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的仁安羌在哪裡

緬甸的仁安羌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2-01 16:19:33

⑴ 中國遠征緬甸 在仁安羌日軍有多少人包圍英國7000多人

沒水,而且沒給養。而且緬甸處於叢林地帶,叢林作戰重武器很難展開,沒空中優勢又被包圍,叢林地帶路都沒條好的很難突圍,基本死路一條。加上英國陸軍實力我認為實在一般。

⑵ 緬甸抗戰第一戰在哪

1942年初,日本侵佔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⑶ 仁安羌大捷的詳細信息

1942年4月7日,日軍33師團為奪取仁安羌油田,並殲滅西線英軍主力,擬定的作戰計劃如下:
一、荒木部隊:步兵團司令部、步兵213聯隊(缺第2大隊)、山炮兵33聯隊、工兵33聯隊主力、獨立速射炮第5中隊、衛生隊。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進,首先進攻仁安羌以南的馬圭。
二、原田部隊:步兵215聯隊(缺第3大隊)、輕裝甲車隊、獨立速射炮第11中隊,山炮兵第7中隊、獨立混成21旅團炮兵隊、一個工兵中隊、野戰高射炮第51大隊的一個中隊。掩護師團左側,牽制敵軍。
三、作間部隊:步兵214聯隊(缺第1大隊)、山炮兵第3大隊、一個工兵小隊、衛生隊等。隱匿企圖,一舉急襲攻佔仁安羌,並斷敵退路。
四、師團直屬部隊:師團司令部、步兵214聯隊第1大隊、步兵215聯隊第3大隊。隨荒木部隊後方前進。
另有獨立工兵第26聯隊沿伊洛瓦底江躍進,隨時准備輸送兵力【注1】。 1942年4月13日英軍開始破壞仁安羌油田。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請求中國軍隊接替西線英軍防務,以掩護英軍大規模撤退。14日下午,英緬軍第1師、英印軍第17師和裝甲第7旅放棄馬圭外圍防線,甩開行動遲緩的荒木部隊,沿公路向北「悠然撤退」。但是由於之前原田部隊的牽制,英軍未能發現作間部隊的穿插。1942年4月16日,英緬軍第1師首先到達仁安羌,英印軍第17師和裝甲第7旅集結在仁安羌以東的汪可丙、東敦枝以北至那卯地區【注2】。
15日中午,亞歷山大下令全面爆破仁安羌油田,並電告蔣介石請求中國部隊增援。因油田爆破直到16日中午才能完成,需要中國軍隊的協助【注3】。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將軍應緬甸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請求,於14日、15日先後令新38師師長孫立人以一團兵力(113團,團長劉放吾)移至巧克柏當支援英緬第1師;一團兵力(112團,團長陳鳴人)移至納特莫克支援英緬第17師掩護第5軍右翼。【注4】。
