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小河村在哪裡

緬甸小河村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14 21:29:07

❶ 山西陽泉有個小河灘具體地址在哪裡啊怎麼做車 求急!

小河灘小學校在平定五礦,乘坐陽煤集團到五礦的礦交車,或市公交公司到平定蘇村的18路公交車即可到達。

❷ 山西哪裡好玩旅遊景點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第一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 張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第三批)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祝你旅途愉快!

5A級景區: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雲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公元495年,歷時40餘年,加上其餘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4A級景區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黃河壺口瀑布 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 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35 公里、介休綿山 4 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 108 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解州關帝廟旅遊區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縣城北面賈村西側,明時有廣濟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漢代種植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數圍高大數丈,蔭遮數畝蒼勁挺拔。大運路縱衷穿其東,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外地,而遷民追多的洪洞與附近地區的移民就在這里集中出走。被遷的移民起程時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古大槐樹便成了當時移民門離別時記憶最深的標志。時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依然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漢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乾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如同當年的漢代古槐一樣挺拔。為了紀念古槐,1911年在漢代古槐處建立了一座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別有風格的碑亭。

❸ 山西陽泉有個小河灘具體地址在哪裡啊怎麼做車 求急!

我是陽泉的,你說的是小河村,還是河灘村,我們這里好像沒有什麼小河灘。把地名要搞清楚,我再看看能不能幫到你。
小河村,就在陽泉市郊區義井鎮。河灘村在陽泉市平定縣娘子關鎮。

❹ 人類文明中華源流

破除迷信 還原中華 改寫人類文明史

由於中華近代的落伍,「西方中心」論泛起,中華文明「西來說」也隨著這種文化背景應運而生。中華文明「西來說」雖然早就受到中華有識之士的駁斥批判,著名愛國學者梁啟超先生在20世紀初常為中國居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末鳴不平,不甘於中國古文明排位於埃及、巴比侖和印度之後,曾大聲疾呼「中國乃世界文明之鼻祖」,但當時應者寥寥。長期以來,西方學術界盛氣凌人,國內知識界普遍存在對西方的盲崇,兩者相對益彰,使得中華文明「西來說」一個時期以來甚囂塵上,時不時出來折騰一番。中華文明今天面臨的民族虛無主義有其深厚的歷史的根源。《論語》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在整理古籍時,「述職方以除九丘」、「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剪裁了他認為不合適的許多上古檔案史料,將堯舜時代一直到三代周的歷史截斷了,更別說以往的歷史了。到司馬遷時,繼承孔丘歷史觀,不究先秦史籍所載古民族圖騰的內涵,懷疑《山海經》、《禹本紀》等史書的真實性,「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將「三皇五帝」史當成了「怪力亂神」的神話。到近代,西方中心論、民族虛無主義大合唱,活生生地要將人類文明的源體、母體進行最大限度的壓縮、扭曲、變形、分斷、撕裂,而這一過程,有的是學術無知的跟風,有的是要達到種種目的。

英國的崔瑞德(D. Twitchett)與美國的費正清(John K. Fairbank)共同擔任主編的《劍橋中國秦漢史》,199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本,書中「總編輯序」說:

當十多年前開始計劃編寫《劍橋中國史》時,本來當然打算從中國歷史的最早時期寫起。但是,在我們著手寫這部叢書的幾年時期中,我們不論對中國史前知識,或是對公元前第一個千年大部分時期的知識,都因大量的考古發現而發生了變化;這些發現始於20世紀20年代,而自70年代以來取得了越來越大的發展。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變了我們對早期史的看法,而且至今還沒有對這些新的證據和傳統的文字記載作出任何普遍公認的綜合。盡管屢次作出努力,試圖計劃並寫出能夠總結我們早期中國知識現狀的一卷或幾卷著作,但事實證明現在尚不能做到這一點。很可能還需要10年功夫,才能對所有的新發現進行可能有一定持久價值的綜合。因此,出於無奈,我們在編寫《劍橋中國史》時,就從秦漢這兩個最早的帝國政體開始。

