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有什麼洞穴

緬甸有什麼洞穴

發布時間: 2022-08-17 23:19:32

Ⅰ 緬甸值得窮游著去嗎。

緬甸消費水平較低,治安也很好,比較適合窮游。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緬甸是一個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的國家。這里有著蔥郁的密林,霧氣繚繞的群山,還有靜靜流淌在山間的小河,處處都流露著這個國家的天然和質朴。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緬甸一年四季氣候宜人,而這里的誘人景緻也隨氣候變化而不停變幻。緬甸文壇上流行的十二季節詩就是來描寫大自然所呈現的這種豐富多彩。

最佳季節:
10月-次年2月最佳。 緬甸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7℃。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最適宜旅遊的是涼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間,這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也是旅遊的旺季。從2月中旬開始,天氣越來越熱,開始進入乾季,3月-5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甚至到達40℃。每年6月後進入雨季,7、8月常有瓢潑大雨,一直到10月中旬雨季結束。

旅遊景點推薦:
茵萊湖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是一片水鄉澤國,方方面面都吸引著遊客。生活在此地的茵達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腳木樁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島邊的淺水中,形成了一個個水上村落,周圍包圍著菜園。而當地人出門都是以船代步,漁夫練就了單腳劃船的硬功夫,是獨特的傳統劃船方法。記得一定要去餐館跳貓寺,這里的僧侶訓練出了一群會跳離地兩英尺高的貓。最佳游覽時間是在九月至十月的龍舟迎佛節期間,這是佛教的宗教節日之一,以金色盛大駁船和單腳劃船為特色。

蒲甘

蒲甘是緬甸歷史古城,有著古王國的崇高之美。此地保留著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與美國曼哈頓島差不多大小,去緬甸一定得去蒲甘平原。想要獲得最佳視野,莫過於在日出時乘熱氣球欣賞這個古老國度。

納帕裏海灘

納帕裏海灘是緬甸最炙手可熱的海灘旅遊場所,是遊客放鬆的絕佳之境。納帕裏海灘風景如畫:高大的椰子樹點綴數英里長的銀色沙灘,迷人的藍綠色海水一直延伸到海岸線上的茅屋邊。潛水、自行車、獨木舟和高爾夫球等休閑活動頗受歡迎,但當太陽緩緩降落到地平線以下的時候,許多人也選擇靜靜地觀看當地漁民停泊船隻,炫耀自己一天的捕魚量。

烏本橋

當地民眾、漁民、僧侶和尼姑在烏本橋上行走(烏本橋頭有個寺院學校)。烏本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這座1.5千米長的柚木橋在日出或夕陽時分最為壯觀,最值得攝影師捕捉,是緬甸最上鏡的景點之一。要獲得最佳角度,可以租一條船,拍下整個橋身的全景。沒有親眼目睹緬甸人在這所迷人的烏本橋上的日常生活,你就不算真正到過緬甸。

若開邦遺址

若開邦曾是統治這片土地的文明古國,但是不同於其他具有歷史重要性的遺址,若開邦人民的生活依然繼續著。700座寶塔和寺廟收藏十分豐富,是種稻農和牧民日常生活的縮影。據傳說,若開邦曾經擁有6000多座寺廟,但惡劣的天氣條件和沒落的朝代使得這一前若開邦王國變為廢墟。觀看藏在密室內數以百計的石雕佛像,彷佛穿過了歷史長廊,把過去的宏偉庄嚴和今天的簡單樸素聯系起來。

賓德亞石窟

賓德亞石窟收錄了8000多個不同時期的佛陀神像,遊客比緬甸其他所有洞穴加起來都要多。這些佛陀神像幾乎覆蓋了洞穴牆壁,許多遊客會為它們數量之多而驚嘆。在這神聖的充滿金色雕像的迷宮里行走,請放慢腳步,低聲說話,因為僧侶們仍然在這些洞穴里祈禱冥思。

Ⅱ 世界主要喀斯特區域概況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及冰蓋以外的陸地面積約20%為喀斯特岩石出露。北半球的碳酸鹽岩特別發育,古老的岡瓦納大陸除去其邊緣有些白堊紀或時代更新的碳酸鹽岩之外,出露的碳酸鹽岩較少。不是所有的碳酸鹽岩都發育喀斯特景觀,這是因為岩石中不溶物的影響,因而大陸區域發育碳酸鹽岩喀斯特面積估計超過10%~15%。世界上幾乎95%的洞穴發育在灰岩中。

