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開鑿馬來西亞運河
❶ 中國先後投資泰國、馬來西亞。挖運河修鐵路會不會切斷新加坡經濟命脈
中國先後投資泰國、馬來西亞,挖運河修鐵路不是為了切斷新加坡經濟命脈,而是為了打破美國對我國的封鎖。
近年來,我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的原油占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二,都需要經過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然後通過南海運回大陸,如果不走馬六甲海峽,則需要在印度尼西亞的海峽里多繞行不少的航程,增大成本不說,還加大了周轉時間,影響國家經濟的整體安全。
新加坡作為一個島國,沒有什麼資源,發展經濟就靠國際貿易,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佔了世界海上貿易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當年新加坡就是靠馬六甲海峽的紅利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國際貿易成為了新加坡經濟的第一支柱。由於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量貨船通過馬六甲海峽,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最大,然而新加坡緊跟美國充當反華急先鋒,逼迫我國另尋它路,那麼新加坡的經濟必然會大受影響。
❷ 泰國為什麼不鑿開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
馬六甲海峽位於中南半島南部,是東西方貿易的生命線。自古以來此地民間往來和商業貿易就尤為繁盛,明朝鄭和下西洋就是走的馬六甲海峽。到了現代中東石油能源被開采後,這條航線逐漸成為了東西方的生命線。
然而,這條航線實際上還有一些取代方案,並且至少有三條。比如中國在巴基斯坦修建的鐵路和在緬甸修建的鐵路還包括在泰國國土最窄處修建一條克拉地峽,都能繞過馬六甲海峽。
而如今的克拉地峽運河也是如此,克拉地峽不修建的好處將會遠遠的大於修建的好處。如果修建了克拉地峽,那麼中國、日本等東亞強國將會重新獲得一個新的石油運輸生命線,然而這和歐美的利益普遍是沖突的,西方不希望中國和日本過於的強大,所以泰國只需要拿拿方案就會激起雙方的矛盾,從而讓矛盾對立的雙方不斷的對泰國政府示好,並且加註投資,幫助他們建設。
況且,如果修建了這條克拉地峽,顯然是對東亞各國討好,很容易造成泰國外交局勢的“一邊倒”,這是泰國執政集團不想看到的結局。所以,擁有“小國外交哲學傳統”的泰國,並不是不想造克拉地峽,而是不造,就提提方案,反而更值錢呀!
❸ 為什麼說克拉運河是一條永遠也難以建造的運河呢
建造克拉運河一度炒的沸沸揚揚,從可行性論證到圖紙設計,施工的幾個方案,投資計劃等等,已然就像要開工建設的架勢,事實上哪有那麼簡單,至少有三大問題擋住了克拉運河建造的去路。
這樣的外交戰略調整和國內重大布局變化,勞心費神不說,還包括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且有些是要花錢的,像軍隊的建設和部署調整。這些軍費不可能立即從運河收入來支出,只能說徒增更多預算。泰國還擔心自己的軍力不行,國際社會趁此對於運河的安全說三道四。最終有的大國以保護運河為名要求駐軍。這無疑會破壞泰國的舊平衡局面。引起國家的不穩定,泰國的政治家不可能不考慮這個問題。
三是克拉運河的價值在於降低石油運輸價格。然而,隨著頁岩油等替代石油的技術大發展,國際油價將會大幅度大跌。現在很多國家都有了退出歐佩克等方法,致使油價進一步下滑。未來石油價格的不看好,運河的促進石油運輸價格降價方案,空間有多大?能否讓全世界感興趣?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克拉運河的建造,一直讓泰國的政治家或決策者都十分謹慎小心,因為修建這條運河的不確定因素頗多,對泰國來說是福是禍令人難以捉摸。但是給泰國帶來的震盪似乎比較明確,這卻是泰國的政治家或決策者不願去面對的。
也許克拉運河真的是定期被拿出來炒的,是一條永遠也難以建造的運河。
❹ 馬來西亞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國土挖條海峽來代替馬六甲海峽!
