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孟族是哪個國家
『壹』 緬甸原來是哪個國家的
公元前後,中國哀牢人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據了今柬埔寨和寮國,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入泰國和緬甸,在緬甸的即今天的孟人。進入緬甸的孟族居住在錫當河流域。此後,青藏高原的藏緬人的一部分順山勢南遷緬甸。公元3世紀緬族的一支驃族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驃國,以卑謬為都城。832年驃國被同為藏緬系的南詔國滅亡,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同族人緬族融合。 與驃國並立,孟族人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了直通國。573年直通國的兩個王子興建勃固城,之後發展成為孟族王朝最重要的城市。驃國滅亡後孟族王朝統治了整個下緬甸直到11世紀。11世紀初定居叫棲一帶的緬族人吸收了驃國、孟人、南詔、撣人的先進文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建立了蒲甘王國,定都蒲甘。1044年阿奴律陀國王統一緬甸全境,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8年始創緬文字母。1287年蒙古在西雙版納設立了宣慰司,元世祖忽必烈的大軍由此南攻緬甸,消滅了蒲甘王朝。所以。緬甸一直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國家。
『貳』 和高棉帝國一個時期的孟王國是現在哪個國家
孟王國是對孟族在歷史上建立過的一系列政權的稱呼。在歷史上,孟族曾在一千二百餘年期間建立過數個國家。
有史可考的第一個孟族國家是陀羅缽地,該國統治轄境位於今日泰國境內。目前尚無法確定這個國家是否是一個統一的王國,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只是一個鬆散的城邦聯盟。約1000年左右,陀羅缽地的首都被高棉帝國攻陷,其民眾向西逃往今日下緬甸一帶,並建立新政權。在緬甸境內,孟族先後建立直通王國(9世紀–1057年)、漢達瓦底王國(勃固王朝,1287年–1539年)、復興漢達瓦底王國(後勃固王朝,1740年–1757年)三個王國,後來都被緬甸征服。
『叄』 緬甸是什麼民族
緬甸是克倫族、克耶族、克欽族、孟族、撣族、緬族、若開族、欽族等民族。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肆』 緬甸孟族是蒙古人種嗎
孟族是緬甸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人口100萬人,主要聚居地為南部孟邦。在眾多民族中,孟族被緬化得最徹底。在緬甸三角洲地區,孟族混血男女最多。孟族的許多傳統文化節會被緬甸其他許多民族吸收,成為各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會。孟族的傳統節日與緬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傳統節日是「布瓮節」和「放火船節」。毫無疑問,孟族文化對緬族文化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影響十分深遠。
緬甸的幾個主體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幾個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如這幾個民族的女士都穿「紗籠」,男士都扎包頭。但是在裝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在表演舞蹈時,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的叫「籠基」,女式的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的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人的上衣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舞蹈表演時,舞者多光腳而舞,為了適應熱帶氣候,服裝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
男女「紗籠」的穿法不一樣,男式的「籠基」是在腰際結一個花球,女式的「特敏」是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在平時的生活中,緬甸人都喜歡肩挎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顏色鮮艷的長帶包。出席正式場合時的服裝都很講究。男士要穿無領的對襟長袖外衣,內穿襯衣,並且頭上戴著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紮好的「崗包」,穿拖鞋,女士在正式場合穿顏色鮮艷的服飾,梳各式高而光亮的發髻,並戴鮮花。
除上述民族外,緬甸還有崩龍、佤、那加等幾十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風俗各異,文化豐富,形成了緬甸多民族多文化的格局。由於緬甸特殊的民族風貌和地理位置,它所呈現的舞蹈具有多種文化融合的特徵,各民族的舞蹈又因不同的地域而有所差異。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的緬族,因為受主體宗教洗禮又經過多次動盪,是緬甸文化的集中之地,所以緬族舞蹈傳承了傳統且形式多樣。聚居在西部山地欽山山脈的欽族,由於受歷代遷徙和高山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人們聚居生活,因此舞蹈多表現人們的生活常態和征戰情節。
舞蹈文化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歷史條件下,當地的居民創造並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舞蹈文化與風格。
『伍』 孟族的簡介
孟族是最先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境內的孟高棉語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進入緬甸境內,最後定居在下緬甸的東南部一帶。他們曾在下緬甸建立過強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考,早在公元前3世紀前後,孟族就使用波羅婆字母刻碑銘。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孟族吸收了屬於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創造了孟文,而緬族又用孟文字母創造了緬文。