幾十年來,我們的考古取得了長足發展,顯示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源頭的考古成果一個接著一個,但為什麼我們的歷史界竟是不能對自己的偉大文明的最新成果進行有效的梳理總結呢?以至於西方學者也由於「至今還沒有對這些新的證據和傳統的文字記載作出任何普遍公認的綜合」而「出於無奈,我們在編寫《劍橋中國史》時,就從秦漢這兩個最早的帝國政體開始」。但幾十年來,民間愛國人士、有識之士如當年的梁啟超先生般為中華文明所蒙受不應有的境況鳴不平、大聲疾呼,以個人的微薄的財力物力人力長期不懈地奮斗!筆者深深為這些高擎起中華文明文化、為真理而戰的中華民族真正的文化脊樑所感染,也深刻認識到對中華文明文化誤解的化解其實就是對人類文明文化進程的正本清源,從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健康、和諧、進步的繁榮之路而不是繼續在弱肉強食的假大空中惡性循環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在這里,筆者要再次向吉林的宮玉海先生、湖南的林河先生、北京的王大有先生、重慶的史式先生、廣東的董立章先生等致力於洗刷中華文明文化污垢、還原中華並人類文明文化史本來面目的仁人志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研究人類起源文明發展史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基本准確的方向,要理順出一個基本符合人類歷史發展本身的史學框圖來,不能主次顛倒、干枝錯位。不幸的是今天的人類歷史學認識和研究並沒有隨著考古的突破而有相應的進步,過去以西方中心論背景下形成的一些歷史認識、命題還在大行其道,流行於世,充斥著人們的頭腦;非但如此,這些觀念還正在成為人們常識性的知識和思維的基本邏輯,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不幸與悲哀,也是人類史學研究必須加以撥亂反正的大是大非問題。

比喻說「人類起源於非洲」這個命題的提出和研究本身是沒有什麼錯的,只要事實、史實、科學和考古的驗證能證明這命題成立,這樣的話,不僅沒有什麼錯,而且是對人類歷史的重大貢獻。人們曾抱著歐洲是人類進化中心的觀點是因為當時史前考古多集中於這門學科的發祥地法英等歐洲國家;20世紀60年代西方科學家在北非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區發現了3500萬年前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從而形成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假說;當爪哇直立猿人、北京猿人的發現時同樣使「人類起源於亞洲」風靡一時;而當非洲陸續發現了比較系統的300到1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時又回到了「人類起源於非洲」命題上來,這些都正常反映了人類起源研究發展的過程,是無可厚非的。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史實、事實、考古和科學越來越證明「非洲起源」論的無可非議當然是好事,說明我們的研究是越來越向人類發展的真本靠攏;而實際的研究卻變了味甚至正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任憑想像亞洲(中國)或其它地方的現代人類突然消亡不存在了,代之而來的是非洲考古出來的這些幾萬年或十幾萬年的人類的突然出現並替代了假設消亡的原始人類或原住人類,這是科學還是臆想?給這一謬論推波助瀾的分子遺傳假說的最大謬誤在於:首先肯定「人類起源於非洲」、「現代人類是從非洲走來」這兩個准前題,然後來證明中國人、其它地方的人的基因與非洲人相似,就斷言其它地方的人是從非洲來的。同樣的道理不是也可以斷言非洲、歐洲的人是來自中華人種(黃種人)的嗎?且從進化程度來看,中華人種不高不矮,智商最高,進化最為成熟。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名譽教授理查德·林恩於1977年開始進入人種智商這一領域的研究,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收集研究了130個國家的智商測試後,得出的研究結論是: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他們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平均值為105,明顯高於其他的人種。研究中腦容量也證實了這一點:東亞人的平均腦容量為1416cc,歐洲人的腦容量為1367cc,而撒哈拉地區的非洲人腦容量為1282cc。

比喻說,人類文明發祥最早是「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創造的文明」這一世界史教科書中基本認定了的觀點,其實連提出這一觀點的西方學者也承認創造兩河流域最早文明的蘇美爾人是突然出現的,人種也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語言也與漢語相似。進而述之,古印度、古埃及文明的創造都具突發性,創造者的身份也明顯地帶有中華色彩。美洲、澳洲和海洋島嶼中發現的一些古文明就更不要說了,這由至近代的所謂的土著人都還是中華人種所充分見證。

