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台風有多少級

馬來西亞台風有多少級

發布時間: 2022-04-28 02:52:17

Ⅰ 14號台風莫蘭蒂有幾級

最大風力達17級以上

超強台風莫蘭蒂(英語: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台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於2016年9月15日在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登陸。「莫蘭蒂」(馬來語: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指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2016年第14號台風「莫蘭蒂」已於9月12日凌晨加強為台風級,早晨8時其中心位於中國台灣花蓮東偏南方大約11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
9月12日11時已經加強為超強台風級,14時其中心位於中國台灣花蓮東南方向大約10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8.3度、東經129.4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5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2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20-24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0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60公里。
2016年第14號台風「莫蘭蒂」的中心9月13日早晨5點鍾位於我國台灣花蓮東南方約6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9.4度、東經126.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以上(6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1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50-30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2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80公里。
2016年第14號台風「莫蘭蒂」(超強台風級)的中心於13日上午10點鍾位於我國台灣省花蓮市東南方大約6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9.7度、東經125.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以上(6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0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50~30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2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80公里。
第14號台風「莫蘭蒂」(超強台風級)的中心於14日上午10點鍾位於我國福建省漳浦縣東南大約405公里的台灣以南海面上,於北緯21.7度、東經120.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6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1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80~35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20~18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80~100公里。

「莫蘭蒂」於15日凌晨3時5分正式登陸廈門後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隨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於16日凌晨到上午在江西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
15日18時中央氣象台解除台風黃色預警:2016年第14號台風「莫蘭蒂」15日下午減弱為熱帶低壓。隨後,「莫蘭蒂」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15日夜間逐漸減弱消失。但受減弱後的殘余影響,中國華東省市也有較大降水。

Ⅱ 台風有幾級分別是什麼

台風一共有6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強台風,超強台風,劃分的標准就是風力等級,風力越高,等級越高。

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力達到12級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近義字台風)。「台風」與「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形成原因:

台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由於如今人們對台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

以上所列只是台風形成的必要條件。台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台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台風

Ⅲ 台風的級別和命名

命名: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主要是熱帶氣旋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直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聖歷時間命名颶風。例如,侵襲波多黎各的三個颶風:1825年7月26日的聖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聖費里佩。據報道,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後來,軍事部門根據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順序(ABLE, BAKER, CHARLIE等)來命名熱帶氣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用女性的名字給熱帶氣旋命名。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優點。名字應當簡短、通俗、易記,便於向熱帶氣旋威脅區的千百萬群眾傳遞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區同時面臨一個以上熱帶氣旋影響時出現混亂狀況。這種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廣泛使用。
20世紀70年代,所有熱帶氣旋易發區都已使用命名系統。70年代末以後,在世界氣象組織各區域熱帶氣旋委員會協調下,熱帶氣旋的命名走向國際化。在大多數區域,熱帶氣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該區域的熱帶氣旋委員會制定,熱帶氣旋委員會更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和協調本地區的熱帶氣旋減災行動。各區域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氣象中心負責按字母順序依次為熱帶氣旋命名。有的地區命名表循環使用,有的地區時常制定新的命名表,還有的地區命名表用完後再從頭開始使用。如果某個熱帶氣旋聲名狼藉,比如造成了嚴重傷亡或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則將該熱帶氣旋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別的另一個名字,並且第一個字母要相同。有的區域用4位數字來命名熱帶氣旋,前2位數字為年份,後2位數字為熱帶氣旋在當年的的順序號,有的還加上地理指示碼,例如:1991年孟加拉灣的第1個熱帶風暴命名為BOB9109(BOB為英語孟加拉灣的縮寫,Bay of Bengal)。而1990年的第25個台風則命名為9025。有些國家制定了供本國使用的命名表,比如:美國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表,菲律賓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表。關島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也常被該區域其它國家採納。
台風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來自受台風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多年以來,台風委員會有一個為台風編號的制度,即由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台風中心負責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進行編號。根據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00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該方法將用於台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對發生在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按其生成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608號熱帶風暴即是1996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個熱帶氣旋,當它發展成為強熱帶風暴時,就稱為9608號強熱帶風暴,繼續發展成為台風時,就稱為9608號台風。當然,當它又衰減成熱帶風暴時,它又稱為9608號熱帶風暴了。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0屆會議決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名字的建議展開研究,並指派台風研究協調小組(TRCG)研究執行的細節。經過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關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的建議。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經過熱烈討論,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
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
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將用於通過國際媒體以及向國際航空和航海界發布的預報、警報和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這將有助於人們對逐漸接近的熱帶氣旋提高警覺,增加警報的效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

