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畫在手上的叫什麼
❶ 印度人手上染的那種紅色花紋叫什麼新加坡印度街上有沒有多少錢做一次謝謝
英語叫Henna。是一種的天然植物顏料畫上類似紋身彩繪,印度話叫Mendhi。
小印度有畫的,我同學畫了,5塊錢一次,如果花紋太復雜要價錢吧。一個月左右自己就褪去顏色了,不過之前想洗掉也不容易。
挺好玩的,我以前還學過了,那東西成本極其低,賺死印度人了。
❷ 印度新娘手上的圖案是用什麼顏料畫的
henna,指甲花;散沫花;紅褐色;指甲花染料
henna tattoo 海娜紋身,要做指甲花紋身彩繪,印度彩繪
根據印度的婚嫁習俗,新娘出嫁除了要穿傳統的紗麗之外,據說在結婚的前一天,印度新娘的手和腳都要用一種叫做Henna的天然植物顏料畫上類似紋身的彩繪圖案,印度話叫Mendhi。用這種顏料畫的彩繪圖案,一般可維持一兩個月不被洗掉,但上彩的時間可要3~4小時或更長。
Mehndi,有時又寫作mehendi、mehandi;英文也可叫henna 或henna art,中文有叫印度手繪、印度紋彩、人體彩繪、彩繪紋身等,甚至有專利產品音譯作曼海蒂。這種民間藝術是用天然植物指甲花 ( henna,又譯作散沫花、漢納、海靈草 ) 的葉或幼苗磨成的糊狀顏料在手掌、手背及腳上繪圖。今天在印度、中東和北非都有出現以它為專業的工藝師。 Mehndi被視為一種「臨時刺青/ 暫時性文身」。完成後Mehndi與真正的「文身」看起來幾乎無異,但它更簡單快捷,且不需用針,不傷害皮膚,無痛,便宜;而且繪制時清涼、舒適,並可在皮膚上維持幾天至三數星期之久,耐洗刷。除平日用來打扮或作小玩意外,傳統上印度人會在大節日、或在準新娘出嫁前夕繪上這種臨時文身來慶祝,把它當作節日的裝飾和祝福。
在印度重要的節日和婚禮,曼海蒂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儀式,因此就有「沒有曼海蒂,婚禮不算齊」之說。印度新娘的手上還會被畫滿性教育的圖案,以指導她如何經營美滿的夫妻生活;此外,新娘第一次回娘家的時候,母親是要檢查手上的花紋的,如果還很新鮮,說明新嫁娘在婆家沒有受苦做家務,這樁婚事就不用操心了。
曼海蒂最常使用的圖案有:鳥或孔雀、魚、荷花等等。
一般人都知道由henna( 漢納) 的葉磨成的紅褐色染料可用來染發。其實有關這植物的醫療及美容功效的記載已有五千年歷史。各民族間互相交流已令它的真正起源難以考證;發展到Mehndi以民間藝術形式出現的起源也有多個說法,主要有兩大類,一指它在五千年前由印度人首創。印度這文明古國乃靈修尋道之鄉,故推測它可能是宗教信仰的產物。另一較多人相信的說法是:大約五千年以前,早就在中東、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敘利亞)、北非(包括埃及)一帶的成年人有將這種漢納彩繪塗畫在身體上以求福、求運、驅邪等。另有一種是後來當孩子年滿七歲時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齋戒儀式,由法師在其手上繪上圖案來祈福等。之後要等到12世紀因阿拉伯文化與蒙古帝國的擴張,莫卧兒王朝入主印度,才把這種藝術傳到印度,成為印度之文化的一部分,更在印度發揚光大。
是波斯人最早用漢納 (henna) 的葉磨成的漿汁來染發。現代美容用品中它的風頭有增無減。筆者推斷,新譯名海靈草應是美容界所創。至於葯用方面,非洲土葯用它的根和莖入葯,有消炎及刺激作用。另有些國家用它來對付皮膚發炎及腫塊。在很多承傳自古老文化的國家裡,henna就代表了吉祥好運,可能最先是源於它的消炎抗病和在熱帶地方帶來清涼的特性,然後被視為可抗邪,帶來吉運。另有些考證也指出,古時有些婦女可能買不起金銀首飾,就以漢納繪圖來代之。
