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銅礦有哪些
① 緬甸地底下有寶貝嗎
有。最著名的莫過於翡翠了,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
另外,緬甸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紅寶石、藍寶石、玉石等,部分礦產被大面積開采。
(1)銅礦:銅礦點約45處,主要位於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瀨及望瀨以東11公里處的禮勃東,已探明礦石總儲量約9.55億噸。
(2)銀礦:鉛、鋅、銀儲量分別為30萬噸、50萬噸、750萬噸,分布在東部撣邦高原西部的鉛-鋅-銀礦帶中。該礦帶向北延伸到中國雲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國,全長2000多公里。最大的礦床是撣邦北部的德溫礦,儲量約1000萬噸。
(3)鎳礦:位於曼德勒以北,主要有達貢山鎳礦和莫葦塘鎳礦。達貢山鎳礦擁有4000萬噸鎳礦儲量,80萬噸鎳金屬儲量。莫葦塘礦有6個鎳礦區,其中第四礦區預計產量為3000萬噸,鎳平均含量為1.19%;第六礦區預計產量為8000萬噸,鎳平均含量為1%。
(4)鐵礦:在緬北克欽幫有一個帕敢鐵礦,屬大型褐鐵礦,礦帶面積為9.92平方公里,儲量約2.23億噸,綜合品位50.65%。
(5)金礦:緬甸金礦主要集中在緬甸中北部實皆地區,金礦品位平均為10-20克/噸。緬甸最大的國有金礦山是Kyaukpahto金礦,位於實皆省,金礦儲量40噸,遠景儲量100噸,平均品位3.6克/噸。另在曼德勒省中部的Yamethin金礦,探明金礦儲量45噸,平均品位38克/噸。
因緬甸缺乏地質通盤勘查的能力,因此對整個礦藏的儲量及分布情況不完全清晰,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的礦藏。
② 緬甸主要出產什麼
1、木雕
緬甸的木雕很出名,最珍貴的要數由柚木,黑木,還有花梨木這樣名貴的材料的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體態與木紋肌理渾然天成,加之雕刻師們以恬靜、圓滿的內心世界面對生活去創作,賦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
2、翡翠
緬甸翡翠簡稱緬翠,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翡翠又稱為緬甸玉,因此將緬甸玉作為翡翠的代名詞。
翡翠主要的輸入國是我國,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雲南邊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萬曆年間,此地曾屬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市)管轄。由於歷史的原因,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雲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3、漆器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漆器製作起源於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地有大量手工業者從事製作漆器這種傳統的手工藝,盡管製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裡,它們卻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4、森林資源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
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部分進行出口。
5、農林牧漁業
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面積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閑地待開發,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16財年緬甸出口大米150萬噸,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
③ 緬甸萊比塘銅礦的項目簡介
緬甸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位於緬甸聯邦西北部實皆省南部蒙育瓦鎮,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拉120公里。項目業主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萬寶礦產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為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原南昌冶金有色設計院)。項目分為基建期和生產期兩個階段,其中:基建期17個月,主要工程包括約2000萬方剝離量和6.6公里的道路建設,合同額約6000萬美元;生產期總服務年限約32年,年采剝總量約2760萬立方米,合同額約8000萬美元/年。
萊比塘銅礦原本由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經營,但因西方對緬甸的持續制裁,艾芬豪最終決定退出。2010年6月3日,在中緬兩國總理見證下,萊比塘銅礦項目產品分成合同正式簽署,項目總投資為10.65億美元。中方業主為萬寶礦業有限公司,而緬甸合作方是緬甸聯邦經濟控股公司。
④ 西緬溝弧盆系成礦省(Ⅰ)
該成礦省是在西緬甸島弧帶基礎上發育起來的。其西以那加山俯沖帶與印度板塊分界(圖4.1)。印度板塊在那加山俯沖帶向滇緬地塊(滇—泰—馬地塊)之下俯沖,俯沖作用始於侏羅紀,止於始新世。它包括那加—若開構造岩漿成礦帶和密支那—卑謬島弧成礦帶。
4.2.1.1 那加—若開構造岩漿岩成礦帶(Ⅰ1)
北端起於西蘭(Sinakaling Hkamli)以北,向南經帕蘭(Falam)東、馬圭(Magwe)西的額佩(Ngepe)、興實達(Henzada)西,至勃生(Pathein),長達千餘千米。本礦帶向北可與雅魯藏布江超鎂鐵岩礦帶連接,向南可延至安達曼海和尼科巴群島。
圖4.1 東南亞中南半島主要成礦單元與礦產分布
Ⅰ—西緬溝弧盆系成礦省;Ⅰ1—那加—若開構造岩漿成礦帶;Ⅰ2—密支那—卑謬島弧成礦帶;Ⅱ—滇—泰—馬地塊成礦省;Ⅱ1—騰沖—八莫—曼德勒陸緣山弧成礦帶,即東南亞西部錫礦帶;Ⅱ2—保山—臘戍—東枝斷塊成礦區;Ⅲ—昌都—思茅—南邦中間地塊成礦省;Ⅲ1—臨滄—清邁島弧成礦帶;Ⅲ2—無量山—南邦成礦帶;Ⅲ3—鎮沅—金平斷褶成礦帶;Ⅳ—印支地塊成礦省;Ⅳ1—黎府斷褶成礦帶;Ⅳ2—金邊盆地成礦區;Ⅳ3—呵嚦盆地成礦區;Ⅳ4—邊和—大叻斷褶成礦帶;Ⅳ5—昆嵩隆起成礦區;Ⅳ6長山斷褶成礦帶;Ⅳ7—馬江—桑怒島弧成礦帶;Ⅳ8—黑水河裂谷成礦帶;Ⅴ—華南地塊成礦省;Ⅴ1—越北隆起成礦帶;V2—河江—高平—太原斷褶成礦帶;V3—大新—德保—安龍成礦帶;V4—越南沿海多金屬成礦區
這一成礦帶包括印—緬山脈西部若干海岸帶和孟加拉灣這一寬廣的復理石分布區(古近系),其上為板塊碰撞後形成的古近紀磨拉石沉積物覆蓋,東鄰緬甸島弧區的印—緬外島弧。後者為一斷續出露的變質岩、蛇綠岩、三疊紀片岩及東緣上白堊統組成的狹窄岩帶,二者通常呈構造接觸。由於含外來型白堊系岩塊,發育沖斷層,疊瓦狀構造、蛇綠岩等,局部顯示混雜堆積的特徵,其褶皺軸面及沖斷面一般向西傾斜,總體走向變動在北北東—南北—北東向之間,呈「S」型展布。
這一成礦帶由於蓋層較厚,金屬礦化微弱,僅發育與蛇紋岩有關的鉻鐵礦、銅、鉬硫化物礦化以及菱鎂礦、滑石等少數礦點。岩帶內岩體呈帶狀展布、分段集中、成群分布,主要由蛇紋石化純橄欖岩和方輝橄欖岩組成。岩體侵位於三疊系、白堊系和始新統,其侵位時代可能在晚白堊世—始新世。該類超鎂鐵岩是蛇綠岩的主要組成部分,應是印澳板塊和滇緬馬陸塊結合的產物。帶內已發現礦產地20餘處。在曼尼普爾邦的一些地方的基性—超基性岩中發現有含鎳或含鎳、鈷的銅硫化物礦化,礦體呈脈狀或透鏡狀,其中含鎳為0.33%~0.6%不等。鉻鐵礦分別產於橄欖岩、蛇紋石化橄欖岩、方輝橄欖岩、純橄欖岩中。礦體呈透鏡狀、囊狀產出,礦石構造有條帶狀、結核狀、浸染狀和塊狀鉻鐵岩,品位Cr2O3:35.49%~49.05%,有些地區見有含鎳的銅硫化物。另外還有一個含鎳鈷的磁鐵礦礦床,預測礦石儲量1000×104t,含Fe3O4:65.25%,Cr2O3:4.45%,Ni:0.65%,Co:0.09%。該礦床的成因與白堊紀—晚始新世的蛇綠岩有關。通過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的深入研究確定該帶內還發育有與基性和超基性岩體有關的金礦化。可劃分為兩種類型:岩漿型金礦化產出在超基性侵入體之中,伴生有鉻鐵礦和磁鐵礦化,有的金礦化還出現在輝長岩—輝石雜岩體內的硫化物中,熱液型金礦化主要產出在超基性岩體蛇紋石化過程中形成的蛇紋石脈內,有斜方金銅礦及金—銅礦物,也有含金礦物與銅一起產出在含金石英脈中。含金石英脈產出在超基性岩體及周圍的沉積岩中。
4.2.1.2 密支那—卑謬島弧成礦帶(Ⅰ2)
西鄰印—緬山脈中部,東面北段以中—緬山脈西緣之撣邦邊界斷裂為界,南段沿敏建—勃固山脈一線毗連實皆—仰光弧後盆地,北部則與東喜馬拉雅山相連。岸上部分長約1000km,呈向北變寬的帶狀展布。往南在安達曼海內可繼續追蹤約3000km而抵達蘇門答臘古近系盆地。
按板塊構造自西往東還可劃分為印—緬外島弧、葡萄—卑謬弧內海槽及莫罕—劈磅內島弧等3個三級地質成礦單元。
盆地沉積岩主要為中新世、漸新世、始新世及少量古新世,其上覆有中新世—第四紀碎屑岩,其下伏有白堊系,可能還有侏羅系、三疊系或更老的岩石。大陸環境的影響往北增強。古近紀泥質、細砂質岩石形成在遠離東面大陸(中緬山脈)的陸棚環境內,往西並入地槽型復理石沉積區。沉積岩總厚度超過10000m。
與沿外島弧構造接觸帶(印—緬山脈東坡)展布的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帶相平行。在相當於內側火山弧(內島弧)的構造位置上發育有一條北北東—南南西向晚中生代及新生代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帶,可追蹤大約1200km。
