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緬南在什麼地方
A. 緬南是中國的嗎
不是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
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
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B. 佛塔之國是在哪裡
佛塔之國—緬甸
再見城市
緬甸聯邦享有「佛塔之國」的美稱,4200多萬人口中有85%的人篤信佛教,在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佛塔如林,寺廟如星,這正是緬甸燦爛佛教文化之魂。
緬甸是東南亞地區佛教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佛教傳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佛教文化也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篇章。到過緬甸的人大凡會被千姿百態的佛塔所吸引,會對星羅棋布的佛塔而稱絕。
一座座佛塔,論其大小,有的丈尺之內,有的百米之高;看那塔址,有的聳立在都市中心,有的鑲嵌在鄉間礦野,有的建築在山嶺之上,有的點綴在江河沿岸;略比形態,有的雄偉,有的玲瓏,有的壯麗,有的樸素;若問數量,緬甸人似乎也說不準,曾有人估計,若把所有佛塔排成行,可以從緬甸的南境一直排到北疆,長達1500多公里。
在這無數佛塔之中,最著名的要數仰光大金塔了。大金塔器宇軒昂地聳立在仰光的至高點--新固德拉山崗上。白天,它在陽光的沐浴下,金碧輝煌;入夜,它在星月的淡映下,清奇凝重。緬甸人把它奉為佛教的聖地,視為民族的驕傲。仰光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塔、柬埔寨的吳哥寺齊名,成為聞名於世的東方勝跡之一。
仰光大金塔的歷史比仰光更悠久,已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滄桑。相傳緬甸商人科加達普陀兄弟從印度帶回釋加牟尼的8根佛發,獻給緬王奧加拉巴。緬王下令在這古代漁村建塔珍藏佛發。初建時,佛塔只有約20米高,後經歷朝歷代君王修繕擴建,現已超百米。大金塔上部的貼金箔重達6噸多。塔頂的寶傘上懸掛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塔頂上的鑽球鑲嵌著5449粒鑽石和2317顆紅藍寶石。大金塔真是金光寶氣,挺秀華貴。
如果說仰光大金塔是以其雄偉壯觀而聞名遐邇,那麼緬南龍頂山上的吉諦瑜佛塔則以其神奇絕妙而令人嚮往。這座小巧玲瓏的金塔,只有5米多,但它建在一塊8米多高的巨大岩石之上。這塊近似蘋果狀的巨石在斷崖絕壁處嘎然而止,但又彷彿要隨時滾落下來一般。據說幾人合力可以搖晃這塊巨石,且在搖擺中繩子可以從岩石下一拉而過。神奇的景觀和神奇的傳說,深深吸引著佛教徒,也吸引著遊客前往吉諦瑜一游。
在緬甸,可以說山山有寺廟,山山有佛塔。然而山上塔似星,山下塔如雲的,恐怕要數緬甸北的實階山了。實階山不大,卻具陡岩怪石之勝,又瀕臨著名的伊洛瓦底江。放眼望去,山上有塔群,依山傍水,背負雲天;山麓的塔林,綠色襯托,倒影江水,好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
緬甸佛塔多為金色,也有白色和磚石自然色。塔的形狀多為錐體形、懸鍾形、復缽形和綜合形,也有拱形、方形和石窟形。真是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在這樣一個佛教氣氛濃郁的國度,我也不禁深深被感染,不止一次的在佛塔前頂禮膜拜過,或許,並不是為了祈求什麼,只願,能擁有一份與佛結下的善緣。
參考資料:http://www.cnxuexi.com/chuguoliuxue/yiguofengqing/14391.html
C. 中國和緬甸的邊界 在哪
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
第五條 締約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按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為一方、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西靖丹以西獨龍江南岸的一點。
由此跨過獨龍江,然後繼續沿著以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為止。
第六條 締約雙方確認,從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匯合處以及從南卡江和南永河匯合處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南臘河和瀾滄江(湄公河)匯合處的兩段邊界,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界線如本條約附圖所標明。
(3)緬甸緬南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主要內容:
(1)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2)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
(3)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
