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哪個邦是漢族人
A. 在緬甸的撣邦地區為何多漢族人
由於撣邦在地理上同我國雲南省相毗連,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又是同源異流的民族,因而歷來同我國有很密切的關系。英國殖民者並吞緬甸前,撣邦土司一方面向緬甸國王納貢稱臣,同時也向中國皇帝進貢並接受其冊封。元、明、清三代在現今緬北的木邦、摩密、蠻莫、孟養等緬甸地方土司,均歸雲南布政司管轄。明末桂王永曆帝逃入緬甸時,曾以撣邦為基地與清政府作戰,隨永曆帝逃入撣邦的部分漢人後來與撣人通婚,並定居撣邦。現今的撣族還分為普通撣族與中國撣族(即漢擺夷)兩大類。後者不僅人數居多,文化較高,而且有中國漢族的血緣關系。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撣族很多生活習慣乃至服飾都與漢族相似。撣傣關系極為密切,雙方結親者甚多,他們跨國界而居,隔界河相望,通婚互市,走親串戚,親如一家。
撣邦在經濟上也同中國有密切的關系。我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即「蜀身毒道」,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在這條古商道上,中國商人與撣國(今緬甸)或身毒(即印度)的商人進行貨物交換,用絲綢或邛竹杖,換回金、貝、玉石、琥珀、琉璃製品等。古老的蜀身毒道的路線,與今天的川滇公路、川緬公路、緬印公路的走向大體一致,並且有不少路段完全重合在一起。交通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從古到今兩國邊民的商業往來,邊民互市,源遠流長,始終沒有間斷過。
戰前雲南商人每年運大批布匹、食鹽、鐵器等日用品交換撣邦的白銀、葯材等土產。中國的礦工和建築工人在開發撣邦資源上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南渡礦場(老銀廠)即為旅緬的中國人參加創建,二次大戰前該礦場工人有半數以上是中國人,雲南每年往撣邦謀生的季節工人約有七八萬人之多。1938年8月滇緬公路全線正式通車,中國同緬甸撣邦之間往返更密切。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轉戰於緬北撣邦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軍。戰後「中國遠征軍」返國,其中一部分人留在撣邦一帶專事買賣。目前,在撣邦境內有華僑七八萬人,他們大多數是雲南人,在當地多從事商業和建築事業,這些華僑華人對溝通撣邦城鄉物資交流和繁榮城鄉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B. 緬甸的果敢族是漢族人么
是的,果敢族就是中國的漢族。
果敢,來自於成語果斷勇敢,是1969年果敢第二任特區主席彭家聲(四川人,第一任為羅卓英)要求回歸中國遭到拒絕後而改的。
C. 緬甸國內有個少數民族就是我們中國的漢族,他們的民族名字叫什麼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D. 果敢族是漢族么
是的!我見過果敢人,普遍的說法是,果敢族是1658年追隨明朝永曆帝朱由榔進入緬甸,後來留在果敢地區的「明末遺民」[4]。由於果敢地區與中國雲南毗鄰,因此果敢族內也包含了各個時期來自雲南的華人。中國部分學者認為所謂「果敢族」,只是華僑、華人中的一個按籍貫劃分的幫派,可稱他們為緬甸華僑、華人中的「雲南幫」(他們中絕大多數屬雲南籍)。
E. 緬甸佤邦是漢族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9
F. 緬甸出了撣邦,還有哪些邦也是漢族
佤族和中國的佤族是一個民族。
撣邦的果敢特區和第四特區是漢族區域,分別控制在果敢族手裡和中國知青手裡。
文革期間有幾十萬知青越過邊境進入緬甸加入緬甸共產黨進行革命,後來大部分人都留在了那裡。
G. 緬甸果敢族是中國人嗎
果敢人就是漢族人,和我們同族。由於緬甸政府採取緬化政策,不允許當地人說漢語,為保留漢語。改稱果敢人,說的是果敢語。果敢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大理國時期,劃屬永昌府孟纏甸范圍。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分。明代,其地流轉於傣族鎮康土司、孟定土司、耿馬土司、木邦土司。17世紀南明政權向西南方敗退,大規模的漢族平民隨著永曆帝的明軍遷徙到此。
