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給客人送什麼禮物
❶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有哪些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人們相見,互相問好,世界上不論國家大小都會有各自的見面禮儀。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歡迎閱讀!
常見的見面禮儀種類
1.握手禮儀
握手是一種很常用的禮節,一般在相互見面、離別、祝賀。
握手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國家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廣泛運用於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間。行握手禮時,一般要求主人主動,男士必須光手,女士則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隻腳在內一隻腳在外。
握手禮是會議、社交、慰問等情況下使用。純禮節意義上的握手姿勢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對方的手掌持續1-3秒鍾,雙目注視對方,面帶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傾,頭要微低。
2.拱手禮儀
又叫作揖禮,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的禮節之一,常在人們相見時採用。即兩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目前,它主要用於佳節團拜活動、 元旦 春節 等節日的相互祝賀。也有時用在開訂貨會、產品鑒定會等業務會議時,廠長經理拱手致意。
3.鞠躬禮儀
鞠躬意思是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三鞠躬稱為最敬禮。在我國,鞠躬常用於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亦常用於服務人員向賓客致意,演員向觀眾掌聲致謝。
4.擁抱禮儀
在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常見的禮節,一般用於熟人和朋友之間,有時伴隨著接吻禮,是比較親密的一種見面禮儀。提醒您,這種禮儀一般用於同性或者親密的異性之間。
流行於歐美,通常與接吻禮同時進行。擁抱禮行禮 方法 :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挾對方左後肩,左手挾對方右後腰。握各自方位,雙方頭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擁抱,然後再向右擁抱,最後再次向左擁抱,禮畢。
5.吻手禮儀
吻手禮:吻手禮源於古代維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遞禮物的風俗,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是一種僅對貴族已婚婦女實施的禮節。吻手禮一般在室內舉行,並且僅限於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層社會貴族婦女相見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則可將指尖輕輕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錶示,則不吻。如女方地位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禮在英法兩國最流行。
6.接吻禮儀
見於西方、東歐、阿拉伯國家,是親人以及親密的朋友間表示親昵、慰問、愛撫的一種禮,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一個吻。
接吻方式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親友是貼面頰;親人、熟人之間是擁抱,親臉,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女之間是貼面頰,長輩對晚輩一般是親額頭,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間才吻嘴。
7.合掌禮儀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流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其行禮方法是:兩個手掌在胸前對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對,手掌向外傾斜,頭略低,面帶微笑。
8.跪拜禮儀
跪拜之禮,廣泛應用於中國古代社會,周時就有稽首、頓首、空首三大跪拜禮儀規定,行禮者必須雙手疊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時。這種禮儀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才伴隨著封建制度一同滅亡。
9.吻腳禮儀
吻腳禮是由東方傳入,表示一種拜服的態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對統治者所行的大禮。《舊約》和《新約》中都有關於吻腳的記載,表現一種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區,現在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禮節。
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是專屬於軍人的禮節,軍人行軍禮時舉右手,手指並攏,指尖觸帽檐,兩眼注視對方,直到對方答禮才可放下手。遇到長者或者長官時,軍人必須行軍禮。
10.點頭禮儀
點頭禮一般用於平輩和同級別的人之間,屬於比較快比較生疏的禮節。一般兩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進中繼續施行點頭禮,長官對部下、長者對晚輩答禮也可以用點頭禮。
11.碰鼻禮儀
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中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見面禮儀,即碰鼻禮。毛利主人在初次見面時必須與客人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說明客人越受他們尊敬。
12.貼面禮