(4)為了便於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地居民的部落關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雙方對1941年換文劃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
(5)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該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緬邊界條約的簽訂,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
D. 巴西和緬甸分別被稱為什麼之國
巴西被稱為咖啡王國。緬甸被稱為萬塔之國。
原因:
1.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有「咖啡王國」之稱。
2.緬甸聯邦享有「佛塔之國」的美稱,4200多萬人口中有85%的人篤信佛教,在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佛塔如林,寺廟如星,這正是緬甸燦爛佛教文化之魂。
兩國簡介:
巴西(Brazil),全稱巴西聯邦共和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為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1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歷史上巴西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E. 皎漂港成為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的條件是什麼
皎漂港:在緬甸若開邦的蘭里島北端城鎮皎漂經濟特區。在孟加拉灣東北部。
其坐東面西,朝向印度洋。皎漂港的自然條件與擁有狹長海溝的河北曹妃甸港非常相似,港外航道很深,港內風浪小,是天然良港。而且蘭里島地勢平坦,只有一片小山,非常適合進一步開發。
馬德島 :位於緬甸若開邦皎漂經濟特區的東南方,是距離皎漂港北側入口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離島,島上建設的主要工程包括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工作船碼頭、65萬方水庫、38公里航道、120萬方原油罐區以及馬德首站、中緬天然氣管道閥室等。
皎漂經濟特區位於緬甸西部若開邦,是繼仰光迪洛瓦經濟特區、緬南土瓦經濟特區之後的緬甸第3個經濟特區。
皎漂經濟特區總體開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年至2016年;第二階段,2017年至2020年;第三階段2021年至2025年。
皎漂經濟特區第一階段總開發面積為1620公頃,分為深水港區、工業園區、綜合住宅區。每個區招標一個開發商,承擔本區開發。如果外國公司中標開發權,按照規則,這家外國公司還必須按照一定比例與緬甸公司組成合資公司共同開發。
目前,緬甸最大的仰光港(Port of Yangon)僅能停泊 萬噸級的船舶,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緬甸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和發展。
由於仰光港的天然水深所限,仰光港已經沒有再擴容擴建的條件。鑒於近年來緬甸中部,北部和西北部的資源開發進程,今後幾年緬甸的出口物資將急劇增長,包括木材、礦產品、石油天然氣等大宗物資。
為改善與鄰國的水路貿易交通狀況,緬甸有關部門正計劃在若開邦的皎漂建一深水港。該深水港計劃將建在皎漂鎮附近的馬德島上,由亞洲世界公司(Asia World)全額投資。亞洲世界公司已開始對建港的可行性進行考察。皎漂港的建設將在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港和印度的加爾各答港水路交通中轉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緬甸急需一個大型港口,因此緬交通部門計劃在皎漂附近的馬德島上建設30萬噸深水碼頭,從而改善緬甸海運設施不足的情況,促進緬甸的外貿發展和經濟對外開放。
另外,皎漂深水港在孟加拉國(Bangladesh)的吉大港(Chittagong)、仰光(Yangon)的仰光港和印度(India)的加爾各答港(Port of Calcutta)間的水路交通中轉方面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開發之後,皎漂港將是緬甸最大的遠洋深水港。
2007年,緬甸軍政府曾提出在全國建設包括皎漂港在內的六個經濟特區,並授權國內最大的民營公司與中國(China)雲南聯合外經股份有限公司協商皎漂的非能源開發。
距離皎漂港北側入口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離島,它就是將作為中緬油氣管道起點碼頭的馬德島。來自天津的水運勘測人員早在2007年就到達皎漂,他們為中緬石油管線工程皎漂港的前期選址進行勘測。
F. 被緬甸國土包圍的南坎還屬於中國嗎
1960年10月吳努總理與周恩來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基本劃定了中緬邊境。
其中有一點: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本條約第二條、第九條)
顯然,南坎現在屬於緬甸領土而非中國領土。
G. 緬甸天氣
3月的這個時候,靠近雲南這邊的天氣不是很熱,穿件長袖還可以的!要是下雨還會有點點冷。這個時候一般是不下雨了,因為已經進入緬甸的乾季了!不過靠近雲南這邊因為是高原,還是會下點點雨的!如果往首都方向走的話,越走越熱的!