曾有學者劃分出了全球最適宜於喀斯特作用的地質-氣候帶,它們是:阿巴拉契亞-加勒比喀斯特帶,西歐和地中海北岸喀斯特帶與東亞、南亞及赤道太平洋喀斯特帶。中國是後一個喀斯特帶上最為集中分布的喀斯特區域。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含有重要的喀斯特區域見圖3-58所示。

圖3-58 世界主要碳酸鹽岩分布圖(據Fordetal.,1989)

歐洲的法國、德國、英國、愛爾蘭、義大利、奧地利、俄羅斯、立陶宛、烏克蘭,挪威、西班牙、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瑞士、瑞典、匈牙利、捷克、波蘭、羅馬尼亞;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亞洲的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韓國、朝鮮、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黎巴嫩;非洲的阿爾及利亞、辛巴威、尚比亞、埃及、馬達加斯加;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

有關全球喀斯特的分布情況,將簡單介紹之。

1.歐洲地區

包括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及馬其頓等國在內的亞得里亞海東岸喀斯特帶約占上述各國總面積的1/3,不僅因為其發育模式,還因為其科學研究程度,而成為經典的喀斯特區域。喀斯特一詞即源於該區域,諸如落水洞、溶斗、窪地及坡立谷均已成為國際通用專業術語。該區域的碳酸鹽岩主要發育在為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及白堊紀及古近紀,阿爾卑斯運動奠定了地質構造與地形特徵。著名的喀斯特景點如斯洛維尼亞的波斯托伊娜洞、什科茨揚洞及克羅埃西亞的普利特維采(十六湖)、奧姆勃拉泉等。深度超過1000m的洞穴在這一區域達7個。

義大利從寒武紀到第四紀廣泛分布碳酸鹽岩,但主要為中生代及古新世碳酸鹽岩,出露於北部東西向的阿爾卑斯山脈、從北向南的亞平寧山脈以及西西里及撒丁島。

撒丁島寒武紀灰岩洞穴及溶斗等封閉負地形中有與海西期岩漿活動有關的菱鋅礦、重晶石礦床。義大利許多鋁土礦充填於封閉的負地形中,表明是晚白堊世前期陸地與喀斯特時期的產物。現代地貌發育始於中新世早期。

義大利的洞穴中安裝了照明、修築了步道並提供導游的洞穴達數10個,還有一些洞穴供探險、宗教活動、洞穴治療等。著名的洞穴如佛拉薩西洞具完善的環境監測系統,特里雅斯特的大洞則以固體潮監測裝置而聞名。義大利境內深度逾千米的洞穴達11個。

法國喀斯特及其研究居於世界前列,其碳酸鹽岩分布占國土的1/15,分布在潮濕海洋性氣候到東南歐的地中海型半乾旱氣候區域。發育了從寒武紀到新近紀的碳酸鹽岩。深度逾千米及長度超過50km的洞穴各有6個。

法國的碳酸鹽岩主要分布在阿爾卑斯山西麓及比利牛斯山北麓,受到了強烈的褶皺與斷裂,在法國中南部結晶岩中央高原周圍為灰岩高原,並向東北延展至阿爾丹地塊。北部為巴黎盆地及埋藏的灰岩。古生代末及中新生代以來的沉積間斷發育了一系列古喀斯特。

近70餘個供公眾游覽的洞穴分布於前述碳酸鹽岩出露地段,諸如阿赫芒洞、歐朗舍洞、代芒塞勒洞、克拉穆斯洞及奧格尼亞克洞等著名洞穴。還有許多喀斯特發育地點如天生橋及喀斯特泉等也開放供游覽,韋澤河流域的洞穴有逾百個地點為史前文化遺址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包括著名的拉什科洞,為保護洞穴岩畫而於附近復制了一個拉什科洞供游覽而將原洞封存。

中歐及東歐許多國家包括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國在阿爾卑斯及其以東的喀爾巴阡山山地發育了中生代碳酸鹽岩以及小面積分布的早古生代碳酸鹽岩。這些國家的喀斯特分布面積除奧地利超過10000km2以外,一般均在5000km2以下。

奧地利80%的碳酸鹽岩分布在北部灰岩帶構成的阿爾卑斯山區,深度超過千米的洞穴達14個,50km以上的洞穴達9個。

這些國家有許多旅遊洞穴,尤其是奧地利的冰洞、匈牙利布達佩斯等地的熱水洞穴以及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的跨越匈牙利-斯洛伐克邊境的阿格泰萊克洞穴均享譽盛名。

以俄羅斯為主的獨聯體國家境內,碳酸鹽岩廣泛分布,基於大地構造單元,諸如俄羅斯(東歐)及西伯利亞地盾、烏拉爾造山帶、阿爾卑斯、貝加爾、遠東褶皺帶等許多單元中均發育有喀斯特。

