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紅色組織是什麼

緬甸紅色組織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1 06:25:09

A. 紅色高棉是什麼

紅色高棉意為柬埔寨共產黨,由波爾布特組建。
1960年9月30日,在金邊火車站的一間破舊房屋裡,柬埔寨勞動黨宣告成立。在新建的組
織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歸來者如波爾布特、英薩利、宋成、喬森潘等進入中央領導層。

1962年柬共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
導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是絕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存在。1963年5月,波爾布特、宋成、英
薩利等被迫逃入磅湛叢林,在農村進行革命宣傳。

1967年4月,馬德望三洛地區農民爆發反征稅暴動。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產黨,他們覺得
開展武裝斗爭的時機已成熟,於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並在各地發動起義。柬革命
軍在政府軍圍剿下東躲西藏,疲於應付。然而,美國對柬埔寨的干涉為紅色高棉帶來了崛起的意外機
遇。正在忙於越南戰爭的美國對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為不滿,1969年3月起派飛機轟
炸成為北越「庇護所」的柬埔寨領土。民族矛盾上升為柬國內主要矛盾。柬共轉而扛起抗美救國的旗
幟。年底革命軍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國策動柬右翼勢力朗諾、施里瑪達等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1970年
4月美國和南越軍隊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敵當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拚棄前嫌,攜手抗美,結成抗美救
國統一戰線。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諾政府的「真臘二號」軍事行動,已取得戰場上的主動。1973
年8月美機停止轟炸。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發展到5萬人,解放了90%以上的國土,完全控制金邊外
圍地區。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發起總攻。4月1日,朗諾以去外國治病的名義離開金邊。4月
17日,金邊掛起了白旗。紅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的全面勝利,在世界上再創了一個農村包圍
城市的成功例子。

●要「一舉建成共產主義」帶來的災難

金邊居民慶幸戰爭結束,但還沒來得及歡迎勝利者,就接到緊急疏散的命令。人們匆忙帶著點隨身用
品,沒有明確目標地逃往農村。三天後,200萬人的金邊成了「居民不足三萬、只有一家商店」、
「沒有小汽車,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至少有兩三萬人死於疏散途中。

紅色高棉稱這是因美國飛機馬上要來轟炸,後來又說是怕城裡隱藏著大量階級敵人。事實上,是
紅色高棉沒有經驗、也不準備學會管理大城市。在他們看來,城市是資本主義的丑惡象徵。它會腐化
幹部和群眾。要建設理想社會,就必須消滅城市。紅色高棉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
。把柬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它著手推廣原在解放區實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貨幣和市場,實行按需
分配和全民供給制。男女老少集體勞動,在公共食堂集體就餐。柬埔寨原是個魚米之鄉,但因糧食產
量逐年下降,人們只能勉強喝上稀粥。紅色高棉禁止私人擁有財產,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組織安
排,婚後夫婦要分開居住。禁止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勒令僧侶還俗。視知識為罪惡,不設正規學校,
禁用書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締傳統歌舞戲劇,嚴禁西方文化傳播。人們不能自由
流動。全國沒有郵政電信,也沒有醫院。紅色高棉把人分為「舊人」和「新人」。「舊人」是攻克金
邊前已在解放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民。「新人」則是舊政權的軍政人員、知識分子、僧侶、技術工人
、商人、城市居民等他們處在「舊人」的監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餓死
、累死和被隨意處死者不計其數。

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隨後遭到軟禁。
他的子女親屬十幾人照樣作為「新人」下放勞動,最後下落不明。

