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修理廠技術怎麼樣

緬甸修理廠技術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11 13:33:50

⑴ 中國有修理緬甸的辦法嗎

有,我兩國空軍飛行員在空中相遇驅離時,開的飛機誰不好,但我方技術高超,對方能看到閃亮出名的名牌手錶。高級眼鏡,穿的名牌貂皮大衣。對方自嘆不如,羞愧難擋,夾著尾吧逃跑。然後追擊發射東風導彈,對方人民跪地哭喊還要感謝,不行在來一回。勝利牛逼,就牛不服不行。匿名干什麼。😄😄😁😁

⑵ 有一本小說,男主超級厲害。他是一名醫生,一天值班搶救一個患者,卻遭人陷害,不得不到處逃亡,

《越境鬼醫》 作者:天子

⑶ 緬甸的工業有哪些

緬甸工業由第一工業部,第二工業部管理:第一工業部下屬有7個公司,即緬甸紡織公司、緬甸食品公司、緬甸醫葯與日用品公司、緬甸第一工業部共有工廠122家,陶瓷公司15家,綜合修理公司14家,紙張化學公司11家,這些公司工廠分布在各省各邦。第二工業部是緬甸重工業部,所屬有6家工廠,主要生產以下5大類產品:(1)農用機械;(2)汽車;(3)機器零部件;(4)家用電器及其他電工產品;(5)各類輪胎。

⑷ 南山寺在哪啊,它有啥歷史啊~~急求

南山寺在漳州市區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是聞名海內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據《龍溪縣志·古跡》記載,它原名「報劬崇福禪寺」,是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稱南山寺。
陳邕原籍京兆萬年縣(今陝西西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間(公元705~706年)進士,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師,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為太傅。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與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貶謫到福建,先居福州,後遷興化,最後遷居漳州。他看中九龍江南畔丹霞山麓這塊山水秀麗的地方,興建府第,因為建造形式類似宮廷,且有五個大門,違犯規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說「陳邕興造皇宮,陰謀造反。」皇上派欽差前來查辦,消息傳來,陳太傅謊了手腳,心想大禍臨頭,苦無對策。在危急之時,他的女兒金娘含淚請求父親,舍宅為寺院,讓她削發為尼,以保全家性命。陳太傅只得應允,即日請來法師,為金娘剃度為尼,並把她的閨房改為「修真凈室」,將府第改為「報劬院」。欽差大臣來到,見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宮,據實復旨,陳太傅免予問罪。
南山寺具體建造時間應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後,初名「報劬院」。宋乾德六年(即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刺史陳文重修,改名「崇福」(其時漳泉二州為陳洪進所轄,漳州長官稱刺史。宋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陳洪進上表「納土」,漳泉二州正式歸宋),漳州知州章大任題匾「南州法罄」於南山寺。
南山寺規模宏大。進五個並列的大門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來客的彌勒大佛像,兩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高大形象。原為泥塑,為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淹浸,俗語雲「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四大金剛全部坍倒。災後改用水泥重新塑造,為古今所未有。其造型藝術尤其超越古今。彌勒佛背後,供奉一尊護法韋陀,兩手按住一桿「降魔杵」,直插地面。據說這「落地杵」為表示此寺可供應四方游僧膳宿的標志(另一種是合掌當胸,降魔杵平放在兩手臂間,表示不供應游僧膳宿)。
過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寶佛」(三尊),是來代修建寺院時重塑的,其特徵是兩個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後,認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兩相不合,因此叫它「改頭換面」,把它的頭「砍」掉,按照唐朝特徵重塑成耳朵下端圓形的頭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
大雄寶殿的左側有一個石佛閣,稱「凈業堂」,閣中有一巨大的石筍,聘請石匠名師把它雕成彌陀佛像。佛像連蓮花座高達一丈六尺,造型優美,俗稱大石佛。經考古專家鑒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藝術珍品。關於這尊大石佛,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有一位有名的石雕名師聽說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前來應聘,要求較高的工資,但聲明,在雕成之後,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個缺點,可以分文不取。完工之日,邀請各界人士前來參觀評論,大家嘖嘖稱贊,無人指出缺點。那師傅正在洋洋得意,忽然有一個小孩高聲說:「大石佛的指頭那麼大,而鼻孔那麼小,怎麼能伸進去挖鼻屎呢?」大家才注意到有這個缺點。要找石匠評說時,石匠已偷偷溜走了。其實這只是笑談。
大雄寶殿的左角懸掛一口直徑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1300多市斤的大銅鍾。它本是唐朝鑄造,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擴建寺院時重新鑄造,鍾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題銘。鍾聲洪亮,幾里路外還可聽見。關於這口大鍾的鑄造,也有一段故事:傳說當年寺內僧人為鑄這口鍾四齣募化,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寡婦,誠心地把僅有的一枝銅釵捐獻出來,-個乞丐也把僅有的一枚用錢捐獻出來,僧人雖然笑納,卻視為無關輕重,將其棄置一旁。大鍾出爐時,鍾面有一個小小圓窟窿和一條小裂痕,經過幾次重新澆鑄,這兩個缺點依然存在。後來住持僧想起了那銅釵和銅錢,拿來一比,完全符合,而且粘住了,再也撬不下來。至今大鍾上的銅錢和銅釵痕跡猶存,這故事隱喻著一個哲理。
石佛閣的右鄰是德星堂,俗稱官房,原是供來客住宿的。1930~1931年間,陶鑄任閩南特委書記時曾住在這里,特委機關就在這寺內領導革命。
大雄寶殿後面高坡上的右端是藏經閣,內珍藏六十廚經文,其中有無價之寶血書《華岩經》,相傳是明天啟年間寺僧融(一說雄)和蓮山及尼姑蓮三人用三年時間刺血合寫而成,筆法端秀,字跡顯出金黃色,共八十一卷。可惜在「文革」時受破壞,僅存殘頁。還有光緒帝御賜的《藏經》,即貝葉經,也是少有的珍貴文物。閣中還供奉一尊白石佛,是用純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高六尺,重四千公斤。因光潔如玉,被稱為玉佛。據查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妙蓮法師從緬甸募化而來。這種白石佛全國只有三尊,一在北京團城(一說圍城),一在上海玉佛寺。
高坡上的左端是陳太傅祠,據傳是當年陳邕故居,後人改建為祠,供奉陳太傅塑像,後像被毀。
太傅祠後面有樓,現稱「小姐樓」,又稱「姑娘樓」,傳說為金娘當年的閨房。但據對地方文物有深入研究的陳北愷(已90多歲)老先生說,那樓上供奉的是自陳邕之父陳忠以上五代祖先神位,稱「五祖樓」,所謂「小姐樓」乃是訛稱,並從而訛為「姑娘樓」。
金娘小姐削發為尼之後,曾受皇上封為金花郡主,其墓原在寺後山上,人稱「姑娘墓」,解放後因五個工廠需要共建一座自來水池,把姑娘遺骸移葬在致經閣後園中,修建新墓,立碑曰:「唐浩封金花郡主玄妙之墓」」(玄妙是金花郡主的法號),為遊客所瞻仰。
大石佛、白玉佛、大鍾、血書《嚴華經》、御賜《致經》(貝葉經)合稱南山寺五寶。