用不著挖條海峽,也可以不走馬六甲。馬來西亞本來就是島國,可以從東部的關丹港進入太平洋。也可從西邊的吉隆坡港、安順港或濱城港、普吉港等通過格雷特海峽進入印度洋。
❺ 為什麼克拉地峽不能開鑿
泰國要開鑿克拉地峽是幾乎每年浮現的老話題,並且還有人危言聳聽地說,這條運河可能會使新加坡繁華的海港從此走入歷史,新加坡將會遭到和非洲南部島國模里西斯同樣的命運———模里西斯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前是世界最繁華的島國之一。近日國內及新加坡又有媒體論及克拉運河的話題,而泰國近半年來對此事卻幾乎一片寂然。
運河方案有10個
有報道說,早在17世紀就有關於開鑿這條運河的動議。真正提出是在100多年前的曼谷王朝五世王時期。五世王朱拉隆功是一位力主革新的國王,曾遍訪歐洲,為泰國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當時的國際海運業已有了相當的規模,因此開鑿克拉運河,讓太平洋與印度洋間海運航道便捷的構想便應運而生。但是,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還不成時尚,單靠泰國的實力絕難勝任。接踵而來的則是一戰、二戰、冷戰和印支戰爭,更使泰國難以顧及此事。近年來,開鑿克拉運河的議題又重被人們提起,並真正開始了扎實的研究論證。
擬議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400米寬,水深25米,雙向航道運河,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公里(北緯7度至10度之間)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公里,最寬處約190公里,東臨泰國灣(暹羅灣),再向東是南海、太平洋;西瀕安達曼海,向西進入印度洋;南端與馬來西亞接壤。這條運河修成後,船隻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
按照泰、日兩國有關機構的預案,在400公里的狹長地段上,共設計了10個河道方案。一些方案雖河道較短,但要穿過普吉山或鑾山,施工難度大。比較統一的意見傾向從狹長地段南部開鑿,全長112公里,穿越宋卡、沙敦兩個府,雖河道較長,但地勢較平坦,沿線居民點不多。至於工期和經費,初步測算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如果用非常規施工,如動用核能技術,則用7年時間,投入360億美元。
避免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
作為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條狹長水道,馬六甲海峽現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每年有約8萬余艘船隻通過。目前,馬六甲海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安全隱患。一是海盜活動猖獗,嚴重威脅著過往商船的安全。印尼附近的海域由於巡邏警力不足,更是危險重重。二是航道擁擠,交通秩序混亂。亞洲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反恐官員現在擔心,恐怖分子可能會試圖模仿海盜的作案手法,對海上國際交通線發動襲擊。過分依賴這條「咽喉水道」的問題,已引起相關國家的關注。
由於馬六甲海峽長約1100公里,船舶繞行距離較長,加上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尋找各種替代性的運輸方式及運輸通道成為許多國家的關注點。截至目前,有關方面提出的方案主要有3個:泰國南部沿海「海陸聯運陸橋」、泛亞洲石油大陸橋和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其中,克拉運河一直是「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案。
國際上有積極有冷淡
克拉運河一旦開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大型輪船可節省2至5天時間,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近30萬美元。這對航運嚴重依賴馬六甲海峽的國家無疑是大好事。
嚴重依賴海上運輸的日本對開鑿克拉運河最為積極。中國經東南亞海域的航運量也不小。可以說,位於北緯10度線以北的歐洲、非洲、亞洲國家和地區經過東南亞海域的海運事業,都會從克拉運
河受益。開鑿克拉地峽不僅會帶動航運,也帶動貿易、旅遊甚至影響海軍戰略部署,進而影響區域政治。
如果運河開通,大量商船撇開馬六甲海峽而走捷徑,對於一向受益於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利益無疑造成沖擊。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去年5月在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大會期間說過,馬來西亞正面看待泰國有意開鑿克拉運河的計劃。他說,泰國有權開鑿該運河,因為它位於泰國的領土內。如果泰國開鑿該運河,馬來西亞將重新調整經濟,尋求如何從中受惠的方法。他說,歷史證明,其他運河如蘇伊士、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周邊地區的發展雖然受到影響,但並未因此癱瘓。
新加坡官方至今未就此正式表態,但輿論界明顯吹冷風,質疑克拉運河對國際航運的意義,認為克拉運河被譽為「亞洲蘇伊士運河」是徒有其名,僅僅免繞13萬余平方公里的馬來半島,與蘇伊士運河免繞3000餘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陸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許多航運業界人士估計,克拉地峽開鑿後,大約也只有三成左右的船隻不走馬六甲海峽而改道通過克拉地峽運河。
