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為什麼沖擊外資企業

緬甸為什麼沖擊外資企業

發布時間: 2022-08-30 04:35:38

㈠ 緬甸的物價為什麼那麼高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1.是由於外資推動的,現在緬甸吸引外資的能力不斷加強,大有當年中國之勢,而這些外資侵入的地方,特別是首都等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因為外國人的收入高,消費水平要高一些,自然會拉動本地的物價,就像旅遊景點的道理一樣。
2.另一個是緬甸的物流成本高,曾經一次性公路運輸費就上調50%。
緬甸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促進了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貿易空間的拓展,增加了緬甸貿易進口實力;國家外匯儲備改善、外國投資增加改善,私有化進程的加快,加速了緬甸產業化、工業化投資;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增加了緬甸進口潛力;目前競爭主要是與亞洲國家的競爭,歐、美等國技術及產品進入緬甸市場不多,我國具有一定的優勢。
【資料鏈接】:
http://wenku..com/link?url=-auDKisyBOkQGODd-KZaKiiD_

㈡ 緬甸的親華派是哪個,到底是果敢還是克傾又或者其他

首先,果敢和撣邦算是親華的,但是立場也是有些動搖,可是,克欽是完全的親美武裝,只不過這次美國沒辦法救援,所以國內某些人收到某些國家的指示,開始洗地。
你覺得一個即向中國販毒,又威脅中緬石油管線,還阻撓中國大壩建設的勢力是親華勢力嗎?

㈢ 那些從中國撤資然後轉移到東南亞的外企,現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狀況

現在狀況不太好,很多都都在虧損。中國是很多外企的主要市場,但是現在中國的本土品牌開始起勢了,在東南亞的外企就開始難做了。就像韓國三星在中國的工人不到3000人,在東南亞的工人卻有14萬。說到底中國還是最大的市場。

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就算美國對我們實施打壓,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可見我們實力是多麼雄厚。

㈣ 曾經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緬甸,為何如今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只能靠7塊錢生活

曾經輝煌無比的緬甸,現在卻如此沒落。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可以看到,1936年,緬甸的經濟總量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然而當時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經濟總量也不過60億美元。可是在戰後,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緬甸卻因為政治動亂,經濟落後,逐漸淪落為現在,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只能靠7塊錢生活,這樣悲苦境地,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你認為,上述兩個原因是緬甸落後的根源嗎?我想肯定你有不同答案,比如說人才因素等等方面的原因,歡迎留言討論,期待你的真知灼見。

㈤ 緬甸市場國外投資突然減半,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緬甸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緬甸現有8家國有農機廠,已建成鑄造生產、齒輪加工、鍛造加工、主軸加工和金屬熱處理 5 條生產、加工、裝配線,主要產品有手扶拖拉機、動力耕整機、割曬機、旋耕機和脫粒機,柴油機、主軸、齒輪等都主要部件都從中國浙江四方集團進口,以進口裝配為主。現每年能生產手扶拖拉機3000台、動力耕整機等機具6000台,由農機局統一銷售到全國99個分銷中心,農民可分期付款購買。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機化發展需求,對小型農機需求非常大,需大量進口,緬甸政府已免除了農機等農用物資的進口關稅。緬甸私人農機銷售企業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華僑公司規模較大,主要銷售中國、印度、日本的小型農機。中國產品價格占優,市場份額約佔80%。

(二)緬甸石化工業發展概況
緬甸能源部是緬甸石油與天然氣業的主管部門,能源部下設計劃司、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緬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緬甸石油產品貿易公司。緬甸有百餘年石油開采歷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開始出口到歐洲,主要分布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現陸上已開發油田18個,海上、陸上開發天然氣田3個。主要天然氣田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儲量分別為6.5萬億和3.2萬億立方英尺。由韓國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開邦海上A-1區塊和A-3區塊發現了大型天然氣田,預計儲量達到5.7萬億至10萬億立方英尺。1989年以來,截止2006年4月30日,緬甸已與24個國際石油公司簽訂39份43個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協議外資達26.34億美元,是緬甸引進外資最多的行業。主要的投資方為韓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法國和中國等。按照緬甸的地質構造情況,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前景看好,緬甸共有 14 個地質沉積盆地,其中,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僅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卑謬地區和伊江三角州地區的盆地進行過廣泛的勘探,緬甸尚有許多地方具有新發現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正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范圍。同時,依靠自己的財力,在緬甸較偏遠的實階省莫萊鎮區茵多和洪馬林鎮區烏約河邊的耶波密村開始實施陸地石油勘探計劃。

