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油棕是什麼
① 馬來西亞為什麼盛產棕櫚油
棕櫚樹最初是在1870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馬來西亞的,自1917年開始,其經濟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目前油棕已成為馬第一大經濟作物。
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統計,馬來西亞油棕樹的種植面積已由1975年的64.2萬公頃增長到2003年底的380.2萬公頃,占其全國農業可耕種面積的60%。其中,私人所有的種植園為224.8萬公頃,佔了59.13%,同時這與馬來西亞的氣候也是息息相關的,馬來西亞位於赤道地帶,全年無明顯季節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降雨量大,為雨季;降雨雖多,但雨下得驟,停得也快,極少有連陰雨。白天雖然較熱,但幾乎每天午後都有一場驟雨,雨後天氣轉涼。這也為棕櫚樹的生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條萊垍頭
② 棕櫚油是做什麼用的
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
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
(2)馬來西亞油棕是什麼擴展閱讀
2017年4月有相關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以上高溫精煉過程中,棕櫚油比其他植物油會產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隨後,一些媒體關於食品中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毒性的報道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4月6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7年第2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類化合物與脂肪酸的酯化產物,有多個種類,食品中檢出量較高的是3-氯丙醇酯。在穀物、咖啡、魚、肉製品、馬鈴薯、堅果和以植物油為原料的熱加工油脂食品中,都有3-氯丙醇酯檢出。其中,精煉植物油等食品中檢出3-氯丙醇酯的報道逐漸增加。
在油脂精煉過程中,縮水甘油酯通常會伴隨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縮水甘油酯含量也高。「其含量水平與原料種類有關,相比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以果肉為原料的植物油如棕櫚油,更容易產生3-氯丙醇酯。
專家建議,高溫煎炸的烹調方式本身就不被提倡,此外,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只吃一種油,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更有利於健康。
③ 油棕的資料
世界植物油王——油棕
拉丁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g
英文名:oil palm
棕櫚科油棕屬的一個種,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單位面積產油量特高,故有「世界油王」之稱。
原產於熱帶非洲,自然分布於13°N-12°S之間的熱帶雨林到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中國1960年開始正式栽培,主要種植在海南省的南部和西部,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也有少量種植。
植株高大,屬單子葉植物。根為須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三生根和四生根組成,後兩者為主要吸收根。莖直立,不分枝,圓柱狀,莖粗30-40cm,老樹高達10m以上。葉片呈螺旋狀著生於莖頂。肉穗花序,雌雄同株異序,少量出現雌雄混合花序。雌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每個小穗著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狀排列於小穗上,受精後約6個月果穗成熟。每穗有果1000-1500個,穗重10-15kg,最重可達50kg以上。果實由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和核仁組成。成熟的中果皮又稱果肉,鮮果肉含油率50%左右,棕油即由果肉榨取。內果皮又稱核殼,由堅硬緻密的石細胞組成。核仁富含油脂和蛋白質,鮮核仁含油率約50%,棕仁油即從核仁榨取。
油棕定植後第三年開始結果,6-7齡進入旺產期,經濟壽命20-25年,自然壽命長達100年以上。在高溫多雨的東南亞地區,全年開花結實,每公頃產油4-6t。油棕的染色體數為2n=32。
喜高溫、濕潤、強光照和土壤肥沃的環境,但在季節性乾旱地區也有較大的適應性。溫度是制約油棕分布和產量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溫度24-27℃,年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均溫22-23℃的月份有7-8個月,年雨量1500mm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年平均溫度低於22℃,並有短期霜害的地區,果實發育不良,產量極低,不宜栽培。深厚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栽培技術 在生產上用加熱處理法催芽效果最佳。可在38-40℃的發酵坑、暖房、恆溫箱或人工氣候室處理80-90天催芽。種子萌芽後即移植於過渡苗圃,長到5-6片葉再移入裝有肥土的塑料袋,培育12-14個月,選葉片羽裂早、開叉大、葉面積大、裂片多的壯苗定植。
一個油棕園一般以4000-10000ha.為宜。種植密度一般每公頃135-180株,植距8×8m或7×8m,正方形或三角形種植。三角形種植,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間,單位面積產量較高。雨季初期定植為宜。
植後1-4年為幼齡期,以營養生長為主。行間要控制萌生植物,種上豆科覆蓋作物或適當間作短期的經濟作物。根圈每年除草3-4次,並用雜草覆蓋。葉片盡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葉。二三齡時,每年每株施有機肥30kg以上,化肥以氮肥為主,適當施磷、鉀肥。