泰國本身的態度才是最關鍵
近年來,泰國朝野對克拉運河大致有三種態度:支持,反對,走著瞧。
支持的代表人物是目前的副總理差瓦立上將。他於1996年11月出任泰國總理後,即有意促成開鑿運河,但壯志未酬,一年後不堪金融危機的壓力而辭職。差瓦立於2000年2月又出任他信政府副總理。目前由差瓦立牽頭,政府交通部成立了調研委員會,並於今年年初與香港一家公司簽約,委託其開展運河可行性研究。泰國議會上下兩院也都設有相關的委員會。
據泰國一家民調機構去年8月的調查顯示,二成八支持開鑿運河;三成三認為利弊參半,對是否挖河不置可否。人們列舉開鑿運河對泰國有益的方面:一是為民眾創造就業機會,曾有研究結果認為會給3萬人提供就業。二是能為國家創收,據測算該運河每天大型船隻通行量可達290至320艘,通行費收入可觀。三是泰國因此成為海運樞紐,會加大對外國投資家的吸引力,帶動整個國家經濟。
反對派的代表人物是國防部長探馬拉上將。他認為開鑿運河耗費巨大,盡管有些國家、國際機構表示參股投資意向,但泰國仍不堪重負;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技術難題不易解決;其價值也無法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
民意調查中,有二成四反對挖河,除與探馬拉意見相近外,他們還擔心工程經費像以往泰國許多大型工程那樣被貪污;擔心開鑿後沒有多少輪船通行,得不償失;部分民眾鑒於泰南穆斯林聚居的五個府長期以來鬧獨立,而運河預案剛好將這五府與國土主體隔開,擔心出現國家分裂局面。
最具權威的是他信總理今年1月23日的表態:政府目前沒有開發克拉運河的計劃,主要是缺乏財力,不僅沒有施工經費,甚至沒有研究經費。他表示,如果民間或國際機構要調研論證,泰政府歡迎,但第一,政府沒有這筆經費預算,只可提供在泰境內為調研所需的旅費和宿費;第二,這種調研應是無條件的,不可干涉泰國內政。同時,政府不承諾調研論證後就一定開挖。
❻ 為什麼泰國不挖克拉運河
一個是花費太大 再一個那個地方的民族跟泰國政府好像不對付 害怕他們有錢了發展起來鬧獨立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開發的話還是中國開發 不過就目前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和馬來西亞合作的一個大型港口來看短時間應該不會考慮克拉運河這個方案了
❼ 泰國為什麼不修建運河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和樓主所說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從圖上看馬六甲海峽離那裡實際上已經很近了,而如果不走巴拿馬運河從大西洋進太平洋要繞行北美或者南美,不過蘇伊士要繞行非洲那距離可都是幾十甚至上百倍於這個的距離。航運本身的特點就是慢但是便宜,就船速來說即使是繞行也就是多出去2-3天時間,時間上節省的並不多如果從歐洲航運過來看那段距離大概也就是在全程的1%左右對成本的節省也不大,而且以蘇伊士運河為例其容量及其有限十萬噸級別的油輪還是要繞行好望角的,大多數遠洋輪還要繞行。樓上提到了修建運河的成本,如果參照巴拿馬運河的標准收航運公司肯定不會選擇這里,如果降低費用可能幾十上百年收不回來,而且蘇伊士運河現在已經基本不賺錢了,為什麼?隨著使用年限增加為了維護航路還要投入大筆資金,一個運河上百年後還能不能用還是個問題呢,而且泰國本身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明證就是泰國原計劃引進兩艘航母,但是因為沒錢一艘停止引進一艘暫時封存,要修這么大工程那就要貸款,那一年的利息不知道用過路費抵夠不夠呢。另外說一句,中國政府在南水北調工程上現在至少投入2000E,如果要修完估計還要2000,可以參考這個價格來看看。
❽ 中國在馬來西亞建運河
在馬來半島上,有一個運河計劃,但是和泰國合作。
「克拉運河計劃」, 是指在泰國克拉地峽處,挖掘一條溝通泰國灣與緬甸海的運河,西接十度海峽。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側海域分屬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處不足50千米。
❾ 為什麼泰國不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提起馬六甲海峽,可能很多從事貿易工作的人都比較熟悉。那馬六甲海峽到底有那些好的地方呢,既然好那為什麼泰國不開鑿運河代替它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共同管理。 而且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等很多東亞國家都至關重要。
中國的不斷強盛,也讓世界經濟重心開始往亞洲移動,對航運的要求也越高,基於種種原因,克拉運河的開鑿是勢在必行。不知道這個看法各位是否贊同呢?
❿ 開挖克拉克運河為什麼還要在馬來西亞建港口
泰國克拉克運河開挖具有戰略格局重組的意義,泰國政府又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政府,政府的決策朝令夕改已是共識,不要說運河這么大的決策,一條高鐵項目都在中國和日本之間搖擺多年,還款方式都可以不斷追該。一旦運河開工,對方決策有變化,中國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中國必須做多方面的准備,化解馬六甲海峽端部那個牆頭草的制約。另外來講,泰國政府從來也沒有承認過與中國合作開挖克拉克運河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