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種什麼最好
❶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人口約3400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65%。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緬族在緬甸7個省的人口比重占絕對優勢,在極少數民族邦中也有廣泛分布。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是一種孤立語,語序和虛詞的地位非常重要。
(1)緬甸人種什麼最好擴展閱讀:
緬族有9個分支,即緬(巴瑪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約(Yaw)、耶本(Yabein)、克都(Ka)、格南(Ganan)、薩隆(Hsalon)和蓬(Phon)。
緬族在緬甸的歷史上,先後三次統一了緬甸,對於推動緬甸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緬族在緬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遠比其他民族發達,對其他民族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技術較為先進,此外,還種植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
緬語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互相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緬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創立於公元11世紀末、12世紀初,由輔音字母與母音符號相拼而成。
❷ 緬甸是什麼顏色的人種
緬甸是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因為緯度的原因,大多數緬甸人跟中國人差不多是黃色人種,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種。
❸ 緬甸人血統差距多少
長相大多相似因為都是亞洲人,黃種人。歐洲稱之為「蒙古人種」。但是硬要說長相上的區別那隻能說,就中國內部的漢族人,你看上去有些人長相的差異還是天差地別,但是不影響什麼因為都是黃種人,並且緬甸的「果敢人」就是被清政府割讓出去的,他們是緬甸華人。
大多數中國人及周邊一些國家的人群屬於現代所謂的」蒙古人種「這一西方的政治詞彙人種,可以分為五個亞種:現代蒙古族的種族類型屬於蒙古。
人種中的北亞亞種,又稱作西伯利亞亞種或大陸蒙古亞種,是蒙古人種中比較典型的代表,主要分布於中央亞細亞和西伯利亞等亞洲大陸的腹地。他們體質特徵具有鮮明的特色:面部既高且寬,因此臉部顯得很大,並且非常扁平;顱型多半比較低、寬,由很大的垂直顱面指數所反映出的低顱高面性質是該小人種的一個突出特徵;鼻根一般比較低矮,鼻型略寬;眼眶比較高,內眥皺褶(蒙古眼)和上眼瞼皺褶(單眼皮)等蒙古人種性狀十分典型。
其他的區域性蒙古人種類型包括:東亞亞種,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和朝鮮等東亞地區;東南亞亞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一帶的印支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地;東北亞亞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大陸的東北角和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格陵蘭島等極地附近地區,以因紐特人、阿留申人為其主要代表;美洲亞種,即印第安人的各個類型群,該人種廣泛分布於南、北美洲大陸。這些人群在體質特徵上雖然有一定差異,但都屬於蒙古人種的范疇。我國居民的主要種族成分是蒙古人種中的東亞、北亞(典型的蒙古人種蒙古族)和東南亞亞種。
根據蒙古利亞人種的不同特點,又可分為亞洲蒙古人種和美洲蒙古人種(紅種 ),亞洲蒙古人種又可分為北方蒙古人種,南方蒙古人種。有的學者把介於兩者之 間漢,藏,朝鮮等民族稱為遠東蒙古人種或稱東亞蒙古人種,漢族屬於華北人種類型,日本人更多具有南方 蒙古人種的特點,把它歸入遠東蒙古人種過於勉強。學者們還把蒙古人種和北歐白 人的混血種叫烏拉爾人種或北極白海人種;把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叫南西伯利亞人 種或中亞人種或突厥人種。對於南方的蒙古利亞人種,還可大致分為南亞蒙古人種和馬來蒙古人種,但兩者區分不大。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生活著蒙古人種和赤道人 種的混血種,學術界一般把他們稱為玻利尼西亞人種。愛斯基摩人被稱為北極蒙古 人種,介於亞美蒙古人種之間,但更接近亞洲蒙古人種。北美的印第安人也比較接 近亞洲蒙古人種。有個別不太權威的雜志甚至聲稱墨西哥一帶的印第安人具有遠東「蒙古人種「的特點。
❹ 緬甸人是什麼人種
緬甸是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因為緯度的原因,大多數緬甸人跟中國人差不多是黃色人種,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種。
❺ 緬甸孟族
孟族是緬甸的第四大少數民族,是一個古老民族,人口為130萬,占緬甸總人口的2.8%。屬於蒙古人種,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主要居住在緬甸東南部孟邦。孟族沒有民族分支,只有孟族一支。
孟族是最先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境內的孟高棉語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進入緬甸境內,最後定居在下緬甸的東南部一帶。他們曾在下緬甸建立過強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考,早在公元前3世紀前後,孟族就使用波羅婆 字母刻碑銘。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孟族吸收了屬於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創造了孟文,而緬族 又用孟文字母創造了緬文。�
孟族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對緬族和撣族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文化就 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族文化是緬族文化的兩大基礎之一。孟族的建築、 繪畫、雕刻、音樂和舞蹈對緬族的影響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區內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語言 和文字,仍然保留著孟族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但是由於孟族王朝多次被緬族所滅,因此居 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緬族同化,其風俗習慣已與緬族基本上沒有差異。 �
