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疫情為什麼影響晶元
『壹』 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會影響哪些行業
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會對汽車,手機行業出現影響,因為這兩個行業晶元需求量非常大,晶元短缺對它們業務造成嚴重的傷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已經是一個地球村,高科技產品已經到了分工合作的階段,只要任何一個部門出現問題,高科技產品可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受疫情影響,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對汽車行業和手機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晶元是高精度產品,一般企業是沒有辦法替代生產,晶元短缺對於汽車的生存以及手機的生產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導致這些行業出現漲價,從而增加成本壓力。
三、國際晶元市場出現了短缺潮這對半導體企業帶來利好。
經濟學告訴我們,東西稀缺的時候就會漲價,晶元也不例外,晶元這么緊缺,半導體公司肯定會漲價,成本沒有變化,產品漲價肯定有利於公司提高業績,這對半導體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利好消息。
『貳』 哪些車不受晶元影響
一汽豐田、林肯、日產軒逸、從大眾朗逸、邁騰和本田雅閣這些都不受晶元影響。
為了降低半導體相關零部件晶元短缺的影響,一汽豐田調整了一部分生產線的生產計劃,確保各級別車型的良好供應。其次,一汽豐田視供貨商為事業合作夥伴,正在共同積極商討對策,通過調用全球豐田供貨體系,壓縮送貨周期等方式妥善應對,滿足消費者需求。
疫情為什麼會導致晶元短缺呢?
其實汽車晶元很多都是在東南亞國家生產,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的半導體封測業務佔了全球的27%,尤其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盛產錫,而且土地和人工都比較便宜。
像英飛凌、英特爾、意法半導體、瑞薩、環球晶體等等晶元企業都在馬來西亞設廠,使得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封測產能佔了全球13%。
以英特爾為例,英特爾在馬來西亞的工廠的產能佔了其總產能的50%,而且長期處於高飽和狀態,如果馬來西亞控制不好疫情,那麼以英特爾為首的晶元公司產能都要遭到重創。
『叄』 東南亞疫情惡化致多個工廠停工,或加劇全球晶元短缺,這會影響到哪些行業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東南亞的幾個晶元工廠都不得不停工。這樣的形勢更加加劇了全球晶元短缺的狀況,而且據估計,全球晶元短缺的情況在兩年之內都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晶元的短缺會對社會很多的行業產生影響,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汽車行業和智能手機行業。
晶元短缺影響到的行業。首先是汽車行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汽車越來越智能,而晶元就是控制汽車的大腦,晶元短缺已經導致了一些汽車生產企業不得不縮減產量,甚至有生產停滯的可能性;其次,手機行業。手機行業對於晶元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手機的穩處理器、屏幕等關鍵元部件都需要晶元,所以說晶元短缺造成的影響最大的就是手機行業;最後,家電行業。除了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之外,家電行業對於晶元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智能電視對於晶元的需求特別大,晶元的短缺也會對這個行業造成影響。
三、家電行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家用電器也越來越智能化,家電中的電視、電冰箱對於晶元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智能電視對於晶元的需求非常大,由於晶元的短缺,智能電視的價格都出現了上漲的形勢。
『肆』 馬來西亞疫情失控 博世、日產等工廠陸續停產
8月17日,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馬來西亞疫情日趨嚴重,某半導體晶元供應商的馬來西亞Muar工廠繼之前數周關廠,再度被當地政府要求關閉部分生產線至 8月21日,這將導致博世ESP/IPB、VCU、TCU等晶元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後續基本處於斷供狀態。
此前,有報道稱,由於馬來西亞一家晶元供應商工廠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日產汽車也暫時關閉了其位於田納西州士麥那的大型組裝工廠的生產線,直到月底。日產北美公司沒有透露具體供應商的名字,但表示該廠將於8月16日和8月23日當周停產,目前計劃在8月30日重啟生產線。
目前,由於海外疫情的反復,目前晶元的交期仍在不斷延長。據海納國際集團的最新研究表明,7月份晶元的交貨周期(從訂購半導體到交貨的時間差)環比6月增加了8天多,現已達到20.2周,這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相關數據以來最長的等待時間。
