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畜牧業哪個省最發達

緬甸畜牧業哪個省最發達

發布時間: 2022-09-11 21:08:04

⑴ 雲南省除了昆明外,靠近哪個方位的環境最好四川,貴州,廣西,越南,寮國,緬甸,西藏哪邊最富裕

靠近廣西和四川環境都比較好。
靠近寮國、緬甸都比較富裕,因為邊境貿易比較發達。

⑵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⑶ 畜牧業最好的省份是哪個

山東,和想像的不一樣吧,我一直也以為會是新疆或者內蒙,但是都不是,山東省畜牧業產值已經領跑全國25年了。

⑷ 七大洲四大洋的農業類型

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具體的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因為荷蘭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就以此為其航道,在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港紐約也在這兒啊,所以大西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七大洲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一個洲;南極洲暫時還沒人在上面定居;非洲人口增長率最大;亞洲人口最多;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南美洲有足球王國巴西;大洋州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具體下面: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地球上的陸地廣布四方、彼此隔開,而海水則是四通八達、連成一體,這一連片不斷的水體便構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為主體,與圍繞它所附屬的大海共同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個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羅的海、紅海、南海等等。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並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於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裡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於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彷彿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七大洲:【亞洲】【概況】名稱亞細亞洲,簡稱亞洲。位置:位東半球的東北部,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總面積5071萬平方千米,亞洲大陸約佔4/5。范圍: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05′),南至皮艾角(東經103°30′,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0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有一系列與大洋洲接近的群島環繞大陸,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地理區域: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東亞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東南亞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家。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西亞也叫西南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哈薩克的南部。北亞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居民】人口35.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以中國人口最多,人口在1億以上的還有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恆河流域等地最為密集。種族: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語言:亞洲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印歐語系。宗教: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中南半島各國的居民多信佛教;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上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和佛教;南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印度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西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自然環境】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地形: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脈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窪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亞平原東西寬1500千米,南北長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窪地棗死海,水面低於地中海海面400米。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火山與地震: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向北經尼科巴群島、安達曼群島、德干高原北部、伊朗高原北部到小亞細亞半島一帶,為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亞洲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洲之一。水系: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亞洲湖泊分布較廣,大致可分北亞、中亞、西亞以及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群。氣候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甚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自然資源】礦物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60%以上。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海洋漁業: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經濟簡況】亞洲各國中,除日本為發達國家外,其餘均是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許多國家發揮其自然條件和資源的優勢,經營多種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積極勘探、開采礦產資源;大力發展製造業,使經濟體制由以農業、礦業為主的「單一」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亞洲的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在世界經濟中已佔重要地位。農業稻米、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蕉麻)、柚木和胡椒等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中國稻米產量佔世界第一位,印度占第二位;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產量佔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亞占第二位。金雞納霜主要產在印度尼西亞;馬尼拉麻主要產在菲律賓;柚木和胡椒主要產在東南亞各國。黃麻、椰干、茶葉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黃麻主要產在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椰干主要產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茶葉主要產在印度、中國和斯里蘭卡。其他還有棉花、花生、芝麻、煙草、油菜子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工業:石油年產量約佔7-10億噸,佔世界年產量的27-30%;天然氣年總產量約1000億立方米,佔世界年總產量的6%以上,煤年產量約10多億噸,佔世界年總產量的22%以上;年發電量約10000億度,約佔世界年發電量的13%;鋼產量年約1.7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錫精礦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左右,其中馬來西亞產量佔世界各國中第一位。鎢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產量的45%。亞洲的畜牧業、漁業也很發達。亞洲工業: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和農產品加工及輕紡工業佔主要地位。中國工業發展迅速,工業體系完整。日本是高度發達的世界經濟大國。蒙古工業以畜產品加工為主。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印度尼西亞和汶萊以生產原油為主要。印度工業較發達。除阿富汗、黎巴嫩和土耳其外,西亞多數國家工業均以生產原油和煉油為主,西亞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交通:亞洲的交通各地發展不一。中國東半部、日本、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東南部沿海海上運輸發達。經濟發達地區空運發展迅速。【非洲】【概況】名稱阿非利加洲,簡稱非洲。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范圍: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地理區域: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西非通常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聖赫勒拿等。【居民】人口74800萬。佔世界人口總數12.9%,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每平方千米約1000人。撒哈拉、納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乾旱草原、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還有大片的無人區。人種: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復雜的地區。非洲大多數民族屬於黑種人,其餘屬白種人和黃種人。語言:非洲語言約有800種。一般分為4個語系。宗教: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自然環境】海岸線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島嶼: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地形: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裂谷帶一般深達1000?000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沙漠: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火山與地震: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水系: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它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氣候: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

⑸ 緬甸概況有哪些

國名:緬甸聯邦獨立日:1月4日(1948年)建軍節:3月27日潑水節(緬歷新年):4月13日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5。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谷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志。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國花:東亞蘭花國樹:柚木自然地理: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約5540萬(截止2006年1月31日)。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仰光(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發言人、新聞部長覺山准將說,緬甸政府部門已從6日起開始分批遷往緬甸中部城市彬馬那(Naw Pyi Taw)。覺山證實,已經開始搬遷的首批9個部門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商業部和農業部等。其他政府部門也將陸續遷至彬馬那。彬馬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脈依託,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彬馬那現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

行政區劃:全國分七個省和七個邦。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

簡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經濟: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緬甸盛產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⑹ 中國農業畜牧業發達的城市地區有哪些