在阿拉伯國家,兩個老朋友相見不僅僅會握手和擁抱,還會行貼面禮。行禮時,用右手扶著對方的左肩,左手摟住對方的腰,左——右——左貼面三次。如果兩人關系親密,還會在貼面的同時發出親吻的聲音。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
In Thailand 在泰國
泰國人見面打招呼,通常都是先雙手合十,再弓著額頭觸碰指尖(bow your forehead to touch your fingertips)。這在泰國被稱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對對方越尊重。
In Argentina 在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一般見面,會很隨意地擁抱一下(a casual hug)後在對方右側臉頰親吻一下。
In Greece 在希臘
在希臘,熟人間一般是以握手為主,而親近的人之間則是擁抱和親吻。他們除了親吻彼此臉頰兩下以外,還伴著「拍手」(a 「clap」)一次。
In Netherlands 在荷蘭
在荷蘭,吻面禮(cheek kissing)是有一定順序的,要按照臉頰「右側-左側-右側」的來親吻三下。但,關系一般的人之間以及兩個男人之間是不會親吻臉頰的。
In India 在印度
印度當地人之間問候,一般是雙手合十做祈禱的姿勢,頭向前傾(但不要鞠躬),然後說「Namaste」(印度合十禮)。
In Spain 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quick cheek kissing):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handshake)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In Botswana 在波札那
在非洲中南部國家的波札那,人們互相輕輕地貼一下手心(light palm touching)、碰一下手指,然後互相問一下:你醒來感覺怎麼樣……
In Bangladesh 在孟加拉國
在孟加拉國,人們的習慣更多是做一個比較隨意的行軍禮動作(casual salute)。
In U.S 在美國
美國人見面會握手或者碰拳頭(a fist bump),據說這樣可以減少細菌的傳播,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很贊同這樣的問候方式。
In Australia 在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面通常會握手(handshake),而親近的朋友間會親吻側臉頰以示友好。
世界各國常見的見面禮節有哪幾種?
1.日本人的禮儀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過午不食"的教規。
日本人講話分敬體、簡體兩種語言,使用時要麼都用敬體,要麼都用簡體,二者不可混淆。但對客人、長者、上司講話都用敬語,否則便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
日本在見面時一般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稍微低頭,眼睛向下,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互相鞠躬,互換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禮時雙手平攤膝前,同時表示問候。沒有名片就 自我介紹 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如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若遇女賓,女方主動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長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視禮節,每日鞠躬無數次,特別是婦女,溫柔體貼,極守婦道,對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時見面最普通的語言是"您早"、"您好"、"再見"、"請休息"、"晚安"、"對不起"、"拜託您了"、"請多關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隨便稱呼的。就狹義而言,它是指 教育 者(教授、講師、教員、師傅)和醫生;就廣義而言,則是對年長者、國家與地方領導人及有特殊技術才能的尊稱。即使被稱為"先生",也應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則會給人傲慢的感覺。對於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稱"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後加上職稱或"樣"(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於我們通常稱呼"小張"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飯使用筷子有許多講究,對於客房服務來說,要切忌為客人備餐時將筷子垂直插入米飯中,因為垂直插著筷子的米飯在日本是用來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的顏色;還忌諱荷花圖案;並認為梅花是不祥之花;贈送禮品忌諱"9"字。
2.朝鮮人的禮儀
朝鮮人見面也行鞠躬禮,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謝意。
3.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禮儀
在泰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個稱呼。對成年男人,常加"乃",(意為"先生"),"乃"字是尊稱,也表示男性。而對成年婦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國人一般只簡稱名字,口頭稱呼時,不論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親切。
泰國人見面時通常雙手合十於胸前,稍稍低頭,互致問候。合十分三種:小輩見長輩雙手舉得較高,一般到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高度;長輩對小輩還禮到胸前為止。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當別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當然現在的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有時也握手問好,但男女之間見面是不握手的。