比喻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一說在中國學術界是基本鐵定的歷史觀,但隨著近幾十年來長江流域考古新發現直接形成了對這一觀點的懷疑沖擊,如長江流域上萬年以上水稻農耕文明遺址的相繼發現,從根本上動搖了黃河流域中心論的觀點。而歷史上黃帝戰勝末代炎帝和長江流域文明的最後捍衛者蚩尤後黃河文明逐漸成為6000年來中華文明的正統,才使得央央中華上萬幾千年的伏羲、神農、炎帝時代的歷史化為烏有成為神化,黃河流域一些早期文明由於還晚於了從長江流域遷徙於西亞東北非的早期糯民(種糯稻的農耕人)建立的農耕文明,如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由此也使得西方一些學者和國內的疑古派、媚外者藉此譫謅中華民族及文明來自西亞中東北非的口實。

比喻說,500年來「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謊言流遍全球,而歷史的真相表明,中華先祖於萬多年前就從中華本土或陸橋或洋流赴美洲開拓,且大部眾赴美洲開拓的歷史直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才停止,以後直到近代都有中華奇士陸續赴美一個時期互有來往。中國文物在美洲不斷的發現,如墨西哥發現的「大齊田人之墓」的墓碑,是中華戰國時代的遺跡;在墨西哥發現的中華人模樣的泥像和泥塑佛像數百尊,旁邊還有以中國繩索貫串的古銅幣數十枚;秘魯北部喜太(Truillo)山洞中發現的裸體美女神銅像上,雙手提著的銅牌,兩牌各鑄「武當山」三漢字,字體介於隸楷之間;東晉的法顯高僧和南齊的慧深和尚都到過美洲, 慧深著有《扶桑國記》;英國學者加文·孟席斯提出的鄭和發現美洲早在西方引起關注……

比喻說談到漢字與英語等西方拼音文字的優劣時,由於近一百多年來西方中心論佔主導地位和與之相配套的理論、教育使大多數人會毫不遲疑的說漢字太難不如英語等西方字母文字容易學或先進。而事實是,無論拼音文字怎麼發展,它的這種線性結構(結板性)、對新事務表達時必須創造新詞(單詞)的累積性(死質性、垃圾性)、表達事務時的繁冗復雜性(語序、語法的冗餘繁復)都表明了其天然的弱質和難學。中華漢字的前身由最早的幾萬到萬幾千年的圖畫符到八、九千年的早期抽象刻劃文(包括早期甲骨文)到比較成熟的幾千年的陶文、甲骨文等積奠發展而來,最早的甲骨文出土是距今近9000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而由中華古形象文字衍生出來的字母文字最早的歷史只能上朔到距今3500年左右,其史源字母是由中華互人(西方叫腓尼基人)所創,叫腓尼基字母;中華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已具有六書,即:象形、指示、形聲、會意、假借、轉注,西文與中華如此豐富、多功能的由幾萬年歷史積淀發展而來的語言文字相比何止相差千萬里,但由於近代西方的崛起和全球殖民,才使得西方這一由中華象形文字在海外的變體——埃及聖書字、巴比倫楔形字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線型字母文字反而流遍全球,成為強勢語言,這其實也是人類文明文化發展的大倒退,線型拼音語言文字也是後來並延續到今天種族沖突、不同語言國家紛爭不斷的根源之一。

另外,西方歷史學者刻意區分文明與文化的概念,什麼「文化(culture)」是一個屬於石器時代范疇的概念,用於專指石器時代特別是新石器時代包括金石並用時代的原始部落人類遺跡;而「文明(civilization)」是屬於青銅時代范疇的概念,專指人類進入青銅時代以後的國家階段。這種區分本身就極為荒謬:試想,人類的歷史發展基於基本的常識也是先有了基本的文明,然後才來有相應的基本的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你現在生硬的人為的規定石器時代的文明反倒不是文明是文化,而青銅器時代的文明才是所謂的「文明」,以為這樣就可以將中華時間上遠遠早於其它文明的農耕文明排除在了「文明」之外,不管你中華考古發現出萬年、萬幾千年的文明,那都不是「文明」,只是又多了個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而已。這種違背歷史發展基本邏輯的史學研究也是造成我們對歷史真本認識迷途的重要原因,必須加以撥亂反正。

