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景棟有什麼好茶
⑴ 普洱茶是什麼
是一種茶唄!普洱茶(pǔ ěr chá) 歷史上曾有把普洱茶歸為黑茶類。同時,安徽農業大學的陳椽教授的《制茶學》一書中也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其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台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准里,把普洱茶定義為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種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外,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里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普洱茶餅(7張)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編輯本段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班崴、景谷、千家寨、鎮沅、無量山、勐庫。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洱茶樹照片集錦(6張)「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編輯本段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編輯本段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編輯本段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編輯本段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茶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反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⑵ 誰近期去過緬甸景棟啊,怎麼到那邊的,最好有手機號可以聯系下
別誤導人家,一聽你說就知道你沒有去過景棟。打洛口岸使用不了護照。版納州的人可以辦邊境通行證過去。其它人就只能偷渡或辦理一日遊了,但是不能過夜。還有勐拉的中國人也不能直接到景棟,農貿市場哪裡接賭客的車上面到是寫景棟,不過那是哄中國政府,大家都明白。我以前是在勐拉金星公司辦理去的景棟,大其力。要自己包車還要配一個導游。費用都是你付。這樣價格就會很高。我想你要去看朋友,呵呵,可能你朋友被關在景棟吧?最好的是淘寶上簽證,泰國和緬甸。然後昆明飛泰國清萊,坐出租大概人民幣120左右到美賽。如果早到就可以馬上過橋進入緬甸大其力。大其力有車到景棟,大概180公里。這樣就光明正大不用擔心被誰抓了。景棟街上看見中文字的商店都可以問了。
⑶ 普洱茶 90年代 勐海 千年古樹野生茶 怎麼樣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烘青機毛茶乾燥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察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面及反面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⑷ 普洱茶是什麼茶,我答綠茶說我錯了
1.什麼是普洱茶,及普洱茶的分類?
普洱茶是以地域命名的雲南傳統歷史名茶,也是中國歷史名茶。雲南省標准計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的定義是:「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這是中國大陸對普洱茶作出的權威性定義。
普洱茶屬於茶葉傳統分類中的「黑茶」類。原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中游一帶的思茅、版納、臨滄等地,它具有強烈的地域特點和工藝性特點,茶品以「陳」為貴,越陳越香。
目前市場上的普洱茶,依儲存方式、茶樹分枝習性、發酵程度、外型形制等,可以分為四個大類,每個大類里,包含了各自不同的小類、
(一) 依存儲方式——干倉普洱、 濕倉普洱
(二) 依茶樹分枝習性——喬木普洱、灌木普洱
(三) 依普洱茶的發酵程度——生茶、熟茶
(四) 依普洱茶成品形制——普洱散茶
普洱緊壓茶——普洱餅茶、普洱沱茶、普洱磚茶、特型普洱茶
普洱茶按歷史沿革來看,可分為傳統普洱和現代普洱。傳統普洱茶是指雲南大葉種曬青、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的特色茶。品質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自然氧化,特色是湯色黃褐或琥珀色,滋味甘醇滑爽,香氣陳香。現代普洱茶是雲南大葉種曬青作為原料,經適度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半成品後篩分形成級號散茶,蒸壓形成磚、餅、沱,柱等形茶。品質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微生物,其特點是湯色紅濃明亮(褐紅或棕紅)滋味甘滑醇厚,香氣獨特陳香。
普洱「生茶」和「熟茶」有什麼不同?
