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原始森林在哪個省

緬甸原始森林在哪個省

發布時間: 2022-08-31 14:19:25

⑴ 世界上有很多原始森林 他們位置與那裡 謝~

西非是熱帶原始森林景觀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林木茂密,野生動植物繁多,其中科莫埃和塔伊二大原始森林區較具代表性。

科莫埃原始森林位於科特地迪瓦北部,這里有西非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科莫埃國家公園,動物和植物繁多,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科莫埃國家公園鑲嵌在蘇丹和亞蘇丹草原上,面積11500平方千米,大部分處於海拔200米~300米的丘陵地帶,科莫埃河和沃尓特河蜿蜒流過,幾座高不過600米的小山兀立其間。

科莫埃自然保護區作為蘇丹草原和亞林地區之間的過渡帯,最突出的特點是風景多樣和生長有南方植物。科莫埃河穿園而過,在230千米長的河岸二邊,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了一條綠色甬道。此外,這里的牧草林木和灌木混生大草原,既有以柏樹為主的稀疏樹群,也有茂密的旱林和雨林,這使得許多生活在南部得動物遷居北方。目前,該園擁有11種靈長目動物,17種食肉目動物,21種偶蹄目動物:飛禽得種類繁多,西非就有4種。另外,園內的爬行類中還有10種蛇和3種鱷魚。

作為非洲最後一片重要的熱帶原始森林-----塔伊國家公園以低雨林植被而聞名,198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公園西鄰賴比瑞亞邊界,東以薩桑德拉河為界,原為一動物保護區(1956年設立),1972年辟為國家公園,面積3500平方千米,地貌以平原為主,南部有海拔623米高的涅諾奎山。

由於氣候因素,塔伊公園內生長著二種森林:一是主要由單性大果柏構成的茂密原始森林,一是由柿樹所形成的原始森林。這二類森林區,堪稱是地方性植物種類的巨大寶庫。另外,公園里有數目繁多的野生動物,如黑猩猩穿山甲斑馬豹等。各種猿猴賴比瑞亞矮河馬斑鹿羚和奧吉比羚羊為該地區所獨有。

森林裡的黑猩猩,個體的身材和外貌差異很大,站直時身高通常約為1米~1.7米,體重約35千克~60千克,雄體往往較雌體更大更強壯。除面部外,它們身上被覆棕色或黑色的毛,成年黑猩猩的身體及面部皮膚為黑色,但年紀較輕的個體面部則為粉紅色或白色。

現在,由於人類獵殺採伐樹木開墾耕地以及商業性出口黑猩猩用於動物園展出和試驗研究等原因,野生黑猩猩的數量逐漸減少,《紅皮書》以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此外,在-塔伊國家公園里生活的穿山甲,在白天是很難見到的,它們常在夜見活動,並能短時間游泳。除二部二側和身體下部外,穿山甲的全身都覆有膠結被毛形成的重疊的淺褐色鱗片,頭短,眼小,眼瞼厚,嘴長而無牙,舌長而靈活。它的5個腳趾都生有利爪,主要以白蟻為食,有時也吃螞蟻和其他昆蟲。它們靠嗅覺來確定捕食對象的位置,並用前腳扒開對方的巢穴,取而代之。

塔伊國家公園由於有豐富的地方物種和一些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因而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1926年,在此地建立了面積為9600平方千米的莫耶-----卡瓦利森林區保護公園,1933年又將其改為物種專門保護區。由於採取了上述保護措施,塔伊國家公園的絕大部分地區仍保持原狀,絲毫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現在,塔伊國家公園是地球上所剩不多擁有可觀面積的熱帶原始森林地區,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
桃山原始森林位於黑龍江 伊春市桃山局東南方向55公里處,林河林場小東溝境內,屬小興安嶺山脈,原始森林內共有12座山峰,最高山峰海拔810米。以紅松為優勢的針闊混交原始森林,總面積21平方公里,喬木總株數16萬株,覆蓋率達99%。紅松的平均樹齡350年,平均胸徑0.4米,最大胸徑l.4米,平均樹高26米,最大樹高36米。 林中棲息著十餘種野生動物,如:馬鹿、野豬、黑熊、抱子、飛龍、山雞、山兔等;野生植物有:人參、黨參、刺五加、五味子、木耳、蘑菇等。繞山而上有999級台階,路經兩處涼亭到達山頂。山頂有一座28米高的望塔;在原始森林邊緣設有"獵人宿營地"1處,為歐式風格雙層樓閣式建築,樓內設有客房;酒吧及歐式燒烤壁爐。宿營地後面有一條四季長流的小溪。