弧間海槽又可細分為多個具古漸紀—第四紀沉積物的次級盆地以及出露有較老結晶岩,變質岩地層的隆起區,幾乎每隔兩緯度就存在一個。這些隆起區大多沿橫切海槽的總體走向分布。自漸新世以後,它們已影響到次級盆地的沉積相、厚度及類型。最北部的兩個隆起區出露有結晶雜岩和較老地層,往南一般僅出露或隱伏有古近系或磁性岩石基底。
海槽內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沉積物已不同程度地遭受由水平擠壓及斷塊作用引起的區域構造變形,變形強度取決於盆地寬度,局部可出現斷距超過1000m的逆沖斷層,個別背斜能追索100km,背斜軸常水平錯斷成「雁列狀」,局部倒轉並發育大量逆沖斷層。在次級盆地邊緣,特別容易出現斷塊。
本帶主要發育與內島弧鈣鹼性新古近紀—更新世中酸性火山岩鏈有關的黑礦型銅礦床以及與沿外島及島弧北部展布的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帶有成因聯系的鎳、鉻、硬玉、貴金屬(鉑族元素)和與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的銅、金、銻礦化。帶內已發現金、銅礦床(點)10餘處,主要為斑岩型銅礦或斑岩型銅礦和黑礦型銅礦的過渡類型伴生金。淺成熱液金礦床和與斑岩有關的含金銅礦床在空間上和成因上均與緬甸中央火山弧有關,它們可能同屬於該火山弧的高位岩漿體系。典型礦床有望瀨鈣鹼性火山岩含銅硫化物礦床和實皆省的蒙育瓦斑岩銅礦床,其次為熱液型金礦床,見於實皆省的皎帕托和皎巴薩特。有人認為皎帕托金礦可能為卡林型金礦。該礦帶可能可與我國西藏的康馬爾—林芝礦帶對比,與岡底斯火山岩漿帶有關(戴自希等,2001)。
關於鉑族金屬,在欽敦江上游,烏尤河谷、梅扎河上的傑沙附近,淘洗砂金時,從砂金中獲得2.53%的鉑、1.04%的銥與鋨。在一采自梅扎河和卡泥的含金樣品中,發向含20%的鉑和40%的銥、鋨的黃金顆粒。典型礦床有與中酸性岩漿岩漿活動有關的望賴銅礦床和文多—密支那區與安山質岩漿活動有關的熱液脈狀金礦床。
⑤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資源概況
我國周邊國家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貯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據統計,16個周邊國家的銅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周邊國家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見表7.1。
開發利用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優勢是距離近、交通運輸經濟,總開發成本低。這些國家在地質史上經歷過不同的地質演化,呈現不同的地質構造面貌,有較穩定的西伯利亞地台、印度地盾和印支-南海地台,也有較活動的烏拉爾-蒙古弧形造山帶、西太平洋島弧造山帶和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從而造成多種成礦環境,形成較豐富的礦藏。其中有眾多的世界級金屬礦床,例如庫爾斯克銅鎳礦、烏多坎銅礦、上卡姆鉀盆地、涅帕鉀鹽盆地;蒙古額爾登特銅鉬礦,庫蘇泊盆地磷礦;哈薩克科翁臘德和阿克斗卡銅鉬礦、肯皮爾賽鉻鐵礦,孜良諾夫和捷克利鉛鋅礦;吉爾吉斯斯坦庫姆托爾金礦,薩雷賈茲錫礦,海達爾坎銻礦;烏茲別克穆龍套金礦,阿爾瑪累克銅鉬礦,瓊科伊汞礦;阿富汗艾納克銅礦;馬蘭傑坎德銅礦,蘇金達-瑙薩希鉻鐵礦,科拉爾金礦;緬甸抹谷寶玉石礦,海因達錫礦;泰國呵叻高原鉀鹽礦,拉廊-普吉砂錫礦;越南西原高原鋁土礦;印度尼西亞格拉斯貝格銅金礦和邦加島錫礦等。
表7.1 2005年我國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儲量統計
周邊國家中主要的金屬礦產資源概況如下。
1)鉻鐵礦。
周邊國家鉻鐵礦資源不算很多,哈薩克(礦石儲量3.2億t)、印度(0.27億t)、巴基斯坦(0.06億t)和俄羅斯(0.04億t)總計3.57億t,佔世界總貯量的9.6%。主要集中在哈薩克阿克利賓斯克州肯皮爾賽超基性岩體中,產在烏拉爾造山帶的板塊碰撞帶的烏拉爾蛇綠岩帶中,該岩帶延伸達3000km,含礦岩體長65km,平均寬10km,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20%~59%,貯量3.2億t。印度地盾東南部元古代的超基性岩帶中賦存有重要的鉻鐵礦礦床,其中奧里薩邦的蘇金達-瑙薩希礦床在250m 以上各級儲量1.3億t,屬層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48%~61%,礦體往深處尚未尖滅,可能延伸至500m,估計儲量可達2.5億t。因此,深部仍有一定找礦潛力。巴基斯坦境內有3條蛇綠岩帶,這些岩帶向東與我國西藏蛇綠岩帶相連,同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蛇綠岩帶。3條蛇綠岩帶為北部山區蛇綠岩帶、俾路支蛇綠岩帶和查蓋蛇綠岩帶。其中俾路支蛇綠岩帶規模最大,含礦性最好,長1000多km,寬50餘km,岩帶中部的穆斯林巴格鉻鐵礦礦床礦石儲量有400萬t,含Cr2O345%~59%,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俄羅斯鉻鐵礦礦床分布在烏拉爾山脈的薩拉諾夫、克柳切夫及極地烏拉爾和東里雅賓斯克地區,規模不大。因此,俄羅斯現在正迫切需要尋找富鉻鐵礦。
事實上,俄羅斯和哈薩克鉻鐵礦礦床同屬於烏拉爾鉻鐵礦帶,處於歐洲板塊與哈薩克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碰撞縫合線位置,具有一定的成礦潛力。
2)鋁土礦。
周邊國家鋁土礦只集中在少數國家,資源量有80億t左右,分布在印度(礦石儲量10億t)、越南(67.5億t),另外,印度尼西亞(0.35億t)和俄羅斯(2億t)也有部分儲量。
印度鋁土礦多集中在東海岸的奧里薩邦和安德拉邦,屬風化殘積形成的。礦帶總面積達2.5萬km2,主要為三水型鋁土礦礦石,Al2O3含量多在45%~55%之間,已知各級儲量16億t左右。越南優質鋁土礦分布在南方西部山區的西原高原帶,賦存於新近紀—早第四紀拉斑玄武岩紅土風化殼中,面積超過2萬km2,風化帶深達60km,原礦平均品位Al2O336%~39%,已探明儲量40.5億t,主要礦床有多東省的達農,林同省的保祿和新獺礦床等;區域成礦條件良好,找礦潛力較大。印度尼西亞也有紅土型鋁土礦成礦的良好條件,已知在廖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島和加里曼丹島均有優質鋁土礦的分布,礦石含Al2O345%~55%,探明儲量3500萬t,資源量達10億t。俄羅斯鋁土礦分布在俄羅斯地台和烏拉爾山脈,多為沉積型,礦床規模較小,礦石質量欠佳。
3)銅礦。
周邊國家銅礦資源較豐富,分布也較廣泛,總計有7410萬t,佔世界總貯量的22.6%;儲量較多的有俄羅斯(含銅2000萬t)、哈薩克(1400萬t)、印度尼西亞(1100萬t)、蒙古(382萬t)、烏茲別克(800萬t)、印度(580萬t)、巴基斯坦(138萬t)和阿富汗(500萬t)等。
俄羅斯銅儲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的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區、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以及烏拉爾山脈的一些黃鐵礦型銅礦。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床與三疊紀侵入岩雜岩有關,全區原有銅儲量超過500萬t,品位3%;尚未開發的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有銅儲量1050萬t,品位1.5%。哈薩克的銅儲量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斑岩銅礦、砂岩銅礦、矽卡岩型銅礦及黃鐵礦型銅礦中。有巴爾喀什地區的科翁臘德(原銅儲量790萬t,品位0.9%)、阿克計卡(500萬t,品位0.5%)、薩亞克大型斑岩銅礦和矽卡岩-斑岩銅礦,有北部的博謝庫利(216萬t)和南部的科克賽大型斑岩銅礦,有中部的傑茲卡茲甘(350萬t)砂岩銅礦以及東北部阿爾泰成礦帶上的許許多多黃鐵礦型銅鉛鋅礦等。烏茲別克銅儲量主要集中在東部的阿爾馬累克目大斑岩銅礦中(800萬t)。蒙古境內有一條近東西向的斑岩銅鋁礦帶,稱為北、中、南蒙古帶,其中北帶有蒙古最大的額爾登特斑岩銅礦(原有儲量1000萬t),南帶有尚未開發的察干蘇布爾斑岩銅礦(118萬t)等。阿富汗有亞洲最大的銅礦床(位於盧格爾省的艾納克銅礦,銅儲量超過1120萬t,平均銅品位2.36%),賦存在沉積岩層中。巴基斯坦銅礦出現在特提斯斑岩銅礦帶的查蓋岩株帶內,已知有俾路支省西部的賽恩德克斑岩銅礦(165萬t)。查蓋岩株帶為一鈣鹼性岩株帶,長約480km,最大寬度136km,延伸到伊朗境內;在伊朗已發現有巨大的薩爾切什梅斑岩銅礦(原有儲量904萬t)。在巴基斯坦境內除賽恩德克外,還發現有七八處新的礦化地,有一定的資源潛力。印度尼西亞銅儲量極為豐富,已知礦床主要分布在兩伊利安中部和蘇拉威西,以及蘇門答臘、爪哇和加里曼丹,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伊利安查亞的坎茲貝格、格拉斯貝格(資源量2142萬t),松巴吐島的巴圖希賈烏(資源量500萬t)等斑岩銅、金礦,而且許多礦床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新發現和擴大的,該區銅、金資源潛力極大,是西南太平洋島弧銅金集中區。印度也有較重要的銅礦,分布在印度地盾上。目前最大的是位於中央邦的馬蘭傑坎德銅礦(原有儲量655萬t),被認為是元古代的斑岩銅礦床。另外在辛格布姆剪切帶內有多個熱液型礦床,現保有銅儲量225萬t。
4)鎳礦。
周邊國家有鎳礦儲量1084萬t,只分布在少數國家。包括俄羅斯(660萬t)、印度尼西亞(320萬t)、緬甸(92萬t)和越南(12萬t),但佔世界總儲量比例較大,約為23%。