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是根據普洱茶加工過程中「發酵」程度不同進行命名的兩種茶。由於加工工藝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品質特徵。
普洱生茶,是製造普洱熟茶的原料,由於未經發酵處理,早期較多的保存了曬青毛茶的品質特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成分含量較高,茶性剛烈,耐儲性強。其香氣主要表現為荷香或清香中透著青草氣味,滋味濃烈、呈金黃色茶湯。隨著存放時間延長,茶品陳化加深,「青草味」等低沸點香氣物質轉化消失,香氣愈趨純正,陳香彰顯,水浸出物逐漸減少,苦澀味減淡,湯色加深漸變紅褐色。直達茶湯紅農明亮、葉底呈豬肝色、陳香高遠、滋味醇滑而「完全熟化」,這一漸變過程,在正常儲存下,需要15-20年。
普洱熟茶,因加工過程經過了增濕、增溫和長時間的的渥堆發酵處理,曬青毛茶在濕熱作用和大量微生物作用下,品質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首先是色澤轉紅轉暗,其次茶葉條索變緊變細皺結為各種「團塊狀」的茶葉。第三,茶葉減重率達15%—20%。第四,茶葉陳香彰顯,苦澀味減淡,湯紅褐明亮、味甘甜潤滑。
2.普洱茶的歷史
普洱茶是歷史最悠久,文化氣息最濃郁的一種茶。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民間有「武侯遺種」的傳說。普洱茶自唐代就遠銷內地和西藏,真正出名是在清朝作為貢茶。所以,迄今為止,普洱茶的種植、利用已有1700年的歷史了。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
「曬青茶」是普洱茶之母――普洱茶源於雲南粗朴的曬青茶;「茶馬古道」是普洱茶之父――滇茶馬古道,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在越南、緬甸、泰國、印度、東南亞各國、甚至歐洲都有普洱茶的足跡,普洱茶成為了中西文明的橋梁。經過1000多年的積淀,在清代雍正年間普洱茶被確定為朝廷貢品。同時在長期的運輸途中為普洱茶的陳化提供了時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一是官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南延車佛打洛,這是茶馬古道中是重要的一條,普洱貢茶就從這條路由騾馬運到昆明。許多老字型大小茶莊的普洱茶,由普洱經思茅,過車里(景洪)、佛海(勐海)到打洛,而後出國至緬甸景棟,然後再轉運至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來和香港等地。
二是關藏茶馬大道,普洱茶從普洱經下關、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進入西藏,再由拉薩中轉尼泊爾等國,主力是藏胞的大馬幫。
三是江萊茶馬道,普洱茶從普洱過江城,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至西藏和歐洲等地。
四是旱季茶馬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五是勐臘茶馬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往寮國北部各地。
在今普洱縣境內,仍保留有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大道遺址:一是位於寧洱鎮民主村茶庵壙的「茶馬古道遺址」,長約2公里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徒仄而上,二是位於磨黑鎮孔雀坪的「官馬大道遺址」,三是位於同心鄉的「旱季茶馬大道遺址」,那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見的馬蹄印,記述了昔日「茶馬古道」的繁榮如今馬幫消失了,但喝普洱茶的時候我們仍會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留下的或是浪漫、凄慘的故事。馬幫,是普洱茶產生的基礎,也為普洱茶品賞者留下了很多神遊的空間。
⑸ 我聽到的「茶馬古道」軼事
「茶馬古道」,近年來被炒的火熱,成了賣普洱茶商家的噱頭。我也受商家「引導」,認為這條貿易通道在那個靠腳步丈量天下的年代,是因為茶葉貿易的需要而出現的,也是因茶興起的。
但一次去朋友家做客,遇到個九十多歲的老年人,他自稱是會澤人,新中國解放以前從他十五歲就走在茶馬古道上,是一個老馬幫,主要走緬甸景棟到昭通市水富,他的馬幫經歷徹底顛覆了我對「茶馬古道」的印象。
老年人看到我對茶馬古道有興趣,馬上來興致,侃侃而來。我好奇的問,那時茶馬古道的馬幫主要以運茶葉為主吧?