下面著重就人類起源、文明發祥、文字發展的問題和西方刻意區分的所謂「文明」、「文化」概念進行一些闡述。

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科學論證猿進化成人的過程大概發生在幾百萬年前,那麼地球上在幾百萬年的時候,什麼地方地理環境的變化促使猿不得不從樹上下到地上來生活,從而逐步進化成人的呢?能引起這樣的地理大變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歐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昆侖雅兮雅即亞細亞,亞洲)大陸的青藏高原。四五千萬年前印度板塊沖擊昆陸(亞歐)大板塊,地帶隆起,地質上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爾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於這種地理巨變,使得古猿生活區域的主體森林逐步減少,猿從樹上下到地來,開始了前後肢 「手」與「腳」的分工;隨著地理、氣候的進一步惡化,古猿不得不向周邊森林地帶分散轉移,這就是後來以長江黃河流域、雲貴高原為主體,放射到東南亞、印巴次大陸進而到非洲、歐洲等地從千萬年前到幾百萬年前古猿集中的緣由,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較成系列。說人類起源於非洲、亞洲甚至還有歐洲,其實都是割裂開了古猿向人類進化的結果是由於年輕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長高」而改變其周邊環境促使古猿逐步向東向南的長江黃河流域、東南亞、印巴次大陸轉移並延伸到東北非甚至歐洲這樣一個整體鏈接反應的過程。而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僅滇中及鄰近地區就從15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間的開遠古猿、祿豐古猿、元謀古猿、保山古猿、蝴蝶古猿到270萬年前的東方人到250萬年的建始人到200萬年前的巫山人到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等等,還有後來從上百萬年前到幾十萬年前到十萬年前到幾萬年前到萬年前到幾千年前的古人類綿延不絕,脈絡清晰,環環相扣,組成完整的人類進化鏈,是當之無愧的人類起源之所在。且所發現50萬年到上萬年之間的人類化石往往不止一處,越往後的年代無論化石的發現還是相關的遺址遍布中華大地,這些「地下史料」不得不讓什麼「十幾萬年或幾萬年前非洲人突然來到替代了原有人類或住民」的論調和「非洲起源論」暗然失色。相反,結合分子遺傳說論證的各大洲人種基因的相同性正好證明非洲人、歐洲人並其它地方的人的來源都有一個共同的根和血脈,那就是中華人種中華血脈。如此說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意義對人類來說才真正是上帝那隻造人的「手」——猿進化成人的第一推動力。

猿→人進化年代表

年代
亞洲
非洲
歐洲
其它洲

5500萬年前的第三紀始新世
名稱:亞洲德氏猴;發現時間: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地點:湖南衡東。

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紀中期
名稱:中華曙猿;

發現時間:20世紀80年代;

地點:江蘇溧陽上黃鎮。

40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
名稱:世紀曙猿;

發現時間:20世紀90年代;

地點:山西垣曲盆地。

中始新世晚期
名稱:邦塘巴黑尼亞猿;

時間:20世紀90年代;

地點:緬甸邦塘。

3500萬年前的漸新世

名稱:埃及猿;發現時間:20世紀60年代初;

地點:埃及開羅西南60英里的法尤母地區。

2300~1800萬年前

名稱:森林古猿;

發現時間:19世紀50年代

;地點:法國,

後來在亞、非、歐洲陸續發現許多同類的化石。

1500~800萬年前
名稱:臘瑪古猿;

時間:最早發現於20世紀30年代;

