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和越南貿易戰哪個受益
㈠ 金一南: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9月4日,以「來者可追 安且吉兮」為主題的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在浙江安吉舉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導金一南少將在主題演講《困境與機遇》中講到,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盪。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金一南認為,在這樣的非常時刻,堅持全球化的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就是前進。無論是經濟脫鉤還是科技脫鉤,都無法抑制中國市場,「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金一南說,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未來第一步看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變革是為了勝利。我們把握生存之機,把握變革之機,就是把握勝利之機。
以下是演講實錄:
今天給我的題目是《困境中尋找機遇》,我把題目改了一下《困境與機遇》。
今天講困境與機遇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有些年代註定要在歷史中留下深刻的印痕。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不僅個人,包括大家生活的社區,包括大家所處的國家,包括國家之間的關系,都留下了深刻印痕。
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
2020年初,最初大家談論的是美伊戰爭,然後是中美貿易協議。結果年初料定的戰爭沒有發生,和平也沒有到來,來的是一個不速之客——新冠病毒,誰請它來?不請自到。今天確診病例2600萬,死亡接近90萬,2019年底到2020年初,全世界那麼多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誰料到這種形勢?
還有一句話「重大危機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點。」這句話里還有一句話:「歷史轉折點往往是不經意的」,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大家都也沒有想到。
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盪。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誰能想到美國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死亡人數全球最多,股市十天熔斷四次。美國醫療條件最好,醫學設備最發達,結果今天確診人數630萬,死亡超過19萬,特朗普說「能把死亡人數控在10萬以下是重大勝利」,我們聽了大吃一驚。
同時,美國失業人數超過4千萬,意味著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失去工作,特朗普氣急敗壞,對他來說三年多的經濟成果,6天時間全被摧毀,他最輝煌的成果就是經濟、股市和就業,今年3月底到4月初,道指從29000點下降到18000多點,下跌將近11000點。
我們為抗疫做出最好的示範,我們是閉卷考試,答得很好,卻被若干國家要求索賠。為什麼他們特別熱衷向中國索賠?一方面中國有多次賠償的歷史傳統,另一方面「隱忍為上,花錢消災」的現實思維。我們有一句話: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這些思維方式被國外掌握,對我們絕不是福音,而是災難。他們把中國人當作最好的打劫對象。
所以在今年推遲召開的兩會上,王毅外長講的非常清楚,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這些話的意思十分清楚,想讓中國賠償,一個錢都不要想。我們沒有這種堅決態度,絕對不行。從今天的現象可以看出來,新冠病毒大流行成為影響國際格局裡程碑式事件,所有的猙面——國家的真面、個人的真面、企業的真面,大難臨頭都暴露出來。面目有多麼猙獰,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新冠病毒流行不是重置秩序的革命性力量,而將以罕見的螺旋方式加速歷史倒退、封閉、保守、阻斷、全球化大幅度退坡,大國關系惡化,全球供應鏈和市場規則遭受深度懷疑,民粹主義、反精英、反融合日漸成為趨勢,不同人種之間的對立與區隔,各種政治的、社會的、種族的偏見死灰復燃。歷史不總是前進的,歷史是會倒退的。今天大家所處的時刻,就是一個歷史倒退的時刻。
「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講一句話:「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我們即使沒有什麼新政策、沒有什麼新方略,我們只要堅持原有的全球化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我們就是前進。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講的「可以確定,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下滑,比大蕭條時期更加嚴重,全球將有170個國家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最近調整到了190個國家,就是說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負增長。今天我們在這里講困難,但誰不困難?我們這里講問題,但誰不是問題成堆? 中國的問題相較之下是最輕最緩的,人家比我們困難的多。我們在今天率先走出了疫情,人家還身陷在裡面。
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正在逐漸顯現
