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為什麼樹立林則徐
A. 美國為什麼要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為林則徐鑄銅像
我國一代民族英雄曾說:倘若鴉片一日沒有杜絕,我便一日不回家鄉,發誓與此事抗爭到底,做個了斷,故沒有中途放棄可言。揚言這句話的主人公則是虎門銷煙的傑出代表林則徐,這件事的歷史影響也被先後寫入了中小學的教科書中。如果說虎門銷煙的影響力僅僅波及到中國的領土,那就太過片面了,因為遠在他鄉的美國也深受這段歷史的影響。因為在美國這片大廈林立、光影斑駁的現代都市中,在最繁華的紐約廣場上建立了一座引人注目的林則徐肖像。
結語
從整體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只有採取多邊合作,結合各國國情的優缺點,才能創建完美的社會體系以及美好的未來。在困難面前無國界,應該取長補短,相互協作,林則徐的思想以及事跡也告訴了我們,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B. 外國人為什麼對林則徐表示敬畏
因為林則徐是一位世界性敬畏的歷史偉人。「世界性」的定位,包含兩層意思:
一、作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首先把閉關鎖國的中國和外部世界聯系起來,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啟動了中國的變革;
二、林則徐禁毒功業普惠全人類,他的人格力量受到國際的尊敬。
(2)馬來西亞為什麼樹立林則徐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防衛新疆
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
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
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果不其然,六十餘年之後,數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
廣州禁煙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則徐在兩湖總督任內向道光皇帝上書言事,痛陳西方國家對我國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讀後深為所動, 即於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使粵查禁鴉片。
C. 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何是清朝驕兵的「領頭羊」
虎門銷煙
林則徐得到"第一人"這樣高的評價,理應是清朝末期思想最為先進的一批人,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他的許多"愚見"加速了清朝戰敗的速度。
封建社會下愚昧的人們
虎門銷煙後,英國便以此為由向我國前後發起了7起戰事,但是林則徐卻不以為意,反而在寫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這樣說:"……而其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復起……"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林則徐認為英軍腿腳上的裹纏讓他們無法彎曲膝蓋,行動十分僵硬。如果將他們引至岸上,將其撲倒,英軍就爬不起來了,清軍便會不戰而勝。
D. 林則徐、林覺民、林徽因,是同宗嗎
林則徐、林覺民、林徽因都是福建閩侯林氏族人
福建閩侯林氏是當地望族,世居社會名流生活區——三坊七巷內。
林則徐與林覺民、林徽因關系較遠,只能算同宗;而林覺民則是林徽因的親叔叔:
光緒己丑科(1889年)進士 林孝恂 生有三子:長子林長民,次子林尹民,幼子林覺民。
林長民就是林徽因的父親,林尹民和林覺民都參加廣州起義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林覺民幼時過繼給了林孝恂的弟弟林孝穎,但實際上仍然是林徽因的親叔叔。
E. 美國為何在寸土如金的紐約為林則徐建廣場
因為美國政府想借林則徐來表達對禁煙的認同,還有個原因是在美國的華人極力促進了林則徐廣場的建立。說到底還是中國強大了,美國不得不從各方各面來承認我們的繁榮,接納我們的文化。
紐約作為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那裡可謂寸土寸金。然而,就在紐約市的華埠中心,東百老匯街的前端,赫然矗立著一座林則徐的銅像。銅像的所在地原先叫且林士果廣場,1999年5月18日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根據紐約議會的決議,正式將此改名為林則徐廣場。
F. 林則徐如何廣納賢才的