泰國人認為頭是人最神聖的部位,隨意摸別人的頭被視為莫大的無禮。小孩子的頭只讓國王、高僧和父母摸。別人坐時,切忌將物越過其頭頂。遞送東西給別人須用右手;正式場合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時,要說一句"請原諒,左手"。小輩給長輩遞東西用雙手,長輩接東西時可用一隻手。他們認為,右手是清潔的,左手是骯臟的。至於拋東西給別人則更不允許。坐時翹腿被認為不禮貌,把鞋底對著別人,意即將別人踩在腳下,被認為是一種侮辱性舉止。婦女坐時要雙腿並攏,否則被認為缺乏教養。走過別人面前,必須躬著身子,以示歉意,婦女尤須這樣。就餐按輩份入座,長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長者先動手。
印度是一個人口、民族眾多的國家,居民分別信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伊斯蘭教、__、錫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羅門教,等級觀念極深。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此外還有烏爾都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等十多種主要語言。
牛在印度是神聖的,稱為"聖牛",牛奶更是聖潔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女人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稱呼姓,不稱呼名;女人通常則只稱呼名。印度人見面的禮節是雙手合十。對婦女不可主動握手。印度人交談中如同意對方的意見時,將頭向左搖動,不同意時則點頭。印度人以玫瑰花環獻給貴賓,賓主相互問好後將花環套在客人頸上。花環大小視客人的身份而異,獻給貴賓的花環很粗大,長度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則僅及胸前。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各種宗教,因此習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說來,等級越高,葷食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飯,拿食物或敬茶,遞取別人東西時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們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會開放,人們又嚴守本民族的禮儀,十分注重禮貌。禮節以握手為主。
新加坡人到中國來,一般都喜歡吃粵菜,而工程師、醫生等知識分子的早點則喜歡吃西餐。他們愛吃炒魚片、油炸魚、炒蝦仁,不信佛教的還愛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愛吃米飯和包子,不吃饅頭。水果方面,愛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點心。
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往往差異很大,因此在禮節上各不相同。在紐西蘭,人們盡管互不相識,但一見面,雙方都要與相鞠躬。如果是客人來訪,除了見面時互相鞠躬外,主人與客人還要互相碰鼻子一至兩次,表示親熱和對客人的歡迎。
阿拉伯人彼此見了面,將右手舉在額前,左手貼在胸,表示情意。
奈及利亞人的見面禮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輕輕彈幾下,以示問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見面時,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後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體健康;鼓掌握手,表示慶賀、祝福。
在摩洛哥,家裡有客人來訪,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則必須飲完,然後才促膝談話暢敘家常。
馬來西人見面時,則互相把手指並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輕輕地拍一下,然後把手貼在嘴唇或額角。
剛果人見面里,先伸出兩手握幾下,然後躬下身子吹幾口氣。
太平洋某些島嶼上的居民,彼此見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後用力向自己身邊拉,表示親熱、友好。
在葉門,如果客人來訪,主人便往客人身上灑香水。面緬甸人,則向來訪的客人身上潑水,當客人告別時,又用水潑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潑水,相互潑水,表示彼此情深誼長。
❷ 世界各國都是怎麼送別客人的
在印度、緬甸和甘比亞等國他們有一個左手禮,是不是很新奇啊常州禮儀也是這么覺得的,人們用左手干臟活、完成上廁所程序。平時端菜、接物、送客等,都不允許用左手。對不受歡迎的客人,主人送客用左手打發。
然而在尼泊爾山區民族對遠道而來的客人時,就有一種讓常州禮儀感到特別的禮儀——送鞋禮。剛開始見到客人時送一頂尼泊爾帽表示歡迎。告別時,還要送上一雙尼泊爾鞋。男客送黑色,女客送紅色,意為祝客人歸途順利,前途無量。
在新幾內亞那就讓人有點兒難以接受了,新幾內亞人在送別客人時會高聲尖叫。還把道路上的泥土往客人身上抹,據說此舉表示土地代表我的心,對你真心誠意。
泰國北部農村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客人來時有撐傘歡迎的習俗。若主人把傘收攏存放,則暗示主人要送客了。匈牙利人很好客,不管你帶不帶禮物到主人家,送客時他們都要送一份白色的禮物,表示祝你諸事順利之意。
❸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
緬甸有14個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著27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墠邦省東枝Taunggyi,因為海拔高所以氣候涼爽,加上萊茵湖的魅力,使它成為近年來緬甸最吸引人的避暑勝地。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隻,游湖的馬達船船身很長,船頭高高翹起,重心落在後半段,觀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個人;當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們由湖北岸的良瑞碼頭進湖去,長長水道上一路迎面而來的船隻多是載著湖中浮田出產的蔬果,還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❹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4)緬甸人給客人送什麼禮物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❺ 在緬甸送人東西為什麼必須在星期一到星期六,為什麼星期天禁忌送東西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夭。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