1942年4月16日午夜,作間部隊推進到仁安羌以東,發現撤退的英軍一部連同坦克已經撤到Pinchong河以北(右),但英緬軍第1師師部及師直屬部隊尚在南岸。17日凌晨,作間部隊兵分兩路展開奇襲。214聯隊步兵第3大隊(高延大隊),向北穿插,擊潰英緬軍第1師一部,俘虜約80名,佔領7公里以外的凱敏,並封鎖Pinchong河大橋;作間部隊主力向東北角三岔路口突進,俘獲英緬軍約200名,切斷公路。根據英緬軍俘虜交代,英緬軍第1師主力尚在南方,未通過仁安羌【注5】。遠征軍參謀團團長林蔚1942年4月18日自臘戌致蔣介石電,判斷作間部隊主力為數百人【注6】。但根據日軍編制常識判斷,一個步兵聯隊(缺一個大隊)加上一個山炮兵大隊,滿編應該為3000多人。 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見國軍援軍僅一團,請求增派部隊。17日蔣介石回電,同意增派新38師112團【注7、8】。
17日白天,作間部隊以聯隊直屬部隊和214聯隊第2大隊(杉浦大隊)占據仁安羌東、北、南(諸道路的會合點),作為主抵抗線。另將山炮兵第3大隊(中井大隊)配置於仁安羌村落中心三岔路口附近作為前方據點(如圖)。
Pinchong河北岸的英印軍13旅千餘人在10輛坦克掩護下向高延大隊進攻,被擊退。17日黃昏後,高延大隊的夜襲請求被作間大佐駁回,並命令留下第9中隊掩護北側,大隊主力南進,入列山炮兵第3大隊,歸中井指揮【注9】。
同日,國軍112團抵達仁安羌外圍的那卯。頭天已抵達喬克巴黨的113團在團長劉放吾率領下,於黃昏乘車趕到Pinchong河北岸展開,午夜進入攻擊位置。 18日拂曉,113團2營在英軍輕戰車12輛及3門火炮支援下進攻北岸日軍。【注10】。至午後擊潰當面日軍,迫使第9中隊撤退到Pinchong河以南【注11】(一說為高延大隊兩中隊【注10】)。3營隨即渡河追擊,試圖殲滅該部日軍,但為南(左)岸日軍(第9中隊)所阻【注12】。
同時,南面撤退而來的英緬軍第1師一部(據日軍判斷,兵力約4000人,15輛坦克、大炮15門、至少300輛汽車)首先與中井部隊前方據點接觸,隨即向作間部隊主力發起攻擊,試圖突破仁安羌。但因仁安羌附近地形高低起伏交錯,且溝壑縱橫,極度不利於裝甲部隊作戰。英緬軍雖猛烈攻擊,但未能打通公路,直到黃昏停止攻擊【注13】。撤退途中的英緬軍第1師本來士氣低落,加之被日軍切斷退路和水源,雖有優勢兵力,但無力獨自打通退路,請求中國遠征軍繼續攻擊【注14】。
33師團收到截獲英緬軍第1師主力的消息後加速進軍,步兵214聯隊第1大隊(德重大隊)18日傍晚首先與中井部隊會師。其他部隊也預計於20日會師仁安羌一帶,聚殲英緬軍。
18日黃昏,苦戰一天後的作間大佐整理部隊,將所有部隊(包括前出的中井大隊和高延大隊,以及來增援的德重大隊)都集結於仁安羌東北角。此時仁安羌一帶日軍總共只有214聯隊加山炮兵第3大隊,另外1個工兵小隊和衛生隊等等少量輔助部隊
19日拂曉,被困英緬軍再次集中全部火力,猛攻東北角,北面國軍也同時加強兵力發起攻擊。日軍以1個中隊增援北面渡口,另以德重大隊向側背突進逆襲【注15】。
應英方要求,新38師113團最後決定,以右翼1、3營為主攻,左翼2營為佯攻掩護。18日深夜113團1、3營在2營掩護下涉水偷渡,於凌晨在南岸展開。拂曉發起攻擊。1營、2營在英軍裝甲部隊和炮兵全力協同下,與英緬軍南北夾擊,攻入仁安羌核心油田區,英軍裝甲部隊也攻入三岔路口,10時佔領油田山頂。3營與日軍增援部隊反復爭奪501高地,三得三失,於14時完全攻克501高地,3營營長張琦在戰斗中犧牲。15時日軍向南退出仁安羌。兩軍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對峙,仁安羌解圍戰結束【注16、17】。
