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第一高樓在什麼地方

緬甸第一高樓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9-28 07:44:02

⑴ 世界名城的資料

花都--巴黎
在眾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國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獨特的風采,
享有"花都"之譽。
巴黎位於法國盆地中央,城區橫跨秀麗的塞納河。它是以一個船形小
島--市島為起點發展起來的,已有2千多年歷史 。雄偉壯麗的巴黎聖母
院就屹立在市島中心,它建於12世紀,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聖母院作為古老巴黎的象徵,那麼,矗立在塞納河左岸的
艾菲爾鐵塔,便是現代巴黎的標志。這座以法國工程師、世界銅鐵混凝土
建築的奠基人艾菲爾命名的鐵塔建於1889年,堪稱現代鐵塔之祖。鐵塔高
達320米,相當於80層大廈那麼高,站在塔頂可俯瞰巴黎全市風光。
除了巴黎聖母院和艾菲爾鐵塔之外,巴黎還有巴士底廣場、協和廣場、
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等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凱旋門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對面就是協和廣場。它是拿破崙為了炫耀勝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從1806年開始,歷時30年才完成。凱旋門高達49.54 米,
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內外牆布滿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義雕刻大師弗朗索瓦·呂德的不朽傑作《馬賽曲》最為著名。
凱旋門前面的大街上的愛麗舍宮,也是法國的著名建築。金碧輝煌的宮舍
內,牆上掛著著名油畫和名貴掛毯,室中陳設著古色古香的鍍金精雕傢具,
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緻座鍾,宛如一座博物館。從1873年開始,愛麗舍宮已
成為法國總統府。
巴黎擁有60多座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 ,60個劇場,200家電影院,
15個音樂廳。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盧浮宮。它曾是法國歷代王朝的王
宮,現已成為法國美術博物館。全館有藏品40萬件,其中包括《勝利女神》、
《岩間聖母》等名畫和雕像。巴黎的"街頭藝術"也歷久不衰。這里既有
名聞全球的露天畫廊,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音樂會。許多青年學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帶樂器,到街頭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的服裝名聞世界,領導著世界服裝的潮流。全市有幾千家服裝店,
各國富豪紛紛前來定製衣服。在巴黎街頭,很難碰到服飾相同的婦女,她
們也為"花都"競添風采。

對稱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飛機上鳥瞰北京,人們驚奇地發現,景山猶如一個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對稱。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
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到地安門、鍾樓、鼓樓和安定門,組成了一
條中軸線。東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條條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
錯,分列在中軸線的兩旁。因為對稱,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認。許多象
征封建時代帝王權力的重要建築,也都整齊對稱地分布在中軸線的周圍。
如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壇和地壇,築在軸線的南北兩端的東側;
天安門的東邊,有著皇室的太廟(現已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它的西邊,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壇(現已辟為中山公園)。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
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此起彼落,互相對
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
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
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北京有著4 千多年的歷史。遼代以後,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很多。如故宮、景山、北
海、中南海、頤和園、天壇、地壇、長城--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周口
店中國猿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等。很多建築物造型奇特,蘊含著豐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壇是一個圓丘,地壇卻成方形,這正符合我國古代的"天圓地
方"的說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東臨渤海,面向華北平原,屬溫帶大陸性
氣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熱、秋涼、冬寒。
現在的北京市,有10個區,9個縣,面積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萬。
它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非常繁華。
北京的現代建築,在布局上雖已不像過去那樣恪守對稱的陳規,但市政建
設還是考慮到我國的傳統風格。例如,以紫禁城為中心的環城地鐵、二環
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都是對稱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及
其延長線,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鄭公路、北經亞運村,直達燕山奇峰的現
代化中軸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對稱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國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
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
悠悠,磬聲清脆動聽,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
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
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
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
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
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
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
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
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
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不生
育夫婦膜拜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
裝成為一個整體。
曼谷不僅以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而且事
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
里。

"獅城"--新加坡
當往來於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隻一進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遜橋畔的獅頭魚身塑像高踞海濱,眼閃強光,口噴清泉,像是在向來客致
意。這是新加坡的象徵,1972年建立的旅遊標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獅城"的意思。相傳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國的王子盤那,率兵登上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無名荒島,最先碰到的
是一頭雄偉的獅子。後來盤那在島上築起了城牆,城名稱為"僧伽補羅",
也就是"獅城"的意思,諧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島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在共和國主島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區面積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終年保持深水位,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優良自由港,也
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區在港口區東北、新加坡河口南北兩岸,是
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業、金融、通訊、船務等機構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線只有137千米,四周為海洋所環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氣候炎熱多雨,因有海風調節,人們並不感到悶熱。境內既沒有名山大川,
也沒有名勝古跡,但它卻以宜人的氣候,良好的市政建設和周到的服務,
獲得了"花園城"的稱號,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
新加坡沒有土著民族,現有居民都是外來移民,華人占居民的大多數,
另外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國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號稱"威尼斯"的城市,如"東方威尼斯--蘇州",
"亞洲威尼斯--曼谷","北歐威尼斯--斯德哥爾摩"等等,可見威
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威尼斯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著名水都,位於亞得里亞海海濱的一個新
月形的瀉湖中,四周為大海所環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條長堤與陸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寧靜的處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
了。11-13世紀,威尼斯擁有強大的海軍,獨霸歐洲與東方的貿易。14世
紀末葉全盛時,財富大大膨脹,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競相營建豪華
的教堂、宮殿和府邸,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古跡。
威尼斯是一座開門見水、以河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條河道縱橫
交錯,把陸地分割成110多個大小島嶼。長約3.2千米、寬37-70米的大運
河,穿行在群島之間。河道兩岸排列著風格迥異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許多
建築彷彿飄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島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對面島上的"鄰居"談天。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橋梁相連 。石橋
的形式多樣,各具風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亞托橋和"嘆息橋"最為著名。
里亞托橋建於16世紀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獨孔橋。橋長48米,寬22米,橋
心有亭,兩側排滿了小店鋪。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船代車的城市。這里的島上不需用汽車,即使是國
家元首來到這里,也必須棄車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種
各樣的船隻,有水上的"公共汽車"--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車"--
小型汽艇;有各種"水上商店"--售貨船,還有救護艇、消防艇、垃圾
船、娛樂船……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小劃船,名叫"貢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翹起,站在右邊用長槳劃行。歷史上最多時達到1萬多隻,現在仍
被當作旅遊船使用。為了不影響交通,威尼斯明文規定不準在河中游泳。
多種多樣的船隻南來北往,穿梭於大小河道上,構成了水城特有的繁華景
色。
風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跡繁多著稱。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
99米高的鍾樓拔地而起。廣場東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內陳設富麗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築藝術的範例。
1980年,我國江南水鄉蘇州已和威尼斯締結為友好城市。