老年人說,解放前跑了十多年的馬幫,就沒有見過運茶葉的,倒是有很多煙土。那時候的馬幫隊伍是非常富有,一個馬鍋頭帶領的馬幫隊伍都是二三百匹馬左右,兩個人管三匹馬,從會澤到緬甸景棟或者是佛海(今勐海),又返回到四川宜賓,一個來回差不多需要七個月以上,一路上要進驛站補給吃喝拉撒,每人配一桿槍,官方、土匪都要打點,還要給每個馬夫發工資,這些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銀子,如果不是運輸利潤高的物品,誰會去跑馬幫。
再說茶葉這個東西整個中國黃河以南都有,連四川藏區都是產茶區,當時利潤不是那麼高,只有奇貨才會有高利潤,通俗易講就是我這里有,而你那裡沒有,但又必需的貨物,才能抬高物價,賺取很高差價。
晚清到民國,茶馬古道上利潤高的東西主要有四樣,鐵、鹽、西方工業產品和煙土。鐵是日常生活和生產工具重要原料,比如鋤頭、鐵鍋等,生產生活離不開它,但很多地方又不會自己生產,所以可以保證高利潤;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和糧食一樣重要,是生活必需品,糧食家家都有種,但產鹽的地方不是到處有,是壟斷的暴利;西方工業產品雖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是奇貨,我們國家很多東西還不會生產,但內地一些會享受生活的民族資本家和土豪鄉紳對西洋的表、留聲機等很多工業產品作為上流社會的必需品,都是有錢的主才買得起,所以利潤可觀。工業品的運輸就得益於從緬甸仰光到景棟的火車道了。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方便掠奪緬甸修了好幾條火車道,仰光到景棟就是其中一條重要通道,西方的工業產品用船舶來到仰光,又用火車轉運到景棟,很多中國商人在景棟用馬幫運會國內,沿著「茶馬古道」到昆明,到宜賓然後改水路到重慶。
當然利潤最高要算煙土了,雲南的煙土是最盛名的,統稱「雲土」,質量打敗天下無敵手,是當時全國上流社會吸食鴉片的奢侈品,即使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鴉片,但質量和雲土差了不是一節半點,雲土價格都比其它地方煙土貴十倍不止。雲土又以今天的緬北部分地區和寧洱府以南的中國地區所產的為上好佳品,價格又可以翻幾番,是雲土中的貴族,就像現在古巴的雪茄馳名中外將近100多年,抽著都很講究。
近代上海灘鴉片出口佔到世界的70%,各路幫派壟斷了出口資源,為上海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雲土作為鴉片中的貴族,帶來的暴利更是無法估量,引得各路大亨大打出手。杜月笙的三鑫公司在上海灘叱吒風雲,但一涉及運送雲土佳品時,杜老闆本人都十分警惕,也有過被人劫貨的經歷。
雲土如此暢銷給我們滇南帶來了什麼?答案是社會的大變遷。滇南種植鴉片是在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英國人把鴉片帶到了緬北,緬北又把鴉片種植傳入滇南。
緬北和滇南地區都是崇山峻嶺,很多少數民族祖祖輩輩在這里沿襲著刀耕火種原始自給自足的生活,幾乎沒有商品社會,東西的交換基本就是以物易物,錢幣的使用還停留在中國上古時期的「貝」,中國文明都已經淘汰了差不多三千多年,但這里還在使用。例如,哈尼族同胞是一個喜歡把錢穿在身上的民族,到現在民族服飾上也會用「貝」做裝飾,那時候「貝」今天的金錢一樣是買賣物品的等價交換物,就像藏族喜歡把名貴的瑪瑙、天珠穿在身上一樣,靠昂貴的物品來顯示自己的財富。
當時緬北和滇南的山區就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他們沒有物品可以交流出去,外面的東西也就進不來,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但隨著英國人到緬北地區試種鴉片,而且發現質量上乘以後,鴉片種植也傳入了接壤緬北的滇南地區,喚醒了讓這片沉睡了幾千年的土地。全世界最好的鴉片自然能引來各地客商絡繹不絕,與世隔絕了幾千年的莽荒之地,運輸只能靠馬幫,運輸鴉片的馬幫帶來了白銀,摧毀了當地人幾千年以物易物,用「貝」當錢的古老封閉體系。有了白銀,這個古老體系就土崩瓦解,因為他們現在用的錢與外面世界一樣,就會吸引很多外面的人來賺取白銀。沒有白銀的馬幫就拉著鹽、鐵製品來村村寨寨換白銀。鐵製品的到來直接提高了生產力,鐵鋤頭、鐵刀的使用,改變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鐵鍋的出現讓烹飪方式也越來越多,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煙土的高利潤拉進了這里與外界的文明。
運輸雲土的馬幫隊伍一般都比較大,最少都是三四百匹馬以上,隊伍里人人都配槍,來滇南到時候馬上都馱著銀子,到了滇南或者緬北就找個有趕街天(集市日)的地方駐紮下來,因為有趕街天的地方,利於把消息傳送到周邊的各個村寨;也有的每年固定在某個地方,季節到了,大家就到約定的地方交易。馬幫一般都是駐扎兩到三個月才能收到足額的煙土,然後就返程了,沿著今天說的茶馬古道去宜賓,然後轉水運至上海。
馬幫經過之地都是翻高山,渡大河,穿雨林,痢疾、瘟疫橫行,匪患遍地,可以說走一次是險象環生,九死一生。但暴利是可觀的,從滇南到宜賓一次來回七個月,一個馬夫如果活著可以賺500塊大洋。
這位老人本來家裡窮到揭不開鍋了,跑了馬幫幾年,每次都很幸運的活下來,家裡也有了500畝良田,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建了方圓幾十公里以內數一數二的大院,出門坐人力洋車,還專門請了一個車夫,家裡還買了兩頭洋奶牛,每天早上全家人都有新鮮牛奶可以喝,買了洋留聲機、洋鍾,開了一間軋油坊。這一切都是拿運輸雲土換來的。
但兵荒馬亂的民國年代,軍閥更迭,匪患肆虐,民不聊生,餓殍滿地,在風雨飄搖的社會,是守不住財富的。
老人家經過一次洗劫,他失去了祖父母、父母和一個孩子,房屋盡毀,他和妻子出外辦事逃過一劫,兩人就開始了逃亡的生活。直到全國解放了以後才回到了老家,環境和平了,修養生息,八十年代小兒子分到版納工作,近幾年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交通也十分方便,經常坐著兒孫們的私家車,到處走走,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
他感慨他的這一生在解放前絕望過,想一死百了,但現在他倒是多想活幾年,這幾十年國家的變化日新月異。中國的歷史發展幾千年歷史只是不斷更迭朝代,國家的基礎幾乎變化不大。中國解放以後就不同了,變革了整個社會,社會不在動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富裕了。