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但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由於人口多,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糧食生產尤佔主要地位。分布地區①西部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有我國四大牧區,即內蒙古 新疆牧區、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
②東部南部農耕區:畜牧業以_畜禽飼養為主,是我國城鄉食用肉產品的主要來源

我國的牧區位於北部和西部邊疆,包括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區,共有266個牧區、半農半牧區縣(旗),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50%以上,牧畜頭數佔全國牲畜總頭數的22%。中國畜牧業劃分為七個畜牧業地域類型區,即青藏高原區,蒙新高原區,黃土高原區,西南山地區,東北區,黃淮海區,東海區;並分區概述畜牧業資源、畜牧業發展條件和主要問題,提出各區畜牧業發展方向及其主要措施。

⑺ 世界區域地理知識點

一、東亞
區域特徵:
1.人口稠密
2.東部沿海地區工農業發達,西部內陸地區畜牧業比重大
3.世界稻穀、茶葉、蠶絲等農產品的主要產區
4.蒙古——地廣人稀,畜牧業為主,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二、東南亞
區域特徵:
1.地處海上交通要道(兩洲、兩洋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
2.人口稠密;三種宗教(泰、緬—佛教,馬、印—伊斯蘭教,菲—天主教);華僑和華人集中
3.兩種熱帶氣候,地形復雜
4.物產豐富:錫、石油、稻穀、橡膠、油棕、椰子、金雞納霜、蕉麻、木材(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油棕產地)
5.爪哇島——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印尼政治、經濟中心
6.經濟發展不平衡;熱帶森林面積減少
三、南亞
區域特徵:
1.人口稠密;宗教影響大(印、尼、斯—印度教、佛教;巴、孟—伊斯蘭教),文明發祥地
2.三大地形,土地肥沃;熱帶季風氣候及旱澇災害
四、中亞
區域特徵:
1.身居內陸,氣候乾旱,沙漠廣布 2.重要交通要道(古代絲綢之路,第二亞歐陸橋)
3.灌溉農業(棉花),養羊業、采礦業 4.湖泊縮小,水資源短缺
五、西亞
區域特徵:
1.亞、歐、非交通要道(五海三洲之地、海峽、運河)
2.多種民族(阿拉伯、波斯、喬治亞;非阿拉伯國家: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普勒斯等);多種宗教發祥地(伊斯蘭教——阿拉伯,尤太教——以色列,基督教——黎巴嫩、亞美尼亞)
3.氣候乾旱,高原為主,水資源短缺
4.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5.灌溉農業和畜牧業(小麥、棉花、椰棗、羊毛、地毯);石油寶庫(儲量——65%,產量——31%,輸出——45%),輸出路線
六、北非
區域特徵:
1.交通位置重要
2.與西亞同屬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
3.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乾旱
4.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5.非洲工礦業最發達地區
6.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磷礦、小麥、棉花、亞熱帶水果)
七、撒哈拉以南非洲
區域特徵:
1.黑人的故鄉
2.水能、礦產和動植物資源豐富
3.乾旱和荒漠化嚴重,人口與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問題
4.殖民主義影響的惡果,經濟改革(多樣化、合作)
5.銅礦——剛果民主、尚比亞;金——南非、迦納;金剛石——剛果民主、南非;鈾礦等
八、歐洲西部
區域特徵:
1.海岸線曲折,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平原為主,冰川地形分布較廣
2.人口稠密,人口老齡化
3.歐洲聯盟(國家、總部、中央銀行所在地、東擴)
4.南歐——葡萄、柑橘、無花果、油橄欖;荷蘭——牛奶、花卉;挪威——石油、漁業;丹麥——乳畜;瑞典——鐵、特種鋼、木材加工;芬蘭——木材加工;瑞士——鍾表
九、歐洲東部和北亞
區域特徵:
地域廣闊,北亞地廣人稀,政治地圖變遷
十、北美
區域特徵:
1.南北延伸的三大地形區
2.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英語為主要語言,居民構成復雜(歐洲、非洲移民後裔,印第安人,因紐特人,華人和華僑)
十一、拉丁美洲
讀圖識記:
區域特徵:
1.地理位置重要
2.居民構成復雜(移民、土著、相互通婚);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影響大(習俗、文化、語言、宗教等)
3.復雜的地形(最大高原、平原),暖濕的氣候,亞馬孫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
4.民族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快(墨西哥城)
5.資源、物產豐富:
墨西哥——石油、銀;委內瑞拉——石油;智利——銅、硝石;巴西——鐵;牙買加——鋁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小麥、畜牧業;巴西和巴拉圭——伊泰普水電站;秘魯漁場
玉米、咖啡、甘蔗、香蕉等重要產地
十二、大洋洲
區域特徵:
1.地理位置重要(海上航線,空中航線,海底電纜)
2.島國眾多,熱帶、亞熱帶風光
3.諾魯面臨磷礦資源枯竭,因氣候變暖吐瓦魯舉國移民
十三、南極洲
區域特徵:
1.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2.冰雪覆蓋的高原大陸(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寒帶氣候
4.資源寶庫(淡水、煤鐵、海洋生物),科學考察,未來航空要道
5.《南極條約》宗旨:保護南極環境,和平利用南極
世界地理復習提綱(國家部分)
一、日本
自然特徵:
1.東亞島國(位置),多優良港灣
2.多山地、多火山、多地震、平原少
3.海洋性季風氣候(有梅雨),南北差異明顯
4.森林、水利、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經濟:
1.農業、漁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現代化特點),農業佔比重小,農產品依賴進口,主要種植水稻
2.製造業發達,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原料和市場對外依賴性強(石油、鐵礦、煤炭來源地),新興電子工業多分布在九州島(硅島)和本州東北部
居民:人口稠密,單一民族,黃種人,國家重視教育
二、印度
經濟:
1.農業大國:自然條件優越(耕地多,熱量充足,土壤肥沃,旱澇災害),從事農業人口眾多,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出口量少
黃麻——恆河三角洲,產量世界第一;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沿岸丘陵地區,出口世界首位
2.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礦產豐富(煤、鐵等);傳統部門——棉、毛紡織、重工業;新興工業——電子、軟體業、原子能、航天
居民:
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居民、宗教、語言復雜(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印巴沖突(宗教、科什米爾問題)
三、埃及
自然地理:
氣候乾旱,沙漠廣布,尼羅河定期泛濫淤積了肥沃土壤(青—衣索比亞高原、白—東非高原)
經濟:北非經濟發達的國家
1.灌溉農業,綠色走廊——尼羅河沿岸和三角洲,世界重要長絨棉產區
2.經濟支柱:旅遊業(古埃及文化遺產、沙漠景觀、尼羅河),蘇伊士運河通行費,石油、紡織、食品和電力。
綜合思考:1.水壩對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2.尼羅河對埃及經濟的影響
四、德國
經濟特徵:
1.工業大國(僅次於美、日):四大經濟支柱:機械、汽車、電子電氣、化學,新興工業:石油加工、航空航天,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新興工業向南部發展,注重環境保護
2.農業的分布
3.貿易大國(僅次於美國):自然資源比較貧乏,僅煤炭和鉀鹽比較豐富,大量進口原料、出口高技術工業產品
五、俄羅斯
自然環境:
1.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有寒帶氣候
2.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廣
3.礦產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礦產資源大部分分布在烏拉爾山以東
4.西伯利亞的河流結冰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
經濟:
1.工業基礎好,重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突出,四大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2.農業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中南部,作物同我國東北,產量不穩定
3.工業、人口向烏拉爾山以東擴散、遷移
六、美國
經濟:
1.現代化、地區專業化的農業:小麥、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
2.高度發達的工業,海外投資多,跨國公司遍布各大洲
3.進口原料、能源、輕工業品,出口高技術產品
4.三大工業區
工業區 發展特點 工業中心
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南岸和東北部大西洋沿岸) 世界著名工業區,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紐約:美國最大城市、海港、綜合性工業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鋼鐵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鐵路樞紐
底特律:最大汽車工業中心
南部工業區(墨西哥灣沿岸等地) 二戰後工業迅速發展,條件優越的「陽光地帶」石油、化學、宇航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學工業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業區(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地) 二戰後興起,資源豐富的「陽光地帶」,航空、石油、電子 洛杉磯:最大飛機製造中心,航天、電子、石油、電影
聖弗朗西斯科:港口、電子石油、農產品加工、華人集中,矽谷、
七、巴西
國土和居民:
1.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2.大部分位於熱帶,南北差異,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帶
3.為開發內陸地區遷都巴西利亞
經濟:
1.經濟發展較快,拉美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2.優質鐵礦、咖啡、甘蔗、可可、大豆等大量生產和出口
3.鋼鐵、汽車、飛機、造船工業
4.兩大工業中心
八、澳大利亞
自然環境:
1.半環狀分布{東部降水多的原因,中西部氣候乾旱的原因,盆地的自流井}
2.古老、珍奇動植物多
經濟:1.騎在養背上的國家:發展畜牧業的條件優越,養羊業:頭數、羊毛、羊肉產量世界第一,養牛業、小麥生產,現代混合農業
2.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煤、鐵、鋁土、鈾等礦產品大量生產和出口(西歐、日本、中國)
3.製造業:冶金、機械、紡織、食品、綿羊油
4.人口、城市、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
(非原創,單據的比較符合要求,剛好我也在找)