緬甸人認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須做兩次才能成功。所以,一般人都避開在星期二做事,緬甸人有個風俗,每逢星期五這一天,忌諱乘船渡河。緬甸人送給別人東西時,必須在星期一至星期六進行,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紗籠等。避諱母雞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財。避諱旅途遇蛇,若遇蛇,則應返回並推遲行期。忌在「安居期」(從緬歷4月15日至7月15日)結婚、宴請、遷居、娛樂,僧人亦不得外出。
❻ 緬甸人的生活習慣、風俗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拓展資料
緬甸人: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民族: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宗教: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入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參神拜 佛,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能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舉動,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入寺廟當一段時間 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後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民風淳樸、 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人
❼ 送國外客戶什麼禮物
比較有中國特色的手工禮物適合送老外哦。一涵手工刺綉名畫清明上河圖,五牛圖,千里江山圖都是代表性作品。另有實用汴綉筆記本,雙面綉桌上擺件,精緻禮盒包裝,更適合作為禮物贈送哦
❽ 我要去緬甸,尋求建議
前面這位朋友說的,在緬甸會英語的不多。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其實只要你的水平ok那一般的交際就不會有問題,緬甸多數老百姓都會一些英語的。
航班等具體情況寫在下面,請參考!-真累啊我用拼音打的!!
***緬甸概況
△面積
緬甸因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古時被稱為「黃金之地」,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毗鄰孟加拉、印度、中國、寮國和泰國,領土總面積約為六十七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平方公里,相當於美國得克薩斯整個州的面積,或英國和法國領土面積的總和,南北跨度兩千零九十多公里,東西超過九百二十五公里。沿印度洋的海岸線長達兩千八百三十二公里,森林面積占總領土面積的一半以上。
△氣候
緬甸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全年分為三季:暑季、雨季和冬季。平均氣溫北部高地21℃,為最低,中部地勢較低地區32℃,為最高。
△人口
緬甸聯邦共有4900萬人口,擁有135個種族群落,主要有克欽族,克雅族,克耶族,欽族,孟族,緬族,若開族及撣族等。
△宗教文化
90%的緬甸人信仰佛教,其餘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泛靈論。緬甸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居民保持著尊重老人的優良傳統,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密切。
△服裝
純棉、輕便的服裝,全年皆適宜。在涼季參觀北部地區時,建議穿開襟毛衫和小馬夾;在雨季最好帶上傘。穿便鞋或拖鞋會比較方便,因為參觀佛塔和寺廟時要求衣裝得體,赤足(脫去鞋襪)。遊客最好不要穿著熱褲或短褲。
△語言
官方語言是緬甸語,英語應用也很普遍。
△經濟
在經歷了二十六年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之後,緬甸經濟正向市場經濟轉型。在國內和對外貿易中,政府鼓勵和發展私有成分,在幾乎所有的經濟部門中都允許外商投資。農業仍然是經濟的主要成分,以農基工業為基礎的緬甸工業優先發展中小企業。從長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緬甸有著巨大的潛力。
△旅遊
緬甸四個主要的旅遊中心是:首都仰光、緬甸王朝的最後京都和緬甸的文化中心曼德勒、緬甸考古地址最豐富的景點蒲甘和人們用腿劃船的茵萊湖。
△時差、電力
比北京、新加坡、香港時間晚一小時三十分鍾。230伏交流電,50赫茲
△營業時間
銀行 9:30-15:00 周一至周五
辦公室 9:30-16:30 周一至周五
商店 6:00-22:00 周一至周五
△緬甸食品
緬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飯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魚醬有許多種形式,米飯、其它菜餚與湯一起食用。米粉和魚湯做成的魚粉湯,椰子、雞肉咖喱加面條做成的椰奶面條都是緬甸人最喜歡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緬甸也盛產海鮮,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緬餐和中餐館中,螃蟹、對蝦、龍蝦和其它貝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典型的緬餐館供應肉類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緬甸餐館還可以做中國菜和印度菜,其它風味的亞洲菜包括泰國、越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風味的菜餚在緬甸也可以品嘗到。西餐主要是在賓館飯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館提供義大利菜。