我們不但走出來了,再看今天中國的經濟規模。我們今天講困境與機遇,機遇寄託在中國首先走出疫情,第二中國經濟規模,這種經濟規模再想動搖是非常難的。你看世界四大製造國,黑線是美國,長期雄居世界製造業20%,後來跌落了;灰色線是日本,90年代中期日本曾經達到過20%,後來跌落了;虛線是德國,長期在世界10%以下;你看中國這條線,1980年世界製造業2.5-3%,2008年中國上升的紅線與美國下降的黑線相交,各佔世界製造業18%。2018年中國製造業佔世界比重29.4%,世界第一,2025年這一比重將上到40-45%。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的經濟規模。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形成門類期權,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們今天重要的從困境走向機遇的基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做的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高端製造門類比較,美國、德國、中國、日本,這四國,14項高端製造的產業比較,看日本,日本沒有航發,沒有民航客機,沒有互聯網、沒有通訊設備、沒有航天工業、沒有衛星當行等等,這是日本的缺項。然後德國,也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晶元,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航天工業、衛星導航等等。然後是美國,美國沒有液晶電板、沒有高鐵、沒有民用船舶、沒有鋰電池。最後是中國,14樣全部齊全。我們的問題是什麼都能造出來,就是質量不太好,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問題,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規模今天達到這個程度,就像總書記講的一樣,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是不能掀翻大海。
規模太大了,你通過什麼經濟切割,科技切割把中國切割的所勝無幾,都不可能。所以講不管貿易戰,疫情也好,對我們的沖擊,心理沖擊大於實際沖擊,國人很振盪,心理振盪,實際上沒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規模導致美國人很難辦,特朗普經濟顧問要求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出去,政府將支付一切搬遷費用,特朗普讓庫克搬,庫克說,在美國,如果把模具工程師開會,可能一個房間都裝不滿,但是在中國,可能許多足球場才能容納下那麼多人。
支撐中國經濟規模的,是中國的教育規模。2016年我們學理工的本科生已經達到了500-600萬,現在600萬以上,美國56.8萬,而且大部分還亞裔,美國人學金融,學法律,學醫學,而橋梁、船舶、汽車、鋼鐵、煤炭他們不學了,這是美國今天存在的大問題,它沒有足夠的工程師熟練工人。《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2001-2014,中國新開設1800多個大學,培養出的科學、技術工程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報道:「44%中國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工程學,美國只有16%,考慮到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這一趨勢未來十分可怕。」美國不是怕你現在,是怕你未來。再這樣下去,中國的工程師源源不斷大量涌現,美國該怎麼辦?國際經合組織預測,2025年,中國擁有的工程師和熟練工程師數量,將超過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的總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而教育規模正在逐步展現。
這是2018年全球專利申請,從這里大家可以看到,歐洲專利局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丹麥、瑞典加上東歐全部加起來2018年才申報了17萬項,不如韓國21萬項;而韓國是日本的三分之二;日本31萬項,是美國的一半;美國將近60萬項,美國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強。當然我們的專利申請質量還沒上去,美國、日本專利質量高,我們專利申請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正在積累,有了量變才有質變。我們的汽車產量現在將近三千萬輛,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量變,汽車界應該已經到了質變時刻了。
現在美國人炒得最厲害的就是經濟脫鉤,怎麼脫鉤?提出「休西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脊樑,美國無法讓其他國家和中國經濟脫鉤,中國經濟的主導部分實際上是國內消費,他們不需要去向西方求援。西方去中國投資是因為這里成熟的供應鏈,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巨大的市場,誰會傻到放棄這個市場。」「生產當然可以轉移到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問題是他們有多大市場消費的那些生產出來的眾多產品?」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把汽車企業轉到越南,越南有那麼大汽車銷量嗎?它銷不出去,我還得到中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還得過來,還得經過一道關稅。這是市場的抉擇,不是政治誘惑,是市場誘惑。
美國說好,那就科技脫鉤,高科技脫鉤。谷歌的前CEO,退休後出任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席」的施密特堅決反對科技脫鉤,他說:「一旦拆散了全球平台,就再也無法收回。中國受益一個通用的交流平台,每個技術平台都有西方價值觀,這才符合西方的利益。」你逼著中國人搞沒有西方價值觀的中國平台,好不好?讓中國人永遠用西方的二流、三流的晶元,永遠用高價購買美國晶元、支撐美國晶元研發,這樣最好。現在中國人自己干晶元,不但導致美國晶元嚴重庫存堆積,而且導致後續研發能力下滑。所以施密特的結論是「最好讓中國人使用西方的晶元,而不是自己製造晶元。」