俄羅斯的鎳資源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諾里爾斯克硫化銅鎳礦區。印度尼西亞鎳資源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瓦伊格奧群島,以及伊利安查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其中,中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波馬拉鎳礦,含鎳2.3%~3.3%,有鎳資源量126萬t;索羅科鎳礦有鎳資源量224萬t。由於印度尼西亞超基性岩帶風化殼廣泛分布,因此其紅土型鎳鈷礦有良好的找礦前景。緬甸鎳礦也是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緣,已知有太公當鎳礦(80萬t)和姆韋當鎳礦(12萬t)。越南鎳礦為銅鎳硫化物型,分布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蘿省的班福礦床,賦存在黑水河裂谷塔布蛇綠岩帶內,有探明儲量12萬t。
5)鎢和錫礦。
周邊國家鎢、錫資源極為豐富,分布也很廣泛。約有鎢儲量56萬t,錫儲量248萬t,分別佔世界鎢、錫總儲量的27%和35%。儲量較多的有泰國(錫94萬t)、印度尼西亞(錫75萬t)、越南、寮國、緬甸,以及俄羅斯(鎢25萬t,錫30萬t)和吉爾吉斯斯坦(鎢10萬t,錫20萬t)。錫資源集中在2500km 長的東南亞錫礦帶,以砂錫為主。其中泰國南部的拉廊—普吉和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等地儲量最集中。俄羅斯錫礦主要分布在遠東楚科奇半島,多為錫石-硫化物型的原生錫礦。20世紀90年代在布里亞特發現火山岩型大型錫礦,資源量在40萬t以上,也多為矽卡岩型原生礦。吉爾吉斯斯坦巨大錫礦位於其東部,有特大型的薩雷賈茲錫鎢礦區,成礦與海西期花崗岩有關,已探明錫儲量20萬t、鎢10萬t。
6)金礦。
周邊國家金礦分布廣泛,儲量豐富。金資源量8049t。約佔世界總量的17.5%。主要分布在俄羅斯(3100t)、烏茲別克(3000t)、哈薩克(資源量3000t)、吉爾吉斯斯坦(540t)、塔吉克(573t)、越南(596t)、印度(85t)、蒙古(140t)和印度尼西亞(資源量2329t)等國。
俄羅斯金礦主要產在烏拉爾山脈、葉尼塞山脈、東薩彥嶺,以及東北部和堪察加年輕的火山岩中,如別瘳佐夫金礦、沃龍佐夫金礦、奧林匹亞德寧礦床、尊—霍爾賓金礦等。近年來新查明的伊爾庫茨克州產在黑色葉岩中的蘇霍依洛克金鉑礦床具有巨大的金和鉑儲量,金和鉑各有1430t,品位也各有2.6g/t,特別引人注意。烏茲別克南天山巨大的穆龍套金礦資源量極大,據認為有5000t之多,而且周圍有十幾個大金礦。哈薩克大的金礦有其東北部產在含炭質陸緣沉積岩中的巴克爾契克礦田,有資源量1200t;北哈薩克產在花崗閃長岩中的瓦西里科夫斯科依礦床,有金資源量500~600t,南哈薩克產在火山—侵入岩中的阿可巴卡依礦田有金資源量600~700t。另外在阿爾泰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中有大量的伴生金。吉爾吉斯斯坦在南天山距我國新疆邊境僅60km 處有產在黑色岩系中的庫姆托克金礦,有儲量360t。塔吉克在扎拉夫尚河谷帶有矽卡岩型塔羅爾大型金礦,探明儲量在150t以上;該區還有不少金礦,總資源量在933~1400t。越南西部有蓬苗、茶楠等重要金礦,金資源量分別為200t和100t。蓬苗金礦產在前寒武紀片麻岩和片麻狀花崗岩中,呈脈礦產出。茶楠金礦為中新生代陸相火山-侵入岩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礦。印度南部太古代綠岩帶中產有著名的科拉爾脈狀金礦,已產金790t,目前保有儲量僅33t,近年來經努力勘查還未有重大發現。蒙古已發現金產地多處,可劃分成16條金成礦帶,其中北肯特帶佔全國金儲量的94.6%。礦帶內有扎馬爾、依羅、博洛、柴達木、策倫等礦區,探明儲量133t,預測儲量352t。印度尼西亞金資源量極大,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和矽卡岩—斑岩銅金礦床,中伊利安格拉斯貝格斑岩銅金礦中有金2227t,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斑岩銅金礦中也含金455t,加里曼丹的凱里安金礦為淺成熱液型,含金114t。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島嶼都有金的分布,勘查潛力極大。
事實上,周邊國家礦產也大多集中在少數國家和地區。俄羅斯13種有色金屬礦產較豐富,哈薩克有10種,印度8種,印度尼西亞6種,烏茲別克5種,泰國和越南各4種,其他國家均只有1~2種礦產較豐富(表7.2)。
表7.2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
續表
據表7.2,可將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富集程度劃分成3類:第一類是礦產資源豐富、潛力大的國家,它們是俄羅斯、哈薩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第二類是礦產資源較豐富、潛力中等的國家,它們是蒙古、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泰國和緬甸;第三類是礦產資源不豐富,潛力小的國家,它們是柬埔寨、寮國、土庫曼和塔吉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現有資源量多少除地質條件外,還與地質工作程度和勘查程度有關。我國周邊國家總體的勘查程度較低,地質工作程度也較低,因而發現新礦床的機會也較多。但至少從目前看,所列的第一類、第二類將是我國企業走出國門、選擇礦業投資對象的首選國家。
⑥ 緬甸被解禁後,中國第一批進入的是哪些行業
(一)緬甸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緬甸現有8家國有農機廠,已建成鑄造生產、齒輪加工、鍛造加工、主軸加工和金屬熱處理 5 條生產、加工、裝配線,主要產品有手扶拖拉機、動力耕整機、割曬機、旋耕機和脫粒機,柴油機、主軸、齒輪等都主要部件都從中國浙江四方集團進口,以進口裝配為主。現每年能生產手扶拖拉機3000台、動力耕整機等機具6000台,由農機局統一銷售到全國99個分銷中心,農民可分期付款購買。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機化發展需求,對小型農機需求非常大,需大量進口,緬甸政府已免除了農機等農用物資的進口關稅。緬甸私人農機銷售企業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華僑公司規模較大,主要銷售中國、印度、日本的小型農機。中國產品價格占優,市場份額約佔80%。
(二)緬甸石化工業發展概況
緬甸能源部是緬甸石油與天然氣業的主管部門,能源部下設計劃司、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緬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緬甸石油產品貿易公司。緬甸有百餘年石油開采歷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開始出口到歐洲,主要分布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現陸上已開發油田18個,海上、陸上開發天然氣田3個。主要天然氣田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儲量分別為6.5萬億和3.2萬億立方英尺。由韓國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開邦海上A-1區塊和A-3區塊發現了大型天然氣田,預計儲量達到5.7萬億至10萬億立方英尺。1989年以來,截止2006年4月30日,緬甸已與24個國際石油公司簽訂39份43個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協議外資達26.34億美元,是緬甸引進外資最多的行業。主要的投資方為韓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法國和中國等。按照緬甸的地質構造情況,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前景看好,緬甸共有 14 個地質沉積盆地,其中,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僅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卑謬地區和伊江三角州地區的盆地進行過廣泛的勘探,緬甸尚有許多地方具有新發現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正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范圍。同時,依靠自己的財力,在緬甸較偏遠的實階省莫萊鎮區茵多和洪馬林鎮區烏約河邊的耶波密村開始實施陸地石油勘探計劃。
(三)緬甸礦業資源概況
緬甸有大量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主要的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寶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積開采。其中銅礦主要位於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瀨及望瀨以東11公里處的禮勃東。產品品質較高並已進入國際市場。1994 年緬頒布礦業法,允許外國對寶石、金屬、工業礦產原料、石料進行勘查、勘測和生產。同年10月,緬甸政府宣布過去由緬甸國營部門壟斷經營的金礦和銅礦向外資開放,並於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後三次將40塊礦區對外招標。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國對緬甸的礦業投資項目達58個,投資協議金額為5.3489億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開始投資開發銅礦,1997年開始生產銅金屬,是較為成功的投資之一。
(四)緬甸汽車行業概況