級別:12級以上的才叫台風
風的強度分為4個級別:熱帶低壓,中心附近最大風力6—7級;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9級;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11級;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或12級以上。

中國氣象局曾於2001年下發《台風業務和服務規定》,以菩式風力等級將12級以上台風補充到17級。(註:這一做法氣象部門尚未採用)12級台風定為 32.7—36.9米/秒;13級為37.0—41.4米/秒;14級為41.5—46.1米/秒,15級為46.2—50.9米/秒,16級為 51.0—56.0米/秒,17級為56.1—61.2米/秒。瓊海30年前那場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73米/秒,已超過 17級的最高標准。稱之為18級,也是國際航海界關於特大台風的普遍說法。

Ⅳ 台風一般分為多少級

風力等級
在氣象台站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風向北轉南,風力2到3級。這里的「級」是表示風速大小的。

風速就是風的前進速度。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時多少公里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得是風力等級。
風力的級數是怎樣定出來的呢?

一千多年以前的我國唐代,人們除了記載晴陰雨雪等天氣現象之外,也有了對風力大小的測定。唐朝初期還沒有發明測定風速的精確儀器,但那時已能根據風對物體征狀,計算出風的移動速度並訂出風力等級。李淳風的《現象玩占》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落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這就是根據風對樹產生的作用來估計風的速度,「動葉十里」就是說樹葉微微飄動,風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鳴條」就是樹葉沙沙作響,這時的風速是日行百里。另外,還根據樹的征狀定出來的一些風級,如《乙已佔》中所說,「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大樹及根」。這八級風,再加上「無風」、「和風」(風來時清涼,溫和,塵埃不起,叫和風)兩個級,可合十級。這些風的等級與國外傳入的等級相比較,相差不大。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等級。

兩百多年以前,風力大小仍沒有測量的儀器,也沒有統一規定,各國都按自己的方法來表示。當時英國有一個叫蒲福的人,他仔細觀察了陸地和海洋上各種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里的情況,積累了五十年的經驗,才在1805年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後來,又經過研究補充,才把原來的說明解釋得更清楚了,並且增添了每級風的速度,便成了現在預報風力的「行話」。有些地方還把風力等級的內容編成了歌謠,以便記憶:

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軟風煙稍斜;
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
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
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
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
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
十二級颶風浪滔天。

風在每秒鍾內所移動的距離--風速,其口訣是「從一直到九,乘2各級有」。意思是:從一級到九級風,各級分別乘2,就大致可得出該風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級風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級風是每秒4米,3級風是每秒6米……依此類推。各級風之間還有過渡數字,比如一級風是每秒1-2米,2級風是每秒2-4米,3級風是每秒4-6米,諸此類推。下面是一張風力等級表。
風力等級表
風力等級 海面浪高(米) 海面和漁船徵象 陸上地面物徵象 相當風速(米/秒)
一般 最高 范圍 中數*
0 - - 平靜 靜煙直上 0.0~0.2 0
1 0.1 0.1 有微波 煙能表示風向,樹葉略有搖動 0.3~1.5 1
2 0.2 0.3 有小波紋,漁船搖動 人面感覺有風,樹葉有微響,旗子開始飄動,高的草和莊稼開始搖動 1.6~3.3 2
3 0.6 1.0 有小浪,漁船漸覺簸動 樹葉及小枝搖動不息,旗子展開,高的草和莊稼搖動不息 3.4~5.4 4
4 1.0 1.5 浪頂有些白色泡沫,漁船滿帆時,可使船身傾於一側 能吹起地麵灰塵和紙張,樹枝搖動,高的草和莊稼波浪起伏 5.5~7.9 7
5 2.0 2.5 浪頂白色泡沫較多,漁船收去帆之一部 樹葉及小枝搖擺,內陸的水面有小波,高的草和莊稼波浪起伏明顯 8.0~10.7 9
6 3.0 4.0 白色泡沫開始被風吹離浪頂,漁船縮帆大部分 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有聲,撐傘困難,高的草和莊稼不時傾伏於地 10.8~13.8 12
7 4.0 5.5 白色泡沫離開浪頂,被吹成條紋狀 全樹搖動,大樹枝彎下來,迎風步行感覺不便 13.9~17.1 16
8 5.5 7.5 白色泡沫被吹成明顯的條紋狀 折毀小樹枝,人迎風前行感覺阻力甚力 17.2~20.7 19
9 7.0 10.0 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減小,機帆船航行困難 草房遭受破壞,房瓦被掀起,大樹枝可折斷 20.8~24.4 23
10 9.0 12.5 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明顯減小,機帆船航行頗危險 樹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築物遭破壞 24.5~28.4 26
11 11.5 16.0 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明顯減小,機帆船遇之極危險 大樹可被吹例,一般建築物遭嚴重破壞 28.5~32.6 31
12 14.0 - 海浪滔天 陸上少見,其摧毀力極大 >32.6 >31
其實,在自然界,風力有時是會超過12級的。象強台風中心的風力,或龍卷風的風力,都可能比12級大得多,只是12級以上的大風比較少見,一般就不具體規定級數了。