交通的變化是翻天覆地,有了飛機、火車、私家車、高速公路,以前出門就是九死一生,簡直就是闖鬼門關。現在不同,現在出門是一種享受,是旅遊。「茶馬古道」也結束了交通運輸的使命,逐漸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
⑹ 普洱茶的歷史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編輯本段普洱分類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編輯本段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茶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反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記得採納啊
⑺ 51喝普洱,普洱茶的歷史是什麼
普洱茶(pu er cha)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⑻ 普洱茶茶餅以357克一餅定量最早出現在什麼年代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察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面及反面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⑼ 急需手抄報題目
普洱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pu er cha)
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茶馬古道
藏族諺語:「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漢語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
——來自雪域高原的火熱禮贊,指向一個斑斕古老的文化事件: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以前雲南普洱茶外運的路線,最主要的有「三道六線」,三道即:北道一線至北京;西道一線至西藏;南道四線出南洋或再到各地。其中,至西藏的路線歷史最為悠久,條件亦最艱苦 。這一線最遲從唐代即已開始,對形成大理、麗江歷史上的繁榮至關重要。藏銷普洱茶經麗江後,進入古宗西藏(香格里拉)和康藏。進入康藏的茶,部分在木里、鄉城、稻城、理塘銷售,部分到打箭爐(今康定)將雲南的竹筐包裝換為牛皮包裝後繼續前進,走康藏線運至拉薩等地。長路漫漫,險阻重重。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官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荒蕪;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編輯本段普洱茶國家標准
普洱茶國家標准出台於2008年,並將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該國家標准給普洱茶的定義是,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國家質檢總局規定,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雲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
普洱茶國家標准由雲南省政府新聞辦、雲南省農業廳、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端向記者表示,非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地區生產的茶不能叫普洱茶,雲南茶企業到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外購買茶葉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吳錫端解釋說,前兩年因為普洱茶被商家炒的很熱,福建、廣西、貴州以及緬甸、越南等福建周邊地區有不少茶企前來投資加工普洱茶,造成了市場混亂。雖然2008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逐漸降溫,這些企業中的大部分都撤出了對普洱茶的加工,但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出台普洱茶國家標准還是很有必要。
據了解,截至2008年9月底,雲南省共有852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目前只有這些企業可以生產普洱茶,而其中質量優良的普洱茶才能貼上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標志。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功能
一、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一般輕發酵茶對愛茶之人而言,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
二、 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葯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鈔必較,卻乃有茶事的樂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 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轉換富變化。從某個定義來說,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處於「現代進行式」,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五、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這餅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一樣講究年份、出身(酒庄、茶莊),注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保健和葯理
