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是緬甸戰場

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是緬甸戰場

發布時間: 2022-02-02 13:10:47

『壹』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緬甸之戰是怎麼回事呀

"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與日寇做戰、緬甸在我國雲南邊境、當時的緬甸以經完全被日軍佔領、並且日軍想突破南天門、跨過怒江直逼我國境內、就是這些。

『貳』 為什麼說松山戰役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劇情中那個大bug,影片中出現過一張類似滇緬公路重新貫通時的路標,即是說,龍團長一行人是沿滇緬公路撤退的,而怒江與滇緬公路交匯處確實有一處戰爭遺跡,即松山。
二、松山日軍陣地陣地確實有一片105炮群與劇中覆蓋南岸的反斜面炮巢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真實情況中日軍的確有混跡在撤退的遠征軍中,不過已經過江了。
四、都是鑽坑道贏得,不過現實中的坑道是遠征軍自己挖的,欲在破壞制高點雙子堡,貌似雙子堡也在劇中出現過,不過沒什麼戲份,至於樹堡,個人猜測和緬甸反攻中的第一仗有些類似,後者趕上緬甸旱季,也很缺水,其中中國遠征軍就曾依託一棵榕樹改建為地堡。

『叄』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描寫國民黨軍隊的哪場戰爭

滇緬之戰,是國民政府為了打通中印公路而發動的。

南天門應該指的是滇西的高黎貢山,一座戰死無數英魂的山。

是美國將軍史迪威領導的。

『肆』 《我的團長我的團》最後幾集虞嘯卿為什麼不進攻

《我的團長我的團》最後幾集虞嘯卿不進攻是因為上峰命令停止進攻,具體劇情:巨大的聲響傳到了對岸,虞嘯卿命令部隊准備渡江。可這不是約定的信號,虞師內部起了爭執。

龍文章帶著隊伍進到一處比較寬的坑道,他們邊沖邊打,向日軍的縱深挺進著。很奇怪的是日軍的數量不是很多,但由於地形特殊,幾乎沒有依託和掩護,推進並不順利,不久,就開始有了傷亡。

他們一小段一小段地推進著,總攻擊的炮火始終沒有響起。而東岸的虞嘯卿正在焦急,他發現他的第三波攻擊,也就是主力攻擊遲遲沒有開始,正在疑惑,唐基走了過來,把一紙上峰的電文交給了他。電文上寫著,「攻擊立止」。

虞嘯卿呆住了。龍文章已經攻到了坑道盡頭,他發現這是個巨大的碉堡,守住碉堡就可以扼住竹內的咽喉,日軍就無法八方聯通。但他們也會像餃子餡一樣被夾在這里,動彈不得。

第二攻擊隊也上了西岸,聯絡官麥克對著電台在喊,總攻擊為什麼還不開始,為什麼。何時開始?東岸的虞嘯卿已經在咆哮了。

他去岸邊渡江陣地、去炮兵陣地、去他一切可能去的地方,但唐基已經把命令散布給了所有人,而且帶走了幾個重要的下級指揮官,連輜重車都奉命去了友鄰防區。現在即使虞嘯卿下命令,也組織不了進攻了,因為,唐基的做法等於是釜底抽薪。



《我的團長我的團》大結局

第三十八天,不辣把最後的手榴彈拿了出來,他准備隨時留給自己。迷龍想起了龍文章還欠他的錢,他嘀咕起來。龍文章讓大夥靠近一些,靠緊一些,他聽到不辣在說,團長,我們回家了。霧氣彌漫的樹堡外,一批士兵在奔跑著,靠近著,龍文章用最後的力量,舉起了槍。

六十年後,禪達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城市,一個叫孟煩了的老人,六十年來從未離開過這里,他普普通通地生活著。第三十八天,突進來的,是虞軍的戰士,龍文章得到了水和食物。

不辣一個月後在野戰醫院里死去。阿譯據說後來去了上海。迷龍和老婆孩子漂泊海外。克虜伯當上了炮團團長。喪門星成了特務營營長。小醉沒有嫁給孟煩了。虞嘯卿成了軍長。而龍文章,從此再沒有人見過他。

『伍』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中緬邊境戰爭的時間

http://blog.chinamil.com.cn/user1/udbyygydp/archives/2009/378220.html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失敗,英軍向西沿公路逃進印度,中國軍隊則分路進入叢林,分別向西、東北方向撤入印度、中國。緬甸的陷落使滇緬路被截斷,國際援華物資無法通過陸地運輸進入雲南,日軍從緬甸進攻,形成對中國的兩面夾擊之勢。