1976年夏,一直處在幕後的波爾布特出任政府總理。年底他憂心忡忡地指出「黨的軀體已經
生病了」,而後開始了對黨組織的內部清洗。大批革命志士成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僅金邊南部的「
圖士楞」監獄就處決了14000名柬共幹部及其家屬。民柬對外也處在自我封閉狀態。到1978
年底,除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這個國家派有外交人員。柬共認為,革命後柬已進
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要消滅各種差別,「在柬埔寨一舉建成共產主義」。而柬共的「組織絕對正確
」論和波爾布特在黨內的絕對權威,使紅色高棉的種種極端乃至殘暴的政策得以實施。在其執政的
三年多時間里,柬埔寨至少有10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當時該國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在十四年抗越戰爭中重整旗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萬「志願軍」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
軍佔領了柬首都金邊。翌日越南拼湊成立韓桑林傀儡政權,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柬執政時代
結束。僅僅兩周時間,民柬就兵敗如山倒,政權不保。除兵不如人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
望早日結束民柬的恐怖統治,並不響應政府發出的抗敵號召。四下逃散的紅色高棉官兵漸漸聚集起來
。他們整編軍隊,在西北和西南山區建立根據地,進行有組織的武裝抵抗斗爭。1981年後民柬國
民軍逐漸恢復了元氣,擺脫被動防禦。民柬領導人也多少進行了一些反思,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宗
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調整,重新贏得了部分民心。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動解散。19
85年波爾布特、農謝和切春宣布退休。這些舉措改善了紅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實際上柬共仍然存在
,而且這些「退休者」仍決定著紅色高棉的一切。

盡管西哈努克憎惡紅色高棉,為了共同的抗越大計,還是再度與之攜手合作。1982年6月,
民柬、西哈努克和宋雙三方決定成立民柬聯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喬森潘任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
令,宋雙任總理。團結抗越局面的形成為紅色高棉贏得了極為有利的外交環境。到八十年代末,紅色
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別,也是僅次於金邊當局的柬第二大政治軍事勢力。

●戰略失策和內部分裂導致衰亡

1989年9月越南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10月23日,柬沖突四方在巴黎簽署《巴黎和
平協定》。柬將實現民族和解,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大選。組成新政府。從1992年2月起,聯合
國陸續派出22萬工作人員,花費近28億美元來幫助柬實施和平協定。而作為協定簽字方之一的
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大選。除紅色高棉外,其他19個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
舉行的大選。而紅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政壇的歷史性機遇。大選後柬組成王國政府,奉辛比
克黨和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
際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洪森派控制新政
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控制區和解散武裝。雙方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議。1994年7月7
日,柬議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紅色高棉內部思想混亂,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對此,強
硬派領導人始終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對策。波爾布特對外迷戀軍事斗爭的魔力;對內他堅持抗美時期
的做法,反對自由經濟和私有財產,強化他的絕對領導,清除不同意見者,結果激起內變。紅色高棉
二號人物英薩利主張政治和談和內部改革,但不為波爾布特所容,作為「享樂主義」和「投降主義」
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領兩個師「與波爾布特派分道揚鑣」。拉那烈和洪森馬上與他達
成和解協議,允許他在其控制區享有自治權利。西哈努克國王還下令赦免英薩利。英薩利的分裂使紅
色高棉喪失了4000人的精銳之師,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寶石等經濟來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
解政策,則摧垮了紅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線。紅色高棉的解體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幾個師脫離
波爾布特,而後改組並入政府軍隊。到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大
勢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國民軍總司令宋成密謀投誠,波爾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成夫婦及其8個子
女。紅色高棉官兵忍無可忍,第一次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一號大哥」。波爾布特倉皇逃命,但為部
下抓獲,隨後被公審判處終身監禁。紅色高棉希望通過此舉改善形象,尋找出路,但因波爾布特是紅
色高棉的靈魂和象徵,對他的審判顯然更使民柬群眾士氣渙散。

1997年奉辛比克黨與人民黨明爭暗鬥,又給殘存的紅色高棉一線希望,部分民柬武裝甚至與
拉那烈派結盟反對人民黨。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驅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勢。紅色高棉的如
意算盤又一次落空。此後在國際壓力下,柬再次舉行大選,拉那烈派與洪森派重新妥協,聯合執政。
紅色高棉對前途已完全絕望。

