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為什麼要打羅興亞人

緬甸為什麼要打羅興亞人

發布時間: 2022-08-10 11:28:34

『壹』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由來

根據歷史記載, 「羅興亞 」一詞最早起源於 「Roang/Rohan g/Roshang」(若開的舊稱),因此他們以前被稱為若開人, 但羅興亞人自稱他們是摩爾人、阿拉伯人、波斯商人、印度西北國境阿富汗人、莫卧爾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士兵及移民的後代。歷史上羅興亞穆斯林在若開邦的定居可被劃分為五個階段。最早到來的一批是一些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神秘主義者。歷史學家推測,若開與伊斯蘭教的首次接觸可能是在19世紀通過穆斯林水手來完成的。17~18世紀時期若開王室的孟加拉文學也有過相關的記載,「自八九世紀以來,早在邊境地區穆斯林王國建立之前,伊斯蘭教便傳播至梅克納東岸 。

羅興亞人
通過孟加拉灣繁盛的洲際貿易所帶來的海上聯系,一小部分 穆斯林移居始在若開出現。第二波和第三波定居者則分別出現於1430年復辟的若開王室時期和16世紀左右吉大港(Chittagong,孟加拉國東南地區省份 )的被占時期。由於印度政局的動盪不安,莫卧爾王子沙賈漢和他的大批追隨者來到若開避難,這一時期穆斯林人口一直保持著穩步的增長 。因此直到19世紀80年代,仍有許多吉大港穆斯林居住在若開地區。
若開邦原名阿拉干,在古代它並不是緬甸王朝的一部分,實際上阿拉乾地區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早在阿拉干建立自己的封建王朝時期,這個地區就包括了吉大港在內的 「孟加拉十二市鎮」,在妙吳王朝後期被緬甸侵入後王朝滅亡。 1824年英緬戰爭之後,緬甸戰敗並與英國簽訂了 《楊達波條約》,根據該條約緬甸割讓了阿拉干、阿薩姆和丹那沙林, 若開邦等地並入英屬印度下的孟加拉省。據緬甸前文化部歷史研究司副司長敏登的考證,羅興亞這個民族是在1824年英緬戰爭後從孟家拉吉大港地區移居到若開地區的印度穆斯林教徒。
彼時緬甸山區多是封建的世襲少數民族上層土司統治,若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後,英國在此地大量開發荒地,地主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吉大港地區的孟加拉人和穆斯林隨即作為季節性短工遷入緬甸若開邦。「孟加拉十二市鎮」人多地少,加之英國殖民當局在若開地區實施 「授地」制度,大量的孟加拉人隨之遷入並在該地定居。

『貳』 為什麼緬甸不能接納羅興亞人

緬甸是一個以佛教徒為主導的國家,信奉我們所說的南傳佛教,穆斯林只是其少數群體,大多生活在若開邦。而我們現在要說的羅興亞人就生活在這里,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族群。由於歷史糾葛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在緬甸羅興亞人和緬族關系一直都很緊張,生存空間不斷受到他們的擠壓,即使是同屬穆斯林的緬甸領國如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都不太待見羅興亞人。

關於羅興亞人的歷史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羅興亞人自己的主張,他們認為自己是公元8世紀左右,來到若開區的阿拉伯商人的後裔,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羅興亞人就是土著民族,具有先天合法性;另一種是緬甸政府的的說法,羅興亞人是英國殖民者為了長期控制緬甸地區,從孟家拉國遷移過來的幫凶吉大港人,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麼你看緬甸現在也擺脫殖民統治了,你們羅興亞人是不是就應該哪來的回哪去。可是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實際的說服力,只是一直在充當雙方博弈的工具。

其實若開地區的緬族與少數民族一開始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仇恨完全是由後來的大英帝國帶來的,論起干這種事情大英帝國舉世無雙。1885年英緬戰爭後,英國殖民控制了緬甸地區,由於殖民地的開發,若開地區發展的很快,於是就吸引了同屬殖民地的印度和孟加拉的穆斯林的前來。這些穆斯林和當地的穆斯林混在一起,就產生了集群效應,不可避免的擠壓了當地非穆斯林特別是緬族的生存資源。與此同時大英帝國也在不同族群及不同信仰者之間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人為的製造矛盾引起內斗和消耗,以便於人口占極少數的英國人的統治。

日軍入侵東南亞時,日本人以同屬亞洲的身份認同,號召緬族起來驅逐英國勢力,並且武裝組建了若開愛國部隊打算讓他們與英國人開戰。而不甘被驅逐的英國人則以穆斯林為核心組建了第五縱隊,雙方針鋒相對,一度打的昏天暗地,可是交戰的對象並不涉及到英國人和日本人,而僅僅在於穆斯林和緬族之間,這是徹徹底底的內斗,雙方的恩怨從此大大加深了。