碳酸鹽岩發育跨越從元古宙至中生代地層。喀斯特發育受氣候帶的影響,除黑海區域為地中海型氣候喀斯特以外,多為溫帶及寒帶喀斯特特徵,受到冰川作用的影響,還發育了冰洞,以烏拉爾、克里米亞、大高加索及天山等喀斯特地區最發育。

特別要提及的是喬治亞的造山帶發育了7個深度千米以上的洞穴。其中高加索黑海邊的深洞穴居世界之首,深度已達2164m。中亞的烏茲別克也發育了深逾千米及總長度50km以上的洞穴。在烏克蘭發育的洞穴系統中,有2個長度超過50km的洞穴,其中石膏洞的總長度達215km,是居世界第3位的長洞穴。

2.美洲地區

美國國土除阿拉斯加以外面積的15%是灰岩及石膏或其他可溶岩出露或接近地表。東部大西洋及海灣平原區域從卡羅來納到佛羅里達沿著太平洋及墨西哥灣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白堊紀灰岩及白堊,沿著平原的內緣作帶狀分布。古生代及其他古老岩石分布的中東部區域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及內陸低地,從寒武紀到密西西比亞紀(早石炭世)碳酸鹽岩發育了良好的喀斯特。大平原區域碳酸鹽岩主要分布於新墨西哥南部。西部落基山地區域主要分布晚古生代及三疊紀灰岩,為眾多狹窄的、不連續小面積的地帶。

在世界50km以上長度的洞穴系統中,美國佔了10個,猛獁洞穴系統長度已達590.629km而居世界首位。

美國具照明及步道設施並配備導游的游覽洞穴近200個,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游覽洞穴數的國家。除了洞穴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喀斯特地貌及水文地點也開放供公眾參觀。加勒比地區如古巴、牙買加等島嶼以及墨西哥等國家碳酸鹽岩十分發育。著名的牙買加由陡而深的封閉窪地或溶斗及錐狀山峰組成的山地,為古近紀及新近紀的灰岩。墨西哥深逾千米的洞穴達9個,長度在50km以上的洞穴有6個,是國際洞穴界關注的地區之一。

加拿大的喀斯特也有一定的分布。聞名於世的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就是發育於白雲岩地層上。加拿大氣候寒冷,許多洞穴發育與冰水作用具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福特(D.C.Ford)教授認為,還是應當把它們作為一般喀斯特對待,不能稱為冰水喀斯特。

古巴及波多黎各的喀斯特,因受氣候條件控制而具有熱帶喀斯特特徵。古巴也有塔狀的喀斯特景觀,但不像我國南方峰林和峰叢景觀那麼典型、有特色。波多黎各的碳酸鹽岩年代新,孔隙率大。

3.亞洲地區

日本西南部山口縣秋吉台發育有鷹克洞(長4400m,深達145m)、秋芳洞(長2200m,深達128m)等一系列洞穴。這些洞穴主要是因大氣降水滲透補給的水流,對碳酸鹽岩產生溶蝕作用而形成的。

越南北部的下龍灣有海上峰林喀斯特景觀。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及其周圍地區,有較多變質石灰岩,為花崗岩體所環繞,石灰岩通過斷層與花崗岩接觸。吉隆坡為較平坦的準平原,也有類似峰林的景觀。石灰岩埋伏於地下的深度超過100m。吉隆坡石灰岩變質過程有熱液喀斯特作用,這是來自地球深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熱液對石灰岩產生溶蝕作用,後期又有正常降水對變質石灰岩產生的溶蝕作用。沙撈越一帶有高20~40m高的石林分布,面積約0.5km2

土耳其西南部安塔利亞(Antalya)至帕木卡里(Pa-mukale)一帶,也沉積有大片碳酸鹽岩。位於地中海北部的海岸帶,年降雨量可達1000mm以上,亞熱帶的闊葉林茂盛,氣候和我國東南兩廣地區相似。但不同點在於我國受季風影響,炎熱季節的高溫和多雨兩者同時出現,使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景觀廣泛發育;而土耳其則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為旱季,秋冬為雨季,高溫季節和多雨季節是相脫離的,相應地就沒有峰林等喀斯特景觀發育。但在遠離海岸地帶的內陸高地,因雨量減少而呈現半乾旱氣候狀態,消失地表水至地下的喀斯特落水洞及地下喀斯特通道還是較多發育的。這一帶地質構造條件,導致有來自深部的熱液喀斯特作用,使在地下溶蝕的碳酸鹽岩的成分———碳酸鈣(CaCO3),隨著喀斯特熱礦水而外泄於地表。喀斯特熱礦水涌流出地表後,由於溫度及水流壓力的變化,加上生物作用,便在帕木卡里一帶高差90m的河谷產生大片鈣華沉積,形成鈣華瀑布、鈣華堤壩、鈣華梯田等,構成一種奇特的喀斯特景觀。在當地語言中,「帕木卡里」就是棉花堡的意思,即從遠處往上看,在多級的階地上就好像鋪蓋上雪白松軟的棉花,這些「棉花」,其實就是鈣華沉積。

