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怎麼打仗的
『壹』 聽說緬甸今天打仗了
截止到2020年4月,緬甸最近的一次政府軍與民族地方武裝的沖突是2019年8月中旬開始的,沖突造成數二十幾人死亡,2000餘人流離失所。流離失所的緬北地區難民,只能依靠民間救援組織及政府提供物資援助度日。
緬甸1948年獨立後存在數十個民地武組織。2013年11月起經過9輪和談,緬甸政府最終於2015年10月與8個民地武組織簽署全國停火協議。2018年2月,又有兩個武裝組織簽署全國停火協議。盡管經過多年努力,已有部分民族地方武裝與緬甸政府簽訂停火協議,但仍有包括果敢軍和若開軍在內的部分民族地方武裝,與忠於緬甸政府的緬甸政府軍繼續對抗。
(1)緬甸怎麼打仗的擴展閱讀
彭家聲在1014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是十分願意談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爆發的一系列新戰斗:「經過5年的卧薪嘗膽,我們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現在又有了上千人馬和刀槍,可以跟緬甸政府軍對陣,直到收復果敢為止。」
緬甸政府軍與緬北地區地方武裝的沖突由來已久,對立雙方打打停停已成為緬北地區的家常便飯,緬北地區民族地方武裝果敢軍和若開軍的存在,始終是緬甸政府和政府軍揮之不去的噩夢,緬北地區的局勢至今也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緬北地區民族地方武裝不時會挑起與緬甸政府軍的沖突,成影響緬甸國家安全和民族統一的重大隱患。
『貳』 第三次英緬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1885年英殖民者又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19世紀中葉,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列強為擴大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竭盡全力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英殖民者為將緬甸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防止別國插手,於1885年10月22日,借口緬甸政府對英資孟買緬甸貿易公司販運柚木偷稅漏稅活動處以罰款是迫害英國商人,向緬甸政府發出最後通牒。11月9日,緬甸政府答應了英方部分要求。盡管如此,早已准備好的英軍還是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11月14日,裝備精良的英軍1萬多人,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方向發起進攻。英軍未遇多大抵抗,僅用了14天就佔領了曼德勒。1886年1月1日,上緬甸被宣布為英屬殖民地。英國殖民者的強盜行徑激起了緬甸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英軍佔領曼德勒以後,增兵4萬人,耗費大量軍費,花了10年時間,才把各地的抗英斗爭鎮壓下去。中國人民曾協助緬甸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第三次英緬戰爭中,雲南地方官曾派騰越都司李文秀到緬甸了解戰況。後來李文秀率部500餘人去緬甸參加抗英斗爭,最後戰死疆場。
『叄』 緬甸為什麼一直在打仗,看完你就知道了
緬北各個少數族群,都有自己的武裝,同時,緬甸又有大緬族主義,的確有一些歧視這些少數族群。所以,戰斗就一直持續,加上緬北是叢林地區,最適合打游擊戰。
『肆』 中緬戰爭是哪年
中緬戰爭是1762年—1769年。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
時隔18年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孟雲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此事才結束。
清緬臨時和約的正式文本沒有保留下來,而雙方向各自國君稟報的內容又有出入,雙方戰後交涉還因此拖延了二十年。
(4)緬甸怎麼打仗的擴展閱讀
中緬戰爭的影響:
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的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清朝軍隊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扎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朝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清緬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發生了一大變局,緬甸被戰爭削弱,暹羅得以復國。緬甸戰後十年主動求貢,重新被納入東亞朝貢體系。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皇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
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十八世紀中緬戰爭,總體而言,沒有勝利者。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但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系。這又是當事者所始料不及的。
雖然清緬戰爭以緬甸入侵中國為開端,但卻是一場雙方以爭奪地區利益與霸權為目的的戰爭,戰爭以中緬議和、緬甸名義上對中國稱臣為結局,兩個國家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員,耗費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
而當時在東南亞稱霸一方的緬甸也因為這場戰爭元氣大傷,整個國家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對泰國的吞並戰爭也因為清國的巨大軍事壓力由接近完成最終化為泡影,而這也是清國對緬戰爭對東南亞產生的深遠影響之一。
『伍』 緬甸為什麼總打仗
其實,緬甸的問題其實並不復雜,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緬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矛盾無法解決。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緬北地區如果敢、佤邦、撣邦少數民族區域等,長期是以一個割據的形態出現。這些地區控制了緬甸近一半的國土,有著較強的經濟和政治獨立性,甚至於一些地區還有這獨立的工業體系,這使得他們有了和緬甸政府分庭抗禮的資本。
這也是為何當這些區域罌粟種植業泛濫的時候,緬甸政府卻沒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們管不了,這些地方的人不聽政府的。而罌粟種植由於其暴力,在一些地區內部甚至成為了支柱型產業,當地的政府不僅不管,還會適當的給予保護,這無疑是導致了武裝販毒集團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在緬北影響力有多弱!