為了更准確的測量風力大小,人們在野外常用輕便風速表測風。這種輕便風速表,一般由感應部分和計數器所組成(見左圖)。感應部分由三個風杯(也有四個風杯)裝於十字架上,風杯在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外用小框保護風杯。中軸下部與計數器相接,風杯轉動,也使計數器隨之轉動。所以計數器是記錄風杯轉動的轉數的。計數器通常有兩個或三個記數盤,大指針指示個位和十位數,兩個小記數盤上的指針分別指示百位數和個位數。儀器的下部有一開關(啟動桿),將它推上去,可使計數器與感應部分接合,計數器開始工作。把啟動桿拉下來計數器則與感應部分離開,計數器停止工作。當儀器置於高處,用手直接開動不便時,可用小繩連接開關。觀測時拉動小繩即可啟閉。輕便風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開闊、無高大障礙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觀測前關閉開關,記下指針的示數。等一兩分鍾後,打開開關,同時開動秒錶記錄時間。此時,觀測員迅速離開風速表,站在儀器的下風方向。開動儀器後將近100秒鍾時,觀測員迅速走近儀器,在正100秒時關閉開關,記下第二次指針示數。根據前後兩次讀數算出其差數,此差數表示風速表指針在觀測時間內所走的刻度數,記入記錄表內。將此差數除以觀測時間,就得出風速表每秒鍾內所走的刻度數,取一位小數。再根據每秒所走的刻度數,從該風速表的檢定證上查出平均風速(單位:米/秒),取一位小數。

最好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以消除儀器本身及人為的誤差。

有些輕便的測風器,除具有上面講的風速表的構造性能外,還在軸上裝有風向標,用以指示風向,稱為風速風向儀。

Ⅳ 台風是如何劃分等級的分別對應什麼台風預警

台風和颶風的區別。其實是個東西。台風和颶風是北半球的熱帶氣旋,但由於發生在不同的海域,不同國家的人使用不同的名稱。

但根據世界台風委員會的規定,一旦台風因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臭名昭著,或因自己的名字而退役,將永久占據該名字,並從名單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就不再用這個名字了,也就是永遠叫這個熱帶氣旋,這就是退市。這樣,就需要給命名表添加一個新的名字。

台風的成因是地面溫度過高,熱氣流上升,海面風與水汽比例顯著,沿地面補充的空氣和海面溫度過低,也就是說海面大溫差小,這種海面聚集了太多的水汽,下雨時更多的水汽補充形成強風。

Ⅵ 台風等級有幾級如何劃分

六級劃分。

國際慣例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

1、熱帶低壓(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風速6~7 級,(10.8~17.1 m/s);

2、熱帶風暴(Tropicalstorm),最大風速8~9 級,(17.2~24.4m/s);

3、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風速10~11 級,(24.5~32.6m/s);

4、台風(Ty-phoon),最大風速12~13級,(32.7~41.4m/s);

5、強台風(severe typhoon),最大風速14~15級(41.5~50.9m/s);

