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來西亞指什麼地區
❶ 馬來西亞領土分為哪兩部分
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位於婆羅洲(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東馬來西亞,南接印度尼西亞,汶萊國夾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❷ 馬來西亞的鄰國都是哪
馬來西亞的鄰國有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具體介紹如下:
1、泰國
泰王國,簡稱「泰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2、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3、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
4、菲律賓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5、汶萊
汶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❸ 馬來西亞在哪個方位離中國有多遠
概況】位置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Malaysia),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馬來西亞國旗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凈,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馬來西亞國徽國徽
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又稱大紅花,當地人稱「Bunga Raya」。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角星,新月代表國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國歌
《我的國家》(馬來文:Negaraku)
國花
木槿花(又稱大紅花)Bunga Raya
國鳥
愛情鳥/犀鳥(英文:hornbill)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雙子塔,高達466米,是 吉隆坡雙子塔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布城 (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令吉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沙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漢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獨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國慶日
8月31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家政要
國家元首為米占·再那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首相為拿督斯里納吉敦拉薩(Mohd Najib Tun Razak),2009年4月3日就任。
簡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以及東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城(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經濟概況:
上世紀70年代前,以農業經濟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
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吉隆坡華人品嘗特色食品生魚沙拉,慶祝春節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下滑。
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林吉特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
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徵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
1991年馬哈迪在位期間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
❹ 馬來西亞的兩大領土分別是什麼
馬來西亞半島和中南半島。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中國南海分成馬來西亞半島(半島)和沙巴砂拉越(沙砂)半島位於馬來半島南部。
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半島上共11州屬;沙砂即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位於婆羅洲北部。
全境處北緯1°-7°到東經97°-120°,海岸線長4192公里,是東南亞國家之一。
(4)西馬來西亞指什麼地區擴展閱讀:
1、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西亞半島(馬來語:Semenanjung Malaysia)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部分,其面積有 130,590 平方千米(50,420平方英里)。
它北接泰國,南與新加坡通過新柔長堤和馬新第二通道相連。它與印尼蘇門達臘島隔著馬六甲海峽。而馬來西亞的另一部分土地則位於加里曼丹島上,稱為馬來西亞砂沙。
為了規范馬來西亞漢語用詞,馬來西亞華語規范理事會已經廢止使用西馬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由於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前,馬來西亞半島也被英國殖民,因此民間也會不規范使用馬來亞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
2、沙巴砂拉越
沙巴砂拉越(馬來語:Malaysia Timur),簡稱沙砂,舊稱東馬來西亞或東馬,是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的北半部領土,由沙巴、砂拉越兩個州屬及聯邦直轄區納閩組成的。
沙巴砂拉越與馬來西亞半島以南中國海相隔。它南鄰印度尼西亞,北濱南海,北岸中段和汶萊接壤,東北臨蘇祿海,東臨蘇拉威西海,海岸線總長2384公里。
東西最長1120公里,南北最寬256公里。土地面積19.81萬平方公里,占馬來西亞總土地面積的60%。盡管沙巴砂拉越的人口密度和發展指數低於馬來西亞半島州屬,然而卻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
❺ 馬來西亞 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馬來西亞 (Malaysia) ;
獨立日: 8月31日(1957年);
國慶日:8月31日(1957年);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
自然地理: 面積33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沙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人口:2500多萬(2005年12月)。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 1%,華人佔25. 3%,印度人佔7. 4%。沙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組圖:馬六甲的唐人街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簡史: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普特拉賈亞(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經濟: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七十年代以前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後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錫礦豐富,曾為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明顯減少,2000年錫產量估計為6100噸。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天然氣儲量2. 27萬億立方米(1998年探明)。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橡膠、油棕、胡椒、可可和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76%。七十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出現困難。政府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增長措施後,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國民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新興工業國之一。旅遊業為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主要旅遊點有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等。貨幣:林吉特。
❻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在哪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組成。地處北緯1°-7°,東經97°-120°。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並建有兩條長堤相通。東馬來西亞包括沙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位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北部,汶萊則夾於沙巴州和沙撈越州之間。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
❼ 馬來西亞概況有哪些
國名:馬來西亞獨立日:8月31日(1957年)國慶日:8月31日(1957年)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當地人稱「班加拉亞」。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國歌:《月光》國花:木槿。馬來西亞人民用這種紅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
自然地理:面積33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沙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人口:2626萬(截至2005年底)。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沙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來座。新首都:普特拉賈亞(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簡史: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普特拉賈亞(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政治:最高元首為國家首腦、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從馬來西亞9個州的世襲蘇丹中選舉產生,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同意解散國會等權力,任期五年。統治者會議由柔佛等九個州的世襲蘇丹和馬六甲等四個州的州元首組成。其職能是在九個世襲蘇丹中輪流選舉產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對涉及馬來族和沙巴、沙撈越土著民族的特權地位等重大問題進行審議。凡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法律,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每次開會時,內閣總理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在旁協助。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但實權在內閣手裡。
經濟: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七十年代以前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後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錫礦豐富,曾為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明顯減少,2000年錫產量估計為6100噸。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天然氣儲量2。27萬億立方米(1998年探明)。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橡膠、油棕、胡椒、可可和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76%。七十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出現困難。政府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增長措施後,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國民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新興工業國之一。旅遊業為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主要旅遊點有檳城、馬六甲、浮羅交怡島、刁曼島等。貨幣:林吉特。
軍事: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馬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皇家空軍。馬最高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最高指揮官。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10年。
❽ 馬來西亞是什麼氣候類型的
1、馬來西亞氣候類型的判讀
馬來西亞因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6月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2、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的?生產國,其主要對氣候類型是?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南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2004年錫產量為3500噸。截至2005年1月1日,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為194.9億桶,可供分別開采19年和33年。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工業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
❾ 「大馬」指的是哪個國家
大馬」指的是馬來西亞,沒有「小馬」這個國家
「大馬」一詞應該是出至1963年東馬和西馬合並後出現的。稱「大馬」是為了區別以前的「馬來亞」(Malaya,現稱西馬),和沙巴州與砂勞越州(現稱東馬)合並後組成的新「馬來亞」(Malaysia),當時的媒體將中文音譯稱「馬來西亞」,或字面翻譯是「泛馬來亞」或「大馬來亞」簡稱「大馬」以區分本來的「馬來亞」。「大」既是「泛」(Great, Pan-)的意思。
「大馬」這比較順口的稱呼就一直沿用至今,馬來西亞人也覺得比較親切!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別名禡淶坹(馬來文:Malaysia、爪夷文:مليسيا),現有華人後裔居多,以中國福建人的後裔為主,大馬人基本上會5種語言,馬來語,英語,漢語,泰國語,閩南語。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的國家之一,1957年8月31日獨立。馬來西亞是一個由十三州和三個聯邦直轄區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面積有329847平方公里,首都為吉隆坡,政治中心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共分為兩大部分,之間有南中國海相隔著: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島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自然地理
馬來西亞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吉隆坡(5張)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馬來西亞因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10—1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