霧都--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
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
倫敦大致可分為倫敦市和內、外倫敦三部分,由32個市(包括倫敦市)
組成。這三部分總起來合稱大倫敦,總面積1 605平方千米。面積僅為1.6
平方千米的倫敦市,11-16世紀時曾是王宮所在地,現在成了銀行、保險
公司、股票經營和證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區的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
相官邸和內閣各部以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白金漢宮所在地。因為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別繁華。
倫敦大學,倫敦博物館,倫敦塔,倫敦橋,聖保羅大教堂,牛頓、達
爾文、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園露
天講壇,這許許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倫敦在文化藝術上享有崇高的聲
譽。那些高矗雲霄的摩天大樓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教堂等建
築此起彼落,大小公園的綠地與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駁相同,更使倫敦
具有典型的歐洲都市風光。
倫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霧都"。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這里的
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
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
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
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
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
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
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
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
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
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
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
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
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立體都市--東京
日本首都東京,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戶"。1457年在此興築了一座江戶
城。1868年(明治元年),從西部京都遷都來此,遂改名東京。1943年擴大
行政管轄范圍,把東京改為東京都。日本的"都",相當於我國的直轄市。
東京都的面積為2 100多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 100多萬人,其中市區800多
萬人。從東京沿東京灣向橫濱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業區--京濱工業
區;從東京往東延伸至千葉縣境內,為京葉工業區。
歷史上東京曾遭到兩次重大的破壞。1923年關東大地震,江戶時代的
許多建築毀於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遭到報復
性的轟炸,東京成為一片廢墟。可是,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幢幢高樓
大廈拔地而起,地下鐵道、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東京都卻以嶄新
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機關都集中在市中心霞關一帶。1968年落成的東京第
一幢超高層建築霞關大廈,猶如鶴立雞群,特別顯眼。從市中心的護城河
透過一片松林,就是過去的江戶城,天皇皇宮所在地。戰後新建的宮殿共
7棟,綠瓦白牆,茶褐色銅柱。皇宮一帶深溝高閣,古城濃蔭,還能領略到
江戶時代的風貌。在皇宮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卻是一幢幢連綿起伏的現代
化高樓大廈。市內最繁華的1.5千米長的銀座大街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
鋪鱗次櫛比,奇特的廣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通宵達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東京是個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對它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進入70
年代以來,城市建設正在向高空、地下發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立體都
市。在霞關、新宿、池袋、澀谷等地,已經相繼建成了不少超高層抗震大
廈 。池袋地區興建了一個"陽光城"。它的主體是一座高達240米的60層
辦公大樓。此外,還有9層的國際進口中心、12層的文化會館和37層的"陽
光王子飯店"。連接這4幢高層建築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餘空地則開辟
為廣場和公園。"陽光城"的土地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因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這些"陽光大廈"都有強大的抗震、
抗風能力,一切設施完全自動化,人們生活在這里就像置身於一座無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樣。
東京的地下街建築,最有名的要算"東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個3層沉箱式鋼筋水泥結構,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艦埋在地下
一樣 。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第一層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買到的,這里也大體齊全;第二層是開闊的停車場;第三層安裝空調、
供水、供電等機械設備。像這樣的地下街,在東京就有20多處。
日本是個櫻花的國家。每當陽春四月,東京上野公園和千島淵等地的
櫻花怒放時,千樹萬樹,像緋紅的輕雲一般,把這個現代化都市裝扮得更
加美麗。

綠色首都--莫斯科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心。玉帶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東,蜿蜒地經過列寧山下,向北繞過克里姆林宮南側,然後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僅次於巴黎的歐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歷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個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大蜘蛛網 。莫斯科的
街道呈環形和放射形,一條條林蔭大道,一環環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華
的大街兩旁和新建的住宅區內,林立著式樣各異、裝飾多樣的建築。入夜,
萬家燈火映徹長空,克里姆林宮的紅星放射出寶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是全市中心。這所舉世聞名的宮殿始建於1156年,
它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宮殿中央,矗立著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潔的白
牆,協調的比例,儼如古代騎士頭盔的圓頂,使這些建築物顯得雄渾大方。
紅場在克里姆林宮的東面。在俄語中,紅場是"美麗的廣場"的意思。
它辟於15世紀末,本是個貿易市場。以後,沙皇政府經常在此發布政令,
召集群眾。十月革命後,紅場成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曾經用黑色和紅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就在紅場一旁的克里姆林宮宮牆下。
莫斯科氣溫較低,以前樹木很少,曾被稱為"沙漠城市"。自1928年
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建立了從市中心向郊外輻射的八條綠色林帶。市內
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街心花園,還在市郊建立了11個自然森林區,過去曾一
度絕跡的野鹿已繁殖到幾萬頭。如今市區綠地面積已佔總面積的40%,平均
每個莫斯科人擁有綠地44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調節了
氣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⑵ 世界上最高的塔

中國最高古塔——山西省汾陽市的文峰塔。

這座磚塔始建於明末,有八角十三層,高八十四點九三米,是中國最高古塔。該塔不設塔基和基座,從上到下全用磚造,在中國眾多古塔中獨樹一幟。

中國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古塔——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坐落於山西省北部應縣縣城佛宮寺內的應縣木塔,又名釋迦塔,據傳由赫赫有名的遼國仁懿皇後倡建,目的是彰顯其一門三後、一家三王的累世功勛和祈禱親人。這是世界上僅存的千年全木古塔,也是世界最高的木建築,塔高67.13米,堪與一座22層的現代大樓比肩。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整個塔體自重約5700噸,用材約3500立方米,但全部採用榫鉚連接法,未用一顆鐵釘,創下千年不倒的奇跡,被譽為天下第一塔。

⑶ 一文帶你逛遍世界之窗,領略各國文明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廣東是去年一月份去的,那時德爾塔還沒有進入中國,奧密克戎還沒有誕生,疫情防控已然非常嚴緊。本打算轉完澳門後經港珠澳大橋直達香港,再去深圳,而那時香港壓根不對內地遊客開放。澳門海灘上,惶恐地刷著每日新增病例,惋惜地遙望零丁洋那一頭的香港,可謂「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沒有辦法,只能原路返回,繞洋一圈抵達深圳。不怕繞路,就怕新冠繞我。好在沒趕上爆發,接下來的行程,將依次去轉轉深圳和廣東之東的潮汕。

深圳,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窗口,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國際化大都會,但40多年前,這里只是香港北面的一個「小漁村」(寶安縣),不到一小時的車程,一側是亞洲小龍的軟紅十丈,一側是門可羅雀的環堵蕭然。而1979年後的短短幾十年,大潮起珠江,高樓大廈拔地並起,龍鳳之才匯聚一方,2018年,深圳的經濟總量就超越了香港!彼一時,此一時,「深圳速度」驚艷全球!

當登上蓮花山,俯瞰不遠處輝煌的中心區天際線,你能想像,那個四十年前黯淡的小漁村嗎?

改革開放意味著與世界接軌,作為窗口,深圳是國內最早接軌世界的城市之一。記得上學時常聽到要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的新世紀人才,最早的「世界眼光」啟蒙,就是小學社會課上關於深圳主題公園——世界之窗的介紹,如今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全球主題公園」相繼登陸上海、北京,世界就在家門口,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還提不提「世界眼光」。

盡管新興的主題公園在各大城市已如雨後春筍,盡管「走出去」、「見世面」已不是21世紀中國的主流,但深圳之窗這座火了近30年的老牌主題公園,依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所以深圳之旅的第一站,讓我們透過世界之窗,領略各國文明。

世界之窗位於深圳南山區深南大道,1994年開園,已經快30年了。其由世界廣場、亞洲區、大洋洲區、歐洲區、非洲區、美洲區、世界雕塑園、國際街八大區域構成,按一定比例建有世界著名景點130多個,每天都有異國風情表演,節假日還有主題節慶活動,至今依然是受人歡迎的游樂公園。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但在世界之窗能飽覽各國著名建築、雕塑和景觀,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或嚮往的。

我國地處東亞,就從我們較熟悉的亞洲建築開始吧。

景福宮:朝鮮王朝王宮,韓國首爾最古老的宮殿,建於1394年,現為博物館,相當於我們的故宮。

景福宮前奏樂的皇室樂團也被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來:

泰王宮:建於1782年,是泰國最有特色的建築藝術傑作,由一座寺院和三座宮殿組成,是東西方建築藝術融合的瑰寶。

日本皇宮:始建於1457年,1868年東京成為日本首都後,此處為日本天皇、皇後及皇室的居所。

日本古代建築承襲中國唐朝建築,如果你去洛陽、長安、襄陽、無錫等地逛過唐城,會感到熟悉。

桂離宮:位於京都,是日本皇室的離宮,始建於17世紀,布局曲折錯落,包括三棟書院和春、夏、秋、冬四座茶室,建築各有雅稱,如松琴堂、賞花亭、萬字亭、月波樓等等,桂離宮以天然質朴、淡泊寧靜的風格著稱,是日本園林藝術的傑作。

桂離宮每天定點有日本茶道和歌舞表演,日本茶道從洗茶具到沏茶再到飲茶,每一步都極具儀式感,舞蹈動作也很緩慢,一抬手、一投足都很有韻味。雖然不少文化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日本人確實把自身細膩的表達融合而入,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我在視頻網站上傳了表演視頻,感興趣可以搜來看看)

法隆寺:日本奈良著名佛寺,建於607年,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影響,其大殿和五重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我國著名的應縣木塔還要晚它近400年。五重塔和櫻花的搭配已成為日本凄美藝術的代表,武漢東湖櫻花園內就有一座五重塔,每年春天櫻花開放的時候別有一番情味。

鳥居:日本神道教神社入口處的木製牌坊,日本三大絕景之一,突出在淺海中,庄嚴肅穆,是祭祀海神的聖地,日本動漫常出現這一景觀。

(動漫中的鳥居)