⑸ 水車是什麼意思,能買嗎我說的水車是汽車,跑車。

水車,無非就是兩種,一種就是被水淹過的車,一般進貨渠道就是南方,珠海啊,廣州啊,浙江啊這種既不缺水又不缺跑車的城市,被當地的二手車販子通過各種渠道弄到你的家鄉,然後你家鄉的二手車販子通過噴漆,改輪轂等方式把車重新包裝一番,放在各種名車的門店裡進行展覽,如果你單純為了裝裝帥,或者拿他把妹在我看來,只是個人觀點基本上是沒有必要的,

我身邊的朋友就有,有包工程的開著路虎去投標,有宅在家的富二代沒啥事,弄輛二手車養著跑婚慶的,都可以養活自己。總之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建議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買自己力所能及的車。

⑹ 眾多探險家的成功事跡

1
美國阿蒙森,英國斯科特先後成功登上南極點;
2
福馬·特尼德,英國探險家,何馬小說《藏地密碼》中提及的第一位探尋帕巴拉神廟的前輩。帕巴拉神廟的名字,就是從他口中流傳出來的。福馬·特尼德可以說是19世紀最富傳奇經歷的考古探險家之一,他的探險經歷多次見於報端,曾引起一個時代的轟動,不少那個時代的人都是看過他的經歷才被他感染而成為探險家的。發現特洛伊城的德國考古家謝爾曼和第一個登上北極點的美國人皮爾里,都是因為崇拜特尼德而走上了考古和探險的道路。特尼德的考古有個特點,那也是謝爾曼終身堅信的信條。
他們深信,那些流傳於人們口裡的神話和傳奇,一定都是真實的,它們是歷史通過人們口誦的方式流傳了下來。
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者,是從今天印度地區無意中聽到了藏族說唱藝人的史詩,那是比格薩爾王更古老更為神秘的史詩,阿里王史詩,現在好像已經失傳了。不知道福馬從阿里王史詩中聽到了什麼傳說,但是他當時就激動得幾乎失去理智,而帕巴拉神廟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始頻頻出現在他的口中。他前後三次進入西藏地區,似乎一直在尋找有關帕巴拉神廟的線索,最後一次收獲最大,據說是尋找到了地圖一類的東西,但是現在已無法考證,然後,就有了報紙上的最高寒冰峰之行。那也是人們最後一次,看到這位偉大的探險家。
編輯本段
人物經歷

