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在茶席上不能出現哪個顏色

馬來西亞在茶席上不能出現哪個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5-16 06:00:04

① 茶席褪色印到桌子上怎麼清洗

桌子被染上了顏色想去掉,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性質的顏色,才好「對症下葯」來治理。
一、如果是油漆或油畫色,可以用香蕉水擦抹,再用餐洗凈抹布擦乾凈,然後用清水抹布擦乾凈殘留的餐洗凈,最後用干抹布擦乾凈即可。香蕉水俗稱稀料,在油漆店有出售。
二、如果是水彩色,可以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擦掉。水彩顏料可溶解於酒精。
三、如果廣告顏料,可以直接用清水抹布擦掉。這種顏料是水粉色,就是用水泡的。
四、如果是天然的食品色,如:紅辣椒的紅色、芹菜的綠色等,只須用稀釋的84消毒液一擦,接著用清水抹布擦乾凈即可。

② 馬來西亞茶道在哪裡

文/許玉蓮 作者:許玉蓮簡介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屬下茶藝學習中心主任、講師。 馬來西亞光明日報每周專欄《茶潮》作者。 著作《喝茶慢》,編著《約會中國茶》(合編)。 福建漳州天福茶學院客座講師。 當我們談到馬來西亞喝茶或茶文化現狀,往往將之稱為馬來西亞中華茶藝。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外國人來看或由當地人來解讀,馬來西亞茶文化還在依循著以前從中國遷移到當地的祖輩的喝茶手法。一般觀念對馬來西亞茶文化的發展仍離不開「懷念鄉愁」的階段,好像還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來泡茶、喝茶、說當代的茶話。 如果我們現在說馬來西亞有馬來西亞的茶道,人家一定會說我們在講大話,馬來西亞怎麼會有茶道?許多人以為所謂茶道要有一定儀軌或模式才能稱作茶道。還要有以四字真言來概括的茶道內涵,如:「和敬清寂」、「廉美和敬」、「清敬怡真」等等,沒有四字真言掛帥似乎茶道就說不出它的真諦。又比如茶道內涵要穿上民族性服飾才能表現,茶道要擁有古老的歷史才會有它的內涵。所以大家並不敢說馬來西亞茶道,甚至有關其他地域已經盛行許久的茶道,大家在說時也只會用舊有觀念說中國茶藝、日本茶道、韓國茶禮與英國下午茶而已。 我們認為:一、茶道不應該被貼上標簽,比如A國可以叫茶道,B國不可以這樣叫,C國需換另一名稱。二、所謂A國茶道、B國茶道,不應過於強調其地域性和民族性,應歸納和著重是屬於某種類型風格的茶道,以利人們學習和欣賞。三、茶道不應只看錶象或理論,茶道精神往往隱藏於最基本的泡茶功夫里,比如怎樣准備茶器具准備燒水、如何看待茶葉、茶水比例等等都能看出茶道用心所在和茶道真正的意義,比如英國茶道行茶時會由家裡最崇高象徵的女性掌席,不假手於僕人;日本茶道里的茶會主人會在客人抵達時,親自把早有準備的干凈清水倒進手水缽讓客人潔手,而且准備的水不多也不少,剛剛滿。這些都是所謂的茶道精神採用的極之纖細的手法。 最近我們發現當代馬來西亞少年喝茶幾乎完全擺脫固有「懷念鄉愁」的情懷,而且也相對地投入在享受茶道的內容中。在第五屆「有時喝茶茶藝生活營」的結業交流會上,有位來自育華中學名叫湘菱的同學說:「我本來是大咧咧的一個人,經過這三天的泡茶訓練,我發覺自己的動作變得慢了,變得細心了,好像比較像一個人了。」詳細了解,原來泡茶時要如何倒茶才不會將壺里的茶水點點滴滴濺濕泡茶席、茶葉在浸泡時要如何安心地與茶葉一起浸泡、使用茶巾時如何不必將之揉成一團等等的茶法都讓同學產生如此細膩感觸。這說明只要有足夠專注,處處都可以成為道,即使只是微小如拿起一個杯子或放入茶葉的手勢。 當代少年在追求自己理想生活方式時,如果周圍環境沒有給他們一些選擇,他們就會選一些比較容易獲得,但不見得是喜歡的生活方式,像這樣經過茶藝生活營泡茶、喝茶新體會以後,一部分人會就這樣選擇了所謂茶文化的生活和思考模式。由此可發現,茶藝,並不是一般認為只屬於老年人的事、或是懷舊鄉愁者的事。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少年,並沒有到過別國學泡茶,就在當地接受也是土生土長的茶藝老師們的喝茶方式的引導,而心中生出感動並追隨,內涵雖不盡然完整完善,但也不能說它沒有茶道概念了。這萌芽中的茶道,不叫馬來西亞茶道還要叫什麼?