依靠了怒江邊的惠通橋阻擊,國軍迅速西進反攻,以及「飛虎隊」的空中攻擊和支援,才將日軍擋在怒江一線,國民政府領導的全面抗戰開始進入自77事變開始以來最窘迫的時期。在此背景下歷時2年多、犧牲慘重的「駝峰航線」運輸開始了。為了使國民政府能夠有信心堅持抗戰下去,美國政府不惜以損失飛機317架,飛行員1519人的代價,進行了歷史上最為瘋狂也最為無奈的戰略空運。

時間到了1944年初,國民政府決定要從怒江一線向雲南省西部盤踞的日軍進攻。

1944年5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再次組建的中國遠征軍在江水震耳欲聾的濤聲中從怒江東岸開始渡江。怒江水激浪橫,巨石堆疊。舟艇工兵在戰區外緣的大理洱海訓練充分,整個渡江行動十分成功,除了一名士兵落水身亡,以及跟在筏子後泅渡的騾馬被浪捲走幾匹之外,沒有出現多少混亂和損失。

小股日軍曾在對岸群山中進行騷擾,但力量單薄,一經反擊就退進莽莽叢林,消失得無影無蹤。過了江的國軍仰著面向峽谷的上方拚命攀登。怒江西岸整個峽谷基本上直上直下,是防守的絕佳地形。日軍躲在高高的峽谷上方的山頭上,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松山在今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龍陵縣城50公里,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不過10餘平方公里。盆地中是一個自然村,叫做大寨,原有數十戶人家,日軍盤踞此兩年時期內,將大寨作為其軍資倉庫與指揮部。從大寨向東攀登約1000米就到了松山頂峰,山坡上古松繁茂,高與天齊,故名松山。

在松山頂峰東向遠眺,就是深不見底的怒江峽谷,從北向南蜿蜒而來,又漸漸消逝在蒼茫的遠方。對面群山間沿直插到江中的「一」字形長坡盤旋而下的那條細絲,就是滇緬公路,它在東岸走完長達40公里的兩個「之」字形大彎,下到看不見的峽谷底部的惠通橋,過江以後又要再次走完兩個絲毫不比東岸遜色的「之」字,才能爬上西岸山脈的最高處,向西邊的龍陵、芒市、遮放、瑞麗延伸,最後出了國門,進入緬甸。松山就在滇緬公路在怒江西岸的最後一個大彎處,公路正好從山頂下面繞過。這是卡在滇緬公路上的一枚特製的「釘子」,被西方記者稱為「滇緬公路之直布羅陀」。

松山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它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於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沖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

由於松山又陡又高,易守難攻,地勢極為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並且與騰沖、龍陵形成犄角之勢。哪一方佔領松山,哪一方就掌握了主動權、生存權。整個滇西戰役,主要是在松山、騰沖和龍陵三大戰場展開,其中松山戰役是重中之重。

『陸』 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1938年1月,隨著戰爭一步步由東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帶延伸,國民政府開始修築險峻的滇緬公路。

在中國全面抗戰中,雲南是中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聯系並取得援助的陸、空國際通道,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印公路的所在地 ,為防禦日軍從中南半島北犯中國戰場西南大後方的最後戰略屏障 。

隨戰爭局勢的發展,至41年,日軍切斷了中國除滇緬公路之外的所有補給線,並開始進犯緬甸,打算切斷中國全面抗戰唯一的路上補給線,掐住中國的脖子,打擊全國抗戰的信心。

為保證反法西斯同盟援華物資順利運往中國,1942年,國民黨政府正式組織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配合英軍守衛緬甸(緬甸當時為英國殖民地),保護滇緬大通道暢通。

因為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走出國門,國民政府高層極為重視,由蔣介石嫡系第五軍、第六軍擔綱主力,國軍唯一機械師第200師更是勇擔先鋒。入緬初期,遠征軍表現非常好,體現了充分的戰斗意志和高超的戰鬥技巧。

在友軍英軍配合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打出了幾個漂亮仗,最後因為英軍的自私投降,導致整個戰局急轉直下,遠征軍全線崩潰。一部退到印度,大部撤到雲南,途中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和日軍的圍追堵截,出現大量傷亡,損失慘重。

「團長」中的大部分情節就是撤退到雲南的部隊,與日軍隔怒江對峙,准備反擊的故事。由於中國大部分國土淪喪,國民政府被壓縮到西南一隅,實際上已退無可退,所以必須利用天塹,死守怒江。

最初日軍乘佔領緬甸餘威幾次打算強渡怒江,但在中國軍隊拚死守衛下失敗,隨著國際戰爭的形勢及日本自身實力的局限,事實上,後來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只能修築永久工事,與國軍隔江對峙。

(6)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是緬甸戰場擴展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內容簡介

抗戰末期,一群潰敗下來的國民黨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鎮禪達的收容所里,他們被幾年來國土漸次淪喪弄得毫無鬥志,只想苟且偷生。而日本人此時已經逼近國界,打算切斷中國與外界的聯系。