緬甸有許多茶葉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幾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購物
由於仰光的免稅店、零售店、超級市場和便利店中貨物品種繁多,進口的或本地的都是統一標價,所以購物的真正樂趣就只能在著名的昂山市場中才能獲得了,在那裡購物簡單而有趣,還可以還價。昂山市場位於仰光市中心,有兩千家店鋪,出售各種各樣獨特的當地特產和昂貴的貨物,包括黃金珠寶、銀器、工藝品、漆器、油畫、傳統木娃娃、曼德勒絲綢、特色肩帶手提包、食品、化妝品和裁縫手工做的衣服,都是可購買的貨物。
緬甸的工藝品大多是手工製造的,價格合理,是最好的紀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掛毯銀器、銅器、絲綢和棉織品、以及傳統服裝、肩包,都是受歡迎的物品。在緬甸珠寶中心和其它有許可證的珠寶商店中可以買到世界聞名的緬甸紅寶石、翡翠、藍寶石和珍珠。
昂山市場的店鋪每天上午九點半營業至下午五點,星期一和政府公告的假日除外。
△娛樂
傳統音樂和舞蹈(格勒衛皇城飯店、大湖飯店、雅達那公園、龍瑪蕾餐廳)
音樂酒吧、卡拉OK、迪斯科舞廳等。
△緬甸風俗禁忌
緬甸人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上午十點吃一頓,下午五點吃一頓,早起洗澡後,只喝杯茶,吃些點心或炒米飯、煮豆等充飢。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魚吃。吃魚只喜歡吃淡水魚。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 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緬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門辦事,認為在這一天出門辦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辦兩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辦,出門前,邁出幾步之後,必須再退回屋內,然後才上路,以示反復兩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辦成功。送物:緬甸人崇拜佛教,樂善好施,但送給他人物品時,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來說,送物必須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間,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籠送給別人。在星期一,緬甸人禁忌送牛給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頭、竹子等送給別人;星期三,禁忌把稻穀贈給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銀製品。此外,緬甸人還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錢給別人。用手在緬甸、印度,有一個禁忌常會被初到者忽視,即當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潔凈的。這是因為他們上廁所時用左手(緬甸的廁所里,不論檔次高低,都有洗手設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龍頭,亦或只有一個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時送茶、上菜、接物、遞東西都不允許用左手,見面時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
男人必須當和尚。緬甸的男人雖然生活悠閑,但他們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則是幾年、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星期。除信仰因素外,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窮人為了有個地方吃住,富人為了長命百歲,體弱者為消災去病,強壯者為福上加壽,運氣好要當和尚高興些日子,運氣不好也要當和尚去去晦氣,婚前為婚後幸福要出家,婚後為重溫婚前獨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
△婚俗。依照緬甸歷來的習俗,一個小夥子想娶某位姑娘,要將心事告訴自己的父母,他們便到女家去,告訴女方的雙親。如果老人們都同意這門親事,年輕人便在一起過日子。但是這不等於就開始了夫妻生活,這還是「認識階段」。兩三年後青年男女雙方初衷未變,這才談到舉行婚禮的事情。緬甸人婚俗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婚禮沒有宗教色彩,婚後新娘獨立自主,不更改名字,對自己的財產擁有所有權,萬一離婚可以帶走。經濟上平等。因此,在這個號稱"亞洲第一女權國"有這樣幾句俗語:"和尚是瘦的時候好,水牛是胖的時候好,男人是聰明的時候好,女人是出嫁的時候好。"
緬甸是非常注重禮節的民族,行止坐卧、進食、就寢、接待客人都有一整套的禮節。對老年人特別尊敬。緬甸人多行合十禮,在外交場合行握手禮,在重要場合,城裡人均用刀、叉、勺進食。緬甸佛家人絕對不能殺生,但可以食肉滋養身體,這是與其他佛國所不同的。緬甸以烏鴉為神鳥,不能捕捉和傷害,牛在緬甸也被視為神物,任其遊逛,不得傷害。
*********以上是在網路中搜索到的資料匯總。
因為搭乘航班去緬甸的遊客人數不多,自今年5、6月份航班銳減。
現在中國到緬甸的航空路線是國航周四和周日的兩個航班,北京8:30到仰光13:55(當地時間)是CA905,仰光14:55回北京22:30是CA906,在雲南昆明經停一小時。建議訂購OT票,打折多一些(折扣率視各地市場行情),國內轉機有很大優惠,從我們當地到北京只收取100元的機票費用。
個人建議最好隨團前往,畢竟出了國境人生地不熟。安全問題暫時看還okay,就是去了之後你會發現緬甸的落後加上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的貧窮在社會各個角落都體現的出來。
當然不管在哪裡都不缺少富人,仰光局部地區也會很繁華。
去的話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1、那裡很熱,40多度。2、環境,有些地方尤其公共聚集區氣味會很難聞-人多汗味就多。3、吃的不一定習慣等等吧。
btw,辦理簽證需要預留5個工作日的時間。
回答被採納的話,可以分享7月份緬甸最新照片,保證不忽悠!
%%%%%%補充回答:城市裡方便,郊區肯定有影響,涉外酒店ok
❾ 給國外客戶送禮送什麼