在1843年,福馬幾乎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個高原叫青藏,他們那個時代,所關注的內容是瑪雅!1842年,當第一個科學考察瑪雅的人斯蒂芬斯發表了他那著名的《中美洲齊亞帕斯和尤卡坦紀事》一書後,全球對瑪雅探險熱情空前高漲,那本書被翻譯成十七國文字,一年內再版7次,此後一共再版了幾十次,它成為了十九世紀最暢銷的書,讓全球探險家熱血沸騰,無數的探險家渴望去到熱帶叢林,探索那些掩埋在樹木中的宏偉遺跡。在中美洲進行考察時,福馬他第一個口頭提出『瑪雅人是從亞洲遷徙過去的』,為了證實他的說法是正確的,他才來到亞洲,並從支那半島登陸。可是,他在途中卻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他從說唱藝人口中知道了一個叫帕巴拉神廟的地方,也就是從那一刻起,這座佛家聖廟,成為福馬一生苦求的目標。
在外人看來,1844年他最後一次消失在雪山中。然而,1844年是一個開始,福馬並沒有消失在雪山之中,死於雪山是十幾年後的事,1844年只是福馬開始隱匿自己的行蹤,他不願意再被報紙大篇幅報道,他秘密的,堅持不懈的尋找著,而且收獲極其豐富。據說,他運回英國的寶物,足以將整個大英帝國(包括英倫三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緬甸等地區)買下來,而那些,都是從西藏運回去的。但他終其一生也沒有找到帕巴拉神廟,他只是在尋找帕巴拉神廟的過程中,不斷的發掘遺跡和古建築,在那些遺跡和古建築中,將多如牛毛的珠寶,金銀器源源不斷的運回英國,同時,他發掘的遺跡和古建築越多,就對帕巴拉神廟越是期待,在他的一位好友寫的回憶錄中記載「我詢問福馬,他已經獲得了幾輩子也無法揮霍掉的財富,為什麼還是愁眉不展,整天要去那個隨時都可能送命的地方。福馬總是搖頭嘆息,反復念叨著,我沒有找到,我還差一些線索,我沒有找到它。我現在所做的,不過是帶回了海灘上的沙粒,而珍珠,依舊掩藏在裡面。」福馬應該是一八六幾年才死在西藏雪山中的,而那一次,他是帶著地圖去尋找的。
福馬應該把這個秘密永遠的埋葬在西藏,可是,在1914年,英國人麥克馬洪代表英政府給印度和當時西藏劃定了一條分界線,在勘測這條線路的時候,他們無意中竟然發現了本該被冰雪掩埋的福馬的帳篷和屍體。至於他們從福馬的遺骸中究竟得到了些什麼,沒人能知道。後來的事情就比較復雜了,據傳說當時確實發現了地圖,並被英國政府當作最高機密保存起來,但是不久,一戰爆發,那張神秘的地圖也隨之消失,聽說當時地圖的保存者憑記憶描繪了那張圖,而英國人根據那張回憶的地圖判斷,所謂的帕巴拉神廟,似乎因該在喜瑪拉雅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附近。從1921年到1938年,英國人獨立組織了7次對珠峰的探險,但是沒有獲得任何線索。直到1938年,據說那張原圖落在了納粹黨衛軍的手裡,雖然說這件事情也沒有了任何的證據,但是1938年和1943,希特勒兩次下令,他的最佳助手希姆萊親自組建了兩只探險隊深入西藏,這卻是不爭的事實。至於他們究竟是尋找日爾曼民族的祖先還是別的什麼目的,就不是我們所能知道的了。後來發生的事情,二戰最後的柏林之戰,本來因該是計劃周詳的圍殲戰,可是美軍和俄軍都冒死朝城內進發,並最終將柏林一分為二,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好像也是為了那張地圖而來,而我們得到的消息是,他們在爭奪德國一位原子彈研發科學家哈恩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了有關地圖的消息,至於到底是什麼消息,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就是那條消息,讓同盟國的關系出現了直接的利益沖突,然後蘇聯,美國,都爭先恐後的朝中國西藏趕來,直到現在,也沒有停下他們的腳步。不過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人能破譯地圖上的信息,據說,那是一張永遠也讓人看不懂的地圖。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附: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一集):魔幣被竊
故事發生在七百多年前,義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即將卸任回國,中國古城香都國王忽必烈汗召見宰相福林,命他去寶庫取一枚魔力金幣,准備贈予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竊走了那枚金幣,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將胸前的另一枚金幣一掰為二,將半枚交給馬可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後的一個夜晚,爺爺發現東方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新星,便決意將家族的秘密告訴年輕的馬可,交給他珍藏的半枚金幣,囑咐他准備遠航去中國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幣的奧秘。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奪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濫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與他成婚,這樣他才能成為合法的君王。然而公主堅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來。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四集):海上風暴
福林惱羞成怒將荷花公主關進了塔樓。又藉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風巨浪,把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海鷗瑞傑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麼本事!」
馬可·波羅歷險記(第五集):身陷海盜
爺爺的囑咐喚醒了馬可,他頑強地與海浪搏鬥,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這是一艘被海盜侵佔的戰艦,馬可在船上淪為苦力,而海盜船長垂涎的卻是馬可脖子上掛著的半枚金幣。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六)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元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作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鄭和的成長

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本身所具有的優秀光榮傳統和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中,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斗,建立了許多戰功,成為朱棣奪取政權即位稱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武將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為宦官的鄭和,朱棣賜 "鄭"姓與鄭和,又將其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由於鄭和又名"三保",所以人們也叫"三保太監"。

成就事業的基礎

鄭和能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是有其獨特的機會和良好的條件的。作為燕王的親信與隨從,鄭和有機會廣泛接觸統治階級上層人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由於他為人正直,能與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國家大事,並隨時向燕王學習政治、軍事及處理各類事物的謀略。跟隨燕王之後,耳濡目染,鄭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層。這一切都促使朱棣在尋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選時,首先想到的是鄭和。鄭和姿貌才智,在內侍當中無人可比,是領航遠洋的最佳人選。