(三)緬甸礦業資源概況
緬甸有大量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主要的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寶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積開采。其中銅礦主要位於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瀨及望瀨以東11公里處的禮勃東。產品品質較高並已進入國際市場。1994 年緬頒布礦業法,允許外國對寶石、金屬、工業礦產原料、石料進行勘查、勘測和生產。同年10月,緬甸政府宣布過去由緬甸國營部門壟斷經營的金礦和銅礦向外資開放,並於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後三次將40塊礦區對外招標。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國對緬甸的礦業投資項目達58個,投資協議金額為5.3489億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開始投資開發銅礦,1997年開始生產銅金屬,是較為成功的投資之一。

(四)緬甸汽車行業概況
緬甸國營與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共有三家,分別為: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與發動機生產公司,組裝生產大型卡車、輕型汽車、Mastar吉普車和生產ZA-2000CC。緬甸第二工業部、緬甸第一私人投資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鈴木(SUZUKI)公司的合資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鈴木小型貨車;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載重量為1噸的Pick-up汽車。上述汽車生產廠家的零部件均必須進口,因此組裝生產規模和數量均很小。從緬甸國產汽車行業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為組裝廠,主要部件,如發動機和軸承均從日本等國進口,進口的零部件也多為二手貨,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緬甸國內生產,如:車身和底盤等。目前緬甸共有兩家與外國合資的汽車組裝廠,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車組裝廠,該廠於1998年與緬甸二工業部合資組建,以注冊資金670萬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佔65%的股份,緬甸第二工業部佔35%的股份,生產規模為年組裝生產三菱汽車2000輛。自1998年至今,該廠汽車組裝生產的總量為Wagon車1423輛,Mini Carry Truck車2824輛,年均產量僅471輛,遠未達到生產的規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請進口部件批文難。緬甸全國人口5400萬,仰光市的汽車擁有量每100人平均僅為3輛,相差很大。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緬甸的政策放開,汽車組裝行業未來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進一步開放。

(五)緬甸家用電器市場概況
緬甸國內家電生產能力薄弱,僅組裝少量VCD和電視機,大部分產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其他東盟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空調:日本和韓國佔領了大部分空調市場,但價格便宜的中國空調開始進入緬甸市場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調質量好,市場佔有率也高。中國產品逐漸提高質量,而且價格上有優勢。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新技術和質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過其他20個品牌,佔了當地市場30%的佔有率。去年General市場佔有率從15%下降到10%,一馬力或二馬力的價格從27萬緬幣到超過100萬緬幣。Sakura 利用日本技術在中國組裝生產空調,特別適合緬甸市場。引進4個月以來,佔有率已達到10%,平均價格為26萬緬幣。

(六)緬甸紡織業發展概況
長期以來,緬甸因多種原因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2003年緬甸自由與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對緬甸政府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封鎖了美元進出入渠道。這份行政令簽署後,嚴重打擊了緬出口行業和企業,而其中備受打擊的便是緬甸成衣業,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資成衣企業迅速減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這些投資者多數來自於台灣、香港等地,採取來料加工方式,產品以內衣、襯衣為主,主要銷往歐美市場。據緬甸官方統計,緬甸2004-2005年度貿易總額為49億美元,成衣出口僅為2.16億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億美元明顯減少。中國向緬出口紡織品也是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海關統計,2004年1-6月,我向緬出口商品中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金額為7609.2萬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的17.7%。緬甸政府一方面試圖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業,鼓勵紡織產品出口。近年來,中國企業利用中國貸款幫助緬甸修建了賓普、帕克庫和紗倫基紡織廠,還有一家企業向針織廠提供設備和進行安裝,有些廠雖已投入生產,但尚未有大規模效益。

