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有多少人信道教
A. 馬來西亞各族的宗教
馬來人:伊斯蘭教
華人:佛教、道教、祖先祭拜、基督教
印度人:興都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砂拉越達雅人:祖傳信仰、基督教、伊斯蘭
沙巴卡達山人:祖傳信仰、基督教、伊斯蘭
B. 馬來西亞人信仰什麼宗教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
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馬來西亞人口3268萬,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
(2)馬來西亞有多少人信道教擴展閱讀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種方言,也隨著祖先南來,且在馬來西亞繼續流傳。仍為人們所使用的方言,依據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
在鄉村地區,同一方言群聚居較多,會有較單一的方言。在市鎮地區,雖有一到兩種強勢方言,但人們中多通曉各種方言,能夠快速轉換對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
C. 馬來西亞信仰的宗教是什麼
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規定伊斯蘭教(回教)遜尼派為國教。
根據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數據,約61.3%的人口信回教[128];19.8%人口為佛教徒;9.1%基督教徒;6.3%人為印度教徒;1.3%人為儒家、道教和其它傳統的華人民間宗信仰追隨者。其它則是包括幾種信仰,包括泛靈論、民間宗教和錫克教;而1.1%的人沒有任何宗教或沒有提供任何訊息。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馬的幾乎所有的馬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東馬也有少部分馬來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當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極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3)馬來西亞有多少人信道教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的國教是馬來西亞的政治價值所在。馬來西亞的國教就是馬來西亞信仰。在通常情況下,有馬來西亞就有馬來西亞宗教。所謂馬來西亞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禮為表現形式,
全體國民為教團成員,以馬來西亞行政組織為宗教組織,以馬來西亞道德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歷史文獻為經典的文化形態。歷史發展的宏觀過程看,馬來西亞宗教非但無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沒有政治信仰,政治倫理和政治秩序將失去終極價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D. 馬來西亞有道教嗎
道教傳入馬來西亞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但一直未受到重視,有關的研究工作也非常之少。近年來,道教徒也開始醒悟,他們了解四大宗教理事會(佛教/基督教/印度教/錫克教)中,道教沒有代表地位,又缺乏全國性的組織,更沒有培養弘法人員的院校。所以他們積極籌備了全國行的總工會,來挽救這種不利的局面。
E. 道教的起源、發展、分布情況
1、起源。
一般認為道教真正起源於東漢末年張魯的五斗米道和張角的太平道。
東漢末軍閥張魯偽稱其祖張陵於東漢順帝年間,在蜀地鶴鳴山自稱老君「授以正法,命為天師」,炮製其祖孫三張立教說以惑眾。實際上是由被張魯殺害的張修建立五斗米道(天師道),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為基本經典, 修行符籙咒祝、三官手書。
靈帝時期,黃老道教徒張角在中原地區創立太平道,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在疾疫流行時用符水咒說為人治病,發展了幾十萬信徒並建立三十六方來管理。張角在184年領導發動了黃巾起義,遭受統治者的鎮壓而失敗,太平道銷聲匿跡。
2、發展。
魏晉時期,道教分化為上層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層民間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將道教神仙方術和儒家綱常名教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系,為上層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論基礎。老莊玄學盛行,促進了道教理論的發展。北魏太武帝時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認的的天師——寇謙之。
隋朝實行佛道並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詞「開皇」作為開國年號,蘇元朗開啟了內丹學說,隋朝是道教發展的轉折時期。
唐朝尊老子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採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規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晉魏時期隱流、秘傳的道書,普傳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有好幾位唐朝皇帝均死於服用丹葯中毒。
北宋統治者繼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為此奠定了基礎。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兩次崇道熱潮,編修道藏,大建宮觀,冊封神仙。北宋時期符籙道法興盛,以高道眾多的茅山宗實力最強盛。內丹學經過全真教的陳摶、張伯端等真人的發揚而流行,陳摶在易學、黃老、內丹三方面都頗有建樹,全真道南宗祖師張伯端的《悟真篇》是修煉術上一部承先啟後的重要經典。
元朝前期,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以74歲的高齡,自山東昆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道教,為全真道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朝諸帝都對道教採取了尊崇的態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國各地建設了成千上萬座城隍廟和土地廟;明成祖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對全真道士張三豐及其門派極為尊崇。
民國時期最著名的道教學者是全真龍門派居士陳攖寧,他提出了獨樹一幟的「神仙學」理論,意在促進道教與時俱進。
新中國成立後,在法律和政策上保證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國性組織。
分布:
道教在明朝時期正式傳入台灣。根據2012年台灣內政部公布的數據,台灣共有15211座登記在案的廟宇,其中道教宮觀佔78.3%,約有1.2萬座,台灣的道教(含一貫道和民間信仰)信眾超過1000萬人。香港道教在明朝開始活躍。1961年成立的道教聯合會,是香港最大的道教組織。香港道教有先天道、全真道、純陽派三大派別,供奉的神靈人氣最旺的是黃大仙、呂祖、媽祖、觀音。香港道教(含民間信仰)信眾超過200萬人。我國的少數民族信仰道教為主的有壯、瑤、白、苗、彝、羌、黎、土家、布依、納西等二十餘個,信眾超過1000萬人。