桃山原始森林一年四季開放,為"97中國旅遊年精華線"之一。是國家保存極好的原始林木資源之一賀蘭山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地處蒙古高原中部南緣,華北黃土高原西北側,西南鄰近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脈,根屬陰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具有溫帶乾旱半乾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點。系草原至荒漠的過渡地帶,有復雜多樣的動植物區和比較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具有色調分明的垂直景觀,呈現梯度分布。其中生存著許多屬於國家稀有、珍貴、瀕危的動植物,也包括許多屬於賀蘭山獨有的植物,特別是許多植物分類學家以賀蘭山產的標本為模式,長期以來陸續發現的許多新物種,使賀蘭山成為眾多模式標本的原產地。因此,是生態、地理、林業、中葯等學科的理想研究和實驗基地。也是向廣大群眾,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學知識、進行生態保護教育的大課堂。因此,1992年經國家批准建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納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

在賀蘭山深處,奇石倚古洞,神泉見聖水,岩畫融峭壁,古寺立石剎。廣宗寺、福音寺兩座內蒙古西部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坐落山中。自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建成後,經聲滔滔、香煙裊裊,盛行近兩個半世紀。期間廟宇樓台高聳,造型古樸神秘,色澤五彩斑斕,給人以深不可測的感覺。寺區內空氣清爽,風光旖旎,塔、亭、堂、殿、閣遙遙相對,又與蒼松翠柏、崇山峻林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幽靜、清新、聖潔的自然景觀。

賀蘭山原始森林、花草芬芳,山壁陡峭,氣勢雄偉。這里有香獐、馬鹿、麝、黑鸛、藍子雞等1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山雞、青羊、岩羊、黃羊、狐狸等百餘種野生動物,時常成群出沒於林間溪頭,追逐戲嬉,全然是一座天然動物園。如果烏雲暴風襲來,天昏地暗,聲震如雷,鳥獸全無,使人膽戰心寒……登上極峰,如走雲天、宛履霞霧、情趣別具,在這里,可以領略到沙漠的浩翰,戈壁的寬廣。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大漠落日」、「沙市蜃樓」的奇特景觀。俯覽群山,峰巒疊翠,林海滔滔,驚險、神秘、粗獷、神奇的感覺湧入心中。

更有那漫漫歷史長河中,阿拉善邊疆少數民族主體——蒙古族,和碩特部落趕著勒勒車和牛馬羊群,游牧在戈壁夕陽下的情景……
,是開展森林旅遊的極好資源,
胡康河谷
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於緬甸最北方,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

⑵ 數萬人喪生緬甸「野人山」,中國女兵遭野人虜獲,頭骨被做成水碗嗎

騰沖縣位於我國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其距離緬甸密支那僅200公里,距離印度雷多是602公里,而距離雲南省會城市昆明則是606公里,騰沖也是我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而在此地,則坐落著一座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它便是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也是我國8年抗戰中最早向日軍發起的戰略性反攻,同樣也是一場流血的抗戰,據相關統計,10萬3千將士有56480傷亡,值得了解的是,其中有3萬人是犧牲在野人山。

