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空軍相當於什麼
1. 緬甸軍為什麼和果敢軍打起來果敢軍有多少軍隊果敢軍地區有多少人民果敢軍是不是很窮還有果敢軍那
進入2015年,緬甸北部的戰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漸發展到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也逐漸吸引了國人關注的眼球,如今戰火已經綿延近三個月,而擁兵數萬,還有飛機、坦克等重武器的緬甸政府軍,卻始終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裝備也是多為輕武器的果敢同盟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參加閱兵的緬甸政府軍。
首先是士氣,緬甸發動的緬北戰事更多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現在的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萊,2009年時還是個普通的少將,之所以在短短幾年間就如同坐火箭那樣飛速晉升到大將,並且超越很多同輩執掌三軍帥印,就是因為2009年他主導的收復果敢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今年是緬甸的大選之年,如果在他領導下,再能拿下一兩個民間地方武裝,那麼他在緬甸政壇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吳瑞曼成為總統候選人,至少也能鞏固現有地位,讓新總統不敢小覷。所以這場沖突更主要的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利益,而與普通官兵沒有多少直接關系,更沒有師出有名的道義上的正義,基層官兵的士氣自然不會太旺盛。而反觀果敢軍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說是既懷著一雪前恥的復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哀兵之勇,士氣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說什麼了。兩相對比,孰高孰低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是地形,緬北是連綿的山地,又是亞熱帶叢林地帶,在這樣的地形作戰,大兵團未必就有優勢,因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數萬大軍也很難部署。集中主力吧,機動也好,攻擊也好,都很難迅速展開。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軍各個擊破。真是個兩難的選 擇。而果敢軍方面,雖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個最理想的兵力規模,你若是大兵壓境,我就可以化整為零,讓大部隊在這潮濕悶熱的叢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擊,我就集中著千把人選擇有力地形,針對你一路,打你沒商量。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上,兵力上的優勢,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上的優勢。
果敢軍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盡管緬甸政府軍有飛機,有坦克,裝備方面的優勢更是壓倒性的。但是,在緬北復雜的地形上,緬甸空軍缺乏精準的目標指引,加上飛行員訓練水準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緬甸軍機一再進入中國領空發生誤炸事件的客觀原因。至於坦克部隊在緬北的復雜地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施展出坦克部隊橫掃千軍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會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為果敢軍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軍的輕武 器,在這種戰場環境最能發揮出打了就跑的游擊戰效能,要知道,在叢林中,一支AK47可遠比一門榴彈炮更有作用。