⑻ 緬甸有幾邦幾省

截至2018年,緬甸一共有7個省和7個邦,分別為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仰光省,欽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孟邦,若開邦,撣邦。下面具體介紹其中5個省:

1、伊洛瓦底省,是緬甸南部的省。主要由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組成,西北包括若開山脈的余脈,西瀕孟加拉灣,南和東南臨安達曼海。面積3.5萬平方公里。

2、勃固省,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南部平原。面積39,404平方公里。首府勃固。

3、馬圭省位於緬甸中西部,與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若開邦和欽邦相連。面積44,819平方公里,馬圭省共設馬圭(首府)、敏布、德耶、木各具和甘高5個縣和25個鎮區。

4、曼德勒省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行政區,位於國家的中央。與撣邦、克倫邦、勃谷省、馬圭省和實階省相接。位於北緯19度30分和23度45分及東徑94度50分和96度50分之間,面積為14295平方英里。

5、實皆省是緬甸聯邦西北的一個省,面積93,527平方公里,是棉花、芝麻、鹽、小米的集散地。

(8)緬甸畜牧業哪個省最發達擴展閱讀: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主要景點有:大金塔,甘道基皇家太湖,卡拉威宮,茵萊湖,昂山市場,蘇里塔,波特濤塔,巧達吉卧佛塔,中心公園等。

