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緬甸第一大河
⑴ 伊洛瓦底江起源點在哪個國家、流經哪些國家入海口在哪
緬甸的第一大河,縱貫緬甸中部,全部在緬甸境內,全長約2,170公里(1,350哩)。從江源至眾多的江口,江水完全在緬甸境 伊洛瓦底江內奔流。流域總面積約411,000平方公里(158,700平方哩)。伊洛瓦底江年均徑流量約4860億m3。河谷成為緬甸歷史、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地帶。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內河運輸的大動脈,自密支那以下1,730公里間皆可通航。河谷平原為緬甸最重要的農業區,中游地區有油田,下游三角洲中盛產稻穀。幹流沿岸主要城市密集。 作為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的夾束,呈南北長條狀,河口段為扇形三角洲(3萬平方公里)。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15。30'~28。50',北緯93。16'—98。42'。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Nmai Hka)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附近,西源邁立開(MaliHka)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km處的圭道匯合後 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km,流域面積41萬km2,約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條中央縱谷,谷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3。伊洛瓦底江從德耶謬以下是下遊河段,德耶謬至緬昂是下游谷地,緬昂以南,伊江呈傘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達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從勃生河口以東至仰光河口,寬約242公里,南北長約90km,面積為32400平方公里。 圭道至曼德勃是伊洛瓦底江的上遊河段,先後穿過60km長的第一峽谷、23km長的第二峽谷和27km長的第三峽谷;從曼德勒至德耶謬是中遊河段,這里是緬甸降水最少的地區,年降雨量在500--1000mm,是全國著名的乾燥地帶。早在1000年前緬甸的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堤壩修渠道,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現在中游平原依然產芝麻、花生、棉花和煙草, 伊洛瓦底江及湄公河流域 這里也是緬甸重要的養牛區;從德耶謬至人海口是下遊河段。德耶謬至緬昂是下游谷地,緬昂以南,伊江呈傘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達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主要支流 伊洛瓦底江主要支流有大盈江、瑞麗(Shweli)江、欽敦(Chindwin)江、米坦格(Myitnge)江、穆(Mu)河、堯(Yaw)河以及蒙(Mon)河等。其中欽敦江是伊洛瓦底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緬甸克欽邦拉瓦附近,源頭叫塔奈(Tanai)河,先由南向北流,繼而轉向西南,先後接納烏尤(Uyu)河、曼尼普爾(Ma—nipur)河等支流後,在帕科庫附近注入伊洛瓦底江。全長840km,流域面積11.4萬km2。該河水流湍急,多瀑布,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 右岸主要支流有親敦江、模河和蒙河,左有大盈江、瑞麗江、南渡河、榮河等。 其它支流有薩蒙河、穆河、蒙河、馬達雅河、班朗河、昌馬基河、伊辛河等。
⑵ 伊洛瓦底江的特徵是什麼
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的流量在1年中起伏很大,這主要是由於6~9月間的季風雨影響,同時也因夏季冰川急遽融化,進一步增加了流量。
三角洲頂端平均流量在2,300~32,600立方米/秒(82,000~1,152,000立方尺/秒)之間;年平均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460,000立方尺/秒)。最低水位出現在2月份,最高水位出現在8月份。
伊洛瓦底江實測最大流量為6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306立方米/秒;各控制站實測的平均含沙量0.62ks/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3.0億t。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60億立方米,其中緬甸境內4550億立方米,約占緬甸全國河川徑流量的40%。
伊洛瓦底江水能資源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北部高山峽谷,水位落差大;其主要支流欽敦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緬甸第一大河,長2,288公里,流域面積420,934平方公里。上游分兩支,東支稱恩梅開江,起源於中國西藏察隅;西支稱邁立開江,起源於緬甸克欽邦,在緬甸密支那以北會合後,從北到南貫穿緬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孟加拉灣。
伊洛瓦底江雖然並非緬甸最長的河流(最長的是流經緬甸東部的怒江-薩爾溫江),但由於其航運及灌溉價值,故屬該國最重要的河流。
(2)什麼是緬甸第一大河擴展閱讀:
源頭
