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討厭馬華

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討厭馬華

發布時間: 2022-05-13 18:55:29

『壹』 東南亞各國對中國人的態度都如何

東南亞各國對中國人的態度總體來說都還是很友好的。

以下是東南亞各國對中國人的態度:新加坡:大概是對中國人最友好的,即使是前幾年社交媒體上有過幾撥反華,但是基本是針對不文明現象。

新加坡政府也是一直和中國保持比較曖昧的關系,泰國:對中國也挺友好,畢竟大量的中國人去旅遊帶來了可觀收入,旅遊景點幾乎都有中文標識。馬來西亞也是分兩種人的,穆斯林的馬來人,和馬來西亞華人,馬來人是十分討厭華人,把新加坡踢出去就是一例。

馬華人也超級歧視馬來人,基本認為跟土著結婚可恥,大多數對中國的態度是十分友好的,以前的馬華人是思念故土那種感情,現在估計是嚮往。

要是中國開放雙重國籍,不知道多少馬華人會去申請。不過馬華人占馬來西亞的人數有點少,泰國一直對中國很友好,東盟沒有擰成一股繩,泰國功不可沒。

馬來西亞:大部分馬華對中國人還蠻友好,馬來人就呵呵了,國內隨處可見對於華人政策上的歧視。

菲律賓:菲律賓人是亞洲的Latino,屬於熱情享樂的二貨民族,很容易自來熟。價值觀完全被美國輸出,大概因為這個原因在民族問題上比較開放。

我感覺大部分菲律賓人對中菲關系這種外交政治議題不敏感,和中國也有南海沖突,而且菲律賓現任總統阿基諾家族和日本右翼勢力關系很好,對中國政府的態度你懂的。但是菲律賓國內經濟太弱,貿易這塊被中國掐住脖子。