⑼ 地理題綱

一. 填空題
1.亞洲主要位於 東 半球、 北 半球
2.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 七大洲中最大. 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一個大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3.亞洲按地理方位,可分為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
4.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面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相鄰。;西南通過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5.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平原分布在大陸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
7.亞洲氣候特點: 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亞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死海低於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鹹水湖是裏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貝加爾湖。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9.亞洲人口最多,自然增長率第二。
10.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小島和海域組成。
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日本的象徵富士山是活火山。
12.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其原因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短缺,沿海多優良海港,工業分布在東部沿海便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商品。發展對外貿易。
13.日本的主要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
14.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15.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16.東南亞主要旅遊景點
緬甸仰光的大金塔
印尼婆羅浮屠
柬埔寨吳哥窟
越南下龍灣
泰國曼谷水市
17.東南亞居民絕大部分是黃種人。是華人和華僑的集中地區。
18.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旱雨季分明。夏季風不穩定,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19.俄羅斯跨亞歐兩洲,界山是烏拉爾山。
20 俄羅斯以葉尼塞河為界,以西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
21.俄羅斯工業主要分布特點是接近內陸原料產地,原因是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與日本比)
22.四大工業區,其中最發達的工業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
23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區
24.聖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聖城。中東主要是白色人種。
25. 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原因是:
A 位置: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
B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C 地形:以平原為主
因此特別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26 歐洲西部工業特點: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重高
27 歐盟有25個成員國,大多是經濟發達國家,統一貨幣是歐元.
28. 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如地中海沿岸的陽光沙灘,挪威的峽灣,倫敦的塔橋,法國的艾菲爾鐵塔,雅典的巴特農神廟
29.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百分之90為黑色人種.
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特點: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
31. 撒哈拉以南非洲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人口、糧食、環境問題。
32.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代表動物:袋鼠、樹袋熊、鴨嘴獸。
33.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34.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5. 地形:東部為大分水嶺,中部為大草原(中部有大自流水盆地),西部為低矮的高原。
36. 美國地形:西部高山區(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脈)
東部低山區(阿巴拉契亞山脈)
中部平原區(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 大平原)
37.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為世界第四長河
38農業帶如: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帶。
41.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如舊金山附近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會填圖
(1)了解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2)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3)知道武則天和"開元盛世"的基本史實。
(4)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基礎考點〗

1.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 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4. 618年,李淵和兒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5. 唐朝開國:李淵(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發展:武則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 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7. 唐太宗遵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8. 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在他統治時期,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共同擁戴為「天可汗」。

10. 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當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為榜樣,效仿「貞觀之治」,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不僅「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經濟文化又有了新的發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12. 從三國到南北朝,中國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隋文帝時,下令「分科舉人」。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13. 唐朝時最重要的選拔官員的方式是科舉制度。分為制舉(皇帝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和常科兩類。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科舉制度在中國沿襲了1300多年,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4. 7世紀初,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薩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會盟碑。

17. 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斐羅為懷仁可汗,回紇曾在滅亡東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亂時出兵助戰;六詔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詔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

18. 唐朝時,中日交往頻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訪問、學習。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呂(晁衡)、吉備真備(片假名)。

19.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高僧、旅行家、佛經翻譯家玄奘到天竺學習佛學,求取佛經。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0. 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乾漆坐像,被定為日本的國寶。

〖提高考點〗

21. 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
(1)開皇年間,隋文帝勤勉治國,銳意革新。改革政權機構,重視選拔價值人才;
(2)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徭役;
(3)他還提倡節儉。

22. 唐太宗實現貞觀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改革三省六部)
(2)經濟上: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允許農民用實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簡法輕刑,修訂法律;(《貞觀律》)
(4)教育上: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國子學、太學)
(5)民族關系:實行恩威並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系。(天可汗)

23. 唐玄宗實施的實現與世開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賢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敗無能的官員;
(2)發展生產:鼓勵擴大耕地面積,號召興修水利;
(3)整理財政:下令整理財政,清理土地和戶口,讓逃亡者重新登記戶口,納稅服役,但可免交幾年賦稅;
(4)刑罰法律:按照唐太宗「寬仁」的原則,了武則天的酷刑苛法;
(5)倡導節儉:遣散一批宮女,銷毀宮中的大批錦綉珠玉,抵制奢侈。

24. 唐朝採取那些方式來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
經濟文化交流、冊封、聯姻、直接管理

〖終極考點〗

25. 隋朝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1)建立背景:都是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2)政權特點:都採取新的措施來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
(3)存在時間:都很短暫,二世而亡;
(4)滅亡原因:都因為統治者的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
(5)大型工程:都修築了大型工程,長城和大運河;
(6)歷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滅亡教訓為後來的統治者借鑒,出現封建社會的盛世。

26. 比較唐太宗與唐玄宗:

統治者
經濟
政治及其他
結果

唐太宗
重視農業生產。採取輕徭薄賦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有力推行以實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重視納諫;選賢用能;減法輕刑;重視教育;改善民族關系
貞觀之治

唐玄宗
重視農業生產。採取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整理財政,清理土地、戶口等辦法。
積極納諫;選賢用能;減法輕刑;倡導節儉
開元盛世

27. 評價唐太宗:
25題+11題

28. 科舉考試與當今學校考試的對比:

項目
隋唐科舉考試
當今學校考試

科目設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設置合理

考試內容
偏重經書、詩賦,比較脫離現實
結合學生實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考試目的
為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以緩和矛盾,鞏固其統治
為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培養人才

29. 唐朝的開放政策:
原因: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具有先進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會環境、繁榮的經濟、光輝燦爛的文化,是當時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對周邊國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表現:選官制度開放、民族政策開放、對外交往開放、文學藝術開放。
七年級生物復習提綱(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⑽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分布