這裡面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力量。就像郎咸平講的一樣「技術是美國的最大優勢,市場是中國的最大優勢,技術必須賣給市場,才能獲得高利潤,失去市場技術必定衰退。」「晶元是人類目前最高級最復雜的技術,美國以此為傲慢,中國是全球最大晶元市場,有了市場沒有技術可以發展技術,若失去技術,技術之花再艷麗也必然枯萎。」「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
這就是總書記講的,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們充分看見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卻沒有充分領略自己的市場優勢,美國現在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的市場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是總書記講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格局。
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這次疫情中,從今年初到現在,我們兩個區域,——蘇州、重慶都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比較大,關鍵得益於產業鏈的集群化。所以黃奇帆市長說:「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新興產業鏈集群」,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加上未來的鄭州、武漢、長沙、合肥中部地帶,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
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基礎設施好,中國恰好在5G研發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基建進一步加速。我們可以設想下一步這種基礎設施將更加優於其他國家。美國五角大樓評估:「5G有可能將中國從資本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經濟,轉變為創新型經濟體。」5G我們走在全世界最前面。我們講困境與機遇,講機遇是無形的資源,講把握機遇要把握不確定性。大多數人不喜歡不確定性,其實真正的領導者喜歡不確定性,真正高超的領導藝術,恰恰是充分發揮不確定性的結果,如何有效的利用不確定性,正因為不確定,才真正有機會在裡面。
當然我們說未來就是這樣,第一步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2020大沖擊,一大批企業垮掉,對服務業打擊太沉重了,餐飲業、旅遊業、賓館業包括交通業打擊及其沉重。我說第一步誰扛得住誰就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你死了,你所有雄才大論都結束了,你得活下來,你才能變革,你成為變革者,變革的目的是為了勝利,一定要做勝利者。
這是CNN統計2020世界經濟增量,橘色是2020,全部都是負增長,大家看美國-8%,英國-10%,法國-12%,西班牙、義大利-13%、-14%、-15%,唯有中國冒出個小紅頭這個冒小紅頭非常珍貴,人家都在負數,你只要在正數就是重大勝利。2020的疫情促使中國和美國的距離大大的拉近了,我們覺得發展受阻了,其他國家更後退,距離反而靠近了。國際經濟界有個「倖存者通吃」理論,就是看誰能活到最後。我們把握生存之機,就是把握變革之機,把握勝利之機,在災難中完成這種把握。
最後以恩格斯的話結束:「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作為補償」。能不能享受到這個補償,取決於你的生命力,你的發展力,你的創造力。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最後兩句話:第一句:「問題是帶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導。」
第二句:「危機是教人進行創造的最好老師。」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
㈡ 從民俗方面分析中國與東南亞經濟,貿易關系的優勢有哪些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指出,今天美國在貿易戰中對您來說不是一場小仗,還是要收取合理的賠償。在某種程度上,他希望以一勞永逸的方式解決所謂的對中國威脅。其次,中國將更加困難,但是我們並非沒有優勢。因為中 美之間的當前關系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所以它具有內生的合理性,這是冷戰結束後全球分布的產物。
考慮到短期的困難和波動,年輕人應該清楚地知道,「 美國在商業戰爭中中的建議售價不是一個小小的戰斗,」它必須堅定不移地「戰斗到最後」,但也要「順風順水」,以免將自己的命運限制在自己面前,被挫折和暫時的困難摧毀,在與國家發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採取果斷行動,並在其中表現出自尊心練習中。
㈢ 中國能打贏兩場戰爭嗎 比如說菲律賓加越南 馬來西亞 泰國 新加坡 中國腹背受敵能打得過嗎
美國總統曾經說過 中國陸戰是世界最強的 陸軍踏上了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將會滅亡 中國的海空軍這幾個國家也打不贏 一旦中國陸軍可以進入這些國家領土上的話可以殺個7進7出 無壓力 勝負可想而知 但是中國和美國打仗的話 不用核武器 中國只能處於被動 只能防守 美國一定打不進中國 但是中國也一定不能打進美國 雖然中國陸軍強悍 但是中國的海空軍和美國差太遠了!所以不會有勝負 如果全面爆發戰爭 末期不行的一方一定會使用核武器,美國一旦使用核武器的話就是向俄羅斯全面宣戰 最後中俄美都變成3流國家...