這也是各方爆發沖突的原因的前提,因為如果緬甸政府軍能夠占據絕對的優勢,問題早就解決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一個歷史原因了。
首先在歷史上,緬甸就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形勢,占據著平原河谷的緬族,因為其豐富的資源和宜居的環境,在人口上處於優勢。而在緬北地區撣族、克倫族、克欽族等少數民族。雖然人口處於劣勢,但依靠著山地優勢,他們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誰也不能征服誰,即使是在英國人來後,這樣的矛盾依然沒能解決。當然,英國人巴不得這樣的矛盾存在呢,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控制緬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國人最喜歡乾的嗎?當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國殖民時代,這樣的民族矛盾不僅沒能解決,反而還加大了。
後來緬甸為了尋求獨立,由昂山將軍提倡組建聯邦政府,這原本是解決雙方矛盾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首先昂山將軍是當時獲得各方勢力認同的唯一領袖,而且聯邦政府和極大的保持緬北地區各方勢力的獨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將軍被刺殺。雖然此時的緬甸相對比較統一,那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英國,他們都想獨立。
在英國人走後,矛盾再次爆發,分離主義在緬甸大行其道。緬族控制的中央政府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軍政府出現了。接下來就是武力征服與鎮壓,緬族希望通過武力來獲得國家的統治權。而邊緣少數民族勢力也不憚一戰,因為或許只有戰爭,才是保證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為在工業化時代,他們只會被占據了更好地域的緬族逐漸的而拉開距離,最終被碾壓。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來延緩雙方差距拉開的速度。說不定他們能在失敗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權益。
如此一來,緬甸內戰便已不可避免,著一打就是幾十年。當然了,至於為何會打這么就,主要還是緬甸政府內部不團結,軍政府和昂山素季領導的民主派至今還在明爭暗鬥。國家遲遲不能走上正軌。不然,以雙方的地緣差距來看,緬北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國停止支持緬共武裝力量的時候,緬甸就應該可以實現和平。
所以,當今緬甸亂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家意識形態不能統一,各大勢力盤踞,分歧太多。當然,緬甸軍隊也是菜,數十萬軍隊面對總人口不過十餘萬的果敢地區,這么久了都搞不定.
『陸』 出兵滇緬作戰的經過是什麼
史迪威將軍堅持要以劣勢兵力繼續向日軍進攻,當他得知杜聿明下達了突圍的命令,表示堅決反對,並派參謀竇爾登進行監督。杜聿明表示:保全軍力,這是任何一個指揮官的常識和義務。杜聿明拒絕了這個美國人的命令,組織部隊主動撤退。
3月30日清晨,第200師安全渡過錫唐河,連傷病員也全部順利轉移。日軍佔領東吁後,分兵兩路,發展攻勢。事後,戴安瀾師長深有感慨地說:下令沖鋒,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頭禪;緊要關頭,敢於下令撤退,才是指揮官的真功夫啊!
