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李定國為什麼不護送皇帝去緬甸

李定國為什麼不護送皇帝去緬甸

發布時間: 2022-09-24 14:22:46

『壹』 明朝最後的大將李定國,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雖然他早年間屬於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與大明為敵。但張獻忠死後歸順了南明政權,開始積極抗清。曾多次擊敗清軍,戰功卓著。可惜,大明已經大勢已去,在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之後,李定國,這位南明最後一根支柱終於病倒了。由於積勞成疾,病情日益惡化,再加上永曆皇帝的死的消息,把這位戰鬥了一輩子的猛將給徹底擊垮了,最終李定國病逝。

磨盤山之役後,永曆帝在馬吉翔挾持下,逃入緬甸,和李定國失去聯系。李定國一面在滇緬邊境繼續堅持抗清,一面派人到緬甸境內尋找永曆帝。

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統率十萬大軍開進緬甸。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緬王將永曆帝及其親屬交給了吳三桂。最終,永曆皇帝還是被吳三桂給殺了。永曆皇帝的死,對李定國是個巨大的打擊,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曆十六年)六月十一日,李定國正逢四十二歲生日,突然發病。最終病重不起,還是逝世了。

『貳』 大西軍張獻忠四義子的結局是啥為啥李定國沒能力挽狂瀾

明朝末年,受朝廷苛政及自然災害影響,失地農民起義不斷,大大小小的起義軍有數百股,在這些起義軍里能和李自成分庭抗禮的就屬後來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國的張獻忠了。張獻忠是個真正的梟雄,為人殘暴且不講親情,在危急時刻總是能放下包袱,比如他就常在即將戰敗的關鍵時刻殺妻殺妾殺子,因為婦孺和幼兒會拖累大軍。

但對於能緊跟自己征戰的義子們卻另眼相待,張獻忠一生收了數十名義子(也可能數百),都是征戰途中收養的孤兒,這些人隨他征戰四方,是張獻忠用來掌握部隊的有力支持者。和明軍作戰十幾年,這些義子們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存活下來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到張獻忠被清廷的豪格擊敗後,大概就剩下四名義子了,分別是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和李定國。他們掌握著大西軍最後的部隊,張獻忠臨死前交代他們要聯明抗清,這四個人也遵從他的遺願率部歸明,受南明永曆朝廷管轄,並且在西南戰場上成為清軍揮之不去的噩夢。

到南明時,西南地帶的抗清主要力量就是張獻忠四義子率領的部隊,同為農民軍出身的大順軍殘部就不如他們,當然這個和大順軍曾攻進北京逼死崇禎皇帝,不受南明朝廷信任有關系。和南明文官集團的黨爭一樣,南明的各個軍隊之間也沒有統一有力的領導人,拋開李定國和鄭成功兩大勢力不談,單就西南抗清武裝來說,張獻忠四義子之間就因主導權沒能搞好團結,怪就怪明末沒能出現一個朱元璋似的強力領導人,使得幾大武裝勢力各自為戰,無法戰勝北方高度集權的清廷也就很正常了。

『叄』 李定國臨終前讓兒子不要投降清朝,兒子怎麼沒遵守

清朝在平定江南之後,繼續向西南進軍。

此時西南地區由一支抗清的隊伍,使清軍非常的頭疼,就是李定國率領的明軍。

在清朝攻打四川時候,張獻忠率領大西軍抵抗,雖然張獻忠經營農民軍幾十年,但是此時清軍是攻無不克,戰鬥力非常強大,因此大西軍很快被清軍擊敗,張獻忠也在一次戰爭中陣亡。

李定國原本是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的部下,在張獻忠遇害之後,李定國與孫可望等人,決定聯合明軍,率領大西軍參與的部隊,加入了明朝。