非凡的個人才能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鄭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帥千軍的才能。
(七)[探險故事] 冰海絕地探險之漫漫求生路
日期:2009-12-09 12:30:51 點擊:7017 好評:119
1 這是航海史上一個非常壯烈的死裡求生的故事。那是1914年8月8日,當皇家南極探險隊駛離英格蘭的普利茅斯港,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克爾頓的船是一艘三桅木船,它特別適於經受冰的撞擊,船名叫北極星,這是挪威最有名的造船廠建造的,造船的木料是櫟木...
[探險故事] 徒步旅行在無人區
日期:2009-12-09 12:29:30 點擊:4018 好評:22
停下來!這是一道瀑布! 嗨!伙計,快點吧!露絲停下來沖著好友杜克和姐姐思瑞莎喊道。思瑞莎笑呵呵地抱怨道:天知道我怎麼會讓你說服了上這兒來。看得出她正在努力適應高山上稀薄的空氣。我感覺我的背包越來越重了。思瑞莎叫道。她的夾克里兜著一隻袖珍型的...
[探險故事] 迷失在森林中的七天
日期:2009-12-09 12:27:50 點擊:4567 好評:92
笑對迷途第三天 5月下旬的一個星期二下午,美國懷俄明州和羅拉多州邊境的山區里,44歲的蘇諾瑪把黑色背囊卸下,放在松針如席的地上。有點不對勁,她對10歲的女兒丹妮說。 母女倆已經在這山區里走了3天。按照計劃,她們這時應已到達懷俄明州恩坎門河健行徑的...
[探險故事] 巨鯨腹中生死行
日期:2009-11-18 19:06:00 點擊:6726 好評:291
超級冒險挑戰極險 史蒂夫凱倫是澳大利亞國家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位航海家和極限運動挑戰者。他常常對海上鯨魚那壯美的雄姿、恢宏的氣勢、悅耳的鳴唱驚嘆不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史蒂夫萌生了一個念頭:鑽進一隻活著的鯨魚腹中去經歷...
[探險故事] 奇異的珍珠
日期:2009-11-18 19:05:31 點擊:6423 好評:132
這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記述的一個發生在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的有關神奇珍珠的故事。它確有其事,雖然酷似神話。 瑪布依是土阿莫土群島上一個捕撈珍珠的土著漁人。他力大無比,勇猛頑強。還在少年時代,他就成為土阿莫土所有珊瑚群島人中下潛深度最深的出色潛水...
[探險故事] 死亡之吻
日期:2009-11-18 19:04:24 點擊:5869 好評:253
尼泊爾有個夏爾巴人的英雄,叫松達瑞。他曾6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登珠峰對他來說真跟回家差不多了。這里,只講他經歷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 有一年,珠峰山腳下來了一對荷蘭的登山者,他們不知道怎麼知道松達瑞了,任何夏爾巴人都不要,非點著名要...
[探險故事] 地中海死亡之旅
日期:2009-11-18 19:03:42 點擊:3265 好評:-31
2004年10月3日一艘從利比亞海岸出航的船隻,歷經16天後在義大利蘭佩杜薩島以南50海里處被人發現時,船上僅剩15名倖存者。甲板上和貨艙里共發現了13具屍體,另外還有80具在途中被拋入茫茫大海。 扎哈拉從昏迷中蘇醒時,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堆已經發臭的屍體中間.

⑺ 關於一些人無私幫助貧困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 要有圖片

小周,我是彭,看看我的!!

1
近兩年,我市涌現出一批熱心希望工程的愛心人士,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崔志魁主任回憶這位劉先生第一次來捐款的情景:「2004年4月15日,劉先生第一次出現在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捐款2000元,提出想幫助貧困兒童上學讀書。他大概30多歲,穿著樸素,態度和藹,而且話不多,當我們要求留下他的姓名和地址等聯系方式時,他卻微笑著謝絕了,只留下劉先生這個稱呼。」

經過團市委的推薦,豐寧黃旗鎮中心小學的宋佳怡成了劉先生資助的第一個孩子。

自此之後,劉先生先後13次捐款:2004年捐款23000元,2005年捐款24000元,2006年捐款9000元,共資助大學生9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4名,小學生16名。

「每次劉先生都是來去匆匆,不願意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團市委多次想通過媒體報道他的感人事跡,也曾被他婉言謝絕。劉先生是目前個人捐款最多的一位,而且他做善事不留名的精神非常讓我們感動。」崔主任告訴記者。

承德縣的徐晶晶、徐碩姐弟倆是劉先生資助最多的貧困孩子。2年裡,劉先生先後資助姐弟倆上學費用18000元。2003年,姐弟倆的父親因車禍離開人世,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親在飯店打工,每個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對維持正常的生活來說已經是捉襟見肘,再供兩個孩子上學更是難上加難。「要不是劉先生資助我們,我們姐弟倆早就輟學在家了。」徐晶晶對劉先生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因為沒有劉先生的聯系方式,2004年8月份的時候,徐晶晶曾經給劉先生寫過一封信,通過團市委轉交給劉先生,對他的資助表示感謝,並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但劉先生並沒有回信,也拒絕了徐晶晶的見面要求。目前,徐晶晶已經從白求恩醫學院畢業,正在尋找工作。「我希望我在找到工作以後,通過另外一種形式或者方法當面感謝劉先生。」

2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庄台鎮。初二輟學,後進入某銀行擔任出納,帶薪考入沈陽音樂學院,1992年畢業後到廣州闖盪,兩年後來到深圳。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截至目前,已經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2005年4月被診斷為胃癌,進入深圳市人民醫院治療。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國共產黨。

本報記者 周勇 深圳報道

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照在病房內的白牆上,留下斑駁的樹影。一位穿綠色條格病服的人靜靜地坐在床上,靜靜地看著書。