書本上講的不全面,而且同意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有不同名稱。世界農業地域類型及其分布
農業就是種植作物和飼養牲畜的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不僅能獲得食物,還可獲得飲料、纖維、工業原料、葯物、花卉等。農業與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息息相關,但是各地的自然條件的差異,可種植和飼養的動植物不同,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也不一致,使各地的農業差別很大。先進的農業已成為高度多樣化的生產活動。就目前世界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分為十二種不同類型的農業。它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種類、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現分述如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shifting cultivation)這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農民先把地上的樹木全部砍倒,對一些大樹有時先割去一圈樹皮,讓它枯死,然後再砍倒。已經枯死或風乾的樹木被火焚燒後,農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鋤,挖出一個個小坑,投入幾粒種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獲得糧食。當這片土地的肥力減退時,就放棄它,再去開發一片,所以稱為遷移農業。
在過去,這種農業分布比較廣泛。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地區中的低地與丘陵地區還能見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進行著的一種農業耕作類型。我國海南島和雲南的某些少數民族也還有採用這種耕作方式的。我國稱這種生產方式為「刀耕火種」,它生動而又形象地表述了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
用這種方式種植的作物各地並不相同,在巴西的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種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東南亞山區的叢林的部族,種的是山葯、旱稻等。遷移農業的耕作十分粗放。在一片土地上種的作物的品種不一,種植的方式雜亂無章,不成壟也不成行,作物長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種落後現象,其實也是對熱帶雨林環境的一種適應。熱帶雨林雨量大,雨點密集。混雜種植,作物高矮不齊,高的植株遮蓋和保護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層植物又逐層地阻止了熱帶暴雨對作物及對地面的襲擊和沖刷。另一方面,多種作物混雜,成熟的時間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時間先後交錯,避免了儲存糧食的困難。但是這種耕作方式是種上以後,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長。由於不向土地施肥,經過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養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沖刷和細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燒植被留下的灰分營養元素消耗殆盡。結果,農民們不得不被迫轉移到另一塊土地上去,開辟新的農田代替已衰退的那片耕地。被廢棄的土地就依靠自然植被的演替的力量使地力慢慢地恢復,這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如果農民們周圍的土地充裕的話,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復以後再行刀耕火種;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復,就再行刀耕火種。這樣,火燒後留下的灰分營養就逐步減少,維持生長的年限就不斷縮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惡性循環,最後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農民們就只好遷往他處。
影響更替速度的因素還有人口數量。人口數量增加就需要擴大其耕地面積。與其他農業生產方式相比,刀耕火種式的遷移農業每人需要的土地面積更大。遷移農業是一種自給性的自然農業,它只能滿足人們最低限度的食物需要,沒有剩餘的產品進行交換。在遷移農業中,飼養動物很少。所飼養的動物只是在宗教性節日或其他節日才能食用,所以人們的營養構成缺乏蛋白質。捕魚和狩獵可以部分地補充其不足。
這種農業生產方式雖然落後,但它是長期生活在該環境中的人對這種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實踐的總結。
(二)熱帶定居農業
在熱帶遷移農業的周圍地區,逐漸發展起來的定居農業,稱為熱帶定居農業。在非洲,熱帶定居農業分布在西非幾內亞灣沿岸及其北部副熱帶較乾旱地區與東非高原;在拉丁美洲玻利維亞以北的安第斯山區高原與墨西哥南部與尤卡坦半島的南部地區。值得指出的是,墨西哥南部及其附近地區與秘魯的高原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的三個文明起源地——墨西哥文明(阿茲特克文明)、馬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那裡農業很早就有發展,並且是世界重要的作物(如玉米、土豆、花生)與家禽(如火雞)的起源地。馬里尼日河流域也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
這種農業分布區的自然條件與赤道附近的熱帶遷移農業地區相比,在氣候上,雨量與溫度都有下降,並有干濕季之分;在地形上,多屬高原與山區和少量的河谷低地。低地比較少。土壤淋溶作用弱,有機質被分解的速度減小,有機質含量較多。總的說來,農業條件比較有利。這里的農田是固定的,不經常遷移。在作物方面,西非主要是高粱、小麥、棉花、花生;東非是玉米、高粱、小麥等;在墨西哥主要是玉米、小麥、棉花;秘魯則是玉米、小麥、土豆。在牲畜方面,除綿羊是共同飼養的牲畜以外,非洲有牛和驢;南美有獨特的駝羊,其體型比驢小,作役用每隻能負重數十公斤,日行幾十里。駝羊毛是重要的毛紡織原料。這類農業大多處於乾旱地區,灌溉是提高農產品產量的重要措施。在部分雨水較多的低地,亦可發展水稻。
(三)熱帶種植園農業
