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棱背龜怎麼樣
㈠ 烏龜可以長期生活在水裡嗎
烏龜可以長期生活在水裡,烏龜屬於水陸兩棲動物。烏龜常棲於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吃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動物,也吃植物莖葉及糧食等。4月下旬開始交尾,傍晚進行;5~8月為產卵期,每年產卵分三、四次完成,每次一穴產卵5~7枚。
產卵前雌龜用後肢在向陽有蔭的岸邊鬆土處掘穴,將卵產於穴內,產畢復將鬆土覆蓋於卵上。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
(1)緬甸棱背龜怎麼樣擴展閱讀
烏龜種類:
1、巨型側頸龜
雄性平均成體甲長為55厘米.雌性平均成體背甲長達75厘米,最大甲長近100厘米,是這一屬中的巨人,也是側頸龜科中的最大種。
2、棱背龜
棱背龜是南亞地區的特產,多數種類產自印度及周邊國家,少數產於緬甸。這類龜因獨特的外形特徵而引人注目,更因產地的開發破壞而瀕臨絕境,稀有和神秘吸引著龜類愛好者。
㈡ 巨型棱背龜的外觀特徵有哪些
巨型棱背龜
巨型棱背龜有三種,每一種都有一些區別,所以要分開來介紹。巨型棱背龜的數量稀少,緬甸巨型棱背龜一度被認為已經絕種,而紅冠棱背龜也只有少數一部分人工飼養案例。
一、緬甸巨型棱背龜的外形特徵
成年雄性背甲上有三條黑線,但不同於鹹水龜的是它的緣盾上無黑斑,頭頂是沿中線由鼻端到腦後有一條縱向黑線,並非鹹水龜那樣兩條黑線加著中央的紅色。成年雌性色彩單一,通體棕灰,只腹甲淡黃色,有些腹甲有淺淡的黑斑,粗看上去頗似雌鹹水龜或雌潮龜。
二、紅冠棱背龜的外形特徵
幼體背甲呈棕灰色至橄欖色,腹甲為淡黃色至灰黃色,均無任何的斑紋,在頭頂後方開始,有數條由深和淺棕灰色所相間組成的直向條紋,一直伸延至頸部的皮膚,當雄龜成年後,這些直向條紋便會變成由白紅兩色的強列對比下所相間組成,頭頂部份也變成鮮艷的紅色,眼部後方會出現兩道黃色條紋,其餘部份則呈現為藍綠色,再加上金黃色的眼睛,令雄性的紅冠鋸背龜成為在眾多龜類之中,擁有最為奪目和最獨特的頭部色彩,之於雌性的眼睛則是棕色的,也沒有任何鮮艷的色斑。
三、三線棱背龜的外形特徵
三線棱背龜同樣是有一條黃線從鼻尖向兩邊一直經過眼部上方伸延至後方,背甲呈橄欖色至黑灰色,有三條黑線,腹甲為淡黃色無斑紋,成年後不像其它兩種巨型棱背龜出現那麼明顯的雌雄異色,只是雄性背甲上的三條黑線較為明顯。
㈢ 寵物龜的排名是怎麼樣的
寵物龜排名前五名是:黃頭側頸龜、蘇卡達、豬鼻龜、巴西龜、草龜。
1、黃頭側頸龜
也叫大洋洲豬鼻龜,別名:飛河龜,是兩爪鱉科下兩爪鱉屬的唯一一種。其分布局限於:澳大利亞北部,伊里安查亞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為兩爪鱉科內碩果僅存的一個品種!