復次,就是緬軍步兵戰鬥力 並不那麼強悍。現在只需站在臨滄—南傘的公路邊,就能看到「果敢戰爭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與這個雲南省鎮康縣村落正對面的,是緬甸果敢地區的扣塘 村。當地村民楊老三說:「真是嚇死人了,緬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點就開始狂轟扣塘村山頭上的果敢同盟軍陣地,然後是步兵沖鋒。步兵在第一波攻擊中退下陣線, 再用重炮轟擊。10點40分左右,緬軍發動第二波步兵沖鋒,結果又敗了。後來,緬軍又從老街東城和其它地方調兵來,雙方一直打個沒停。」村民楊老三正在和 記者說著。談話間,眼看著1公里遠處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軍部隊在追擊潰逃的緬軍。緬軍以多打少,發動3輪進攻都已失敗告終,最後還被對方的反沖鋒,打的 到處跑。可見戰斗能力和意志並不高。
果敢軍重機槍陣地。
這幕情景引來不少過往人員駐車圍觀,以至於過路的公安巡邏車不得不用廣播警告:「趕緊散了,小心流彈危 險!」果敢同盟軍最高指揮員告訴記者,自16日起,緬軍地面部隊和炮兵先後對鄰近中國南傘國門的同盟軍211旅防區、311旅的扣塘防區發動猛烈進攻,果敢同盟軍17日下午1時42分也突襲了緬軍由臘戌至老街的運輸車隊。
最後,果敢軍還有一條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入中國境 內。盡管中國方面會出於維護治安的考慮,收繳果敢軍的武器,但是一般不會拘禁果敢軍的官兵,一旦避過風頭,果敢軍的官兵又會回到緬北,雖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緬北,要搞到槍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蘋果手機更容易啊。而緬甸正規軍由於國境線的限制,是根本無法實施迂迴包抄的戰術,而且漫長的邊境線也使政府軍防不勝防。甚至可以說,就是由於背靠中國,就使果敢軍有了即使被打敗也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不死金身」。
隱蔽在山地中的果敢軍地堡。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果敢軍有這么 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2009年會被緬甸政府軍打得丟盔卸甲,連彭家聲也只帶了兩三個人落荒而逃,整整潛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頭?2009年緬甸政府軍的大勝,關鍵是當時彭家聲家族掌控果敢地區的政治經濟大權,引起手下不滿,最後堅固的堡壘還是被從內部攻破,要是沒有內部的里應外合,當年果敢軍也絕不會輸得如此之慘。而現在東山再起的彭家聲顯然已經吸取了這一深刻教訓,必然會有所改進,政府軍這回再要想靠內部分化來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了。這也正是這次武 裝沖突持續了近三個月,政府軍空有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的原因所在。何況,本來緬甸政府軍先是和克欽獨立軍交火,而克欽獨立軍 可是緬北眾多民間地方武裝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兵力和裝備都在果敢軍之上,緬甸政府軍在進攻果敢軍的同時,還得提防克欽獨立軍會不會從背後來一刀,數敵太多,也是緬甸政府軍此次緬北戰事的戰略失策之一。
2.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3. 緬甸政府軍的緬甸空軍
緬甸空軍分為:501基地(駐毛比)、502基地(駐敏加拉洞)、503基地(駐密支那)、地勤訓練基地(駐密鐵那)、維修基地(駐敏加拉洞)。
緬甸空軍主要在本國崎嶇內陸和疆域執行反暴亂(COIN)任務。許多裝備都已經過時了或者常常不能正常使用。最近緬甸空軍采購了一些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陷,提高了緬甸軍隊在與殘余的分裂分子作戰中的機動性和殺傷力。
緬甸空軍編制如下:
3個防空/攻擊中隊
2個攻擊中隊
2反暴亂中隊
1個運輸中隊
1個聯絡中隊
1個直升機中隊
兵力
緬甸空軍現役人數約9,000人。 戰斗機/攻擊機
F-7M空中衛士
A-5M
反暴亂(COIN)飛機
PC-7渦輪教練機(瑞士)
PC-9教練機(瑞士)
G-4超級海鷗(南斯拉夫)
效用/通信飛機
錫斯納180通信飛機(美國)
錫斯納550嘉獎II型通信飛機(美國)
PC-6B渦輪-搬運工效用飛機(瑞士)
運輸機
F-27友誼(荷蘭)
F-27F(荷蘭)
FH227B(荷蘭)
FH227E(荷蘭)
Y-8D
教練機
FT-7
直升機