我們知道,英國人的陸軍一向不咋地,在日本人的攻勢下他們節節敗退,這時的英國人不在戰略戰術上想應對策略,而是又開始動起歪腦筋來。他們向若開地區的穆斯林許諾,你們去狠狠的打日本人,等打跑了他們,就把孟都地區劃給你們羅興亞人建立穆斯林地區。對於如此夢寐以求的事情,穆斯林當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就跟英國人當炮灰也願意去干。

可是勝利後,英國人迅速變臉,急迫地和緬甸主體民族和好,支持當地的若開族官員執政。這下就慘了,緬族跟羅興亞人新仇舊恨一起算,結果就導致了大批逐穆斯林被驅逐,雙方矛盾越來越大。面對英國人的背信棄義以及緬甸主體民族的冷血驅逐,羅興亞人徹底的走向了分離主義道路。

接下來的歷史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羅興亞人的生活軌跡大致有兩條主線:或是武裝斗爭進行獨立活動而遭到緬甸政府的打壓,或是流亡出境尋找安全居住點而遭到拒絕。其中我們經常在新聞里看到的是生活在難民營里的羅興亞人,可是真正的人間悲劇是偷渡時死在海上的和被蛇頭殘害時丟棄在森林裡的羅興亞人。

那麼為什麼孟加拉國也不接納他們呢?

印巴分治後,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就和巴基斯坦國父真納商量,希望把若開邦地區並入到孟加拉國(當時叫東巴基斯坦)。就實而言這的確讓人心動,但是真納還是非常清醒的,因為他明白英國人支持穆斯林在南亞次大陸獨立建國,是希望通過宗教武器來制衡緬甸和印度,而並不想看到穆斯林做大。

為了不激怒英國人和緬甸,真納明面上沒敢答應緬甸穆斯林的建議,而是私下裡給緬甸穆斯林各種支援。緬甸穆斯林從那個時候起就不斷得到孟加拉的軍火和訓練,武裝對抗緬甸政府,進行獨立和分裂活動,所以緬甸穆斯林對處於權力中心的巴基斯坦是極度的忠誠。

隨著伊斯蘭熱情的消退,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主義者主張脫離巴基斯坦,整過國家迅速分裂為支持統一的宗教勢力和支持獨立的民族主義勢力。於是由印度支持的孟加拉解放戰爭爆發,重視宗教信仰的羅興亞人幾乎都站在巴基斯坦一邊(也就在這場戰爭中他們大部分逃往到緬甸)反對孟加拉的解放。

這就是孟加拉國不肯接納羅興亞人的歷史原因,同時孟加拉國也很清楚,如果允許羅興亞人合法居留,那麼湧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將會是超過200萬的人口規模,這對於本來人口就眾多而且極端貧窮的孟加拉國來說根本就難以招架,況且邊界地區槍支毒品泛濫加上這些人的文化素質低下,無疑會成為禍亂之源。

因此孟加拉國也是完全否定羅興亞人的身份,要求全部遣返。而顯然緬甸方面根本不認定這些人是緬甸人,兩國又不是難民條約簽署國,於是難民營地區已經不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很多羅興亞人把住在難民營里當做生活常態。即便是聯合國都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這就是羅興亞人的現狀,在轟轟烈烈的世俗化進程和宗教勢力碰撞的時候,他們由於錯誤的選擇而成了地緣博弈的無情犧牲品。