地點:喜馬拉雅山南麓西瓦利克山區。

後來,在巴基斯坦、土耳其、肯亞、希臘、匈牙利也都發現了類似的化石,化石資料尤其以雲南祿豐最為全面豐富。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發現古猿牙齒化石以來,相繼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中國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了西瓦古猿顱骨兩具、臘瑪古猿的顱骨3具,上下頜骨(牙床)40多件、牙齒1000多顆。20世80年代以來,對元謀古猿化石產地竹棚村「豹子洞箐」、小河村蝴蝶梁子、房背梁子等地進行發掘,共獲得古猿單枚牙齒化石1100多枚,古猿頜骨殘段化石10件,少年個體古猿頭骨化石一件。世界上任何一個古猿化石地點都沒有這樣多的發現,為人類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800-400萬年前
1992年發現於雲南保山縣羊邑清水溝煤礦的煤系層中的保山古猿,距今800-400萬年,正好介於祿豐古猿與南方古猿之間,填補了人類進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分別發現了地猿始祖種和南方古猿湖畔種,將非洲古猿的證據推到440萬年前。

400~200萬年前
20世紀80年代在元謀蝴蝶梁子發現了400萬年前的蝴蝶古猿,填補了從臘瑪古猿到智能人的空白,為人類起源於長江流域滇中高原及鄰近地區提供了珍貴的關鍵性的實物證據。20世紀80年代,在雲南元謀竹棚發現了270萬年前的東方人。

從20世紀60年代來對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縣高坪鎮的建始直立人遺址不斷的挖掘研究,距今200萬至250萬年「建始人」化石又為人類起源於亞洲奠定基礎。
20世紀70年代在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發現了300萬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種,如著名的「露西」化石。

圖表充分表明人類起源的中心地帶是亞洲,核心區域是長江流域。

地球最後冰紀的近兩萬年左右開始,中華人種——以長江流域稻作農耕文明的創始者糯民(以其原始農作物——糯稻自稱)為主體攜帶著中華上古文明已開始全球開拓,至萬年冰紀結束洪水隔絕了美洲、澳洲等大陸與主體昆侖雅(夏)羲雅(亞細亞)大陸的連接,一些文明淹滅於海底成為神秘文明;但中華全球性大規模擴散直到近三千年前的殷商末期,而小規模的海外遷移更是延續到公元後許多世紀。人類上古全球文明就是中華全球伏羲神糯大九洲文明,這樣的文明局面從一萬五千年前左右一直延續到6000千年前左右的炎黃時代,這就是人類上古文明大都相同相似的緣由。有澳大利亞學者在研究了澳洲的土著民族的來源後感嘆:2.5萬年前,當歐洲的安德特人在山洞裡凍得瑟瑟發抖時,中國人已怒海行舟到達了澳洲。其實,1.2萬年前還是地球最後冰紀期,澳洲大陸通過中南半島、大巽他群島等島鏈幾乎與昆侖亞細亞大陸相連。歷史上溯到4000年前的人種基本還是中華人種(黃種)。科學家研究表明非洲早期的人類是中棕色的,其實就是黃種;距今5300年左右的歐洲奧茨冰人,復原後是身著中華皮襖的中華大巫師酋長;美洲、大洋洲在近代西方入侵前基本還是黃種人。

長江流域糯民分化成夷,夷再分化為百越百濮,又在此基礎上分支細化產生後來中華並世界眾多民族。那麼,白種、黑種又是怎樣從中華黃種衍生出來的呢?在這里,我們有一種基本的動物繁衍常識,如黑色母豬一胎生下幾頭豬崽仔,大部分與母豬同色,但由於基因的變化可能其中有一條白色的豬仔;同樣,草原上的常色黃母馬也可能生下黑色的或白色的馬駒來。白種、黑種人來源於中華黃種的道理也與此類似。中華史料記載的白種(白民)、黑種(昆侖人)十分常見,只是我們後來將其解讀有誤而已。

❺ 誰知道貴陽小河鎮小河村在那裡,搬遷以後又搬到哪裡了注,最好能詳細點!地點,區域要在百度地圖能看的到

小河鎮那個地方叫做「大寨」,屬於貴陽礦山機械廠,在鐵路與花溪河之間,離三江口不遠。

❻ 貴陽小河區小河鎮小河村在哪裡

這個小河我知道在哪,小河鎮我也知道在哪……怎麼還有個小河村?!!確實不知道了……
我只能告訴你小河鎮那個地方叫做「大寨」,屬於貴陽礦山機械廠,在鐵路與花溪河之間,離三江口不遠。