佛祖塔:印度建築,始建於公元前三世紀,相傳是釋迦摩尼悟道成佛的地方,為佛教著名聖跡。

康達利耶廟:建於十世紀,印度教寺廟代表作,雕刻豐富精美,為印度建築雕刻藝術精品。

桑契窣堵坡:印度佛教著名聖跡,建於公元前250年,埋葬佛陀或聖徒遺骨和宗教法物的地方。

摩多哈拉聖井:位於印度西北的古吉拉特省印度教太陽神廟前,始建於公元11世紀,是印度教徒朝拜太陽神廟之前沐浴凈身的地方,教徒認為在聖井洗浴不但可以洗凈罪惡,還可以沖走身上的病痛。

泰姬陵: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印度最有名的古跡之一,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為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其妃子泰姬·瑪哈爾而建,被譽為「印度明珠」。

吳哥窟:柬埔寨吳哥王朝時期廟宇,建於12世紀,世界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與中國萬里長城、印度泰姬陵、印尼波羅浮圖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跡。

波羅浮圖:印尼佛教建築,約建於750-850年之間,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是一座外方內圓階梯狀實心椎體9層石塔,被譽為「石塊上的史詩」,建成後不久為火山灰覆沒,十九世紀被發掘出來。

仰光大金塔:緬甸象徵,始建於公元前585年,後世繼續加建,1774年達到今日的113米,塔身貼金多達七噸,是馳名世界的佛教聖地。

白佛塔:斯里蘭卡古佛塔,建於公元前二世紀,高約100米,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勝跡之一。

螺旋塔:是伊拉克建於九世紀的星期五清真寺的拜樓,外形如同大螺絲,高52米,體現古人幻想通天的企望。

篇幅原因不可能把100多處建築全部呈現,就挑一些有名或有趣的介紹給大家,以上是亞洲建築。

下圖的悉尼歌劇院相信都不陌生,它落成於1973年,是澳大利亞悉尼市的標志。

接下來去看看歐美非的文明瑰寶,歐洲是西方文明的源起和集大成者,所以歐洲先上。

丹麥美人魚: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海濱,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塑造的銅像,是丹麥的象徵。

德國科隆大教堂:1248年動工,經過六個世紀,到1880年才竣工,正面兩座尖塔高達152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義大利圖拉真紀功柱:建於113年,位於羅馬圖拉真廣場內,高38米,柱面浮雕雕刻了圖拉真大帝在二世紀初兩次戰勝達西亞的史實。

義大利比薩斜塔:始建於1174年,為比薩大教堂的鍾樓,初建時即出現傾斜,幾百年來傾斜度越來越大,如今塔頂中心偏垂直中心線已超5.2米,卻依然斜而不傾。

奧地利美泉宮柱廊:維也納西南的美泉宮建於1694年,是奧地利王室的避暑離宮,宮中高地上建有希臘式柱廊,長82米,美輪美奐,被譽為「歐洲最完美的建築」。

西班牙阿卡沙堡:又名童話堡,位於塞哥維亞市,原為13世紀建成的要塞城堡,15世紀擴建為王宮,1862年重建,為西班牙城堡式宮殿,造型宏偉而俏麗。

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西緹島上,始建於1163年,總高度136米,佔地約6000平方米,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代表。

法國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始建於1661年路易十四執政時期,後陸續擴建,宮殿豪華壯麗,園林優美宏偉,體現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古典建築藝術和造園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上最大的規則式皇家園林。怪不得「凡爾賽」文學盛行網路,原來凡爾賽本塞就非常「凡爾賽」!

法國的「凡爾賽」不止有宮殿,雕塑和噴泉也不遑多讓。

法國四大洲噴泉:建於1869-1872年,位於巴黎盧森堡公園內,四個不同種族的女性形象代表歐、美、亞、非四大洲人民,表達了世界大同的理想。

巴黎凱旋門:建於1806-1836年拿破崙帝國時代,位於巴黎市區雄獅廣場中央,整座建築以白色大理石雕砌,宏偉庄嚴,是法國人民的精神象徵。

中國人常講否極泰來、泰極否生,驕傲的法蘭西雄獅也有灰頭土臉的時候,下面的雕塑就見證了拿破崙帝國的由盛而衰——

比利時滑鐵盧雄獅:1815年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軍隊,10多年以後,當地人堆起小山丘並在山頂豎起一座面向法國的鐵鑄雄獅,用於紀念戰役的勝利。

英國白金漢宮:英國國王王宮,包括4座大樓、600多個廳室,初建於1703年,宮前傳統的禁衛軍換崗儀式是倫敦特有的盛景。

倫敦國會大廈:英國議院所在地,1865年建成,共有14個大廳和600多個房間,為哥特式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國會大廈。

英國斯頓亨治環狀列石:英國南部斯頓亨治地方有一組環狀排列的巨石,高約5到7米不等,建造年代約在三千年至五千年前,成因不明,古代文明未解之謎之一。

另一組未解之謎是復活節島巨人石像,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島上共有一千多個用整石雕成的巨人石像,工藝粗陋,但輪廓鮮明,最大的高22米,是至今仍未完全破譯的人類文化之謎。

英國阿芬頓白馬:倫敦西北的阿芬頓地區,山坡上出現巨大的馬的圖形,馬身長超過百米,露出白堊地層,成因不明。

倫敦塔橋:始建於1886年,是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懸索橋,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是倫敦的象徵之一。

俄羅斯東宮:位於聖彼得堡中心,原為俄歷代沙皇宮殿,現為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有三百多萬件展品,宮殿廣場是18世紀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牆及鍾樓:位於莫斯科市中心,始建於12世紀,淡紅色宮牆高14米,長2300米,牆上鍾樓林立,綴有紅寶石五角星的斯里斯基鍾塔是其中最美的一座,也是克里姆林宮的標志。

俄羅斯華西里.伯拉仁諾教堂:位於莫斯科紅場,建於1561年,中央屋頂周圍另有八個大小形狀不一的洋蔥尖圓頂,造型奇特華麗,彷彿童話世界中的建築。我國內蒙古呼倫貝爾滿洲里因臨近俄羅斯,不少建築都模仿這座教堂。

俄羅斯民居及木教堂: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全木結構是其民居建築一大特色,木教堂以精巧繁復的造型著稱於世。

羅馬大斗獸場:建於公元72-80年,為橢圓形石造建築,是古羅馬貴族觀賞奴隸斗獸和角斗的場所,可容納五萬觀眾,有八十個出入口,是古羅馬時期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傑作。

除了欣賞這些按1:15仿建的名建築,在歐洲區還能乘坐仿古小火車穿越歐羅巴,從英國火車站出發,穿過美麗的法國小鎮,在旋轉的荷蘭風車田野進入奇妙的萬花筒隧道,體驗一趟奇妙瑰麗的浪漫旅程。

還有古希臘帕特農神廟、恐怖的古埃及金字塔探秘、震撼的委內瑞拉山洪爆發、印加迷城攀岩、亞馬遜叢林穿越......毛利人、印第安人、東南亞人、非洲人各具特色的表演(已上傳視頻至視頻網站)、驚險刺激的游樂項目、宛如童話的冰雪世界......精彩體驗讓人目不暇接。

不透露過多,您各位最好親自去體驗一番。

下面去看看美洲的勝跡。

尼亞加拉大瀑布: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位於美加邊境的尼亞加拉河上,總長1240米,落差平均51米,這里有最狂野的旋渦急流,是世界上最宏偉壯麗的瀑布。

美國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美國國會所在地,也是總統宣誓就職的地方,於1793年由美國首任總統奠基,1867年建成。

美國白宮:美國總統府,落成於1800年,位於華盛頓中心,因建築物外部白色而得名。

美國曼哈頓高層建築群:紐約市曼哈頓島以摩天大樓高度密集而聞名,是20世紀世界建築奇觀之一。(如今中國大城市也是高樓林立,上海外灘、陸家嘴的比肩高樓不遑多讓)

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又稱「總統山」,位於南達科他州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紀念公園,山上有四座美國前總統頭像,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被認為最能代表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

巴西議會大廈: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20世紀中期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H形是葡文「人」的第一個字母,眾議院頂口朝上的碗狀飾物寓意「廣納民意」,參議院頂口向下的碗狀飾物寓意「民意集中」。