Henna (漢納) 是灌木,學名是以 Lawsonia inermis, 生長在熱帶氣候地區,包括印度次大陸,中東,北非諸國及馬來西亞等地。Henna 這英文字源於阿拉伯文hinna,拼字也因當地化影響而多樣化,包括 Henne, Al-Khenna, Al-henna, Jamaica Mignonette, Mendee, Egyptian Privet, Smooth Lawsonia 等。
❸ 馬來西亞新娘結婚的時候是不是手上會畫一些特殊的花紋啊
馬來西亞華人沒有這樣做。馬來人把手指染成橙紅色,那叫做 Inai。但現在很多都用水晶指甲了。大部份的印度人還保留著手上畫一些花紋的傳統。
❹ 馬來西亞旅遊帶什麼回國
料包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社會,主要有華、巫、印三大種族,在吃的方面就有三大菜系了。如果你對馬來西亞濃郁的咖喱香、葯材熬制的肉骨茶還有熱帶水果的香氣流連忘返,甭擔心了,買些料包回家,方便又簡易烹調,讓你重回當地二度品嘗美食!巧克力
馬來西亞免稅商店裡絕不會少掉的巧克力,也是旅遊大馬的遊客不忘帶回家的禮物。馬六甲盛產可可,所以我們有最純正的巧克力。順帶一提,下雨天,巧克力和椰子,感覺更配噢!首推椰子巧克力。
咖啡
極富盛名的馬來西亞咖啡,自從白咖啡引進中國市場,各種牌子相繼出現,可見這個傳統白咖啡收買了不少中國遊客的味蕾,你務必也嘗嘗看,但這里就不推薦品牌啦。不喜歡即溶咖啡的小夥伴注意啦,馬來西亞也有好多本地種植的咖啡豆,買豆子也行,買磨好的粉也行,還有更便利的咖啡袋,加以熱水浸泡就能喝到香氣芬芳的黑咖啡噢。茶
中國人喜歡喝茶。馬來西亞也因著長時間的英國殖民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茶文化。大馬華人的餐廳可以喝到「中國茶」,其實就是紅茶;馬來餐桌上可以喝到奶茶,還有中國人熟知的「拉茶」;印度的茶文化也融入了馬來西亞社會。馬來西亞有的地區是高原,也盛產茶葉。巴迪染布
馬來西亞有一種染布工藝叫做巴迪(Batik),適用於圍巾,披肩,衣服等等。也有人稱蠟染。圖騰十分具有馬來文化色彩,所以巴迪染布除了作為服飾,還能作為一場難忘的馬來西亞之旅的紀念。曼海蒂(Mehendi)染料
這是馬來西亞人自己也在用的,就是一種植物性的染料,可以染發。只要像洗頭一樣把染料抹上並且放置一段時間上色,洗凈後即可。這種天然染料不傷頭皮,價格也十分廉宜。Henna
漢納(Henna),皮膚彩繪染料,是馬來西亞印度人從印度帶給這個社會的禮物。同樣也是植物性成分,用於在人體上彩繪畫圖,一般是在手上或是臉部。這樣的皮膚彩繪多見於印度人的婚宴慶典,但現在已是遊客們躍躍欲試的樂趣了,在馬來西亞一些地方,不難看到路邊擺攤為遊客們彩繪。但其實你可以自己到印度商店購買染料,價格便宜,回家自己畫著玩,或者送人,都是很有意思的。豆蔻(Nutmeg)
馬來西亞比較有名的香料,從小就能在爺爺奶奶身上聞到,它的味道比較重,是那種會令人興奮的香味。豆蔻的用途很多,除了可以用來烹調食物,還具有療效。傷風、感冒、發燒等的小狀況,家中長輩都會給你抹一點,相信還是挺有效的。也是中國遊客到馬來西亞一游,會到葯妝店買下的土特產。各種零食
馬來西亞的零食相信已不陌生,不少進口的食品都能在中國買得到,但是價格可是要翻倍的。到了馬來西亞,自己挑一些帶回來送人,都是非常實惠而且有心思的。其中一些是我從小到大一直愛不棘手的,易胖體質可要注意囖!方便麵
經常可以看到超市擺著韓國進口的,日本進口的方便麵,證明到過一個地方,無比品嘗過當地的方便麵啊!而馬來西亞的方便麵當然是以咖喱口味的最為熱門的,買一些回來囤貨,再也不擔心忘了咖喱的香濃口味啦。
以上供參考,謝謝!
