,而且消耗的石油資源和水資源也越來越多了。為了一點潔凈水,不惜消耗大量其它物質,同時攝入有害物質,它體現了現代生活的邏輯。

克隆

基因工程的發展步驟:第一步,克隆,即通過基因復制,生產出原物的復製品;第二步,修改,即通過對基因排序進行修改,預防和治療各種頑症和絕症;第三步,創造,即通過基因的增減、改變和重組,創造出「人造人」。現代分子克隆技術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200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草圖完成;2008年4月1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宣稱成功培育出英國首個人獸混合胚胎。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開展一場人造生命的競賽。

克隆人計劃的產生既是為了無排斥反應的器官移植,保護瀕危物種,同時也是受許多經濟利益的誘導。盡管現在大多數國家只支持治療性克隆,反對生殖性克隆,但二者之間只有一步之遙,治療性克隆終將導致生殖性克隆。這將意味著,人類繁殖後代的過程將不再需要兩性共同參與,基因工程將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解剖學結構和智力,而且將改變家庭結構、社會關系、身份認定,以及包括倫理、道德、情感、興趣和審美等在內的一切人的屬性。

克隆技術能夠在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人為的相互轉移,未來的人造人將可能是人、動物和植物的混合體,這種人獸雜交的試驗現在已經開始,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將要突破,半人半獸的怪物就要出現,人類將面臨被自己創造出的高等物種淘汰的威脅。另外,由於「人造人」具有各種人為的優越稟賦,他們有可能發展出一套適合於他們自己的價值體系和生活習俗,從而與具有這樣那樣缺陷的自然人產生對立,並發展成一種新的種族歧視。

把克隆技術用於人類自己,不僅有悖於人類價值,有悖於人類的倫理和道德的原則,也是對人性的侮辱,它表現出西方價值的歇斯底里,現代科學的瘋狂和人類的自我作踐。

轉基因

人類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對農作物和動物的改良主要是通過隨機和自然的方式來選擇和積累優良基因。而轉基因技術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物種中,改變生物的遺傳物質,使被改造的生物在性狀和品質方面向人類需要的目標轉變,它能在不同生物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是完全按照人類的需要創造出的人造生物。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在美國培植成功;1993年,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晚熟西紅柿在美國投放市場 。目前在國際上,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已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除了轉基因作物外,轉基因畜禽,轉基因生物農葯,轉基因生物肥料也開始出現。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土地的減少,採用生物技術和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方式已成為解決未來80-100億人吃飯的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已經不得不接受轉基因食物了,不久,我們將找不出不含轉基因的食物了。

轉基因技術不僅能有效解決糧食短缺,提高經濟效益,縮短作物生長期,減少農葯使用,增加食物營養和食物種類,同時還為人類戰勝各種絕症提供了希望。 但基因一旦被改動,有可能引起生物體內一系列未知結構與功能的變化;且轉基因操作對生物體的影響會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遺傳傳遞,從而導致一系列未知問題的產生。

自然界經過漫長歷史進化而來的任何物質,包括基因資源都是一個和諧相關的整體,自有一套內在的運行規律,一旦引入外來轉基因生物品種,將可能超出人的控制,且無法還原。經過人類篩選的外來強勢基因,將因為比其它原生品種的優越而大量繁殖,從而導致自然界原有品種的滅絕,甚至導致超級病蟲害和超級雜草的出現,破壞生物的多樣性,擾亂整個生態系統。另外,轉基因食物中可能含有某些毒素,引起一些過敏反映,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的破壞。由於轉基因食物的歷史太短,尚不為人知。

④ 中國的民居朝向通常是朝什麼方向

中國民居朝向一般是坐北朝南。因為太陽多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冬季太陽高度角較小,住宅的門、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陽光線進入室內,從而提高室內溫度。還為了避北風,因為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為季節性。冬天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

(4)馬來西亞民居朝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1、看整體朝向:買房子的時候,購房者應該先看房子的整體朝向是朝哪邊的,在買房看房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房屋戶型圖,購房者在看戶型圖的時候,要根據戶型圖上的指向標分清楚東南西北,通常情況下,判斷房子的整體朝向是以客廳和主卧的陽台(窗戶)朝向為依據的。

另外要注意對於房屋的採光來說,東南朝向、西南朝向、正南朝向房子的光照都不錯,都可以保持充足的陽光。

2、看客廳朝向:客廳對於採光的要求比較高,並且客廳是公共區域,家裡面來個客人或者是親戚,基本上都是在客廳交談的。客廳的朝向以南向為最佳方向,客廳朝南,冬天可以曬進太陽。如是客廳是朝東、朝西的住戶,特別是樓層比較低的,一定要關注相鄰建築的樓間距,以防止採光不佳。

⑤ 關於建築最佳朝向

大門朝向,一般朝東或者朝西。朝東的大門,一般房子是西戶,朝西的大門,一般房子是東戶;有的人可能會信風水,買房會問一下風水大師,買東戶還是西戶好,這個也是可以理解時的熱量。如果你的房子在8樓陽台朝南,但是前面有棟32層高的房子,陽光和熱量好像與你的房子沒啥關系。如果你的房子陽台朝北,但是四個房間中有三個朝南,前面無遮擋。



也就是房子的地理位置,在整個戶型標注之中,這個是最重要的。總而言之,確認小區在戶型圖中的位置很重要,這個時候,要看小區所在位置的總平面圖,觀察樓的所在位置、還有就是在看的樓棟具體位置、並詢問與前後樓的間距,從而判斷該戶型是否被周圍樓棟遮擋。

⑥ 中國民居朝向通常是什麼

的民居朝向通常是坐北朝南。

房子坐向判斷一般採用下面的方法:在屋內面向屋門,你此時面向的什麼方向,房屋坐向就是什麼方向的,這個叫「向」。而房屋所在位置叫「坐」,那麼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位於北側,門朝南的房子了。

早在原始社會,漢族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考古發現的絕大多數房屋都是大門朝南。

(6)馬來西亞民居朝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中國房屋坐北朝南的原因:

1、採光。中國處於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歸線(北緯)以北,太陽多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冬季,太陽高度角較小,住宅的門、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陽光線進入室內,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2、避風。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採光,還為了避北風。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為季節性。冬天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

⑦ 馬來西亞傳統的民居被稱作吊腳樓對嗎

不對。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干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築。

⑧ 中國的民居朝向通常是什麼位置

中國的民居朝向通常是坐北朝南。

因為太陽多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冬季太陽高度角較小,住宅的門、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陽光線進入室內,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還為了避北風,因為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為季節性。冬天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



(8)馬來西亞民居朝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早在原始社會,中國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到了商周時期,測量方向是選擇環境的先行步驟。古代以北為陰,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

房屋坐向是古代傳統建築的說法,中國民居多數採用四合院的形式建造,其中各個房屋的坐向代表了房屋的位置好壞。 房子坐向判斷是採用下面的方法。

在屋內,面向屋門,此時面向的什麼方向,房屋座向就是什麼方向的,這個叫「向」,而房屋所在位置叫「坐」,那麼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位於北側,門朝南的房子了。

⑨ 中國的民居朝向通常是朝哪個方向

國的民居一般都是坐南朝北。大多數的房屋都是如此。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