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建築業怎麼樣
⑴ 緬甸的經濟等各方面怎麼樣
緬甸經濟落後是肯定的。普通工人每個月工資換算成人民幣也就3,4百塊。幾乎所有地區都是經常性停電。幾乎沒有自己的重工業,輕工業也是寥寥。
政治不穩定,恐怖活動主要集中在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緬族聚集區還算可以,不過今年(2010)4月中旬還發生過嚴重的爆炸。但總體來說比中東那種地方安全多了。
但緬甸有很多熱帶流行病,比如瘧疾(俗稱「打擺子」),他們告訴我,絕大多數的緬甸人在一生中都得過這種病。瘧疾如果萬一得了一定要回國治療,治癒可能性很大,但有個朋友在國內治好後還是留下了偏頭痛的後遺症。千萬不要在緬甸的醫院里打針,抽血等一切和血液沾邊的活動。那裡的艾滋病和其他傳染病(肝炎等)可不是一般的猖獗!所以在外吃小吃也要格外小心!
緬甸人民非常純朴,全國大多數人信仰佛教,很多地方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而且緬甸人本身對中國人就有一種特別的崇拜,非常友好(如同很多中國人會自然而然地對歐美人友好一樣),很樂於助人。不過在生意上當然沒有什麼友好不友好的了,該騙的照騙。
所以一定要告誡你叔叔,食品安全和防蚊蟲這塊兒千萬小心,其他的方面不用太操心。
緬甸自然風景非常優美,南部的海灘更是堪比南太平洋上那幾座你叫的上名字的小島,公務之餘還是去欣賞欣賞才是……
⑵ 緬甸有高樓沒
回顧緬甸的建築業, 一九九七年至兩千年之間出現復甦。以曼德勒市而言,從前高樓大廈並未被接受,而今天市中心已是高樓林立。他指出,在仰光市已有建蓋三十層高樓計劃,但礙於建築用機械短缺,最多隻能建蓋二十餘層高樓。無論如何,高樓大廈已成當今風行之建築物,意味著建築業又邁向新的途程。
⑶ 位於曼德勒的緬甸皇宮,其佔地面積到底有多大
皇宮的建築結構與緬甸佛教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佛教文化已融入緬甸的各個地方,從它的建築中就能表現出來。
和「中國的紫禁城」一樣,「曼德勒皇宮」是供緬甸皇朝議事和皇帝妃子生活的地方,建有大大小小的宮殿。
而在皇宮的正面有一座高33公尺的瞭望台,通過121級樓梯才能登頂,在上面可以觀察皇宮周圍的各個細節。
在「曼德勒皇宮」建好後沒過多久,緬甸的封建社會就被推翻滅亡了,之後就步入近百年的英國殖民地時期。
這座皇宮也是緬甸末代王朝「貢榜王朝」的國家議事的地方,頒布各項法案和政策。
「曼德勒皇宮」的規劃非常有特點,它分為東西兩片區,東片區住男眷,西片區住女眷,中間便是通往皇宮宮殿的大道。
小結:
「曼德勒皇宮」是緬甸末代皇朝的最後的建築作品,也是世界最具特點的古老皇宮之一,融入了緬甸悠久的佛教文化的特點。
它是當今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古代皇宮,也是象徵著緬甸歷史文化的古老建築,傳承著緬甸文化。
⑷ 請問一下緬甸仰光建築裝飾行業發達嗎 此行業在那邊待遇怎麼樣那裡是海邊城市,旅遊業發達嗎,消費如何
我在緬甸呆了三年,09-11年,這三年裡,緬甸建築行業看上去也還是比較落後,大型施工機械也有,但都是私人的。質量檢測行業很差,目前緬甸沒有統一的建設標准和規范,我們在緬甸施工都用的中國建築施工規范。如果到仰光去搞建築施工,呆上幾年,還是不錯的。那邊的生產力低下,農業技術不發達。目前中國已經有許多公司在緬甸投資農業,因為那邊的人工非常便宜。至於你到緬甸去搞建築工作,要看是什麼情況。如果是國內公司派出的,應該還是可以的。其他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⑸ 緬甸東枝這地方的建築行業如何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建築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建築智能化行業的發展,智能建築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後,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2012年市場規模達到861億元。我國智能建築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領域的延伸,未來幾年智能建築市場前景仍然巨大。
未來,隨著我國建築行業發展不斷推進、科技發展不斷進步,以及節能減排成為大趨勢,建築智能化行業的發展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預計到2015年國內建築行業總產值能夠達到266597億元,建築智能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316.4億元。
⑹ made in myanmar在哪個國家
是緬甸。
緬甸現代工業基礎薄弱,現有廠商多屬低階的小型機械製造產業,多數集中在紡織、印染、碾米、木材加工、製糖、造紙、化肥和制葯等行業,其中食品及飲料行業占此類產業85%的比重,多集中在稻米、食油、糖、鹽等農產品加工製作,產品主要供當地市場消費。
制衣業是本地製造業的代表,近幾年快速發展,2015年度合計出口金額20億美元,主要成長動能是歐盟自2013年起陸續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加上美國也在2014年開放部分產業的貿易封鎖,隨著歐美經濟解禁,本地和部分外國製造業者紛紛計劃擴大投資規模。
製造業者著眼於緬甸重新與國際接軌,存在較具規模的內需市場,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工資等機會和優勢,對此處投資逐漸加溫。根據緬甸政府2014年初通過特別經濟區法,特經區內允許100%外國企業獨資經營製造加工,就特定產業給予5-7年的免稅優惠,也開放外國人使用特區內所持有土地50年,有需要還可延長25年等,提供了基礎。
不過整體而言,當地發展仍然受限於包括:水、電、通信和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加上過去國家長期封鎖,教育投資不足,普遍缺乏專業與國際化人才,現代化工業生產製造基礎薄弱,再加上近年土地價格飆漲等,製造業者要進入緬甸順利發展的門檻相對提高許多。
未來
短期而言,緬甸製造業的發展仍以屬來料加工的制衣、製鞋業,以及配合內需發展的產業,如食品加工、建築業、電力電機設備業和汽機車零配件組裝等,機會較佳。至於家電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部分,本地還維持著從鄰近東盟國家、中國大陸、台灣和日、韓等地進口。
至於消費者購買行為部分,以往價格優先的決策模式,隨著在仰光外國派遣人員和家庭的增加以及部分當地居民所得收入的提高,逐漸有些轉變,設計新穎、功能與品質良好的商品,開始受到這類消費者的注意,這也可以從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的3C家電廠商,紛紛於緬甸大城市的各式廣告推廣活動得到印證。
⑺ 當今東南亞地區國家的基本情況如何
菲律賓,印尼,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
基本情況參見網址http://www.aftabiz.com/wljj.php。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產值約佔GDP的一半,第一、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後期採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盪影響,經濟呈下滑趨勢。90年代初拉莫斯總統執政後,為振興經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菲經濟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1999年,菲經濟逐漸開始恢復。2000年,由於政局動盪,菲金融形勢一度惡化,匯率創歷史新低,股市亦跌至兩年來最低水平。2001年阿羅約總統執政後,推進經濟改革,重點提高農業生產力。受全球經濟減速和政局動盪的影響,菲僅保持緩慢增長,經濟走勢低迷。外貿下滑,外來投資減少,政府債務負擔加重,貧困問題仍較突出。
