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王朝出過哪些皇帝
A. 緬甸歷代的政權更迭情況緬甸為何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的狀態
緬甸古代主要的文明其實是南方的孟族人接受印度文化而成,緬族是後來從雲南遷入的
主要統一的緬人王朝:
1、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這是第一個緬族的王朝
2、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1531年緬人莽應體二度統一緬甸
3、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在這些緬族王朝中間,還有南方孟族和北方撣族、高族(哈尼族)建立的王朝
緬甸之所以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其實是國內的民族問題。
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不歸政府管的
B. 緬甸歷代皇帝
蒲甘王朝(107-1287)
? 丁未 107
?
驃苴低 (75) 丁未 167
低蒙苴 (57) 壬戌 242
苴蒙伯 (25) 己未 299
伯梯利 (20) 甲申 324
梯利干 (43) 甲辰 344
干兜立 (25) 丁亥 387
梯丹 (27) 壬子 412
[篡位者] (58) 己卯 439
泰羅年驃 (19) 丁丑 497
泰克丁 (7) 丙申 516
梯利干尼 (9) 癸卯 523
梯利伯 (15) 壬子 532
乾隆 (10) 丁卯 547
乾羅 (12) 丁丑 557
車台 (13) 己丑 569
東必 (16) 壬寅 582
東支 (15) 戊午 598
布波修羅漢 (27) 癸酉 613
瑞安梯 (12) 庚子 640
白當 (8) 壬子 652
白東 (50) 庚申 660
伽維 (6) 庚戌 710
敏維 (10) 丙辰 716
梯因迦 (8) 丙寅 726
梯因孫 (10) 甲戌 734
瑞降 (9) 甲申 744
東溫 (9) 癸巳 753
瑞穆 (23) 壬寅 762
牟羅 (17) 乙丑 785
修金尼 (27) 壬午 802
基流 (15) 己酉 829
頻耶 (32) 丙寅 846
丹尼 (28) 戊戌 878
沙里伽維 (9) 丙寅 906
梯因屈 (16) 乙亥 915
良宇修羅漢 (33) 辛卯 931
混羅恭驃 (22) 甲子 964
棄須 (6) 丙戌 986
須迦帝 (52) 壬辰 992
阿奴律陀 (33) 甲申 1044
修羅 (7) 丁巳 1077
江喜佗 (28) 甲子 1084
阿隆悉都 (55) 壬辰 1112
彌辛修 (1) 丁亥 1167
那羅多 (3) 丁亥 1167
那羅帝因迦 (3) 庚寅 1170
那羅波帝悉都 (37) 癸巳 1173
醯路彌路 (24) 庚午 1210
迦娑婆 (16) 甲午 1234
烏婆那 (4) 庚戌 1250
那羅梯訶波帝 (33) 甲寅 1254
苴 (11) 丁亥 1287
鄒聶 (27) 戊戌 1298
前勃固王朝(825——1057)
他摩羅 (12) 乙巳 825
毗摩羅 (17) 丁巳 837
阿他 (7) 甲戌 854
阿利因陀摩 (24) 辛巳 861
某僧 (17) 乙巳 885
只因陀 (15) 壬戌 902
彌加提波只 (15) 丁丑 917
喬沙兜多 (10) 壬辰 932
迦羅毗迦 (12) 壬寅 942
畢姿羅 (13) 甲寅 954
阿多他 (15) 丁卯 967
阿奴耶摩 (12) 壬午 982
彌伽提波尼 (14) 甲午 994
翳伽他曼多 (12) 甲辰 1004
烏波羅 (12) 丙辰 1016
般多利迦 (15) 戊辰 1028
帝沙 (14) 癸未 1043
勃固王朝(1287——1539)
伐麗流 (19) 丁亥 1287
恭勞 (4) 丙午 1306
修烏 (13) 庚戌 1310
修齊因 (7) 癸亥 1323
頻耶翳勞 (18) 庚午 1330
齊因分 (1) 辛未 1331