6、超強台風(Super Typhoon),最大風速≥16級(≥51.0m/s)。

台風的危害: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1、大風。熱帶氣旋達台風級別的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2級以上。

2、暴雨。台風是帶來暴雨的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可能產生150~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直接或間接產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間接)1975年第3號熱帶氣旋登陸後倒槽在河南南部產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區的降雨記錄(河南75.8事件)。

3、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台風過境時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台風登陸後帶來的風暴增水可能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6)馬來西亞台風有多少級擴展閱讀:

防颱風注意事項:

1、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並做好人員疏散工作。

2、幼兒園、小中學校應採取暫避措施,必要時停課。

3、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閱台風預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颱行動對策。

4、處於可能受淹的低窪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

5、關緊門窗,緊固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

Ⅶ 台風等級怎麼分啊

台風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 台風 英文名稱: typhoon 定義1: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13級(1988年底以前,我國曾規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 ;天氣學(二級學科) 定義2: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較強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 ;氣候學(二級學科) 定義3: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或以上, 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 ;海洋科學(二級學科) ;海洋氣象學(三級學科) 定義4: 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 所屬學科: 水產學(一級學科) ;水產基礎科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台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台風(typhoon)。 [ 【詞語】 台風 【拼音】 taifēng 【英文】 [typhoon;hurricane;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 英語 Typhoon 這個詞 (意思是颶風) 是根據台風音譯而來。 【法文】 [typhoon] 【釋義】 (1)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 這次的台風給大家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 (2) 指熱帶、亞熱帶海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台風雲圖(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她的台風真是越來越穩重了。 [編輯本段]台風綜述 (1) 指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台風」。 (2) 特指熱帶海洋發生的強烈熱帶氣旋。 台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只是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台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為「台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作「氣旋性風暴」;在南半球則稱「氣旋」。 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台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台風中心為低壓中心,以氣流的垂直運動為主,風平浪靜,天氣晴朗;台風眼附近為漩渦風雨區,風大雨大. 有史以來強度最高、中心附近氣壓值最低的台風,是超強台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台灣譯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就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 泰培與美國地圖的大小比較。 typhoon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台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 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於1588年),並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於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台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於1699年載入英語。 各種形式合並在一起最後變成了typhoon。 [編輯本段]台風形成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濕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如此循環,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CISK)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循環的影響范圍將不斷擴大,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 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台風和台風路徑。 以下為人教版高一地理書第一冊的描述:: 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台風。 台風結構 台風結構從台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 、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 、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 、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編輯本段]台風源地 台風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廣闊的洋低緯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加強發展為台風的初始位置,在經度和緯度方面都存在著相對集中的地帶。在東西方向上,熱帶擾動發展成台風相對集中在4個海區: (1)中國南海海區; (2)菲律賓群島以東、琉球群島、關島等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台風發源地); (3)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面; (4)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 二、 熱帶擾動級別(由於熱帶擾動是熱帶風暴的前身,為了對其研究和追蹤,有一套獨特的分級方式): POOR表示差;FAIR表示一般;GOOD表示好。以反映熱帶擾動的結構好壞程度,以及發展成熱帶氣旋的前景。一旦可能將加強成熱帶低壓。此時JTWC亦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TCFA),這時的擾動可能是FAIR或GOOD級別。但是,並非所有系統在獲升格為熱帶低壓前都會發出TCFA,尤在當前東亞命名機構為JMA的情況下,若JMA相當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慣常發報時間發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為熱帶低壓(雖然這樣的情況並不多)。 