❼ 武漢小河村在哪裡

武漢有小河西村和小河東村,從武昌火車站做907就能到小河西村了。

❽ 禪達 和順

《禪達》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里拍攝的地方:
禪達在雲南,和緬甸交界的邊境,地址在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曲石鄉江苴村。從騰沖驅車要2個小時才能到達,每天只是往返就需要4個小時的時間。基本是屬於看著月亮上路,數著星星返回。那時候還是土路,聽說現在路已經通了!還是喜歡不通車的江佐,正因為它的封閉,才造就了這一小座古城。木質房屋,石板鋪路。

真實沒這個地方,是作者虛構的一地名,作者到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曲石鄉江苴村考證了此地。

《和順》
和順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餘人。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
陷河
龍潭
雙杉
千手觀音古樹群 和順圖書館
滇緬抗戰博物館
和順文昌宮
元龍閣 艾思奇故居
彎樓子民居博物館
中天寺
魁閣 百歲坊
雙虹橋
洗衣亭
大月台
劉氏宗祠 騰越神馬藝術館 和順申魅展
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後經海外華僑和鄉人捐資贈書,於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1938年新館舍落成。迄今有藏書7書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美譽。
千手觀音古樹群:
和順古鎮自然生態優越,鎮內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閣的兩棵禿杉,位於和順張家坡的千手觀音古樹群也頗具特色,古樹群由七棵拔地參天的百年古樟樹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線而列,近觀如綠色華蓋,擎天巨傘,遠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開,神似傳說中的千手觀音。
兩棵古樟站立兩旁,恰似觀音菩薩的文殊、普賢弟子。從西往東看五棵古樹分而列之,與遠處的魁星閣相望,故又被稱為「五子登科」。寄託了古代人們功名仕途的追求。 古樹群下,一條歷經數百年滄桑的火山石古驛道蜿蜒西去,與村前的捷報橋相連。一輩輩的和順人先到千手觀音古樹群下許下祈福求財的願望,然後從這條古驛道上懷揣著有朝一日能從村口的捷報橋上衣錦還鄉的夢想,開始「走夷方」 。
艾思奇紀念館: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他青年時代所寫的《大眾哲學》和《哲學與生活》兩部著作,曾引導了無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紀念館」院內串樓同欄,點綴西式陽台。環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築風格獨具。
和順縣位置面積:總面積2251平方千米。位於山西省第十一位,晉中地區第一位!
人口民族:總人口14萬人(2003年)。
駐地郵編: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032700。行政區劃代碼:140723。區號:0354。拼音:Heshun Xian。
和順縣轄5個鎮、5個鄉:義興鎮、李陽鎮、松煙鎮、青城鎮、橫嶺鎮、喂馬鄉、平松鄉、牛川鄉、馬坊鄉、陽光占鄉。
地理位置
和順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邊陲,太行山中段,東鄰河北省邢台市,西連榆社縣、榆次市,南與左權縣接壤,北界昔陽縣、壽陽縣。現轄5鎮10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形地貌
本縣地勢高峻,以山地、丘陵居多,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塊平川,一般海拔在1300米以上,東和西部山地,森林茂密,多長松、柏、樺、楊。主要山峰:東有陽曲山、五蛇堖;西有人頭山、北萬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陽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關隘北有松子嶺關,東有黃榆嶺關,東北部有馬嶺關。均地處險境,為與外界交通要沖。境內主要河流有清樟河、里恩河、松溪河、西清漳河。
氣 候
本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凉爽,陰雨較多,冬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凍期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無霜期124天。
工業及礦產
境內礦藏資源有煤、鐵、鋁、銅等十餘種,其中以煤的儲量為最,約35億噸,鐵次之,約為30億噸。
工業主要為煤炭、煉焦、煉鐵、機械、建材、化工、印刷、陶瓷等。
農、林、牧業
本縣現有耕地27.8萬畝,以種穀子、玉米、土豆、莜麥、小麥、豆類等為主。樹林面積100萬畝,其中以油松等為主的森林66.5萬畝,灌木林30多萬畝。畜牧業主要有牛、羊、騾、馬、驢等。
特 產