黎巴嫩有2/3的領土為喀斯特地區,地表也有坡谷、窪地、谷地、漏斗、盲谷、落水洞。地下也有地下河、湖及暗河。中生代中期至上新世活躍的地殼抬升運動,導致紅海裂谷張開、阿拉伯板塊與非洲板塊分離,以及與之伴生的斷陷、斷裂,都對黎巴嫩以及其鄰近地區喀斯特的發育起著主要的控製作用。這一地區地表較乾旱,從喀斯特的地表景觀中也可見到尖峻的溶溝溶槽,且具有熱帶的喀斯特特徵。地下喀斯特水較活躍,出現許多喀斯特泉,最大泉水流量可達10m3/s,不少泉水流量達0.28~2.83m3/s。

4.大洋洲

澳大利亞南部的努拉波爾(Nullarbor)平原下面有碳酸鹽岩分布,面積達20萬km2的半乾旱—乾旱喀斯特地區,表面喀斯特現象發育,植被不好,只有起伏3~5m的溶溝溶槽和淺的窪地(10~15m長和2~3m深),但也發育有喀斯特塌陷和落水洞,地下洞穴也較發育(James,1991)。冰期海水面下降及來自地殼深部的火成岩,都對喀斯特作用帶來影響。

5.非洲、南美洲

非洲、南美洲都屬於古岡瓦納大陸,陸地形成後基本上就再沒有下沉為海底,因此,在這兩塊大陸上發育和出露的碳酸鹽類岩石面積很小,只有極少數地區局部發育有岩溶地貌景觀。非洲大陸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以發育有劍狀喀斯特(石林)而聞名全球。

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800餘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中有50餘處與喀斯特有關,它們既有文化遺產也有自然遺產及文化與自然遺產,具生物多樣性及地學多樣性特徵。這些地點包括洞穴、喀斯特泉、地表喀斯特景觀與鈣質沉積物、歷史與文化遺跡、化石產地及宗教廟宇等,馬達加斯加及馬來西亞的針狀喀斯特和雲南石林屬同一類型。這些遺產地中許多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Ⅲ 緬甸旅遊景點有哪些

卡拉威宮

遊客可以向廟內的尼姑買鮮花,獻給神靈,以示尊敬。站在山頂的寺院可以眺望平原上令人稱奇的風景。

Ⅳ 緬甸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緬甸有以下地方值得一去:

  1.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緬甸的第二大淡水湖。
    這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著多種魚類。茵萊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獨腳漁夫 」 更是令人難忘,走進水上村莊又是別一番市井。
    湖中有30多個村莊,這里的茵達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實的水上人家。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區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緬甸著名的宗教古城,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佛教遺址之一。蒲甘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舊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遺址所在的地域。為了保護遺址,緬甸政府將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強制遷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處,是一個以居為點和商業點為主的新城鎮;良吁鎮在老城東北四公里處。三鎮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處必有浮屠」,這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總有屬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據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最多時共有寶塔440萬多座。

3.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長長的柚木橋,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您可以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稱為瞭望之塔,位於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發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內佑庇古王進貢的佛發舍利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鍾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剎,事後換了一個新的,原先那個供在塔南邊的院子裡面安放著。作為當之無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內台階關閉後,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環繞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見大江,往東是體量巨大的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緻的蘇拉瑪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則是他冰瑜塔和阿南達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圍的佛寺層層疊疊,東南方向的遠處,達瑪斯迦寺的大金頂在落日下熠熠生輝。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