東吁戰斗,第200師深入緬甸南部,同數倍於己、且有強大的空軍支援的日軍激戰12天,殲滅日軍5000多人,主動安全地轉移,有力地支援了英緬軍。戰後日軍在編寫戰史時承認:「當面之敵是重慶第200師,其戰斗意志始終旺盛,尤其是擔任撤退收容任務的部隊,直至最後仍固守陣地拚命抵抗,雖說是敵人也確實十分英勇。」
4月1日,曾經指揮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中國遠征軍第5軍司令部駐地漂貝,特意會見杜聿明。這位英國上將稱贊在東吁作戰的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對中國軍隊在東吁掩護英緬軍第一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4月14日,英緬軍第1師和英裝甲兵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軍第33師團一部包圍,情況緊急。下午2時,亞歷山大將軍當面告知中國遠征軍代表侯滕,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給予援助。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和英軍的請求後,孫立人師長趕到英軍第一軍團長史林姆將軍的指揮所,研究援救英軍的作戰方案。
這天下午5時,遠征軍長官部命令唯一的裝甲兵團、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緊急前往支援。第38師受命後,副師長齊學啟和第113團團長率領部隊,星夜趕往皎勃東地區。亞歷山大將軍看到戰場形勢嚴峻,l個團難以解圍,再次要求中國遠征軍增派部隊。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38師再派1個團前往增援英緬軍。孫立人師長也親赴戰場指揮。
4月16日,日軍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里,派出1個營直趨凱敏,師團主力向仁安羌東北挺進。17日,日軍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第33師團主力逼近仁安羌。這時候,英緬軍第1師全部、坦克營1部在仁安羌東北地區被日軍包圍,面對優勢日軍的圍攻,英緬軍官兵驚恐萬狀,把突圍的希望寄予中國軍隊的救援,不斷向中國遠征軍呼救。上午11時,中國遠征軍第113團進至賓河北岸,迅速進行向日軍攻擊的戰斗准備。
4月18日拂曉,中國軍隊在英緬軍12輛坦克和3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該地日軍發起攻擊。激戰數小時,日軍被擊潰。第113團右翼營士氣高昂,渡河追擊,但受到賓河南岸的日軍阻擊。英緬軍第1師師長斯高特看見中國軍隊到來,如獲救星,直言不諱地說:「本師飲水及食糧斷絕已兩日,困難萬分,官兵無法維持,勢將瓦解。」孫立人師長趕到前線後,得知英緬軍的艱難處境後,連夜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支援英緬軍突圍。
4月19日,天剛蒙蒙亮,第113團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下午2時,中國軍隊終於攻克了501高地,擊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出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被圍英軍7000多人,美國教士、新聞記者500多人,汽車100多輛,戰馬1000多匹,全部收復了油田區。戰斗結束後,中國軍隊掩護英緬第1師向賓河北岸陸續撤退。
英緬軍官兵「三天的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當他們被中國軍隊解救時,「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眼眶中竟都含有感激的淚水。」
中國遠征軍第38師一部在援救仁安羌的英軍時,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連續作戰,英勇頑強,以少勝多,擊潰日軍,成功地解救出近10倍於己的英緬軍官兵,不僅受到同盟的贊譽,英倫三島也為中國遠征軍的英勇戰績所轟動。英國政府後來向第38師師長孫立人、第113團團長等多人頒發了勛章。美國官方撰寫中緬戰場戰史的一名作者評述這場戰斗時說:「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第38師及其卓越的指揮官一出兵,就建立了他們的榮譽。在仁安的巧妙的戰役中,英勇干練的孫立人率領他的訓練良好、士氣旺盛的部隊,完整無損地穿過了克欽邦,這真是罕有的成就。」
4月下旬,日軍調整部署,加強攻勢。4月29日,臘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國遠征軍陸續撤退,部隊官兵歷盡千辛萬苦,先後回國。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將軍率領第5軍直屬隊及新編第22師在森林中徒步。當時正是雨季,行軍途中,連日暴雨,山洪暴發,官兵飢病交加,部隊糧盡葯絕,死亡累累,屍骨暴野。僅第22師,就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亡了2000多人。杜聿明自己也染上了重病,幾乎殞命。杜聿明回國後,一再檢討說:「此次作戰失敗事,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杜聿明還請求處分。誰知蔣介石不但沒有處分他,反而把杜聿明提升為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率領全師官兵撤退途中,於5月中旬與軍部補訓處、第66軍新編第28師部分官兵會合,5月中旬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鎖線時,遭到日軍的伏擊,戴安瀾師長在指揮部隊作戰時身負重傷,5月26日晚,進至緬甸北部的茅邦村,不治去世。該部6月回到雲南時,全師僅剩2600多人。
第961師和第5軍炮兵、工兵各1部撤退途中,進入山高路險的野人山,部隊所至,毒蛇、蚊蚋遍地,糧葯斷絕,官兵行軍艱難,死亡慘重。途中遭到日軍伏擊時,副師長胡義賓在督戰時不幸陣亡。這支部隊經過千辛萬苦,終於翻過高黎貢山,於8月中旬抵達滇西劍川。
第38師在孫立人師長率領下,抵達印度的英帕爾。
中國遠征軍在極為復雜的國際背景下,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等戰斗中,表現得英勇頑強,受到廣泛的贊譽。但是,由於喪失了最佳出國作戰的時機,加之指揮頭緒多等諸多原因,遠征軍出征中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總兵力達10萬人的遠征軍,8月先後撤到印度和滇西的部隊,只有4萬人。
