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怎麼看待緬甸
❶ 19世界,許多印度人都移民到了緬甸,他們「貪圖」那裡的什麼
印度與緬甸如今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不過印度要比緬甸更加矚目,不少西方國家甚至不知道緬甸的存在。而在19世紀,為什麼大量的印度人都移民到了緬甸,他們圖什麼呢?
如今在緬甸依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印度人,他們已經自稱為緬甸人,因為他們完全習慣了在緬甸的生活。曾經因為逃難而來到了緬甸,如今的緬甸雖說不如印度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早已經把緬甸當作了家。
❷ 緬甸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哪個更好些
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印度人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印度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5、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
❸ 緬甸為什麼到現在沒有統一
我們知道,二戰日本投降撤出東南亞後,緬甸就藉助民族解放的契機,脫離原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緬甸,時至今日,連國家統一都還沒有實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網路配圖)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打內戰的國家並不少。只是和緬甸不同的是,這些國家基本上是政府軍和反政府軍之間的對抗,而緬甸除了緬族控制的中心區域外,只要有一定實力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軍隊。小小的一個緬甸,反政府的少數民族武裝多達十幾個。
這些地方武裝,不僅輪流和緬甸政府過招,逼急眼了,他們還聯合起來和政府軍對著干,使緬甸政府的統一理想頻頻破滅。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還是要追溯到歷史上,英國對緬甸殖民統治期間產生的遺毒。
一、緬甸政府對政治權利的剝奪造成內部民族危機。
緬甸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多達13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占人口總數的70%,另外30%為其它少數民族居民。
英國在佔領緬甸時,曾遭到了緬族人強烈反抗。疲於應付的英國人,想出了以緬治緬的統治思路,那就是扶持少數民族勢力來打壓緬族,通過在克欽、克倫、果敢、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使他們擁有高度自治權利,幫助他們建立軍隊,給他們武器和經濟支持。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樣一來,高度自治的少數民族實力大大增強。
等到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撤出緬甸,緬族掌權後,開始回收少數民族手中的權力及軍隊時,這些土司老爺們就不答應了。以前各自為政,相安無事,憑啥以後要受你管轄。最終,雙方只能在戰場上論高低。於是打打停停,一直打到了現在。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網路配圖)
二、緬甸政府對歷史移民的態度激化了外來民族矛盾
當年英國人為了打壓緬族人的影響力,從同為殖民地的孟加拉和印度大量移民到緬甸的若開邦。我們知道,緬族人信奉佛教,而移入的孟加拉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
這幫移民進入緬甸後,因為信仰差異,屢屢和當地的緬族人發生民族矛盾沖突,大量搶奪土地和政治資源。據當年英國駐若開邦的移民幫辦史茂特記載:「阿拉幹人(緬甸人)正被來自孟加拉的人擠走,他們不得不向東遷移。」
英國人在日本佔領緬甸時,在若開邦組建了一支由羅興亞人組成的「孟加拉V支隊」武裝力量,用來阻擋日軍。
但是這支軍隊並沒有攔擊日軍,而是對當地的緬族人進行種族清洗式的大屠殺。據緬甸和英國資料記載,V支隊屠殺了若開邦10多萬緬甸人,僅靠近孟加拉邊境的一個小鎮,就有3萬多名佛教徒被殺,民族仇恨進一步升級。
緬甸軍政府掌權後,非常擔心,如果承認當地佔主導地位的羅興亞人的身份,貧窮的孟加拉會有更多的移民進入。到那時,若開邦將完全成為羅興亞人的天下,遲早會被分裂出去。
1982年吳奈溫上台後,緬甸政府制訂《緬甸公民法》,明確羅興亞人為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為了同化羅興亞人,緬甸政府搗毀了若開邦的清真寺廟。佛教徒對羅興亞人的人身迫害,政府也不聞不問。這使得羅興亞人對緬甸政府的仇恨不斷升級,反抗愈加強烈。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昂山將軍)
三、緬甸政府以大緬族為中心的沙文主義路線不得民心。
早在1947年2月,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昂山將軍,在撣邦彬龍鎮,與克欽族、佤族等少數民族舉行了會議,達成建立統一緬甸聯邦的共識。少數民族擁有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權利,這就是有名的《彬龍協議》。
六十年代緬甸奈溫軍政府上台後,否認《彬龍協議》合法性,意圖用軍事強權統一緬甸,實行中央集權的黨政軍聯合獨裁統治,推行大緬族沙文主義。緬族利高於一切。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少數民族公民,淪為飽受歧視的二等公民。最終導致以緬族主導的軍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多年來,緬甸軍政府在各方努力下,也曾多次和少數民族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但很快又重新開戰。究其根源,如果雙方不能建立相互誠信,在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之間達成共識。消除民族歧視和不平等,保證各民族之間擁有等同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公權,那麼,想從根本上停止內戰亂象,幾無可能。
❹ 緬甸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哪個更好些