③ 香檳色桌布應該配什麼顏色茶席

百搭白色——純潔、神聖、清爽、潔凈、衛生、光明

純潔無垢,表裡一致,不弄虛作假,適應能力高。

純潔無瑕、一塵不染的色彩。對於喜歡潔凈、安靜的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會製造出一種單純的沉穩效果,沒有什麼可以攪亂心神的地方。

白與任何顏色搭配,都會產生意外的感覺。

④ 汝窯配什麼顏色的茶席

如果顏色是黑色的,可以搭配紅色的茶席,更顯大氣,也可以襯托出效果。

當然也可以搭配白色的,或者是灰色的,都很穩重。

⑤ 茶席設計中,需要用到的物品有哪些

茶席上必備的四種是:主茶器(泡茶的各式沖泡器,茶壺茶碗沖泡杯、茶盅茶船茶杯奉茶盤)、輔茶器(方便泡茶的輔助性器具)、備水器(盛放泡茶用水以及廢棄茶渣)、儲茶器(用來儲放茶葉茶粉)。插花掛畫焚香茶藝是「四藝」,但也並非每個茶席都要四藝皆備。插花無論是從色彩搭配還是器具選擇要與整個主題相符。掛畫不求多,但要精,可以是墨跡可以是古畫。掛軸由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在《南方錄覺書》中首次提出。焚香的時間不得超過整個茶事時間的1/3。焚香在茶席上的應用可分為香氣、煙景。強度適可而止,不可以影響到茶的品飲。茶席的主體是茶,人是輔助茶的,不能以人為主題,借茶發揮。茶席的功能要素是泡茶、品飲、准備、舞台、意境。很多時候茶席設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方便客人索茶,方便主人沖茶,盡量主題單一印象明顯、擺飾恰到好處,不表達太多哲理,時刻保持席面整潔干凈。補充,茶席插花要清楚各種的花語意義就像黃白菊不可以用於茶席插花。在日本,茶席插花從不用牽牛花。茶席配樂可有可無,如果有的話,要了解樂曲背景及其要表達的思想。《廣陵散》雖好但不能亂用。

⑥ 擺茶席軍綠色竹葉的桌旗與什麼顏色的桌布搭一起好

墨綠

⑦ 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出自哪裡

茶席始於我國唐朝,大唐盛世,四方來朝,威儀天下。一群出世山林的詩僧與遁世山水間的雅士,開始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悟道與升華,從而形成了以茶禮、茶道、茶藝為特色的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茶席設計,是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它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所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整體。從茶的滴水微香中感悟大自然的真味,領略生活的真趣。 

目前所風行的茶席設計,大多隻重視藝術性的創作,忽略了它應有的功能性,茶席設計與茶席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藝術」是以感情的表現為主,藉由美的材料、形式、內容、技巧將美感經驗具體呈現;而「設計」是有目的的創作,為實現某一個目的所作的創作,也就是設計出來的東西必須要又好看,又有用。而藝術就不一定要能夠實際去操作,只需要視覺上的美感。 

一個好的茶席設計就必然離不開以下的十大經典原則: 
一、茶品的選擇 
茶,是茶席設計的靈魂,也是茶席設計的思想核心。 因茶,而有茶席設計。那麼在設計一個茶席之前,茶,應是首要選擇,再根據茶葉的品種特質,選擇相應的器皿裝飾來構成設計的主要線索。 