根據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和林蔚20日分別致蔣介石密電,19日戰斗日軍傷亡500餘,國軍傷亡百餘,英軍傷亡不詳【注18】。據孫立人回憶錄,本次作戰第113團參戰人員1121人,陣亡204人,傷318人【注19】。另據邱中嶽,日軍傷亡千餘,國軍傷亡522人【注20】。至於隨軍的孫克剛《緬甸盪寇志》和王楚英回憶錄等等所雲「日軍遺屍1200餘具」【注21、22】,殊不可靠。
戰後,113團在仁安羌以南布防,師直屬隊和112團於19日黃昏到達Pinchong河北岸布防【注23】。日軍方面,荒木部隊和原田部隊分別於19日下午和20日凌晨到達仁安羌【注24】。20日上午113團在仁安羌以南與日軍增援部隊接觸。孫立人於20日下令,准備21日發起進攻,但英緬軍軍團長斯列姆轉來密函,告知第5軍已然轉進。孫立人被迫下令梯次掩護撤退。21日日軍第33師團佔領仁安羌【注25】。 【注1】: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緬甸作戰》(上),中華書局1987年2月第1版,91-92頁。
【注2】:張家德著:《中國抗日遠征史》第一卷《保衛滇緬路》,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302-304頁。
【注3】:同【注2】,305頁。
【注4】:舒宏艦:《解讀中緬印抗戰史上的仁安羌大捷》,《軍事史林》2011年第10期,第8頁。
【注5】:同【注1】,94頁。
【注6】: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三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9月第1版,296頁
【注7】:同【注4】,219-220(8-2045、8-2046)頁。此處作15日。
【注8】:中國歷史第二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1418頁。
【注9】:同【注1】,94-95頁。
【注10】:同【注2】,308頁。
【注11】:同【注1】,95頁。
【注12】:同【注4】,220(8-2046)頁。
【注13】:同【注1】,95頁。
【注14】:同【注4】,220(8-2046)頁。
【注15】:同【注1】,95-96頁。
【注16】:同【注4】,220-221(8-2046、8-2047)頁。
【注17】:同【注2】,310-311頁。
【注18】:同【注6】,296-297頁。
【注19】:郭汝瑰黃玉章主編:《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1130頁。
【注20】:同【注2】,311頁。
【注21】:孫克剛等著:《中國遠征軍在緬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12頁。
【注22】:王楚英:《揚威異域——仁安羌大捷親歷記》,《軍事歷史》2006年第8期,42-51頁。
【注23】:同【注4】,221(8-2047)頁。
【注24】:同【注1】,96頁。
【注25】:同【注4】,221(8-2047)頁。《緬甸作戰》作20日。
【注26】:同【注2】,314頁。
【注27】:同【注19】,1132-1133頁