修翳楗恆 (1) 辛未 1331
頻耶宇 (37) 戊子 1348
羅娑陀利 (38) 乙丑 1385
頻耶縣摩耶娑 (3) 癸卯 1423
頻耶蘭 (20) 丙午 1426
頻耶伐流 (4) 丙寅 1446
頻耶干 (3) 庚午 1450
穆陶 (1) 癸酉 1453
信修浮夫人 (7) 癸酉 1453
達摩悉提 (31) 庚辰 1460
頻耶蘭 (35) 辛亥 1491
多迦逾畢 (14) 丙戌 1526
後勃固王朝(1740-1757)
斯彌陶佛陀吉帝 (7) 庚申 1740
莽噠喇 (10) 丁卯 1747
彬牙王朝(1312-1364)
僧哥速 (12) 壬子 1312
烏者那 (19) 甲子 1324
伽悉信 (7) 癸未 1343
苴尼 (9) 庚寅 1350
那曼都 (5) 己亥 1359
烏者那般 (1) 甲辰 1364
實階王朝(1315---1364)
修雲 (12) 乙卯 1315
答里必牙 (8) 丁卯 1327
瑞東帝 (4) 乙亥 1335
迦苴 (9) 己卯 1339
那羅多彌夷 (2) 戊子 1348
答里必尼 (2) 庚寅 1350
明波梯訶波帝 (12) 壬辰 1352
阿瓦王朝(1287——1555)
他拖彌婆耶 (4) 甲辰 1364
伽奴 (1) 戊申 1368
明吉斯伐修寄 (33) 戊申 1368
多羅般 (1) 庚辰 1400
伽諾山 (1) 庚辰 1400
明恭 (22) 庚辰 1400
梯訶都 (4) 壬寅 1422
迦犁夷旦瑜 (1) 丙午 1426
彌羅尼 (1) 丙午 1426
孟養他忉 (13) 丁未 1427
彌利苴 (3) 庚申 1440
那羅波帝 (26) 癸亥 1443
梯訶都羅 (12) 己丑 1469
明恭 (21) 辛丑 1481
瑞難喬信 (25) 壬戌 1502
思洪發 (16) 丁亥 1527
康孟 (3) 癸卯 1543
無毗那羅波帝 (6) 丙午 1546
悉都喬丁 (3) 壬子 1552
末羅汗王朝(1433——1785)
那羅彌迦羅 (1) 癸丑 1433
阿梨汗 (25) 甲寅 1434
迨婆修驃 (22) 己卯 1459
陶爾耶 (10) 壬寅 1482
婆修奴 (2) 壬子 1492
耶囊 (1) 甲寅 1494
沙林伽都 (7) 丁巳 1497
彌耶沙 (22) 辛酉 1501
迦沙婆提 (2) 癸未 1523
彌修烏 (1) 乙酉 1525
他多沙 (6) 乙酉 1525
明平 (22) 辛卯 1531
提迦 (2) 癸丑 1553
修羅 (9) 乙卯 1555
彌悉多耶 (7) 甲子 1564
彌波隆 (22) 辛未 1571
薩林沙 (19) 癸巳 1593
胡遜沙 (10) 壬子 1612
梯利都曇摩 (16) 壬戌 1622
明陀尼 (1) 戊寅 1638
那羅波帝只 (7) 戊寅 1638
他拖 (7) 乙酉 1645
僧陀都曇摩 (32) 壬辰 1652
梯利都利耶 (1) 甲子 1684
伐羅陀摩羅娑 (7) 乙丑 1685
牟尼都曇摩羅娑 (2) 壬申 1692
僧陀都利耶曇摩 (2) 甲戌 1694
那羅多修 (1) 丙子 1696
摩逾畢耶 (1) 丙子 1696
迦羅滿陀 (1) 丁丑 1697
那羅提波帝 (2) 戊寅 1698
僧陀毗摩羅 (10) 庚辰 1700
僧陀都利耶 (21) 庚寅 1710
僧陀毗沙耶 (3) 辛亥 1731
僧陀都利耶 (1) 甲寅 1734
那羅波伐羅 (2) 乙卯 1735
僧陀毗沙耶 (1) 丁巳 1737
迦多耶 (1) 丁巳 1737
摩陀利 (5) 丁巳 1737
那羅阿波耶 (19) 壬戌 1742
梯利都 (1) 辛巳 1761
僧陀波耶摩 (3) 辛巳 1761
阿波耶 (9) 甲申 1764
僧陀都摩那 (4) 癸巳 1773
僧陀毗摩羅 (1) 丁酉 1777
僧陀他提他 (5) 丁酉 1777
他摩陀 (3) 壬寅 1782
東吁王朝(1531——1752)
明吉瑜 (45) 丙午 1486
達彬瑞蒂 (20) 辛卯 1531
莽應龍 (30) 辛亥 1551
莽應里 (19) 辛巳 1581
良淵候 (5) 庚子 1600
阿那畢隆 (23) 乙巳 1605
彌利提波 (1) 戊辰 1628
他隆 (19) 己巳 1629
平達格力 (13) 戊子 1648