清朝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
二戰時期,中國國民政府,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五強之一。為得到中國在反法西斯的支持,英國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果敢獨立。
1960,中緬劃界。當時中國與美(朝鮮戰爭)蘇(關系破裂)印(中印戰爭)關系緊張,國際形勢危險,國內自然災害,為得到緬甸支持,將果敢地區主動讓給緬甸。引起雲南人民的強烈不滿。
果敢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果敢人永遠是中國人的一部分。他們為了祖國,離開了祖國。
H. 緬甸果敢地區和佤邦的人都說的漢語,他們是中國人嗎
果敢是緬甸的一部分,但當地都是華人,據說是明末的時候,抵抗清朝的明軍後裔,聚集在那裡生存。緬甸有大緬主義,對其他的少數族裔都不太好。加上2戰後,北方的少數族裔,都擁有自己的武裝,所以,自然沖突不斷。果敢只是眾多武裝力量中的一個,因為都是華人,所以受到關注。
I. 緬甸佤邦是中國人嗎
中國人是非常愛國的,這點離中國越遠越能體會到。幾個政見不和的老師一個話題能吵個幾天幾夜,當地老師天天都一臉懵逼。
到了國外,也聽不得別人說中國不好,拚命維護國家形象,一聽到你們中國人怎麼怎麼樣有種被挖了祖墳的感覺。
也許我們從小受到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有些東西已經滲入骨髓。該我們考慮的不該我們考慮的都瞎操心。
在緬北呆久了,更能以理性的角度考慮問題,體會到別人的不容易。
在我們很多國人的心中,緬北一直有著特殊的位置,我們每個人都學過地理,未定國界跟已定國界清清楚楚,我們心裡總是拒絕承認一些東西,本能地認為那片土地跟我們有關系,我們還有一批同胞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那麼佤邦當地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我曾經問過當地人,你們感覺你們是緬甸人還是中國人?
他們好像永遠沒有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第一回答會說我是佤邦人。
不死心的我會窮追不舍,你認為你是中國人不?
他們也會搖搖頭,怎麼會嘛,跑到中國抓到會給送回來。怎麼會是中國人嘛?!
我想我沒法再提任何要求,也無法指責任何人,畢竟生活中還有網路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抓到緬甸偷渡人員,遣返回去的消息,有誰會深入了解一下,這些送回去的大多都是緬北的,也許是果敢也許是佤邦、也許是另外一個世世代代跟我們藕斷絲連的地方!他們永遠拿不到中國身份證,即使他們不願意拿緬甸身份證。
J. 緬甸的果敢和印度的曼尼普爾都是中國華人後裔嗎
緬甸的果敢是漢族,是中國華人後裔,印度的曼尼普爾並不是華人後裔。
中國不會出普京,果敢不會變克里米亞,漢人不是俄羅斯人也不是猶太人,漢人沒有強烈的漢族意識,一盤散沙,相互拆台內耗,所以蒙古滿洲當年能以幾十萬人的部族征服幾千萬漢人,所以漢人在某些地區的民 族沖 突中常常吃虧。
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1942年,果敢土司楊文炳寫了一份致蔣介石的請願書,表示「願率土重歸,抵抗日本侵略」。於是,遠征軍騎兵團,開始進抵老街地區流動防守,狙擊日軍進犯。楊文炳征調鄉勇兵丁,組建自衛武裝,配合遠征軍對日作戰。同年(1942)9月12日,楊文炳接到中國遠征軍轉來的蔣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國屬地,楊文炳是英國官員。。。。。。後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緬邊界談判,雙方忽略果敢問題,周 總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緬北地區大多讓給緬甸,當時被譽為「新中國處理邊界領土爭端的典範」,可謂「舊思路」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