6.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牆的東面,寺名來自於佛陀的聲聞弟子以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它是一座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廟向中期演變的過程。寺內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認為蒲甘最庄嚴美麗的佛像。其中南北兩尊是原始遺留下來的,而東西兩尊損於火災,後於18世紀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嘆為觀止,當您遠看佛像時,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當您走到大佛的腳下再抬頭,法相卻變得庄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Ⅳ 緬甸的主要名勝古跡是什麼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
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緬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萬。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
城市」之稱。仰光古稱「大光」,十八世紀中是仰光河畔的一個漁村。1755年改名為「仰光」。仰光港為深水港,可進出萬噸輪,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
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景點有:
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甘道基北岸遠眺卡拉威宮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
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
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宮
緬甸風格的代表性建築,設計別具匠心,造型為兩只傳說中的神鳥——妙聲鳥.背馱一座寶塔.浮游在皇家大湖上。建築周圍的雕刻及大廳內的裝飾.描繪了緬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場景,金、紅兩色是整個建築的主體色彩.象徵吉祥、安樂。
卡拉威宮是仰光市內景點的標志之一。是一艘浮於湖中的鳥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觀金碧輝煌,裡面裝飾豪華。每天晚上7點至10點有緬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開放,幾乎是國際觀光客必到之勝地。
仰光茵萊湖
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昂山市場
位於市中心,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旅遊工藝品市場,除供應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種百貨外.還出售各種特色旅遊紀念品、天然寶石、翡翠玉器、金銀飾品、金線綉、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傳統工藝品。
蘇里塔
蘇里塔位於市中心.鬧中取靜.塔高46米.塔身鍍金.塔基呈八邊形。據傳建成於2000多年前迎接聖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後,以Kakusana菩薩時代的保護神蘇里的名字命名。周圍遍布出售工藝品的攤販。

緬甸中心公園(4張)

波特濤塔

波特濤塔又名千佛塔.與蘇里塔同時建成。據傳從印度來的護送聖物的千佛陪葬於此。1943年被皇家空軍炸毀.20世紀下半葉重建。重建中發現了許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寶。遊客可進入塔身內部觀賞保存聖物的密室。
巧達吉卧佛塔
塔內有長70米的卧佛雕塑。雕塑完成於1907年,20世紀60年代重修。佛腳上的108種佛跡清晰可見。旁邊的英文說明逐一解釋各種佛跡的含義。
中心公園
茵萊湖濱情侶處處
位於仰光市政廳附近的中心公園,又叫瑪哈班都拉廣場,是為紀念抗擊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而得名。公園中央的獨立紀念碑高42.72
米,像一枚刺向蒼穹的寶劍,象徵著緬甸的自由與獨立神聖不可侵犯.也向後人講述著班都拉將軍為爭取緬甸獨立而犧牲的英雄事跡。公園邊的仰光市政廳,是一黃
色的緬式風格建築,外觀莊重、裝飾精美,遊客均會到此拍照留念。

Ⅵ 萬福洞有哪些特色

勐遠仙境地處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境內,是這一地區不同階段的喀斯特洞穴的代表,它以南傳佛教、福壽文化為背景,集山、水、石、石灰山季雨林、溶洞群落、傣族瑤族等民族風情、中國傳統福壽文化、康體療養度假為一體的旅遊生態景觀。

神秘的勐遠仙境

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駐兵勐遠,被這里的山水所震撼,驚嘆「仙境也」,勐遠仙境也因此而得名。

進入勐遠仙境,一座氣勢宏偉的用中國文字製作的大門「升字門」,號稱中國第一門,象徵進入升字門的遊客,都會得到前程似錦和財源廣進的福氣,這座門是根據一位愛國華僑的構思而建造的,意在用中國文字來弘揚中國文化。

熱帶雨林中豐富的植物和野生動物早已誘惑我們去旅行,而那奇特的溶洞地貌更使得新鮮的旅途探索多了幾分深邃和神秘。勐遠仙境景區內的溶洞數量甚是驚人,現已發現,貝葉經記載有各種溶洞100多個,最長的溶洞長達10公里,是一個洞穴探險的絕佳去處,洞中隱藏著富有層次變遷的曲折路徑,還有著地下銀河的閃爍大氣。

岩溶地貌資源豐富的勐遠仙境景區中更是孕育出眾多的石峰、石森林、石筍、石芽、溶洞和地下暗河等自然景觀,洞內還有蝙蝠,鳥,魚,蟹等動物。奇峰怪石和規模宏大的溶洞群落與周圍熱帶雨林有機結合構成了仙境中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超凡脫俗的氣質。

靈氣十足的萬福洞

萬福洞長達3360米,目前可供游覽部分共1400米,洞穴高差達88米,溶洞洞身奇特,地質結構十分復雜,狹窄處僅容一人穿過,寬闊處可以容納萬人在一起集會。

這個洞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勐遠曾經是牛的王國,當時各部落爭斗時,曾有部落首領帶著大批寶物進入洞中,至今都沒有被發現,寶角牛洞的故事在泰國、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聲名遠播。寶角牛洞在古傣族人心中,是非常神異的,曾有寮國高僧在洞中放置佛像,每年都有寮國、泰國信徒前來朝拜,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來這里觀福星、游福洞、走福道、穿福衣、住福樓、品福點、飲福泉。