緬甸國營與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共有三家,分別為: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與發動機生產公司,組裝生產大型卡車、輕型汽車、Mastar吉普車和生產ZA-2000CC。緬甸第二工業部、緬甸第一私人投資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鈴木(SUZUKI)公司的合資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鈴木小型貨車;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載重量為1噸的Pick-up汽車。上述汽車生產廠家的零部件均必須進口,因此組裝生產規模和數量均很小。從緬甸國產汽車行業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為組裝廠,主要部件,如發動機和軸承均從日本等國進口,進口的零部件也多為二手貨,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緬甸國內生產,如:車身和底盤等。目前緬甸共有兩家與外國合資的汽車組裝廠,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車組裝廠,該廠於1998年與緬甸二工業部合資組建,以注冊資金670萬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佔65%的股份,緬甸第二工業部佔35%的股份,生產規模為年組裝生產三菱汽車2000輛。自1998年至今,該廠汽車組裝生產的總量為Wagon車1423輛,Mini Carry Truck車2824輛,年均產量僅471輛,遠未達到生產的規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請進口部件批文難。緬甸全國人口5400萬,仰光市的汽車擁有量每100人平均僅為3輛,相差很大。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緬甸的政策放開,汽車組裝行業未來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進一步開放。
(五)緬甸家用電器市場概況
緬甸國內家電生產能力薄弱,僅組裝少量VCD和電視機,大部分產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其他東盟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空調:日本和韓國佔領了大部分空調市場,但價格便宜的中國空調開始進入緬甸市場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調質量好,市場佔有率也高。中國產品逐漸提高質量,而且價格上有優勢。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新技術和質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過其他20個品牌,佔了當地市場30%的佔有率。去年General市場佔有率從15%下降到10%,一馬力或二馬力的價格從27萬緬幣到超過100萬緬幣。Sakura 利用日本技術在中國組裝生產空調,特別適合緬甸市場。引進4個月以來,佔有率已達到10%,平均價格為26萬緬幣。
(六)緬甸紡織業發展概況
長期以來,緬甸因多種原因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2003年緬甸自由與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對緬甸政府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封鎖了美元進出入渠道。這份行政令簽署後,嚴重打擊了緬出口行業和企業,而其中備受打擊的便是緬甸成衣業,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資成衣企業迅速減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這些投資者多數來自於台灣、香港等地,採取來料加工方式,產品以內衣、襯衣為主,主要銷往歐美市場。據緬甸官方統計,緬甸2004-2005年度貿易總額為49億美元,成衣出口僅為2.16億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億美元明顯減少。中國向緬出口紡織品也是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海關統計,2004年1-6月,我向緬出口商品中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金額為7609.2萬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的17.7%。緬甸政府一方面試圖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業,鼓勵紡織產品出口。近年來,中國企業利用中國貸款幫助緬甸修建了賓普、帕克庫和紗倫基紡織廠,還有一家企業向針織廠提供設備和進行安裝,有些廠雖已投入生產,但尚未有大規模效益。
⑦ 世界最大的銅
我說呢,就知道你打錯了。
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發布聲明,該公司已在蒙古南部發現四處巨大的、含金量豐富的斑岩銅礦。該處礦藏與中國邊境只有80 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儲量超過1700多萬噸銅和800噸黃金。
但要實現這座銅金礦的完全開發,至少需要12億美元的投資,這顯然不是艾芬豪礦業公司一家所能夠承擔得起的。最終,艾芬豪礦業公司想到了一條好辦法:即以出售此座銅金礦8%~18%股份的方式,來尋找戰略夥伴。艾芬豪公司經過同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的企業的多次討論,最終與實力雄厚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緬甸艾芬豪銅業公司是由緬甸政府和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建立的合資公司,也是緬甸惟一的銅生產商,依託於緬甸最大的銅礦——禮勃坦銅礦(Letpadaung)。公司日前表示,計劃將A級陰極銅年產能提高到4萬噸。
⑧ 東南亞礦產資源分布
東南亞地區位於我國東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汶萊、新加坡、東帝汶11個國家。人口約5.5億,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該地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特別是銅、鎳、鋁、鈦,鉀鹽、石油、天然氣,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受到我國礦業界的較多關注。
一、礦產資源
由於歷史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東南亞地區的地質工作程度總體較低。但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銅、金、鎳、鋁、錫、鈦,銻、銀、鉀鹽、石膏、重晶石和磷,以及鐵、鋅、鉛、鉻、錳、鈷、高嶺土和膨潤土等。
1.油氣資源
東南亞的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越南,其他分布緬甸、泰國、菲律賓和東帝汶等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重要的油氣資源國,全國約有60個大小不等的沉積盆地,具有油氣遠景的陸上盆地面積為80萬平方公里,海上盆地面積150萬平方公里。已經發現340多個油田和54個氣田,其中大油田5個,儲量占總儲量的57%。2007年印度尼西亞石油儲量6億噸,天然氣儲量26589億立方米。石油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斯蘭等島和巴布亞。幾乎全部賦存在第三紀地層中。較大的油田有中蘇門答臘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蘇門答臘東南海上的Cinta 和 Rama油田、東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 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天然氣資源位於北蘇門答臘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氣田、東加里曼丹陸上和海上氣田、東爪哇Kangean海洋區塊、巴布亞的一些區塊。印度尼西亞的石油最終可采總資源量為47.7億噸,天然氣最終可采總資源量為5.4萬億立方米。
馬來西亞2007年石油儲量5.48億噸,天然氣儲量23503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近海的三個儲油盆地:(1)馬來盆地,面積約22.4 萬平方公里,主要油田包括杜蘭(Dulang)油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2)沙撈越盆地,面積22 萬平方公里,(3)沙巴盆地,面積約3.4 萬平方公里,呈北東方向延伸。
2008年統計,越南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8220.0萬噸,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1925.56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區,北部紅河盆地也有少量分布。南部海區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頭頓—昆侖島海域,產在九龍盆地、Malay-Tho Chu盆地和Nam Con Son盆地。越南最重要的油田是「白虎」油田,原始可采儲量達5 億桶,其他還有「大熊」(3 —6 億桶)、Rong油田、Ruby、Rang Dong等油田。