共同抗擊清朝,掀起了轟轟烈烈西南抗清運動。


圖:李定國抗清連環畫



這是李定國的最後一戰,也是明朝抗擊清朝的最後一戰。

後來李定國在得知明朝皇帝被吳三桂害死之後,吐血而亡,在死後告訴自己部下,寧願餓死在荒野,也絕不投降清朝。

『肆』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呢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姓家奴”。身為明將先是答應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又馬上反悔繼而降清。降清以後,在康熙年間又反清,發起了三藩之亂,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謂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有些類似於今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但是吳三桂不同意了,他見清廷對在緬甸的永曆帝不是那麼積極以後,在順治十七年二月上了一道有名“三患二難”疏,力主發兵緬甸,以求擒獲永曆帝,達到一勞永逸。

清廷內部經過商議以後,覺得吳三桂的主張也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於是同意吳三桂發兵緬甸,並且由戶部拔銀三百三十萬兩。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吳三桂率領大軍前往緬甸,要求要求永曆帝等人,緬甸國王自然不會為了永曆帝與吳三桂發生戰爭,於是將永曆帝等人交出。

『伍』 面對山河破碎的情況,李定國為何要以死抵抗

面對山河破碎的情況,李定國之所以要以死抵抗是因為李定國的民族氣節,這個時候的李定國並不是在維護某個人的江山,而是在維護漢民族不被侵略。

李定國曾經是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的義子,自幼家貧,在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農民起義之後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張獻忠跟李定國的命運轉折發生在清朝入關之後,面對國破山河碎的局面,張獻忠放下了民族內部矛盾,轉而歸順了南明政權,誓要將入侵的清軍趕出中原大地,奈何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在張獻忠身亡之後李定國繼承了張獻忠的遺志,效忠於南明政權,繼續抵抗清軍,在一代名臣、廣西巡撫瞿式耜擁立桂王朱由榔成為明永曆帝之後,李定國所在的大西軍也接受了南明的改編。之後李定國成為了南明的中流砥柱,數次率兵收復失地。

你覺得面對山河破碎的情況,李定國為何要以死抵抗?歡迎留言討論。

『陸』 南明最後的英雄李定國,打的順治帝差點要劃江而治,最終死於內亂了嗎

李定國陝西人,他起初是明末農民義軍首領張獻忠的養子之一,順治三年,張獻忠兵敗身死,李定國、孫可望等人率領義軍南下貴州、雲南像南明最後的政權永曆皇帝朱由榔投降,繼續進行抵抗清朝的戰爭。

順治十八年,永曆皇帝朱由榔逃到緬甸,最後被緬甸人交給了追擊的吳三桂,最後李定國救援不及永曆皇帝被吳三桂親手勒死,得到消息的李定國「號啕大哭」很快李定國就病死了,在他死前留下遺言給他兒子:「就算餓死荒野,也不要投降」


李定國非常能打,在他的兵峰最盛的時候,坐在北京的順治皇帝,都嚇得要和南明講和劃江而治了,但是在漢奸的出賣下,在能打的人也雙拳難敵四手,在加上豬隊友鄭成功的無動於衷,最後只能步步敗退,即使這樣在敗退的途中他還埋伏了吳三桂,如果不是叛徒的出賣吳山桂都可能身死,可見他的才能多高。他差點改寫了歷史,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李定國他非常忠心,其實他在當時有很多選擇,完全可以不死,但是最後他還是選擇效忠明朝,這是難能可貴的,都說患難見真情,那麼患難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忠心,滿清入關後看著平時自詡忠義的人士,還不是個個帶頭跪地剃頭投降?美其名曰:「識時務者為俊傑!」呸!都是無恥小人!小夥伴們怎麼看李定國呢?歡迎留下評論哦!