❺ 印度女畫手的東西叫什麼
海娜
印度海娜手繪是一種古老的身體裝飾藝術,在東南亞,中東,北非等地區比較盛行。
海娜手繪並不局限於婚禮使用,在印度,這項藝術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印度的大街小巷經常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群手藝人,他們被稱為手繪師,一塊鋪地的塑料布,幾個圓錐形顏料筒做的畫筆,便是他們的創作工具。
而手繪的材料,被稱之為海娜,人們採摘下這種灌木的葉子,將其磨成極精細的糊狀物,便成為印度手繪師重要的繪圖原料。除了手繪外,海娜也被用做染發,許多印度老人頭上看不到白發正是託了海娜的福,海娜也被譽為天然的植物染發原料。
(5)馬來西亞畫在手上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社會一直有「沒有曼海蒂,婚禮不齊全」的說法。在婚禮前一天的晚上,新娘要由未來的婆婆點下第一筆手繪圖案,並由資深手繪師接著畫下最精美最復雜的圖案,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七八個小時。第二天,手腳畫面圖案的新娘將前往夫家開始全新的生活。
些新娘在隨後的日子裡,就以手繪為由躲過家務活動。等到十幾天後再回娘家探視時,母親如果看到女兒的手繪依舊未退便會如釋重負。
新娘手繪圖案也有很多講究。許多花朵都代表了對新娘「多子多福」的祝福,孔雀和荷花是印度的國鳥和國畫,象徵著美麗、富貴,揚起鼻子的大象則代表家庭繁榮和好運。
有時調皮的新娘女伴們還會把手繪變成一種游戲。他們把新郎的名字隱藏在新娘的手繪圖案中,只有在這些圖案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新郎才可以開始甜蜜的新婚之夜。
其實這種婚禮前婚禮後的婦女中的體繪在整個東方世界,從南亞到東南亞都是隨處可以見到的。亞洲的多種文化傳統中都有女性在手掌上、手臂上、腳面上繪畫的風俗。
❻ 迪拜那裡女人在手上花的是什麼
海納。一種天然的顏料,不只是花在手上、身體的其它位置也畫。還可以用來染發、純天然無傷害還有滋養頭發的效果。
❼ 馬來西亞的傳統藝術
馬來西亞(傳統舞蹈)
JOGET
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個傳統舞蹈,一般在慶典上和社交場合里演出。這種舞蹈不論舞步或音樂都和恰恰舞極為相似。雖然它有其節奏較緩慢,動作較優雅的一個,然而基本上這種舞蹈是非常活潑而又富娛樂性的。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快樂,簡易而適合許多人一起跳的舞蹈,來賓或遊客們通常都會受邀加入和舞蹈員一起跳。
TARIAN LILIN
這是一種優雅的少女舞蹈;舞蹈中的故事說的是一位少女遺失訂婚戒指,借著碟子里的燭光,通霄地找尋這枚戒指,至到破曉時分。
BHARATHA NATYAM
古典的印度舞蹈傳統上都在廟宇里舉行,這類舞蹈被認為是對印度神的敬奉與朝拜,其中一種即是 BHARATHA NATYAM。這種舞蹈在公元三世紀時發源於南印度,演出時必須用上六個舞台,結合了NRITTA(純舞蹈)和NRITYA(表達式舞蹈)的元素。
BHANGRA
BHANGRA舞是錫克人的典型舞蹈,是為了歡慶豐收而跳的一種舞蹈,結合了舞者的靈巧以及許多的舞蹈特技。這種舞跳起來活力十足而又多姿多彩,音樂伴奏混合了民謠以及由鈴鼓和擊錘等音器所奏出來的音樂。
SUMAZAU
沙巴卡達山杜順的民族舞蹈。舞蹈進行時排排的男女舞者面對地伸展著雙臂,隨著六個鼓聲的節奏,模仿鳥飛翔的動作。
DATUN JULUD
砂勞越流行的一種舞蹈,象徵著一個王子受祝福得到子嗣的快樂。這舞踏後來在砂勞越的肯亞部族裡流傳開來。 SAPE(一種樂器)奏出舞蹈的節奏,同時還伴隨著歌唱和拍手聲。
馬來西亞(傳統游戲與娛樂消遣)
CONGKAK