在熱帶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上佔有重要地位。在飲料方面,有咖啡、可可、茶;在果品方面,有香蕉、菠蘿、芒果;在原料方面,有橡膠、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此外像甘蔗、椰子等既可作水果食用,也可作工業原料。隨著世界各國對這些產品需要量的增加,在熱帶地區出現了新型的,大規模的、單一作物型的集約化農場——各種種植園。
這些產品的生產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分布。茶主要分布於我國亞熱帶地區和印度、斯里蘭卡;咖啡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和非洲;香蕉集中分布在中美洲;橡膠集中分布在東南亞;油棕分布在西南非洲與馬來西亞;劍麻多數分布在東非,可可則主要在西非南部。種植園的產品都是作為出售的商品,而銷售市場大多是較遠的世界各地,所以種植園多選址在交通方便的沿海及其附近地區,特別是距市場較近的沿海地區,以利外運和銷售。
種植園的發展與歐洲的殖民主義有緊密的聯系。它起源於15世紀的西非熱帶海岸外為葡萄牙人占據的島上。而後,種植園又傳到美洲。雖然現在種植園的生產方式已遍布熱帶各地,但是最集中的還是美洲的熱帶地區。在美洲種植園最初是利用當地的印第安人或非洲的黑人作為奴隸,種植宗主國需要的奢侈食品與纖維原料。現在這些種植園占據了大片的土地,實行集約化生產某種作物。吸收當地大量的勞動力,居住在農場附近,以便集中管理。這些工人的工資低,生活條件差;而農場主與負責管理的白人收入高,生活條件優越。這就形成對比鮮明的兩個不同的社會階級。由於美洲的種植園的主人多是外國人,其所獲得的大量利潤被轉移到國外,使當地的經濟處於停滯落後狀態,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為了解決這種與當地經濟發展上存在的矛盾,一般對這種出口到西方工業國家的產品進行就地半加工,以提高其產值。但是,如果遇到產品豐收,市場飽和,或西方市場經濟處於衰退時期,對產品需要下降,這些都對種植園經濟帶來影響。
(四)水稻種植農業(季風水田農業)
水稻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副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如水熱條件適合水稻種植,也可擴大到暖溫帶的某些地區。但它的分布地區主要集中在亞洲,從日本開始,經朝鮮、中國的南部、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一直到印度的恆河流域,以及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由於水稻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量大,所以需要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在平原地區,水稻田多集中在河流兩岸與三角洲地區;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區,多依山勢沿等高線建成層層梯田。不論是在平原還是在丘陵地區,一塊塊平整的由田埂圍築成的稻田,碧綠的稻苗、潺潺的流水,加上頗具特色的村落,與常綠的樹叢或竹林形成一種色調明快而又別具風採的文化景觀。
水稻種植地區的北部溫度較低,冷熱季節性較強,大都實行水旱兩作,即冬季種麥,麥收後種水稻。往南,可以一年種兩次水稻,如果水肥和人力都充裕,則可一年種收三次。在水稻種植地區,往往兼種其他經濟作物,如茶、甘蔗、蠶桑、黃麻等。在牲畜方面,養有豬、牛和家禽等。在多水的濕熱地帶多養水牛。在我國及其他地方還在水田中養魚。印度人由於信仰印度教,忌吃牛肉,所以牛隻用於耕作和運輸。在我國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創造出的「桑基魚塘」和「蔗基魚塘」,這是一種適合熱帶地區,而且生產水平相當高的農業生態系統工程。水稻耕作與旱地不同,不僅一塊地每年可以收種幾次,而且在田間耕作管理方面,如灌水、排水、土地平整、修整田埂、育種、插秧、中耕除草、防病除蟲等,其勞動強度要比旱地大得多。雖然機耕可以減除一部分繁重的體力勞動,但受地形、地塊等限制,耕作的進展也比較慢。在稻米生產占重要地位的國家,現除日本在稻田機械方面取得較大的進展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還多靠人力和畜力。
水稻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同時,水稻是單位面積產量很高的農業。所以水稻農業地區也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人口對土地的壓力一般也大於其他地區。例如,我國的人口密度比較高的潮汕地區,每個農民平均只有幾分地。在亞洲地區,許多水稻耕作區,每戶只有少量的耕地,所以小農制度也是水稻地區的一個普遍特徵。
由於水稻是一種高產作物,往往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其分布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大。如非洲的埃及、奈及利亞;歐洲的西班牙、義大利;美洲的古巴、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水稻農業也都佔有一定的地位。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發展了大片稻田,那裡採用科學的大規模的旱地直播技術進行生產。由於,飲食習慣,美國的大米大多用於出口。在我國的北方地區,選育耐低溫品種,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使水稻的分布向北擴大到華北、東北,甚至黑龍江省。
(五)穀物家畜農業
穀物家畜農業是一種種植旱作谷類與飼養家畜相結合的農業類型。穀物家畜農業基本上也集中在亞洲,它包括中國東部的華北與東北,中南半島的高原地區,印度的南部高原和西部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西亞的兩河流域的附近地區。在非洲只出現在衣索比亞高原和南非的賴索托及其附近地區。
該農業地區,農作物中小麥占絕對優勢;其次是大麥、燕麥、黑麥、穀子、高粱、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豆類作物中大豆占重要地位;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草、亞麻、大麻、甜菜。由於氣候乾旱,降雨不穩定,為了保證產量穩定與增長,灌溉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家畜飼養上,印度與西亞地區主要是牛和羊,在中國則主要是豬與牛、羊。此外,馬、騾、驢在不同地區數量多少不一。牲畜除供勞役外,亦是肉食和皮、毛的主要來源。