這是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一間病房,兩個月前他被診斷為胃癌。

在動手術的時候,醫生發現他胃部的腫瘤已經與胰腺粘連。「胃癌已經擴散……」緊急會診後,醫生們決定將傷口立即縫合。

剛剛做完第三個化療療程,他的頭發掉光了,疾病已經壓迫到他的聲帶,他的嗓子嘶啞,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員。而現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圍內傳播———按媒體報道,自1994年起,他開始資助貧困山區的貧困孩子,受他資助的孩子達到178人,累計捐助款300萬元。

現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於資助孩子散光了家財,人們紛紛為他捐款,醫院也決定免收治療費。

手機響了,是最讓他無奈的催款電話,「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我病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演出,所以暫時沒法付款。」「什麼時候病能治好?」

對這個問題,病人也答不上來,因為自從住進醫院,大夫就沒有和他談過出院的事情。

「我將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後卻下不來,真是無力再往上走但也沒有下梯之路。」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助學之舉。

愛唱歌的「大崇」

叢飛,1969年10月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庄台鎮,11年前,他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南方闖盪,11年後,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東北農村。

現在,村裡的鄉親們還記得當年那位愛唱歌的「大崇」(叢飛昵稱)。「有時我回家,就看見我們家的土炕上坐滿了人,大崇拿著掃帚疙瘩當麥克風唱歌呢,」叢飛的母親李彩鳳回憶說:「叢飛從小就喜歡唱,但他和愛唱東北二人轉的父親不一樣,他學電視連續劇的插曲。《霍元甲》、《上海灘》他聽一兩遍就能記住,大家都說他唱得好。「

對於叢飛的這項愛好,老倆口並沒有太在意,「我們希望他能搞點別的,找個正式工作。」幾經周折,叢飛當上了銀行的一名出納,並且點鈔點得「特溜」。

但叢飛的興趣還是在唱歌上,後來他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現在兒子散盡家財資助貧困兒童,母親雖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養了一名孤兒———大叢飛兩歲的姐姐。「其實他爸也這樣,老把乞丐往家裡領,」

李彩鳳說,有時她一回家就看見滿院子晾著臟乎乎的墊子、衣服,一進屋,「媽呀,全是乞丐。」

叢飛從小就開始和時不時來「拜訪」的乞丐打交道,「這孩子和一個山東的乞丐關系特別好。」李彩鳳說,丈夫不僅一次次把乞丐領回家,還讓兒子給他們端茶倒水,乞丐們逢年過節就來家裡拜年,「大崇就把手頭的餃子、點心主動給人。」

橋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叢飛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了廣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經歷,「睡在橋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飯」,這讓李彩鳳非常心疼,「我是後來才聽他說起的,叢飛剛來廣州的前半年都沒有和家裡聯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麼事情。「李彩鳳說她當時常常拿著掃帚一邊掃地一邊就出起神來。

據叢飛的一位左姓朋友講,1996年,叢飛在廣州時,有個人發現叢飛有演藝才能,就帶著叢飛搞演出賺錢。當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們賺了不少錢,但那人拿著錢溜了。叢飛當時身無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頓。這位朋友說,叢飛曾從深圳寶安機場徒步走回市區,這段距離坐車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但叢飛說他一點都不恨那個人,」因為他認為那個人給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機會。

而據叢飛的朋友李雄兄弟稱,叢飛到深圳後不久,就認識了他倆。「當時他很黑也很瘦,顴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這個年輕人卓越的表演能力與歌唱天賦,讓他倆很驚訝,當即決定和他聯合搞演出。李雄說,在一次大劇院搞的沙龍上,他們幫叢飛開了個人專場。「他唱得非常好,」此後,叢飛開始出入各種歌廳進行表演。從最初演唱一首歌掙80元,到漸漸漲到幾百元。當時叢飛已經開始模仿名人的舉止神態,常逗得觀眾笑個不停,現場氣氛好,叢飛的節目常被放到下半場壓軸。

李雄說,漸漸地,有人開始注意叢飛,並邀請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氣了。

滾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氣的叢飛經常有演出機會,但朋友們發現,本來不該缺錢的叢飛卻總是顯得囊中羞澀。「後來才知道,他把錢都捐給山區的孩子了。」叢飛的一位朋友說。

叢飛資助貧困兒童的義舉具體開始於哪一年,已經很難考證,各種版本的說法都有,因為叢飛病情的關系,也無法向他本人求證,但比較公認的是1994年,叢飛在重慶參加的一場為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觀眾席上坐的是幾百名因家貧輟學的孩子,叢飛當時毫不猶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現金放進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訴叢飛:「你捐出的這筆錢,可以使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

叢飛當時感覺到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從此以後,他就開始不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先後二十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為當地失學兒童籌集學費。

李雄說,叢飛也曾經詢問過他們,該不該資助那麼多孩子。「我們說這是好事,一定要堅持,」並勸叢飛盡量收養少數民族的孩子,「集齊56個民族的孩子最好。」

據官方消息稱,現在叢飛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除了漢族外,還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

叢飛曾這樣解釋他捐助的動機:「在山區時,我被他們的貧寒所震撼,看到他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裡就難受,而當我聽到這些孩子有書可讀時我就高興。」他說,他最主要的願望是讓孩子有書讀,讓社會少幾個文盲,少幾個法盲。正因為他愛上了這些質朴、憨厚、勤勞的山民,他的捐獻才像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其實他就是在滾雪球,不知不覺中雪球就越來越大,然後就慢慢開始覺得累了,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妻子邢丹說,「事實上,只要去貴州貧困山區看過的人,都會被那裡的貧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後才理解他的所作所為的,每個人都會被那裡的慘境震撼,都會伸出援手。叢飛沒有什麼特別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會去那邊,每年都會有義演,每年都會看到新的失學兒童,所以每年都會被新的資助對象所打動。」