二、茶席主題 
確定品種後,就需要設計茶席的主題,確認主題後才能夠選擇相應的茶席元素。例如以季節為元素,就可選擇與季節相關的插花,茶具,以及音樂。 



三、茶具的選用 
茶具組合是茶席布置的核心。素來茶具組合都本著「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的原則配置,即一切茶具組合都是為茶服務的。選用茶具可以根據以下兩點選擇: 
1.根據茶性以及茶葉產地選擇茶具: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茶葉品種具有不同的茶性。例如:烏龍茶相對粗枝大葉,要求用沸水沖泡,宜以保溫性能好的紫砂壺為核心組合茶具;綠茶葉形細嫩優美,沖泡時要求展示茶形美和湯色美,宜選用玻璃杯沖泡;紅茶要在較寬松的壺中沖泡才能充分舒展開茶胚,溶解出茶葉內質,宜選用容量較大的瓷壺沖泡。 

2. 根據泡茶的主要目的選擇茶具: 
同樣是沖泡大紅袍或鐵觀音,若是為了體現美觀性,可選用古樸典雅、美觀實用的紫砂壺。若是為了審評茶質,可選擇蓋碗(三才杯)或審評杯。紫砂壺壁孔隙較大容易吸附茶香,並且無法觀察注水後茶葉展開的變化,而用蓋碗或者審評杯則能最客觀地審評出茶的優缺點。 



四、茶具與席位的擺放 
茶具的擺設要秉持「以人為本」,在整個茶席的過程中,能使人充分使用雙臂與肢體,展現和諧美感。不至於過份集中在單手上。此外席位設置需要合理、舒適,比如桌椅的高度、間距要適合泡茶人的身材比例,座椅要穩定、舒適,防止手腳伸展不便。 



五、鋪墊 
鋪墊,指的是茶席整體或布局物件擺放下的鋪墊物。大多為麻布,棉布等。鋪墊的直接作用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觸及桌(地)面,以保持器物清潔;二是以自身的特徵輔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設計的主題,更具有美感。選擇鋪墊物的時候,要注意顏色與茶具搭配,符合整個大的茶席環境的風格。 



六、插花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於宮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插花,是為了體現茶自然、朴實秀雅的風格。鮮花不求繁多,只插一兩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插花的時候注重線條,構圖的美和變化,以達到樸素大方的效果。只要做到簡潔、淡雅、小巧、精緻就足亦。插花作品是茶席中的點綴,而不能蓋過茶席本身的色彩。 



七、音樂的選播 
音樂的選播在茶席布置中至關重要。一間沒有音樂的茶室,就失去了靈氣;在茶席設計中應當重視用音樂來營造意境。背景音樂最適合以慢拍、舒緩、輕柔的樂曲為主,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節到若有若無,像是從雲中傳來的天籟為佳。 

八、茶席背景 
茶席的背景可以讓人的視覺空間和視覺距離相對集中、穩定。

⑧ 在插作茶席插花要特別要注意哪幾點

色彩

色彩的搭配體現的是一種巧妙的視覺心理,不同的茶葉背後是不同的生長環境,我們可以用顏色來引導情緒,用色彩來暗喻氛圍,讓茶也能說話;

插花

插花可以給茶席提高整體視覺美感,是茶席的重要之筆,一瓶一花,一草一木,表達的都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反映的是人內心的審美情趣;插花藝術最初起源於佛教的佛前供花,在佛教中,花代表了生命,代表了美麗,更有春花知前因,才有秋收之後果。插花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修行;

茶道素來講究禪意,方精緻的茶席,不光是用來品茶的,三兩枝花至於瓶中,可能使茶席的生命更加的豐盈、旺盛;古人把豐富細膩的情感寄託於花中,花不再是花,而是心靈的一種寄託,茶席插花是一門藝術,將剪下的花、枝、葉經過重新支配,重現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畫卷;畫家用一支筆描繪人生的色彩,舞者用一雙鞋轉到生命的韻律,而茶席便是茶人展示自己的方寸平台!