H. 緬北這個地方歷史上被漢族政權統治多久
[歷史]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
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遺民,根本是漢族;而在緬甸共產黨中真正的緬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數民族佤族人(大約百分之七、八十),這也是強迫小數民族遷徙原因之一,至於如何搪塞西方國家指責」強迫小數民族遷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個絕佳的借口,反正指責緬甸種植罌粟的也是西方國家。
緬甸和中國現今雖保持著友好,但蹤觀中、緬近代的邊界糾紛及現今進行中的強制撣邦內漢、佤、傣族大遷徙,和美國的對華圍堵策略,我們不能不為緬甸在不久將來投向美國而作好准備。緬甸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投入美國懷抱的走向,是不會隨著中國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進兵緬甸討回1960年10月中緬兩國政府簽定邊界條約和1941年國民政府與英國簽定的《中英滇緬南段界務換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積約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區,上述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此外還要在東撣邦建立一個包括大比數漢族在內的撣邦共和國(撣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對抗即將到來的親美翁山蘇姬政府,這會對中國起著重大的戰略作用。
果敢縣(又名麻栗壩)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和緬甸東北部的交界處,與雲南的龍陵、鎮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積約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來在緬甸北金三角的撣邦果敢特區,主體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們絕大部分實際上是中國漢人,如今這些漢人在金三角被稱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國,是中國的漢族。因此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此果敢縣是位在撣邦即金三角境內,處於薩爾溫江以東並和雲南省耿馬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那裡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土司姓楊,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國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968年以前,那裡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因為緬甸政府正在進行
民族強迫大遷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漢人約1,700人從撣邦北部強迫遷徙到撣邦南部泰緬交界的地區。除了從明代的漢族遺民即果敢族,東撣邦地區有著很多其巷他來源的漢族人口,如國民黨的孤軍和眷屬、文革時逃往緬甸的知青和改革開放後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緬邊界緬甸一側的漢人,在金三角漢人總數應該不下一百多萬。它是「中原文化」崩潰裂變後,在邊陲異域的一種扭曲的延續。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緬王,忽聞中華上國的天子駕臨,受寵若驚,即派儀仗隊來接,旋踵便覺不妥,就「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落草的鳳凰不如雞,這群中原皇孫與卿相不得不一夕數驚地潛伏於斯,幸有來自緬京的米糧接濟,不至於采野薇而食。次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繼位。他沒那幺胡塗,深知國邦里養著一群禍胎,早晚會殃及池魚,便派精兵夜襲,一舉將幾十名臣亂刀砍死,永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逃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萬余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有一楊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多少代鎮守滇邊,對西南的民情
地理瞭若指掌。在緬北竣酷的環境中,楊氏終能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的社團從此崛起於緬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緬甸王正式承認了楊家的實際地位,封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統治緬北一個多世紀的土司王朝,無論英國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動其百年基業。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吳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養、誕生一代毒梟「羅星漢」,此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縱橫金三角,與毒品大王坤沙爭霸,面對全世界各地媒體侃侃而談「鴉片」和「海洛因」。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產、加工、製作、販賣,在整個金三角地區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佔多大的比例,沒有科學的統計和明確的說法。果敢縣地圖上只如星點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來的歷史上曾經歷過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有無數可敬可愛的英雄!緬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體和土司時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閉戶。百姓照舊種大煙,生活安定,尤其是不聞槍炮之聲,百姓心情也就隨生活之安定而舒暢了。1969年3月,滾弄交通公路受緬共阻斷,補給困難,緬政府決定放棄果敢,撤守滾弄。當時協助政府軍的地方自衛隊為不留兵源和財產給緬共,竟強迫果敢人民搬遷,限三天