『貳』 新加坡和馬共,馬華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新加坡獨立,有兩種說法,新加坡的說法是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歧視,被迫獨立,這個過程新加坡歷史說得很清楚。第二種說法就是因為李光耀在馬來西亞聯邦內倡導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不是馬來人的。這樣引起爭執。下面介紹第二種說法,也就是樓主的疑惑。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馬來亞聯邦、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該國。只是汶萊王國,因得天獨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絕並入,並在菲律賓與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獨立。 分析這段歷史,需要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時,美蘇稱霸在即,而馬來西亞合並,就是出於美國反華反蘇的戰略需要。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華包圍圈,既要防止東南亞華人輸進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國。同時,在美國策劃下組建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類似北約性質。 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因為在他心裡有更美的政治構想需要實現。 遺憾的是,合並後不到兩年,新加坡被逐出聯邦。原因是: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在馬來西亞國會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引起首相東姑的極度不滿。接著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又指責聯邦政府正推行「種族沙文主義政策。 本來,東姑等馬來西亞高層一直認為華人是他們國家的負擔,華人占居聯邦高達42%的人口後,使馬來西亞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所以,在即將全國大選的政治形式下,決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聯邦! 這個決議,對躊躇滿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他在電視台的鏡頭前無奈地宣布獨立的那刻放聲大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道上的馬來人已經憋得難受,開始放鞭炮慶祝同新加坡的脫離,股市翻番。 更不可思議的是,李光耀沒有放棄努力,居然還爭取議會支持投票,哭著鬧著要求馬來西亞聯邦收回決議!……
兩相比之,十分吊詭。我們都在疑問:獨立是件好事,李光耀為何悲痛欲絕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冷靜地分析。 從新加坡的國土資源上來看,獨立後的新加坡,只是一個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在世界地圖上只是一個小紅點兒。簡單的算術就會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還沒有半個北京市區大!而且,新加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連水都沒有!以後拿什麼生存?筆者料想,當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裡茫然一片! 再者,彈丸之地,兵力虛空,進攻無力,防禦不足,國力如此薄弱,隨時有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傷痛,最大的可能是為安全憂慮。 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鄰國羨慕它,大國覬覦它,美英日垂涎於此已非一日。李光耀從民眾福祉出發,不斷尋求馬來西亞庇護,乃人之常情。 再再再者,與馬來人分家了,以後他們間摩擦勢必也會加劇的,兩國能和平共存嗎?這些擔憂,也正如李光耀在《風雨獨立路》寫道: 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馬來亞只隔著柔佛海峽,由新柔長堤連接起來。兩地向來是由英國當作一個地區統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國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我們分了出來,一切都得靠自己。馬來西亞政府正准備教訓我們。他們可能不再讓我們扮演傳統的角色,繼續成為他們出入口貨物以及為他們提供種種服務的中心。所有新興國家都在推行民族主義經濟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要買客和賣客打交道。在這樣的世界裡,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我們的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 李光耀還補充強調當年被驅逐的感覺: 那天,東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項議案一讀之後發言的,該項議案要求立即對1965年憲法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修正)法案進行辯論。到下午一點半,二三讀辯論完畢,法案送交上議院。上議院的一讀從兩點半開始,到四點半三讀通過。最高元首當天就批准,完成了憲法所規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馬來西亞。 按照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卻無權這樣。這期間我們可以重歸於好,他可以娶回我。不過,在他講了三次「塔拉克」之後,就不能再娶我了。馬來西亞「休」了新加坡的時候,國會上下兩院三讀法案,等於宣布「塔拉克」三次! 李光耀的這種強烈地想返回馬來西亞的想法,在2007年舊事重提。當然,馬來西亞再次以時機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絕。 不過,想一想馬來西亞的做法,還是值得稱道的。雖然他歷史上逼迫華人選民占絕大多數的新加坡脫離聯邦獨立,但終比那些對華人實行種族清洗的東南亞國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說回來,馬來人如果當時不這么做的話,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現在的馬來西亞資政了,那樣由主體華人主政的國家可能與現在的歷史大不同了(可惜,歷史不容假設)。 好在獨立後的新加坡華人,每當面對不利局面時,共同的生存危機意識都能夠把全體新加坡人團結起來。他們勤儉高效,廉潔奉公,最終打造出為全球矚目的現代化國家。 寫至此,忽然想起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問筆者的問題:新加坡既然與我們同文同宗同種,為什麼不讓新加坡與中國建立親密關系,或直接並入中國領土? 這樣的想法,思索起來讓人凄涼。因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常識就純粹利益關系,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很多國人總有種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全世界猶太人都向著猶太人,那全世界華人也該都向著華人。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就應該並入版圖。 如果這樣的分析,朝鮮、越南早該回歸中國了。它們過去才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新加坡與中國沒有淵源,它並不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個世界上除兩岸四地以外,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唯一國家罷了。 也正因如此,雖然兩國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認同感,但新加坡與中國存在親華與反華的雙面性. 其親華性表現在人性方面.在筆者看來,單憑聯合早報就能看出,該報總是對中國內地的報道,以正面為主。而且每天都登載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建設成就的消息,這一點,公平地說,比台灣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親華色彩,新加坡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地的華人。台灣的9。21大地震,中國大陸百年未遇的洪水災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對母親國的感情與行動,都是感人肺腑的。 而其反華性,完全是出於其歷史上被英帝國殖民統治的西化心態.為此,她政治上與台灣保持互動關系,可以疏遠大陸.新加坡早就聲稱,自己要當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1990年建交後仍然跟台灣保持軍事合作關系。且,李光耀、吳作棟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國的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美國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之類的話。 這些憂慮,也在李光耀的《風雨獨立路》所反映出: 新加坡是個小島,退潮時,面積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心臟地帶,所以繁榮發展起來。隨著新馬分家,它變成了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 那時,讓李光耀特難過的是:眼下是一條不知去向何方的坎坷之路,因為他們幾乎一無所有。北面是剛剛翻臉不認人,把人一腳給踹了的馬來西亞,南面是想把整個馬來西亞包括新加坡一起吞並的、充滿敵意的印尼。而當時的中國,被西方國家敵意封鎖,四顧茫茫,惟有痛哭!