主流上游恩梅開江之上源為克勞龍,由日東爾美和嘎達曲匯聚而成,日東爾美為伊洛瓦底江正源,它發源於伯舒拉嶺南部金拉山口的拉卡錯,源頭位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金通。
支流
1、因河(英語:Yin River):馬圭省
2、蒙河:馬圭省、欽邦
3、堯河(英語:Yaw River):馬圭省
4、欽敦江:馬圭省、馬圭省-實皆省界河、實皆省
5、穆河(英語:Mu River):實皆省
6、米界河(南渡河):曼德勒省、撣邦
7、瑞麗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同名):實皆省、實皆省-撣邦交界、撣邦、撣邦-中國雲南省交界、中國雲南省
8、大平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稱為大盈江):克欽邦、中國雲南省
9、邁立開江:克欽邦
10、恩梅開江(上游位於中國境內,稱為獨龍江):克欽邦、中國雲南省
⑶ 什麼是緬甸的天惠之河
伊洛瓦底江是我國友好鄰邦緬甸的第一大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在緬甸境內的兩條上源為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兩江匯合以後始稱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自北向南,蜿蜒奔流,穿過崇山峻嶺、平原峽谷,流經河網如織的三角洲,注入安達曼海。全長2150千米,流域面積41萬多平方千米,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以上。緬甸人民對伊洛瓦底江十分崇敬,古來即稱它為「天惠之河」。傳說這里是雨神伊洛瓦底居住的地方,大江是雨神鍾愛的白象噴水而成,江因此而得名。自古以來,緬甸各族人民在它身旁辛勤耕耘,刨造了光輝的歷史和文化。伊洛瓦底江是各民族的搖籃。
從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匯合處至曼德勒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沿岸多山,先後穿過三段峽谷,在每段峽谷間是地勢開闊的平原。上遊河段灘多流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
曼德勒至第悅茂為伊江中游,它穿流於緬甸中部乾燥地帶,抵達三角洲頂端時,約有45%的水量被蒸發掉。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而中游又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地區,中游谷地是棉花和糧食的重要產地,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第悅茂以下為伊江下游。自莫紐起分成9條較大河流,向南作扇形展開,形成河道交織如網的三角洲,三角洲地區除一些高地外概為現代沖積平原。地勢低下平坦,一般與海潮線相等,部分則在海潮線之下。三角洲向外伸延的速度是驚人的。據測量,平均每年向海洋擴展66米左右。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是緬甸的魚米之鄉,也是緬甸全國最發達和最富裕的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米產量約佔全緬甸稻米總產量的2/3,享有「緬甸谷倉」之盛譽。
緬甸經濟的發展與伊洛瓦底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伊江中遊河谷兩岸是緬甸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早在1000年前的緬甸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壩修渠,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緬甸獨立後,為了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稻穀產量和出口額,政府極為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為發展乾旱地區的灌溉事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緬甸內河航運業在國內交通運輸業中擔負著65%的任務,而伊洛瓦底江則是緬甸國內主要運輸命脈,成為溝通南北的主要交通線,整個伊江水系有4600多千米的河道全年可以通航。緬甸北部各地出產的各種珍貴的玉石、琥珀、寶石,緬甸中部的農產品以及產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谷地的石油,大都是通過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輸送到緬甸各地。
緬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輸出國,素有「柚木王國」的美稱,蘊藏了世界柚木資源的75%。砍伐後的柚木先用大象運送到附近的河邊,雨季時結筏流放直至仰光,而後運往世界各地。
伊洛瓦底江兩岸,名城林立。位於中游的歷史名城曼德勒,梵語為「葉德那崩尼卑都」,意為「多寶之城」,它是古代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曼德勒沿江南下129千米,即達古都蒲甘,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塔之城」是「東方文化寶庫」之一。盛極之時,這方圓幾千米的城市,到處佛塔聳立。蒲甘佛塔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風格獨特,充分顯示了緬甸人民的才智。
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勃生,是緬甸的第二大港,這里萬噸輪船暢行無阻。緬甸的大米、木材、魚蝦、海貨,很多都是由該港遠銷國際市場。緬甸人民引以為豪的是,在近代史上,勃生是一座反抗殖民主義的英雄城市。1824年,當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時,偉大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曾在這里領導人民奮起還擊,使敵人聞風喪膽。