⑨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的分集介紹

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不僅因為這里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樹,更因為這里的人們將茶視為一種溝通天地的生命。
每年三月,雲南景邁山芒景村的蘇國文都要和家人一起趕制春茶。茶青,來自景邁山的古茶園,這是製作雲南普洱茶的上好原料,蘇國文和族人們一樣,都相信自己是茶神的子孫。蘇國文和他的族人世代居住在雲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冰川紀,青藏高原阻擋了致命的寒流,它的東南邊緣成為地球上古老物種的天堂,最早的茶樹就生長在這片原始森林中,人類與野生茶樹之間的親和故事,在千百年的口口相傳中,漸漸被演繹為神話,凝聚成這片森林中眾多民族的共同記憶。茶是布朗族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布朗族神聖的代表。每年舉行一次茶祖節是世代相傳的習俗,他們堅信著每一塊茶地都有茶神。每年茶祭,小祭高潮在4月16日,大祭高潮在17日,人們會上到山頂祭牛,用牛來祭祀祖先。整個景邁山的布朗人都匯集到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傳說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對族人大規模遭受瘟疫的危難時刻,發現了茶可以治病,從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茶祭時,人們會到山頂呼喚茶神。他們認為每一塊茶地都有茶魂,他們要在那天把所有茶神喚回來歡度節日--是他們給後人留下了財富,任何一個布朗族人都不能忘記。
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茶樹一路向東南延伸,在自然與先民的調養下,逐漸演化為易於採摘和管理的小葉種灌木,正是這些低矮灌木生長的鮮嫩芽葉精製成中國的眾多名茶。義大利人加博列拉·波尼諾有一個中國名字——唐雲,龍井是她最喜愛的一道中國茶。與普通外國遊客不同,北京茶館里的龍井茶遠遠不能令她滿足,2013年4月,唐雲趕到杭州,這個茶季,她將在一戶茶農家度過。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國各地茶農家經常會有愛茶人前來借宿。他們希望品嘗到最新鮮的好茶,更希望體驗一盞好茶背後的甘苦。他們住在茶農家裡,與茶農一起勞作生活,在江南,他們被茶農稱為茶親。「龍井」是茶名、地名、村名也是泉名。中國古人認為,這口井與海相通,其中有龍,所以叫龍井。龍井村的茶農大多熟知龍井茶的各種掌故,不忙的時候,他們都喜歡和慕名前來的愛茶人聊天。
龍井屬於不發酵的綠茶,綠茶是中國人喝得最多的一種茶,人們喜愛綠茶清湯綠葉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 龍井茶的色澤綠黃兩色,色澤渾然天成,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跡,濃淡相宜,味道更香郁若蘭。
四川的茶館都很擁擠,伙計們為了不打擾客人,不能湊得太近,於是有人突發奇想發明了長嘴銅壺,如今這種手藝被演化成一套炫目的技藝,名為「龍行十八式」。然而無論是遠在雲南古茶園的普洱,或是遙遠北方的北京茶館里的龍井,還是大茶館里小成都的龍行十八式,都是我們中國茶文化的演繹。 茶,是一段旅程。從茶的產區,到無茶之地,路因茶而生。從對茶的期盼,到創造屬於自己的茶,人們在永不停息的腳步中,尋找傳統,尋找希望。在路的盡頭,有安放我們心靈的家園。廣袤的大地,中國人因茶而交融在一起。幾年前,中國茶業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茶,昆侖雪菊,原產地就在喀喇昆侖山腳下的克里陽鄉。新疆本不產茶,昆侖雪菊讓新疆有了自己的茶。雪菊並不屬於山茶屬植物,但沖泡湯色紅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紅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視為茶飲。最近幾年,昆侖雪菊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節日--開齋節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中國,茶是一個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飲料原本並非是山茶屬植物製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飲,被劃定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對非茶之茶,人們更看重它們的保健功能。