『柒』 緬甸軍為什麼和果敢軍打起來果敢軍有多少軍隊果敢軍地區有多少人民果敢軍是不是很窮還有果敢軍那
進入2015年,緬甸北部的戰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漸發展到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也逐漸吸引了國人關注的眼球,如今戰火已經綿延近三個月,而擁兵數萬,還有飛機、坦克等重武器的緬甸政府軍,卻始終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裝備也是多為輕武器的果敢同盟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參加閱兵的緬甸政府軍。
首先是士氣,緬甸發動的緬北戰事更多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現在的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萊,2009年時還是個普通的少將,之所以在短短幾年間就如同坐火箭那樣飛速晉升到大將,並且超越很多同輩執掌三軍帥印,就是因為2009年他主導的收復果敢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今年是緬甸的大選之年,如果在他領導下,再能拿下一兩個民間地方武裝,那麼他在緬甸政壇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吳瑞曼成為總統候選人,至少也能鞏固現有地位,讓新總統不敢小覷。所以這場沖突更主要的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利益,而與普通官兵沒有多少直接關系,更沒有師出有名的道義上的正義,基層官兵的士氣自然不會太旺盛。而反觀果敢軍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說是既懷著一雪前恥的復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哀兵之勇,士氣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說什麼了。兩相對比,孰高孰低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是地形,緬北是連綿的山地,又是亞熱帶叢林地帶,在這樣的地形作戰,大兵團未必就有優勢,因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數萬大軍也很難部署。集中主力吧,機動也好,攻擊也好,都很難迅速展開。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軍各個擊破。真是個兩難的選 擇。而果敢軍方面,雖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個最理想的兵力規模,你若是大兵壓境,我就可以化整為零,讓大部隊在這潮濕悶熱的叢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擊,我就集中著千把人選擇有力地形,針對你一路,打你沒商量。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上,兵力上的優勢,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上的優勢。
果敢軍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盡管緬甸政府軍有飛機,有坦克,裝備方面的優勢更是壓倒性的。但是,在緬北復雜的地形上,緬甸空軍缺乏精準的目標指引,加上飛行員訓練水準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緬甸軍機一再進入中國領空發生誤炸事件的客觀原因。至於坦克部隊在緬北的復雜地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施展出坦克部隊橫掃千軍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會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為果敢軍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軍的輕武 器,在這種戰場環境最能發揮出打了就跑的游擊戰效能,要知道,在叢林中,一支AK47可遠比一門榴彈炮更有作用。
復次,就是緬軍步兵戰鬥力 並不那麼強悍。現在只需站在臨滄—南傘的公路邊,就能看到「果敢戰爭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與這個雲南省鎮康縣村落正對面的,是緬甸果敢地區的扣塘 村。當地村民楊老三說:「真是嚇死人了,緬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點就開始狂轟扣塘村山頭上的果敢同盟軍陣地,然後是步兵沖鋒。步兵在第一波攻擊中退下陣線, 再用重炮轟擊。10點40分左右,緬軍發動第二波步兵沖鋒,結果又敗了。後來,緬軍又從老街東城和其它地方調兵來,雙方一直打個沒停。」村民楊老三正在和 記者說著。談話間,眼看著1公里遠處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軍部隊在追擊潰逃的緬軍。緬軍以多打少,發動3輪進攻都已失敗告終,最後還被對方的反沖鋒,打的 到處跑。可見戰斗能力和意志並不高。
果敢軍重機槍陣地。
這幕情景引來不少過往人員駐車圍觀,以至於過路的公安巡邏車不得不用廣播警告:「趕緊散了,小心流彈危 險!」果敢同盟軍最高指揮員告訴記者,自16日起,緬軍地面部隊和炮兵先後對鄰近中國南傘國門的同盟軍211旅防區、311旅的扣塘防區發動猛烈進攻,果敢同盟軍17日下午1時42分也突襲了緬軍由臘戌至老街的運輸車隊。
最後,果敢軍還有一條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入中國境 內。盡管中國方面會出於維護治安的考慮,收繳果敢軍的武器,但是一般不會拘禁果敢軍的官兵,一旦避過風頭,果敢軍的官兵又會回到緬北,雖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緬北,要搞到槍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蘋果手機更容易啊。而緬甸正規軍由於國境線的限制,是根本無法實施迂迴包抄的戰術,而且漫長的邊境線也使政府軍防不勝防。甚至可以說,就是由於背靠中國,就使果敢軍有了即使被打敗也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不死金身」。