長期以來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質優良,止渴提神,還有特殊的葯用功效,普洱茶的葯理功用古譜早有記載,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雲:「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變遷,致癌因子無處不在,現代人可說是身處在癌症陰影中,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經雲南昆明醫學院腫瘤研究所證實,並在1991年亞太地區國際腫瘤學術會議上獲得舉世認可。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分類
(一)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二)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三)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沖泡與品飲
1、普洱茶沖泡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砂壺。
2、普洱茶沖泡份量: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20%,將茶磚,茶餅,撥開後.暴露空氣2星期,再沖泡味道更好。
3、沖泡普洱茶:要先沖過一次熱水對於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裡面。第一次沖泡茶葉的熱水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一並洗凈。第一次的沖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而第二次以後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後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後再喝。
4、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涌般撲鼻而來,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於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沁滲齒齦,並由舌根產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氣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優良。同時普洱茶的獨特風味,還與其有個自然轉化的過程有關,轉熟後的普洱茶,經過特殊的加工程序,壓裂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茶團,置於乾燥處自然陰干。再按運輸要求,包裝入簍,運住外地。雲南地處祖國邊疆,西雙版納地處雲南邊睡,山高水險.在古代交通極為艱難,茶葉的外運全*馬幫牛幫,山路上耽擱的時間很長,有的路段馬幫一年只能走兩趟,牛幫則一年只能走一轉,茶在馬背、牛背上長時間顛簸, 日曬風吹雨淋,使其內含物質徐徐轉化,導致普洱茶的獨特澤更明、陳香風味更濃。 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於公元1925年的《梵天盧叢錄》、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遣》《思茅采訪》、《物理小識》、《百草鏡》、《滇南聞見錄》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記載。近年來,國內外對普洱茶的生理、葯理功能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進一步的得到了開發。新進的研究發現普洱茶具有美容的效果,被譽為是「美容新貴」,可以.深層排毒。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特別適合有便秘困擾的MM,藉助普洱茶,能夠調節腸胃,恢復正常功能。徹底解決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殺手」的口臭問題;可以擺脫膚色暗沉。普洱茶最大的一個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張,從而加速血液循環,解決 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膚色暗沉以及各種惱人的斑點;可以纖體緊膚。法國巴黎聖東尼醫學院臨床教學主任埃米爾·卡羅比醫生用雲南普洱茶作臨床試驗證明:「雲南普洱茶對減少脂類化合物、膽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堅持飲用普洱茶,可以達到減肥、降脂、降壓的療效。
編輯本段天人合一 個性飲品 健康飲品
1. 地理標志:普洱茶是雲南獨特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雲南茶葉豐富的內質,也是雲南普洱茶獨領風騷的根本所在。
2.豐富口味: 雲南十里不同天的獨特氣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不同產區,形、色、香、質,絕無雷同的特點。
3. 綠色食品:雲南是一個邊疆省份,工業產業落後,在很多茶區基本上沒有一家化工企業。這也保證了雲南普洱茶,無污染、純天然的綠色品質。
4. 越陳越香:悠久的歷史,獨有的品飲文化,創造了雲南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
5. 天人合一:自然的陳放,歷盡風吹、雨淋、時間的催化,使雲南普洱茶的內涵與口感得到升華,如同人生。這也是普洱茶的天人合一。
6. 個性飲品:豐富的內質、個性鮮明的眾多香型及多變的口感,讓普洱茶更能滿足現代人多層次的各種品飲需求。
7. 健康飲品:含量極高的多種茶元素、微量元素,和最好的水溶性、釋出性,讓普洱茶成為健康的代名詞。
雲南普洱茶何以成名,正是因為他的七個獨特特點,讓普洱茶漸漸走入市場,發展成為一個有希望的產業!