喂馬大莜麥主產於本縣喂馬鄉。該莜麥獨具特色,醫療保健價值極高,能夠治療貧血和毛發脫落,延緩人體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機能。該產品獲第二屆中國農博會金獎。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之巔,地理坐標東經1130 ;05`~1130 ;56`,北緯37O ;03`~37O ;36`,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30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13.5%,在晉中排第一位,其中耕地面積25萬畝。現轄5鎮10鄉,330個行政村,總人口14萬,其中農業人口11.8萬人。榆(次)——邢(台)公路縱橫東西,平(定)——黎(城)公路、陽(泉)——涉(縣)鐵路貫通南北。
現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鐵、鋁、耐火粘土、銅、磷、水晶石、輝綠岩、白雲石等29種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資源為主,素有「煤鄉」之稱,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在儲量、煤種、媒質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除煤炭外,其它礦藏約為20~30億噸左右,金剛砂儲量約為2000萬噸左右。
全縣經濟呈現以農業為基礎,煤炭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輔的框架結構。農業生產上,主要以種植玉米、穀子、山葯及莜蕎麥等雜糧為主;工業生產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四大行業為主體,機械、印刷、加工、運輸、食品等行業為輔的工業生產格局。全縣有縣屬工廠、焦化廠、農機廠、礦機廠,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尿素、氧化鎂、電石、硅鐵、水泥等。
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山葯、黃豆、莜蕎麥等。1986年,全面推廣地膜覆蓋為主的一系列旱作農業新技術,從而走出了一條振興高寒山區農業的新路子,被稱為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場「白色革命」。全縣的地膜覆蓋普及率局全省第一、全國第二,隨著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結束了和順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歷史,農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作物的比例增大,以青城、土嶺為主的早市山葯帶和橫嶺西部等地的優質山葯區以及城郊為主的精細菜等區域性商品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效果。
依託豐富的礦藏資源,大跨度發展,大踏步邁進,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行業為主體,機械、印刷、加工、修理、食品等行業為輔的工業生產格局。到1994年底,全縣縣屬工交企業發展到40個,鄉辦工業42個。主要產品有碳胺、尿素、電石、水泥、氧化鎂、焦炭、牆地磚等90餘種。其中碳胺、陽光陳醋等多種產品創部優,生鐵、弓腰鑽、馬賽克、焦炭等9種創省優。水泥總廠、建陶廠等企業規模宏大,技術先進,產品優良,許多方面在全省、華北地區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全縣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75%。92年以來,投資2億多元相繼建設的水泥、尿素、硅鋼鎂、煤氣、牆地磚等一批工業重點工程,使全縣工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和順地處晉、冀交界,公路、鐵路縱橫東西南北,通向四面八方,商貿條件十分便利。目前,以縣城為中心,有百貨、煙酒、交電、石油、食品、飲食服務等8大公司,商業、供銷兩大系統,各類商業網點遍布城鄉。近年來邊貿市場、畜牧交易市場、糧油市場、布匹市場、蔬菜市場等集貿市場蓬勃發展,新型商貿大樓拔地而起。全年對外貿易收購總值1000萬元,主要出口商品有核桃、桃仁、羊毛、弓腰鑽、肉牛、黃谷等。
和順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之巔.東臨邢台,西通省府太原,北連太舊高速,南下上黨盆地。全縣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現轄5鎮10鄉,330個行政村,總人口13.7萬。和順歷史悠久,民淳俗厚,物華天寶,是一塊美麗而又豐腴的土地。
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現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煤、鐵、鋁、耐火黏土、銅、磷、硫、水晶石、輝緣岩、白雲石、石榴子石等29種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資源為最,素有「煤鄉」之稱,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在儲量、煤種、煤質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是儲量豐富面積大。境內含煤面積1852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2%;地質總儲量156億噸,現有技術條件可開采量達34億噸。其次是煤種齊全煤質好。儲煤有1-5號、8-9號、11-13號共12層,煤種有煙煤、無煙煤、貧煤、瘦煤、焦煤等,發熱量平均在8000卡/左右。