台風路徑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JMA編號7920號台風Tip——史上最強熱帶氣旋① 西進型 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廣西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北半球冬、春兩季。當時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海,最後在越南登陸,波及泰、柬、緬等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 ② 登陸型 :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在台灣島登陸,然後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陸,並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③ 拋物線型 :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最終大多變性為溫帶氣旋。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成熟、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氣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區的風速、氣壓均為最低,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隨著台風的加強,台風眼會逐漸縮小、變圓。而弱台風、以及發展初期的台風,在衛星雲圖上常無台風眼(但是有時會出現低空台風眼)。 [編輯本段]異常路徑 西北太平洋常見幾種異常路徑: 根據異常台風路徑對我國的影響,通常將異常路徑分為八種型式: (1) 黃海台風西折:其主要特點是台風沿125E附近北上到黃海時突然西折,襲擊遼魯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徑是在這一帶向東北方向轉向的。 (2) 南海台風北翹:這類台風主要特點是到南海北部急轉,沿經線方向北上,正面襲擊廣東省。正常路徑是在南海北部繼續西移,登陸我國廣東西部、海南島或越南。 (3) 倒拋物線路徑:倒拋物線與拋物線路徑相反,它將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動,有少數在我國華東登陸。正常路徑是向西北方向移動或成拋物線向東北方向轉向, (4) 迴旋路徑(又稱作「藤原現象」):當兩個台風距離足夠接近時,在太平洋上常見到互相作逆時針方向迴旋,並存在互相吸引的趨勢。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曾對此做過實驗,並指出其間相互吸引的作用。 (5) 蛇形路徑:當台風在前進過程中,同時出現左右來回擺動,表現成一條蛇形路徑。預報時,每一次擺動,都可能引起預報結論的混亂,或隨實況不斷地改變預報結論。 (6) 順時針打轉:台風打轉是其移向急變的一種方式,打轉以後往往選擇一條新的路徑移動,使原來的預報失敗。順時針打轉一般發生在基本流場很弱的環境里。 (7) 逆時針打轉:有一部分逆時針打轉發生在幾種基本氣流並相互作用的環境里,這和順時針打轉基本氣流很微弱的環境不同。 (8) 高緯正面登陸:這類台風生成以後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動,登陸朝鮮和我國遼寧、山東一帶。這類路徑很穩定,但概率很小。在同一個經度上,這種路徑比正面登陸我國華東的路徑要偏北10-15個緯度。 [編輯本段]防患事項 提示一 千萬別下海游泳 台風來時海灘助潮湧,大浪極其兇猛,在海灘游泳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千萬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受傷後不要盲目自救 請撥打120 台風中外傷、骨折、觸電等急救事故最多。外傷主要是頭部外傷,被颳倒的樹木、電線桿或高空墜落物如花盆、瓦片等擊傷。電擊傷主要是被颳倒的電線擊中,或踩到掩在樹木下的電線。不要打赤腳,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時起到絕緣作用,預防觸電。走路時觀察仔細再走,以免踩到電線。通過小巷時,也要留心,因為圍牆、電線桿倒塌的事故很容易發生。高大建築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墜物。發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動傷員或自己找車急救。搬動不當,對骨折患者會造成神經損傷,嚴重時會發生癱瘓。 提示三 請盡可能遠離建築工地 居民經過建築工地時最好稍微保持點距離,因為有的工地圍牆經過雨水滲透,可能會松動;還有一些圍欄,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樓上沒有及時收集的材料,譬如鋼管、榔頭等,說不定會被風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為如果風大,塔吊臂有可能會折斷。還有些地方正在進行建築立面整治,人們在經過腳手架時,最好繞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四 一定要出行建議乘坐火車 在航空、鐵路、公路三種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風影響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議不要自己開車,可以選擇坐火車。 提示五 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請檢查家中門窗陽台 台風來臨前應將陽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內,切勿隨意外出,家長關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戶應把門窗捆緊栓牢,特別應對鋁合金門窗採取防護,確保安全。市民出行時請注意遠離迎風門窗,不要在大樹下躲雨或停留。 [編輯本段]台風編號 中國把進入東經180度以西、北緯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氣旋,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台風的編號也就是熱帶氣旋的編號。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強度在熱帶風暴及以上)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近海的熱帶氣旋,當其雲系結構和環流清楚時,只要獲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為7級及以上的報告,也進行編號。編號由四位數碼組成。前兩位表示年份,後兩位是當年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的序號。 如2003年第13號台風「杜鵑」,其編號為0313,表示的就是在2003年發生的第13個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熱帶低壓、熱帶擾動均不採用熱帶氣旋編號。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由於熱帶擾動是熱帶風暴的前身,為了對其研究和追蹤,有一套獨特的編號方式。例如:西北太平洋的擾動從「90W」到「99W」循環編號。 在不同的大洋,熱帶擾動採用不同的後綴: 01 北大西洋--L 02 東北太平洋--E 03 西北太平洋--W 04 中北太平洋——C 05 孟加拉灣——B 06 阿拉伯海--A 07 南印度洋--S 08 南太平洋--P 09 南大西洋--Q 10 地中海——M 對於熱帶低壓,則與熱帶擾動共用上述後綴,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例:2006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第一個熱帶低壓編號為01W或200603001。 台風命名 人們對台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台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台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台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O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台風命名。 瀏覽台風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台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台風,其英文名均為「 Man-Yi 」,中文名為「萬宜」。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台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台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台風同名,台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當某個台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後,台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從2000年1月1日起,我國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Ⅷ 2022年台風命名表順序及含義是什麼