溶洞中的第一個大廳里惟妙惟肖的石壁和石筍,有的彷彿是昂首靜站的寶馬正在渴飲天露,有的如同凌空盤旋的神鷹,有的好像是仙人陪伴的駱駝,有的似群猴嬉戲,還有象徵幸福吉祥的動物——大象和孔雀,更有溶洞石筍滴落下的神聖露珠,猶如觀音凈瓶中的甘露,顆顆珍貴,承載著祝願,益壽延年,更為奇妙的是「玉柱擎天護眾生」大廳里的,那根像如來佛祖手指的頂天立地玉柱,柱下站著幾位仙人,看守著這根玉柱,來到這里的人們必然會得到吉祥和福慧之緣。

溶洞中最高的平台是「佛祖台」,石壁上映著佛祖釋迦牟尼巨大的身軀,佛祖頭頂上有一條橫空游動的巨龍,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把它從南海帶來鎮守這座寶洞,由於它趕來的速度太快,所以尾巴遮住了佛祖的面部。

「佛台梵鍾」的特點是,只要人們用木槌輕輕敲打懸掛的石片,就會發出清純厚重的鍾聲,如同進入神聖莊重的古剎之中,梵音清凈的世界即現當前,「聖水池」是佛祖懸壺濟世的聖水,在這座遠遠高出地下暗河的平台上,聖水不知從何來,無論春夏秋冬,水量都大致相同,水清涼甘甜還清澈寧靜。相傳有明目、順氣、治病等功效,當地周邊百姓常來求之,這就是勐遠仙境所稱的「飲福泉」,洞內一年四季都保持恆溫21℃,堪稱永遠的春天。

穿梭於萬福洞內的暗河,如同地上銀河般從始至終都伴隨著我們,景燈盪漾的水面,是光影流動的美感;那輕重緩急如歌如琴的流淌聲音,是聽覺美;那蜿蜒自如時露時陷的水型,是視覺美,如在幽雅小徑之上,空氣流通而神清氣爽!

萬福洞

Ⅶ 緬甸野人山在什麼地方同古又在什麼地方

克欽山區,中國稱為野人山或枯門嶺,位於中緬印交界處,緬甸北部山脈,南北縱貫於克欽邦中部,為邁立開江和親敦江上源各支流的分水嶺。最高點本帕本山,海拔3,411米。為緬甸少數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之一。

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原屬中國雲南省,由於此地居住的門巴族尚未開化,故被稱為野人山。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

(7)緬甸有什麼洞穴擴展閱讀

主權轉移

第一次

據古書記載,緬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帶原是中國疆土。最早在東漢時期,這里就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邊塞夷地,每年都要將其出產的翡翠作為貢品獻給中央朝廷。從明朝起就已明確的列入版圖。在清乾隆時期,翡翠就已作為中國國寶由朝廷親自監管開采。

只是後來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加之英國殖民者的插手,將這大片土地劃入緬甸版圖,硬玉翡翠遂之成為緬甸的國寶,約定俗成,成為歷史。

英國是於1927年實現了野人山實際有效管制的,當時的民國政府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反應,直到1929年,才由雲南交涉署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

1942年9月,民國軍上校團長謝晉升帶600人的隊伍進入江心坡建立怒江西北抗日基地,英國立刻提出抗議,蔣介石政府隨即密令其速從江心坡撤出。

請注意,這是 1942年9月!此時,日軍已經席捲緬甸,中英兩國已經於41年底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這種情況下,英國仍然視緬北為禁臠,不容他人染指。而中國一接到抗議就撤軍的情況(沒有任何其它聲明),很容易被解釋是對英緬擁有江心坡主權的默認。

