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馬是什麼東西
㈠ 關於緬甸 仰光 緬甸幣 緬甸語
仰光是緬甸聯邦的原首都(2006年遷都內比都)和最大城市,仰光素有「和平城」的美稱。地處緬甸最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仰光時區是協調世界時加上六個半小時。主要出口有米、柚木、石油、棉花和各類金屬礦藏等。
貨幣(英文):Kyat
貨幣縮寫:K
貨幣輻幣:分
貨幣輻幣(英文):Pyas
緬甸語為官方語言,還有民族語言。
其它的你看網路.
緬甸的風俗習慣:
緬甸人一般不說謊,也不全說實話:不大喊大叫,也不易怒:座時腿不交叉,更不沖他人:來客人先喝茶,遞茶用右手,喝茶也要用右手:和尚與軍人是社會最高階級:
1、服裝:緬甸是多民族國家,但無論男女,下身均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稱"特門":
2、稱呼:緬甸人都無姓有名。通常在自己名字前加上稱號,以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或官階的區別。男子一般自稱"貌",表謙虛,對晚輩也稱"貌",意為"弟弟":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表尊敬,對平輩或 青年人稱"郭",是哥哥的意思、;軍官或醫生或教師,別人可稱其為"波脂貌"或"塞雅臘貌":緬甸女子通常稱為"馬",是姐妹的意思,年齡大或受尊敬的婦女,不論結婚己否,均稱"杜"。
3、禁忌:
(l)、緬甸人認為在星期二做事必須做兩次才能成功,因此一般避開星期二做事:
(2)、星期五不過河:
(3)、送別人東西,必須在星期一到六,星期天忌送物,尤其是衣服、紗籠等:
(4)、避諱母雞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財;
(5)、避諱旅途遇蛇,若遇蛇,貝返回並推遲行期:
(6)、忌在"安居期"結婚、宴請、遷居、娛樂、僧人亦不得外出:
(7)、忌睡高床:
(8)、吃飯時須按男右女左入座:
(9)、進佛塔或寺廟,不論男女、高官或外國使節都必須一律脫鞋:
(10)、不可歧視女性,男女亦可於傘於走路:
(11)、旅客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等作出輕率動作,不能跨座佛像拍照:
(12)、座位一般不應高過和尚座位:
㈡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15日,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夢族、若開族、撣族。各個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裝,獨顯其民族文化。同處於緬甸區域文化內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八大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如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紗籠,男式都扎包頭。但是在裝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男女紗籠的穿法不一樣,男式的籠基是在腰際結一個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雖然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平時的生活中緬甸人都喜歡肩挎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顏色鮮艷的長帶包。出席正式場合時的服裝都很講究。男士要穿無領的對襟長袖外衣,內穿襯衣,並且頭上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紮好的「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場合穿顏色鮮艷的服飾,梳各式高而光亮的發髻,並戴鮮花。
㈢ 馬料翡翠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指地馬拉的料子,他一出來也是翡翠的,只是他的東西都是比較薄的。瓜地馬拉翡翠為例,瓜地馬拉出產的翡翠內部結晶顆粒比較粗,透明度也很低,通常來說相當於緬甸翡翠中的低檔「磚頭料」。瓜地馬拉翡翠也有綠色、紫色、黃色和黑色等多種顏色。綠色翡翠中最好的是瓜地馬拉帝王玉,但是和緬甸帝王綠相比,不論是質地、顏色還是透明度都無法同日而言;紫色翡翠顏色更近於紫丁香的顏色,比之緬甸紫羅蘭翡翠顏色要更淡一些;黑色翡翠主要是指「瑪雅黑玉」,瓜地馬拉主要出產黑翡翠,墨綠一樣的顏色,其中含有金、銀、黃鐵礦等雜質,讓瓜地馬拉黑翡翠表面如同滿天星頭,因此又被稱為是「銀河黃金玉
㈣ 「馬幫」指的是什麼
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5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並沒有大的交通干線。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干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干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雲南馬幫進入思普以前,由於這一帶山高林密、氣候炎熱,是有名的煙瘴之鄉,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有餓虎猛獸,河裡有毒蛇蠍子,沿途還有土匪的騷擾,有「窮走夷方」之說。因此,雖然關於這一片地區產茶及雲南飲用這一地區所產茶葉的情況,唐代就見於文書記載。唐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合烹而飲之」。所謂銀生城界就是現今思茅、版納一帶。但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雲南馬幫的介入,為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據《續雲南通志長編》載,民國年間「滇茶除銷本省外,以銷四川、康、藏為大宗,間銷安南、暹羅、緬甸及我國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賴乎騾馬,得資水道火車者不多。