隱蔽在山地中的果敢軍地堡。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果敢軍有這么 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2009年會被緬甸政府軍打得丟盔卸甲,連彭家聲也只帶了兩三個人落荒而逃,整整潛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頭?2009年緬甸政府軍的大勝,關鍵是當時彭家聲家族掌控果敢地區的政治經濟大權,引起手下不滿,最後堅固的堡壘還是被從內部攻破,要是沒有內部的里應外合,當年果敢軍也絕不會輸得如此之慘。而現在東山再起的彭家聲顯然已經吸取了這一深刻教訓,必然會有所改進,政府軍這回再要想靠內部分化來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了。這也正是這次武 裝沖突持續了近三個月,政府軍空有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的原因所在。何況,本來緬甸政府軍先是和克欽獨立軍交火,而克欽獨立軍 可是緬北眾多民間地方武裝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兵力和裝備都在果敢軍之上,緬甸政府軍在進攻果敢軍的同時,還得提防克欽獨立軍會不會從背後來一刀,數敵太多,也是緬甸政府軍此次緬北戰事的戰略失策之一。
『捌』 緬甸打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緬甸內戰始於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這場內戰,截止到現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緬甸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在這些武裝當中,有一些是當年國民黨遠征軍的遺老遺少,是中華民族遺落在他國的武裝;有些是由緬共演變出來的武裝。但是,這次和緬甸政府軍打得最激烈的卻不是和中國源源較深的那些武裝,而是和美國源源頗深、受美國支持較多的克欽獨立軍。而這次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的戰爭,美國在其間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美國智庫(CSIS)最新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0版的政策建議中,關於東南亞布局的內容提到的第一個國家就是緬甸。考慮到近幾年緬甸的政治改革、緬甸反對派昂山素季的出獄並恢復議員身份,以及美國政要頻繁訪問緬甸,可想而知緬甸已經成了美國在地院戰略上准備遏制中國的重要布局。考慮到中國和緬甸現政府的關系,美國的目標一直是推動親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競選中上台,這一點從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並與昂山素季密談可以窺斑見豹。但是,緬甸現政府顯然沒有給昂山素季和美國機會,昂山素季最終因憲法所限未能獲得競選總統的資格。這使得美國通過競選途徑贏得緬甸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於是,美國開始選擇內戰方式。
事實上,為了使得昂山素季獲得更多支持,美國一直在努力促使克欽獨立武裝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從而使昂山在緬甸獲得軍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還得從緬甸克欽獨立武裝的歷史說起。19世紀,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於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和在印度一樣,英國人在緬甸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並有意識地將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隨著時間推移,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不斷惡化,緬甸的民族分離主義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受英國殖民者影響,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1948年緬甸獨立,那時候少數民族分離主義已經很明顯。到了1962年後的奈溫軍政府時期,矛盾開始激化。克欽獨立軍就是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緬甸克欽族分裂運動克欽獨立組織(KIO)的武裝力量。克欽獨立武裝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勢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裝,數十年來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國防軍打打停停,戰爭不斷。事實上,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上世紀緬甸獨立前,可親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國傳教士奧拉·漢森幫忙編制的,並把第一本用克欽文翻譯成的《聖經》交給克欽民族,克欽族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改變了信仰。目前,克欽邦超過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戰爆發後,日本軍隊佔領了全緬甸,由於初期盟軍還處於劣勢,所以希望能在緬甸動員更多本土力量對抗日本侵略軍,於是美國就與克欽族合作成立了擅長山地作戰的「克欽101突擊隊」(Force 101 Ranger)。這一突擊隊參與了不少美軍對日軍的作戰,扮演了諸如偵察、突襲和炸毀日軍彈葯庫等任務。克欽101突擊隊發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來2000人發展為2萬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隊,部分甚至還參與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對日作戰,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戰後,美軍撤離緬甸,但在美軍中一直保留了101突擊隊的番號和101部隊基金會。