㈣ 印度棱背龜的基本簡介
印度鋸背龜屬於高背龜屬(Kachuga),特徵就是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共有七個種類, 印度棱背龜,紅圈鋸背龜,史密斯棱背龜,紅冠棱背龜,巨型棱背龜,阿薩姆棱背龜,緬甸棱背龜。在亞洲水棲龜類來說,是第一大屬,在分類上也有許多不同的見解。其中又以本種K.tecta印度鋸背龜和K.tentoria紅圈鋸背龜兩種最受市場歡迎。算是最出色的。又名印度鋸背龜,分布在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一帶。飼養幼龜水深最好不要超過龜龜直立的高度以免幼龜溺水。印度鋸背龜一直都被列為CITES I保育,因為族群數量顯著回升,因此已經被列入降類為CITES II的提案,2004年通過。
印度鋸背龜是變溫動物,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反應靈敏。它的攝食、活動等均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由於印度鋸背龜新陳代謝所產的熱有限,它們又缺乏保留住體內產生熱的控制機制。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印度鋸背龜靠的是找涼或熱的地方來控制每天體溫的波動。在飼養龜的人工小環境溫度與自然棲息地相一致時,才能保證印度鋸背龜生理和心理健康。一般熱帶龜適宜溫度時27~38攝氏度,溫帶龜20~35攝氏度。有些印度鋸背龜致死溫度在適宜溫度上限之外5攝氏度左右。當溫度較低時,龜不活動(墊伏)。要人工飼養下達到繁殖龜的目的,應避免龜的環境溫度過高過低或大幅度波動。當溫度在10攝氏度左右時,龜便開始進入冬眠狀態。溫度上升到15攝氏度左右龜便開始活動,有的甚至能開始進食。一般習慣上把溫度在25攝氏度時,龜的攝食、活動情況定為正常值。而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則是龜最佳的進食、活動、生長的溫度。所以,在國內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的4~10月份是龜的攝食、活動時期;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則是龜冬眠期。
㈤ 巨型棱背龜的緬甸菱背龜
英文名:Burmese Roofed Turtle, BURMESE RIDGE-BACK RIVER TURTLE
中文名:緬甸巨型棱背龜, 三線棱背龜
分布:緬甸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河及它們的支流
體長:最大60多厘米
我們先從最稀有的緬甸巨棱背說起,有多稀少呢?人們現今僅知12隻活體,其中只有一隻成年雄性。該種類最早發現並命名於1835年,兩件標本,1935年最後見於緬甸的欽敦江。此後再無任何報道,被認為已滅絕。然而,2002年,在我國南方菜市場大量食用龜中,一隻龜引起了我國一個龜類收藏者的注意,他買下了此龜,並發布在互聯網上,立刻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其中最感興趣的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傑拉爾德 Kuchling博士,他隨即率隊奔赴緬甸考察搜尋,在一個寺廟的放生池中見到了幾只活體,並在僧侶的幫助下收集起來,和當地的動物園合作準備繁殖,不幸的是在一次洪水中,雄龜被沖走了。無奈,Kuchling博士只好再請漁民幫助搜集,後來又得到共六隻,包括一隻成年雄性。如今人門仍在為挽救此物種而努力,並有望於2005年繁殖成功。
㈥ 棱皮龜的外觀特徵有哪些
棱皮龜
棱皮龜是大型的海龜,最大可以長到兩米長、700公斤重,棱皮龜需要大量的食物來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所以棱皮龜需要花掉大部分時間來吃東西。
一、棱背龜特徵
棱皮龜四肢呈槳狀,無爪,前肢的指骨特別長。後肢短。尾十分短小。成龜身體的背面為暗棕色或黑色,綴以黃色或白色的白斑,腹面為灰白色。棱皮龜頭頂鱗片排列復雜而不規則。幼體身上的縱棱和四肢邊緣為淡黃色或白色,腹部色白,有黑斑。
二、棱皮龜背甲
棱皮龜背甲的骨質殼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棱起,因此得名。這些縱棱在身體後端延伸為一個尖形的臀部,體側的兩條縱棱形成不整齊的甲緣。腹甲的骨質殼沒有鑲嵌的小骨板,由許多牢固地嵌在緻密組織中的小骨構成5條縱行,其中中央一行在臍帶通過處裂開。它的嘴呈鉤狀,頭特別大,不能縮進甲殼之內。
㈦ 史密斯棱背龜的外觀特徵有哪些
史密斯棱背龜
史密斯棱背龜是棱背龜家族中背甲最不明顯的一種,棱背龜是以背甲上突出的棘突最為明顯,但是史密斯棱背龜的棘突已經可以忽略,成體的棘突更是完全被隱沒掉了。
一、史密斯棱背龜的外觀特徵
史密斯棱背龜的腹甲底色為黃色,帶有黑色的斑塊,外側皮膚較黑,背甲中線上帶有一條黑色條紋;其亞種白足棱背龜的腹甲沒有黑斑,外側皮膚的黑色素沉澱較少,顏色較史密斯棱背更淺,在棱背龜屬中,本種的體高不算很高,其背甲是略帶橄欖色的褐色。
二、史密斯棱背龜雌雄鑒別
因為史密斯棱背龜的生殖器官都包在身體內,它們的長相又一樣,所以沒有一定的技巧就很難分清它們的性別了。但是只要懂得史密斯棱背龜交配的姿勢,就可以分辨出來。史密斯棱背龜交配時是採用雄上雌下的姿勢,為了避免交配時由雌龜殼上滑落,所以雄龜的腹甲略為凹陷,正好可以卡住雌龜突起的背殼;但是雌龜就不需要這種構造,因此腹甲是平的。只要把史密斯棱背龜翻過身來,用手指觸摸腹甲的幅度,就能很快辨出雌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