內全搬家,否則以「投敵」治罪。時為農歷3月,正值鴉片收獲旺季,命令即下,誰敢不從,只好忍痛盡棄,遵命搬遷,扶老攜幼,徒步向滾弄前進。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區各寨、新街、下壩區等地,都屬搬遷之列。其間燒毀新街及大旺地,總計到達滾弄的百姓共三千餘戶,暴曬於江邊廣場達一月之久。以後,大部分遷到臘戌、南閘拉一帶定居,少部分 因無力謀生而遷徙不定.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負責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衛隊指揮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沒有縱火,只叫百姓趕快同自衛隊一道撤退,才保住這條街及許多寨子免遭損毀。1969年,政府軍放棄果敢,隨行強迫搬遷者達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來空前大遷徙。4月以後,果敢分為兩個制度不同的地區,政府軍守住滾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緬共統治的果敢縣也逐漸強大。1970年11月,緬共以果敢為基地,出動野戰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舉進攻滾弄,企圖瓦解怒江東岸的政府軍。相持四十二天,政府軍由仰光運來一零五口徑重炮,使用飛機空投炸彈,人民軍傷亡慘重才撤退。在土司時代凡滿十六歲至四十歲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換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賦稅和搖役,如有要事還可由自己兄弟暫時替換,家屬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連頭人也會禮讓三分,服役期滿回家,上述優待隨之取消,照舊為民。可是既然當了三年士兵,所見所聞自然要比別人開通一些,一般說來,只要能循規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會對其禮遇和尊敬的。徵兵制的好處是:人民對當兵無所恐懼,三年一滿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說當兵,實際上沒有打仗機會,根本無危險可言。既然受過軍訓,至少學到點軍事常識,軍人氣息總比老百姓強些,一旦有事,立可應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緬成立總指揮部時,幾天內就徵集兵源三千多名。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樣訓練,即可編組成隊,執行戰斗任務。士兵有事請假回家,還可以帶槍回去,期滿歸隊又帶回來,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論在果敢境內哪裡,問起三十歲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當過兵。二十年來果
敢籍官兵傷亡數包括緬政府和緬共何止兩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總指揮楊振業、楊振紀;下至排長、士兵,或戰死於疆場,或爭權內弘致死,或被刺殺。這些人之死,是非功過,留待果敢後人去定論。不過,他們都是耍槍炮而死,不同於老百姓的正常壽。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們跟隨彭家聲副司令員已從賀島秘密來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級
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人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 (騰沖)西逃,進人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選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漢人系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人滇時的帳前繞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來勢洶洶的「客籍」,漸漸退人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潔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國勢強盛,中央帝國西南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納貢稱臣,接受明王朝的節制。在雲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兩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間,緬人趁中國改朝換代的內亂之機,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葉,它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而現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人莫,明朝設立威遠營,曾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日:「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丟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 (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 (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成為便會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明清時朝,在宣撫目的設置下,又設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轄33個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楊姓大戶,每年替代當時叫大夥頭的陳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職,捐交一年的門賦、煙課,跑來跑去與上頭混熟了,後來木邦宣慰使將這名姓楊的青年任命為果敢土司,陳氏的職務被莫名其妙地頂替了。至晚清光緒初年,麻栗壩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職,首任土司叫楊國正,他的子孫後來一直世襲土司至最後一任。