遠征軍倖存者在戰爭結束後寫成了一部抗戰史《古往征戰幾人回(親歷滇緬抗戰)》。野人山是緬甸密支那以北的一片未曾開發的原始森林,在上個世紀40年代,還未有人涉足過野人山,直至我國遠征軍翻越了野人山,了解到這片原始森林是如何場景,是何等危險。

⑶ 中國的原始森林有哪些

1、長白山紅松闊葉混交林

紅松是東北的珍貴樹種,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是東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森林類型。黑龍江省在紅松林最集中的小興安嶺南,面積為18400公頃。紅松是東北的珍貴樹種,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是東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森林類型。

保護價值

地球上的原始森林豐富多樣,幾乎遍布全球各地。分布於俄羅斯、加拿大、亞馬遜的森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幾片原始森林,但是在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森林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神農架林區,位於湖北、陝西、四川三省的邊界,南瀕長江,北望武當山,是大巴山脈和秦嶺山脈交結的地方,亦是我國南部亞熱帶向北部溫帶過渡的地帶。全區面積達3250㎞,主峰太神農架高達3300米。

⑷ 野人山野人山介紹

野人山片區位於緬甸最北方,欽敦江上游地區,由達胡康河谷和江心坡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

野人山山巒重疊、林莽如海、樹林里沼澤綿延不斷、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延,自古以來,野人山片區均屬於中國雲南省。

現在中國仍然認為南坎,江心坡,野人山和胡康河谷等仍為中國固有的,不可侵犯的主權領土。

從昆明經騰沖、密支那到緬印邊境的班哨,再到印度雷多隻有一千二百餘公里,其對滇緬印旅遊業的推動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4)緬甸原始森林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緬北是個政治勢力非常復雜的地方,按照民間的了解,軍政府對其的控制比較有限,各幫派勢力在密支那都有「派出機構」。

果敢人民軍其據點在與雲南省盈江縣一河之隔的拉雜口岸,該口岸是緬甸水果進入中國的主要口岸,口岸全部是背槍的地方武裝。

佤邦對於世界瓦鄉中國滄源縣的向心力是十分強的,佤邦人民對於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可以從每一個小夥子都能夠說漢語,以及對中國人的親切態度明顯看出。

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遠古時代生活在青海湟中平原,是古羌族的一支,與漢人的祖先同源。而且在克欽邦所處的野人山片區,還生活著大量的華人。

⑸ 緬甸淺贏山在哪個位置

緬甸淺贏山在克欽山區,
中國稱為野人山或枯門嶺,位於中緬印交界處,緬甸北部山脈,南北縱貫於克欽邦中部,為邁立開江和親敦江上源各支流的分水嶺。最高點本帕本山,海拔 3,411米。為緬甸少數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之一。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原屬中國雲南省,由於此地居住的門巴族尚未開化,故被稱為野人山。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

⑹ 緬甸野人山在什麼地方同古又在什麼地方

克欽山區,中國稱為野人山或枯門嶺,位於中緬印交界處,緬甸北部山脈,南北縱貫於克欽邦中部,為邁立開江和親敦江上源各支流的分水嶺。最高點本帕本山,海拔3,411米。為緬甸少數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之一。

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原屬中國雲南省,由於此地居住的門巴族尚未開化,故被稱為野人山。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

(6)緬甸原始森林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主權轉移

第一次

據古書記載,緬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帶原是中國疆土。最早在東漢時期,這里就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邊塞夷地,每年都要將其出產的翡翠作為貢品獻給中央朝廷。從明朝起就已明確的列入版圖。在清乾隆時期,翡翠就已作為中國國寶由朝廷親自監管開采。

只是後來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加之英國殖民者的插手,將這大片土地劃入緬甸版圖,硬玉翡翠遂之成為緬甸的國寶,約定俗成,成為歷史。

英國是於1927年實現了野人山實際有效管制的,當時的民國政府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反應,直到1929年,才由雲南交涉署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