泰國近兩年石油儲量增長較快,2007年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3973萬噸,比上一年增長58.6%,天然氣儲量為3312億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20.7%。目前已發現油氣田超過19個,主要分布在泰國灣、安達曼海、南部平原、中部平原、呵叻高原和北部山間盆地6個含油氣區。其中泰國灣盆地最為集中。
緬甸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若開山脈與撣邦高原之間緬甸中部沉積盆地區和沿海大陸架,目前已經發現陸上油田或油氣田19個,海上氣田3個。由於過去在沿海大陸架上做的工作不多,所以是緬甸油氣發展最有潛力的地區。近些年來,緬甸加強了在大陸架上的找油氣工作,並發現了一些油氣田。
2.銅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寮國、緬甸等。印尼是世界銅資源大國,其官方報告的銅資源量為6620.6萬噸。另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07年銅儲量為3500萬噸,佔世界總量的7.1%,列世界第三位。銅礦床大多分布在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山和格拉斯貝格,少量分布在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和爪哇,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貝格,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等銅、金礦床,還有北蘇拉威西和巴占島上的一些銅礦。
菲律賓銅礦資源非常豐富,1998年銅儲量為700萬噸,儲量基礎為1100萬噸。另有資料報道,菲律賓銅的資源量達到4020萬噸。菲律賓銅礦以斑岩銅礦為主,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的銅礦床頒布在北部呂宋山區的三描禮士省(Zambales)、本格特省(Benguet)、新比斯開省和南部棉蘭老島的北蘇里高、北三寶顏省、東達沃(Davao Oriental)省、南可打巴托(South Cotabato)省,以及中部地區的宿務省等地。地質勘探工作顯示,菲律賓仍存在大量的銅礦床和銅礦遠景點。
1995年新的礦業法頒布以來,菲律賓在銅礦方面有一些新的發現。例如,HINOBAAN(銅金屬儲量180.6萬噸)、Kingking、Maricalum(銅金屬儲量200萬噸)和Tampakan等一些銅礦床被先後發現。其中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在位於棉蘭老島南部南可打巴托省發現的Tampakan銅金礦是世界級的礦床,估計銅儲量1044.2萬噸,金儲量227-369噸,總價值至少100-200 億美元。
3.金
東南亞金礦資源頒布廣泛,大多數國家都有金礦分布,其中印尼最為集中,其次是菲律賓,印尼是世界金礦資源大國,印尼官方報道的金的資源量為5297噸,金儲量為3156噸,居亞洲地區首位。金礦床類型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銅金礦床。幾乎在所有的島嶼都有金礦的分布。巴布亞省的格拉斯貝格銅-金礦是印尼最大的金礦,也是世界最大金礦之一。
4.鎳
東南亞的鎳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印尼、菲律賓和緬甸。印尼也是世界鎳礦資源大國,2007年己探明鎳儲量320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4.8%,居世界第8位。平均礦石品位1.5—2.5%。主要為基性和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格貝、加格、瓦伊格奧群島,以及巴布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等。菲律賓2007年鎳儲量為94萬噸(金屬量),儲量基礎520萬噸,列世界第10位。菲律賓鎳礦多為紅土帶(佔99%)。由於大部分鎳礦處在淺土層,易於開采且成本低。從地區分布看,集中在東達沃省和巴拉旺省(Palawan),礦石儲量分別為4.757億噸(占總儲量43.69%)和4.071億噸(占總儲量37.38%)。其它有較大規模鎳礦資源的省還有北蘇里高和三描禮士。近年新發現的費爾尼科(Philnico)鎳鈷礦已知鎳資源量158萬噸,鈷15.8萬噸。
5.鋁土礦
主要分布在印尼、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印尼已知鋁土礦資源量約2億多噸,儲量2400萬噸,其中85%分布在西加里曼丹,其餘15%分布在廖內群島中的賓坦島及其周圍小島上。屬紅土型鋁土礦,為含鋁的硅酸鹽類岩石在潮濕炎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主要分布在廖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和加里曼丹島。由於西加里曼丹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又不足,所以那裡的鋁土礦到現在還沒有開發。目前只有賓坦島及周圍島嶼上的鋁土礦得到開發。
鋁土礦是越南優勢礦產之一,據越南地質機構的資料,全國鋁土礦總資源量約80億噸(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多樂(Dak Lak)、達農(Dak Nong)、昆嵩(Kon Tum)、林同(Lam Dong)幾省,北部地區也有一定分布。礦床類型主要有兩種:紅土型和沉積型。其中紅土型最為重要,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新第三紀—早第四紀高原玄武岩風化岩中。面積超過2 萬k ,風化帶深可達60m,原礦平均品位Al2O336 —39%,共有40.5 億噸儲量。主要礦床有達農省的Quang Son, the Gia Nghia等7 個礦床(儲量約27 億噸),林同省保祿礦床(儲量約1.4 億噸),林同省新瀨礦床(儲量約1.8 億噸)等。沉積型鋁土礦產在晚二疊世灰岩中,分布在北方的河江、高平、諒山等省內,一般品位( )39 —65%,總資源量估計有數億噸。總的礦石質量欠佳,礦床規模較小。
6.錫
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寮國等國。馬來西亞錫儲量100 萬噸(2007年資料),佔世界總量的16.4%,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馬來半島11 個州中有9 個有錫礦,但以霹靂州和雪蘭莪州最多。礦石類型以砂礦為主,主要為沖積砂礦,如世界著名的堅打穀錫礦區和吉隆坡錫礦區,礦石礦物為錫石,伴有獨居石、鈦鐵礦和磷釔礦等,大多來自印支期花崗岩與志留-二疊紀碎屑岩和灰岩內外接觸帶附近的錫石一石英脈。原生錫礦佔次要地位,其成因類型有:(1)熱液型礦床。多為錫石一石英脈型礦床,礦石分布在泥質岩層的裂隙中。主要礦石礦物為錫石,伴生有黃鐵礦、黃銅礦、毒砂、黃玉、黃錫礦、閃鋅礦、石英和鉻鐵礦等。有的伴有強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礦床如雙溪林明錫礦。(2)接觸交代(礦卡岩)型礦床。其特徵是錫石發育在花崗岩體與碳酸岩接觸處的礦卡岩帶中,錫礦化集中在斷裂交叉部位及交匯入,如馬樟薩塔洪、武吉伯西等礦體。(3)偉晶岩型礦床。規模一般較小,產於各類偉晶岩中,除錫石外,主要伴生礦物有電氣石、白雲母、黃玉、螢石和綠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礦床。
印尼也是世界錫礦資源大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07年錫儲量約80萬噸,佔世界總量的13.1%,列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外的廖內群島,特別是邦加島、勿里洞島和新格烏,與我國滇西錫礦和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同屬一個錫成礦帶。該礦帶長達2500公里以上,其中印尼境內錫礦帶長約750公里 。
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產之一,2007年儲量為17萬噸(儲量基礎為2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2.8%,列世界第八位。礦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包括攀牙、普吉、那空是貪瑪叻和拉廊等府。在北部和中部地區也有少量分布。
7.鈦鐵礦
主要分布在越南,馬來西亞有少量分布。越南是世界第10大鈦鐵礦資源國,2007年儲量160噸,儲量基礎1400噸( )。產地30 余處,其中大型礦床2 個,中型10 個,小型11 個。有原生礦,風化殘積礦和濱海砂礦。其中濱海砂礦分布最廣,儲量最大,幾乎縱貫越南全境,北起芒街經清化、榮市、順化、歸仁直至頭頓和河仙。兩個大型鈦礦均為海岸砂礦,分別為榮市錦化和歸仁吉慶。原生鈦鐵礦為位於太原城西北的蓋占礦床,屬中型規模。礦體賦存於輝長岩體中富礦品位可達30 —40%。原生礦體在地表風化後也形成一些殘積型礦砂。
8.鐵
鐵礦主要分布在越南,寮國、緬甸、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少量分布。根據越南政府的報告,越南已知鐵礦床約200個,13個儲量超過100萬噸,全國鐵礦石總儲量超過12億噸(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已發現的鐵礦主要分布在越北及越中地區,平均品位50%。其中河靜省的石溪鐵礦儲量最大,證實儲量為5.44 億噸,平均鐵含量在61%以上,產在矽卡岩中,可露采,正在准備開發。第二大鐵礦是黃連山省的貴鄉礦床,系風化淋濾型,探明儲量1.18 億噸,平均含鐵56 —57%,也開始露采富礦。老街省的Quy Xa大型鐵礦,為火山沉積變質型,儲量為1.12億噸。
9.銻