UH-1H休伊效用機/運輸機(美國)
貝爾206效用飛機(美國)
米-2甲兵武裝直升機(波蘭)
W-3獵鷹偵察直升機(波蘭)
SA-316
米-17河馬-H效用機/運輸機(俄羅斯)
米-171B 緬甸空軍總部在仰光,部署情況如下:
防空/攻擊中隊(F-7M,FT-7)茂比
防空/攻擊中隊(F-7M,FT-7)茂比
防空/攻擊中隊(F-7M,FT-7)毛淡棉
攻擊中隊(A-5M)密鐵拉
攻擊中隊(A-5M)MyikyinaAB
反暴亂中隊(PC-7,PC-9)密鐵拉
反暴亂中隊(超級海鷗)密鐵拉
運輸中隊(F27,F27F,FH227B,FH227E)明加拉頓
聯絡中隊(錫斯納180,嘉獎II,渦輪-搬運工)明加拉頓
直升機中隊(W-3,Mi-2,UH-1H)明加拉頓
總兵力:約43.48萬人(含准軍事部隊)。
陸軍:約3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615餘輛(其中坦克230餘輛,裝甲車385輛),各種火炮約970門。
海軍:約1.58萬人。各型艦艇95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65艘)。
空軍:
9000人。各型飛機約220架(其中作戰飛機約143架)。
4. 緬甸空軍的介紹
緬甸空軍全稱為緬甸政府軍空軍(Myanmar Air Force),是緬甸政府軍的空中武裝力量。成立於1947年1月16日,現役部隊2,3000人,包括80多架教練機、25架運輸飛機、112架戰斗機、140多架直升機。
5. 緬甸戰機深入中國邊境30km中國空軍在干什麼呢
明顯中國空軍為了幫緬甸早日消滅彭家聲,特許緬甸空軍利用中國領空作戰。。。。要說炸死人那次是緬甸空軍第一次飛進中國,鬼才相信。只是出了人命,才不許他們再進來
6. 緬甸空軍的概況
緬甸空軍主要在本國崎嶇內陸和疆域執行反暴亂(COIN)任務。許多裝備都已經過時了或者常常不能正常使用。緬甸空軍現在開始采購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陷,提高了緬甸軍隊在與殘余的分裂分子作戰中的機動性和殺傷力。
7. 緬甸服役最多的戰斗機是什麼,有多少架
1、現在緬甸服役最多的戰斗機是米格Mig-29,一共26架。
2、緬甸所有戰斗機
8. 緬甸有什麼型號的戰斗機能跟我國的殲11蘇27比嗎
su25,su27,mi18,mi21等俄質貨。比我國稍差
9. 空軍在緬甸邊境巡邏、為什麼要用老式的殲7為什麼不用殲10天天咋呼殲10這個那個的。真用上了怎麼
挑費大。雲南也不算熱點區。中國的主戰飛機還沒那麼多。
10. 兵困緬甸講的是什麼
1942年3月3日,史迪威飛抵滇湎的重要樞紐地臘戍,與蔣介石進行禮節性會面之後,經昆明飛往重慶。蔣介石也隨即趕回重慶。3月6日,史迪威正式拜會蔣介石。他向蔣介石申明了美國方面賦予他的來華使命和職權,並談了他對緬甸作戰的初步想法。他最關心的指揮權問題,得到了蔣介石比較明確的回答。蔣介石允諾,將由史迪威來指揮中國的入緬部隊。史迪威感到:「這使我鬆了一口氣。現在我不用每天早晨在惶恐不安中醒來,發愁到底能做些什麼來證實自己的存在了。那種日子實在令人難以承受。」
在第5軍擔任戰術顧問和聯絡官的賽伯特准將對史迪威說:「喬,英國人跑了,羅卓英和杜聿明也走了,我們要飛機回國吧!」賽伯特的這一建議,並不能理解為怯懦。當戰局處於無法挽回的危險情況下,首先應考慮保存高級指揮官,這在世界各國的戰爭史上已成為一種慣例。當新加坡即將陷落時,韋威爾從那裡撤到了爪哇;當爪哇再次出現危機時,他又飛到了印度;當菲律賓敗局已定時,麥克阿瑟從那裡飛到了澳大利亞。戰爭需要軍隊,但更需要統帥。一個士兵或下級軍官從火線脫逃,那是可恥的;一個統帥或高級指揮官從危機情況下擺脫出來,卻是允許的。戰爭就是如此。
一架美國飛機在瑞波上空盤旋了幾圈後,降落在臨時充作機場的一片空地上。機艙門打開,走下了兩名美國空軍上校。他們是美軍空運司令部司令官凱萊布·海恩斯和執行官羅伯特·斯科特。這個司令部設在印度的阿薩姆邦,負責從印度經緬甸到中國昆明的空中運輸,10天前才剛剛開始工作。在昆明他們接到美國空軍司令哈普·阿諾德將軍的命令,要他們立即飛往瑞波,把史迪威和他的參謀人員接出來。
兩位空軍上校對史迪威說:「先生,阿諾德將軍派我們來搭救你出去。」「搭救」這個詞刺痛了史迪威,他用布滿血絲的眼睛瞪了他們一下,嚴厲的目光表示了他的不滿和拒絕。海恩斯焦慮地告訴他,他們在空中盤旋時發現,日軍距瑞波只有20多公里了,情況非常危險。史迪威不想對兩位空軍人員作更多的解釋,他決定讓司令部的大多數軍官乘飛機前往印度,並要他們轉告已在印度的羅伯茨上校,與英方商量安排一個訓練中國軍隊的基地,並做好接應的准備。
道格拉斯C-47型美軍運輸機向西飛去,史迪威帶領留下來的十幾名美國軍官和其他隨行人員離開瑞波,開始北撤。
從曼德勒到密支那隻有一條單線的窄軌鐵路,車廂很小,運輸能力十分有限。羅卓英率領他的長官部人員昨天晚上乘火車出發,走出不到30公里就與另一列火車相撞,造成了鐵路運輸的中斷。中國軍隊沿著塵土飛揚的公路,或乘車,或步行,倉皇向北撤退。大批逃難的英國人、印度人和緬甸人,夾雜在潰退的軍隊中間,顯得一片混亂。