1942年9月,民國軍上校團長謝晉升帶600人的隊伍進入江心坡建立怒江西北抗日基地,英國立刻提出抗議,蔣介石政府隨即密令其速從江心坡撤出。

請注意,這是 1942年9月!此時,日軍已經席捲緬甸,中英兩國已經於41年底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這種情況下,英國仍然視緬北為禁臠,不容他人染指。而中國一接到抗議就撤軍的情況(沒有任何其它聲明),很容易被解釋是對英緬擁有江心坡主權的默認。

⑺ 求關於我國雲南省以及寮國、緬甸森林植被分布的相關文章

西雙版納民族植物學的初步研究

西雙版納是我國著名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里地處熱帶北緣,森林茂密,氣候溫暖,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傣、哈尼、布朗、拉祜、瑤、基諾等兄弟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多樣,利用植物傳統方法和經驗十分豐富。

解放前,在反動統治下由於交通極為閉塞,瘟疫流行,毒蟲猛獸猖獗,以及民族隔閡等多種原因,植物學者無法進入這一地區工作,僅有個別學者如A.Henry,吳中倫、王啟無等,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過短期零星的採集工作,因此,在植物學上基本上是一個空白地區。解放後,由於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曾組織過較大規模的熱帶生物資源綜合考察(1954—1960);1959年中國科學院在西雙版納建立了專門的植物學研究機構。隨著邊疆社會、經濟條件的巨大進步,為植物學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當地少數民族植物學知識的有利條件。

民族植物學,或人文植物學(Ethnobotany)一詞源出人文貝類學Ethno-Cunchology(研究早期貨幣的科學),由美國植物學家哈斯伯格(J.H.Harshberger)1896年創立。哈斯伯格當時對民族植物學所作的定義是「研究早期人類對植物的利用和土著植物學」。經過一個世紀的研究與探索,民族植物學已發展成為「研究人類與植物直接交互作用的科學」(R.I.Ford,1978)。其主要研究內容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群對植物的意識與利用,及其對植物環境所產生的後果。尤其側重於無文獻記載的人文地理社會和特定的民族文化地區的研究。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類對植物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和植物在人類精神文化上的重要性被大大提高,進一步刺激了西方學者對民族植物學的極大興趣。由於植物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民族植物學的研究涉及到一定地區、一定民族的人群與植物的全面關系。包括人們在吃、穿、用、住、草葯、文學、藝術、宗教、乃至民俗,民間傳說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切植物;關繫到一個社會多方面的行為、結構、及其相伴的整個植物世界。西方學者認為,民族植物學是開發新世界的一個產物,有人把它歸屬於人文科學下的一個分支;也有人把它歸屬為經濟植物學下的分支;但確切地說,它是位於植物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位置上。植物學家和人文學家從各自的領域在實踐民族植物學的研究,在共同編織民族植物學的理論、方法、觀點和材料。植物學家進行科學地鑒別環境植物材料的用途、問題,焦點是利用,材料按林奈分類系統排列;人文學家的焦點則是所研究地區人群的見解、地位、及其對周圍世界所作的安排(R.I.Ford,1978)。

筆者五十年代末進入西雙版納從事植物調查研究工作,由於長期定居於當地,有較多機會深入少數民族村寨,採集、調查、學習訪問當地民族有關認識與利用植物的獨特知識,其中不少是前人沒有發現記載過的。本文試圖按照民族植物學的研究方法加以整理,作為在我國開展這一工作的一個初步嘗試。

一、研究地區

西雙版納位於我國雲南省南部,北緯21°10′—22°40′,東經99°55′—101°50′,土地面積19,220平方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滇南濕熱河谷類型;熱帶森林分布於全區各地,現有森林被覆率高達33.8%,是我國現存大片熱帶原始森林的唯一地區。西雙版納在行政上現劃分為三個縣十九個公社,即景洪、勐臘、勐海三縣,西北部與雲南省思茅地區相連,東南部與寮國接界,南部與緬甸毗鄰,整個地勢北高南低,河流縱橫,山間盆地眾多。主要山脈為橫斷山南延部分,哀牢山系由西北向東南縱列,最高山峰為景播大山,海拔2400米,最低處為南臘河下游官累海拔42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相對高度一般300—500米左右,瀾滄江及其干支流,流沙河、羅梭江、南臘河橫貫全境,中小河流及山泉不計其數,水源相當豐富。