墨西哥巨石頭像: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5世紀「奧爾梅克文化」時期的藝術,高3米,重30多噸,現藏於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墨西哥卡斯蒂略金字塔:11世紀托爾特克人在古瑪雅儀式場建造的最大金字塔,高30米,體現了托爾特克人天文學、建築藝術成就和宗教特色。

墨西哥凝神武士群像:10-12世紀托爾特克人圖拉文化遺址辰星金字塔殿前的石雕群像柱,高4.6米。

以上是彰顯各國文明的古跡或建築,接下里我們去看看各國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從中也能領略文明的多彩。

(西方常見的舉燈女像)

下圖為《拿破崙之妹》(仿,下同),作於1808年的法國雕塑,所塑為拿破崙的妹妹寶琳,波拿巴要求雕塑家把她雕成一個躺著的維納斯,雕塑家用細膩的手法滿足了寶琳的願望。

下圖為《赫拉克勒斯》,古希臘雕塑家列西普斯創作於公元前460年,希臘傳說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睏倦了,但英雄的力量不減,智慧仍存。

下圖為古希臘時期藝術開拓者米隆的代表作——《擲鐵餅者》,充分表現了運動中的人體美。

法國雕塑作品《將官》,作於1922年,作品舍棄了細部刻畫,用流暢的線條和光潔的表面強調了造型美的藝術價值。

波蘭雕塑《美人魚城標》,作於1855年。美人魚城標是華沙城市的象徵,表達了波蘭人民反侵略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古埃及的《書記官坐像》,作於公元前2500年,是古埃及一件優秀的寫實肖像,雕塑家高度概括了一位公正撰寫歷史的書記官並顯示了卓越的解剖學知識。

印度13世紀雕塑《奏樂女神》,作品表情溫雅愉悅,是一座富有情趣的世俗雕像。

作於公元前2150年的《蓋迪像》,蓋迪是古蘇美人城邦國拉秀卡君主,他拿著神水,象徵神賦予他的權力,溢出的水和流動的魚象徵生命的盎然不息。

古埃及《伊西斯女王跪像》,作於公元前377年。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奧西里被其弟陰謀殺害,其妻伊西斯每日跪在丈夫靈前哀悼,以淚洗面。