伊江下游,有運河與仰光河相接。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仰光猶如一塊晶瑩的寶石閃爍在伊江三角洲上。1948年1月4日,第一面民族獨立的旗幟在仰光上空升起,緬甸從此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贏得了獨立。今天的仰光,正以它那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⑷ 湄南河,湄南河,紅河,伊洛瓦底江各在哪個國家
湄公河(Mekong River),全長4180公里,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十長河流,亞洲第七長河流。它的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湄公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雲南省、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發源於泰國北部山地,流到南部平坦地區,形成湄南河三角洲,最後注入曼谷灣,全長1352千米,流域面積17萬平方千米。
紅河,為中國、越南跨境水系,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於流域多紅色沙頁岩地層,水呈紅色,故稱"紅河"。紅河呈西北-東南流向,全長1280公里,越南境內長508公里,流域面積75700平方公里;中國境內長627公里,流域面積76276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有幹流紅河(元江)及其最大支流李仙江(把邊江),二江在越南境內越池匯合,之後經北部灣入南海。
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
⑸ 伊洛瓦底江的發源地在哪裡
伊洛瓦底江是我國友好鄰邦緬甸的第一大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在緬甸境內的兩條上源為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兩江匯合以後始稱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自北向南,蜿蜒奔流,穿過崇山峻嶺、平原峽谷,流經河網如織的三角洲,注入安達曼海。全長2150千米,流域面積41萬多平方千米,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以上。緬甸人民對伊洛瓦底江十分崇敬,古來即稱它為「天惠之河」。傳說這里是雨神伊洛瓦底居住的地方,大江是雨神鍾愛的白象噴水而成,江因此而得名。自古以來,緬甸各族人民在它身旁辛勤耕耘,創造了光輝的歷史和文化。伊洛瓦底江是各民族的搖籃。
從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匯合處至曼德勒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沿岸多山,先後穿過三段峽谷,在每段峽谷間是地勢開闊的平原。上遊河段灘多流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
曼德勒至第悅茂為伊江中游,它穿流於緬甸中部乾燥地帶,抵達三角洲頂端時,約有45%的水量被蒸發掉。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而中游又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地區,中游谷地是棉花和糧食的重要產地,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第悅茂以下為伊江下游。自莫紐起分成9條較大河流,向南作扇形展開,形成河道交織如網的三角洲。三角洲地區除一些高地外概為現代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一般與海潮線相等,部分則在海潮線之下。三角洲向外伸延的速度是驚人的,據測量,平均每年向海洋擴展66米左右。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是緬甸的魚米之鄉,也是緬甸全國最發達和最富裕的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米產量約佔全緬甸稻米總產量的2/3,享有「緬甸谷倉」之盛譽。
緬甸經濟的發展與伊洛瓦底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伊江中遊河谷兩岸是緬甸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早在1000年前的緬甸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壩修渠,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緬甸獨立後,為了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稻穀產量和出口額,政府極為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為發展乾旱地區的灌溉事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緬甸內河航運業在國內交通運輸業中擔負著65%的任務,而伊洛瓦底江則是緬甸國內主要運輸命脈,成為溝通南北的主要交通線,整個伊江水系有4600多千米的河道全年可以通航。緬甸北部各地出產的各種珍貴的玉石、琥珀、寶石,緬甸中部的農產品以及產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谷地的石油,大都是通過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輸送到緬甸各地。