『柒』 南明末代君王朱由榔,為何會遭到緬王的無情出賣

因為那時候的南明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了,如果緬王堅持要保護永曆帝朱由榔,將會得罪政權已經穩固的清朝,會把緬甸置於清朝的對立面,所以為了自保,緬王就把朱由榔獻給了前來抓人的清將吳三桂。而且當時緬甸發生了政變,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殺了自己的哥哥莽達,然後取代了他的王位。莽達對永曆帝還算友好,但是莽白可就不一樣了。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軍三路大軍入攻雲南,雲貴淪陷。李定國保護朱由榔,由昆明撤到永昌,又由永昌退到騰越。永曆帝從騰越逃到緬甸境內,從此與李定國、白文選失去聯系 。永曆帝到緬甸後被緬王莽達收留,後緬甸發生政變,莽白繼承王位。1661年8月,某天莽白要求永曆帝身邊的沐天波 、馬吉翔等大臣次日過河去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沐天波等人雖知道事情有詐但也不得不去,第二天上午,沐天波在內的42名大小官員去赴約,結果被三千緬軍包圍,沐天波等人揮刀反抗,但寡不敵眾,最終全部被殺。接著緬軍趕往朱由榔住處,追殺隨從300餘人, 這件事史稱“咒水之難 ”。等到吳三桂率清軍進入緬甸,莽白就把永曆帝交給了吳三桂,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遭清軍用弓弦勒死,明朝滅亡。

『捌』 明末清初 大西將領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明末農民起義大西軍將領,南明武將,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字鴻遠、寧宇。陝西延安人,一說榆林人。張獻忠義子,封為安西將軍。隆武二年(1646)張獻忠戰死後,與孫可望等率部聯明抗清。永曆六年(1652),入廣西,克桂林,乘勝北上,連克永州、衡陽,「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准備放棄西南七省。遭孫可望嫉忌,退入廣西,再屯雲南。十年,密迎永曆帝入滇,封晉王。後孫可望降清,西南防務機密盡失,清軍大舉攻黔。他轉戰不利,退入緬甸。永曆十六年(1662),永曆帝被殺,他憂憤病作,於同年病亡。

李定國出身貧寒,十歲從張獻忠,定國能征善戰,喜讀《孫子兵法》、《資治通鑒》,素稱「萬人敵」、「小尉遲」;以寬慈著稱,攻破城池未嘗妄殺,遇士紳百姓必設法保全。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為張獻忠義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從張獻忠破成都,被封為安西將軍,地位僅次於孫可望。

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戰死,與孫可望率大西軍余部南走綦江,永曆元年(1647年)先入貴州,後借雲南沙定洲之亂進入雲南,當年與孫可望等一同稱王,建立政權,可望稱平東王,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1648年,定國攻破佴革龍,擒殺沙定洲,平定雲南。定國在雲南組織農業生產,安定社會秩序,團結少數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據地。定國勸說可望:「吾輩本大明臣民,中國淪陷於外寇,則當嚴辨夷夏之界,以中國為重,今挈滇、黔、蜀『歸就』明室,誠心輔佐」。永曆三年,孫、李遣使與南明永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永曆四年,李定國被永曆帝封為西寧王。

永曆六年,迎永曆帝入貴州。大西軍北伐,李定國率東路軍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大敗清軍,取得桂林大捷,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大西軍收復廣西;然後北上大戰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取得衡陽大捷,盡復湖南。一時天下震動,西南抗清戰局也被扭轉,使「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黃宗羲稱:「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李定國在永曆朝廷的功績與名望越來越高,遭孫可望相嫉,造成兩人分裂,李定國為顧全大局,被迫退入廣西、雲南,繼續經營反清事業。

永曆八年,與鄭成功相約會師廣東新會,圖取廣州,但由於鄭軍屢誤約期,加之瘟疫流行,連戰連敗,沒能成功。永曆十年,李定國受封為晉王。

永曆十一年,孫可望對李定國倒戈相向;然而由於孫可望不得人心,許多將領皆投向李定國陣營,孫可望大敗,敗退貴州。同年,孫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國擊敗孫可望後仍堅持抗清,保衛桂王政權,但因西南軍事情報均被孫可望出賣,故屢遭失敗。

永曆十二年,吳三桂攻入雲南;次年,攻破昆明。李定國護送永曆帝退出昆明,並指揮明軍主力在磨盤山血戰中狠狠打擊了清軍。之後永曆帝逃往緬甸,李定國則獨自率軍返回勐臘,遣人往車里借兵,後緬甸方面將永曆帝送還給吳三桂。這時定國營中人馬相繼病死,李定國亦病。