雲南普洱茶是一個在原料產地、生產工藝、衛生要求上有苛刻要求的茶種。但它在香氣、口感、沖飲方式等卻沒有統一標准。這也是普洱茶為什麼會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膚色、不同體質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普洱茶的原因。普洱茶是一個包容的茶,更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茶。
編輯本段普洱茶 古今餐桌「混合飲料」
昆明至今還有:「好看不過素打扮,好吃不過茶泡飯」的俗話。雲南馬幫把普洱茶馱到迪慶、西藏,藏區人民用普洱茶配酥油打出的酥油茶,新疆、內蒙等牧民配牛奶或馬奶喝奶茶等等,其實都是大眾喜聞樂見,可以配餐共飲的「混合飲料」,雲南普洱茶完全可以開發出口感好喝的「混合型飲料」。
普洱茶入菜
普洱茶除了飲用之外,還可以用來入菜,其主要好處就是去油膩,清腸胃,因此普洱茶大都是用來烹調肉類的。另一方面,普洱茶的甘醇香氣入到菜味中,也可以錦上添花。用普洱茶入菜的前提是要選用優質的普洱茶。現在廣州的普洱菜式較港台少,在台灣,已經發展出了一系列復雜的「普洱料理」,如普洱雞、普洱魚、普洱貝、普洱蛋、普洱佛跳牆等等。
1.普洱肘子
先用茶湯(去掉茶葉)浸泡豬肘,去其油腥,然後再入鍋里燜。或者是直接在茶湯里加入各種醬料,然後放入豬肘文火慢燉。直至豬肘燉爛,茶香進入肉中。油膩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在這里奇妙合一,既解油膩又添茶香。
2.菊花、普洱熏鴿子
用甘菊花、普洱茶葉以及黃糖,在鍋里干燒,用產生的煙來熏鴿子肉。普洱茶的香味、焦糖的香氣滲入鴿肉中,甘醇香甜,味道既好又不傷腸胃。
3.普洱燉排骨
這例燉排骨是將排骨放入普洱茶湯中慢蒸得來。其中加入冰糖和鹽,味道一流。
4.普洱茶粥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湯來煮粥。但普洱茶的色澤決定了這粥呈紅中帶黑的顏色。
編輯本段雲南普洱茶的鑒賞
主要是通過觀察普洱茶的外形、湯色、香氣、口感、葉底、包裝等來進行鑒賞。
雲南普洱散茶的鑒賞
1. 看外觀
看外觀,首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嗅干茶氣味兼看干茶色澤和凈度,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陳香顯露(有的會含有菌子干香、中葯香、干桂圓香、干霉香、樟香等),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豬肝色),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只有陳氣,甚至帶酸餿味或其它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
2. 看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
3. 聞氣味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熱嗅看香氣的純異,冷嗅看香氣的持久性;優質的熱嗅陳香顯著濃郁,且純正,"氣感"較強,冷嗅陳香悠長,是一種甘爽的味道。質次的則有陳香,但夾雜酸、餿味、鐵銹水味或其它雜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4. 品滋味
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 感。
5. 看葉底
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優質的色澤褐紅、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
雲南普洱緊壓茶鑒賞
1. 看包裝
雲南普洱緊壓茶包裝大多用傳統包裝材料,如內包裝用棉紙,外包裝用筍葉、竹籃,捆紮用麻繩、篾絲,而且也為廣大普洱茶嗜好者們所接受、認同。查驗包裝材料是否清潔無異味,包裝是否緊實、端正、牢固,外形包裝的大小是否與茶身密切貼合,是否松動;棉紙是否為純棉質,字跡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創新包裝形式、精美小包裝等也要細致查驗。
2. 外觀
主要看勻整度、松緊度、色澤、嫩度、勻凈度等,看形態是否端正,稜角是否整齊,條索是否清晰,有無起層落面。如雲南七子餅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徑20cm,中間厚(2.5cm),邊緣薄(1.0cm),而且"臼"處於餅中心,不偏歪,茶條索清晰,無起層落面、掉邊,松緊適度,具"泥鰍"邊。
3. 看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雲南普洱緊壓茶,泡出的茶湯湯色明亮。質次的,茶湯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或絮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醬油"色。
4. 聞氣味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其方法與普洱散茶相同,優質的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銹水味或其它雜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敗味」。
5. 品滋味
與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 感。
6. 看葉底
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和光亮度。優質的色澤褐紅、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另外,鑒別雲南普洱緊壓茶質量還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是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的「蓋麵茶」或「撒麵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憑感官判斷並不容易,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多注意。綜合以上幾點,可以作為判斷年份的主要依據。如一般陳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氣味較重,湯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則氣味平平,略帶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⑽ 普洱茶產地是哪裡有誰知道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6�1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