2022年台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個名字,提供名字的地區有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

2022年的第1號台風的名字是杜鵑,來源於中國,是一種花;第2號台風是舒力基,來源於朝鮮,是一種鷹;第3號是台風彩雲,來源於中國香港,指天上的雲彩;第4號台風是小熊,來源於日本,指小熊星座;第5號台風是薔琵,來源於寮國,是一種花。

第6號台風是煙花,來源於中國澳門;第7號台風是查帕卡,來源於馬來西亞,是一種植物;第8號台風是尼伯特,來源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指勇士;第9號台風是盧碧,來源於菲律賓,指殘酷;第10號台風是銀河,來源於韓國,指銀河系。

第11號台風是妮妲,來源於泰國,指女士的名字;第12號台風是奧麥斯,指漫遊;第13號台風是康森,來源於越南,指古跡。第14號台風是燦都,來源於柬埔寨,是一種花;第15號台風是電母,來源於中國,指雷電之神。

第16號台風是蒲公英,來源於朝鮮,是一種小黃花;第17號台風是獅子山,來源於中國香港,是香港的象徵;第18號台風是圓規,來源於日本,指圓規星座;第19號台風是南川,來源於寮國,指一條河;第20號台風是瑪瑙,來源於澳門,是一種玉石。

第21號台風是妮亞圖,來源於馬來西亞,是一種樹;第22號台風是雷伊,來源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指雅浦島石幣;第23號台風是馬勒卡,來源於菲律賓,指強壯;第24號台風使鯰魚,來源於韓國,是一種魚;第25號台風是暹芭,來源於泰國,是熱帶花。

第26號台風是艾利,來源於美國,指風暴名;第27號台風是桑達,來源於越南,是西北部的一條河流;第28號台風是翠絲,來源於柬埔寨,是啄木鳥;第29號台風是木蘭,來源於中國,是一種花。

台風

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台風。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風