孟族人的祖先是從事農耕的民族。他們進入緬甸以後也將種植水稻和灌溉技術帶到了緬甸境 內。孟族人不僅善於種植水稻,還擅長果園的園藝。制鹽、捕魚和手工業也很發達。在 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區,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花生、豆類、橡 膠、甘蔗、芝麻、黃麻、煙草等。�
孟族人的服飾基本與緬族相同。孟族婦女很注意打扮自己,用香料熏衣,往身上搽抹花香粉 。男人則習慣文身。認為男人只有文身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孟族男子一般在12歲時便文身。 孟族擅長音樂舞蹈。孟族樂器有五種,即銅、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鶴、羊、牛 、馬、象、孔雀與杜鵑。音階分7聲,每聲再分大、中、小3種,共21聲。此外,孟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樂器,如月牙琴、鱷魚琴、孟族嗩吶等。�
孟族的傳統節日與緬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傳統節日是「布瓮節」和「放火船節 」。布瓮節是在9月間舉行。屆時,每家每戶都要布施一個小土瓮,內裝象徵性的物品,如 放入一團線、一個銅片、一包針,針象徵人們的學識像針一樣出類拔萃,線象徵團結,銅片 象徵財源茂盛。再如放入稻穀、大米、糯米、辣椒、洋蔥頭等,象徵五穀豐登。然後,人們 敲鑼打鼓,送往寺廟,敬獻給佛祖,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放火船節是在每年10月間舉 行。這時,孟族人用竹篦和紙張做「火船」,並在火船上安放油燈、火炬和各種布施物品, 載歌載舞,送到寺廟,點燃油燈,掛在寺廟內外。寓意迎接出海到斯里蘭卡取經的高僧凱旋歸來。
❻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❼ 緬甸主體民族是阿昌族嗎
緬族 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全過國入口的69%,屬於蒙古人種藏緬語系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邊緣地區,西藏東北部和甘肅南部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在公元前緬族人逐漸向南遷移,大約在7世紀中葉,到緬甸中部叫棲定居,漸漸地散布到全緬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
❽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1983年,緬甸政府宣布,緬甸境內共有135個民族,主要 有8大支系,即緬族支系、克倫族支系、撣族支系、若開族支系、孟族支系、克欽族支系、欽族支系和克耶族支系。但按照目前我國學者和世界上大多數學者的意見,緬甸民族大約有50個。緬甸政府實際上是把上述8大民族支系內的所有民族全部按照獨立的民族來計算的。
按照大多數學者的意見,緬甸境內的土著人種是散居在緬甸南端的人數不多的屬於澳大利亞 人種的尼格利多人。其餘緬甸境內的種族均是從中國大陸遷徙到緬甸境內的,屬於黃皮膚的 蒙古人種。按照語言譜系分類法,可分成三大語族,即屬於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屬於漢 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和漢泰語族。屬於孟高棉語族的民族有孟族、佤族、布朗族、德 昂族等。屬於藏緬語族的民族有緬族、若開族、克欽族、欽族、克倫族、克耶族、那加族 、傈僳族等。屬於漢泰語族的民族有撣族、布朗族、勃歐族等。
孟高棉語族人是最早進入緬甸境內定居的人群。他們的先民是定居於我國華南和滇西一帶的 百濮族群。大約公元前2000年前後,孟人進入緬甸境內,在紅河、湄公河、湄南河、錫當河 、薩爾溫江河口一帶向西逐步擴展,一直到孟加拉和印度南部定居。定居在緬甸的孟族人主 要集中在下緬甸一帶。
藏緬語族人是我國古代氐羌部落的一支。公元前4世紀,秦朝征服了中國的西部,迫使大批 羌人遠離故土,從中國的西北陸續南遷。公元1世紀前後進入我國雲南和緬甸境內,定居在 緬甸中部和伊落瓦底江三角洲一帶。也有一說緬族人是9世紀進入緬甸的。
漢泰語族人源自我國百越族系,進入緬甸的時間要晚於孟高棉語族系和藏緬語族系。大約在 公元之初或公元1世紀以後進入緬甸境內。定居在緬甸東部和東南部。
緬甸的主要民族共有8個,即緬族、克倫族、撣族、若開族、孟族、克欽族、欽族和克耶族 。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其他為緬甸的少數民族。
❾ 緬甸有多少個少數民族,請按順序寫出來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據調查統計,全國有四十二個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緬族、吉仁族、揮族、若開族、孟族、克欽族、欽族和克耶族。緬甸民族有三大語系:(一)藏緬語系、(二) 汶高棉語系、(三)漢泰語系。根據人類學家的鑒定,緬甸民族多屬於蒙古人種,又都是從中國青藏高原先後進入緬甸的。
緬族 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全過國入口的69%,屬於蒙古人種藏緬語系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邊緣地區,西藏東北部和甘肅南部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在公元前緬族人逐漸向南遷移,大約在7世紀中葉,到緬甸中部叫棲定居,漸漸地散布到全緬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緬甸獨立後工業也有所發展。
吉仁族 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佔全國人口的8.4%,屬於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也是從中國西北羌族分支出來的,南遷時遷徙路線可能是從怒江流域經緬甸東北部,最後定居於薩爾溫江流域一帶。吉仁族分兩支。住在山區高原的叫山區吉仁;住在平原地區的叫平原吉仁。山區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種。商品交換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區居民大多數信仰原始宗教,他們最信譽奉的是榕樹神、家神和民族創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遷居城市者和上層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學和藝術。每當夜晚群聚火地,彈出優美動聽的琴聲、唱出世代相傳的民歌、故事、歌頌本民族的創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動物。緬歷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歷1月1日作為新年)。屆時他們便把一年必需的糧食儲藏起來,用一部分糧食釀酒和烹制各色美點佳餚聚餐。按民族習俗,聚餐時要先敬奉老人,長輩和老師,然後同親友們開懷暢飲,歡度佳節。同時他們還要把去年亡故的親人的屍體火化,將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風中四散飄落。43