禮物一:中國風京劇絹人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二:中國傳統虎頭娃娃鞋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已育或備孕)
禮物三:三潭印月小夜燈(附三潭印月剪紙)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四:中國風青花瓷四件套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五:中國傳統老北京布鞋
適用對象:男性客戶(偏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女性客戶)
禮物六:中國風純手工復古竹編手提包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七:中國風民族首飾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八:景泰藍煙灰缸
適用對象:男性客戶
禮物九:中國民族風帽子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十:中國風風箏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一:中國結雕漆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二:中國風窯變釉茶具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三:中國風板式泥塑擺件(掛件)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四:中國風漆器彩繪首飾盒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十五:中國風喜慶娃娃擺件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六:功夫熊貓玩偶
適用對象:男女客戶皆可
禮物十七:民族風綉花手拿錢包(手提包或單肩包均可)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十八:中國風鼻煙壺
適用對象:男性客戶
禮物十九:民族風亞麻圍巾(桑蠶絲真絲披肩圍巾)
適用對象:女性客戶或男性客戶配偶
禮物二十:中國雲錦卷軸
適用對象:男性客戶
❿ 去東南亞帶什麼禮物
下面是我個人的看法:
1.例如中國結,對聯,香木扇,木雕等小掛件裝飾品
2.比較貴重一點的,如:中國陶瓷,屏風,木桌木椅等大型
3.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如:中國水墨畫,字畫的模擬品,詩集等。
4.如茶,紹興老酒等富有特色的食文化
5.一雙精緻的筷子
6.送一些絲綢製品
7.送一些特色小吃
8.象一盤有著中國十大古曲的CD
9.一支毛筆
下面是我摘錄的資料
送禮的訣竅: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以下是一些送禮給外國人的注意: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用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喜歡用淡色包裝紙。向外國友人贈送禮品時,既要說明其寓意、特點與用途,又要說明它是為對方精心選擇的。不要畫蛇添足地說什麼「小意思,實在拿不出手」等等,這種過謙的說法,會大大減低禮品的分量。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國家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面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贊賞。
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
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
日本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但日本人忌諱打上蝴蝶結。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
美國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歐洲國家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
阿拉伯國家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國外禮物贈送禁忌:
在阿拉伯,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作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心裡將鄙視你。
德國送禮講究包裝
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送給主人,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需用要細致周到的安排。
法國送花別捆紮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支不捆紮的鮮花,菊花在法國只在葬禮上才用的。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禮品
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認為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的小型家用產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日本人有送禮習慣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於是收禮人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微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英國人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
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闆和私人名義。
各國互贈禮物的習俗:
日本 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
美國 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歐洲國家 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
阿拉伯國家 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