㈥ 請問緬甸怎麼

靠近大陸的緬甸北部一些地區,長期由被統稱為「民地武」的地方武裝勢力所控制,呈半獨立狀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緬甸必欲除之而後快,雙方的軍事沖突時起時伏,已持續數十年之久。近年,緬甸對內實行民主改革,對外不斷擴大開放,摧毀和鏟除「民地武」的願望更加強烈、舉措更加有力,態度也更加無所顧忌。
據《環球時報》1月8日報道,此次軍事沖突的直接導因是政府軍採取「閃電行動」,突然進入北部的克欽邦,逮捕了102名所謂非法伐木的外國人,「其中大多數是中國公民」。克欽邦地方武裝由此認為,政府軍「顯然是想對克欽武裝進一步實施軍事打擊」,而這一判斷也得到越來越多證據的有力支持。1月12日,該報推出的長篇綜述報道,政府軍與「民地武」在緬北薩爾溫江以西地區發生激烈交火,「造成雙方數十人傷亡」,約500名大陸伐木工逃往克欽軍控制區避難。這些同胞的命運,頓時成了國內公眾關注的重點。
長期以來,由於緬北地區軍事沖突不斷,人們早已形成嚴重「審美疲勞」,覺得一切都稀鬆平常,從不為這些沖突大驚小怪。因此,如果此次沖突僅僅這樣也就罷了,但偏偏在這個當口,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高級軍官,借美國——緬甸人權對話之機,前往軍事打擊「民地武」的前線總部所在地克欽邦首府密支那,會晤當地的緬甸政府軍高級軍官。近年一直打緬甸主意的美國,有何新的戰略意圖?也成了大陸公眾關注的重點。
上述兩大關注重點交叉,牢固鎖定了大陸公眾的注意力,並引發豐富的聯想,他們從中悟出了不少「玄機」,而政府軍與「民地武」的軍事沖突也在持續向縱深發展,許多更重要的情況進一步顯露。仍然是《環球時報》,1月17日推出綜述《緬軍突襲卡住「獨立軍」命脈》披露,「獨立軍」賴以生存的玉石主產地落入政府軍之手,緬甸的意圖昭然若揭。「獨立軍」高級軍官坦承「這次吃虧大了」,認定政府軍的行動「與美國有關」。不用說,這也是大陸最擔心、最關注的。1月19日推出綜述《數百中國人在緬北戰區失聯》披露,那些身陷戰區的大陸同胞,「回國之路難逃戰火」,但由於屬「非法入境」,又不敢向緬甸求助,處境極為尷尬和艱難。
不過,人們在大陸媒體上一如既往地看不到北京對緬北戰局的關注,以及對美軍突然出現在緬北地區的態度,唯一看到的是,大陸駐緬使館工作組開始進入緬北地區,探視在那裡避難的大陸人,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協助」。工作組的工作進展很順利,《環球時報》1月22日即報道,外交部證實,共有155名大陸人「被緬方抓扣」,但「身體和精神狀態良好」。同時,在相鄰版面的相鄰位置推出報道,「中緬石油管道預計本月底開通」,力圖以此證明大陸與緬甸關系良好,國內公眾既沒必要擔心被抓扣同胞的安危,也沒必要懷疑兩國關系,緬北軍事沖突實乃癬疥之疾,無礙大局。
實際上,緬甸在大陸周邊國家中的地位,尤其是美國高級軍官「適時」光臨密支那都說明,即使緬北地區的軍事沖突僅僅波及而未傷及大陸人,緬甸對被抓扣的大陸人也較尊重,大陸仍然不該坐視其咨意妄為。原因主要就在於,當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能源供求形勢發生了逆轉,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大陸由劣勢轉為優勢,至少近幾年將成為能源輸出國家競相拉攏的重要對象,從而降低了中緬石油管道開通的意義,大陸決不能忽略這一巨大變化,而無視緬甸控制北部地區對自身利益產生的巨大沖擊,特別要注意的是,作為美國圍堵大陸「C型」包圍圈上的一個重要戰略缺口,緬甸早已成為美國、日本拉攏的重要對象,如果緬甸倒向美國,「C型」包圍圈的缺口自然消失,中緬石油管道的開通也將轉變為制約大陸的利器,而唯一能讓緬甸保持清醒的就是控制緬北地區的「民地武」。可以肯定,「民地武」被鏟除之日,也就是緬甸倒向美國之時。因此,以各種方式全力維持緬北地區的現狀,確保「民地武」的存在,實屬大陸維護自身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
大陸決不能坐視緬甸在北部地區咨意妄為!

㈦ 緬甸的社會現狀比較接近於中國的哪一個城市

我覺得沒有吧,如今的緬甸雖然發展還是比較落後,但是,卻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網禁開通,大量外資企業也開始湧入,4G網速也不比國內差多少,許多房屋都在修建,路邊甚至還有房地產的廣告。

㈧ 曾經最富裕的亞州國家,如今1/4人口每天靠7塊錢生活,為何淪落成這樣

緬甸曾經是最富裕的亞洲國家,但是現在1/4的人口每天都依靠7塊錢的生活,我覺得原因是有兩個的,第一點是因為緬甸在發展之後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政策是走向了極端,第二點就是因為緬甸拒絕外資的引入,他們是封閉了自己,整一個國家的經濟自己在發展,所以後來是被其他國家追趕上,緬甸也慢慢地在衰退,從一個富裕的國家變成一個貧窮的國家。