波爾布特1998年4月去世後,剩下的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形成又一輪投誠浪潮。
最後是12月5日肯農等8位將軍率數千餘部的投誠,以及民柬前主席喬森潘和前人大委員長農謝的
回歸。1998年成了紅色高棉的投誠年和終結年。

B. 緬甸有哪些反政府武裝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C. 在歷史上,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緬甸雖然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但絕不省事,經常因戰爭出現在新聞中,此國在1948年脫離英國之後,仍然走在處理內政、國家統一的路上。緬甸剛獨立不久,國內居然出現了敢於跟政府武裝相抗衡的克欽獨立軍,該獨立軍人數只有1萬到3萬人,但卻每次都能打敗政府的清剿武裝,讓歷任政府倍感頭疼。

緬甸政府多次派人跟克欽族進行和平談判,但始終無法打消克欽族獨立的信念。1987年緬甸政府集結了10倍於克欽獨立軍的政府軍對克欽地區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圍剿。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克欽獨立軍採取了退縮不抵抗政策,一直退到了距我國邊境幾百米的勒新地區,此地突然下起了幾天幾夜的暴雨,克欽獨立軍這才保得一命。1994年,克欽獨立軍領導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到2011年緬甸政府公然撕毀了這個協議,打破雙方維持了17年的和平,緬甸又踏上了內耗的不歸路。

D. 緬甸境內的「北部同盟軍」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做過什麼樣的事情

組織到稱不上,就是一個小的軍隊而已。他們做的事情,主要就是對抗自己的「團隊」。他們並沒有造成什麼損害, 整體只是為了食物在過家家罷了。緬甸政府也很理智地認識到,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以武力為後盾,在第二年以後,跟北部的各個少數民族武裝簽訂了和解協定。

而萊鑫現在也已經形成如同小鎮般的新據點。不過,萊鑫面對緬軍的全面進攻估計也很難守得住,所以他們開始將部分人員與裝備轉移到印緬邊境的克欽族聚居區,並且在那裡有一個旅的架構。所以在短時間內,還沒有辦法讓他們做一些「歸順」的事情。

E. 緬甸共產黨的相關背景

1940~1941年,由於黨的一些重要負責人多數被捕,一度停止活動。1942年日本侵入緬甸後,一些領導人物出獄,重新恢復了黨的組織活動,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武裝斗爭。1944年8月,昂山聯合各抗日黨派、愛國分子組成統一戰線組織──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任主席,緬共總書記德欽丹東任秘書長,取得了抗日武裝斗爭的勝利。1945年7月,緬共召開了第2次全國代表大會。1946年3月,因黨內意見分歧而分裂,以德欽梭為首的一部分中央委員脫離緬共另組「緬甸紅旗共產黨」。緬共則重組新的中央,德欽丹東任中央總書記。領導了戰後最大的一次總罷工。同年10月,緬共因反對參加以英國總督為首的臨時政府而被開除出自由同盟。
1948年3月,自由同盟政府下令在全國各地逮捕共產黨員,並挑起了反共內戰,緬共即轉入農村進行武裝斗爭。這時,緬共中央制定了「以武裝斗爭為主,配合以其他各種斗爭形式」的策略路線。1948~1951年間,緬共除積極開展武裝斗爭外,還在一些農村解放區和游擊區領導了土地革命,在「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下,將土地分配給農民,從而建立了工農聯盟。
1955年11月29日,緬共頒布了新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主張「建立一個由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以及其他愛國人士組成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政府」,為「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繁榮的新緬甸」而奮斗。1956年以後,緬共曾不斷提出通過談判、停止內戰、實現國內和平的建議,但都被歷屆政府拒絕或單方宣布中止談判。、
1964年9月,緬共中央制定了「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這是緬共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68年初,緬共又在緬東北開辟了新的革命根據地,並建立了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的基層人民民主政權。1968年9月24日,德欽丹東主席遇害後,由德欽辛擔任緬共中央主席,德欽巴登頂為副主席。1970年11月11日,紅旗共產黨總書記德欽梭及其他領導人被政府軍俘獲,該黨組織及其武裝力量亦隨之瓦解。
1975年3月15日,德欽辛主席和中央書記德欽漆在作戰中英勇犧牲。5月,緬共召開了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選舉產生了德欽巴登頂為主席、德欽佩丁和欽貌基為副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員會,繼續領導全黨進行武裝斗爭。1978年11月至1979年9月(中間休會數月),緬共中央全會在緬東北解放區舉行,德欽巴登頂作了政治報告,全會討論並通過了黨綱、黨章、《關於土地政策的決定》、《建黨路線》和《軍事路線》等文件。全會總結了緬共30年來武裝斗爭的經驗教訓,統一認識,制定了新的綱領和策略路線。會議認為,緬甸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當前的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其他各革命階級參加的人民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大敵人,而核心是土地革命。1980年9月,緬共向政府當局提出就停止內戰,實現國內和平舉行雙邊談判。翌年5月,在舉行兩輪談判後,由於政府單方面宣布中斷談判而破裂。1982年1月,緬共中央發表聲明,繼續為停止內戰、恢復國內和平,實現人民民主和民族團結而奮斗。1985年9月9日~10月2日召開第3次全國代表大會,德欽巴登頂再次當選為中央主席。