⑷ 緬甸在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 [19] 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
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
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
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
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
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
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
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⑸ 仁安羌戰役的戰績

仁安羌大捷據二戰檔案戰報記載113團將士共解救英緬第1師7000餘人,英軍俘虜及美傳教士、隨軍記者等500餘人突圍。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新38師緬甸之戰概述」及「仁安羌戰役戰斗傷亡統計表」兩份檔案上記載斃敵700餘人,我113團陣亡兵員204人(長官15人、士兵189人)、傷318人(長官24人、士兵294人),生死不明20人,傷亡總計500多人。據軍委會參謀團團長林蔚戰後上報電文和重慶《大公報》1942年4月21日報導記載「此役日軍傷亡五百餘,我軍僅傷亡百餘」。《緬甸作戰》記載其33師團自赴緬作戰以來(1942年3月初至6月10日)共計陣亡730人,未計傷員。另據日軍判斷,英軍在此次戰斗中四個車載步兵營、一個坦克營、兩個炮兵營遭受毀滅性打擊。

⑹ 仁安羌大捷的背景

1942年初,日本攻佔馬來西亞後,開始攻打緬甸。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的西藏和雲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 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府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仁安羌大捷就發生在中國遠征軍的第一次遠征期間。

⑺ 仁安羌大捷又叫做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1942年1月,日軍連破菲律賓、印尼、馬來、星洲,席捲整個中南半島,長驅直入緬甸,聲言要與軸心國希特勒納粹德軍會師於中東。2月16日仰光告急,中國應盟友英國之請,派遣遠征軍三個軍源源開入緬甸,協同英軍共同保衛這一塊印度的屏藩,和當時中國唯一對外交通線的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精銳的第5軍200師於3月8日開抵緬甸重鎮同古城。
從稅警總團到遠征軍
新三十八師前身為財政部稅警總團,奉命加入入緬遠征軍,據孫立人將軍回憶,原因是當時我軍兵力不足,英軍鄰迫切要求馳援,不得已將稅警總團三個團改編成新三十八師,勉強送往緬甸作戰;六十六軍軍長張軫則指出:「以新成立的六十六軍參加遠征軍,是應付美帝國主義,實際上也就是把六十六軍作為犧牲。」沒想到新三十八師這支本是「應卯」及「犧牲」的中國軍隊,卻於入緬未久,即締造「仁安羌大捷」。
財政部稅警總團成立於一九三0年,原為緝拿走私鹽販。一九三二年一月初,孫立人將軍應財政部部長宋子文邀請,擔任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特科兵團不久即改為稅警第四團。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滬會戰,孫立人率團作戰負傷,待他由香港治癒返回後,稅警四團殘部已由胡宗南編入四十四師帶往西安。
在當時行政院院長孔祥熙協助下,孫立人得以逐漸收容稅警總團舊部,於一九三八年三月一日,在長沙成立財政部緝私總隊隊部,並創設幹部訓練所,先後成立三個步兵團。八月,武漢撤守,緝私總隊官兵奉令由湘徒步行軍入黔,駐防於都勻與獨山之間,繼續集中訓練。一九三九年底,緝私總隊已擴編成五個步兵團和五個獨立營,恢復稅警總團全盛時期規模。一九四一年秋,緝私總隊恢復稅警總團名稱。稅警總團雖非正規軍隊,但孫立人卻以作戰為目標練兵,他在回憶錄中提及一九四0年三月下旬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時,緝私總隊的成員已經受了一年半的嚴格訓練,官兵們對殺敵致果更具信心。但是我們絕不以此自滿,只要有時間,就全部投入嚴格的訓練工作,要求紀律嚴整,絲毫不放鬆,一切從作戰殺敵著眼。所以在都勻方圓百華里之內,不論白天黑夜,都可以看見我們健兒在做戰鬥技術訓練、射擊教練、戰斗演習、夜間教育上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獨立抗日數年的中國軍隊得以和盟軍並肩作戰,但稅警總團仍未列入正規軍。
十二月十五日,稅警總團接到財政部命令,說奉上峰命令成立緝私署,由戴笠兼任該署署長,稅警總團將撥歸指揮。接著第二道命令就是戴笠派人到都勻實地校閱稅警總團。二十餘人校閱二十幾天。孫立人在回憶錄中記載:「他們回到重慶不到半個月,上面就批示下來,說根據校閱單位報告,該總團毫無中心思想,紀律盪然,訓練也不切實際,著即交緝私處嚴加整頓。我當時看到這個批示,真是司馬昭之心人皆知之,我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招。我當時和副總團長齊學啟商量這件事,以為他們下一招就要來吃這個部隊。可是國家正在危急存亡之秋,大敵當前,這樣一支勁旅,求都求不來的,怎麼反而來這么一手,不是替敵人來毀滅自己?」孫立人於是決定赴重慶力爭。