在發展過程中,緬甸的民族主義是越來越激烈,他們拒絕了外資的投入,對於一些國有企業是進行了完全國有化的管理,這些國有企業能夠發展的空間是非常小的,而且政府也會無條件去扶持國有企業的發展,這樣一來就會壓迫到私人企業的發展。這就能知道為什麼緬甸的經濟會發展不起來,會被其他國家追趕上,因為經濟發展不起來,他們的民眾生活也沒有辦法得到改善。

㈨ 西部大開發哪個省份可以拉動外資企業,它的優勢在哪

我個人認為,西部大開發的主要戰略作用在於打開西進貿易線。 我國東面是太平洋,環太平洋一線,我國的海上貿易線就在某國的眼皮底下。雖然我國與緬甸、泰國的關系還不錯,但緬甸和泰國僅僅是東南亞最內陸的國家,對我們的海上航線沒有任何助益。從長遠戰略角度來看,必須開辟新的貿易線,多線發展。 向北是俄羅斯,蒙古不說,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微妙,可謂唇齒相依,中國基本上是俄羅斯東南部的屏障,甚至包括了東部。 西進最好。一方面中亞各國有這方面貿易需求,中亞各國也樂於通過與大國貿易獲得更高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向中亞輻射,在內有助於平衡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在外,有助於我國獲得伊斯蘭盟友。 打開中亞貿易線,結盟伊斯蘭國家,與我國是利大於弊的大戰略。

㈩ 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什麼未波及中國

東南亞金融危機未直接沖擊中國經濟,但間接沖擊很大。

中國不會發生東南亞類型的金融危機是基於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外部經濟因素和體制不同;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內部經濟和金融制度不同。

從第一個方面看,首先,中國沒有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因此這里不存在借入本國貨幣投機的問題,同時也不存在外幣的自由兌換,因而間接資本流動的渠道是不暢通的。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和嚴格的行政管理使投機商願意選擇其他國家。如果投機並且成功,尚需要等待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們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得到的好處之一是,我們有了推遲開放金融市場的很好的理由,並且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理解。

從第二個方面看,我們與東南亞國家一樣,有不良的債務,但是我們的金融體制決定了我們尚不會發生類似東南亞的金融危機。1995年中央銀行法頒布後,中國人民銀行發揮中央銀行的作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是貸款總規模,類似於西方控制貨幣供應量,利率的作用對主要的貸款人來說還是有限的。中國官方宣布的不良貸款為5-6%,不良貸款主要分為三類:即逾期貸款(逾期兩年以內未還貸款)、呆滯貸款(逾期兩年以上貸款)、和呆帳貸款(不能償還的貸款--壞帳)。普遍相信的呆帳率在25%左右。但是,這些貸款的的呆帳部分主要是國有企業帶來的。其中一部分為政策性的,當然也有經營不善的問題。從理論上看,企業和銀行本身由於體制上的問題,沒有個人的責任,要改革呆帳問題可能是一個問題。目前中國的公債相對規模較小,僅佔GDP的6%。因此我們還有迴旋的餘地。所以中國不會發生東南亞式的金融危機。

東亞金融動盪對中國經濟的間接沖擊。

首先,從貿易的角度看,東南亞國家的金融危機造成其進口需求下降。主要機制是:1)東亞各國的貨幣貶值,增加了進口的成本,據統計,自1997年7月以來,泰銖累計貶值114.78%,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76.53%,韓元貶值96.95%,日圓是1美圓兌140日圓,盡管進口成本不會成比例的上升,但是,進口成本的上升是可以推斷的;

其次,中國對東南亞各國市場的依賴是比較高的,如果不包括日本,1995年的依賴是10.3%,加上日本會達到35—40%,這些國家和地區市場對我們的影響程度可以用互補性指標(COMPLEMENTARITY INDEX)貿易互補性指數等於,一國K商品的出口在該國總出口中的份額比上該商品在進口國中總進口的份額的積和,比上二者平方的開方。 實際上它表明兩國進出口的相互牽連。依據1994年的數據,統計的結果是:我們與香港是0.89 ,印尼0.57,日本0.76,韓國0.64,馬來西亞0.54,菲律賓0.54,新加波0.58,泰國0.60。

第三,由於東南亞各國在干預外匯市場中花費了大量的外匯,使這些國家難以推進貿易自由化,因而貿易保護或增加對進口的限制可能是情理之中的;與此相對應,我國的出口自然也受到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東亞地區市場上,也會影響到其他市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出口產品的相似性也會對中國出口的增長產生影響。與此相關的是,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乃至全球相繼調低了經濟增長率,這意味著,東南亞和中國的產品出口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東亞金融動盪對中國三資(合資、獨資和合作)出口影響是明顯的。首先,在中國對外貿易中,三資企業進出口1997年佔到46.9%,在外資企業中,有80%左右來自東亞各國,這些企業與中國企業面臨著同樣的出口困難,同時,他們還缺乏增加投資擴大規模,甚至維持現有規模的困難。如果整個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還會導致撤資。