上述農業分布區是世界上的兩河流域的西亞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以及黃河中游的中國文明的起源地,農業生產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一些地方人口密度大,加上耕作強度高,丘陵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平原,特別是低窪地區,如果灌溉不當,易引起鹽漬化,所以其生產的地區受到影響。
(六)地中海農業
沿地中海的周圍地區,是一種特殊的氣候地區。那裡的氣候,夏季熱而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降水多與氣溫高的明顯不一致是突出的特徵。這個地區是希臘和羅馬古代文明的所在地,開發歷史比較久。農作物以耐旱的品系為特徵。在農作物中,主要是小麥和大麥,其次是燕麥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欖,以及無花果是該地區廣為種植的經濟作物。飼養的牲畜有綿羊、山羊和豬。所以耐旱的農作物、木本經濟作物與飼養牲畜相結合是地中海地區農業的特徵。
在地中海農業中,農業、果木和牧業的生產地域空間上是彼此分離的。種植糧食作物的農田大多分布於平地和緩坡上,葡萄園和油橄欖、無花果多種植在丘陵地,高處的山坡是放牧的場所。由於牲畜放牧與農業在地區上分離,廄肥不能用於補充農田的營養元素,農田多依靠休耕來恢復地力。
在過去,農田種植提供糧食,果木供給飲料、油料和水果,牧業提供肉食、乳類和衣著用的毛皮,使地中海的三位一體式農業幾乎提供了全部生活中的必需品。現在,歐洲成為工業國家的集中地,對地中海地區有很大影響。因為,這里冬季溫和,對柑橘類果品及蔬菜的生長十分有利,加上市場需要量大,各種產品臨近市場等優越條件,結果對蔬菜、水果業的生產起著極大的刺激作用。葡萄業的發展為世界上重要的酒類生產提供了原料保證。因此,地中海許多地區其傳統的多樣化農業已被專業化的商品性農業所替代,為市場提供商品的園藝農業占據重要地位。
(七)市場園藝農業
市場園藝農業(market gardening)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等商業性的農業。有時也稱為商品園藝業(truck farming)。這種農業的興起與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為城市提供市民必需的食物。從事商品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專業化、集約化生產蔬菜、水果、葡萄等,但不飼養牲畜。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萊,有的甚至只生產某一種專門用途的果品,以葡萄為例,甚至分食用葡萄、釀酒葡萄、制葡萄乾的葡萄。為了生產與市場需要相協調,農民組織起來與銷售商共同商定生產計劃。
這種商品園藝業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圍發展起來。但是,在氣候條件不利於蔬菜和水果生長的地方,城市對蔬菜與水果的需要不能不依賴於遙遠的地方。特別是在長途快速保鮮等運輸技術不斷改善的條件下,大大刺激了遠距離大型蔬菜、水果生產基地的形成。例如,美國西南部加利福尼亞與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及其附近地區,已成為供應全國的蔬菜與水果相當部分的重要基地。
(八)商業乳品農業(乳畜業)
與市場園藝業一樣,商業乳品農業也是隨著城市發展而產生的另一種商業性農業。影響這種農業生產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市場的遠近;二是飼料的供應。商業乳品農業其產品是為城市而生產的,城市需要流質的牛奶、乳酪、黃油等各種乳製品,共中新鮮的流質牛乳特別重要。因此,以生產牛奶為主的農場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利用其距離近的優勢。而生產加工的乳製品的農場則受地理距離條件的影響較少,可以分布在離開城市較遠的地方。在飼料方面,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飼料,也需要含蛋白質較多的精飼料。為了保證青飼料供應,農場多自種優質牧草。現在農場主為提高生產效率而採用圍欄飼養的辦法,飼料從別處購買,甚至乳牛也改變過去自己繁育良種的辦法,改從市場購買。在美國,這種大規模的自動化的工廠式的生產,在競爭中超過了家庭式的乳業農場,使家庭式的乳業農場處於沒落中。
從世界范圍來說,商業乳品農業分布在美國與加拿大連界的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和中歐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的東南與紐西蘭等地。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由於距歐美市場較遠,乳品經加工為製品後運銷國際市場。在歐洲,商業性乳品農場現仍以家庭式農場為主。
(九)商業牲畜育肥農業
商業牲畜育肥農業是指專門靠購買仔畜經過短期育肥,即可供市場肉食的商業性經營農場。其飼養的牲畜是牛和豬。城市的規模擴大,人口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食的需要大量增加。這些條件大大促進了專門育肥牲畜的農場的發展。
該類型農業在歐洲,從愛爾蘭、英國、一直分布到前蘇聯,在北美洲則從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兩岸,以及南非,澳大利亞東南和紐西蘭的局部地區。這種農業是把飼養牲畜與穀物生產結合起來,所以也有人稱其為穀物和牲畜混合農業。在美國,這類農場除種植牧草以外,更主要是播種玉米和大豆用作飼料。由於機械化水平高,所以從播種到收獲都已不用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加上化學肥料、新的雜交玉米品種、除草劑、殺蟲劑等用於田間管理,使穀物產量有所提高,而成本卻隨之下降。在牲畜方面,牛是從專門繁育的農場中買來的幼畜,有的豬則是農場自己繁育的。為了加速牲畜的生長,採用欄飼的辦法進行飼養。由於選用優良品種,加上科學的飼養方法,牲畜生長速度很快,育肥時間縮短,為農場帶來較大的收益。美國每年生產的2億噸玉米、5000—6000萬噸大豆,除一部分供出口外,大多用作優質飼料,轉化成肉類和乳類供應市場。為了使圍欄育肥取得更大的效益,有的則向專門生產育肥飼料的公司購買,自身不再生產飼料。在地域分布上,為了避免冬季低溫對育肥的不利,專門進行牲畜育肥的農場則向冬季溫暖的地區轉移。
在歐洲,由於氣溫低,其飼料大多是低溫型的飼草、土豆與甜菜。在農場的經營規模上要比美國的小些。
(十)商業穀物農業(商品穀物農業)
商業穀物農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穀物農業,其作物以小麥占絕對優勢,玉米和水稻的比例各地不同。這種農業的分布區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前蘇聯。應當指出,前蘇聯與其他國家不同。它的穀物農場是屬於國營或集體經營性質的。