⑷ 萬塔之邦

緬甸

緬甸:昨天的輝煌

文/任維東
緬甸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期,我曾以邊境旅遊的方式,從雲南省的德宏州出境,去過緬甸的木姐和南坎兩個小城。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初起,經濟還很不發達,這兩個緬甸小城裡自由市場上的電子手錶、化妝品、襯衣等商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又從西雙版納出境,去過緬甸的勐拉。這些地方都處緬甸的北部邊境,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說陌生,是指我還沒有深入到緬甸的腹地。
今年「五一」大假,我不畏炎熱,決定與朋友飛赴緬甸旅遊。所見所聞,使我感到過去國人對我們這個近鄰的了解實在是太少,甚至有許多誤解。
過去,一提緬甸,在許多國人眼裡,似乎就意味著腐敗、獨裁、毒品、貧窮與落後,很容易聯想到金三角、昂山素季等等。這裡面明顯有宣傳的誤區。等你到了那裡,親眼看看,就會明白「百聞不如一見」的古訓是做人時應當時刻謹記的。
我們這次去造訪的是緬甸現在的首都仰光和古都曼德勒、蒲甘。
事實上,緬甸在歷史上曾是中南半島上稱霸一時的強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在雍籍牙王朝孟雲王統治時期(公元1782-1819年),緬甸的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疆域西起當今印度的阿薩姆、曼尼坡,東到今泰緬邊境的廣大地區,都是它的勢力范圍,成為當時東南亞各國中疆土最為遼闊的強大的封建國家。
位於中南半島西部的緬甸,面積約676,581平方公里,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度尼西亞而居第二位。與中國接壤的國境線長達2,185公里,其中與雲南省接壤的邊界線有1,997公里。由於其大部分國土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因而屬於熱帶。
花城仰光
現今的首都仰光是一個洋溢著現代氣息的美麗的城市,特別是城中參天的熱帶樹木、盛開的鮮花和殖民地時期留下的歐式建築,給人印象頗深。
5月的緬甸正是一年中該國最熱的季節。我們到達仰光那天的中午,有空調的旅遊大巴內氣溫竟然在30攝氏度,車外氣溫高達41攝氏度。或許是我們已經先在曼德勒預熱過了,所以一身短打扮(短衣、短褲、拖鞋)的我,居然也能接受和適應。當然,一離開空調,就免不了汗流浹背。
導游阿強是個華人,一路上給我們介紹緬甸的歷史,而且總少不了要贊美當年佔領緬甸的英國殖民者,說仰光的街道、火車站都是英國人一百多年前規劃興建的,某一街區的建築也是英國人建的,等等,時至今日,還在沿用,仍然能適應仰光城市現在的需要。
來仰光,第一要看的自然是其標志性建築、堪稱世界之最——雪德恭大金塔。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經數次整修,如今塔高112米,底座周長427米,其塔頂鑲嵌有7000多顆鑽石及一顆世界最大的紅寶石,塔身用純金建造,而且大金塔四周又環立著68座各式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在藍天紅日的映照下,真是燦爛輝煌,蔚為大觀。據說,整個大金塔使用了六七十噸黃金,這也更凸現了大金塔的珍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看大金塔就是看黃金。一年到頭,這里都擁擠著緬甸的佛教信徒與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在緬語中,仰光意思是「戰爭結束」,也就是和平之城,位於伊洛瓦底江支流仰光河的左岸。其街道不寬,但比較整齊,建築也要比古都曼德勒現代化,高樓不少。但最讓人稱道的是街道、馬路兩旁鬱郁蔥蔥又參天的大樹以及盛開的各種鮮花。說仰光是春城、花城,倒真是恰如其分。
由於仰光工業很不發達,許多日用品和工業品依靠進口,加上熱帶植物遍布,雨水充沛,所以這里的空氣質量非常好,污染少,天是瓦藍瓦藍的。對於久居中國污染嚴重的大都市的我們而言,來緬甸洗肺、換氣,真是好極了。
走在仰光的大街上,看到一個怪現象,那便是正在跑的汽車大都十分破舊,而且形形色色,真像一個舊車博物館。有的老式汽車我們以前只在電影里看過。這些汽車中有上個世紀20年代的甲殼蟲、有老掉牙的二戰卡車,更多的是日本產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車。問及原因,導游阿強說,緬甸軍政府規定從外國進口的新車在緬甸銷售要繳納高達200%的關稅,所以大多數緬甸人很難買得起新車,只好用外國(主要是日本)淘汰的舊車。
普通的緬甸人出行,主要靠的是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和摩托車。也有乘坐公共汽車的。仰光的公共汽車也很特別,有不少使用的是箱式小貨車,乘客一個挨一個站在車廂里,任憑氣溫高達三四十攝氏度,像沙丁魚似的緊緊擁擠在一處,甚至還有勇敢者外掛在車廂的兩邊和尾部,讓我們這些老外看得提心吊膽,生怕他們從車上摔下來。
這些以運送人為主的公共巴士不少都是超載,安全措施也非常缺乏,仰光當局的管理人員如警察竟然熟視無睹。我們對此感到十分奇怪。阿強說,沒辦法,國家落後、人窮,命不值錢,也就是兩袋米的價錢嘛!他解釋說,在緬甸出了交通事故,人被汽車軋死,政府也就補助死者家屬兩袋大米而已。當然了,如果軋死了當大官的家人,那就不是兩袋大米能解決的,麻煩就大了。
提「錢」來見
沒來緬甸之前,就聽說緬甸一些政府官員相當腐敗,凡事都要錢。因此,當我乘飛機抵達曼德勒時,就做好了入境交小費的准備。前年,去柬埔寨旅行,在首都金邊國際機場,我和全旅行團的朋友,每人都被迫在查驗護照時向移民警察奉獻了1美元,才順利過關。
當我站在曼德勒國際機場的外國人入境通道前,一個面孔黝黑的男移民官員,友好地用英語同我打招呼。在我把護照遞上去後,他問我:「Can you speak English?」「A little.」我一邊回答,一邊提高了警惕,心想莫非他想要小費?豈料,他只是問我的職業是什麼,來緬甸訪問的目的是什麼,准備去什麼地方,並沒有索要小費。兩人一問一答,臨了,他還給我護照時,不忘說一句「Welcom to Burma!」我終於如釋重負地過了關。
入境的經歷使我以為原來的傳說有些言過其實,甚至是謠傳。沒想到,在後來的旅途中,還是得到了驗證。導游阿強說,由於經濟不發達,緬甸的政府官員薪水很低,而要養家糊口、過好日子,則不能不索要小費、收受賄賂,這在那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據他介紹,在緬甸找官員辦事,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提『錢』來見」。比如司機開車違犯了交規,見警察時一定要把錢捏在手中與他握手,而一些有經驗的老警察不用看,但憑手感,就能判斷出司機送的錢的面值大小,真是一絕。據說有一次,緬政府因為腐敗受賄問題,一次更換了政府十多個部長。
在我們結束旅行,再次來到曼德勒機場,准備從這里回國時,索要小費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在第一次過機場安檢門的時候,與我同行的好友那鼓鼓囊囊的錢包,立刻讓檢查官員眼睛發亮了,示意這位好友在一旁等待檢查。他和我都以為壞了,這下錢包里的美元要被沒收了,因為入境時沒有申報。負責檢查的那人,將好友的錢包拿去翻看了一下,然後向另一位官銜比他大的人請示怎麼辦,兩人用緬語嘀咕了一陣,還是揮手放行了,讓人虛驚一場。然而同行的一位四川老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攜帶的七八千元緬幣,被以「政府規定不準將緬甸國家貨幣帶出境外」為由,合理合法的沒收了,盡管四川老表解釋說他還要回來做生意,也無濟於事。
量體溫(因為北京又發現了非典)、換完登記牌,又辦行李托運,我親眼看到「很懂規矩」的導游阿強,從他的錢包里抽出幾張大額緬幣,送給辦行李托運的機場工作人員。當這些手續總算辦完之後,向候機廳走去,沒想到緬甸人還設了最後一道安檢在那裡。 我自然是順利過關了,拿好自己的物品,正准備找個座位坐下,一轉身,發現我的那位好友又被攔住了,自然又是他的錢包惹的禍。負責檢查的三、四個緬甸官員有兩個是穿軍裝的軍人(緬甸是軍人政府,一切都是軍方說了算),其中一個示意好友停下。跟在好友後面的一位同行者,想幫忙,可惜試了一下,聽不懂軍官說的英語。感到緊張、又不懂英語的好友趕緊喊我:「大哥,你快來看看,他要干什麼。」我走過去,看見軍官把裝有錢包、護照之類的小塑料筐放在一旁。我用英語問他「有何貴干?」他支支吾吾,不肯明說。我馬上意識到,可能是想要小費,連忙問他是否要「Tips」,他點點頭,豎起一根手指:「One dollar!」我當即向好友說明,他連忙從錢包里抽一美元奉上,那軍官又指了一下他的同伴。我說:「再拿一美元,給他。」好友又急忙抽出一美元遞過去,這樣才終於放他過關了。待到候機廳坐定,議論剛才的經歷時,同行的一位老者帶著一臉的不悅進來了,他沒有美元,卻被索要了300元人民幣。瞧瞧,緬甸軍政府官員的腐敗,我們總算領教了!
照說,佛教號召信徒追求簡單生活、不能貪婪,在這樣一個人人信仰佛教的國度里,這些利用職權、明目張膽地向外國遊客索要錢的行為是否與佛教的宗旨相違背呢?
萬塔之邦
這里想說說緬甸的另一大特色。來到緬甸就如同來到佛教國度。由於歷史的原因,至今緬甸奉佛教為國教,國民的80-90%都是佛教信徒。據資料記載,緬甸這樣一個人口四五千萬的國家,和尚就約有10萬之眾,尼姑數千,大小佛寺在2萬座以上,佛塔也多達10餘萬座。
如果你是佛教信徒,那以我這次的經歷奉勸你一定要去緬甸朝聖。事實上,這次緬甸旅行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來自泰國、中國等地去緬甸朝聖的佛教徒。在聞名於世的仰光大金塔,我親眼看到了來自泰國的一個約有二三十人的朝聖團,帶著銀缽、鮮花等貢品,集體參拜大金塔,集體在大金塔誦經。
有人說,緬甸是萬塔之邦。到緬甸一看,發覺此言真的不虛。從曼德勒到仰光,從仰光到蒲甘,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都是閃著金光的佛塔和寺廟,到處都有僧侶的身影。同行一位朋友感慨地對我說:「這次旅行,可是把我這輩子的佛塔都看完了,以後不用再看了。」以緬甸古都蒲甘為例,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起,不惜耗費大量錢財,興建的各式佛塔多達5000多座,歷經後代的戰亂和多年的自然風化,現在還存有2000多座古佛塔。
實際上,我們造訪的第一站並不是仰光,而是曼德勒。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從城邊流過。它是緬甸著名的古都,也是緬甸現在的第二大城市。當地的華僑習慣稱之為「瓦城」。
曼德勒古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眼光,現在無論從空中看、還是從地面上看,它都不像個城市,更別說是什麼第二大城市。在我看來,曼德勒就像個大鎮子,幾乎沒有什麼樓房,大都是緬甸風格的低矮建築,這些房屋不像中國城市那樣擁擠在一起,而是較零散地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平原上;像樣的街道也不多,不少道路還是土路,難得一見水泥或瀝青鋪就的馬路,每當汽車駛過,難免會揚起陣陣塵土。有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片平原面積不小,許多地方還空著或一片荒蕪,以後它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而同樣沒有什麼工業的曼德勒,植被也不錯,到處都是綠樹。如果說要挑選曼德勒最具現代氣息的建築,那理所當然就是城郊新落成的國際機場。這個飛機場,是目前緬甸全國最大、最好的現代化國際機場,比其首都仰光的機場要好得多(仰光的機場還是英國人當年修建的,已經顯得又小又簡陋、陳舊),聽說這個新機場是泰國援建的。
游覽曼德勒,除了看眾多的佛塔,主要是在清晨或傍晚,登上曼德勒山,看日出或夕陽,據說這是曼德勒最令世界各地攝影家們痴迷之地。再就是參觀曼德勒的皇城。皇城為敏同王(公元1857-1878年)所建,坐落在曼德勒的城東北部,呈正方形,城牆以磚砌成,四周還環繞一條護城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皇宮遭到了破壞,現存的建築物據說還不到原來的一半。這個皇宮雖然也充滿著緬甸的建築風格,建築物鑲金鍍銀,看起來也還不錯,但同泰國的大皇宮、柬埔寨金邊的王宮相比較,不僅要小得多,也沒有他們那樣富麗堂皇和氣派。現在對外國遊客開放,當然了,有軍人把守,因為皇城內還住有軍政府的高官。
朝聖蒲甘
中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緬甸人則說:「不到蒲甘,就不算到過緬甸。」
我們是從仰光去蒲甘的。從仰光到蒲甘雖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據說路面太糟糕,坑坑窪窪,十分難走,如果乘汽車要花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選擇了飛機。
一大早起床,緬甸時間7點40分左右到達機場,8點多登上仰光航空公司的一架座位只有70多個的小飛機,僅用了20分鍾,我們就飛到了蒲甘。趁著此刻天氣還比較涼爽,行裝未卸,旅遊大巴把我們直接拉到了蒲甘的佛塔遺址。這時,已經相當於北京時間的10點鍾左右,光線很適合攝影。首先,導游帶我們看的是這里最有名的雪西貢佛塔,然後是最高的佛塔、最壯觀的佛塔等等,一個個地看下去。
同樣位於伊洛瓦底江畔的蒲甘,是緬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聖地。據史書記載,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開始大肆修建佛塔,以炫耀其強大的實力,到鼎盛時期,共興建了5000多座各式佛塔。因此,說蒲甘是萬塔之城,真是名副其實。
地處盆地的蒲甘,氣候常年炎熱,地面呈現出類似於非洲草原的地表特徵,土壤乾燥而有些沙化,一個旅遊者打趣地說「蒲甘蒲甘,普遍乾旱」。不過,這里雖然乾旱,卻又會下點雨,這對古塔的保存倒是比較有利。令人感到意外和愜意的是,盡管乾旱,但蒲甘並不乏綠草和樹木。放眼望去,數以千計的佛塔,都掩映在綠樹之中,無論是在朝陽里還是夕陽下,都非常的美麗。
由於天氣太熱,從中午到下午4點以前都不適合外出。抵達的那天下午,蒲甘氣溫最高時竟高達45攝氏度,很容易熱得中暑。所以,根據安排,大家中午飯後先在酒店裡休息。雖然,房間里有空調,還有電扇,但是還是覺得熱,就連床鋪都是熱的,好半天,也涼不下來,身上還是粘乎乎的。我的同伴,把自己的皮涼鞋用清水沖洗後,拿到屋外去涼曬了一會兒。居然,這皮涼鞋的後跟,被火熱的太陽曬化了膠粘劑,鞋跟裂開了,其高熱度為我等平生所未見。
下午5點,大家登車繼續參觀。先參觀了一處佛塔之後,看看時候不早,在我的提醒下,導游帶著我們前往另一處佛塔,目的是為了在那裡觀看蒲甘最美的一景——塔林夕陽。
下車後,為了表示對佛教的尊敬,按照緬甸人的習慣,照例得脫下鞋子,赤足,沿著陡峭的台階,攀上佛塔半腰的一圈平台。此時,已經是6時30分左右了,夕陽從遠處把落日的余暉撒在了蒲甘林立的各式佛塔之上,反射出土紅色的光芒,凸顯出一派庄嚴,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遠眺,則群山起伏逶迤,伊洛瓦底江為夕陽最後的輝煌映照得金光閃閃。塔中腰雖然面積不大,卻也聚集了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尤以歐美人士居多。大家都光著腳,在塔腰轉來轉去,尋找角度拍照、觀賞,力圖把這號稱東南亞最壯麗的夕照凝固在自己的記憶之中。
面對這有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今天的後人又該如何珍惜?哦,蒲甘,你不只屬於緬甸,還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人類!地球上的人們除了激賞你的壯美,還應當為保護你的永存而做點什麼。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2506/1124554.html