緬甸獨立後,101克欽突擊隊以五個營兵力轉入了新成立的緬甸聯邦國防軍。當時,緬族軍隊僅有三個營。由於昂山繼任者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少數民族自治意願的條款,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沖突加劇惡化。1949年,實力強勁的克欽部隊應時任總理吳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圍攻仰光的克倫族軍隊,擊敗克倫族軍隊後可親部隊又在勃固山區打垮了緬共力量。
但是,隨後克欽部隊發生分裂,一部分軍隊進入克倫族軍中,並於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克欽獨立軍,次年回到克欽邦,成了反政府軍武裝。緬甸獨立後即和美國建交,與美國關系的惡化則始於軍隊接管政權後。在奈溫建立軍政府後,美國即將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濟援助和進度援助,撤消了對緬甸的貿易普惠政策,對面實施了武器禁運,並對緬甸實施了金融制裁,組織國際機構對緬提供援助。
事實上,自那時開始緬甸被美國封鎖了。美國和緬甸關系的改善是從2009年9月開始,奧巴馬政府公布對緬新政策,在維持現有制裁同時,恢復與緬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人道援助,目的是換取親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兩次訪緬。作為和西方改善關系並實施內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被釋放後,美國政客即開始頻繁訪問緬甸。2010年12月,美國務院助卿幫辦約瑟夫·雲訪緬。2011年5月,約瑟夫·雲再次訪緬。2011年6月美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訪緬。2011年8月,美參議院批准關於米德偉(Derek Mitchell)擔任美國緬甸事務特使,米德偉先後於9月和10月訪問緬甸。9月29日,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外長吳溫納貌倫。11月30日,美國務卿希拉里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到訪緬甸的美國國務卿,此後兩國關系開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減輕對緬甸制裁,准許美國公司在緬甸投資。2012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奧巴馬此行使其成為首位在位期間訪緬的美國總統。2013年5月,緬甸總統吳登盛訪美,成為47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緬甸國家元首。
美國和緬甸改善關系,目的是為了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並推動緬甸改革,從而試圖在後面的選舉中贏得緬甸選舉,從而完成對緬甸的政權演變。對緬甸政府來說,以釋放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來換取美國對緬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為了進行改革,並擴大緬甸與外部的經濟合作與聯系。兩國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奧巴馬訪問緬甸達到頂點,之後開始回落。
奧巴馬在訪問緬甸時,與昂山素季進行了會見並有密談。在會面後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參選總統。這一變化顯然突破了緬甸政府的底線,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拉鋸,最終緬甸聯邦議會議長吳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內比都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下屆政府時期方可修改現行憲法,明年底大選依然依據現行憲法舉行。
這也意味著昂山素季將不可能擁有總統競選資格,美國針對緬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為了推動改革,緬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重啟與少數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但緬軍和政府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誤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後沖突次數減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沖突再次加劇。由於政府已經與多個少數民族簽署了停火協議,所以這之後的沖突雙方主要在克欽獨立武裝與政府軍之間展開。2014年4月,緬甸政府雋星新一輪人口普查,這遭到了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的抵制。由於政府軍簽署停火協議的主要條件就是要緬甸境內的獨立武裝解散軍隊,緬甸只能允許「一國一軍」的存在。連續3年的戰爭使得克欽獨立武裝壓力過大,經濟也面臨崩潰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克欽獨立武裝也在不斷尋求外援。
考慮到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克欽獨立武裝能夠尋求最大的幫助就只能是美國。2014年4月中下旬,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在美國,桑魯甘茂會見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湯姆。馬林諾夫斯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國防部的一些官員。另外,甘茂還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緬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欽民族國際組織、其他克欽組織等代表。而早在這之前,在奧巴馬執政後不久,克欽邦的「101突擊隊」的老兵就曾聯名向白宮寫信,希望美國能對克欽予以幫助。奧巴馬政府認為,美國有必要幫助克欽,表面上理由是克欽曾幫助美國軍隊打過日本軍隊,事實上則是因為在美國對緬新政策下克欽獨立武裝對美國有了新的利用價值和意義。