這種農業的特徵是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生產的小麥是世界糧食市場上的主要穀物。該類型農業的分布區原來是大片的曠野,到了近代才開發成為穀物生產基地,加上這些國家人口較少、工業發達,所以採取大規模的經營方式,每個農場所佔的面積都相當大。以美國大平原上家庭經營的穀物農場為例,一般都有400公頃(即4平方公里)或6000市畝。農業機械的不斷改善與動力的加大,為商業性穀物農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但是伴隨而來的是成本的大大提高。為發揮機械的效率、農場主們在農業地帶由南到北購買幾個農場,彼此相距一定距離,這樣可利用南北氣候的差別,贏得小麥種植、收獲等田間作業上的時間差,可以使農業機械由南向北一個農場,一個農場地進行作業,通過增加農業機械利率,降低成本。這類農場,不僅農場主不在農場居住,就是農場用的工人除適耕的勞動季節來到農場外,平時也不在農場居住。這種農場由於經營的方式獨特,被稱為農業企業。由於這樣組織生產效率高,這類農場,通過合並,其范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在美國,商業穀物農業生產的小麥,總產量達7000多萬噸。其中50%以上是供出口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小麥出口量在世界小麥貿易中占絕對優勢。這類商業穀物農場多數生產的是小麥,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也有經營水稻的,不過所佔比重甚微。
(十一)游牧業
游牧業(nomadic herding)是指靠放牧牲畜為生的一種自給性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乾旱氣候地區。雖然現在從事游牧的人數在世界上並不多,據估計,只有1500萬人,但其所佔據的面積卻很大,大約有3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等於世界農業面積的2倍。在世界上用於游牧業的乾旱地區主要分布於北非、中東、中亞等地。沙烏地阿拉伯的貝都印人(Bedouins),東非的馬賽人(Masai)都是世界著名的以游牧為生的民族。
從歷史上看,游牧業過去被認為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階段。它比狩獵採集階段先進,但是比定居農業落後。現在認為游牧業是定居農業的一個分支,而不是其前驅。它是農民通過放牧牲畜以適應降水不足的乾旱地區的一種經營方式。
游牧業雖然驅趕牲畜,逐水草而流動,但是它絕不是隨機的漫遊。牧民們是根據多年對當地的地理條件、牧草生長情況等因素的變化所積累的經驗為依據而遷移。大體上,每一個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圍。
由於各地氣候與植被條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也有所不同。在北非和中東,駱駝為其最重要的牲畜,其次是綿羊和山羊;在中亞以馬為主;東非以牛為主。在放牧的牲畜中,最耐渴的是駱駝,最耐粗飼料的是山羊,最耐寒的是在北極地區牧民們放牧的馴鹿。
牧民雖然從牲畜的放牧中獲得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但是,他們必須與農業民族進行物物交換,以獲得糧食、衣著等生活必需品。在歷史上,游牧民族由於具有強大的機動性,經常侵襲農業地區,建立一個個王朝,在世界歷史上有過很大影響。但是,今天的游牧民族則因缺乏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正處於衰落之中。很多地區的牧民已轉向定居,家庭成員中只有個別人隨牲畜到遠處放牧,其他成員則過著常年定居生活。中東地區石油工業迅速發展,牧民們大都放棄其傳統生活,轉向城市,只有邊遠地區,牧民們仍保持其原來的生活方式。
(十二)大牧場放牧業
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那裡,植被稀疏,只能用於放牧牲畜,適於經營大牧場(livestock ranching)。
雖然這里放牧著大批的牲畜,可是它卻與傳統的游牧業有很大不同。大牧場上的牲畜不是牧民的私有財產,而是牧主為出售而經營的一種商品。放牧人不拖家帶眷,而是受雇於牧主不帶眷屬的個體勞動者,一般稱為牛仔或牧童。
在美國,大牧場上放牧的牲畜是牛。早期在政府的土地上放牧。後來,由於條件稍好的土地被政府出售給農場主種植作物,大牧場乃向西遷移,面積縮小,而且需付給政府租金後才能放牧。原先放的是長角牛,這種牛耐粗飼,而且經長途驅趕不掉膘,但其缺點是易長牛蜱,肉質差。後來,改飼養歐洲的海福特肉用牛,在飼料等飼養條件上要求比較高,遂改變早先粗放式的放牧。有的牧場則不再把牛養肥後送去屠宰,而是在生長到一定程度後賣給農場育肥。
在阿根廷,由於潘帕斯草原植被非常優越,加上距海港近,放牧牛的大牧場比美國的效益高。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大牧場上,養羊占重要地位,羊毛的產量超過世界羊毛產量的一半以上。
(十三)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相互結合、兼而有之的綜合性農業。即個別地區和個別農場,同時生產農作物和牲畜兩種產品。該農業類型由來已久,是在經歷了植物培育和動物馴化後開始出現的。在生產力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以栽培農作物、從事農耕活動為主,把經營畜牧業放在次要地位,將牲畜放牧在天然草地或農耕休閑地上,以此滿足自身對農畜產品的需要。在工業化帶動下的農業大發展時期,發達國家開始專門種植飼草料,使種植業和畜牧業愈益向專門化方向發展。
混合農業生產有多種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農業是將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的穀物和牲畜混合農業。這種類型的混合農業,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種植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牧草和飼料作物,飼養的牲畜主要是牛、豬、羊等。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市場,還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產國和出口國. 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因地制宜,將甘蔗、果樹、桑蠶的生產與養魚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形式新穎的混合農業。目前,在歐洲和北美的英、法、美、加等國,混合農業仍是主要的農業類型。中國東部農業區和中西部半農半牧區也多屬混合農業范疇。在其它第三世界國家,這種農業是自耕農業的基礎。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