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
一九四二年元月,孫立人赴重慶,財政部部長宋子文時往華盛頓開會未得晤面,多方奔走結果,僅得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答允,將蔣介石手令壓下暫緩執行,稅警總團暫免為戴笠兼並。
元月二十日,日軍開始越過泰國邊境入緬,英軍要求我國派兵救援。孫立人在回憶錄中提及:「我心裡想也許是機會來了。當時的國內已是山窮水盡,內無可用之兵,外無可來之援,而緬甸與我們息息相關,是外來補給的一大動脈,萬一緬甸被日本佔領,我們對外就完全絕緣,所以我們派兵幫助英國協防緬甸是勢在必行的。但這只是情況的一個判斷,用不用我的這支部隊又是一個問題,我只有把握機會,向各方面去聯絡打聽,到都碰壁,而我絕不死心上。」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將軍派人找孫立人。孫立人在回憶錄中記載了見到何應欽的情況:何應欽說:「你是緝私總隊孫總隊長嗎?」孫立人說:「是的。」何應欽又問:「你們的部隊作過戰沒有?」 孫立人就把上海作戰的情況告訴何應欽。何應欽又問:「願不願意去打仗?」 孫立人告訴何應欽:「這是求之不得,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是我們軍人天職。」 何應欽說:「那好,我就給你簽上去參加派遣遠征軍。」
加入遠征軍的期望雖然實現,但軍事委員會轉來財政部的命令卻說:
(一)著緝私總團現有六個團之第二、三、四團編為國軍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原稅警總團團部人員及其直屬部隊編為師部人員及該師直屬部隊,師長由該總團長孫立人接任。
(二)原第一、五、六三個團隸財政部緝私署。
(三)該師師長於接到命令後即日率部開拔向昆明進發,並於行軍前進中改編就緒,不得停留,到達目的地後即刻向該軍軍長張軫報到歸隊。
新三十八師於三月十一曰到達貴州興義,並於次日舉行誓師典禮,此後經過近半個月行軍,終於到達昆明西南的安寧縣向六十六軍報到,並於二十八日開拔入緬。四月五日全師到達臘戍。
第一一三團受命馳援盟軍
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入緬之前,日軍在亞洲戰場氣焰高漲,勢如破竹。一九四0年九月侵入越南,截斷滇越鐵路,堵死中國經越南海防與國際交通路線。一九四一年底更進一步向美國挑戰,偷襲珍珠港,並先後攻佔關島、汶萊、香港,一九四二年初又先後攻佔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首都馬尼拉和吉隆坡,並控制新加坡、爪哇,三月上旬更進占緬甸首都仰光。日軍進攻緬甸,不但使盟軍士氣遭受進不少打擊,中國經緬甸對外唯一的交通孔道也危在旦夕。
新三十八師進駐曼德勒後即展開綏靖工作,而日軍在佔領仰光後,分兵三路北犯,盟軍亦分三路迎敵。中國遠征車第五及第六軍分別擔任正面及左翼作戰,英軍則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線為主要守備區。四月十四日,右翼英緬軍一師放棄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軍以兩聯隊並配備特種兵約七千之眾,迅速迂迥佔領仁安羌油山區附近,斷絕英軍後路,將英緬軍一師包圍於仁安羌油田東北、平牆河以南地區,另以一部兵力渡平牆河,在北岸也建立封鎖線。
馬格威棄守,影響第五軍防線,司令長官羅卓英為掩護第五軍側背,並應緬甸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請求,於十四日下午五時,命孫立人將軍以一團兵力即赴巧克柏當支援英軍。第一一三團在劉放吾團長率領下,於十六日午後四時到達目的地布防。
十七日,英緬軍一師被困於日軍雙層封鎖間,情況十分危險,史萊姆將軍聽說我軍新三十八師的一一三團已抵巧克柏當,精神一振,並立即驅車前往會晤。

⑻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⑼ 仁安羌戰役

1942年4月19日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孫立人部)第113團(劉放吾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戰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的著名戰役。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唯一一次勝仗。是役解救被圍英軍7000人及記者傳教士500餘人。殲滅日軍1200人。增長了中國軍隊的國際威望。

戰役被寫入西點軍校教程。

⑽ 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是地,率軍奇襲仁安羌解圍英軍的中國將領是誰

劉放吾,原名劉繼樞,別號不羈,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和英緬抗戰,曾率部解救英軍7000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