廣東涼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傳統的廣州涼茶,需要二十多味葯材,在砂鍋里慢火熬制出來,嚴格意義上來說,涼茶更像是葯,老廣東人一有頭疼腦熱、咽喉腫痛,第一反應就是來一杯涼茶。兩千里外的雲南西雙版納,那裡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傳統中。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禮節,嫁妝里也少不了茶。鬥茶,是每年茶季中國各個茶區都要上演的重頭戲。雲南省勐海縣的鬥茶比賽尤為激烈。生活在這里的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都自認是茶神的子孫,而茶王的稱號只有一個。而手工製作的毛茶最見茶人功力。鬥茶,斗的是人和茶融合的程度,只有對茶真正理解,並以最細膩的方式將這種理解表達出來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茶王。 雲南最著名的是普洱茶。今天,很多人偏愛老普洱茶那種滄桑的歲月感。從前運茶的旅程極其漫長,道路艱險,日曬雨淋,茶葉在旅程中開始發酵,從而轉化出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內含物質。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酥油茶不僅能驅寒暖身、止渴充飢,還能補充營養和消解油膩。對於藏族人來說,茶就是活命之水。藏族人將生命視為一段旅程,人生充滿苦難,只有通過艱苦的修行,才能找到解脫之路。茶,是藏族人現實生活的慰藉,伴隨他們走過人生的悲歡離合,去尋找心靈的凈土。茶將中國人的命運連接在一起,眾多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與奶,茶與油,茶與葯,茶與花,茶是人與自然的融合,是這片土地上生命與生命的融合。 喝茶,是簡單的事;喝茶,也是復雜的事,從簡單到復雜,從復雜回歸簡單,兩千年來人類喝茶的方式,一直在變。想品嘗古人茶碗里的味道,並不需要搭乘時光穿梭機。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著,優雅、樸素,那是讓現代人陌生的,緩慢而溫暖的時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處清風自然來。日本茶道的動作繁復而漫長,最嚴格的茶道要持續四個小時。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沖泡的茶湯,茶道的關鍵步驟是用茶筅將茶湯攪拌均勻,叫做點茶。這種古老的飲茶方式中,依舊保留著許多唐宋遺風。從一碗茶湯中,尋找大唐遺風。唐代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餅,將茶餅烤香後研磨成茶末;而其關鍵是煎煮,用鐵鍋燒水,講究水質、水溫。
在湖北恩施,油茶湯的歷史很久遠。傳說,曾經有人試著將茶葉炸透後,加入湯中熬制,以此治療濕熱帶來的疾病。在貧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類,作為年貨,出現在年三十的油湯里。恩施的蒸青綠茶工藝,可以帶來更純粹的綠色和鮮美的口感。殺青後的茶葉先在五十到八十攝氏度的焙爐上,懸手揉搓,拋散初干,接下來,便是將茶葉整形上光。在一個半小時的純手工製作中,茶吐露清香,變成松針的形狀,這就是恩施有名的玉露茶。
潮州功夫茶號稱「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在潮州,泡茶是大街小巷普及的技藝,是潮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潮州人最常泡的是鳳凰單叢茶,這種茶因產自潮州鳳凰山而得名。鳳凰山上,樹齡在兩百年以上的老茶樹就有三千七百多棵。鳳凰單叢屬於半發酵的烏龍茶,以香型多樣聞名。學泡茶、喝茶,其實是養心,茶,可以做一輩子。一千多年來,東方人在一碗茶湯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創造了點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傳統,品味到茶葉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對茶道的傳統恪守中,熏陶著本民族的心靈。歲月釀成了茶的味道,茶散發出靈魂的清香。每個茶人,其實都在修行,屬於自己的茶道。茶的傳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達到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現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茶的傳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達到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現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無論在故鄉,還是遠方。中國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這是陽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開的顏色。這是播種的季節,採摘的季節,是醞釀希望的季節。當金色逐漸退出,綠色的帷幕拉開,茶,成為春天舞台的主角。中國,日本,印度,肯亞,從亞洲到非洲,所有的茶葉國度都「蘇醒了。