第四,東亞金融動盪增加了中國出口融資(特別是三資企業融資)的難度。各受沖擊的國家為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不願意向商業機構提供貸款。貸款抽緊、利率提高使出口的成本加大或難以出口;

第五,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中國出口的利潤受到威脅。由於東南亞各國出口品價格下降,進口方也要求我們降低商品的價格,為了保住我們的市場份額,(本來競爭很激烈的市場條件下,我們的利潤率就已經很低了),我們不得不降價;某些本來利潤很低的商品將失去已有的市場。 綜合起來看,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率會比去年下降,進出口總的增長率大約為8—9%(1997年為12.1%)進口增長率約為5—7%,出口增長11%左右。

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的第二個方面是引進外資。在過去的20年裡,由於我們的大多數來自於東亞各國,他們的金融危機或動盪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資的減少。正如我們前面已經說明的,來自東亞的直接投資佔到我們全部引進外資的約80%。因此可能來自該地區的投資會減少。但是,也應看到,東南亞是我們引進歐美投資的主要競爭對手,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政治條件的惡化,有助於我們更多地吸收歐美的投資,這也是中國自引進外資政策實施以來一直希望的。二者相互抵消的情況如何還難以測定。

第三.東亞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首先,中國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為0。2(1995年,佟家棟)或者說中國經濟每增長10% ,外貿的貢獻佔2個百分點。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的進口和出口的貢獻還要高一些;其次是外資的引進。如果我們外資的引進有問題的話,就業的問題就會更加尖銳。

面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中國方面考慮並逐步採取了一系列的對策。主要是:

1)通過對大宗產品出口退稅促進貿易發展。自1985年,中國開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作為中性的外貿政策,達到了與世界其他國家政策上的相似性。但是由於監管問題,出現了征少退多,退稅規模超出財政負擔能力的問題。因此,國務院決定,自1996年1月1日以後報關離境的出口貨物按3%(包括煤炭和農產品)、6%(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品)和9%(其他貨物)。面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1998年1月1日,中國決定將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其出口退稅率從9%增加到11%,我們知道,紡織品的出口佔中國出口總額的25%,1997年為460億美圓,同時紡織品是中國有貿易盈餘的主要工業部門,也是就業的主要部門。1997年我國的貿易順差中,75%來自於紡織品。達330億,當年總順差為40億。同時,紡織行業相當於增加了30億元人民幣的返款。近來,由於我國感覺到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大(據統計,第一季度中國對日出口下降2。5%,對東南亞國家聯盟出口下降7.8%,對韓國出口下降24.5%),因此,實際部門和理論界共同提出,要實行增值稅的全額退稅

2)調整產品的出口結構和市場結構,將注意力轉向歐美、拉美和非洲;

3)調整引進外資的政策,恢復對外資企業自用生產資料,或資本品減稅或免稅的待遇;在國內稅方面,為鼓勵外資企業向高科技產業投入,專家們建議,通過擴大對高科技產業的稅收優惠刺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促進中國產業結構的迅速升級;

4)低利率政策。我國自去年以來,幾次調整利息率。一方面減少了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內部產品需求,擴大內需。

5))利用我們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良好表現,爭取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獲得穩定的國際貿易的條件。 目前政策調整之後的效果:據上海海關統計,1998年前四個月,其進出口比同期增長了12.4%,其中進口增長9.7%,出口增長14.5%。其中紡織品出口僅增加3.1%,但是,機械和電器產品增長25.1%,(34億美圓)。來自於亞洲國家的進口增長8.9%,來自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波、泰國進口增長很快,而來自日本和韓國的進口增長比較緩慢。可見東南亞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在逐步顯現出來。在投資方面,頭四個月增長0.07%,達117.2億美圓,批准合資企業5704家,比去年同期下降6.84%,其中來自印尼、韓國、日本和泰國的資金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89.16%,55.83%,42.23%,35.54%。來自於歐美的投資也有所下降。在中國經濟增長方面,估計前三個月的增長率為7.2%。國內需求(零售額)增長了6.6 %,這僅相當於去年的一半,零售物價指數為2.1%,消費物價指數僅增0.03%。

回樓上:許多資料匯總,不是一家網站的,用網路搜吧.
http://www..com/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