因為晶元的短缺,汽車行業已經遭受了巨大的產能損失。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截至8月9日,全球范圍內因晶元短缺導致的汽車產量損失已達585.3萬輛,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損失最大,分別為187.4萬輛和174.6萬輛,其次是中國,達112.2萬輛。AutoForecast Solutions預測,全球全年汽車產量最終損失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到700萬輛。
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缺芯仍將繼續影響著汽車行業的正常運轉,並且將大概率持續到明年。此前,全球兩大汽車晶元製造商英飛凌和恩智浦就紛紛表示,要到明年年中晶元供需才會平衡。日前,為晶元廠商提供封測服務的日月光也認為,晶元短缺在2022年仍將持續,晶元供應緊張仍將是諸多行業將面臨的挑戰。
『伍』 疫情背景下,汽車晶元為什麼會短缺
這些年大家似乎總有著一種共識,那就是買電動車就是買一個巨大的電子產品。因為其跟電子產品一樣,依靠著電池電能工作、因為電動車的巨大屏幕中集成了移動設備具備的功能、因為它可以OTA,也就是在線更新,等等的功能表現讓人看起來它就非常接近於使用一台手機、一台pad或者一台電腦。但是時至今日,那些你非常熟悉的燃油車,其實也非常接近一個電子產品了。
據行業數據提供商AutoForecast Solutions估計,已經總計有超過28萬輛汽車的生產被擱置,而IHS Markit預計,最終的受影響數量可能達到50萬輛。總體上來看,幾乎所有主要汽車生產地區都受到晶元供應短缺的波及。
『陸』 為什麼晶元廠都在馬來西亞
因為馬來西亞盛產製造晶元最重要的錫。再者說就是從馬來西亞本國來看,馬來西亞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便利的海運條件,完善的基礎建設和穩定的政治局面。
全球有超過8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建廠,占據全球60%的晶元都在馬來西亞封裝。就是因為馬來西亞的錫比較多,10年開始馬來西亞的的錫 就不不夠用了,每年都要大量進口錫,知道錫的重要性了吧。
對於半導體產業鏈來說,馬來西亞的重要性不如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但近年來,馬來西亞已成為晶元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英飛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等50多家全球半導體企業都在那裡建廠。
封裝測試是晶元生產的最後一步,屬於勞動密集型環節,但它正扼住許多汽車企業的「咽喉」。有分析師稱,汽車業晶元短缺或持續至明年。
隨著東南亞地區的疫情卻愈演愈烈,在馬來西亞,每日感染的7天均值已超2萬人,遠高於6月底的5000人。早在5月12日,馬來西亞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封國」,6月1日再度封國兩周,然而6月28日,原定於當日結束的封鎖政策再次延長。
『柒』 疫情導致汽車晶元短缺加劇,缺芯問題會持續到何時
汽車晶元和手機晶元同等重要,如果一家車輛製造企業需要製造多輛智能汽車,那麼汽車晶元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然而,許多車輛製造廠商卻面臨著缺少汽車晶元的尷尬境地,他們沒有辦法獲得足夠數量的汽車晶元,影響整個公司的正常發展和營業額。
疫情導致晶元短缺現象加劇,這也使得網友關心智能汽車和智能設備的發展。缺少晶元的問題,很有可能持續到疫情結束。國際交流和國際合作會導致不同國家的多個企業獲得不同的發展機會,尤其是晶元行業的發展。相關的技術人員只能通過線上交流,這大大降低了互相交流的成果。
總的來說,關於智能設備的相關企業缺乏大量的晶元,許多企業都會採取非常有效的方案。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企業獲得了充足的資金,但是企業卻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原材料供應不足等難題。任何一個因素都要影響公司的發展,原材料供應不足也會影響公司的營業額和生產量。
『捌』 馬來西亞多家半導體工廠關閉 汽車「晶元荒」恐再升級
「某半導體晶元供應商的馬來西亞Muar工廠因新的疫情,繼之前數周關廠,昨晚被當地政府關閉部分生產線至8月21日。」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近期表達了對晶元產能的擔憂,「博世ESP/IPB、VCU、TCU等晶元將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後續基本處於斷供狀態。」
近日,馬來西亞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近2萬人,原定於6月28日結束的「全面封鎖」措施將再次延長,具體結束日期未有說明,這或將導致全球汽車市場 「晶元荒」進一步加劇。
由於疫情的反復,很多半導體企業被迫停工停產。以英飛凌為例,其在馬來西亞有3座工廠,今年6月,馬來西亞政府宣布自6月1日-6月14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面行動管制令」,英飛凌在當地的工廠也被迫暫時關閉。據悉,雖然目前該工廠已經恢復運營,但英飛凌仍面臨高達數千萬歐元的損失。
此外,意法半導體麻坡(Muar)工廠因疫情,多次被關閉,其晶元產品對汽車零部件產業至關重要,如L9369-TR 晶元物料,以其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在中國主機廠的整體需求覆蓋率達到7.5%。