主要集中在泰國和緬甸,泰國也是世界上銻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07年儲量為35萬噸,佔世界總量16.7%,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儲量基礎為37萬噸,佔世界總量的8.6%,也居世界第三位。銻礦資源主要分布於泰國北部地區,包括南邦府、帕府、清邁府等,中部的春武里府以及南部的素叻他尼府等。
10.銀
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賓、緬甸、寮國有少量分布。2005年印尼銀資源量為3.6萬噸,儲量為1.14萬噸,銀礦床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貝格和西爪哇的芝格托克等地。
11.其他礦產
煤主要分布在印尼、泰國、越南、緬甸等國;鎢主要分布在泰國、緬甸;鉛鋅主要分布在越南、寮國、緬甸、泰國;鉻鐵礦分布在越南、菲律賓、緬甸;錳礦主要分布在印尼、緬甸和越南;鈷主要分布在印尼和菲律賓;鉀鹽主要分布在泰國和寮國;磷礦資源主要分布在越南;重晶石分布在泰國、越南和緬甸,2007年泰國的重晶石儲量為900萬噸,居世界第5位;石膏主要分布在泰國;高嶺土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膨潤土主要分布在緬甸、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⑨ 全球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床時空分布
一、空間分布
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極不均一,主要集中於在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和古亞洲成礦域,此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 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與高硅流紋岩-鹼性岩組合有關的斑岩鉬礦分布於北歐挪威(Nordli)和北美洲東部北美洲格陵蘭(Malmbjerg)(Misra,2000)。
全球斑岩銅鉬礦床數量很多,在此統計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的分布。由圖5-8可知,超大型斑岩銅鉬礦主要分布於3個成礦域,其中環太平洋成礦域佔到90%。根據位置可將環太平洋成礦域分為東部帶和西部帶,前者包括北美的科迪勒拉成礦集中區和南美安第斯成礦集中區,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少量中生代;後者包括西南太平洋島弧帶(主要為新生代,靠近大洋一側)和東亞陸緣成礦帶(主要為中生代,離板塊俯沖處較遠的弧後一側,主要銅鉬礦位於中國)。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分布在歐亞板塊南緣,西起南斯拉夫,經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我國的青藏、滇西以至緬甸,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時代為中-新生代。古亞洲成礦域分布在亞洲大陸中部,包括中亞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地區至蒙古和我國的天山、內蒙古到大興安嶺地區,成礦時代主要為晚古生代華力西期,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中亞蒙古成礦帶。斑岩銅礦本身含有鉬礦以外,有時與斑岩鉬礦伴生。美國西部的主要斑岩鉬礦帶位於斑岩銅礦帶的東側(兩帶相距達幾百千米),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斑岩鉬礦和斑岩銅礦基本上分布於一個帶上(秦克章,2002)。
圖5-8 全球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分布圖
整合已有的斑岩銅鉬礦的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斑岩銅礦成礦密度表示不同區帶的潛力大小,圖5-9和表5-2為全球不同區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分布圖,由圖5-9可知,西南太平洋成礦帶、安第斯成礦帶和喀爾巴阡山-巴爾干成礦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最大,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二、時間分布
分布於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代主要為中-新生代,新生代成礦強度明顯高於中生代,古亞洲成礦域的斑岩銅鉬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秦克章,2002)。另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中國銅礦峪,26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Sikka和Nehru(1997)列出全球共有40個前寒武紀斑岩銅礦(3314±6~561±9Ma),其中重要礦床均為元古代,包括印度Malanjkhand、中國銅礦峪、加拿大TroilusLaket和納米比亞HaibRiver,前兩個礦床正在開采,後兩個礦床正在勘查。而中國鉬礦床,除個別礦床年齡在35~65Ma(如玉龍和馬拉松多)之間外,一般鉬礦床礦成礦年齡都在100~237Ma之間,相當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羅銘玖等,1991)。
圖5-9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分布圖
表5-2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的礦床密度
(據Singer et al.,2005b,整理)
由圖5-10可知,銅的儲量新生代佔到90%以上,且存在隨時代變老,銅儲量明顯下降的趨勢,這主要與早期形成的斑岩銅礦被剝蝕掉和後期的地質作用改造有關(Singeretal.,2002)。超大型斑岩銅礦呈現類似的時間分布特徵(圖5-10)。
圖5-10 不同時代斑岩銅礦金屬量(左)和超大型銅礦個數百分比(右)
根據已有的年代學資料分析,全球主要斑岩型鉬礦的形成時代變化為340~5Ma(Misra,2000),年齡跨度范圍比較寬。全球鉬礦成礦年齡一般在25~70Ma(如美國的Climax、Henderson,加拿大的Kitsault,格陵蘭的Malmbjerg等),相當於古近紀(Misra,2000)。
三、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帶
秦克章(2000)系統總結全球重要斑岩銅礦成礦集中區的特點,本書在此基礎上,介紹全球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的成礦區帶的特點。
(一)安第斯成礦帶
位於東太平洋沿海南美洲一帶,該帶主要包括智利、厄瓜多、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地的安第斯山脈,分布有大量的斑岩銅鉬礦,其中銅佔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54%,呈北西向分布,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多斑岩銅鉬礦的國家,55個斑岩銅礦共有430Mt銅金屬資源量(Sillitoe,1995;Camus et al.,1996;Singer et al.,2002,2005a)。全球最大斑岩銅礦(亦是全球最大銅礦)ElTeniente發育於智利山脈中,資源量和產量總和為94.4Mt銅金屬量,每年產銅4.7Mt,佔全球總產銅量的37%(Camus,2002)。該地區存在3個旋迴,分別為早古生代Famatinian旋迴、晚古生代Gondwana旋迴和中新生代Andean旋迴,前兩者主要發育碰撞-俯沖和增生體,晚古生代I和S型花崗岩和流紋質火山岩發育於增生體的東部(Sillitoe,1988),亦有二疊紀(295~266Ma)和三疊紀(239~195Ma)斑岩銅礦化點(Camus,2005)。早中生代發育弧後盆地,晚古生代自早白堊世以後大西洋打開導致一系列擠壓變形且產生一系列岩漿弧向東遷移,斑岩銅礦形成時代分別集中於白堊紀(132~73Ma)、古近紀(65~50Ma)、始新世—漸新世(43~31Ma)、中新世(23~12Ma)和晚中新世—上新世(12~4Ma),其中始新世—漸新世(43~31Ma)形成斑岩銅礦最為重要,共有22000萬t銅資源量(Camus,2005),發育非常多的巨型斑岩銅礦,太平洋洋殼向南美大陸板塊俯沖和倒轉,誘發始新世—上新世中酸性斑岩的侵位和斑岩銅礦的形成(Charrier et al.,2002)(圖5-11),礦化發生在網狀脈或角礫岩筒內,具有典型的斑岩銅礦熱液蝕變分帶模式,主要硫化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和輝鉬礦,次生富集對礦石品位的提高起重要作用(Munchmeyer,1996)。晚中新世—上新世形成了全球最大的El Teniente(9435萬t銅,250萬t鉬)斑岩型銅鉬礦,除此以外,還包括Rio Blanco-Los Bronces斑岩銅礦(5243萬t銅)和Los Pelambres-El Pachon斑岩銅礦(2663萬t銅);白堊紀和古近紀形成的斑岩銅礦資源量分別為460萬t和5700萬t,中新世主要形成斑岩型銅金礦(1300t金)(Camus,2002,2005;Cook et al.,2005)。
圖5-11 安第斯成礦帶斑岩銅礦的時空分布及鍶初始值關系
(二)科迪勒拉成礦帶
除了中美地區發育一些新生代大型斑岩銅礦(如巴拿馬Cerro Colorado:3730萬t銅資源量、波多黎各RioVivi:218萬t銅資源量和海地Douvray:230萬t銅資源量)(Singer et al.,2005a)以外,主要斑岩銅鉬礦位於美國西南部、加拿大山脈和墨西哥等地區。