牧林資源得天獨厚。和順牧坡廣闊,水草豐盛,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畜牧重點縣之一。畜牧業生產以牛為主,早在70年代初,和順就作為全國黃牛改良基地縣,引進西門塔爾世界名種,進行改良,成為當家牛種,以優質肉品打入國際市場。和順是全國林業基地縣之一,宜林面積150萬畝。占總面積的45%,其中森林覆蓋率26.9%。主要樹種有油松、楊樹、旱樹、白榆、落葉松及雜木等,林產品加工和四荒開發的前景十分廣闊。1995年被命名為全國林業先進縣。
旅遊事業前景廣闊。和順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6.3°C,晝夜溫差大,夏無酷暑,清涼宜人。清代一位和順縣令曾生動地描述了和順的氯候特點是:「春寒如冬,夏無盛暑,初秋隕霜,將冬霏雪,」和順確實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勝地。一縣之內,風光秀麗,名勝眾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趙國王侯貴族的避暑之地,雲龍山趙襄王的避暑台,迄今遺跡可尋。現在的雲龍山靈溪勝境、合山泉神奇倒流、走馬槽太行風光,陽曲山登高望遠等景觀,實屬觀光旅遊、消夏避暑的好去處。和順境內峰巒疊嶂,森林茂密,養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經山西省有關部門批准,開設了六個大型狩獵場,供人們觀光狩獵。
社會環境穩定優越。和順民情敦厚,里俗淳樸。與人共事能以誠相待,和睦相處,同山東嶧化集團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例,素有內和外順之美稱。長期以來,全縣的治安狀況和社會風氣良好,形成了社會安定、人民極積向上的小氣候。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和順公路四通八達,鐵路業已營運,榆(次)邢(台)公路縱貫東西,207國道、陽(泉)涉(縣)鐵路貫通南北,全縣實現了13個鄉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郵電通信蓬勃發展,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無線移動通信。市場貿易繁榮活躍,國有、集體、個體門店星羅棋布,各類市場迅速發育。
立足和順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基礎,我們滿懷信心地提出了今後五年的總體方針和奮斗目標為:「實施五大戰略,建設五大工程,抓好五件大事,實現五大目標。」即繼續實施「支柱產業、名牌產品、科教興縣、資源開發、區位優勢」五大戰略;致力「振興煤炭產業,發展多元經濟,開發特色農業,建設牧林大縣,開辟旅遊資源」五大工程建設「全力抓好更新思想概念,營造發展環境,培養各類人才,擴大對外開放,塑造和順形象」五件大事;到2002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2000萬元,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00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到70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54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的奮斗目標。
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把「擴大對外開放」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目前,希望海內外有識之士與我們從以下方面進行合作。
煤炭產業方面。我縣煤炭品種多、煤質好、儲量大、易開采,廣泛適用於工業生產和民用,具有十分巨大的開采價值。希望能與我方進行煤炭生產、運輸、銷售以及加工轉化等多種合作。
養牛業方面。經多方考察論證,搞肉牛屠宰加工,一頭牛可在賣牛肉的基礎上增值5倍。由於我們缺乏資金,非常希望客商在肉牛深加工上勇躍投資。
工商企業方面。依託豐富的礦藏資源,和順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為主的體系,一些企業由於缺資金、缺技術、管理差,仍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在此,我們熱忱歡迎各方到和順租賃、承包、領辦這些企業,共同受益。
林業方面。林業是我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在林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大效益之中,前兩個效益發揮較好,經濟效益較差。各界人士在經濟林的種植上,林產品的加工上,名、特、優質產品的開發上,到我縣一展雄才。
即以生物多樣性為特徵的濕地。因其人行其中極易陷入,被和順人形象地稱為陷河。和順陷河水草豐茂,野鴨水鳥嬉戲其間。泛舟其中,田園野趣,令人沉醉。和順遊子有詞雲「家鄉好,最好陷河頭,綠柳叢中穿紫燕,紅蓮塘畔卧青牛,結伴泛孤舟。」
http://www.bs265.com/wenba/question.php?qid=80

❾ 渝洞村在哪裡

摘要 魚洞村是重慶市璧山區健龍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00121110207,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00121。郵政編碼為402760,長途電話區號為023 ,車牌號碼為渝。魚洞村與肖家嘴社區、龍江社區、白果村、畫眉村、寨子村、小河村、玉林村、彌勒村、睦佳村、新石村相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5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