Ⅷ 野人山發現的洞穴

2008-12-08 23:12 2005年,有一位緬甸軍官帶領部隊在野人山掃盪游擊隊時,在路上想找一個山洞休息,他們砍開山洞上遮蔽的藤條,然後發現裡面滿滿一洞都是白骨,還有銹壞的步槍和國民黨軍的鋼盔。這些白骨,就是當年第一次遠征失敗,自野人山撤退下來的遠征軍,據分析是因為遠征軍戰士為了躲避瓢潑的大雨而進入洞穴的,由於瘴氣彌漫和過度的疲勞,所有戰士就再也沒有走出洞穴。
1941年12月,日軍侵緬,局勢岌岌可危。其時緬甸為中國通往外部唯一通道,直接關系大後方安危。中國政府四面受敵,亞洲局勢日趨嚴重。1942年初,十萬將士出征緬甸,第一次遠征開始。1942年5月,因英軍坐失良機,我軍指揮失當,第一次遠征失敗,遠征被迫從野人山撤退,這條撤退的路,極其艱險,因日軍已佔領滇緬公路之密支那,因此可以回國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穿越緬北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這一片地帶山高林密,又有大片沼澤,名為胡康河谷,緬語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當地人談之色變,傳說這里有野人出沒,因此,又稱野人山,時至今日,野人山大半依然是未曾開發過的原始森林。
這次的撤退,成為世界軍事史上極其悲慘的一段往事。遠征軍戰土們萬萬沒有想到,這片原始森林竟然是一個異常可怕的「綠色魔窟」!由於森林裡野獸肆虐,瘴氣彌漫,疾病流行,缺醫少食,3萬多名遠征軍戰土喪命於此,據倖存的遠征軍戰士回憶,瘴氣開始在軍隊里肆虐橫行,成千上萬名戰士倒下了,路邊和草棚里堆滿了戰士們的屍體,屍體散發出惡臭的味道,聞之使人暈眩。屍體經過螞蟻咬嚙,螞蟥吸血,大雨沖洗,幾小時之內死屍就會變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成為遠征軍的指路標志。野人山附近,據說還可以搜集到一捧一捧的遠征軍帽徽,那一枚帽徽後面,曾經是多麼鮮活的生命啊!
我想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同時,我們更應該回顧歷史,緬懷那些為抵抗侵略犧牲的英魂,永遠銘記這段悲壯的歷史。英國政府在緬甸有座大型的陵園,裡面長眠了6000多同日本作戰犧牲的士兵,其中包含部分印度和廓爾喀雇擁軍,而日本在70年代也在緬甸修建了座大型寺廟,記念因為侵略而客死他鄉的孤魂野鬼,甚至為戰馬也建有記念碑。那些為抵抗侵略而陣亡的同胞在哭泣,那些在野山飄盪的孤魂在吶喊,我們國家也應該在修建一座遠征軍記念館,讓那些在異國他鄉的孤魂不再哭泣,讓他們回到自己的祖國,讓一顆顆赤膽忠心得到後人的敬仰。

Ⅸ 幫忙寫關於緬甸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的吳哥窯 新加坡 或越南的下龍灣其中一個的導游詞須500字 謝謝

位於世界遺產吳哥窯7公里和洞里薩湖12公里處的是柬埔寨既金邊以外又一主要城市暹粒。城中有一條河橫穿而過。

世界聞名的吳哥窯被喻為人類建築史上最輝煌作品的代表。歷史上高棉帝國的君主就是從吳哥窯開始征戰東亞,曾攻下並統治現在越南的南部地區及中國的雲南省轄,越南以西的孟加拉灣也曾在柬埔寨的版圖內。如今的吳哥窯群寺以其獨特的建築與民族風格再現了當年高棉帝國的繁榮與進步,吳哥窯是當今最能體現柬埔寨文化的宗教中心。

來暹粒旅遊的遊客大都喜歡到吳哥窯去參觀,實際上柬埔寨的水陸樞紐洞里薩湖也是不錯的去處,從這里乘船游覽湖兩岸可以了解並欣賞兩岸邊柬埔寨人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水上人家、觀賞落日的游輪和PrekTuol鳥類棲息地都是值得欣賞的。 此外,當地的石刻木雕學校和絲綢場也是遊客經常選擇的游覽場所。

暹粒城本身並不十分繁華,以國際標准來說比較荒蕪,有「酣睡的洞穴」之稱。 道路時常是沒有經過鋪設的泥路或土路,因此出行不十分方便,特別是在雨季出行極為艱難。就美學上說,房屋建築里可觀賞性高的有先前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法式建築物及Grand Hotel d'Angkor酒店對面的停車場。建築區里有含濃郁法式風格的咖啡廳、餐廳和酒吧,是暹粒城一個比較繁華的地帶。

與其他城市相比,暹粒城並不是一個大型城市,來這里的遊客大都是將這里做為一個根據地和出發點,方便去往附近的各個歷史紀念碑參觀。城裡大部分豪華飯店 和娛樂設施都是最近幾年為旅遊業特別開設的。在經歷過歷史上幾十年的動盪後,暹粒城已經恢復的原有的安寧。