本區氣候終年溫暖,年平均溫度20—22℃,大部分地區終年無霜雪,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在70—80%左右,全年劃分為乾季(3—5月),雨季(6—9月),霧季(10—2月)三個季節。本區由於地處雲貴高原南端,垂直高度差異甚大,具有多種類型的植被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帶森林植被呈明顯的熱帶東南亞性質,大多屬於熱帶季雨林,局地分布有以龍腦香料(Diptc-rocar paccac)望天樹(Parashorea chincnsis Wang Hsie)為優勢的熱帶雨林群落,山地則以熱帶山地雨林為主,呈明顯的南亞熱帶常綠林過度性質,以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caccac)、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科喬灌木為主要成分。近年來,由於大面積墾殖森林,植被類型已急劇演變,大部分森林植被已淪為次生林、灌叢、竹叢和稀樹草地所取代。

二、民族及其文化特徵

西雙版納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在總人口63.83萬中,傣族佔20.83萬,哈尼族(當地稱愛尼)8.4萬,布朗、拉祜、瑤、基諾等其它少數民族各在3萬人口以下〔3〕。傣族聚居於河谷盆地,其它少數民族分散居住於山地。西雙版納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祖國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同時又有各自的獨特文化傳統,特別是在利用植物方面,呈現出強烈的地方色彩和豐富的傳統經驗,形成利用植物的獨特文化。

傣族是西雙版納的主要土著民族,遍布本區各地,主要居住於低山河谷盆地,當地稱為「壩子」。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語言、風俗習慣和農業文化傳統。傣族自稱為「Daizu」,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公元前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據民族學研究,傣族與我國南方的壯、布依、水、侗、黎等民族同出一源,古代通稱為「百越」。遠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後代,傣族的先民就已經居住在今雲南西南部廣大地區,西雙版納是聚居中心之一,開發西雙版納有著悠久的歷史。傣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西雙版納的傣族操傣泐語、使用傣泐文。西雙版納在傣族語中釋意為十二「千田」,「千田」為封建領地的計算單位,每一千田便是一個「版納」,其面積大小並不等同,相當於行政管理上的一個區。西雙版納自元、明、清各封建皇朝設置土司制度以來,沿襲至解放,直到一九五六年民主改革才徹底結束了封建領主制。漫長的封建領主制度、極為閉塞的交通和富饒的自然資源,使傣族人民長期以來生活在一種自給自足的農業自然經濟社會之中。不僅植物資源的保存比較完好,而且民族文化也保存比較完好,是研究民族植物學的理想地區。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某些植物的利用傳播直接與宗教文化有關,如貝葉棕、菩提樹、鐵刀木、雞蛋花、羯波羅香、孟加拉蘋果等。傣族人民有保護森林的良好傳統習慣,每一村寨都有自己的「龍山」,劃定為禁伐禁獵區,又有人工種植的薪炭林,這樣,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的傣族人民,對於自然界的植物便有較大的依賴性,因而對於當地植物的認識與利用,便成為生產、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環節。