『叄』 馬來西亞排華嗎不一樣的城市有什麼不一樣嗎如果是一般的馬來西亞居民,是怎麼樣看待華人的或者

我在馬來西亞讀書很多年。。他們並不是排華。只是他們國家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因為馬來西亞國家的福利還是很好的,只是針對本土人,所以導致本土人比較懶,散漫,笨。不懂得努力賺錢。而針對馬華卻沒有福利,所以馬華總是努力張辦法賺錢,再加上繼承了中國人的優良傳統。聰明勤快聰明,,所以馬來西亞本土人擔心馬來西亞變成第二個中國,,所以在政治上壓制華人,高層領導人和實權都不敢給馬華,,所以馬華在馬來西亞不是很有地位。。這是政治上的事。。生活中還好。不會出現排斥中國人的現象。你想在馬來西亞弄個第二家園身份嗎?挺好的,那邊生活節奏慢。習慣了那邊的生活節奏還是挺舒服的。。你可以去網路一下,0060戰斗在大馬。。是馬來西亞留學網站,,裡面有可以幫辦第二家園的,,你可以去裡面咨詢各種關於馬來西亞的問提

『肆』 為什麼中國人總要認為馬來西亞華族一定要以他們為豪大馬人和中國人有什麼關系

現在年輕一代的馬來西亞人已經經歷了幾代了,他們都已經不會自稱自己是中國人那些的,只有老一輩的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伍』 馬來西亞國家那麼小,為什麼還自稱是「大馬」。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我們中國這么大

馬來西亞國土歷史上就是分散的,後來英國殖民者覺得這樣不太好,為了便於管理,便把它們合並在一塊。其前身是馬來聯邦(彭亨、雪蘭莪、霹靂、森美蘭,四州府)、馬來屬邦(丁加奴、吉蘭丹、吉打、玻璃市、柔佛)、海峽殖民地(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三州府)、英屬北婆羅州(今沙巴)、沙撈月國1946年,馬來聯邦、馬來屬邦以及原海峽殖民地的馬六甲、檳榔嶼組成馬來亞聯邦,但兩年被解散,重新組成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新加坡、北婆羅州、沙撈月加入,組成馬來西亞。汶萊計劃加入,但因種種原因未果,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英國殖民地)。
1963年合並後的「馬來亞」(Malaysia),當地中文媒體音譯「馬來西亞」,也稱「大馬來亞」、「 泛馬來亞」,「 泛」有涵蓋整個區域和廣泛的意思,也是大的意思。加上當地人為了與周邊幾個帶「馬」字開頭的國家,如馬其頓、馬爾地夫等國區分,喜歡把馬來西亞簡稱「大馬」,「 大馬」的稱呼就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不要看見」大「就想當然認為人家自大......

『陸』 馬來西亞歧視華人嗎

華人必須交稅養巫族的社會福利,規定必須請一些%的巫族員工,馬來族保送進大學就算成績差,華族上大學只能憑自己,但不一定成績好就能選上想選科目因固打制。還被異族學生欺負。買房都比巫族貴。二等公民的華族與巫族通婚必須改姓成馬來伊斯蘭姓名和信伊斯蘭教同化來獲得特權。警察和軍隊高層都是馬來族,高級重要警察和軍隊是限制華族去當的。想用歧視政策氣走華族,華人人口下降很厲害。

加上華族民族性國民性甘為奴隸,馬華又被稱為甘為奴族。大多從明清民3時期移民來的。
如果是秦朝人漢朝人唐朝人的國民性怎麼可能甘心為奴呢。
秦漢唐時的華族有骨氣有民族氣節有民族性;元明清民4代的華族沒啥民族性,很爛且奴化。

馬來族原來信溫和的印度教的,鄭和傳播伊斯蘭教譯經使到「馬來族和印尼人」改信伊斯蘭教。
有人覺得鄭和裝成佛教徒進入明朝高層,為了掌握權力便於傳教。

華人國家新加坡人均JDP幾萬以上,能和先進歐美國家比,馬來西亞才幾千,馬來族信伊斯蘭教一天拜神五次還用工作嗎,沒人去投資。馬來現代化全靠華族,要不是華人,現在馬來西亞還是像寮國一樣落後呢。馬來西亞政教合一。