雲南馬幫是雲南近代普洱茶貿易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正因為有一支強有力的雲南馬幫隊伍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進入思普邊區,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其大規模生產才有了可能。反之,在普洱茶的運銷貿易中,雲南馬幫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發展。雲南馬幫的發展又促進了普洱茶運銷貿易的進一步繁榮,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近代雲南馬幫是普洱茶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雲南馬幫經營的茶貿易的帶動下,思普邊地的經濟日益發展,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運輸普洱茶的同時,不僅帶來生產、生活用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及思想觀念。被人們視為畏途的思普邊地得到了很大開發,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普洱茶和雲南馬幫成為思普邊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
茶馬古道馬幫所經歷的冒險性是人所共稱道的,他們身上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他們的冒險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職業探險家所謂的壯舉,跟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生涯相比,也會黯然失色。
為了生存,為了貿易獲利,馬幫們幾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險。這種冒險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險。馬幫大多活動在現代商業社會遠未成熟的時期,法律不僅不完善,在許多地區簡直形同虛設,馬幫要做的每一筆生意,都有著極大的風險,加上政治局勢的極不穩定,更增加了這種風險。有的人固然因為馬幫貿易而興家發財,但更多的人幹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仍然一無所有。二是面對嚴峻的大自然的冒險。馬幫運行的茶馬古道各條線路,自然環境都異常危險艱苦,風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獸毒蟲,瘟疫疾病,隨時隨地都能置馬幫於死地。絕大部分時間的野外生活,對任何一個趕馬人和馬鍋頭都是嚴峻的考驗。不知有多少趕馬人和馬鍋頭就這樣棄屍荒野,死於異國他鄉,有時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三是土匪強盜的威脅。當時的西南地區,土匪強盜十分猖獗,盡管馬幫都是全副武裝,但仍不時遭到土匪強盜的襲擊,死人損貨的事時有發生。這種種特殊的生存境況,決定並造就了馬幫的冒險精神。
所以,干馬幫就等於冒險,就等於拎著腦袋找飯碗。只要走上了馬幫路,就等於立了軍令狀,是死是活,是找錢發財還是血本無歸,全靠馬幫自己的運氣和能耐了。在過去,眾所公認,無論在西南哪個地方,能幹馬幫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堅定、能力高超的人。
對要生存、要發展的馬幫來說,冒險並不僅僅是拿生命財產作孤注一擲,而是需要非凡的膽識、堅韌的毅力、勇敢的氣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身上正好體現了這些東西。
㈤ 馬匹是什麼東西
就是馬的意思
㈥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㈦ 緬甸的十二生肖與中國不同嗎
在緬甸,如果你聽說有人是屬「妙翅鳥」的,不必驚奇,因為和中國的十二生肖不同,緬甸的屬相只有8種,而且內容不同。更有趣的是,每個人屬什麼是按他出生在星期幾來決定的。
㈧ 危地馬和緬甸翡翠區別
瓜地馬拉翡翠的顏色看起來會很暗,主要以黑綠色或者深綠色居多,裡面含有一些金屬礦物的包裹體,大多數是以不透明或者微透明為主,少數會有半透明的翡翠。而緬甸翡翠多為綠色,顏色比較鮮艷,以半透明或者透明居多。
1、顏色
瓜地馬拉翡翠的顏色看起來會很暗,主要以黑綠色或者深綠色居多,裡面含有一些金屬礦物的包裹體,而緬甸翡翠多為綠色,顏色比較鮮艷。
2、透明度
瓜地馬拉翡翠的透明度不高,大多數是以不透明或者微透明為主,少數會有半透明的翡翠,而緬甸翡翠的透明度很好,主要以半透明或者透明居多。
3、光澤
瓜地馬拉翡翠的表面主要呈油脂光澤,拿在手上會有一種厚重的油脂感,而緬甸翡翠具有油脂光澤和玻璃光澤,相對來說品質要稍微好一些。
【拓展資料】
翡翠,別稱翡翠玉、翠玉、緬甸玉,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玉的一種,半透明至不透明或極少透明。翡翠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和鈉鈣質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等,常見品種有老坑種翡翠、冰種翡翠、水種翡翠等品種。
1.瓜地馬拉翡
瓜地馬拉翡翠是瓜地馬拉產的翡翠,早在公元前1300年就已被利用,其礦物成分以綠輝石為主,並多以細脈狀產出。由於脈體太細(2~20mm),故通常只能用於製作小的弧面型寶石或雕刻品。
2.緬甸翡翠
緬甸翡翠的出產地在緬甸北部摩谷西北的霧露河中上游。緬甸玉又稱翡翠玉,曾在中國的明末清初風行一時。由於緬甸翡翠玉硬度高,光潔明亮,且好的翡翠顏色既鮮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價值,故而被稱為「玉中之王」。
㈨ 緬馬是什麼東西
緬甸 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