㈣ 東南亞潛力最強的國家是越南還是新加坡
應該是越南:
越南經濟總量排名世界50強,約為深圳的2/3,人口則將近1億。2016年到2017年間,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觀政策,開門迎接外資,造就了後來幾年來越南經濟的加速增長。
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加上2018年的貿易戰,越南成了許多國際公司的生產轉移目的地。從目前的薪資水平來看,越南的人工確實便宜。中國上海的最低薪資是2420元/月,越南則是1159元/月。
英特爾、優衣庫、奧林巴斯、微軟、富士康、LG、索尼……上百家企業預計或已經將工廠開設在了越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耐克和三星,越南承載了它們的大部分生產線。
這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全球化中如魚得水。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越南整體的經濟表現強勁,外部需求不斷上升,而越南也乘著這一波需求,簽署多項國際貿易協定,降低了關稅,還給設廠外商稅務減免的優惠。同時,越南主席阮春福也極力打擊國內官員的貪腐問題,實行國企改制,減少國家債務負擔,向外界傳遞出全面改革開放的決心。
所以我們認為,目前仍是越南的發展黃金時期,即使它不大可能成為「第二個中國」,但是,它的制度、勞動力和地理位置的優勢,已經大大好於東盟的其他國家。
可也不能否認,越南經濟存在系統性風險。由於外部的資料多如牛毛,我就挑其中兩個核心風險講一講。
(1)越南經濟增速快,但產業不夠多樣化
根據越南統計局(GSO)的數據,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8年增長了7.08%,是過去11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個數字超過了2018年中國6.5%的GDP增長。
不過從人均GDP來看,越南更接近於2006年的中國,當時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了12.7%。所以,雖說越南經濟高速發展,過去十年基本保持在6%以上,但它的速度也只是偏上水平。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產業不夠多樣化。
金正恩此次前往越南「取經」的行程中,有兩個象徵越南經濟高速發展的地點:越南製造業基地北寧和工業港口海防港――分別代表越南的製造業和出口。
2018年越南經濟增長最大的推動力就是製造業,增速為13%。而根據《越南人民報》的報道,2017年外商投資在越南GDP中的佔比達到23%,工業產值中的一半由FDI企業創造,70%左右的出口是外國直接投資帶來。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越南的發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分析認為,越南外資開放的步伐已經遠超其本國經濟的承載力,它需要通過刺激內部需求和產業升級來增加本國經濟的韌性。
(2) 人口年輕,但是人才短缺、年齡呈現與經濟發展不相稱的老齡化趨勢
截至2015年,中國全國的年齡中位數為37歲,而越南只有30.4歲,這說明越南人口超過一半仍是青壯年,適合從事製造業等長時間高強度作業。
(左為越南,右為中國)
但是在越南辦廠的人多半能體會到,越南的工人有一個較為致命的缺點:人多但是該有的技能沒有。因為收入低而難以提供較高等的培訓教育,越南近77%的勞動者缺乏專門技術水準,而持有文憑的勞工比例也僅為23.5%。與此同時,和中國類似,越南城市勞動人口遠遠低於在農村生活的農民,但農業生產總值只佔到全國GDP的一成。
中國在1986年就普及了義務教育,越南則是在2001年才開始。中國此前在教育普及為改革開放之後的高速發展帶來充足的人才儲備。但越南是剛剛開始。素質教育不普及,除了人才不足,也對社會穩定存在潛在危害。想想,沒受過什麼教育的越南年輕人,特別是單身漢,會很輕易地被挑撥情緒,從而引發社會動亂。
另外,經濟學人在去年11月發出一份報道,直接指出越南未富先老。
㈤ 越南的進出口總額是GDP的2倍,這是怎麼回事
越南,東南亞新興經濟體,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承接了其他國家的中低端產業轉移,GDP增速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超過7%。雖然以越南的體量來看,這個增速不算快,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7%的增速就顯得比較突出了。
▲越南進口的金屬,44.85%來自中國,15.4%來自韓國。
越南製造業基礎薄弱,以中低端產業為主,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從中韓進口。2020年越南製造業增加值只有453億美元,中國為3.85萬億美元,是越南的85倍。韓國為4067億美元,是越南的約9倍。
即使在東南亞,越南的製造業規模也未超過新加坡和四小虎,印尼2103億美元,泰國1266億美元,馬來西亞751億美元,新加坡700億美元,菲律賓640億美元。越南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還是先超過菲律賓再說吧!