F. 緬甸果敢同盟軍是隸屬於政府軍,還是地方武裝

屬於地方武裝,也就是反政府軍,是果敢地區最大的武裝勢力。

緬甸政府軍即緬甸軍隊成立於1941年12月27日,當時稱「緬甸獨立軍」。1945年3月27日被定為建軍節。1988年以後,調整國防體制,取消總參謀部,建立軍種司令部。

緬甸政府軍的最高決策機構國防安全總司令部。國防總司令部和國防部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國防部為最高軍事機關,設部長一人。國防部下設:總參謀部、第一特戰局、第二特戰局、軍務局、軍需局、任命和授銜局、軍檢局、軍法局、軍事情報局、軍訓局、炮兵和裝甲兵部、民團和心理戰部、國防工辦、采購處、軍械修理部、軍械局、工程兵部和軍醫局。
緬甸國防軍現有總兵力37萬人。年軍費約4億美元。實行志願兵役制。

2009年8月29日,有媒體報道佤邦聯合軍加入果敢軍。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簡稱:佤聯軍-正規部隊總數約3萬人左右,總部設在邦康,在南方的泰緬邊境還設有一個軍區叫做佤聯軍171軍區;為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組織。

G. 緬甸紅克倫民族進步黨有軍事組織嗎

車臣共和國(俄語:Чече́н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車臣語:НохчийнРеспублика;英語:RepublicofChechnya)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喬治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該地區的人和俄羅斯軍隊進行了多次沖突,最大的沖突爆發在蘇聯解體後的10年內,最終車臣分子全軍覆沒。但小規模沖突時有發生。自由亞齊運動(印尼語:GerakanAcehMerdeka,簡稱GAM,又譯亞齊獨立運動組織),是一個主張以暴力手段爭取亞齊獨立的組織。組織由一名亞齊商人創立,總部設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並在亞齊招募游擊隊,以武力爭取亞齊省脫離印尼獨立,建立一個有別於印尼的回教國家。

H. 緬甸反對派有多少軍隊

緬甸反 政 府武裝眾多,軍隊人數近10萬

緬甸的主要武裝勢力:

1、克倫民族聯盟。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2、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

3、撣邦聯合革命軍。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

4、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5、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6、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

7、克欽新民主軍(NDA)。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

8、新孟邦黨(NMSP)。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9、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10、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其他較小的勢力:
撣邦軍(SSA)。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

I. 緬甸的民兵團是什麼與民族武裝有什麼區別

民兵團是1989緬甸克欽族反軍政府演變過來的一個行政單位,而不是武裝組織。

與那些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得關系只是利益上的合作關系,不是夥伴也不是同盟關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