收容所里聚集了各色人物:孟煩了、迷龍、不辣、郝獸醫、阿譯等等。他們混日子,他們不願面對自己內心存有的夢,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敗日本人。因為他們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他們活得像人渣,活著跟死了也差不多。

師長虞嘯卿出現了,他要重建川軍團。但真正燃起這群人鬥志的是嬉笑怒罵、不惜使用下三濫手段的龍文章。龍文章成了他們的團長,讓這群人渣重燃鬥志,變成勇於赴死之人。

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是炮灰的命運,他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必死無疑的戰爭。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對得起「中國遠征軍」這五個字的中國遠征軍題材的小說。

列寧在評價高爾基的《母親》時說:「這是一本及時的書。」今時今日,在尤其需要我們對未來抱有信心的時候,本書也當得起這一評價。

『柒』 我的團長我的團 為什麼會在緬甸這是什麼戰爭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
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捌』 為什麼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才知道中國遠征軍!

這確實是一段不為人知的事件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中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司令部,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東吁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僅以一師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8師師長戴安瀾呂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作戰中不幸受傷身亡。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一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了英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也消耗、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以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二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玖』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什麼年代

故事講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劇中人物、地點和故事情節基本為虛構。

1941年,滇西禪達城市。孟煩了、迷龍、不辣、郝獸醫等散兵困居在收容站,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在亂世中求生。團長虞嘯卿來到收容站拉起一隻隊伍,以川軍團的名義出征緬甸。

原本應該飛往印度向駐印軍司令部、新一軍新編第一軍報到的一群新兵,卻在途中被日軍擊落迫降在一個不知名的村落;孟煩了等人才剛剛走出殘破的美軍飛機,就遇上某部大部隊的潰退。一群人被幾個日軍圍困在倉庫之內。

這時奇跡般的出現了一個人,他自稱龍文章,是他們的團長。這位「團長」帶領一幫潰兵邊打邊退,當到中國境內時,他已經拉起了一個簡裝團。

在行天渡旁,搶著過怒江的軍人和民眾擠成一團,而此時日軍前鋒也漸漸逼近。龍文章打斷纜繩,激勵眾軍與自己一起抵抗緊逼的日軍。經過一夜激戰,他們傷亡慘重。

在與東岸虞嘯卿的旗語對話中,龍文章跪求虞嘯卿的炮火支援。虞嘯卿雖不知龍文章的真實身份,但也應允。利用炮火支援,龍文章等人逃回東岸,但只有廖廖數人,大部人都已犧牲。

當他們回到禪達城市,民眾們對這群保住了東崖家園的英雄表達了最熱情的歡迎。當龍文章見到虞嘯卿時,等待他的卻是被逮捕的命運。

一月後在軍事法庭上,他們再次見到了龍文章。這場審訊,龍文章終於說了真話。他本是一個團部後勤軍需補給官上尉,當祁團副死後,穿了他的衣服,收攏起一支部隊,打了一場絕戶仗。

(9)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是緬甸戰場擴展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故事背景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抗戰的故事,真實的戰爭遠比電視劇中的慘烈,電視劇僅僅展現了其殘酷性的一小部分。

抗戰中後期,由於日軍戰線過長補給緊張,為了侵奪美國取道緬甸的大批援華戰略物資,在1941年12月發起了對緬甸的侵略,企圖切斷中國唯一的海外交通補給線——滇緬公路,全面封鎖中國。

英法軍在敦克爾克大潰敗之後,為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與中國方面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1942年仰光淪陷,中國派遣了入緬抗日的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2月由滇西進入緬甸,與日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戰斗,由於英軍毫無戰鬥力,把戰場的壓力全部丟給中國遠征軍,並一再拖欠調劑給中國遠征軍的武器裝備,加上日本空軍自始至終掌握著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構成強大的立體火力網。

本應前來支援的一個美國空軍聯隊臨時改赴北非,遠征軍沒有任何空中掩護,在這一階段受到極大損傷,10萬人的軍隊只有4萬人生還。

中國遠征軍失利後,一部返回滇西,據守怒江天險;另一部退入印度藍伽,組成中國駐印軍,接受美國裝備並受美軍訓練。

之後,隨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取得主動權,中國駐印軍與英、美軍協同,於1943年10月對緬北日軍展開反攻,即緬北滇西戰役。

在滇西怒江與日軍對峙的中國遠征軍,也於1944年5月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沖戰役,並於1945年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將日軍全部趕出了緬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緬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遠征軍班師回國。

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收復了雲南邊陲小城騰沖,流浪在外的騰沖人歡天喜地地回到家鄉,但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故園一片焦土,數千名中國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卧在殘垣斷壁上。

騰沖男女老少忍住悲傷,掩埋了士兵的屍體,其中包括十四名美國官兵,建立起陣亡將士公墓——國殤墓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的團長我的團

『拾』 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入緬甸遠征軍的疑問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廖輝湘、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