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印度人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印度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5、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
❺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和印度合並
印度和緬甸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緬甸還被英國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其實英國這種做法緬甸根本不願意,是英國所迫沒辦法,才劃為一個省。緬甸沒有和印度合並,主要原因就是緬甸不願意。
當然印度這個國家也很惡心霸道,印度獨立以後造成的民族矛盾實在太多。伊斯蘭教的人得不到保障也出現獨立,於是就出現了印巴分治。緬甸如果合並成印度的國家,印度自然不會包容緬甸,這種霸道的國家別人也不會選擇和他合並。
❻ 為什麼緬甸反印度也反孟加拉國伊斯蘭教的人。緬甸是佛教徒,印度人和孟加拉國是伊斯蘭教徒,為什麼會沖突
緬甸是佛教國家,穆斯林尤其是從孟加拉滲透入緬甸的穆斯林試圖鳩占鵲巢在緬甸建立獨立國家分裂緬甸甚至蠶食緬甸,緬甸是個小國家對這種事比較敏感。因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來都是印度的,後開就是同樣被穆斯林分裂出去了
❼ 為什麼緬甸拒絕尼赫魯的建議,不願意成為印度的一個省
就是因為要是接受了尼赫魯的建議,成為印度的一個大省。那不就是主僕和奴隸的關系嗎。換做那個大領導都不會接受這樣的要求,說白了就是我生活得好好的,你要我去給你當奴隸,換做是你,你去嗎。首先兩個地區的宗教信仰不同。緬甸以信奉佛教為主,印度則以信奉印度教為主,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其次就是經濟問題,當時英國還控制著馬來亞等地。緬甸與這些地區的貿易往來很多,這是重中之重。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緬甸沒有加入印度的計劃,而是選擇了獨立建國。1948年,斯里蘭卡和緬甸先後獨立。在經濟上他們兩個地方,都存在很明顯的差距。對緬甸經濟的發展之路,起到了很大的阻礙。
印度和緬甸之間夾著一個孟加拉國。當時是東巴基斯坦,所以今天印度東北部和印度本土之間,只能靠一道幾十公里的走廊相連,交通極不便利。緬甸比印度東北部還靠東,且不說佔領緬甸的難度很大,就是佔領了緬甸這么大的地盤,這么多的人口,也難免要分裂的,到時候恐怕反而會給印度共和國帶來危機。
畢竟當時的巴基斯坦並不落後,還有美蘇兩國的支持,尼赫魯不能不謹慎。緬甸只是被英國人強行拉入了英屬印度。事實上,印度只是個地理概念,英印本身也不等同於印度,印度也從來沒有完全統一過印度大陸。
❽ 緬甸被英國殖民之後曾是印度的一個省,為何最後卻沒跟印度合並
緬甸雖然和印度的距離比較近,但是緬甸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確實是沒有什麼瓜葛。並不是距離近就會合並成一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體系。其實說實話,若是緬甸以往和印度合並,其實對我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本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並那肯定對於一個被合並的國家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然而印度當初被英國合並的時候,也是在脅迫的狀態下合並的。
無論一個多麼強大的國家想合並一個小國,這就代表著今後這個小國會被控制,完全沒有一點的主權。緬甸和印度屬於不管的管制,若是合並,很容易引發內亂。兩個地方若是合並,不能夠去兼容,那發生動亂的機率就非常的大。
❾ 緬甸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哪個更好些
當然是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不僅殖民政府機構和警察當局裡,阿三大量充任官員。甚至每個緬甸村莊裡面的村長,店鋪店主都清一色是阿三。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阿三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還有一點是緬甸最仇恨阿三的,不同宗教信仰的阿三紛紛在緬甸搶占原有佛寺改建成印度婆羅門神廟,錫克教神廟和清真寺。所以當1942年日本攻進緬甸,英國敗逃時,緬甸人其實在解放亞洲,驅趕百人殖民者的欺騙性宣傳下,紛紛支持日軍行動。少數阿三尾隨英美和國民黨遠征軍舉家逃回印度,沒來得及跑的大部分人,落到日本人手裡的算運氣好的。基本都被緬甸人給斬盡殺絕了。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不僅其相當多部分是歷史上英印搶占的緬甸領土,而且在那裡生活著許多和緬甸同源的少數民族,特別禪族人和佤族人。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阿三不僅在南亞次大陸猴子稱大王,甚至把整個印度洋地區都視為自己的禁臠,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對中國在緬甸勃生和實兌兩港的海軍設施如芒刺在背。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
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
❿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有和印度合並
這是因為緬甸和印度之間的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緬甸在歷史上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非常的深遠。再加上緬甸和印度之間有著非常深的矛盾,所以才會使得兩個國家根本不能進行合並。並且在殖民時期,緬甸和印度之間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如果強行融入印度的話,會使得緬甸淪為一個省。這些是緬甸的統治者根本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我們也看到現在印度通過加強軍事力量,對於周邊國家領土的野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也應該警惕印度的野心。以防止印度對於其他國家進行侵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