17萬元外債

2004年,叢飛在貴州畢節地區織金縣認養了32名孤兒和貧困學生,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

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副鄉長徐習文是叢飛在貴州捐資助學的承辦人,徐習文說:「叢飛對貧困山區人民的那顆赤子之心,常常感動得我們熱淚盈眶。來貴州扶貧助弱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少,但沒有誰能像他這樣達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來織金縣和安順市為貧困生送學費,走時不但捐光了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錢物,還要向隨行的朋友借錢捐,有幾次甚至連身上穿的衣服都脫下來捐了,大冬天只穿著一件短袖內衣返回了深圳。」

「本來以叢飛的實力資助那麼多孩子,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叢飛的朋友李雄說。在一些城市的商業演出中,叢飛已經小有名氣,每場演出的出場費能夠達到一萬到兩萬元,多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幾萬元,資助孩子們的學費,對健康的叢飛來說,完全可以承擔。但2003年非典後,叢飛的演出機會銳減,收入也就越來越少,給孩子交學費時資金也緊張起來。

按《深圳特區報》的報道,當時為了及時給一百多個孩子交上學費,叢飛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在開學前如期給孩子們送去。

李雄說:「有次他向我們借了1000元錢,還死活要用錄像機來抵押,到現在這個錄像機還在我家裡。」

從2004年春天開始,叢飛的胃部經常劇烈疼痛,還時常吐血、便血,叢飛的母親李彩鳳說,當時家裡人和朋友們都勸他住院治療。可叢飛拒絕了,只在門診開了些口服葯維持。2004年7月,叢飛如約來到貴州,給孩子們送去了下學期的學費。只是,這筆學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從朋友們手中借來的。當時,叢飛已經背負上了17萬元的債務。

李彩鳳說,叢飛當時還安慰她說:「只要我多聯系一些商業演出,還這十幾萬元錢不難。」但沒想到的是,叢飛的胃痛日漸嚴重,嗓音也漸漸不如往昔,他再也無力靠演唱為孩子們掙得學費了,欠下的債務無法還上,成了壓在他心頭的沉重負擔。

「為什麼沒有能力了還要堅持資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對此都不能理解:「助人為樂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錢捐助別人?」叢飛這樣向他們解釋說:「我曾向孩子們承諾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們到畢業,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人們眼中的叢飛

在捐助山區貧困孩子的同時,叢飛還是深圳市義工聯合會的五星級義工,義工編號2478.楊華女士是叢飛進入義工聯的引路人。1996年底,楊華在深圳團市委舉行的一個「幫困助樂」基金義演中認識了叢飛,楊華感覺到叢飛是個敬業、熱情、具有深厚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請叢飛加入義工聯,並由他著手招募人員創建一個義工聯自己的藝術團,由叢飛擔任這個藝術團團長。叢飛馬上就答應了,然後就開始組織人員培訓,經過半年多將這個業余的藝術團創建起來。義工聯藝術團在深圳的表演反響非常強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觀眾都是沖著叢飛的名頭去的,而去了之後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這些觀者眼中,叢飛是一個開朗、敬業、從不耍大牌,對觀眾很親切的表演者。」楊華說。

現在深圳某網路公司任職的封女士也是義工聯的成員,她與叢飛是在蓮花北殘疾人康復站中的義演活動中結識的,康復站在每年的春節、元宵、中秋等重大節日舉辦的活動,叢飛總是會過來參加,從來沒有缺席過。他善於模仿名人,神態真實傳神,讓人驚嘆,極受康復站的殘疾人喜歡。在封女士眼中,叢飛是一個給身邊的人帶來太多快樂的人。

對於叢飛長期資助貧困孩子的行為,封女士認為,叢飛並沒有圖什麼。他將這種行為看成是自己的一種責任,雖然他僅僅只是個普通的外來打工者,但資助孩子們時間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他這個人太認真,有時也絮叨。幾個兄弟一起吃飯,他總是叨叨這頓飯能換多少貧困兒童的學費,我們都笑他。」叢飛的朋友左先生說。

叢飛一開始並沒有告訴大家自己資助了貧困山區的孩子,「我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左先生說,叢飛做事不愛張揚,所以當很多人對他的行為表示懷疑時,他也懶得解釋,只是笑笑。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叢飛為了資助深圳的貧困孩子讀書,連續舉辦了7場「幫困助弱叢飛義演晚會」,將5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全部捐獻給了深圳市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參加商業演出的叢飛接到深圳有關方面打來的電話,問他能否參加次日舉辦的「情系災區抗洪救災」大型義演,叢飛立即推掉了多場商業演出,自掏腰包買機票返回深圳,還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掙的2萬元全部捐獻了出來。

叢飛住院後,來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識的市民。一位張姓市民說:「我以為宣傳報道太誇張,跑過來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愛心的人。」

「這和他小時候帶我回家吃一碗餃子,分一塊大餅的行為,其實一樣,並沒有什麼大區別,」在叢飛小時候的同學趙先生眼裡,叢飛資助貧困兒童讀書的行為並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愛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家事