本身馬來族這個名字就是有問題的,華人,印度人,巫族同是馬來的民族,為啥只有巫族被稱為馬來族,馬來土著部落少數民族才是原住民吧,其他的都是移民。
巫族移民來了之後就自稱土著。

馬來西亞華人是屬於非土著身份 (Non-Bumiputra),這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族等等。馬來族人及馬來西亞土著是Bumiputra,也包括葡萄牙族,印尼族人等等,都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和馬來人至上)。 馬來西亞華人可以通過同化的方式獲取土著特權,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這必須要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土著通婚,改變信仰伊斯蘭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為馬來伊斯蘭名字, 同化後的子孫就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根據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NEP),由於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至上(馬來語:Ketuanan Melayu) 也既是種族主義信條,此信條的用意是要貶低非馬來人的身份讓他們無法享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等級制度,此信條把馬來西亞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的身份往下推成為『第二等公民』。(註明:所謂的第二等公民,是因為非土著受到明顯不公平的對待,故出現的用詞)。
馬來西亞華人是屬於「非土著」身份(Non-Bumiputra),當中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人等等。馬來族人及馬來西亞土著是「Bumiputra」。已成為馬來西亞公民的葡萄牙族和印尼族都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請看: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馬來西亞華人可以通過同化的方式獲取土著特權,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這必須要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土著通婚,改變信仰(伊斯蘭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為馬來伊斯蘭名字,同化後的子孫就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不過接受同化的華人並不多。[29]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NEP),把馬來西亞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的身份往下推成為『第二等公民』。(註明:所謂的第二等公民,是因為非土著受到明顯不公平的對待,故出現的用詞)

『柒』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華人蒙難

英政府施行緊急法令後,華人遭到空前的痛苦,一方面要面對馬共的威脅,另一方面則緊急法令許多條例的束縛與處罰,使數十萬鄉區華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當時,英殖民當局的軍警人員對付鄉區之華人,手段非常毒辣,致使一般民眾對軍警反感。馬華公會宣傳主任陳修信於1949年1月29日,發表「暴徒之勝牌」,這篇文章,形容華人的凄慘之境,他說:「從本人之觀點看出,本邦社會之上下階層人士開始咒怨英國人之行為與日本人不相上下,有者甚至說其比日本人更毒辣。」 「上述觀點或太籠統而過分,但大肆焚燒村莊之舉動(如嘉照膠園集體槍殺華裔膠工事件),及任何人有被嫌疑即扣禁之可能性、集體處罰之封建制度、運帶軍火處死刑、軍隊人員搜查時趁機掠劫,以及可使華人全批驅出境的威脅(除生長於檳城及馬六甲的英籍民之外),均使一般相信英國人的手段比日本人毒辣。這是暴亂領袖手中最重要的武器,這一觀點是否正確乃另一問題,但只要馬共獲得普遍之信徒,就足夠危險。」
「政府不但未設法清除此種信念,及已逐漸加強這種信念,本人曾目睹公眾手上的傳單,警告村民如不與政府合作,將驅逐出境。政府從未以建設性之立法爭取人民合作,僅利用種種威脅或恐嚇手段,而常於無效時,採取毒辣的行動對付人民。」 由上述可見本邦華人所遭受的空前苦難,他們不只要面臨馬共的威脅,同時還要遭受英軍的毒辣行動對付。
馬來亞華人因緊急狀態的實施,犧牲至為慘重,根據數字,由1948年6月緊急狀態開始至1951年6月,計約有1,750家,其中1,000名被慘殺,500名受傷;另250名失蹤。

『捌』 對馬來西亞華人的評價認識(被馬來西亞華人為害的可以來看看)

馬來西亞華人(或華裔馬來西亞人、馬籍華裔[注 1])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3]。華人為馬來西亞除馬來族以外的第二大族群,總人口618.7萬人(2005年),占馬國總人口的25.7%(2001年),主要分布於 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其中檳州華人63.55萬人,占該州總人口的42.5%(2006年),是唯一華裔人口占相對多數的州。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的數據顯示,在1957年,華人人口比例約為全國總人口的40%,而到了2010年已下降至22.5%,預測到2020年將降至20.7%。原因之一是華人是注重對子女的培養與教育,以應對未來挑戰,而不願因「多生粗養」來承受過多經濟的壓力。因此,相對富裕的階層或知識水平較高者都不願多生孩子,在鄉村地區,由於生活水平和教育水準不高,一般孩子較多[9]。 事實上馬來西亞華人長期在經濟和教育上的歧視待遇,始有能力者皆希望舉家遷往外地,另外馬來政權多年來基於選舉考量給予一百多萬印尼移民土著身份和公民權也是華人比例下降的原因,這些都是馬來當局密而不宣的事實。