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九月,林則徐出任江西鄉試副主考官,這是他第一次為朝廷選拔人才。到南昌之後,他細心審閱薦卷,公平地對待每一位考生,同時回絕了一切請托,嚴肅處理了抄襲舞弊行為。後來,經他選拔的人才都是「素有文譽」或「清貧績學者」,出榜之後,時人譽之為「清榜」。三年之後,林則徐又任雲南鄉試正考官。由於他公正不阿,堅持選取「文理優長」的舉子,對「倜詭浮薄之詞概斥勿錄」,雲南士子因而「感悅奮發」,稱贊林則徐此舉是「自庄蹺啟域、漢武置郡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二月,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節制水師並執行禁煙任務。禁煙是一項艱苦的任務,需要許多干練之才,然而林則徐卻沒有從京師的官員中選助手,而是准備隨時訪查、選用得力的人才。十九年(公元1839年)初,林則徐啟用欽差大臣關防,辭別故人,出京南行。他剛一出京,就發出傳牌,宣布此行「並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惟頂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了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並無前站後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這除了表明自己清正廉潔,不肯沿途勞官擾民之外,還表達了他將在廣東禁煙現場隨機用人的意圖。
林則徐是個有心的人,他在取道直隸、山東、安徽、江西等地時,一路不忘調查廣東鴉片泛濫的情況,並悉心收羅合適人才。凡「官紳來謁者,苟有一得,皆咨詢而籍之」。路過安徽舒城縣時,他訪知引疾告退的前六安州知州田溥,田溥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當過廣東香山縣知縣,力主禁煙,曾於任上「緝獲鴉片萬數千斤」,便「特約其至此一談」。田溥應召前來,林則徐當晚「即與共飯,談至子刻別去」。林則徐考慮到「初次到粵,人地生疏,一切洋務、教務不得不先遣一兩人密行查訪」,因而他想到了自己的舊屬、湖南撫標游擊馬辰。此人是安徽懷寧縣人,一年前因家丁私受銀兩而未察被革職回鄉。當時,林則徐也因保過馬辰而獲罪,受到降四級留任的處分。但是,林則徐一直認為馬辰是個人才,不但「精力甚強」,而且素諸武備,廢置不用十分可惜,於是不顧以前的得咎與避諱,果斷決定派馬辰先行,「兼程先赴海口代訪夷情」,並發給他盤纏及費用。林則徐還記得,他以前在湖北查禁鴉片時,曾派過漢陽縣縣丞彭鳳池到廣東調查緝拿煙犯,此時尚未回湖北出差。他認為彭鳳池也是一位「廉明勤干」之才,「且籍隸廣東,於土俗方言本皆諳曉」,於是立即修書至粵,令彭鳳池暫緩回湖北,繼續留在廣州,「就近代查鴉片根株」。
為了掌握鴉片毒品泛濫情形,在禁煙斗爭中爭取主動,林則徐從實際出發,用人不拘一格。為了了解外商活動內幕,他僱用了兩名長期在商館為外商做飯的廚師到自己的行轅內備辦伙食,以隨時詢問有關事情。林則徐不懂外文,但與外商打交道非用外語人才不可,而當時懂外文者,只是參與對外貿易活動的買辦、引水、通事,以及歸國華僑或在外國教會學校中就讀的學生,這些人職業卑微,地位很低,在官場是很被人瞧不起的。然而,杯則徐卻把他們視為寶貝,大膽招聘,讓他們在行轅中翻譯書報資料,以提供各方面信息。並要求他們對《澳門新聞報》和英商王辦的《廣州周報》的文章進行全面翻譯。這批人中,有一位叫袁德輝,是從馬來西亞檳榔嶼歸來的華僑,還有一位叫梁進德,澳門「馬禮遜教育社」學校學生。他們都受到林則徐的重用,因而十分盡力。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組織起來專門從事外文資料翻譯的人才。
G. 紐約為什麼有林則徐雕像
主要是因為林則徐禁煙是一項非常正義的事情,受到尊崇。
紐約是美國甚至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可以說紐約是寸土寸金,而在紐約的華埠中心,有一座林則徐的銅像,這個銅像在的這個廣場原來是叫且林士果廣場,在1999年5月18日這個廣場正式更名為林則徐廣場。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林則徐禁煙是一項非常正義的事情,而且關乎於全世界,其實在1858年,馬克思就曾痛斥鴉片貿易,對林則徐銷煙這項壯舉也是豎起了大拇指,而國際聯盟更是將虎門銷煙的日子定為了「國際禁煙日」。
林則徐虎門硝煙: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政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H. 紐約寸土寸金,市中心為何樹立中國人雕像
要說進入美國紐約廣場中國第一人,還是林則徐,因為他的禁煙史,被世界人民認為是禁毒第一人,世界都將他作為先驅者,在紐約的林則徐廣場上,器宇軒昂的林則徐的雕像就那樣屹立著,這不僅是祭奠著林則徐這位禁煙的先驅者,更是對日益猖獗的販毒行為宣戰。當然,要把林則徐的雕像放在紐約 的廣場,這樣的市場對於禁毒也是由很大的決心啊。
在百老匯的林則徐廣場上的雕像,林則徐器宇軒昂地站在那裡,銅像上戴清朝官員的夏季涼帽,身著一品官服,整體呈站立姿態,背著雙手,昂首挺胸,很少有古代中國人能以正面形象來作為代表站在這里。
I. 美國為什麼會在寸土如金的紐約為林則徐建廣場
聯合國為了紀念林則徐,所以修建了林則徐廣場。林則徐為世界上禁鴉片運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貢獻是非常大的。不僅不僅為林則徐修建了廣場,而且聯合國把虎門銷煙的第2天定為國際禁毒日可見聯合國對林則徐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在鴉片戰爭期間,英國為了出口鴉片,向中國處鴉片,而林則徐被清朝任命為總督開展了今年運動。林則徐當之無愧的為民族英雄,但是世界上對林則徐的評價也是非常高,也許為了今年運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J. 請問林則徐和媽祖是屬於哪一派的 對不起,本人是來自馬來西亞 海南人。想了解這個歷史人物。http://lin.
林則徐 真實歷史人物
媽祖 南方水神 傳說人物
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