叢飛的家在深圳羅湖區翠竹路東的新港鴻花園,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間內半面牆的書櫃擺滿了獎狀與照片,CD架上擺放著一些古典音樂與民族歌曲,「雖然小點,簡單點,但還是很溫馨的。」妻子邢丹說。

這位24歲的漂亮空姐現在理解了叢飛所做的一切,她認為叢飛是位有責任感的男人,並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

叢飛的第一任妻子是個緬甸人,在兩年前與他離了婚,留給他當時年僅二歲的女兒睿睿。

實際上,結婚之初的邢丹對叢飛的做法有時難免也不理解,會發些牢騷。2004年夏,叢飛帶著她去貴州黔南貧困山區為所資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學費。「那些孩子家裡的貧困程度讓我震驚,他們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還要摻上秸稈吃。許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當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摟著叢飛的脖子一個勁地喊著爸爸,孩子的家長拉著叢飛的手默默流淚,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叢飛的付出。」

邢丹此後辭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顧著年幼的女兒睿睿,當起了全職的家庭主婦。

邢丹說她現在心態很好。「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開心就好,至於錢財這東西,反正家境也沒到吃不上飯,資助就資助好了,自己嘛夠用就可以了。」

對社會上人們對丈夫的種種評價,邢丹說:「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資助,在旁人看來十分誇張,在我看來,卻很自然,他性格就是這樣,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經不起別人的哀求,別說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軟語相求,開口要他幫忙,不管是錢是事,他都會當回事情去解決,不太懂得拒絕別人,是他的優點,但也是他的弱點吧。」

邢丹說,叢飛愛看電影,他們每個月都要去看好萊塢大片的首場,幾乎場場不落,但如今他因為生病已經很久沒有進電影院了。

在住院後,叢飛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內容的遺囑:「邢丹嫁給我,一直跟我過著十分清貧的日子,還陪著我跋山涉水去貧困山區捐資助學,她為我吃的苦頭太多了。如今她懷有4個多月的身孕,以後她一個人可怎麼扶養這個孩子?請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這個孩子,以利於她以後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積蓄,很對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後,讓我的父母帶著睿睿回遼寧鄉下,那裡的生活水平低,容易過活;我資助的一百多個孩子,有很多還是小學生,如果他們不能繼續讀書,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望的未來,你們一定要多想想辦法,讓他們繼續讀書啊……」

《深圳特區報》記錄了邢丹對叢飛遺囑的反應:邢丹情緒激動得不能自製:「在這個世界上,他除了這個孩子,已經一無所有了,我怎麼可以為了自己而將這個孩子打掉呢?無論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來……」

願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叢飛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兒女們寄來的信,看信讀信是他最大的樂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訴您一件事,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學畢業,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請您放心,我會努力學習的,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貴州省織金縣羅燕艷信中的話。

她正在織金縣一中讀高二。

「叢飛的資助讓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並不薄待任何人,他總是給人相同質量守恆的人生,關鍵在於你的需要,你要多一點世俗的幸福,那麼精神的愉悅就會酌情遞減,反之亦然。」湖南省漢壽縣《滄浪》主編胡詩詞這樣評價叢飛。患有小兒麻痹症的胡詩詞累計接受叢飛捐助達到八萬四千元,使他實現了上大學、當作家的夢想。他得知叢飛患癌症住院治療,專程從漢壽縣前來探望。

病榻上,叢飛仍然惦念著貧困山區的那一百多個孩子,惦念著他們這學期的學費還沒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後,拿出2萬元錢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他吃力地給貴州的「兒女們」錄下了一段話:「孩子們:爸爸不能親自來看你們了,但爸爸很想念你們,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5月15日,叢飛手術後第二天,他向前來看望的有關領導交了一份寫於一年前的入黨申請書:「我是一個自由歌手,沒有單位,寫好的入黨申請書一直沒交,現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請您把它交給黨組織,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5月27日上午,叢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6月15日,叢飛在病榻上開了個家庭會,向父母家人提出了兩點願望:身後捐獻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並將遺體捐獻給醫院做醫學研究;拒絕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兩廳住宅,家人何時何地都只能向社會奉獻而不能向社會伸手。

「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叢飛輕輕哼起他自己作詞的《願你幸福》這首歌,臉上充滿笑意。

⑻ 緬甸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⑼ 木地板怎麼保養

正確的保養方法是確保籃球場木地板正常使用的根本,體育場館木地板投資大,維修難度大,費用高,保養方法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木地板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日常保養要做到:
1、運動場木地板嚴禁打蠟,按照木質產品來講,打蠟是保護木地板最好的通用方法:但運動場木地板對表面摩擦系數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木地板表面過於光滑,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由於摩擦力的降低而容易造成腳底打滑,影響正常競技水平的發揮,嚴重時還會發生滑倒事故,所以運動場木地板的油漆面保養不是打蠟,而是消光(利用專用機械除去漆面光澤或使用專用消光劑除掉油化光澤),如果某一區域經鞋底長期摩擦,油漆面被磨光,導致該區域木地板摩擦力降低,必須消光。

2、嚴禁使用溶劑型油類產品清潔木地板,溶劑型油類產品包括:汽油,煤油、醇類、酯類等溶解油漆表面的產品,因溶劑型產品會對地板油漆造成損傷,同時會降低油漆表層的摩擦系數,增加光潔度而影響地板正常使用。
3、地板通風孔、伸縮疑縫、體育器械安裝部位等應定期清潔,不可堵塞,可用吸塵器或空壓機吹氣的方法進行清理,如果灰塵堆積過多,該部們容易產生霉爛、生蟲、堵塞等後果。每日定時用吸塵器對木地板表面進行清潔,使用擰干不滴水的拖布擦拭木地板表面,乾燥季節應增加擦拭次數,以保證場館內適宜的空氣濕度。