道教全真派也傳入日韓朝、東南亞、歐美等國,在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擁有大量的信眾,全真教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道教主流。
F. 國外有信道教的人嗎
有啊,早期日本和韓國都有,到如今,美國英國都有了,美國也有道觀,不過大部分是全真道士,最多的當屬新加坡吧,那裡有經師團,之前的羅天大醮中他們參加了。給你復制一段來自道教之音的資料:
據台灣《中華日報》 1952年編印的《世界要覽》及嗣治天師府駐海外辦事處調查統計,國外道教活動場所及傳(道)教士的分布情況如下:北美洲設道壇或廟54座,有傳(道)教 士25,000人;南美洲設道壇或廟85座,有傳(道)教士27,000人;歐洲設道壇或廟98座,有傳(道)教士29,000人;非洲設道壇或廟98 座,有傳(教)教士29,000人;非洲設道壇或廟54座,有傳(道)教士3,400人;大洋洲設道壇或廟130座,有傳(道)教士9,500人;亞洲方 面,日本有道壇或廟12座,信徒3,400人,南朝鮮有道壇或廟11座、信徒3,400人,泰國有道壇或廟9座、信徒5,200人,印度有道壇或廟2座, 信徒120人,馬來西亞有道壇或廟135座信徒12,500人,新加坡有道壇或廟198座,信徒27,000。由上可知,道教在海外的流傳以亞洲尤其是東 亞、東南亞是最盛。
還有這些截圖
你可以去搜青城山羅天大醮,裡面你會看見很多洋道長的
G. 馬來西亞大約有多少華人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截止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30638600人。其中馬來人55%,華人24%,印度人7.3%,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一、馬來人:馬來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1000年先後分兩批,自亞洲大陸遷移而來,經與土著融合,先後形成原馬來人和新馬來人,成為今日馬來人的直系祖先。馬來人屬蒙古人種,馬來語屬南島語系,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二、華人:華人大多是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的漢族人。早在唐代,就有商人和僧侶僑居此地,但大批移入是在19世紀以後。20世紀40年代末,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新的華人幾乎不再移入。今天,80%以上的馬來西亞華人都是當地出生的華裔。華人屬蒙古人種,華語屬漢藏語系,華人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三、印度人:印度人移入馬來西亞也很久了,自公元初年起,伴隨著印度教的傳播,就開始有印度僧侶移居馬來半島,但大批印度人遷入是在19世紀以後。其中80%以上的印度人屬於泰米爾人,他們屬於歐羅巴-尼格羅混合人種類型也稱達羅毗荼類型。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語系。四、其他種族:馬來西亞真正的土著民族是今天仍生活在西馬叢林中的尼格利陀人和塞諾伊人,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他們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馬六甲語族,這些土著民族早自石器時代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
H. 馬來西亞的宗教
馬來西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主要由馬來族、華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組成。他們的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各異。馬來人90%以上信仰伊斯蘭教,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則信仰印度教。馬憲法中明文規定伊斯蘭教為馬官方宗教。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多屬遜尼派。
馬來西亞華裔85%自稱信仰佛教及傳統宗教、約10%信仰基督教,5%其它宗教。
I. 馬來西亞的宗教有哪些
官方宗教是清真教。
主要是三大民族,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馬的幾乎所有的馬來人都信仰清真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清真教,,在東馬也有少部分馬來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當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極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華人主要是佛教和道教第一,基督天主第二,極少部分是信仰清真教,,,還有一個是馬來西亞人共同"信仰"的,那就是睡"覺",呵呵!!
註明:西馬(馬來西亞半島)
註明:東馬(沙巴州與沙撈越州)
註明:原住民與馬來族不同,馬來族群的祖先是來自印尼,就像華族的祖先來自中國,印度人的祖先來自印度,而原住民是道道地地在馬來西亞的原住民,,
J. 馬來西亞道教的馬來西亞的道教傳入
馬來西亞由東西兩部分組成,包括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和馬來半島的南部。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宣布獨立,1963年組成馬來西亞。根據989年的統計,馬來西亞有人口1737萬,其中華人人口約佔25%以上,集中居住在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的西海岸。在有的城市,如檳城,華人佔56.1%。馬來西亞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由於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屬於遜尼派的沙裴儀教法學派以及馬來西亞的國情,因此,馬來西亞仍保持著多種宗教同時存在的格局。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華人的佛道教信仰也受到法律的保護。中國和馬來西亞的來往,從考古和史籍可知,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自明代以後,交往更趨頻密。15世紀初年,明成祖就曾經派遣宦官尹慶出使馬六甲(即滿喇加),兩年以後,馬六加之「酋」又遣使者回訪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就多次途經馬六甲,並在馬六甲建立了補給倉庫。至今,馬六甲仍留有鄭和的遺跡。明末和清代又有一批批來自廣東和福建的華人到馬來半島上從事農墾和商貿活動謀生。據17世紀的統計,馬六甲有人口4884人,其中華人有426人,約佔1/10。到19世紀初年,華人還只有千餘人。可是自19世紀中葉起,隨著橡膠種植業、錫礦業的發展以及港灣和道路建設的需要,大批華人來到馬來半島。華人人數急劇增加。1852年,馬六甲的華人迅速增至10608人,1901年又增至19464人。1937年時,整個馬來亞的華人人數已達2114295人,占當時總人口的41%。華人到馬來半島謀生也把中國的宗教信仰帶到了馬來亞。大約在17世紀中葉,在馬六甲出現了華人佛教寺廟「青雲亭」。19世紀初期起,道教宮觀也陸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