六七齡進入旺產期,對水、肥要求強烈,一般每年每株施有機肥50kg左右,硫酸銨或氯化銨2-3kg,過磷酸鈣2-3kg。硫酸鉀或氯化鉀1-2kg。成齡樹根圈每年除草2-3次。
病害主要有樹冠病(crown disease)、生理性病害有果腐病(bunch rot)、蟲害有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刺蛾Darna trima等,其中以紅脈穗螟和刺蛾為害較重。國外有致命的油棕苗疫病(Seedling blast disease)和維管萎蔫病(Vascular wilt disease),前者由真菌Fursarium oxysporum引起幼苗根腐病死;後者由真菌引起整個樹冠枯死。中國尚未發現這兩種病害,引種時應注意檢疫,防止傳入。
主要產品為棕油(palm oil)和棕仁油(palm kernel oil)。棕油淡黃至棕紅色,是一種半固體油脂,含飽和脂肪酸5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45%左右,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精煉後油味清淡,不易酸敗,可作食用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可制高級肥皂、化妝品、洗滌劑、蠟燭、油漆、防銹劑、潤滑油、內燃機燃料,以及用於鐵皮鍍錫、鋼鐵淬火等。
棕仁油白色,含飽和脂肪酸80%左右,不飽和脂肪酸13-20%,可作烹調油、人造奶油和糖果、點心、餅干、雪糕、麵包的配料,還可制高級肥皂、洗滌劑和潤發酯。
1986年世界產棕油822.7萬噸。馬來西亞生產棕油最多,年產454.2萬噸,約佔世界總產的55.25。
1983年世界棕油出口量為393.8萬噸。其中馬來西亞出口最多,為290.6萬噸,佔世界出口量的73.7%。
一畝能膏萬口腸,油棕畢竟是油王。
花生九倍差堪擬,椰子千枚難較量。
這是我國當代著名詩人郭沫若贊賞熱帶棕櫚科植物油棕的詩句。
油棕果子
油棕原產熱帶西非,由於樹形有點象椰子,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油椰子"。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產油30-40千克,每畝產油可達100-200千克,採用優良品種,小面積一畝產油可高達600多千克。油棕畝產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畝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們譽為"世界油王"。由於油棕的油脂產量特高,且用途比較廣泛,所以,近百年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競相引種,我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也於1926年開始種植油棕。
油棕油也泛稱棕油或棕櫚油,是一種棕紅色的非乾性油脂,含有大量的類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微量膽固醇,而且燃點較低,用它炸出來的土豆和方便麵等食品,不僅清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能耐長期貯藏,所以熱帶地區人民很早以前就把它視為上等的食用油脂。經過加工提純的油棕油,清如水,滑如脂,不僅可以葯用和食用,而且是機械工業和航空運輸業必不可少的高級潤滑油,還是一種很好的鋼鐵板防銹劑和焊接劑。此外,油棕的原油還可以用來生產肥皂、香皂,油棕仁可生產醬油,油棕殼可生產活性碳。
油棕果子
油棕的果子特別有趣,它們總是成串地"躲藏"在堅硬且邊緣有刺的葉柄裡面,近似橢圓形,表皮光滑,剛長出來時是綠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蠶豆,成熟時逐漸變成黃色或紅色,比鴿卵稍大。成熟的油棕果採摘下來後,加點糖或鹽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膩,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較粗糙的纖維,容易塞牙。
圖片:http://www.foodmate.net/4images/7/8226.html
④ 油棕的特點
油棕屬多年生單子葉植物,是熱帶木本油料作物。植株高大,須根系,莖直立,不分枝,圓柱狀。葉片羽狀全裂,單葉,肉穗花序(圓錐花序),雌雄同株異序,果實屬核果。油棕的果肉、果仁含油豐富,在各種油料作物中,有「世界油王」之稱。用棕仁榨的油叫棕油。
⑤ 馬來西亞最大的產物是油棕對嗎
您好!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棕油是一種植物油,提取自油棕子。
馬來西亞也最大的產物是油棕。
馬來西亞最大的產物是油棕是對的
⑥ 油棕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油棕屬多年生單子葉植物,是熱帶木本油料作物。植株高大,須根系,莖直立,不分枝,圓柱狀。葉片羽狀全裂,單葉,肉穗花序(圓錐花序),雌雄同株異序,果實屬核果。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pH5~5.5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油棕的果子特別有趣,它們總是成串地"躲藏"在堅硬且邊緣有刺的葉柄裡面,近似橢圓形,表皮光滑,剛長出來時是綠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蠶豆,成熟時逐漸變成黃色或紅色,比鴿卵稍大。成熟的油棕果採摘下來後,加點糖或鹽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膩,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較粗糙的纖維,容易塞牙。
⑦ 馬來西亞的什麼樹是油料作物
油棕(Elaeisguinensis),別名油椰子、非洲油棕,棕櫚科的一員。植株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以上,莖粗50厘米。葉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雌花序近頭狀,密集。果實卵球形或倒卵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油棕在其中果皮和種仁中儲藏著極其豐富的油脂。1875年,馬來西亞從倫敦皇家植物園引入第一批非洲油棕種子,1917年開始生產性栽培。1966年馬來西亞成為世界頭號油棕種植國,至今未衰。 2001年油棕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337.6萬hm。增至354.7萬hm。2005年,包括棕油、棕仁油、棕仁餅、油脂產品和成品在內的油棕產品出口總量達1862萬噸。。。。。。