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帶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將茶與奶混合而成的。而「拉」這個動作可以獲得更為香濃絲滑的味道,從而出現「拉茶」。拉茶在東南亞各國都極受歡迎,一個掌握高難度技巧的拉茶師,甚至能夠成為年輕人的偶像。
泰國人在中國的影響下,很早就開始飲茶,但種茶卻是很久以後的事情。如今泰國的茶園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美斯樂是名氣最大的茶區,地處毒品地金三角的邊緣,一度被非政府武裝所控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聯合國鼓勵整個金三角進行茶葉替代種植。茶,另美斯樂人「重獲新生」。泰國茶葉的大規模引種,只是近現代世界茶葉種植熱潮的一個片段。十九世紀,茶葉貿易的豐厚利潤以及中國的壟斷地位,促使西方人開拓中國之外的茶葉產區,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成為首選之地。大吉嶺山區生產著世界著名的紅茶,其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彷彿是上帝專門為茶而設。
大吉嶺紅茶種植的歷史還不到兩百年,其茶技、茶種均來自中國武夷山茶區。當年,武夷山八位技藝精湛的茶工前往印度,他們的名字已無從考證。但他們終其一生,為印度茶葉奠定了基礎。這些來自中國的無名茶工,最後都沒能回到故鄉。
蘇聯時期,中國人劉峻周來到喬治亞開辟茶園並製作紅茶。那時他所生產的茶都被稱為劉茶。蘇聯解體後,喬治亞的茶業生產進入低谷,劉茶的工藝也隨之失傳。在尋找劉茶的過程中,當地老茶葉技師說,當年的劉茶技術就是中國祁門紅茶的工藝。劉峻周帶來的茶種,實際上都是來自中國的南方。而喬治亞現在的茶,都是根據劉茶改良過來的。茶的世界,人來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有的人實現了靈魂的救贖,有的人發現了生命的詩意,有的人重建了與祖先的聯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茶的馨香,讓我們停留下來,或者,奔向遠方。 有一個國家,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地方。為了茶,他們曾開啟最危險的航程,也曾發動最殘酷的戰爭。他們掌握著一流的茶葉拼配技術,並創造了風靡世界的下午茶文化,然而,這個國家卻根本不產茶葉。這是英國茶的故事,一個矛盾重重又與我們內心息息相關的故事。十九世紀,福建的紅茶和烏龍茶風靡世界,茶葉大多銷往英國,運載茶葉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飛剪船。飛剪船是傳統木質帆船的最後一次飛躍,船型設計極端大膽,船身變窄,桅桿增加到四層或五層,帆的面積增加一倍,只為了更好的利用海上風動力。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的,更快。飛剪船運茶,以快制勝。傳統帆船從中國到歐洲要走一年,而當時最快的飛剪船隻需要五六十天。運茶的航程,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最先到達倫敦的飛剪船將獲得超額的利潤。那時,應該每個家庭用收入的十分之一購買茶葉。茶葉消費激增,白銀大量外流,英國政府開始擔心英國到時用什麼從中國購買茶葉。那時,中國並不需要英國的工業品,於是英國商人從印度運來的鴉片,這無可避免的導致了1840年災難性的戰爭--鴉片戰爭,其實也是茶葉戰爭。
英國從認識茶到舉國瘋狂地愛上茶,只用了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而讓英國人認識茶葉價值的,是一位葡萄牙公主,她是英國第一位飲茶王後,時值1662年。飲茶王後令英國上流社會傾倒,她帶來的飲茶時尚流行了四百多年。十七世紀初,綠茶被帶到歐洲時,人們普遍認為它的味道更像葯品,而非飲料。最初,茶葉出現在歐洲的葯店裡,因為價格昂貴,被包裝成小包出售。歐洲人把綠茶當做包治百病的東方仙草,而英國詩人拜倫更把綠茶帶入詩的殿堂。