西雙版納傣族認識與利用植物的文化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度的水平,他們早已有了定耕的農業,種植水稻為主,陸稻次之,同時,也種植少量其它旱地糧、油、棉、果樹等農作物;與此同時牛、豬、雞、鴨等家養動物也以適應於當地自然條件的野牧方式發展了起來。在定居的村寨內,每戶農民都擁有面積一到數畝不等的小塊家宅園圃,種植多種熱帶果樹(香蕉、芒果、羅望子、柑桔、菠蘿蜜),香料(薄荷、羅勒、香蓼、香茅、香露兜、姜花、生薑等)、草葯(巴豆、蘇仿木、白花丹、血莧、薏苡、兒茶、檳榔、蘆子等)、纖維(攀枝花、牛角瓜、九層皮、白榔皮等)、染料(靛葉、密蒙花、紅木等)以及竹類、觀賞植物等,並且擁有獨特的人工種植的薪炭林——鐵刀木(Cassia siamea Lam.)作為農村能源的主要供應者。在每一個村寨附近的山谷、陡坡上都保留著大面積的熱帶原始森林,豐富的森林動植物資源是傣族人民採摘野菜、野果、草葯、飼料,和狩獵補充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森林又是建造竹木結構的傣家竹樓、獨木舟、牛車、傢具、農具等的天然材料「倉庫」,森林被視為自給自足的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被保存了下來。森林自身的保水保土,涵養農田灌溉用水、調節氣候的作用,保持生物種間以及種群個體數量之間平衡的微妙作用,推動著傣族地區水稻——家宅園圃——天然森林農業生態系統緩慢而穩定地發展著。這是西雙版納地區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得以長期保持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應特別提到的是,勤勞而智慧的傣族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早已形成了本民族的醫葯學——傣醫葯,在我國《逸周書、王會解》的記載中傣族醫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他們不僅有本民族的醫療方法,而且擁有超過五百個以上葯物方劑,以植物葯為主,來自三百種以上的葯用植物,大多是我國其它地區所沒有的,並擁有用傣文編寫的專門醫葯學書籍收載有關的醫葯學知識,至今尚未加以系統研究整理。

哈尼、布朗、瑤、拉祜、基諾等民族是西雙版納山地的土著民族,他們同樣有悠久的歷史和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從民族起源方面來說,他們與我國南方許多兄弟民族有著共同的起源和血肉的聯系。他們都有本民族語言和多種方言,但多數沒有文字。他們從前依靠草葯、巫醫治病,尚未形成本民族的醫葯學。他們信奉自然崇拜或多神論,十分崇拜山神、樹神、獸神等,但沒有定耕的農業生態系統,幾千年來一直依賴傳統的游耕農業——刀耕火種謀生。筆者近年來考察發現,世界熱帶地區,除了水稻種植區和近代發展橡膠、可可、油棕、咖啡等樹藝作物種植業以外,基本上都是這種刀耕火種的游耕農業佔主導地位,在我國熱帶也不例外。西雙版納地處熱帶、擁有大面積的森林植被,在熱帶的氣候生物土壤環境良好條件下,森林植被經過燒墾種植糧食2—3年以後,丟荒任其自然恢復植被,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恢復地力的,即在一定范圍內輪墾森林,七年為一個周期,反復循環,這種糧作——森林休閑輪作制,能夠連續數千年地保持了下來,其主要原因在於山區人口的增長緩慢,開墾森林輪作的面積不大,且長期維持在一定比例水平之上,即人口與「植口」(Plant population)的增殖是基本相適應的。同時,山區各族人民以勤勞與智慧相結合,利用熱帶山地天然植被發展了放養紫膠的技術,經營了大片的茶園、竹林,採集種類繁多的森林產品如省藤、木耳、竹筍、葯材、木材以及狩獵等,並以這些林產品向壩區傣族換取多餘的糧食,用以補充游耕農業之不足;此外,山地森林還提供了多種野生食用植物,如薯芋屬(Dioscorea spp.)、榕樹屬(Ficus spp.)、蕨類植物等,也補充了一部分食物和荒年救災之需要。因此,熱帶山地少數民族與當地森林植物,同樣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森林植物有更大的依賴性。