清末,後來英國王室也對緬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變動統統予以冊封追認。現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廟、大水塘兩處,還存有當年清廷與英緬政府封話果敢土司王的兩塊碑。 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分漢人進入了果敢地區定居,他們主要是古代來往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商旅,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而後,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散兵游勇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華人區定居。因此在緬北果敢地區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永曆帝事件後不久,在今臘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設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職,命當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著應付反清復明和內亂的清廷鞭長莫及,多數時統而不治,緬北成了飛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被劃人英屬緬甸。
果敢南部就是後來因坤沙而聞名於世的菜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著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部稱自己是華人。連坤沙都曾對外宣稱過自己祖上第八代,是從中國雲南到萊莫山的漢人,其父娶了當地撣族(與中國傣族、泰國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為妻,生下了混有漢撣血統的坤沙。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都存在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沒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當地華族與緬北少數民族各按自己的習俗生活著,在緬北,種植罌粟、生產鴉片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鴉片經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紀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當地少數民族以種植為主,旅緬華族收購、販運為主的格局。華族因此所賺得的錢遠遠超過了當地土著民族。 20世紀初朝楊國正主政時,正值麻栗壩大煙土聲譽鵲起之時。因出產優質鴉片,果敢由此而商業興旺,社會繁榮,人口也大大增加,並誕生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最盛大的煙會,成為緬北當地一年一度最為熱鬧的鴉片集貿盛事。每年到鴉片上市交易的時節,從中國四川、雲南遠道而來的馬幫,印度、泰國來的商賈,雲集果敢老街販運大煙土,交易活動中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久而久之形成聞車中國西南和金三角的鴉片煙會,時間為十天半月不等。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老闆和馬幫,一般是將生產工具、絲織品和器皿等運來果敢貿易,再換成大煙土運回雲南。從泰國、印度來的商人則以販賣日用百貨為主。英國人則以兜售洋貨為主。煙會越辦越紅火,成為果敢僅次於傳統節日的一大盛事。 在煙會上最搶手的商品當然是大煙土。20世紀40年代以前,煙會上最為活躍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國人。英國人僱用的馬幫,被當地人稱為趕洋腳,這是當時一件大大有利可圖的事情,馬幫幫忙販運一趟,獲利比平時跑單幫高出2一3倍。土司楊家更加熱衷於煙會。因為每年此時他們的馬幫不僅可以大賺一筆,還更進一步密切了與英國人的關系。作為土司署,每年的煙會是署內最可觀的一筆煙課,成為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當地的煙課,幾乎是果敢上交繳撣邦土司稅賦的惟一來源。 作為果敢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老街,盡管是一條小街,卻因煙會而贏得多年的輝煌。百年來,整個果敢出產的鴉片幾乎全是以老街為集散地。由緬甸經滾弄運往中國的貨物,也是以老街為中轉站。在20世紀40年代初鑰,整條街商號林立,其中包括雲南最大的永昌祥、復協和、茂恆等大公司設的分號,每天進出騾馬數以千計。 果敢土司楊家與大戶羅家、蘇家因此而暴富起來。羅四老闆羅朝興在婚後將家產的大部分投人到馬幫運輸業之中,他先後添置了200多匹騾馬,成立了一支20餘人的武裝,干起了從臘戍、當陽、東枝等地向泰國清萊、渭賽一帶運送鴉片的買賣,有時也幫人運輸一些土雜干貨之類。 日本戰敗後,英人重返緬甸。為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緬甸國內展開了風起雲涌的獨立斗爭。以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為首的自由同盟,推動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撣族、克倫等少數民族,是英國統治的獲益者。在緬人奮起反英之時,整個撣族居住的撣邦,也由於自身的利益而進行了積極的活動。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局,果敢土司楊振材等人招兵買馬,擴充武裝,以防不測。果敢華人紛紛響應,捐款捐物,擁戴楊振材成立果敢地區自衛隊,許多青壯年果敢人加人自衛隊行列中。二戰中,中國遠征軍(以青年學生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緬北各地依託華族的力量,辦起了各種華文學校和訓練班。在果敢,羅星漢原來就讀的官立小學50年代成為反共軍事學校。羅星漢時年13歲,彭家聲也未滿14歲,教官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生老兵。在這個訓練班快結束時,羅、彭等人己經練就了一身本領,走馬槍,游擊作戰,幾乎無所不精。軍事培訓班結業後,所有22名學員均被授予少尉軍銜,羅星漢是最小的一個,當年只有14歲多一點。他和彭家聲均被分到果敢自衛隊中任分隊長、小隊長,開始了在金三角地區的滾打。而彭家聲更是由此開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歷程,最終贏得果敢王的稱譽,成為近代歷史上控制果敢時間最長的人物。後來的坤沙也是在這所學校就學畢業。這里的授業,造就了日後三人化詫金三角的本領。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轄本地治安與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組成的「紅包頭」,這是一支服裝怪異的警察隊伍,頭裹紅頭布,據說是仿英人僱用印度巡捕的頭飾而來,身上皂白相間的服裝與腰中的彎刀,卻又是清代衙役的裝束。這支兼容了大清與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隊伍,由果敢傳統的門賦與煙課等稅捐供養。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果敢的紅包頭改名稱自衛隊。當時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楊文炳,在危難之際堅拒日寇誘惑,毅然在果敢豎起抗日大旗,並在1942年3月赴重慶拜晤當時領導中國抗日的領袖蔣介石,宣稱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絕不當出賣漢民族的敗類,後被授予果敢地區抗日自衛隊少將司令一職。