拇族: 屬於漢藏語系藏泰語支,佔全國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緬甸東北部的撣邦境內,其餘則散居和雜居在克欽邦、克耶邦、傑沙和緬甸的幾個縣境內。根據1947年2月彬弄會議的決議,撣族於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緬甸最大的一個邦區。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緬甸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廢除土司制度。
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緬族極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撣族人民勤勞善良,性格溫柔。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難,全寨相幫是他們傳統的民旅美德。撣族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撣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們世代相傳的民身間藝術精華。
若開族: 舊稱阿拉干族,佔全國人口的5%。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若開族居住於緬甸西南部沿海地區與(孟加拉國)毗鄰。1973年正式建立若開族自治邦。若開族語言與緬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外,其餘均信奉佛教。若開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基本上與緬族相同。賽船節是若開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每年緬歷的一、二月間(公歷4、5月間)正是收獲季節,也是若開人民一年一度的賽船節。
孟族: 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孟高棉語系,孟語支。先民從康藏高原遷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進入中南半島,散居在中、越、柬、老、緬、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緬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個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寧達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礎建築、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對緬甸文化有較大影響,他們在經濟、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喪禮儀等各方面基本上與緬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動中都使用緬語和緬文,但在孟族聚居區仍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傳統和習 俗,以農業耕作為生。
克欽族: 是一個跨居緬、中、印三國邊區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緬語系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親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緬北克欽邦為聚居中心。古代緬王阿朗悉都出巡當地時受到景頗人民載歌載舞的迎送,當時對他們賜名為「克欽",意為想跳舞,現轉意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欽族豪爽開朗、待客如賓、疾惡如仇。客人來訪時,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則兵刃相見。生活習俗還保留著早期社會的殘余形態,雖然有一部分克欽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數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認為萬物有靈,信神不信鬼,為了驅惡鬼、崇善鬼,就舉行經常性的宗教活動和祭典。「木腦眾歌節」就是克欽族的祭典盛會。
欽族: 屬於藏緬語系欽語支。隨著藏緬族的南遷,是較早到緬甸的農民族之一,佔全國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緬西部欽山山脈一帶。也有散居在若開山脈的欽族。1947年召開彬弄會議之後,欽族在獨立後,不建邦,改設特別區。1973年12月才開始改稱自治邦。大部分還是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由於環境條件不同,欽族的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村社的特點。欽族人多數信仰原始宗教。英國佔領後,少數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欽族各支系的習俗不盡相同,收種節是欽人共慶的新年。大約在公歷l0月下旬舉行。慶功節被華人稱為「擺功德宴"。欽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節日期間,家家庭院都樹立著竹柱子,以顯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標記。慶功會主要是表彰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貢獻,立過戰功的集體和個人。男子後腦勺留長發。南部女子有紋臉的習俗。欽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愛煙酒。
克耶族: 屬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佔全國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們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稱他們為山區吉仁。主要居住在緬甸東部和東北部,自稱克耶民旅。他們喜歡用兒茶染成紅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農耕為本,在山區基本上是刀耕火種,手工業較發達。早在13世紀就出現本民族的鐵匠、銅匠和漆匠等手工業工匠,魏當肩袋行銷緬泰,邦內所產的雲漆是緬甸的精品。風俗習慣與吉仁族大致相間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兩神的節會,在每年的公歷4月間舉行,含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