Ⅸ 台風的名字和等級

台風,即typhoon ,在美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台風」的普通名詞, 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於1588年),並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於英語中, 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台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 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於1699年載入英語。 各種形式合並在一起最後變成了typhoon。
一、台風定義、特性及等級劃分
說起台風,應先從氣旋說起。氣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渦旋。在北半球,空氣作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相反。在氣壓場上,氣旋又稱為低氣壓(簡稱低壓)。所以氣旋和低壓只是同一系統的兩個不同名稱。我們將發生在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天氣系統稱為熱帶氣旋。據統計,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熱帶海洋上都有熱帶氣旋生成。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熱帶氣旋,其強度差異很大。1989年以前,我國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稱為強台風。自1989年起,我國也採用了國際分類標准,即: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小於8級 時稱為熱帶低壓,8和9級風力的稱為熱帶風暴,10和11級風力的為強熱帶風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才稱為台風或颶風。由以上定義不難看出,熱帶氣旋是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台風的總稱。但由於熱帶低壓破壞力不強等原因習慣上所指的熱帶氣旋一般不包括熱帶低壓。
熱帶風暴、台風近似圓形,直徑一般為 600 ~1000公里,最大的>2000公里,最小的<100公里,近中心的風速愈大,中心的氣壓愈低,則熱帶風暴、台風就愈強。襲擊我國的熱帶風暴、台風常發生在5~11月,以7~9月為最多。典型的熱帶風暴、台風的結構是由眼、眼壁和螺旋雨帶三部分組成。其眼多為圓形,一般有 5~50公里,眼區的氣流下沉,風小碧空;而眼壁是由數十公里寬的雲牆組成,氣流強烈的上升,是天氣最惡劣的地區,並出現最大風速和暴雨及暴雨以上大降水天氣;螺旋雨帶內的氣流對流旺盛,是寬約幾十到幾百公里,長達數千公里的降水系統,常帶來降水和大風天氣。
不同的國家對熱帶氣旋有不同的稱謂,中國和東亞地區稱為台風,大西洋地區稱為颶風,印度洋地區稱為熱帶風暴,澳大利亞地區稱為"Willie"風。
二、熱帶氣旋的編號及命名
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主要是熱帶氣旋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直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聖歷時間命名颶風。例如,侵襲波多黎各的三個颶風:1825年7月26日的聖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聖費里佩。據報道,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熱帶氣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台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台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台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以示區別。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優點。名字應當簡短、通俗、易記,便於向熱帶氣旋威脅區的千百萬群眾傳遞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區同時面臨一個以上熱帶氣旋影響時出現混亂狀況。這種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廣泛採用。所有熱帶氣旋易發區都已使用命名系統。
70年代末以後,在世界氣象組織各區域熱帶氣旋委員會協調下,熱帶氣旋的命名走向國際化。在大多數區域,熱帶氣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該區域的熱帶氣旋委員會制定,熱帶氣旋委員會更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和協調本地區的熱帶氣旋減災行動。各區域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氣象中心負責按字母順序依次為熱帶氣旋命名。有的地區命名表循環使用,有的地區時常制定新的命名表,還有的地區命名表用完後再從頭開始使用。如果某個熱帶氣旋聲名狼藉,比如造成了嚴重傷亡或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則將該熱帶氣旋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別的另一個名字,並且第一個字母要相同。有的區域用4位數字來命名熱帶氣旋,前2位數字為年份,後2位數字為熱帶氣旋在當年的的順序號,有的還加上地理指示碼,例如:1991年孟加拉灣的第1個熱帶風暴命名為BOB 9109(BOB為英語孟加拉灣的縮寫,Bay of Bengal)。而1990年的第25個台風則命名為9025。有些國家制定了供本國使用的命名表,比如:美國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表,菲律賓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表。關島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也常被該區域其它國家採納。
台風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來自受台風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多年以來,台風委員會有一個為台風編號的制度,即由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台風中心負責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進行編號。根據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00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該方法將用於台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對發生在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按其生成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608號熱帶風暴即是1996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個熱帶氣旋,當它發展成為強熱帶風暴時,就稱為9608號強熱帶風暴,繼續發展成為台風時,就稱為9608號台風。當然,當它又衰減成熱帶風暴時,它又稱為9608號熱帶風暴了。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0屆會議決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名字的建議展開研究,並指派台風研究協調小組(TRCG)研究執行的細節。經過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關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的建議。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經過熱烈討論,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
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名字的選擇按照台風委員會制訂的命名原則(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各提供10個),選取的名字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一票否決)。各成員可以根據發音或意義將命名表翻譯成當地語言。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將用於通過國際媒體以及向國際航空和航海界發布的預報、警報和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這將有助於人們對逐漸接近的熱帶氣旋提高警覺,增加警報的效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台風命名的業務程序(1)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東京台風中心負責按照台風委員會確定的命名表在給達到熱帶風暴及其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編號的同時命名,按熱帶氣旋命名、編號(加括弧)的次序排列。國際民航組織(ICAO)東京熱帶氣旋咨詢中心以及中國和日本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GMDSS)Ⅺ海區氣象廣播發布的公報也採用相同的命名和編號。(2)熱帶氣旋名字按預先確定的次序依次命名。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變。為避免混亂,對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東京台風中心只給編號不給新命名,即:維持原有命名不變。負責給北太平洋中部熱帶氣旋命名的美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也同意對從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熱帶氣旋維持東京台風中心的命名。(3)台風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向國際社會(包括媒體、航空、航海)發布警報公報時都將使用東京台風中心分配的命名和編號。(4)對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熱帶氣旋,台風委員會成員可以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刪去(永久命名),也可以因為其它原因申請刪除名字。每年的台風委員會屆會將審議台風命名表。以下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