緬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輸出國,素有「柚木王國」的美稱,蘊藏了世界75%的柚木資源。砍伐後的柚木先用大象運送到附近的河邊,雨季時結筏流放直至仰光,而後運往世界各地。
伊洛瓦底江兩岸,名城林立。位於中游的歷史名城曼德勒,梵語為「葉德那崩尼卑都」,意為「多寶之城」,它是古代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曼德勒沿江南下129千米,即達古都蒲甘,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塔之城」是「東方文化寶庫」之一。盛極之時,這方圓幾千米的城市,到處佛塔聳立。蒲甘佛塔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風格獨特,充分顯示了緬甸人民的才智。
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勃生,是緬甸的第二大港,這里萬噸輪船暢行無阻。緬甸的大米、木材、魚蝦、海貨,很多都是由該港遠銷國際市場。緬甸人民引以為豪的是,在近代史上,勃生是一座反抗殖民主義的英雄城市。1824年,當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時,偉大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曾在這里領導人民奮起還擊,使敵人聞風喪膽。
伊江下游,有運河與仰光河相接。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仰光,猶如一塊晶瑩的寶石閃爍在伊江三角洲上。1948年1月4日,第一面民族獨立的旗幟在仰光上空升起,緬甸從此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贏得了獨立。今天的仰光,正以它那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⑹ 哪條河穿過中國和緬甸
伊洛瓦底江,緬甸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
瀾滄江,在緬甸稱為湄公河。
⑺ 伊洛瓦底江在中國叫什麼名字從哪裡發源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第一大河流,也是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附近(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公里,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了一條中央縱谷,谷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3。伊洛瓦底江蜿蜒曲折的由北向南流淌,最後分成多股汊河,流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圭道至曼德勒是伊洛瓦底江的上遊河段,先後穿過60公里長的第一峽谷、23公里的第二峽谷。
從曼德勒至德耶謬是中遊河段,這里是緬甸降水最少的地區,年降雨量在500--1000mm,是全國著名的乾燥地帶。早在1000年前緬甸的中古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築堤壩修渠道,引水灌溉,種植水稻,現在中游平原依然產芝麻、花生、棉花和煙草,這里也是緬甸重要的養牛區。
伊洛瓦底江從德耶謬以下是下遊河段,德耶謬至緬昂是下游谷地,緬昂以南,伊江呈傘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達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從勃生河口以東至仰光河口,寬約242公里,面積為32400平方公里。伊洛瓦底江的主要支流有大盈江、瑞麗江、欽敦江、穆河、堯河以及蒙河等。其中欽敦江是伊洛瓦底江最大的支流,該河水流湍急,多瀑布,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伊洛瓦底江谷地介於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之間。谷地中有火山熔岩地形殘跡,部分地區為伊洛瓦底江、欽敦江、錫當河的沖積平原,可分為上游谷地、上游谷地、下游谷地、三角洲、勃固山地、錫當河谷等5個小區。上游谷地多山地,中有谷地平原上有突出的小山丘,下游谷地平原較窄,到三角洲附近較寬。伊洛瓦底江流域分屬亞熱帶和熱帶雨林氣候帶,流域內降雨量豐富,三角洲和北部降雨量達2000--3000mm,中有平原降雨量少,為500--1000mm.7月份降雨最多,12--3月為旱季。
伊洛瓦底江流域面積占緬甸國土的60% ,巨大的河谷被稱作中央縱谷,占緬甸國土的1/3。富庶的沿岸平原和3萬平方千米的廣闊三角洲是緬甸最發達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自河口至八莫1600千米可通汽船 ,小船可一直上溯到密支那,全流域的4600千米航道形成了
⑻ 世界第一高的鐵塔是緬甸第一大河是
1.當前世界第一高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高。
達553米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直插雲霄,同周圍建築物相比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它的塔尖部分有七層樓高,並設有室內和室外觀光平台、一個夜總會。在447米高處有一個能容納400人的全球最高的旋轉餐廳。該電視塔啟用於1976年6月,主要用來發射電視和廣播信號。
2.伊洛瓦底江。
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里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的夾束,呈南北長條狀,河口段為扇形三角洲(3萬平方公里)。
⑼ 伊洛瓦底江的地理環境