⑽ 泰坦尼克號的相關內容

泰坦尼克號(英文RMS Titanic),台灣和香港稱為鐵達尼號,20世紀初英國製造的一艘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豪華客輪,在當時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但卻在1912年4月15日從南安普頓至紐約的處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國電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泰坦尼克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建造過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船的第2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郵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凈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盡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比奧林匹克號多出1600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動力系統有三套主機:其中兩套為四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一套蒸汽輪機,主機功率達到50000馬力,航速23~24節。

但是白星公司的興趣不在追求速度這方面。泰坦尼克號的麵包師比格斯回憶說:「……再不會有象她那樣的船了。我曾經在奧林匹克號、庄嚴號、伊麗莎白王後號……上工作過。它們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錯,就象奧林匹克號一樣,不過豪華得多。比方大餐廳,奧林匹克號甚至連地毯都沒有。泰坦尼克號的地毯則厚得可以沒過膝蓋……再就是傢具,重得你都抬不動。還有那些護牆板……他們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把全部力量放在營建一個豪華與舒適的空間上……她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說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號使得所有建造與設計她的人都受到誘惑。這種誘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後,越來越膾炙人口。用《造船家》雜志的話說,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具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里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艙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頭取暖設備。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盡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對頭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
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盡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人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用露台。

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泰坦尼克號更津津樂道的是安全性。兩層船底,由帶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牆分為16個水密隔艙,跨越全船。16個水密(不進水的)隔艙防止她沉沒。奇怪的是,這些水密隔艙並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牆與最後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間的八道牆則只設到了低一層的E甲板。雖然如此,其中任意兩個隔艙灌滿了水,她仍然能夠行駛,甚至四個隔艙灌滿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狀態。當時的人們再也設想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所以稱泰坦尼克號為「永不沉沒的船」。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處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完成了裝潢工作,處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奧林匹克號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撞)耽擱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收工。她的處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還要在4月1日進行海上試航。一切圓滿。泰坦尼克號於3日抵達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號錨地,等待10號那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作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於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罷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點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遲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所以從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郵船煤艙里搜刮干凈了所有的煤塊。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萬頭涌動。「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新世界。碼頭上擠滿了乘客、來送行的家屬、行李搬運工和海關的檢查人員。上午11點,一號煙囪噴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鍋爐中的25台開始依次生火。中午12點整,泰坦尼克號在拖船的拉動下慢慢離開了碼頭。兩個外側螺旋槳開始攪動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號依次駛過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嚴號(不是後來德國賠償的那艘)、費城號、聖路易斯號、海洋號和紐約號郵船,鳴笛向它們致意。這艘46000噸的大船似乎對其它船隻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紐約號郵船的船身開始向泰坦尼克號靠攏,幸好錨鏈和纜繩及時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號的拖船伏爾甘號把紐約號的船身頂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郵船開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當天晚7點,泰坦尼克號抵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游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美國富翁阿斯特和瑪格麗特•布朗夫人--後來被報紙稱作「永不沉沒的尊貴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號抵達愛爾蘭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一個乘客在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後來成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裡價值連城。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號選擇了距離較短的北航線。氣溫不斷地下降。但天氣非常晴朗。事後倖存的船員說,他們以前從來沒看到過這么寧靜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號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節。盡管認為卡納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藍飄帶來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船上的電報員菲利普忙著替頭等艙乘客們拍發昂貴的私人電報,大多是報平安的廢話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瞭望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泰坦尼克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盡管為頭等艙定製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麼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麼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人們都知道了。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涌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復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准備放救生艇。0點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Come Quickly Danger」,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喀爾巴阡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弗吉尼亞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幺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幺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盡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鍾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里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沖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鍾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6號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堅決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員狠狠地威脅了一通。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喀爾巴阡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鍾,喀爾巴阡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喀爾巴阡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11月18日,喀爾巴阡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事故的後果和影響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於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撞擊示意圖和大眾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說法。包括全船沉沒;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船身近第3及第4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2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極大的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1913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了第一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改組織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下屬部門,直到今天她還在檢測和報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脅航船的冰山。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級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發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就是過了1個世紀後的今天,幾個關於泰坦尼克號和它的沉沒的荒誕說法仍然存在。一個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點的舵可以避免這場災難。大點的舵的可能會拯救她,當時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說,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實上,按今天對輪船的規定看,泰坦尼克號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種說法是: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船不夠。實際上,她的救生船數量是符合英國的法律規定的,該項法律定的數量不是基於乘客數,而是基於船的噸位。當時所有船的救生船數量都遠遠低於需要的數量,當時救生船的目的那時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的;它們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可以搭載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還為這種「對乘客安全高度負責」的額外配置沒有引起公眾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永久性的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事實上,即使她有可以裝下更多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確保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因為在她下沉時,船員們沒有時間來放下所有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機械組的船員堅持他們的崗位到了最後。1988年出版的一本書也提到這個讓它永垂不朽了。事實是,機械艙在1:15AM就被淹沒了。在下沉的最後時刻,機械師們和燒爐工人們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樣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沒有獲救的任何希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