最早出口歐洲的松蘿綠茶出產在中國安徽休寧,松蘿茶技成熟於明朝初年。三百年前,中國和歐洲茶葉貿易的初期,正是松蘿綠茶最輝煌的時候。東印度公司1792年的貿易記錄顯示,整船茶葉,松蘿茶佔三分之二。松蘿綠茶的黃金時代一直持續到十八世紀,才被後起的其他名茶超越。但它獨特的味道,依然被歐洲人所懷念。今天,安徽休寧出產的有機綠茶,依然大量出口,像幾百年前的茶一樣,茶的終點是歐洲。英國人喝的每一杯茶都來自於海外。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的茶,物美價廉,英國人絲毫不用擔心茶葉供應。初期,英國有人嘗試種茶,但因為英國緯度高、氣候寒冷,不利於茶樹生長,均以失敗告終,三百年來,英國本土再沒有人種茶。茶葉種植,是英國很多茶人的夢想。差不多十年時間,英國人喬納森所建造的泰格斯南茶園才收獲了第一季茶葉,雖然產量很低,知道的人也很少,但卻成了英國唯一的茶園,讓英國人喝上了英國自己的茶。四百多公里外的倫敦,為女王配製紀念茶的工作在繼續,一百多年來,川寧家族為為英國皇室特製的茶葉,每一款都獨一無二。 一百多年前盛行一時的茶舞會,在今天已接近絕跡。倫敦的希爾頓沃爾夫酒店,每月舉辦一次茶舞會,是英國唯一一家保留古老茶舞習俗的五星級酒店。
茶,是人們享受午後陽光的最好夥伴。英國人的茶杯里,曾經波瀾起伏,深藏著陸地與海洋。東、西方的重大會晤,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如今,茶不再是改變世界的商品,它回歸本原,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一種溝通心靈的飲品。 茶是一種人生。按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因茶而生,以茶為伴。他們,叫做茶人。
四川彭鎮,有家觀音閣茶館,一杯茶一塊錢,隨意續杯,可以泡上一天。茶館曾經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社交場所,但如今像觀音閣這樣的老茶館在中國已不多見。老茶館觀音閣是一座有記憶的房子,它收藏著彭鎮人一百多年的悠閑時光。對老茶客來說,無論生活多麼忙碌,只要泡上這杯茶,心都會安逸下來。中國人認為,茶如人生,苦盡,甘來。福州的茉莉花茶以香氣聞名,茉莉花茶工藝傳承人的整個夏天都是不眠之夜,因為茉莉花只在夜晚開放。製作茉莉花茶一共分為五步: 加工茶葉,通過蹚踩,將茶與梗分離開來; 處理花蕾,看似靜止的花蕾,內部溫度卻在升高,需要不斷翻動; 窨制,讓乾燥的茶葉充分吸收新鮮茉莉的香氣; 茉莉花與茶葉分開; 將茶葉烘乾,這也算一次窨制。 種茶人,採茶人,制茶人,飲茶人,他們的命運因為一杯茶連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這茶香的源頭,其實不在雙手,而在心間。
美國攝影師馬修,從2007年開始了尋找茶魂的攝影之旅。在拍攝過程中,他有緣與中國各地的愛茶人相識,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向馬修打開家門,展現各自的茶葉人生。對馬修而言,茶魂是人類文化最美好的體現方式,他希望能夠把這美麗的文化展現給全世界。
每一場茶會,對於茶人和客人來說,都像一次修行。2013年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了一場以古琴為主題的茶會。茶會的主持者是台灣的茶人李曙韻,一個不斷行走的茶人。在李曙韻看來,茶席就是造夢的舞台。2013年,李曙韻剛來內地發展,並在香格里拉籌備了一場高原茶會,把茶會從封閉的室內轉換到高原,她希望人們能從自然天地間獲取不同以往的感受。它本是一片樹葉,最初與人類相遇時,它被當做一味解毒的葯方。幾千年前,它經由中國人的雙手,變為一道可口的飲品。它步入了唐朝詩人的殿堂,它成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它藏進僧侶的行囊,與佛法一起東渡日本,並在那裡上升為一種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時代的貨船,與瓷器、絲綢一道,滿足著歐洲人對東方古國的想像。它豐富了英國文化中最精緻優雅的禮儀,並跟隨日不落帝國的腳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6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0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0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7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3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9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4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0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6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