孟族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對緬族和撣族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族文化是緬族文化的兩大基礎之一。
孟族的建築、 繪畫、雕刻、音樂和舞蹈對緬族的影響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區內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語言和文字,仍然保留著孟族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但是由於孟族王朝多次被緬族所滅,因此居 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緬族同化,其風俗習慣已與緬族基本上沒有差異。
孟族人的祖先是從事農耕的民族。他們進入緬甸以後也將種植水稻和灌溉技術帶到了緬甸境 內。孟族人不僅善於種植水稻,還擅長果園的園藝。制鹽、捕魚和手工業也很發達。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區,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花生、豆類、橡 膠、甘蔗、芝麻、黃麻、煙草等。
孟人來源於先秦時期活動於我國西南地區的百濮民族集團。據前蘇聯考古學家證實,早在公元前20世紀就有大批原居住在華南、西南地區的孟高棉部落南遷,他們以湄南河流域為中心,在中南半島上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這支講孟高棉語的民族在當時有著較其它民族更為先進的文化。
新石器時代後期,古孟高棉人為了部落的發展,開始在中南半島上擴張。他們中的一支沿湄公河抵達今寮國、柬埔寨境內,成為古吉蔑人的先民。另一支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進入薩爾溫江地區,後來發展成為孟族。歷史上孟族曾有過白己的國家。據孟文碑銘推斷,孟族在今泰國境內曾建立過墮羅缽底、南奔等孟人國家,在今緬甸境內曾建立過直通、郎迦戍、白古、勃生等孟人國家。緬族進入今緬甸境內之前,孟族曾佔有緬甸中部、南部的廣大地區,後因緬族、撣族的進入以及速可泰的迅速崛起,其國土面積日益縮小,最後只得退居到以直通為中心的狹小地區了。如今孟族大部分與緬族雜居,且逐步為緬族所同化。
孟族擅長音樂舞蹈。孟族樂器有五種,即銅、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鶴、羊、牛 、馬、象、孔雀與杜鵑。音階分7聲,每聲再分大、中、小3種,共21聲。此外,孟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樂器,如月牙琴、鱷魚琴、孟族嗩吶等。
『陸』 孟族發源地
孟族是最先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境內的孟高棉語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進入緬甸境內,最後定居在下緬甸的東南部一帶。他們曾在下緬甸建立過強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考,早在公元前3世紀前後,孟族就使用波羅婆字母刻碑銘。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孟族吸收了屬於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創造了孟文,而緬族又用孟文字母創造了緬文。
孟族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對緬族和撣族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族文化是緬族文化的兩大基礎之一。
孟族的建築、 繪畫、雕刻、音樂和舞蹈對緬族的影響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區內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語言和文字,仍然保留著孟族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但是由於孟族王朝多次被緬族所滅,因此居 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緬族同化,其風俗習慣已與緬族基本上沒有差異。
孟族人的祖先是從事農耕的民族。他們進入緬甸以後也將種植水稻和灌溉技術帶到了緬甸境 內。孟族人不僅善於種植水稻,還擅長果園的園藝。制鹽、捕魚和手工業也很發達。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區,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花生、豆類、橡 膠、甘蔗、芝麻、黃麻、煙草等。
孟人來源於先秦時期活動於我國西南地區的百濮民族集團。據前蘇聯考古學家證實,早在公元前20世紀就有大批原居住在華南、西南地區的孟高棉部落南遷,他們以湄南河流域為中心,在中南半島上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這支講孟高棉語的民族在當時有著較其它民族更為先進的文化。
新石器時代後期,古孟高棉人為了部落的發展,開始在中南半島上擴張。他們中的一支沿湄公河抵達今寮國、柬埔寨境內,成為古吉蔑人的先民。另一支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進入薩爾溫江地區,後來發展成為孟族。歷史上孟族曾有過白己的國家。據孟文碑銘推斷,孟族在今泰國境內曾建立過墮羅缽底、南奔等孟人國家,在今緬甸境內曾建立過直通、郎迦戍、白古、勃生等孟人國家。緬族進入今緬甸境內之前,孟族曾佔有緬甸中部、南部的廣大地區,後因緬族、撣族的進入以及速可泰的迅速崛起,其國土面積日益縮小,最後只得退居到以直通為中心的狹小地區了。如今孟族大部分與緬族雜居,且逐步為緬族所同化。
孟族擅長音樂舞蹈。孟族樂器有五種,即銅、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鶴、羊、牛 、馬、象、孔雀與杜鵑。音階分7聲,每聲再分大、中、小3種,共21聲。此外,孟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樂器,如月牙琴、鱷魚琴、孟族嗩吶等。