根據斑岩銅鉬礦床的時空關系和成礦特徵,將此帶分為南北科迪勒拉兩個成礦亞帶,斑岩銅鉬礦床分布的群聚性非常明顯,呈北北西和北西向分布(圖5-12)。北科迪勒拉成礦亞帶中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200~175Ma和90~20Ma,而斑岩鉬礦形成時代為60~50Ma,兩者基本上處於同一成礦帶,主要發育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重要礦床有美國華盛頓Mount Tolman(礦石儲量為2177Mt,Mo和Cu平均品位分別為0.054%和0.09%,鉬金屬量達118萬t,銅金屬量196萬t)和阿拉斯加州Quartz Hill(礦石儲量為1216Mt,Mo平均品位0.077%,鉬金屬量達94萬t)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Keith et al.,1992;Carten et al.,1993;Camus,2005)。
圖5-12 北美洲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三)西南太平洋島弧帶
該帶基底層基性火山岩系較厚,硅鋁殼混染不強,與成礦有關的閃長岩的Au/Cu比值高,而Mo/Cu比值低,主要銅礦類型為斑岩銅金礦(圖5-13)(Van Leeuwen et al.,1994;Mathur et al.,2000,2005;Paterson et al.,2005a,2005b),占目前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8%,含有少量的含火山岩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產於典型大陸邊緣島弧環境。
圖5-13 印尼銅-金(-鉬)礦床分布圖
鉬主要作為伴生組分產於斑岩銅-金礦床中,與成礦有關的岩石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岩,常具有角礫岩筒,成礦時代主要為新生代(Pollard et al.,2002,2005)。該區發育全球最大的Grasberg富金斑岩銅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2604t)(Cook et al.,2005),周圍1.5km發育大型斑岩銅礦型矽卡岩銅金礦床(埃茨伯格Ertsberg,金儲量91t)。另外,同一成礦區帶發育很多大型斑岩銅金礦(如印尼松巴哇島的Batu Hijau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723萬t,金儲量572t;巴布新幾內亞的Ok Ted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446t)(Cook et al.,2005)。該帶銅金礦伴有鉀硅酸鹽蝕變,鉀硅酸鹽蝕變富含早期熱液磁鐵礦,後者在斑岩系統的淺部疊加由絹雲母、綠泥石和赤鐵礦組成的泥化礦物組合,發育大量的鎂質矽卡岩,具有完整進退矽卡岩蝕變礦物組合,不僅大量發育鎂橄欖石、鈣鎂橄欖石等高溫矽卡岩礦物,而且陽起石和綠泥石退化蝕變礦物普遍存在(施俊法等,2006)。
值得提出的是,菲律賓斑岩銅金礦常與在成因上有聯系的石英脈型金礦和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實為脈狀礦)有規律的組合,石英脈型金礦位於斑岩金銅礦床的上方或外圍,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位置最淺(秦克章,2002)。
(四)中亞蒙古成礦帶
該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東北地區,屬於古亞洲成礦域(圖5-14)。主要以斑岩銅金礦床為主,可以分為3個亞帶,由西向東依次分別為天山中帶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哈薩克境內的巴爾喀什成礦亞帶和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成礦時代為古生代(Seltmann et al.,2005)。
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中斑岩銅礦床主要與石炭紀—二疊紀的花崗閃長斑岩有關(Golovanov et al.,2005),主要發育超大型卡利馬克爾(Kalmakyr)(銅金屬量1080萬t,金儲量1374t)(Cook et al.,2005)和薩雷切庫(Sarycheku)等斑岩銅金礦床,成礦時代為石炭紀。該礦田除了銅、金、銀、鉬的儲量巨大外,其他伴生元素(如Mo、Au、Ag、Se、Te、Bi、Re、Os、Co、Ni、Pt、Pd等)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可觀(Golovanov et al.,2005;Singer et al.,2005a)。
巴爾喀什成礦區帶是以華力西運動為主的多旋迴構造區,發育大量的斑岩銅礦床,向東南延伸至中國新疆西天山成礦帶,斑岩銅礦床分布在受深斷裂控制的北濱巴爾喀什-伊犁火山岩帶的邊緣,礦化一般與侵入體較晚期分異的花崗閃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和花崗斑岩的小岩株和岩牆在空間上緊密共生,大型斑岩銅礦多產在岩帶的內緣弧(如科翁臘德、博爾雷、阿克斗卡、科克賽等),而在外緣弧僅見一些小型礦床。在構造上,大多數銅礦與托克勞復向斜和巴卡納斯復向斜的斷塊構造和環形火山構造有密切關系,礦床和礦田一般都賦存在不同方向的斷裂共軛或交切地方(芮宗瑤等,1995)。該成礦亞帶發育多個科翁臘德、阿克斗卡、博爾雷、薩亞克、科克賽等大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秦克章,2000)。其中以Aktogai-Aiderly礦田斑岩銅礦規模最大,銅金屬量達1250萬t,銅平均品位為0.4%,成礦時代為石炭紀(Cook et al.,2005)。
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斑岩銅礦化的有利地區為鹼度偏高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火山活動區(Gerel et al.,2005)。該亞帶斑岩銅鉬金礦的勘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最近發現Oyu-Tolgo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57萬t,金儲量790t)(Cook et al.,2005)。蒙古北部額爾登特圖音鄂博(Erdenet)斑岩銅鉬礦和蒙古南部察干蘇布爾加(Tsagaan Survarga)斑岩銅礦是該帶兩個最重要礦床(圖5-15),前者位於北蒙古火山帶,礦體產於二長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斑岩中,銅金屬儲量1100萬t,銅平均品位為0.62%,鉬金屬儲量45萬t,平均品位為0.025%,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240.6±0.6Ma,相當於晚二疊世(Watanabe et al.,2000),還有金、銀和鎢等成礦元素;後者位於南蒙古火山帶,產在正長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組成蘇布爾加雜岩體西北接觸帶上,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370.1±1.2~370.6±1.2Ma(Watanabe et al.,2000),銅金屬儲量130萬t,銅平均品位為0.53%,鉬平均品位為0.02%(Seltmann et al.,2005)。
(五)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
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豐富銅礦資源的地區之一,位於古地中海歐亞成礦帶的東部,屬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該帶自西北的捷克斯洛伐克經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到保加利亞、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
從伊朗起,該礦帶分叉,形成了兩條不同的礦帶(圖5-16),其中一條為從伊朗近東西向延伸,經阿富汗到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另一條呈北西-南東向,從伊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境內(Blundell et al.,2005;國土資源信息中心等,2003)。
圖5-14 中亞蒙古成礦區帶主要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圖5-15 蒙古國重要的斑岩銅礦分布圖
圖5-16 喀爾巴阡-巴爾干阿爾卑斯期銅鉬礦帶分布圖
該帶西部發育大量新生代鈣-鹼性火山-侵入雜岩體(花崗閃長岩-石英二長岩系列),岩株與主要區域性大斷裂平行,斑岩銅礦床主要產於大陸邊緣岩漿弧(Blundell et al.,2005)。東部板塊俯沖形成中新世與鈣鹼性火山岩漿岩有關的斑岩銅礦,主要礦床產在東西與南北向構造復合帶上(Dunning et al.,1982)。該帶發育較多的超大型斑岩銅(鉬)礦和銅金礦,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t的斑岩銅金(鉬)礦包括:保加利亞Elatsite(銅金屬量550萬t)、羅馬尼亞Moldova Noua(銅金屬量500萬t)和Rosia Poieni(銅金屬量1000萬t)、塞爾維亞Veliki Krivelj(銅金屬量750萬t)和MajdanPek(銅金屬量1000萬t)、希臘羅馬尼亞Skouries/Fisoka(銅金屬量568萬t)、匈牙利Recsk(銅金屬量700萬t)、義大利Sungun(銅金屬量660萬t)(Kelly et al.,2003;Singer et al.,2005a;Armstongetal.,2005)、巴基斯坦RekoDiq(銅金屬量556萬t,金儲量282t)、伊朗SarCheshmech(銅金屬量1440萬t,鉬金屬儲量36萬t,金儲量324t)(Cooketal.,2005)和阿富汗Aynak(銅金屬量>500萬t)(施俊法等,2006)。中國西南地區發育重要斑岩銅鉬礦,如玉龍、驅龍等銅礦(Houetal.,2003)。