汶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1公里,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有33個島嶼。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年均氣溫28°C。汶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是經濟支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近年非油氣產業的比重有所上升,2001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66%。近年來,汶萊政府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和私營化政策,力圖改變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近年來建築業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油氣工業的重要產業。服裝業亦有較大發展,已成為繼油氣業之後的第二大出口收入來源。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市場狹小、基礎設施薄弱以及技術和勞動力嚴重匱乏等。
新加坡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對美、日、歐、和周邊市場依賴性很大。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自90年代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後,新加坡經濟所受沖擊較小,並迅速回升,2000年經濟增長率達9.9%。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電子產品周期性衰退等因素影響,2001年新加坡經濟陷入獨立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年負增長2%。為此,政府兩次出台總值相當於GDP8.4%的配套計劃刺激經濟,同時開始醞釀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提出要攀登知識經濟的新高峰,「打造新的新加坡「。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商貿。目前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 %。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70年代以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出現下滑。政府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後,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國民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97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林吉特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1998年9月,馬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並出台選擇性資金、貨幣管制措施。其主要內容是對短期外資進行監管,將林吉特兌美元匯率固定在3.8:1水平以及禁止岸外林吉特交易等。馬金融形勢趨於穩定,股市逐步回升。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徵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1999年第二季度,馬經濟開始復甦,全年經濟增長5.4%。2000年,馬經濟在1999年復甦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各項經濟指數基本恢復金融危機前水平,經濟增長率達8.5%。2000年10月,馬政府取消了撤資稅,但仍保留貨幣管制措施。受美、日經濟不振影響,2001年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越南屬經濟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1986年越共「六大」確定實行革新開放路線,1996年越共「八大」制定(2001年「九大「重申)2020年基本實現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包括6種經濟成份(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和小業主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外資經濟)。近年經濟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1996年至2000年五年計劃期間,GDP年均增長6.7%,第一、二、三產業年均增長分別為5%、12.2%和6.4%,糧食產量年均增長130萬噸,大米、咖啡出口躍居世界第二、三位。5年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47億美元。2000年GDP增長6.7%,其中農業增長4.9%,工業增長15.7%,出口增長24%(計劃增長11-12%),進口增長30.8%, 外匯儲備有所增加。2001年繼續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方針,努力推進國企改革和金融機構改革、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刺激消費、加大扶貧力度。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內自然災害嚴重情況下,GDP仍保持穩定增長。
