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怎麼過中國的春節
1. 緬甸過年和中國一樣嗎
住緬甸的華人(華僑),也是同時過春節, 緬甸人是不會過春節, 因為緬甸的華人,他們的古鄉,都是在國內的。都是中國人。
2. 緬甸春節是法定假日嗎
緬甸春節是法定假日
中國、朝鮮、韓國、日本、東南亞華人人口較多受到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家
都過中國傳統農歷新年。例如: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還包括蒙古等。廣義地說;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歷新年。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3. 緬甸過年是什麼時候
緬甸沒有春節這個節日,但緬甸的華人都過春節。
緬甸的華人,不論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歡度春節。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飯,飯後熱熱鬧鬧地歡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來。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們穿上新衣走親串戚,分居各地的親戚朋友,都利用這個節日團聚同賀新年,「恭賀發財」。
2019年,在中緬文化周期間,中緬兩國舉行了跨國春晚。「中緬情·合家歡」新春聯歡晚會在緬甸仰光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辦,中緬兩國藝術家聯袂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跨國春晚。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副議長吞吞亨、宗教事務與文化部部長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長漂敏登和緬甸國家廣播電視局局長敏推等緬方政府官員一同觀看了演出。
(3)緬甸怎麼過中國的春節擴展閱讀:
跨國春晚具體內容:
中緬聯合舉辦新春聯歡晚會,旨在以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弘揚傳統友誼,推進共同發展。表演在歌舞《相親相愛》中拉開帷幕,晚會舞台化身承載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情誼的帆船,以融合兩國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為主題,寓意兩國人民「胞波」情深。
兩國藝術家分別表演了各具民族風韻的景頗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節目,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當晚緬甸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內高朋滿座,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晚會錄制完成後將於2月4日中國農歷除夕在緬甸國家電視台和天網電視台播出。
4. 世界各國過新年的習俗是
1、義大利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各家各戶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
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在我們的眼中,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義大利的年輕人也一直將習俗延續下來。」
2、緬甸
在緬甸,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後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
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藉此良機結成良緣。在新年,互相潑水,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3、日本
在日本,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和中國的新年相似。只是到近幾年才改為過新歷年。除夕的晚上,稱之為「除夜」,在除夕,日本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觀看電視台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
最有代表性受年輕人喜愛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紅白歌會了。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鍾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據說這是因為《佛經》里有「聞鍾聲,煩惱清」之句。在日本,老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
鍾聲響後,人們湧向寺廟祈福,稱為「初詣」。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會去祈福。元旦早晨,我們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干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
4、智利
智利中部小鎮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鎮長會打開當地墓地大門,數千名當地人湧向這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5、德國
在德國的不少農村還流傳著一種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寓意步步高升。新年之際,德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擺上一棵樅樹或者橫樹,樹高達三丈,砍掉數枝,只留主幹。
新年第一天清晨,以村為單位組織,組織者一聲令下,參加爬樹的人們立刻從家中奔到樹下開始用各種方式爬樹,誰到得早、攀得快、第一個爬到樹頂的被譽為「新年英雄」。
5. 歷史上向中國稱臣的越南緬甸這些國家也過中國春節嗎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中國、朝鮮、韓國、日本、東南亞華人人口較多受到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家都過中國傳統農歷新年。例如: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還包括蒙古等。廣義地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歷新年。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緬甸雖然過春節,但卻不是法定假日。
在越南,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越南的過節習俗與中國大同小異,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拜年、趕廟會。韓國人也一直保留著正月初一過春節的習俗,韓國稱春節為「舍爾」,意思是新年之首。春節期間全國放假,人們紛紛從城市返回故鄉,春運的繁忙跟中國有點兒相似。春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在家靜心祝福,祈求好運。新加坡春節一般放假兩天。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貴重禮品,只帶兩個桔子,進門送給主人,桔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也跟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
6. 緬甸新年習俗
緬甸潑水節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為緬歷新年,類似我國的春節。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通常歷時三到四天。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相互潑水,表示除舊迎新。潑水節期間,不論男女老幼,都不會因為被潑水而不高興,因為潑水節的水象徵著吉祥幸福。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緬甸怎麼過中國的春節擴展閱讀