緬甸的第一大河,縱貫緬甸中部,全部在緬甸境內,全長約2,170公里(1,350哩)。從江源至眾多的江口,江水完全在緬甸境內奔流。流域總面積約411,000平方公里(158,700平方哩)。伊洛瓦底江年均徑流量約4860億立方米。河谷成為緬甸歷史、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地帶。伊洛瓦底江是緬甸內河運輸的大動脈,自密支那以下1,730公里間皆可通航。河谷平原為緬甸最重要的農業區,中游地區有油田,下游三角洲中盛產稻穀。幹流沿岸主要城市密集。
作為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河流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的夾束,呈南北長條狀,河口段為扇形三角洲(3萬平方公里)。流域地理位置為北緯15。30'~28。50',東經93。16'-98。42'。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Nmai Hka)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附近,西源邁立開(MaliHka)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km處的圭道匯合後始稱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長2714km,流域面積41萬平方公里,約占緬甸全國面積的60%,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條中央縱谷,谷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3。伊洛瓦底江從德耶謬以下是下遊河段。
恩梅開江(吉太曲),印度洋水系河流,伊洛瓦底江上源。位於察隅縣。發源於察隅縣東北20千米處,向東南流,在德步里西北約6千米處流入雲南省,名獨龍江,折向西流入緬甸,名恩梅開江,折向南流入邁立開江匯合後始名伊洛瓦底江,最後注入印度洋。西藏境內長77千米,平均寬度30千米,流域呈矩形,流域面積2150平方千米。吉太曲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年均流量52.8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支流短小,主要支流目東曲長64千米。 伊洛瓦底江由恩梅開江與邁立開江匯流形成。兩條支流均發源於緬甸北部北緯28°附近僻遠的高山冰川。東面支流恩梅開江發源於朗格拉(Languela)冰川,水量較大,但由於水流湍急而實際不可通航。西面支流邁立開江坡度較緩,有些河段可以通航,不過時為激流險灘所中斷。匯流處以南約48公里(30哩)為密支那(Myitkyina)。流域地勢呈北高南底,地貌特徵為北部高山峽谷,西部崇山峻嶺,東部高原,南部低窪平原。伊洛瓦底江谷地介於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之間。谷地中有火山熔岩地形殘跡,部分地區為伊洛瓦底江、欽敦江、錫唐河的沖積平原,可分為上游谷地、中游谷地、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勃固山地、錫唐河谷等五個小區。上游谷地多山地,中游谷地平原上有突出的小山丘,下游谷地平原較窄,到三角洲附近漸寬。
兩側為61~91公尺(200~300尺)高的峭壁。江水在曼德勒以北約97公里(60哩)的抹谷(Mogok)流入第三條峽谷。在傑沙(Katha)與曼德勒之間,河道奇直,幾乎流向正南,只是在卡布韋特(Kabwet)附近,一片火山岩造成江流猝然西折。在皎苗(Kyaukmyaung)流出第三道峽谷後,江水沿寬廣、開闊的河道流經中央乾旱帶--古代文化中心地帶--這里大片地區由沖積平原組成。江水從曼德勒(前緬甸王國的首都)猛然西折,然後彎向西南,與親敦(Chindwin)江合流,此後繼續朝西南方向奔流。伊洛瓦底江在與親敦江合流後繼續蜿蜒奔流,穿越人口稠密的乾旱帶,到達仁安羌(Yenangyaung),此後大多南流。其在下游敏巫(Minbu)與卑謬(Prome)之間流經一段狹窄的河谷,兩岸為森林覆蓋的山嶺--西為阿拉干山脈的峰嶺,東為勃固(Pegu)山脈的峰嶺。
在密支那與曼德勒(Mandalay)之間,伊洛瓦底江流經3條明顯的峽谷。密支那下游約65公里(40哩)為第一條峽谷。江水在八莫以下驟然西折,撇下八莫沖積盆地,切割石灰岩形成第二條峽谷。第二條峽谷最窄處約91公尺(300尺)寬,兩側為61~91公尺(200~300尺)高的峭壁。江水在曼德勒以北約97公里(60哩)的抹谷(Mogok)流入第三條峽谷。在傑沙(Katha)與曼德勒之間。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可以說始於興實達(Henzada)以上93公里(58哩)處。三角洲的頂點,距呈曲線的、面對安達曼海(Andaman)的底邊約290公里(180哩)。三角洲的兩邊由東面的勃固山脈與西面的阿拉干山脈的南部末梢組成。三角洲最西面的分流為勃生(Bassein)河,最東面的河流為仰光河,緬甸都城仰光就建在其左岸。
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的流量在1年中起伏很大,這主要是由於6~9月間的季風雨影響,同時也因夏季冰川急遽融化,進一步增加了流量。三角洲頂端平均流量在2,300~32,600立方米/秒(82,000~1,152,000立方尺/秒)之間;年平均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460,000立方尺/秒)。最低水位出現在2月份,最高水位出現在8月份。伊洛瓦底江實測最大流量為6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306立方米/秒;各控制站實測的平均含沙量0.62ks/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3.0億t。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60億立方米,其中緬甸境內4550億立方米,約占緬甸全國河川徑流量的40%。伊洛瓦底江水能資源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北部高山峽谷,水位落差大;其主要支流欽敦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