泰國自1961年起開始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02年起實施第九個五年計劃。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鼓勵私人投資和競爭,引導私營部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增加政府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引進外資和技術,努力擴大出口。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步伐,解除經常項目下外匯交易管制,允許外國銀行在曼谷經辦「離岸業務「(BIBF)。此外,積極參與區域性經濟合作,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積極參加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動泰、馬、印尼「成長三角「合作。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旅遊業的崛起,泰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由過去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農業國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工業製成品成為泰國主要出口商品。1990年至1996年,泰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約達8%。1995年泰國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500美元,世界銀行將泰列入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泰國帶來巨大沖擊,當年經濟增長-1.4%,1998年經濟大幅衰退,增長率為-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經濟開始走出低谷,當年增長4.4%。2000年6月,泰國宣布脫離IMF監管,經濟逐步回升,當年GDP增長4.3%。2001年,泰國繼續實行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鼓勵消費,拉動內需,擴大出口。在努力吸收國外直接投資的同時,實施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主要有:成立國家資產管理公司處理銀行呆壞帳,成立人民銀行,扶持中小型企業,延緩農民償債三年,實施「鄉村百萬銖發展基金「和「30銖醫療計劃「,發展地方特色產品以及大力發展旅遊業等,外債有所減少,外匯儲備略有增加,股市緩慢回升。截止2001年底,外債降至694億美元,外匯儲備增至330億美元。
寮國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1988年以來,推行革新開放路線,調整經濟結構,即農林業、工業和服務業相結合,優先發展農林業;取消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轉入經營核算制,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經濟政策,逐步完善市場經濟機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經濟轉為商品經濟;對外實行開放,頒布外資法,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經濟關系,爭取引進更多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1991年至1996年,國民經濟年均增長7%。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寮國貨幣基普急劇貶值。寮國政府通過採取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擴大農業生產等措施,基本上保持了社會安定和經濟的穩定。2001年寮國黨「七大「制定了2001年至2005年經濟發展規劃,今後五年寮國GDP年均增長速度不低於7%,重點發展農業、能源、礦產、旅遊等優勢產業,增加出口。至2020年人均GDP翻三番,達到1500美元。
印度尼西亞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柬埔寨是農業國,屬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貧困人口占總人口36%。1993年王國政府成立後,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推行經濟私有化和商貿自由化。1998年新政府成立後,把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人才培訓作為優先發展領域;出台多項改革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裁減軍政官員,減少行政開支。2001年,柬努力推進行政、稅務、金融和司法等方面的改革,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36.4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2%。
⑻ 緬甸現在什麼狀況
不要看緬甸是個偏遠的地方,可是很多值得我們去的旅遊景區。仰光是緬甸最大的的城市,這里的經濟條件也非常好的,遠看這里就是個很多很美的大花園,到處都是花草樹木,還些佛塔,很有很多古老的建築,這些不是經濟差而是一種古鎮美,是留給後人來感受一些傳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
除了這些有歷史的古鎮還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景區,茵雅湖也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仰光最大的湖泊,這個湖被茂盛的熱帶植物包圍著,再加上碧綠的湖水,風景十分優美。這里的人叫這個湖「燕子湖」,整個茵雅湖都保留著原生形態,這里的經濟條件慢慢發展起來,看到新建的建築物,那樣遠看起來真是碧波盪漾。在湖的南邊還有動物園和歷史博物館。
還有就是仰光的唐人借,這里的經濟條件比較好,聚集了很多華人和華僑。有著百年歷史的觀音古廟吸引了不少遊客了觀光,早上和晚上非常熱鬧,吃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這里有很多比較正中的飲食。還有要介紹一下仰光大金寺,這里是供奉佛陀的遺物。它也是在緬甸的一塊藝術瑰寶,還是緬甸的象徵。緬甸的人民都說這個大金塔是他們的驕傲。
緬甸不像人們說經濟不好的國家,有個內比都是緬甸新的首都,這里的經濟條件也是迅速發展,尤其是在旅遊業。這里是時間最空曠的首都之一,是緬甸的第三大城市,這里的農業和林業是內比都的支柱產業。現在還在大規模的建設,相信緬甸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又是遊客們的旅遊勝地。這里都是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就是利用這樣的大自然來建設更優美的旅遊景點。
⑼ 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緬甸的曼德勒皇宮,面積是故宮的5.5倍,為何名氣上還是不如故宮
曼德勒皇宮位於緬甸的境內。這座宮殿在二戰時被毀,現在我們所看到曼德勒皇宮是當地政府重新修建後的。這座皇宮的建築面積是非常的大,相當於我國故宮的五倍多。曼德勒皇宮的建築以大紅色和大黃色為主,整體的建築布局給人一種尊貴大氣貴重的感覺。故宮是世界聞名的古建築。故宮是明代著名古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至於兩者名氣,與多種因素有關。
不過緬甸的曼德勒的知名度也在逐漸增長,緬甸作為東南亞國家也越來越知名。
⑽ 緬甸這個國家怎麼樣
緬甸這個國家挺好的。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
5000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01月0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0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0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