『叄』 緬甸羅興亞人的歷史 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緬甸人認為,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羅興亞人」(Rohingya),它是孟加拉非法移民自己造出來的,以求在字面和發音上與若開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給人以他們很早就生活在若開邦的假象。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先是被稱為「吉大港穆斯林」,後來叫作「孟加拉穆斯林」,緬甸獨立後,長期生活在若開邦的穆斯林才有了「阿拉干穆斯林」的稱謂。
緬甸獨立後,阿拉干成為若開邦。聖戰黨要求成立自治的穆斯林邦,結果遭到緬甸聯邦政府的拒絕。聖戰黨隨即發動了針對聯邦政府的聖戰,搗毀了若開邦北部倖存的佛教徒村莊,控制了整個若開邦北部和緬巴邊境(當時孟加拉國尚未獨立,屬於東巴基斯坦),使得更多的孟加拉貧民得以湧入若開邦。緬甸政府軍曾數次與穆斯林武裝交火,聖戰士們數度投降或被消滅,但總是在不久之後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隨著印巴分裂、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建國,以及孟加拉國的經濟長期處於每況愈下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孟加拉難民逃進了若開邦,進而蔓延到緬甸內陸。按照緬甸人的統計,現在,僅若開邦的已知孟加拉人口就超過了100萬,而若開邦總人口不過300萬。
在緬甸眾多的少數民族中,若開族是僅有的幾個曾經自己建國、後來被緬族吞並的族裔之一(克欽人、克倫人歷史上都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若開人卻是緬甸軍政府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如此耐人尋味的一幕緣自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總理吳努在參加選舉時,為了獲得若開邦非法移民的支持,曾許諾給予他們公民權,這遭到了軍方的強烈不滿,也成為吳奈溫發動政變把吳努趕下台的原因之一。此後的軍政府雖然把國內經濟弄得一團糟,政治空氣也極其壓抑,但是,在對待穆斯林的問題上,卻堅定地與若開人站在一起,這就是他們在若開邦得到大力支持的原因。
軍政府上台後,奈溫發動了幾場平息穆斯林聖戰的清剿行動,其中以1978年和1991年的兩次戰爭最為猛烈。緬甸軍隊以奈溫特有的鐵血無情,將若開邦境內的穆斯林武裝基本上剿滅干凈,收回了大片土地,許多穆斯林農民也因失去土地而淪為貧民。所謂的「羅興亞難民」就在此後越來越多地見諸穆斯林的媒體,進而逐漸被國際社會使用。
要地盤還是要民主
即使在聖戰武裝被清剿之後,若開邦民間穆斯林與佛教徒的沖突從來沒有停止過。最近一次大的沖突,發生在2012年,是由三名穆斯林強奸一名佛教徒女孩致死而引發的,動亂持續了數個月之久,造成近百人死亡,眾多清真寺和佛寺被燒毀。
沖突發生之後,西方的媒體和NGO組織一股腦地偏向羅興亞人,在報道中異口同聲地批評緬甸人民和政府沒有給予羅興亞人基本的人權。聯合國也出面施壓,三番五次要求緬甸政府給予羅興亞人公民身份,否則,緬甸的改革開放就不能被視為徹底地走向民主。

緬甸人塗抹標語發泄對支持羅興亞人的NGO組織的不滿。
這么大的一頂帽子,居然被緬甸政府毫不客氣地給抵制了,總統吳登盛駁回了聯合國的要求,異常決絕地表示,「請不要干涉我們的內政。」同時,緬甸政府正在醞釀立法限制羅興亞人的出生率,新近通過的婚姻法中也著重強調了跨宗教通婚中不許強令一方改變宗教信仰的條款(與穆斯林通婚的緬甸女性此前都需要放棄佛教信仰)。此外,2014年,緬甸政府下令、要求媒體和出版物在全境之內禁用「羅興亞人」這個詞。
被美國《時代周刊》稱作「佛教界本拉登」的緬甸僧人維拉督(Wirathu),不僅帶領緬甸佛教界發起抵制穆斯林的運動,還於2015年年初出言不遜,將譴責緬甸人權狀況的聯合國特使李亮喜罵為「娼妓」、「婊子」。盡管維拉督的言行在緬甸佛教界受到了一些批評,卻絲毫不能阻止這位言語激進的反穆斯林宗教人士成為緬甸民眾擁戴的領袖性人物。
2013年,昂山素季在歐洲訪問時,曾接受英國BBC的采訪,當被問及羅興亞人是不是屬於緬甸國民時,她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我不知道。」為此,昂山素季不僅招致西方媒體的批評,認為她沒有勇氣幫緬甸的弱勢群體說話;也導致很多緬甸人的不滿,認為她在非法移民的立場上不夠堅定,真是兩頭不討好。
2015年5月19日,也就是最近的一次羅興亞難民潮爆發時,昂山素季再次被媒體問及這個問題,她的回答變成了:「這個問題,應該由(緬甸)政府來解決,你最好去問政府,別來問我。」不管是從前的含糊其辭,還是現在的無可奉告,昂山素季必然清楚,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她出面聲援羅興亞人,就違背了緬甸的民心所向,不啻於自動交出了競爭下任緬甸國家領導人的機會。
對於這個問題,昂山素季的發言人那溫(Nyan Win)的說辭更為直截了當:「我理解,西方國家在羅興亞人的問題上正在給我們施壓,根據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法律,我們不能接受羅興亞人。」這個表述代表的正是以昂山素季為領袖的緬甸民盟的立場。

緬甸若開邦,一小夥子向我展示一件T恤,上面印有反NGO標語,他們正在准備一次反NGO的遊行

『肆』 緬甸的羅西亞人為什麼遭受歧視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賽因2016年6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