史迪威在北撤的路上經過耶烏,他去了設在那裡的英軍司令部。司令部已人去屋空,只有幾名下級軍官在那裏手忙腳亂地清理物品、焚燒文件。史迪威找到一名軍銜最高的上尉,向他詢問英軍的去向。「我想,我們的人都已經走了。」那個上尉失神的眼裡顯露出內心的驚慌失措。史迪威用電台叫通了亞歷山大,向他通報說,中國軍隊正在向密支那撤退,但根據目前形勢的發展,很可能將不得不退到印度。亞歷山大回電說,同意為接應中國軍隊撤往印度進行准備。史迪威為遠征軍安排了一條在萬不得已情況下的最後退路。
但是,他知道要說服中國人接受這一安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幾天以前,他曾和英國佬商量過這件事。亞歷山大和史密斯總督雖然表示可以接受中國軍隊入印,卻堅持要按照所謂「國際慣例」,以「難民」的身份接待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做的實在太絕、大損。中國人最講「面子」,恐怕很難接受英國人的苛刻條件。
史迪威離開耶烏繼續北行,當天晚上趕到了孜公。
第二天一早,杜聿明來見他,一會兒羅卓英也趕到了這里。他們一起研究了目前的形勢和遠征軍的下一步行動。
要遠征軍的主力撤到密支那,是蔣介石親自來電做出的部署。他的意圖是讓遠征軍固守緬北三角地帶,確保印度至昆明的空中走廊和由英帕爾經密支那到雲南騰沖的中印公路。如果萬一緬北不守,便由密支那撤回國內,那裡有一條公路通往雲南的騰沖。
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中國遠征軍的撤退路線以東,佔領臘戍的日軍第56師團主力正沿著一條平行的路線,向八莫和密支那疾進。那裡已經沒有任何阻擊部隊,日本人如入無人之境。如果日軍趕在遠征軍之前佔領密支那,那麼緬北就會變成一個可怕的死胡同。北面是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西面是人跡罕至的野人山,東面則是高黎貢山,那裡是一塊插翅難飛的絕地。
史迪威並沒有想立即改變佔領密支那的決心,但他寧願作最壞的打算。他談了在萬不得已時將遠征軍撤往印度的想法和與英方交涉的情況。羅卓英表示贊同,他要求向密支那派一架飛機,及時查明那裡的情況。但杜聿明卻嚴辭拒絕,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必須執行委員長的命令,把部隊帶回國內。我相信日本人擋不住我的路,如果萬一不行,我寧肯棄車上山打游擊,絕不去印度當他媽的什麼難民。」說完,他戴上軍帽拂袖而去。
杜聿明並非不知道緬北形勢的險惡。一年以前中國政府應英國之邀派出了一個由14人組成的軍事考察團,對緬甸、印度、馬來亞進行了三個月的考察。承蒙「老校長」的厚愛,杜聿明成為這個考察團的重要成員。除了參謀團的林蔚、侯騰以外,遠征軍里就他一人參加了這次考察。但是,他追隨蔣介石多年,深深地了解委員長的用人之道:他可以容忍敗軍之將,但絕不能容忍部下對他有絲毫的不忠。杜聿明要不顧一切地表現出他對委員長的絕對忠誠。
杜聿明走了,把他的羅長官晾在了那裡。羅卓英對史迪威尷尬地擠出一點生硬的笑意,以掩飾他的無可奈何。史迪威看得出來:「他內心對自己感到羞愧。」
下午,史迪威再次出發。他來到路邊,看著正在後撤的部隊,一輛輛軍車擠滿了士兵,爬不上汽車的人在公路兩側散亂地走著。一支英國部隊從孜公向西拐,朝著加里瓦前進。在烈日之下,史迪威的臉上布滿了汗水,公路上揚起的塵土和汗水攪在一起,使那些表明他年齡的褶皺更加清晰可見。
一位名叫海萍的中國隨軍記者看到了這一場面,他被深深地感動了,以致久久不能忘懷。回國之後,他在當年8月10日的《雲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戰場隨筆,文中寫道:「5月2日,正當我們同英國友軍在路邊道別的時候,史迪威將軍剛好帶了他的小隊隨員從這里經過。我們原本聽說,他早已飛回重慶,又說他到了印度,孰料他卻在尾隨我們大軍一道進退。以他那樣高齡,還是那樣風塵僕僕地在戰場上轉進,真讓人不勝敬佩……」
史迪威清點了一下他的隊伍,現在還有18名美國軍官,6名美國士兵,16名中國警衛戰士,這是他僅有的作戰人員,他們必須隨時做好與日軍穿插部隊遭遇的戰斗准備。此外,還有志願參加戰地服務的西格雷夫醫生和他的19名緬甸護士,以及一直為美軍人員服務的新聞記者、廚師、勤雜工和一些英國難民,一共99人。
5月20日,史迪威和他率領的隊伍,經過16天的艱難跋涉,終於到達了印度的英帕爾。事後人們才知道,在當時所有撤出緬甸的部隊中,只有這支經沿途收容增至114人的隊伍,無論是軍人還是貧民,沒有發生一個減員。人們曾怨恨史迪威的嚴厲和粗暴,然而,正是這位嚴厲而粗暴的老將軍,帶領他們平安地闖出了絕地。史迪威為此感到興奮和自豪,他在寫給夫人的信中說:「能把我的那幫人帶出叢林,我簡直高興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