㈥ 馬來西亞和越南,誰的發展前景會更好一些
馬來西亞和越南,越南的發展前景會更好一些。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越南的市場比馬來西亞的更大,更加有潛力;二是越南的人口比馬來西亞的人口多,它的勞動力也就比馬來西亞更加充足;三是越南如今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它比馬來西亞吸引外資的能力更強。
越南和馬來西亞如今的經濟實力差距還是挺大的,對於越南來說,它發展過程中最需要的也就是金錢和投資。越南是發展中國家,它有著更大的優惠和利益空間,自然會吸引許多投資者前來投資,而反觀馬來西亞,它的很多產業已經達到飽和,投資者已經在其中得不到多大的利益。
㈦ 馬來西亞和越南,哪個國家發展潛力更大為什麼
我個人覺著還是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因為馬來西亞屬於一個旅遊性的國家。就好比我們中國人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馬來西亞進行旅遊,而且馬來西亞的整體綜合能力還是比較強大的,所以說我個人覺著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更大。
而越南雖然與中國接壤消費市場雖然龐大,但是越南這個國家的一些技術水平仍然沒有十分的強大。所以說,即使它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但如果它自身條件達不到那麼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個人還是偏向於馬來西亞。
㈧ 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軍事實力誰比較強
越南不行。
以前和泰國打過,被打的滿地找牙。
越軍軍官極富叢林游擊戰經驗,但也只有這個經驗。
攤開來打正規戰,不管對誰就是個挨。
㈨ 馬來西亞和越南同是東盟成員國重要國家,哪個國家發展潛力更大
馬來西亞和越南同是東盟成員國重要國家,馬來西亞國家的發展潛力將會更大。越南雖然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很快,不過它離馬來西亞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馬來西亞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虎,他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潛力都是很強大的,雖然步伐在逐漸減慢,不過餓死的駱駝始終比馬大。
越南和馬來西亞都是亞洲國家,越南的地理優勢或許要優於馬來西亞,不過從基礎產業來說,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和實力更強一些。
㈩ 東南亞國家中誰的實力最強
東南亞綜合國力最強的是新加坡。他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比較強,海軍、空軍實力位列東南亞第一。
其次是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
泰國海軍擁有東南亞唯一的航母「查克理王朝」,但實用性不強。
馬來西亞擁有常規潛艇、現代化主戰坦克等較先進的武器,但是人員素質較差。舉個例子:馬來西亞引進俄羅斯Su-30戰斗機後,不得不把其Mig-29M戰斗機封存,因為Mig-29M的飛行員被調去飛Su-30。暴露了馬來軍隊建設的軟肋。
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推翻民主柬埔寨政權,扶持了傀儡政權「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79、1984年兩度與中國發生大規模地面戰爭,1988年與中國爆發海戰。1989年撤出柬埔寨,戰爭結束。越南軍隊曾一度自誇「世界第三」。
菲律賓實力不行。柬埔寨軍隊和緬甸軍隊力量更弱了,還有寮國也很弱。
1969年,緬甸軍隊與從中國雲南敗逃到境外的GMD殘軍發生激戰,結果被GMD打得大敗。八十年代昆沙集團與緬甸軍隊作戰,面軍也總是打不過昆沙。1993年昆沙宣布建立「撣邦共和國」,1995年投降緬甸政府。
柬埔寨在1978-1989年被越南侵佔,1993年後才建立了現在的王國政府。但其政壇混亂,經濟貧困,無力發展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