公開資料顯示,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品第七大出口國。目前有超過50家半導體廠在當地設廠,其中不乏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當地封測產能約佔全球封測產能的13%。
馬來西亞半導體工廠停產帶來的影響,已經傳導至整車廠的生產端。當地時間8月10日,日產汽車宣布,由於馬來西亞新冠疫情蔓延導致晶元短缺,其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士麥那的大型工廠將從周一開始關閉兩周,預計8月30日恢復生產。這是自去年底晶元短缺開始影響全球汽車生產以來,美國大型汽車工廠中停產時間最長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業界此前普遍認為,汽車晶元短缺二季度將達到最高峰,下半年情況開始緩解。目前來看,這一結論或言之過早。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8月9日,因疫情導致的汽車產量損失已達585.3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減產約112.2萬輛。
有企業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已無晶元現貨可掃」,晶元及供應鏈上游壓力,將持續傳導至中國汽車產業。近日,本田中國發布數據顯示,7月,本田在中國市場上終端汽車銷量為10.8萬輛,比去年同期的13.7萬輛下降20.9%。本田方面表示,是「受零部件供應緊張的影響。」
此次馬來西亞疫情引發的晶元停產斷供,或導致汽車「晶元荒」再度升級。初步調研結果顯示,僅博世公司一家預計將中國汽車市場8月近90萬輛汽車的生產,僅整車製造產業對GDP影響便達千億級。8-9月,國內汽車行業減產或將達到200萬台。
馬來西亞晶元停產將影響整個汽車工業產業鏈;預計晶元短缺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影響將持續到明年春季。這無疑是所有汽車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有業內人士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開展對汽車行業的「摸底」調查,了解晶元「缺口」,並引導上下游產業鏈協作,整合全球資源應對「晶元荒」難題。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玖』 越南多家晶元工廠停工,這樣會給晶元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據新聞媒體報道,由於目前東南亞國家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的疫情防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當地的疫情形勢已經發生了惡化,新冠病毒在當地的傳播情況出現了迅速擴張的情況,所以當地的的很多工廠已經關閉,比如越南有很多的晶元工廠就已經全部停工,這將導致本就緊張的全球晶元短缺的情況會更為嚴重,而英特爾公司的CEO對晶元市場也表現出了十分的擔憂,他表示全球晶元短缺的情況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全的解決,這表示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仍然將面臨著晶元短缺的情況。
由於疫情的原因,全球的晶元供應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進入了極度短缺的狀態,而目前隨著疫情的蔓延和卷土重來,全球的晶元產業可能會陷入一個產能極度萎縮的狀態,恐怕這種現狀在短時間是無法得到改善了。
『拾』 受疫情影響全球晶元短缺,哪些產品都離不開晶元
好多產品都離不開晶元,但是最離不開晶元的行業是汽車業,因為受疫情影響,晶元短缺導致汽車公司減產停產范圍擴大。再加上東南亞地產容量不足等多重因素,晶元短缺問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該如何反思意料之外的事?廣本因晶元短缺打破預警,上汽大眾因晶元問題暫停部分低端車型生產,再次將問題推到風口浪尖。晶元短缺隨著尚未結束的疫情,受影響的汽車企業越來越多。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深入,汽車晶元正在被廣泛應用於新車中,包括自動駕駛、5G、智能聯網、多媒體系統、智能鑰匙、安全氣囊、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系統、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駐車、電動助力轉向、電子穩定系統等,半導體晶元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目前汽車企業應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合理安排生產節奏,調整庫存周期,增加供應商,優化供應鏈布局。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要加強指導和提醒,保持整個行業健康有序運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晶元的供需失衡最終會得到緩解。同時也給汽車企業上了一課,如何科學、合理、有效的備貨,供應商的區域規劃,供應商數量的落實,這些都是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應該引起汽車廠商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