一種室內,雙人玩的游戲,深受女性所喜愛。游戲是在一個長形的木塊上進行的,木上共有兩排凹陷的洞,每排各有八個洞,位於末端的是最大的洞,叫著「家」。游戲的目地是賽看誰先將七顆彈珠把洞給填滿,勝利有賴於計算的本領。
馬來西亞陀螺 GASING
這是一種流行於鄉間的游戲,尤其是在東海岸丁加奴和吉蘭丹兩州豐收的月份。除了小孩子愛玩以外,成人之間也是舉行嚴肅的競賽,所用陀螺可重達五公斤。游戲進行時,將繩子捆在蛇螺上,而後摔在一個特別的台上讓它旋轉。之後再將旋轉中的陀螺移到一根木棒上,再移至一根竹竿上的金屬容器里。誰能讓陀螺轉得最久,誰就是勝利者。
馬來西亞風箏 WAU
在東海岸上空飄揚的巨大風箏擁有各種精細復雜的樣式,形狀大小也不一。其中,最常見的是月亮風箏,因其新月形而得名。吉蘭丹每年都舉辦一項重要的風箏競賽,吸引來自各地的參賽者。風箏打鬥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參加者努力將對手風箏的繩索給割斷,或將其從空中弄掉下來。風箏的繩索上黏上了玻璃碎粉末,以便風箏擁有「切割的能力」。操縱風箏以及風向的技巧是參賽者取勝的關鍵。
馬來西亞馬來武術 SILAT
馬來武術是馬來民族用以自衛的一種武術。這種令人著迷的運動同時也是一種舞蹈,幾百年來在馬來群島中一直廣為流傳。根據回教的教義,參與者能借著馬來武術以提高自己靈性上的力量。一般在結婚,國家慶典或是武術競賽中可以見到。
馬來西亞藤球 SEPAK TAKRAW
藤球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一種運動,游戲進行時,與的雙方在一面球網兩邊把一粒藤球相互踢著。除了手以外,他們可以用身體各部份,包括腳跟,腳底,腳背,臀部,肩膀和頭來踢球和頂球,盡可能不讓球掉落地面。
馬來西亞大型單面鼓
巨大的鑼鼓,稱為單面鼓,是吉蘭丹節慶中常見的演出,尤其是在風箏節和陀螺節期間。一百公斤的大鑼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擊打出饒富趣味的韻律。
馬來西亞擊鼓
在砂勞越,婦女將傳統的音樂呈獻出現代風格。擊鼓是一項音樂性質的表演,一般在重要的節目或慶典上演出。擊鼓者坐在布幕後方,擊打出具有風格,音調和旋律的節奏,做為歌唱和舞蹈的伴奏。歌曲由少女唱出,舞蹈則為男性所舞。
馬來西亞大型鼓組重奏
黃銅制或木製的幾面鼓所組成的重奏形成沙巴部落音樂傳統的一部分,不同的部族擁有不同的樂器組合。卡達山杜順便用六面鼓, BAJAU部族則使用KULINTANGAN,一組半球形的銅鼓,來配合鼓的重奏
馬來西亞SEPAK MANGGIS
這是一種戶外游戲,由沙巴勇敢的 BAJAU和IRANUM族男性所玩。游戲進行時,參與者在一個圓圈內面對著面,企圖打擊一串高高懸掛在十公尺高桿子上的花束,內有錢,手巾,食物以及錦旗。
馬來西亞皮影戲
皮影戲是吉蘭丹州一種傳統的戲劇表演,每年五月尾於吉蘭丹 TUMPAT的風箏節期間於夜冕時舉行。皮影戲的玩偶道具是利用水牛皮製做,而後撐在細細的竹竿上。演出時玩偶置放在布幕後,而燈光則從玩偶後方打在布幕上,形成所謂的「皮影戲」。說故事者一面手操玩偶,一面配合著音樂?述RAMAYANA的傳說故事。整出戲劇是由一位說故事者,即TOK DALANG一人導演,有時甚至可以指揮多達45個玩偶。
不能說是馬來西亞全部藝術,畢竟馬來西亞是個不大不小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豐富多姿的文化遺產。
❽ 尼泊爾街上會有人用顏料給畫在人的手上,要很久才能洗掉那種。我想問問叫什麼名字啊淘寶搜不到啊。。
我記得好像是叫海蒂。不過不是尼泊爾的,只是從印度那邊傳過去的,上回去尼泊爾也看到,不過後來在印度人家說是他們那邊的。。。
❾ 馬來西亞有什麼特色東西
沙巴挺不錯的,適合愛好潛水人士去旅遊,風景很好。馬來西亞熱浪島也不錯,也是潛水聖地。馬六甲可以去,旅遊景點很集中,全部走路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