⑸ 早期人類社會的建築分為哪些(七)

由於伍重參加設計競賽方案過於簡略,後來在工程進行中遇到了一系列復雜而困難的技術課題。例如起初設想那些巨大的殼片是鋼筋混凝土殼體結構,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只能將每一個殼片劃分為一條條鋼筋混凝土的肋券再分段預制,然後才能組合成整體。為了減少施工的困難,又將全部殼片改為同樣的曲率,使每一個殼片都相當於假想半徑為76米的圓球表面的一部分。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的結構,用去8年時間,施工也費時3年多。工程預算700萬美元,實際費用高達12000萬美元。

這座建築也被視為悉尼市的標志。提起「悉尼之魂」,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那就是悉尼歌劇院——這一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20世紀最偉大建築之一也被譽為「澳洲之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劇院的建造過程充滿了曲折坎坷,這個夢幻般的建築物的設計藍圖當初差一點被埋沒在廢紙簍里。當年由4人組成的評委會討論審議歌劇院的各種設計方案。許多輪過後,評委會依舊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有人把伍重的方案又從廢紙簍里刨了出來。伍重的方案就成了實施方案。伍重說歌劇院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而這一創意來源也因此被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遊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歌劇院的獨特設計,自然也對傳統的建築施工提出了挑戰。工程的預算十分驚人,歌劇院落成時共投資1.02億美元。工期的耽誤和成本的昂貴,導致了舊政府的下台。新一屆政府繼任後,對修建歌劇院的態度沒有前任堅決。於是建設者和政府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迫使建築師伍重與悉尼揮淚告別,舉家遷離澳大利亞。當時,歌劇院工程連1/4都沒有完成。從那時起,伍重,這個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者再也沒有回來過。

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妃子建造的花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傳說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後就舉行了婚禮,王後便是米堤亞的公主賽米拉斯。雙方的父親在共同對付亞述人的戰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定下了這門親事。賽米拉斯對親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但對巴比倫這個地方卻沒有好感。因為她的故鄉在伊朗山區,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景宜人、氣候濕潤,可巴比倫卻遍地黃土、氣候炎熱。於是,王後思鄉心切,茶飯不思,日夜愁苦,美麗豐腴的少女很快就變得面黃肌瘦、弱不禁風了。新國王為了排遣她的郁悶,於是便仿照她故鄉的風光,建造了這座空前絕後、舉世艷羨的空中花園。

希臘歷史專家斯特拉博和狄奧多羅斯對此有不同的記載。據後者的描述,該園建有不同高度的越上越小的台層,合成劇場般的建築物。每個台層以石拱廊支撐,拱廊架在牆上,拱下布置成精緻的房間,台層上面覆土,種上各種豐木花草。頂部有提水裝置,用以澆灌植物。這種逐漸收分的台層上布滿植物,如同覆蓋著森林的人造山,遠看宛如懸在空中。這座花園才算作是最古老的屋頂花園。

巴比倫城的空中花園是古代建築史上的又一奇跡,至今令人神往。以此城為代表的建築技術成為巴比倫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巴比倫城在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南面約95千米處,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是兩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它地處交通要塞,建立於公元前3000年,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後來發展成為巴比倫王國的都城。巴比倫城有內外三重城牆,城牆的厚度3—8米,城牆之間用壕溝相隔。環城每隔44米就有一座防禦塔樓,全城共有300多座。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它有100多座城門,門框、橫梁和大門都是用銅澆鑄成的。巴比倫城不僅牆厚城高,壁壘森嚴,而且還建築了一套水力防禦系統。當敵人兵臨城下之時,只要打開水閘,幼發拉底河的大水就會洶涌而出,使城外變成一片澤國。城內貫穿南北的筆直大道叫聖道,它全用一米見方的大理石板鋪砌而成,中間是白色或玫瑰色的,兩邊是紅色的。聖道的盡頭有一座巨大的塔台式建築——巴比倫通天塔,它足足有30層樓房那麼高。希伯萊的神話故事裡說,人們建造巴比倫通天塔試圖達到語言統一、沒有隔閡、沒有紛爭的天國。耶和華懼怕凡間的人建造巴比倫城和通天塔的巨大力量,嫉妒他們的智慧和成功,於是暗施法術,擾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之間言語不通、相互猜忌,無法完成工程。但是,這項宏偉的工程最終還是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度,遺憾的是後來被破壞掉了。城內最大的建築馬都克神廟,在巴比倫通天塔的旁邊。但巴比倫城最傑出的建築成就,還是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

瑞德宮塔

即緬甸仰光大金塔,約始建於公元550年,初建時高9米,

瑞德宮塔

經過多次改建。15世紀時國王頻耶乾(1450—1455年在位)把塔加高到100米,底部周長430米,他的繼承人信修孚女王(1455—1472年在位)又在塔周圍增加建築物,形成今日的面貌。

塔為磚砌,表面抹灰後滿貼金箔,歷次修葺中在上面又鑲嵌紅、藍、綠等寶石,燦爛奪目。塔的輪廊為覆鍾形,塔身由寬大的向上收縮攢尖,形成柔和的曲線。塔身雖為多層,但水平劃分並不明顯,因而具有強烈向上的趨勢。塔基四角各有一座半人半獅子雕像,塔腳有64座同樣形式大小的小塔簇擁,使瑞德宮塔顯得宏偉挺拔。

現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兒子辛漂信王修建的。這次修建時,在塔頂安裝了新的金傘。

金塔底座周長427米,塔頂有做工精細的金屬罩檐,檐上掛有金鈴1065個,銀鈴420個,並鑲嵌有7000顆各種罕見的紅、藍寶石鑽球,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著名金剛鑽。塔身經過多次貼金,上面的黃金已有7000千克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鍾,有的像船,形態各異。每座小塔的壁龕里都存放著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國式建築的廟宇,為清朝光緒年間當地華僑捐資建造,成為大金塔地區古老建築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巨鍾,用磚砌成,塔身高112米,塔基為115平方米。塔身貼有1000多張純金箔,所用黃金有7噸多重。塔的四周掛著1.5萬多個金、銀鈴鐺,風吹鈴響,清脆悅耳,聲傳四方。塔頂全部用黃金鑄成,上有1260千克重的金屬寶傘,周圍嵌有紅寶石664顆、翡翠551顆、金剛石443顆。整座金塔寶光閃爍,雍榮華貴,雄偉壯觀。

大金塔東南西北都有大門,門前有與中國寺廟前常有的守門獅子一樣,各有一對高大的石獅。門內有長廊式的石階可登至塔頂,階梯兩旁擺滿商攤,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燭、鮮花,還有各種緬甸的風味小吃。