四、小結
綜上所述,根據構造環境和時代,可將斑岩(-矽卡岩)型銅鉬礦床分為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床和斑岩鉬礦床、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床、古亞洲成礦域古生代斑岩銅金礦床、特提斯成礦域新生代斑岩銅鉬金礦床。為了更加全面介紹國外斑岩-矽卡岩銅鉬礦床的地質特徵,根據已有的最新資料,選擇各類型儲量最大者作為典型礦床。主要包括:智利El Teniente斑岩銅鉬礦(全球最大斑岩銅鉬礦,銅金屬量9435萬t,鉬金屬量為250萬t)(Camus,2002;Cook et al.,2005)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美國Climax斑岩鉬礦(不含銅斑岩鉬礦,鉬金屬量達166萬t)(Misra,2000)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Climax型斑岩鉬礦,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Grasberg斑岩銅金礦床(全球最大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為2604t)(Cooketal.,2005)代表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蒙古OyuTolgoi斑岩銅金礦床是古亞洲成礦域最大的古生代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75萬t,金790t(Cooketal.,2005),2007年資料顯示銅金屬量3214萬t,金987t。以這些典型礦床為例,介紹它們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作用特徵和礦床模型。
圖5-17 阿爾卑斯-巴爾干-喀爾巴阡-迪納里德山脈地區構造-地質背景和岩漿分布圖
⑩ 緬甸礦業投資環境
1)主要礦產資源統計,見表7.9。
表7.9 2005年緬甸主要礦產資源統計
2)礦業管理機構。
緬甸政府的主要礦業管理部門是礦業部及礦業部計劃與工作檢查局。
3)主要金屬礦產資源。
A.銅。緬甸中央構造成礦帶內的銅礦以成礦時代新、礦床規模大、礦體埋深淺、礦石品位高、與火山作用關系密切等為特徵,是緬甸最重要的銅礦床集中區。該構造成礦區主要包括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和撣邦西部部分地區。主要礦床包括:望瀨(Monywa)和禮勃東礦(Letpadaung),其他大多數銅礦點集中在東部高原區,主要與沉積岩有關。少數幾個為火山頸中的硫化銅礦點。另有少量礦點與斑岩銅礦類似,由於勘探程度較低,在這一地區至今未發現有意義的斑岩銅礦。
B.鉛、鋅、銀。已知鉛、鋅儲量分別為30萬t、50萬t,銀儲量估計為750t。主要分布在東部高原區撣邦西部一條近南北走向的鉛-鋅-銀成礦帶中。礦帶向北延伸到中國雲南省,向南追索到泰國,全長達2000km,東西寬300km。礦床的圍岩是奧陶紀的碳酸鹽岩帶。最大的礦床是撣邦北部的包德溫礦床。其次是位於德林達依省東南部的亞達納登基礦床,其容礦岩石為晚寒武紀石英岩。上述兩個層控礦床均與加里東造山運動有關。另一個重要的礦床是位於曼德勒東南東支附近的包賽礦床。容礦岩石為奧陶紀灰岩,礦石礦物由方鉛礦、閃鋅礦和白鉛礦組成。
C.鎢、錫。緬甸的鎢和錫礦儲量分別為7500t和2萬t。主要分布在德林達依省、孟邦、克倫邦、克耶邦,以及撣邦南部的鎢、錫礦帶內(其中德林達依省儲量最為豐富)。該帶延伸到泰國西部,成為東南亞長140km、寬50km鎢錫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該帶南部錫儲量較多,向北鎢的儲量加大。已知鎢錫礦點120個。主要礦床包括茂奇、赫米英吉、亨達、巴達吉亞、海因達等。
礦床類型主要為熱液脈型鎢錫礦床,其次為砂錫礦床。原生鎢錫礦體多形成於花崗岩氣成熱液作用階段。花崗岩侵入體時代多屬於第三紀,容礦岩石為古生代沉積岩。礦石礦物主要為黑鎢礦,其次是錫石及白鎢礦,此外還有輝鉬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等。WO3含量為0.17%~0.75%。砂錫礦床又分為3種類型:海濱砂錫礦,殘積砂礦,沖擊砂礦。SnO2的含量大多為146~195克/m3。
D.銻。緬甸目前已知的銻礦點超過31個。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區中南部的一些北北西-南南東向狹長礦帶中。主要成礦區有兩個:北部的撣邦成礦區和南部的毛淡棉成礦區。前者的礦體主要產於石炭紀—二疊紀的硅質灰岩或砂岩中;後者的礦體主要產於二疊紀的石灰岩中或者較老一些的粘板岩、硅質砂岩中。兩成礦區的銻礦床地均屬淺成熱液礦脈,呈扁豆狀的富礦體的礦量往往可達10~500t,一般礦脈延深50m。主要礦床有撣邦的里平、孟山,毛淡棉成礦區的德漂和拉蒙巴等。其中位於克倫邦東南端的德漂礦床最具工業意義。據說至少可見到7條礦脈,最大的一條長200m,寬7m。
E.鎳、鉻。儲量為200萬t和2.32萬t。主要分布在西部褶皺帶中的三疊至始新世的蛇綠岩混雜岩以及超鎂鐵岩體中。沿若開山脈東部有一條南北長約1000km的綠岩帶。這里產有鉻鐵礦和鎳礦。在若開山脈東緣的超鎂鐵岩之上有風化而成的硅鎂鎳礦。
緬甸鎳礦主要是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緣,已知有太公當(Tagaung Taung)鎳礦(80萬t)和姆韋當鎳礦。最近在葛禮瓦等地發現了鎳礦點。太公當鎳礦床是已知緬甸國內最大的鎳礦床之一,位於曼德勒省的Thabeikkyin鎮區,距曼德勒市以北約200km。該礦床為紅土型鎳礦床,據初步地質調查統計,該礦礦石儲量約為4000萬t,鎳品位2%,含鎳金屬80萬t,可露天開采。姆韋當(Mwetaung)鎳礦位於欽邦的Tiddim 鎮區,距曼德勒西北380km。在Mwetaung10km2范圍內,有60個礦體,其中4號和6號礦體最為重要。經初地質調查分析,4號礦體有可能的礦石儲量為3000萬t,品位1.19%; 6號礦體確定的礦石儲量為8000萬t,品位1%。
緬甸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探局近年來在Falam和Kale鎮區發現鉻鐵礦。
F.鉑。主要分布在西部褶皺帶。鉑與鉻鐵礦和鎳礦伴生。最近在克欽邦的莫達鎢依發現鉑礦,在礦區河岸兩側的沖擊砂層中發現有鉑和金,鉑金比為1:8。
G.金。分布很廣,原生金和砂金在各地都有發現。原生金礦床主要分布在緬甸中北部那加山—阿拉干新生代褶皺帶中,以及東南部靠近緬泰邊界一帶。礦床與新近紀安山岩、凝灰岩和石英閃長岩類岩石有關。砂金主要分布在克欽邦的盧拱盆地,以及密支那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一帶。礦床規模大、小型都有,主要礦床包括:皎帕托金礦、皎巴薩特金礦、培昂塘石英脈型金礦、甘巴尼金礦、昆東塞金礦和維他金礦等。曼德勒北邊的培昂塘石英脈型金礦屬大型金礦。礦脈產於變質沉積岩系中。已探明礦石儲量318萬t,平均含金4.8g/t。
H.鐵。資源不多,主要是赤鐵礦和褐鐵礦,分布在西部高原。最大的鐵礦床是位於撣邦西南部的帕佩。赤鐵礦賦存於二疊紀高原石灰岩層的流紋岩中。其儲量為1000萬t,鐵平均含量為56.4%;風化產物褐鐵礦的儲量達7000萬t,鐵平均含量為42.6%。
4)礦業投資環境。
緬甸政府於1994年9月6日發布了《緬甸礦業法》,其主要內容有:
A.申請及頒發許可證。對寶石、金屬礦進行勘查、測量,大量或小量生產以及大量生產工業原料礦物或大量開採石料,應按規定向礦業部申請。對工業原料礦物、石料的勘查及測量或小量生產,應按規定向礦業部計劃與工作檢查局申請。有外國投資的寶石、金屬、工業原料礦物或石料的勘查、測量,大量或小量生產等,以及用國內資金從事的寶石、金屬之勘查、測量,大量或小量生產等,經政府同意後,可以為企業頒布許可證。
B.關於取得許可證者的責任。按規定的租率繳納與許可證有關的地租稅、繳納保險金或預訂金,按規定以緬幣或外幣或以兩種貨幣交納規定的金屬稅或其他稅收;規定礦業職員及礦工的委任、聘用、年齡、工資、月薪與其他費用;規定礦業地上地下的工作天數和時間;礦井的安全措施;制定關於礦井職工及礦工的福利、健康、衛生和紀律的計劃並加以實施;採取必要的措施使礦山企業不影響環保;向上報告礦業的意外事件和因此造成的人員傷亡;接受總檢察官(礦業部計劃與工作檢查局局長)和檢察官的調查。
C.關於生產用地和生產用水。取得許可證後在政府劃定的礦區和寶石區以外進行金屬生產,應與該地有種植權、擁有權、使用權、享受權、繼承權、移交權的人士或團體進行協商,經過同意後方可進行開采。礦業部在依法將可發展的土地予以收歸時,應和有關部門進行協商。取得開礦許可證者,在開礦過程中如有必要使用公共用水,按規定應先報告。
D.關於金屬稅率。取得開礦許可證者,視開采後出售的金屬價值,按以下稅率向礦業部交納稅款:寶石稅率為5%~7.5%;金、銀、鉑、鈾、釷等貴金屬,以及本部經政府同意並適時頒布的通令中規定的價值高的礦產稅率為4%~5%;鐵、銅、鉛、錫、鋁等金屬礦物,以及經政府同意後規定的金屬稅率為3%~4%;工業原料礦物或石料稅率為1%~3%。
礦業部規定:為了金屬開采業的發展,在規定的期限內可全部或部分減免取得采礦許可證者的金屬稅;為進行化驗或其他檢查工作,有關政府部門提取的礦物樣品可允許免稅;交納金屬稅之時限可酌情延期;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准確無誤地徵收金屬稅時,即可徵收臨時金屬稅。
E.關於劃定金屬區和寶石區。礦業部對金屬礦物產區或如果得知、發現其地成為寶石產地,經政府機構同意後,頒布通令劃定礦區范圍或將該地區劃定為「寶石區」。為了不使礦區(寶石區)人民的權益受損失,應授權以礦業部計劃與工作檢查局局長為首的專家組成委員會,進行調查,測量、劃定礦區范圍並給予適當待遇;如需把某一個政府部門或機構管理下的地區劃定為礦區,須事先與有關政府部門、機構協商;把個人或團體擁有種植權、擁有權、使用權、享受權、繼承權或移交權的土地劃定為礦區時,應按現行法律與有關部門協商該地收歸的問題。礦業部經政府機構同意後,對金屬礦區或寶石區的劃定,有權做部分或全部的修改,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