城市很小,不需要搭乘交通工具,可以步行,距離周邊的紀念碑也很近。夜晚外出也十分安全。此外,城市裡的居民非常熱情好客。

氣候

暹粒的氣候被兩股季節性季風所控制:十一月至四月的東北部季風帶來涼爽、乾燥的氣候和極為少量的降雨;十月至四月或五月的西南部季風則帶來兩股強風,濕潤的空氣及大量降雨。吳哥

如果你忘不掉過去,一定要到吳哥去,將內心的秘密埋葬在千年古樹洞中;如果你羞於向心愛的人表白,一定要帶她到吳哥去,與她並肩坐在高高的吳哥窟上,看日出日落,體會滄海桑田,在「高棉微笑」的注視下,向她訴說漫漫情緣。

Ⅹ 泰國洞穴救援有什麼難點

1、洞穴通道犬牙交錯、凹凸狹窄。

2、泰國雨季,經常會有暴雨,洞內水位會逐步升高,洪水也會湧入洞穴。

3、洞內含氧量低,若低於12%將是氧氣嚴重不足,將導致救援人員產生抽搐現象。

4、待救人員心理狀態會隨時間推移產生波動。

(10)緬甸有什麼洞穴擴展閱讀:

歷史上九次著名洞穴救援

1、1925年發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起洞穴救援,或許是洞穴救援歷史上第一起備受關注的事件。

2、1952年,馬克·魯本在探索法國比利牛斯山脈一個名為聖皮埃爾·馬丁的洞穴時,背帶斷裂,導致了致命性的後果。與魯本同行的考察隊員們花了超過24小時嘗試把他拉回地面,但他仍在36小時後不幸死亡。

3、1959年,內爾·摩斯被困於英格蘭的一個山頂洞穴中。在狹窄的通道中,營救過程艱難而漫長,最終他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而窒息死亡。

4、1965年,23歲的化學家詹姆斯·G·米歇爾被困於紐約曼海姆的施羅德褲洞。他從一個寒冷的瀑布跌入23米深的洞中,被發現時,體溫已經降得很低。一支救援隊乘坐空軍飛機從華盛頓趕來救援。

三天的救援,持續的失敗和一次垮塌之後,這個洞穴最終被放棄,然後被炸毀關閉,成為米歇爾的長眠之地。

5、1967年,六位探險者在英國北約克郡的一個洞穴中探險時遭遇洪水,巨大的洪水摧毀了整個溶洞系統。探險者們被發現時,已在洪水中遇難。這是英國歷史上最悲慘的洞穴災難。

6、1991年,探洞專家埃米莉·戴維斯·莫布里在探索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雷修古拉洞(Lechuguilla Cave)時被岩石砸斷了腿。在91小時的營救中,有超過200人參加了對她的救援。這個洞穴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全世界最美地下洞穴」,也是美國最深的洞穴之一。

7、1997年,格列德·莫尼和他的團隊嘗試進入美國阿拉巴馬的麥克布萊德洞。突然而至的洪水使得洞穴中的情況變得十分危急。大水淹沒洞穴,而格列德只抓住了下到坑中的兩根繩子中的一根,從洞壁跌落。

一些隊員在水位升高前成功通過了矮處的通道,另一些隊員則與莫尼一起,直到本地救援機構前來。由於水位抬高,救援隊等待了數小時,直到洞中水位下降到可以抽取的程度。

當莫尼被成功營救出時,他已經在寒冷的水中待了超過12個小時。營救過程中,救援隊曾嘗試潛水,以及讓莫尼潛水出洞。在跌落18個小時後,格列德·莫尼終於重返地面。

8、2009年,約翰·艾德華·瓊斯,一位經驗豐富的洞穴探險者在美國猶他州的一個洞穴中遇險。他被困在一個地圖上沒有明確標識的位置,腳部和頭部都被洞壁的尖角劃傷。

救援展開一天之後,救援者們才成功將他從洞穴底部往上移動了兩英尺,並給他送去食物和水,然而,在再次將他拉起時,救援繩索的一部分斷裂,他又重跌入洞底。這次營救失敗,也使得他的身體更加虛弱,第二次跌落後不久,他遇難了。

9、2018年6月23日,12名泰國少年和他們的足球教練在一次洞穴探險中被困。此時正值泰國的雨季,暴雨造成的大水,堵住了他們進入洞穴的路。被困在一個被水淹沒的洞穴里10天後,救援人員發現了他們。

進入洞穴的路十分復雜,大雨使得洞穴地下形成了渾濁的暗河,而男孩們沒有接受過任何潛水訓練。在被困18天,經過三輪救援後,7月10日,12名男孩和他們的教練成功被營救。這或許是史上最困難的一次洞穴救援。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