⑧ 棕櫚油是什麼油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佔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一. 棕櫚油的品質介紹: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佔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二.棕櫚油的用途。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做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此外,棕櫚油還可以用來製造肥皂、菜油、以及其它許多種類的產品。
在我國,目前食用精煉棕櫚油,產品規格方面,主要指標是溶點不超過24℃-33℃,用於食品(麵包、餅乾等)的煮炸方面,每年的需要量占進口量的絕大部分;工業使用的精煉棕櫚油,要求溶點不低於44℃,主要用於製造肥皂、硬脂酸及甘油,每年的需要量基本是在十幾萬噸
⑨ 油棕是什麼植物
油棕(拉丁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屬多年生單子葉植物,是熱帶木本油料作物。油棕原產於南緯10°~北緯15°,海拔150米以下的非洲潮濕森林邊緣地區,主要產地分布在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有「世界油王」之稱。棕油精煉後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用油脂,但價格便宜。油棕具有消腫祛瘀的功效,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閉腹痛、症瘕積聚。1998年,在農業部「948」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開展了中國新一輪油棕引種試種(12個油棕品種),經過10多年試種表現,初步篩選出了熱油2、熱油4、熱油6、熱油8這4個高產、優質、抗逆油棕品種。
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或更高,直徑達50厘米,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 ,羽片外向折疊,線狀披針形,長70-80厘米,寬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長7-12厘米,直徑1厘米,上面著生密集的花朵,穗軸頂端呈突出的尖頭狀,苞片長圓形,頂端為刺狀小尖頭;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厘米,苞片大,長2厘米,頂端的刺長7-30厘米;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子房長約8毫米。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
油棕原產地在南緯10°~北緯15°、海拔150米以下的非洲潮濕森林邊緣地區,主要產地分布在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中國引種油棕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
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
⑩ 棕櫚油可食用嗎它的一般用途是什麼
一、棕櫚油可以食用。
二、棕櫚油的主要用途
1、棕櫚油在餐飲業的應用
人類將棕櫚油應用於餐飲已經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與其他食用油脂相比,棕櫚油在煎炸、燒烤食物方面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脂肪酸構成較為理想的特點,同時。油棕是一種高產的多年生油料植物,一次栽種可收獲20年左右,產量高且穩定,所以其經濟優勢也顯而易見。
2、棕櫚油的食品工業用途
在食品工業方面,棕櫚油一般被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氫化棕櫚油、煎炸油脂和專用油脂等。
(1)起酥油。起酥油和人造奶油不同,人造奶油是80%的油脂和20%的水,而起酥油是100%純油脂。起酥油有很多種,每一種食品的製造都需要用到特殊的起酥油,棕櫚油是製造起酥油的合適原料。
(2)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是由水和油脂組成的乳化物,最初生產人造奶油是為了仿造奶油,現在已經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產品,其中棕櫚液油適合製造液態人造奶油,棕櫚硬脂適合製造固態人造奶油。
(3)氫化棕櫚油。氫化棕櫚油在印度、巴基斯坦及中東國家消費較為普遍,這些國家通常將其當作酪脂類產品使用。
(4)專用油脂。棕櫚油和棕櫚仁油都是生產專用油脂的理想原料,專用油脂主要用於糖果,特別是巧克力類食品的生產。其中棕櫚仁硬脂由於其物理性質非常接近於可可脂,又被稱為「代可可脂」。
3、棕櫚油的工業用途
工業使用的精煉棕櫚油,要求熔點不低於44℃。棕櫚油的工業用途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從棕櫚油中可以直接得到的,如皂類、環氧棕櫚油及其多元醇、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類產品;另外一類是油脂化工類產品,如脂肪酸、酯、脂肪醇、含氮化合物及甘油,在這幾種產品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化學方式生產出各種衍生產品。
油脂化工的主要原料是富含長度在C12-C14和C16-C18碳鏈的油脂,其中棕櫚仁油、棕櫚硬脂、棕櫚酸都是主要的原料。
(10)馬來西亞油棕是什麼擴展閱讀:
棕櫚油的缺點
棕櫚油有很多優點,比如營養成分豐富,有大量維生素A和E,但一般我們不用這種油炒菜,因為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實在太高了,超過50%。
早年我國物資匱乏,先講究吃飽的時候都用豬油炒菜,後來棄用就是因為飽和脂肪酸太高,對人體健康有害。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是45%,顯然棕櫚油比豬油還高。
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即使對於新陳代謝比較好的年輕人而言,也容易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