不過,那時候美國還需要和緬甸官方進一步緩和關系,所以只是態度上表示支持,並未提供實質性援助。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支持,美國還是給了克欽獨立武裝一個建議,即發展和緬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關系,通過與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合作來獲得美國的幫助。這實際上是美國在給昂山素季策劃軍事支持力量。當然,由於這個選擇牽扯到大國利益,克欽獨立武裝不敢得罪中國。
因此,克欽獨立武裝並沒有很快敢下決定,雙方並未達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訪美,希望美國政府能夠作為見證者參加緬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裝組織之間的停火協議簽訂儀式。這實際上是克欽獨立武裝試圖將美國拉入到緬甸內戰調停當中,將克欽問題國際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緬甸政府讓步,實施聯邦制,並允許克欽等少數民族保留獨立武裝。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新聞雜志》表示,緬甸內戰已經打了60年,這個問題已不是雙方能夠處理的;中國是強大的鄰居,同時美國是一個認真開展對緬交流的超級大國,只有中美兩個大國參與進來,克欽民族的和平才能實現。
克欽獨立武裝的這種行為,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實際上是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緬甸問題國際化,那麼就將影響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戰略實施就將受到影響。所以,對中國來說,並不希望美國插入進來,特別是在中國越來越需要打通從緬甸到印度洋的陸路通道的時候。客觀上,中國反對克欽的想法。然而,由於緬甸政府確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參加本屆總統選舉,美國試圖借昂山素季勝選或敗選後發動對緬甸的和平演變的計劃破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搞亂緬甸。與此同時,作為緬甸政府,為了繼續贏得美國的信任,從而試圖得到美國的諒解,也在盡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國的胃口。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要求考察緬甸人權。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國國務院人權特使訪問緬甸,與緬方舉行人權對話。美方代表團中還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數名軍方高官,他們低調訪問了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權」的同時,了解緬北武裝沖突現狀。據報道,人權對話前,克拉奇菲爾德等美軍高級將領9日低調前往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與緬甸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人員、密支那軍區指揮員及旅級前線軍官會晤。
除了探討緬甸軍隊建設和改革前景,美軍將領還專門聽取了緬北武裝沖突現狀、緬北各支「民地武」當前的情況,以及首批受訓緬軍回前線後的表現,並商討第二批緬軍少壯派軍官赴美受訓的事。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托馬斯·哈維是負責戰略構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軍高層此次訪問緬北前線和內比都目標明確,那就是爭取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說白了,美國一方面試圖在緬軍中扶植親美勢力,同時還向將昂山素季和緬北的武裝力量糅合在一起,並最終挑起緬甸的大規模內戰。
中國希望周邊穩定,以便於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希望破壞中國周邊的穩定,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於是乎,緬甸就成了中美較量的一個新區域。而緬甸內部的各方,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試圖謀得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中國在盡力試圖說服各方坐下來談判,避免緬甸最終發展成大規模的內戰,上了美國的當。然而,由於緬甸政府和緬北武裝的矛盾難解,被美國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會利用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引發大規模、全國性的大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署名:緬甸中文網)
『玖』 看一看緬甸現在戰況如何在緬甸的最主要哪個地方在打仗
2019年3月份起已經沒有在打仗了。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9)緬甸怎麼打仗的擴展閱讀:
緬甸習俗:
1、在緬甸,臉塗特納卡是防曬美容的方式,請勿感到好奇,拍照建議先經過當事人同意為佳;
2、緬甸以烏鴉為神鳥,不能捕捉和傷害,牛在緬甸也被視為神物,任其遊逛,鴿子也是緬甸人非常喜愛的,傷害不得;
3、緬甸愛惜生物,花草。不要踐踏花草;
4、緬甸人善良,路人都會朝您微笑,那是善意的打招呼方式;
5、最重要的事,緬甸不接受人民幣,只接受美金和緬幣。美金一定要贊新,不能有任何塗污,折角,摺痕,美金可以在機場換成緬甸幣。
『拾』 1762年,乾隆為何與緬甸開戰當時清朝強大綜合國力為何會鎩羽而歸呢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總體而言,清軍表現的還可以。不僅阻止了緬甸吞並泰國,一統中南半島,成為威脅中原王朝的力量,而且還拖垮了緬甸。只是由於連續幾任清軍統帥對緬軍都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盲目自大。再加上緬甸的惡劣氣候讓清軍忍受不了,這才導致清軍沒有達到乾隆皇帝的戰略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