三、研究方法

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邊疆少數民族對植物學工作者的訪問、調查、採集工作全力的支持與合作,是開展我國民族植物學研究的重要前提和鮮明的特點。傣族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的民族,樂於同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盡管在民間醫葯知識方面也不是隨遇而得,總的來說開放程度比漢族地區要高。山區各兄弟民族同樣易於交流,較少保守,但由於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分散和語言上的困難,從他們當中獲得有關植物學的知識,相對來說不如傣族地區的多。調查工作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1959—1963年為第一階段,其中59—60年野生資源植物調查歷時7個月;1970—1975年為第二階段,以調查民間葯用植物為主要目標,其中1972年一次調查歷時2個月,其它短期調查一般10—15天,共10次以上;第三階段為1976年以來,進行的多次專項葯用植物調查,用材樹種調查和一些補充調查,以充實更多的材料。十分有幸的是,在進行民間葯用植物調查時,有當地醫務工作者(包括當地少數民族醫生)一道參加工作。大部分調查資料來自民間第一手材料,筆者親自參加訪問、採集、鑒定整理資料等工作;大多數食用和葯用植物經過親自實踐,以作出某些直觀判斷。調查的地區包括西雙版納三縣十九個公社中的十四個公社:勐臘、易武、象明、勐捧、麻木樹、勐滿、基諾、勐養、景洪、小街、橄欖壩、勐海、勐混等、涉足的村寨百處以上,一般食宿都在調查區的村寨內,與相當多的民間醫生、獵人、老農、鄉村教師、商業購銷人員、基層幹部、護林員等進行廣泛的接觸,其間還參加過兩次規模較大的民間醫生交流會、草葯展覽會、和若干次林業、土產專題座談會,從中得益不淺。

歷年調查,採集植物標本共2000餘號,以及一些種子、苗木、樣品等。標本收藏於中國科學院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標本室內,部分民間葯物標本保存於雲南省思茅地區中草葯研究所;種子及活植物均種植於熱帶植物所植物園內。

四、重要有用植物

歷年調查採集的植物,經本所植物分類研究室整理鑒定,某些植物經過化學成分分析和品質鑒定,已被推薦和利用於生產,如綠殼砂仁、燈台樹、千年健、錫生藤、車里朴、團花、雲南石梓、毛麻楝、依蘭香、龍血樹、美登木等,更多的種類有待深入的研究。歷次調查採集的植物經過研究整理,按照當地民族利用的廣度和多度,將其中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植物共218種,(按用途計食用86種,葯用71種,纖維木材29種,香料、染料、飲料22種,其它10種。)匯集為《西雙版納民族有用植物集要》。植物的排列順序,有花植物按照哈欽松分類系統,蕨類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統,以植物學名字母先後為序,每種植物有拉丁名、中名、當地名(按當地民族語注漢語拼音),用途及利用方法簡述等。

——這里提供參考

⑻ 野人山現在開發了沒

還沒有被開發。

野人山地區位於緬甸最北方,是密支那以北一片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再北是喜馬拉雅山。歷史上為中國領土,新中國成立後,劃界後成緬甸國土。由於山大林密,瘴癘橫行,據說原來曾有野人出沒,因此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為「野人山」。

野人山原屬中國雲南省,後來屬於緬甸。由於此地居住的門巴族尚未開化,而且曾有野人出沒,故被稱為野人山。據記載:野人山,緬甸語意為「魔鬼居住的地方」。野人山山巒重疊、林莽如海、樹林里沼澤綿延不斷、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延,是被認為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方。

(8)緬甸原始森林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野人山的蚊蟲、毒蛇、瘴氣,讓人防不勝防,而每一擊都是致命的創傷。從每年5月下旬到10月間,是野人山的雨季,雨季不僅使森林裡的蚊蚋和螞蟥異常活躍,而且使得各種森林疾病:回歸熱、瘧疾、破傷風、敗血病等等迅猛傳播開來。

根據資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96師及新22師和第五軍軍部數萬人越過野人山抵達滇西後各部均損失近半,隨軍撤退的40多名婦女,生還的只有4人。

而整個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的10萬總兵力當中,當時為戰斗而犧牲的中國軍人約2萬多人,卻有3萬人死在了野人山約在北緯26度東經97度附近,此地為大片的叢林區及沼澤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野人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