永曆十六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後,悲憤而死。臨終時遺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志不渝;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准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李定國於川民有惠,死後川中多建「李晉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晉王」的英名與傳說也一直流傳。

著名歷史學家顧誠在《南明史》中認為:「李定國的一生應該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一般也給以贊許之詞,但他們所贊許的是李定國後半生的『改邪歸正』,實際上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

『玖』 朱由榔為啥逃到緬甸從廣東退守南沙群島不好嗎

張獻忠被射死以後,大西軍亂成了一團。這個時候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以及艾能奇聚集到一起開會,商量著接下來該怎麼干。

孫可望給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認為應該把大西軍帶去廣東,如果情況不對可以乘船出海,去海南,去南沙群島都可以避難。

可是李定國卻堅決表示反對:老孫啊,你想要走絕路我不攔著你。這意思很明白,乘船出海是絕對不可取的。而到了廣東則就退無可退了。

為此他們再次商量了一番,這才決定將大軍轉移到雲南。他們在雲南滅了沙定洲的叛亂,又與南明永曆帝交好,最後投靠了永曆皇帝,堅決抗清。

可以說,李定國的這個決定是非常妙的。為什麼他們不能去廣東呢?因為大西軍的航海技術不達標,而且孤懸海外沒有供給,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大陸早晚都是個死。

去雲南就不同了,因為雲南旁邊還有緬甸,還有越南、寮國、柬埔寨等等這些大陸。只要有陸地,那他們就有退路,而且隨時可以反攻回來。

同樣的道理,吳三桂南下的時候,永曆皇帝朱由榔退無可退,也只能從雲南改道前往緬甸,他是不可能去海南,去南沙群島的,去了那裡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永曆帝最失敗的地方,那就是手裡實在是沒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兵馬。李定國跟他失散以後,他手裡就無兵可調了。

到了緬甸以後,人家一看你勢單力薄,當然不把你放在眼裡。你看吳三桂過去的時候多豪橫?為什麼?因為人家手裡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所以說不管是逃到南沙還是緬甸,如果自身不夠強大,逃到哪裡都是要受欺負的。只有自身強大了,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尊重。當然了,真正強大了的話,永曆帝也不用逃亡到緬甸了。

『拾』 可為南明續命的大將李定國,為何會因內斗而死

明朝末期,雖然清軍實力強大,但明朝政權還是比較平穩的度過了一段時間,這其中不乏一些優秀將領的努力,李定國便是其中一位。


張獻忠

由於當時永昌境內的磨盤山地勢比較險惡,再加上他料定吳三桂等人的清軍肯定因為驕傲自大而沒有防備,於是他立即命令手下將領竇民望、高文貴等人層層設下埋伏,等到那些清軍徹底進入埋伏的時候再一起發起進攻,這個計劃本來非常好,而且吳三桂等人的清軍的確沒有戒備,但因為李定國手下有人告密,致使原本可以大大打擊清軍的戰役變成了雙方將士都死傷過半。

雖然這場戰役並沒有取得原定計劃的效果,但它成功打出來了李定國帶領的大西軍的氣勢,也成功讓清軍撤退,不敢再隨意追擊明朝的軍隊了,所有還是有一些好的效果的。

歸納李定國對明朝的巨大貢獻

言而總之,李定國對永曆帝及其明朝的政權有著巨大的貢獻,這些貢獻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平定黔滇、血戰磨盤山,還有許多其它的方面。這一切都對永曆帝及其明朝的政權有著巨大的貢獻。從跟隨明朝集團,到最後李定國離開人世,李定國為永曆帝平定反叛、出謀劃策,可以說如果沒有李定國的傑出的智謀和軍事才華,永曆帝及其明朝政權就不會這么晚的滅亡。

結束語:李定國李鴻遠幫助永曆帝在一段時間內穩定了政權,幫助明朝取得了很多戰爭的勝利,對永曆帝有著很大的貢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