階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鋪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內供奉著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羅剎像,刻工細膩,端莊秀美。塔的四周有64座形狀各異的小塔環繞,有的像鍾,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製的。這些小塔的壁龕里都有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個較大的牌坊和一座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緬式獅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東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鍾,一口重約40噸,一口重約16噸。古鍾色彩斑斕,是1741年和1778年由兩個在位緬王捐建的。緬甸人視西北角的古鍾為吉祥、幸福的象徵,認為連擊3下,就會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大金塔的東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樹,相傳是從印度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聖樹圃中移植而來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緒年間由華僑捐款建造的名為福惠宮的中國廟宇,塔的南側還有一個專門陳列佛教信徒和香客們捐贈物品的陳列館。

氣勢宏偉、建築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僅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價值最昂貴的佛塔。每逢節日,很多人都到這里拜佛,人們進入佛塔時必須赤腳而行,就連國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則就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

1989年9月,緬甸政府對大金塔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拓寬了4條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裝了有玻璃窗的電梯,使大金塔更加宏偉壯觀和富麗堂皇。因為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聖山上,不管人們站在市內的哪一個位置,都能看見金光燦燦的塔頂。如果站在塔頂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覽無余。

郎香教堂

1955年,勒柯布西耶設計創作的朗香教堂剛剛落成,

郎香教堂

就在全世界建築界引起轟動。人們交口傳頌著它奇特的外形、內涵的豐蘊、藝術的神奇。

幾十年過去了,建築界潮起潮落,又不知有多少風格、多少思潮成了明日黃花。但只要你向一位熟悉建築的人問起朗香教堂,說不定他還會發出熱烈的贊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朗香教堂永遠是建築界的第一把交椅。

這種現象是令人驚訝的。在世界建築史上基督教堂何止千萬,名作也不在少數,何以這個小小的教堂如此令人矚目、令人贊賞不迭呢?甚至與基督教無甚淵源的人們也為之心折,拍案叫絕。

不僅僅如此,勒·柯布西耶是眾所周知的現代主義建築的旗手。當年,就是他號召建築師們要向工程師學習,要從汽車、輪船、飛機的設計創造中獲取啟示。他的名言「房屋是居住的機器」言猶在耳。人們知道他是很講理性的。那麼,這樣的一位建築師怎麼又創造出朗香這樣怪里怪氣的建築來了呢?難道我們可以說朗香教堂還是理性的產物么?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樣的背景和思想促成了朗香教堂?人們都說建築創作要有美感,那麼勒·柯布西耶的美感又來自於何方呢?

在朗香教堂的設計中,勒·柯布西耶把重點放在建築造型上和建築形體給人的感受上。他摒棄了傳統教堂的模式和現代建築的一般手法,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異,平面不規則;牆體幾乎全是彎曲的,有的還傾斜;塔樓式的祈禱室的外形像座糧倉;沉重的屋頂向上翻卷著,它與牆體之間留有一條40厘米高的帶形空隙;粗糙的白色牆面上開著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著彩色玻璃;入口在捲曲牆面與塔樓的交接的夾縫處;室內主要空間也不規則,牆面呈弧線形,光線透過屋頂與牆面之間的縫隙和鑲著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來,使室內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

對於朗香教堂的形象,人們觀感不一。概括起來,認為它優美、秀雅、高貴、典雅、崇高的人很少,說它怪誕的最多。晚近的美學家認為怪誕也是美學的范疇之一。朗香教堂可以歸入怪誕這一范疇。上面說的陌生感和復雜性,似乎就包含了怪誕,不必再單說。可是三者既有聯系,又互相區別。譬如看人,陌生者和性格經歷復雜之人並不一定怪誕,怪誕另有一功。

怪誕就是反常、超越常規、超越常理,以至超越理性。對於朗香教堂,用建築的常理常規,無論是結構學、構造學、功能需要,還是經濟道理、建築藝術的一般規律等等,都說不清楚。我們面對那造型、那模樣,一種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感想立即油然而生。為什麼?就是面前這個建築形象太怪誕了。

朗香教堂的怪誕同它那原始風貌有關。它興建於1950—1955年間,正值20世紀的半中間,可是除了那個金屬門扇外,幾乎再沒有什麼現代文明的痕跡了。那粗糲敦實的體塊、混沌的形象,岩石般穩重地屹立在群山間的一個小山包上。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它不但超越現代建築史、近代建築史,而且超越文藝復興和中世紀建築史,似乎比古羅馬和古希臘建築還早……它很像原始社會巨石建築的一種。朗香教堂不僅是凝固的音樂,而且是凝固的時間、永恆的符號。時間都被它打亂了,這個怪誕的建築物!

由此又生出神秘性。朗香教堂那沉重的體塊的復雜組合裡面似乎蘊藏著一些奇怪的力。它們互相拉扯,互相頂撐,互相較勁。力要迸發,又沒有迸發出來,正在掙扎,正在扭曲,正在痙攣。引而不發,讓人揪心。

這些都不易理解,甚至不可理解。誰造出來這樣的建築?明明是勒·柯布西耶,可是又不像人造的,完全不像20世紀文明昌盛國度里的人造的。他是不是超人?或者他是按超人的啟示造出來的吧?超人是誰?當然是上帝了。在這樣的教堂里向上帝祈禱,多麼好啊!

這都是猜測、是揣摸、是冥想,無法確定。許多建築物,也許是大多數建築物,即使單從外觀上看,也能大體上看出它們的性質和大致的用途,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各處的飯店、商場、車站、住宅……都比較清楚。另外一些建築物就不那麼清楚了,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劇院等等,需要揣測,可以有多種聯想。因為它們在我們心中引出的意象是不明確的,有多義性,不同的觀看者可以有不同的聯想。同一個觀看者也會產生多個聯想,覺得它既像這,又像那,有多義性,然後多義性帶來不定性。

朗香教堂的形象就是這樣的,有位先生曾用簡圖顯示朗香教堂可能引起的5種聯想,或者稱作5種隱喻,它們是合攏的雙手、浮水的鴨子、一艘航空母艦、一種修女的帽子,最後是攀肩並立的兩個修士。V·斯卡里教授又說朗香教堂能讓人聯想起一隻大鍾、一架起飛中的飛機、義大利撒丁島上某個聖所、一個飛機機翼覆蓋的洞穴,它插在地里,指向天空,實體在崩裂、在飛升……一座小教堂的形象能引出這么多(或更多)的聯想,太妙了。而這些聯想、意象、隱喻沒有一個是清楚肯定的,它們在人的腦海中模模糊糊、閃爍不定,還會合並、疊加、轉化。所以我們在審視朗香教堂時,會覺得它難於分析,無從追究,沒法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我們心中的復雜體驗。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而這不是缺點,不是缺陷。朗香教堂與別的一看就明白的建築物的區別正如詩與陳述文的區別一樣。寫陳述文用邏輯性推理的語言,每個詞都有確切的含義,語法結構嚴謹規范。而詩的語法結構是不嚴謹的、不規范的,語義是模糊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秋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能用邏輯推理去分析嗎?能在腦海中固定出一個確定的意象嗎?相對於日常理性的模糊不定、多義含混更符合某些時候某些情景下人心理上的復雜體驗,更能觸動許多人的內心世界。「詩無達詁」,正因為這樣反倒有更大的感染力。

可以說朗香教堂作為一個藝術形象,正是一種恍惚之象,它體現的是一種恍惚之美。20世紀中期的一個建築作品越出歐洲古典美學的軌道而同中國古老的美學精神合拍,真是值得探討的有意思的現象。

總之,陌生、驚奇感、突兀感、困惑感、復雜、怪誕、奇崛、神秘、朦朧、恍惚、剪不斷理還亂、變化多端、起伏跨度很大的藝術形象,其中也包括建築形象,在今天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思索,耐人尋味,予人刺激,觸發人的復雜心理體驗。因為當代有愈來愈多的人具有這樣的審美心境和審美要求。朗香教堂滿足這樣的審美期望,於是在這一部分人中就被視為有深度、有力度、有廣度、有烈度,從而被看作最有深意、最有魅力的少數建築藝術作品之一。

朗香教堂屬於建築中的詩歌,而且屬於朦朧詩派。

拉德芳斯凱旋門

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區,是現代巴黎的象徵。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靜的無名高地。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法軍敗北,巴黎淪陷,一小股法軍退守至這里的無名高地並頑強抵抗到彈盡糧絕,全部以身殉國。後人在高地上豎起一組雕像,題名拉德芳斯,意為防衛,以紀念陣亡將士。在新區的開發和興建過程中,不但這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整個新區也以此為名。