『柒』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人口約3400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65%。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緬族在緬甸7個省的人口比重占絕對優勢,在極少數民族邦中也有廣泛分布。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是一種孤立語,語序和虛詞的地位非常重要。
(7)緬甸孟族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緬族有9個分支,即緬(巴瑪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約(Yaw)、耶本(Yabein)、克都(Ka)、格南(Ganan)、薩隆(Hsalon)和蓬(Phon)。
緬族在緬甸的歷史上,先後三次統一了緬甸,對於推動緬甸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緬族在緬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遠比其他民族發達,對其他民族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技術較為先進,此外,還種植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
緬語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互相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緬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創立於公元11世紀末、12世紀初,由輔音字母與母音符號相拼而成。
『捌』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玖』 緬甸是哪個國家
緬瑪聯邦共和國,通稱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東北靠中國大陸,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
其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1,930公里,占國境線總長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約67.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國家、東南亞第二大國。人口約5,567萬,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內比都,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雖名為聯邦共和國,但實為單一制的國家。
地理
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北部,東與中國、寮國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面積676,578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緬甸三面環山,西部有若開山脈,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東部和東南部為撣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脈。中部為平原。位於北部喜馬拉雅山中的開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緬甸也是東南亞的最高點。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向南流經緬甸中部地區,最後注入安達曼海。緬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為緬甸最重要的河流。
(9)緬甸孟族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人口和民族
緬甸有約五千萬的國民,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
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
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拾』 孟族的歷史沿革
孟族是緬甸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公元前後,由中國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據了今柬埔寨和寮國(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進入泰國和緬甸,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錫當江與薩爾溫江流域以及泰國馬來西亞相接壤的「孔雀尾巴」狹長邊區。他們先後建立了克利斯國,林楊國,杜溫那補米直通國(黃金國Thuwunnabumi Thaton)等。公園573年,直通國的兩位王子Thamala、Wimala,興建了勃固(Bago)城。此後400多年間,孟族在緬甸南部建立了直通、墮和羅、彌臣、昆侖、土瓦、丹老等國,其中最著名的是「漢達瓦底」勃固王朝(825-1757)。孟族人民在六世紀就開始使用孟文字母(後為緬文所採用),公元600年出現孟文碑銘,609年出現古柬埔寨碑銘。1044年,緬族蒲甘王朝(Pagan Dynasty,緬甸第一統一政權)國王阿努律陀(Anawratha,1044-1077)統一了緬甸全國。他以直通國拒借上座部「三藏佛經」並出言侮辱為由,1057年消滅了直通國,活捉孟國王「馬努哈」(Manuha)為蒲甘佛塔奴。1287年,緬族蒲甘王朝為蒙古忽必烈所滅。當時孟族就以勃固城為中心(離仰光約80公里),復興了「漢達瓦底」勃固王朝。至1557年,「漢達瓦底」勃固王朝再次被緬族的東吁王朝(Toungoo Dynasty,1551-1581,緬甸第二統一政權)莽應龍大帝(1515-1581)征服。隨後只要有機會,「漢達瓦底」勃固王朝又東山再起。正如丹瑞大將所說:1757年,「漢達瓦底」勃固王朝終於一了百了,被雍籍牙大帝永遠消滅了——從此孟族就成了亡國奴。
在眾土族中,孟族被緬化得最徹底。在緬甸三角洲地區,孟族混血男女最多。毫無疑問,孟族文化對緬族文化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影響十分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