該報告指出,羅興亞人被任意剝奪國籍,行動自由受到嚴格限制,生命安全遭威脅,受教權與工作權被剝奪,就醫困難,面臨強迫勞動、性暴力、投票權被剝奪等政治權利受限等侵害。此外,極端佛教組織煽動仇恨與宗教偏執的言行日漸嚴重,已達到讓人警覺的程度。胡賽因也首度指出,對羅興亞人的長期迫害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這是國際犯罪,代表嚴重、普遍、全面的人權侵害。

事實上,對於緬甸境內羅興亞人的人道危機問題,昂山素季始終採取迴避的冷處理態度,絕口不提「羅興亞人」,這種做法受到海外人士與緬甸國內一些人的批評。

緬甸有130萬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15世紀起定居在該國西南部、孟加拉灣東岸的若開邦,當局不承認他們是緬甸公民,堅稱他們是西邊鄰國孟加拉來的非法移民。2012年6月,羅興亞人與若開邦當地佛教徒發生一場宗教種族沖突後,羅興亞人糟糕的處境雪上加霜,14萬人被迫逃離家園,留下來的羅興亞人被政府隔離圈禁在特定地區,家園降格為難民營,生活環境惡劣。

『伍』 羅興亞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潮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於食物和飲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難民死於船上,難民中甚至發生因爭搶食物而自相殘殺的悲劇。

可憐的婦孺,老人。希望人們能和平相處。

『陸』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在於因為他們的種族和飄忽不定的稱呼,導致一度與緬甸關系處於危機狀態。

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法,規定公民有3種,即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

只有在1823年起就將緬甸作為長居地的民族群體才屬於緬甸原住民,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羅興亞人不在其中;只有熟練掌握了緬語、若開語等原住民語言才能成為歸化公民,而羅興亞人有自己的語言很難憑借語言獲得緬甸國籍。

該法引起羅興亞人的強烈不滿,他們重建了羅興亞團結組織(RSO),其目的是建立羅興亞自治邦,並按伊斯蘭教法管理。不僅佛教徒,連溫和派穆斯林都是他們的襲擊對象。

此外,宗教傾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緬甸主體是佛教徒,長期立佛教為國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與他們站在一起。

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體的數量一直是眾說紛紜:

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認為在緬甸1948年獨立之前羅興伽人就有150萬,當時他們要求與英國單獨談判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國政府沒有同意;

而目前羅興伽人共有350萬,其中在緬甸居住的約有200萬,其餘的分別居住在孟加拉國(約60萬)、巴基斯坦(約35萬)、沙烏地阿拉伯(約40萬)和阿聯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約10萬)。

但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緬甸民族問題的著名學者馬丁•史密斯認為在緬甸居住的羅興伽人大約在70—150萬之間,聯合國難民署也認為目前緬甸的羅興伽人在75—80萬左右。

『柒』 如何評價緬甸驅逐羅興亞人

肯定是不好了,國際影響太不好了,這誰還敢去你那啊
穆斯林吧,他們什麼特點,教義高於國法,或者說不好聽的,只認教義,新疆寧夏,穆斯林總出事,這個有部分原因,
當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不好,也不是所有的穆斯林國家都那樣,
所以緬甸這事,容易得罪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很不好

『捌』 緬甸教派沖突原因

在緬甸6000萬人口中,雖然穆斯林只佔4%,但全國的少數民族加起來卻占緬甸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過去多年間,緬甸政府的戰爭多半是武力制服少數民族而引發的戰爭,因而雙方的對峙仍在加大。近年來,緬甸國內教派沖突頻發與所謂的羅興亞人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密切相關。羅興亞人是緬甸一百多個少數族裔中的一支,是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早在公元7世紀就已在緬甸居住。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說孟加拉語,從外觀以至文化上來看都是南亞人,但在人口以緬族和佛教徒為主的緬甸卻一直遭到排擠。以居住在若開邦的若開族佛教徒與信仰羅興亞穆斯林為例,兩個族群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結下的,雙方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

二戰中,羅興亞族站在英國一邊,而若開族則和緬族一起發起反對殖民統治的斗爭,雙方之間的爭斗埋下仇恨的種子。

『玖』 緬甸的羅興亞人非常霸道,這個民族到底是怎麼回事

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不僅涉及民主,人權和民族自決。

若開邦的羅興亞危機也突然來臨,許多外國非政府組織基本上由歐美國家的外交部和使館直接資助和間接指揮都參與其中。緬甸政府的軍隊可能會過度鎮壓,這使得昂山素季很難說服山區的地方國民軍在與中央政府達成停火與和平協議時達到更加焦慮的時刻。緬甸羅興亞危機的最大威脅不是羅興亞的人道主義問題,而是將當地武裝力量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結合的可能性。若開邦羅興亞人的獨立武裝力量一直薄弱,他們的領導人和總部離倫敦很遠。與山區少數民族武裝部隊不同,他們堅持在當地作戰,並得到群眾的支持。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