白莽 (11) 辛丑 1661
那羅伐羅 (1) 壬子 1672
彌麗 提 (26) 壬子 1672
娑尼 (16) 戊寅 1698
達寧格內 (19) 甲午 1714
摩訶陀摩耶娑底波帝 (19) 癸丑 1733
貢榜王朝(1753——1885)
雍籍牙 (8) 癸酉 1752
囊陀基 (3) 庚辰 1760
辛驃信 (13) 癸未 1763
新古王 (5) 丙申 1776
波道帕耶 (38) 辛丑 1781
孟魯 (1) 壬寅 1782
巴克勤基道 (18) 己卯 1819
礁拉瓦底 (9) 丁酉 1837
蒲甘 (7) 丙午 1846
曼同 (25) 癸丑 1853
錫袍 (7) 戊寅 1878
緬甸聯邦(1948~)
蘇瑞泰 (4) 戊子 1948
巴寧 (5) 壬辰 1952
吳溫貌 (5) 丁酉 1957
奈溫 (19) 壬寅 1962
吳山友 (7) 辛酉 1981
吳盛倫 (1) 戊辰 1988
貌貌 (1) 戊辰 1988
蘇貌 (4) 戊辰 1988
丹瑞 壬申 1992
C. 緬甸最鼎盛時期,為何與清朝,進行了長達7年的輪戰
我們總結一下緬軍的戰術,擅長游擊戰和叢林戰,擁有大量進口火器。因此,在作戰中,反而是清軍屢屢吃虧。與緬軍相比,清朝從開始之初,對緬軍的兵力、裝備情況幾乎一無所知,憑著盲目自信、匆忙開戰。開戰之後,對緬軍的戰術很不適應。再加上火器上的差距,以至於自身的傷亡居高不下。
傅恆從前線回來以後,根據緬軍的情況,提出了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等一系列建議。不過,乾隆皇帝並不在意,認為「騎射乃立國之本。」兩個多月以後,50歲的傅恆去世,留在了妻子和福康安。關於乾隆與福康安的故事,最終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D. 緬甸最後一個皇帝是誰啊
最後一個緬甸皇帝錫袍王(Thibaw)被帶往印度,緬甸王室從此不復存在,沒有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王室那樣幸運地能夠保留下來。
E. 大家都知道清朝也知道緬甸,那大家知道清朝的緬甸叫什麼嗎
清朝緬甸叫貢榜王朝,「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之郊外」,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元朝時成為中華人士對其最廣泛之稱謂。
清朝和緬甸貢榜皇朝發生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屬國對宗主國主動挑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爆發前,貢榜王朝就經常騷擾清王朝的邊境,經常派兵侵犯清王朝的領土,向清王朝的土司收取貢賦錢糧,如果那個土司不交,緬甸就開始用兵對付。
清王朝在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在1762年派兵出擊,打算教訓一下這不聽話的小弟。但沒想到的是,竟然打不過緬甸,這場戰爭直接進行了七年之久,最後緬甸國小耗不住,主動求和,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5)緬甸王朝出過哪些皇帝擴展閱讀:
緬甸的貢榜王朝:
(1752年~1885年)
貢榜王朝為緬甸最後的王朝,雍籍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
18世紀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統治後期),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緬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雙方簽訂合約收場。