中國遠征軍迸人緬北及果敢後,將其改編為第20集團軍果敢自衛隊,並配發槍支彈葯,自衛隊因此發展到1000餘人,在與遠征軍配合作戰中,先後與日軍直接對抗上百次,犧牲了150餘人。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區與中國遠征軍聯合對日作戰,打死了日軍一個聯隊1000餘人,果敢自衛隊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為有了這支隊伍,那時的緬北地區始終高懸著英國米字旗和中國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緬甸正式獨立,土司王楊文炳參加了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戰、保土有功,而獲新生的緬甸政府承認,果敢族被寫進了緬甸國冊,它成為緬甸在緬北人數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楊振材兩兄弟分別當選上議員、下議員兼地方長官,他們提出緬北華人應加入緬甸國籍,在議會獲得通過。但1950年頒發緬甸國民身份證時,緬北果敢一帶的兒十萬華族中,僅有1萬餘人願意領取,華人的向心力還是北方的中國。楊振材後來官至緬甸撣邦財政廳長,而果敢縣長一職則多年由楊家兄弟輪流坐莊。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喬治六世向楊文炳頒發了英帝國勛章。之後僅保留百來號人的隊伍守土自治,但自衛隊的稱謂就此延續下來。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自衛隊的功能逐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或為果敢領導層內斗的工具,或為緬甸政府所利用,或成為毒案如羅星漢擁兵自重、演變為護衛鴉片運輸的武裝,或成為如彭家聲與政府對抗的民族武裝。 1941年,楊文炳被英國人接往印度加爾各答「度假」半年。後由與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國文官宣布:由於楊文炳長子天折,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英人採用中國封話制,由此確立了楊家最後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楊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稱楊二小姐的楊振材之妹――楊金秀。這不僅因為楊二小姐有傳奇式的經歷,而且羅星漢等人的幌起與她有著密切關系。楊二小姐生就一副倔葷性格,自幼習文練武,成年後走馬販運煙土(楊二小姐終生未嫁,現居緬甸仰光,記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訪時,年已70多歲的楊二小姐正在住院,已進人生命的彌留時刻)。她擁有約200人的武裝馬幫,而這支武裝的隊長,就是羅四老闆的大公子羅星漢。羅星漢比楊二小姐小十多歲,但得益於土司楊二小姐的名聲和自身的才幹,個人勢力得以迅速成長。 羅星漢等人憑自衛隊武裝擁兵自重,自立門戶。果敢形成三大勢力主導天下的局面,一是楊振聲的反緬武裝,其中一部分在泰國由楊振業領導;二是羅星漢受政府扶持的自衛隊武裝;三是彭家聲領導的由年輕人組成的反緬武裝。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緬甸政府加緊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1958年,政府軍一個連進駐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緬甸軍事偵探部及東北軍區同時行動,對果敢地區頭面人物進行了搜捕,楊文燦在仰光、楊振材在臘戍、楊二小姐楊金秀在仰光、羅星漢在緬東幾乎同時被抓。緬軍第77師大規模集結完畢,開始向果敢地區快速挺進。 1965年6月,賦閑在家的彭家聲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他們在果敢百姓中贏得了支持,並公開與政府軍對抗。彭家聲與其弟彭家富統領大約150人的武裝,於1968年1月1日打著緬甸共產黨人民革命軍的旗號,重返果敢。從此,果敢開始了緬共二十餘年的統治。 1968年,緬共首先攻佔果敢地區,至1972年果敢已經完全成為解放區根據地。果敢縣的建製成為20世紀70年代緬共統治區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果敢見到現年30歲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羅星偉,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開小鋪做雜貨生意。以前他們在大牛場住,以玉米、茶葉、穀子和種罌粟為生。他家和羅星漢同出一族且同輩,按輩分年紀應叫羅星漢哥哥,只是由於羅星漢毒名顯赫而不願和他來往。羅星偉長年當兵打仗,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對地圖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據羅星偉回憶說,原來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曆帝被抓走後,數干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為躲避圍剿來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門的這些明朝將官後裔一律隱姓埋名。羅家先輩是深得永曆帝寵愛的南京名將,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羅星漢的父親羅朝興,才重立祖宗牌位。 據他解釋,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歸來吧,我們的同胞;歸來吧,祖國的熱土。
I. 緬甸緬南包含什麼地方
就是歷史上的藤甲軍的故鄉
J. 緬南在哪裡
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