很快,拉德芳斯就有了一批高矮不一的寫字樓。最高的要數GAN寫字樓,足有179米高。然而這些高樓卻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他們說這些寫字樓妨礙了他們從星形廣場上看凱旋門的視線。為了緩解公眾的不滿情緒,法國政府又決定在拉德芳斯區建一座新凱旋門作為彌補。

此計劃由總統密特朗最先提出的。密特朗的宏偉藍圖是斥資150億法郎建造一系列現代紀念性建築物。拉德芳斯的大拱門就是其中一項。密特朗的初衷是以20世紀的建築風格重新修築1810年的凱旋門。1985年7月,丹麥建築師奧托·馮·斯普利格森接受了這項設計任務。這項工程計劃在1989年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年時竣工。不過,沒等到完工,斯普利格森就在1987年去世了。

丹麥建築師設計的拉德芳斯新凱旋門更像是一座立方體的高樓。這座白色大拱門高106米,立方體結構,中部掏空,形成了巨大的門洞,以模仿凱旋門的樣式。門兩側是寫字樓,共35層,總建築面積約為9.5萬平方米。乘坐電梯,可以到達新凱旋門頂部巨大的展覽空間,從這里向遠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處布勞涅森林和塞納河的風光,也可以看到遠方巴黎城區的景色。其實大廈是有一些不對稱的,它偏離中軸線6度,不過這並不是最初的設計構想,而是為了繞開地下的隧道而進行的專門改進。

也就是說,拉德芳斯的藝術是由法國政府的政策成就的。歷經數年的修建,現在的拉德芳斯商務區已有超過1000家知名公司的總部,也擁有全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廣場上放置著當代著名藝術家米羅、塔基斯和亞歷山大·考爾德等人的雕塑作品。新城中以拉德芳斯大拱門、CNIT(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為代表的建築充滿後現代主義元素,拉德芳斯商務區因此被定義為未來派城市。

中軸線設計師把拉德芳斯廣場和新區的代表建築——大拱門建造在象徵著古老巴黎的凱旋門、香榭麗舍大道和協和廣場的同一條中軸線上,讓現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遙相呼應,相映成輝。經過16年分階段的建設,拉德芳斯區已是高樓林立,成為集辦公、商務、購物、生活和休閑於一身的現代化城區。眾多法國和歐美跨國公司、銀行、大飯店紛紛在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樓。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四季商業中心、奧尚超級市場、C&A商場等為人們提供了購物的便利。

拉德芳斯區的代表性建築——大拱門,集古典建築的藝術魅力與現代化辦公功能於一體,是建築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大拱門佔地5.5公頃,門南北兩側是高110米、長112米、厚18.7米的塔樓。兩個塔樓的頂樓里是巨大的展覽場所,頂樓上面的平台是理想的觀景台。從頂層平台向遠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處布勞涅森林和塞納河的風光,也可以看到遠方巴黎城區的景色。

拉德芳斯區交通系統行人與車流徹底分開,互不幹擾,這種做法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地面上的商業和住宅建築與一個巨大的廣場相連,而地下則是道路、火車、停車場和地鐵站的交通網路。拉德芳斯的規劃和建設不是很重視建築的個體設計,而是強調由斜坡(路面層次)、水池、樹木、綠地、鋪地、小品、雕塑、廣場等所組成的街道空間的設計。

園林奇葩—達拉斯噴泉廣場這個佔地約6公頃的廣場,位於達拉斯市中央,環繞著艾利德銀行塔樓。塔樓60層高,全部為玻璃幕牆飾面。廣場總面積的70%被水面覆蓋,廣闊的水面是難以數計的樹木和噴泉。廣場的中央是一組由電腦控制的160個噴嘴的噴泉,可以自動調節噴泉高度。噴水停止時,行人便可自由穿越。440株柏樹象列隊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路旁或水中,柏樹間有序地排列著263個泡狀噴泉,水池隨地形呈階梯布置,水池間形成了層層疊落的瀑布。步行道由豆綠色石板鋪成,部分和水面平齊,步入其間,如同浮在水面。夜晚來臨,噴泉和樹木都有各自的燈光照明,景象壯觀。

噴泉廣場給人們提供了極好的休息、散步的環境,它可以增強人們對自然的感知和想像。《倫敦建築回顧》一書中稱該廣場為文藝復興以來,20世紀80年代最優秀的城市環境設計,是擁有最為廣闊水域的大花園。

城市廣場以硬質景觀為主,但不應只是一大片鋪地。現代城市廣場設計應從城市生態環境的整體出發,通過融合、嵌入、縮微、美化和象徵等手段,在點、線、面不同層次的空間領域中,引入自然、再現自然,並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特點相適應,使人們在有限的空間中,領略到無限自然帶來的自由、清新和愉悅。同時,城市廣場設計要特別強調其生態小環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陽光、又要有足夠的綠化,為居民的各種活動創造宜人的空間環境。如美國景觀建築大師丹·凱利在達拉斯設計的噴泉廣場。廣場的主體建築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聯合銀行大廈,是一棟典型的幾何體的玻璃幕牆建築,丹·凱利試圖運用水體激活周圍單調空曠的環境。不僅僅是復制自然,而是要將人對自然的體驗引導到城市環境中廣場在以5米為單位的矩陣上,通過361個噴泉和200餘株落羽杉在高密度的都市中造就一片自然風景。

⑹ 各個國家的著名建築物(最好有圖片。)

我就講幾個國家的供您參考。

⑺ 緬甸的問題

緬甸著名之特產品,首推珠寶玉石和珍珠,其它和竹編手工"漆器",表現在傢俱、花瓶等,相當精緻。

緬甸盛產金礦,由寶塔、佛身表面所鋪的金箔,即可強烈感受到,盛產金礦、金飾自然物美價廉,但要特別注意,皆凡金飾、珠寶及遠近馳名的緬甸玉,都只能在國營的商店購買,因為緬甸法律規定,必須持有國家的購物憑證,你購買的商品才能出關。

除此之外,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藤製品、綴滿亮片色彩艷麗的沙籠,在仰光的翁山市場都可以買得到,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你才會深刻地體會到,緬甸這個文明古國絕非浪得虛名。

在中國有市場的肯定是玉啊

⑻ 亞洲第一高樓在哪裡

截止到2019年6月13日,在阿聯酋的迪拜。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稱迪拜大廈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

哈利法塔高828米,樓層總數162層,造價15億美元,大廈本身的修建耗資至少10億美元,還不包括其內部大型購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樓群的修築費用。

哈利法塔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凝土、6.2萬噸強化鋼筋,14.2萬平方米玻璃。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調用了大約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機,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打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建造時的492米紀錄。

(8)緬甸第一高樓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

因為各種原因,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曾經進行過爭奪第一高樓桂冠的比賽,「第一高樓」的紀錄也在一直不斷被刷新。

截至2019年,中國第一高樓是上海中心大廈(632米,世界第二高樓,結構高度為580米),已完工並開放。結構第一高樓是天津117大廈。

⑼ 亞洲第一高樓位於什麼地方

亞洲第一高樓也是世界第一高樓位於西亞阿聯酋國的首都:迪拜—哈法利塔(高度828米)。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3,102,511人(2018年4月),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2016年,迪拜酋長國國民生產總值為3768億迪拉姆(約合1029億美元)。

迪拜也通過大型建築項目和體育賽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迪拜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築哈利法塔 ,還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島項目棕櫚島。

(9)緬甸第一高樓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 خليفة‎,拉丁化:burj khalifah‎,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稱迪拜大廈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

哈利法塔高828米,樓層總數162層,造價15億美元,大廈本身的修建耗資至少10億美元,還不包括其內部大型購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樓群的修築費用。哈利法塔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凝土、6.2萬噸強化鋼筋,14.2萬平方米玻璃。

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調用了大約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機,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打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建造時的492米紀錄。大廈內設有56部升降機,速度最高達17.4米/秒,另外還有雙層的觀光升降機,每次最多可載42人。

哈利法塔始建於2004年,當地時間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揭開被稱為「世界第一高樓」的「迪拜塔」紀念碑上的帷幕,宣告這座建築正式落成,並將其更名為「哈利法塔」。

參考資料

網路-哈法利塔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5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