1782年至1819年是波道帕耶國王(孟雲)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以及並吞印度邊界的曼尼坡與阿薩姆,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憂心緬甸的威脅。英國挑撥位於貢榜西邊的阿拉干王朝動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緬戰爭
F. 驃國歷史上的歷代皇帝王妃
驃國歷代王朝世系編輯漢達瓦底(漢林)驃國
1、雅堂嘎(雅汀嘎耶)驃王(建立者)
......
嘎德耶(卡德耶)驃王
......
800、般陀瓦驃王 (末代王)
丹巴提巴驃國
1、巴杜馬山達都里耶王(建立者)
...
瓦盧那王
...
瓦達巴王
...
190、羯羅浮王(末代王)
麥克亞驃國
1、底利山達大臣(建立者)
...
嘉彬索延尼
...
160、梭吳蘇瓦(末王)
彬萊驃國
1、瓦那達伽錄竇巴王(建立者)
...
達摩東達王
...
97、瑟德達王(末王)
岡辛驃國
1、貝巴梨瓦那耶(建立者)
...
30、達哈達王(末王)
阿蘭格巴驃國
1、烏達伽(建立者)
...
26、巴巴達(末王)
育瓦部基驃國
1、阿薩伽(建立者)
...
50、伽雅那(末王)
萊蓋驃國(布蘭達巴國)
1、羅闍達摩(建立者)
...
40、杜答達耶(末王)
以上皆為緬甸傳說時期諸王朝,從第一個漢達瓦底國到最後的萊蓋驃國,總共1393代國王,若以每位平均在位18年來計,就得25074年,何況傳說中的國王一般在位時間都比較長,如育瓦部基驃國的阿薩伽王就在位五百年。顯然太離譜了,太不可信,權作參考。之後的太公王朝開始,緬甸進入信史,世系可信。 (參考網路)
G. 緬甸的古代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緬甸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Ba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Aung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H. 史上最悲慘君王是誰,被迫迎娶3個胞妹,被迫客死他鄉
那就是緬甸貢榜王朝的末代皇帝錫袍了,可以說錫袍雖然 登上了皇位,但是卻只是傀儡般受控於他父親敏東王的皇後,而且這位皇後為了能夠控制他,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他,因此這個男人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後宮里都說不上話,而且那時候恰恰是第三次英緬戰爭,可以說錫袍所在的貢榜王朝最後在英國的進攻下滅亡了,而這位貢榜王朝的末代皇帝及他的老婆孩子們則是被流放到印度的勒德納吉里,到死都不能重新回到故土。
可以說錫袍即使登上了皇位,但是也沒有應有的權力,最後還被入侵滅國,使得自己一生都不能回到故土,可以說是非常的凄慘了。
I.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皇帝打過緬甸
緬甸與中國的戰爭可以追溯到緬甸第一個統一帝國——蒲甘王朝時期。
第一次中緬之戰即元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277年至1300年,期間經歷了兩任皇帝,即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和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忽必烈之孫)。
接下來就是明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576年至1606年。當時中國正值明朝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時期。
再接下來是清緬戰爭,時間從公元1762年至1769年。當時中國正值清朝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執政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