大馬華族大多繼承上一代來自中國的傳統信仰如拜祖先,天公,土地公,大伯公,關公,媽祖,觀音菩薩也有混合本土信仰如拜那督公之類。大多數大馬華人信奉佛教和道教,也有一些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年輕一代也有無神論或無信仰
1969年5月13日,華人不滿馬來特權的情緒終於在選舉中華人為主的民政黨大勝,馬華公會大敗,馬華公會宣布退出巫統為主的執政聯盟,不甘於失敗巫統激進份子和馬來至上極端份子,上街挑釁勝選慶祝的華人,利用種族暴動導致513事件的發生,在暴動中華人的生命財產無法獲得保障,馬華公會重新加入執政聯盟,但是緊急狀態以馬來人居多的臨時政府立的一連串獨厚馬來民族不公義的新經濟政策卻已成定局,從此馬來西亞的華裔和印裔國民成為被剝削的族群。

馬來西亞華人是屬於非土著身份(Non-Bumiputra),這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族等等。馬來族人及馬來西亞土著是Bumiputra,也包括葡萄牙族,印尼族人等等,都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請看: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和馬來人至上)。馬來西亞華人可以通過同化的方式獲取土著特權,也即是 (Bumiputra) 身份,這必須要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土著通婚,改變信仰伊斯蘭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為馬來伊斯蘭名字,同化後的子孫就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根據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NEP),由於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至上(馬來語:Ketuanan Melayu) 也既是種族主義信條,此信條的用意是要貶低非馬來人的身份讓他們無法享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等級制度,此信條把馬來西亞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的身份往下推成為『第二等公民』。(註明:所謂的第二等公民,是因為非土著受到明顯不公平的對待,故出現的用詞)

『玖』 大家對馬來西亞華人都有什麼樣的看法

馬華的老一輩人就對小一輩教育說,以前我們怎麼怎麼苦,中國怎麼怎麼窮,你們千萬別再和中國有聯系了,要劃清界線,所以現在的馬華多數用中國的缺點來安慰自己,從他們的報紙都可以看出來!!!他們用力發覺我們的缺點就是為了給自己一種安慰!!!所以我從來都沒覺得他們的素質和他們的祖先有什麼不一樣!!!以前我看過一部電視,上面說:好人的孩子一定是好人,壞人的孩子一定是壞人!多麼准確啊!!!

『拾』 馬來西亞的馬華關系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簡稱,一個以華人為主的馬來西亞政黨,簡稱馬華。
馬來西亞華文的簡稱,如馬華文學。

這里講解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
署理總會長拿督魏家祥博士
總秘書拿督斯里黃家泉宣
口號要穩定,不要亂
建立1949年2月27日
總部 馬來西亞吉隆坡安邦路馬華大廈第八樓
163青年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青年團
(馬青團)婦女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婦女組
(馬華婦女組)黨員111萬意識形態民族主義、
自由主義政治立場右派政治聯盟 國陣

近況
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今午宣布委任新內閣閣員,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受委交通部長,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魏家祥和民政黨主席拿督馬袖強,雙雙受委首相署部長。
另3名受委副部長者都是馬華副總會長,即拿督蔡智勇為財政部副部長)、拿督李志亮(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以及拿汀巴都卡周美芬(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
首相是自去年505大選後,在沒有撤換任何閣員,反而是擴大陣容下,宣布馬華和民政共6人重新入閣,分別出任正副部長,可謂「皆大歡喜」。擴大後的正副部長職位多達64個,正副部長人數多達62名,其中正副首相兼任財政部長和教育部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6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0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7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3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8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3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5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