(自2000年1月1日起執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名字來源
英文名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名
Damey 達維 Kong-rey 康妮 Nakri 娜基莉 Krovanh 科羅旺 Sarika 莎莉嘉 柬埔寨
Longwang 龍王 Yutu 玉兔 Fengshen 風神 Dujuan 杜鵑 Haima 海馬 中國
Kirogi 鴻雁 Toraji 桃芝 Kalmaegi 海鷗 Maemi 鳴蟬 Meari 米雷 朝鮮
Kai-tak 啟德 Man-yi 萬宜 Fung-ong 鳳凰 Choi-wan 彩雲 Ma-on 馬鞍 中國香港
Tembin 天秤 Usagi 天兔 Kammuri 北冕 Koppu 巨爵 Tokage 蠍虎 日本
Bolaven 布拉萬 Pabuk 帕布 Phanfone 巴蓬 Ketsana 凱薩娜 Nock-ten 洛坦 寮國
Chanchu 珍珠 Wutip 蝴蝶 Vongfong 黃蜂 parma 芭瑪 Muifa 梅花 中國澳門
Jelawat 傑拉華 Sepat 聖帕 Rusa 鹿莎 Melor 茉莉 Merbok 苗柏 馬來西亞
Ewiniar 艾雲尼 Fitow 菲持 Sinlaku 森拉克 Nepartak 尼伯特 Nanmadol 南瑪都 密克羅尼西亞
Bilis 碧利斯 Danas 丹娜絲 Hagupit 黑格比 Lupit 盧碧 Talas 塔拉斯 菲律賓
Kaemi 格美 Nari 百合 Changmi 薔薇 Sudal 蘇特 Noru 奧鹿 韓國
Prapiroon 派比安 Vipa 韋伯 Megkhla 米克拉 Nida 妮妲 Kularb 玫瑰 泰國
Maria 瑪莉亞 Francisco 范斯高 Higos 海高斯 Omais 奧麥斯 Roke 洛克 美國
Saomai 桑美 Lekima 利奇馬 Bavi 巴威 Conson 康森 Sonca 桑卡 越南
Bopha 寶霞 Krosa 羅莎 Maysak 美莎克 Chanthu 燦都 Nesat 納沙 柬埔寨
Wukong 悟空 Haiyan 海燕 Haishen 海神 Dianmu 電母 Haitang 海棠 中國
Sonamu 清松 Pol 楊柳 Pongsona 鳳仙 Minlle 蒲公英 Nslgae 尼格 鮮朝
Shanshan 珊珊 Lingling 玲玲 Yanyan 欣欣 Tingting 婷婷 Banyan 榕樹 中國香港
Yagi 摩羯 Kajiki 劍魚 Kujira 鯨魚 Kompasu 圓規 Washi 天鷹 日本
Xangsane 象神 Faxai 法茜 Chan-bom 燦鴻 Namtheun 南川 Matsa 麥莎 寮國
Bebinca 貝碧嘉 Vamei 畫眉 Linfa 蓮花 Malou 瑪瑙 Sanvu 珊瑚 中國澳門
Rumbia 溫比亞 Tapah 塔巴 Nangka 浪卡 Meranti 莫蘭蒂 Mawar 瑪娃 馬來西亞
Soulik 蘇力 Mitag 米娜 Soudelor 蘇迪羅 Rananim 雲娜 Guchol 古超 密克羅尼西亞
Cimaron 西馬侖 Hagibis 海貝思 Imbudo 伊布都 Malakas 馬勒卡 Talim 泰利 菲律賓
Chebi 飛燕 Noguri 浣熊 Koni 天鵝 Megi 鯰魚 Nabi 彩蝶 韓國
Utor 尤特 Chataan 查特安 Etau 艾濤 Kodo 庫都 Vicente 韋森特 美國
Trami 潭美 Halong 夏浪 Vamco 環高 Songda 桑達 Saola 蘇拉 越南

Ⅹ 去年最大的台風叫什麼名字

是第9號台風利奇馬。

台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10日1時45分許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52m/s),隨後其縱穿浙江、江蘇兩省並移入黃海海面,又於8月11日20時50分許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

超強台風利奇馬(英語:Super Typhoon Lekima,國際編號:1909,聯合台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anna)為2019年太平洋台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利奇馬」一名由越南提供,意為一種水果。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時,「利奇馬」共造成中國1402.4萬人受災,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東5人,江蘇1人,台灣1人),14人失蹤(浙江3人,安徽4人,山東7人),20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537.2億元人民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1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8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9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4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1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6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