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我國雲南省的傣族與緬甸東北部的撣族,也有潑水節的傳統。
7. 各個國家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過年,不管遊子身在何處,身上錢財多少,路途多麼要遙遠,都要回家過年。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個民族都會過。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東南亞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這些國家雖然直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很多東西都融入了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
一、日本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起於隋唐,而後一直沒有斷過。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春節與中國在同一天,風俗也大同小異。但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西華,由崇拜學習中國轉向學習西方國家。日本明治天皇廢除了春節和農歷,改用西方的陽歷。
但是日本雖然不再過農歷春節,卻將12月31日定為「大晦日」,當晚稱之為「除夜」。除夜時,日本人要全家聚在電視機前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到了午夜時,日本各處廟宇都要敲鍾108下,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到來。第二天早上,家人互相講述除夜做的夢,接著親戚朋友相互拜年,長輩也要給小孩壓歲錢。
二、韓國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因此對中國也有很多學習和模仿。大概在1000多年前的新羅時代,韓國人開始過春節。後來日本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春節被禁止。1985年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春節,稱之為「舊正」。
韓國的春節與中國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人更重視大年三十,而韓國人更重視大年初一;中國人裝紅包用紅色,代表喜慶,韓國人則用白色,代表純潔。韓國春節與中國有一點相同之處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春運,每年春節韓國也會出現交通擁堵、一票難求的情況。
三、新加坡
新加坡的華人佔了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中國人的春節在新加坡也十分被重視。每年春節,新加坡都是全城張燈結綵、鑼鼓喧天,華人貼春聯、貼福字,年味濃厚。
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以福建、廣東移民居多,所以新加坡的春節習俗也十分接近中國廣東地區。比如拜年會帶兩只柑桔,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柑桔便代表了財運與吉祥。
四、越南
越南古稱安南,在古代曾長期作為中國的附屬國或者直屬領土,因此是中南半島上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文化習俗與中國十分相似。越南同中國一樣有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
至今,越南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越南的春節仍然保持著很多的自然敬畏。比如越南人祭祀灶王爺時要買一條活鯉魚,等灶王爺像燒掉後,便把鯉魚放回河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民間認為鯉魚是龍的化身。越南春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粽子,但是他們的造型是方形,取自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之意,而且個頭也比中國的大很多,最大的有兩三斤重。
8.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9. 各個民族過年的習俗
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藏族春節習俗: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傣族新年習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表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壯族春節習俗:壯族人民除過春節外,還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兩個節日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過去,有些地區,取回新水後立即過秤,和同量舊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預示有豐收年景。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綉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這一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日子,家家戶戶在「灶神」龕前燒香。供獻牛、羊肉、黃油、奶皮、乳酪、奶餅、糖果等供品,名之曰「齋灶」。這一天最講究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喝團圓酒、特別熱鬧。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們要把事先准備好的柴草或牛羊糞塊,用火點著,再從各種供品中取出一點,扔進火堆里,助火燃燒。這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爺禱告。一般在臘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戶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還要准備些肉送給親友。同時要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買新靴子,新帽子,購置奶桶、氈子、鍋碗、盆勺等用具,然後把節日騎乘的馬調養好。春節,蒙古人稱為「白節」、「大年」、是蒙古人傳統節目,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居住在農村、城市、工礦區的蒙古族過春節的習俗同漢族差不多,但牧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除夕之夜為「守歲」,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圍,桌上擺著一盤香噴噴的肉類、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煙、美酒等物,有的還要在矮桌上供一張大紙,紙上寫著祖先的名字。午夜,開始飲酒吃年飯,或吃除夕餃子。按規矩團圓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擺得滿滿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徵新的一年裡吃喝不盡、年年有餘。家裡的年輕人,要向長者敬「辭歲酒」。特別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塊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圓餅,這叫吃新年餅,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離,永久團圓,永遠過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頭)、說書、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熱鬧一宿。過大年,按習慣還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為辭舊歲禮,初一早上為迎新年,晚輩給父母和老人叩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老人們擁抱孫子,並斟上一碗鮮奶,祝願子女們幸福,象牛奶一樣純潔。解放前,有些家還要請喇嘛到家念經,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災,祈求新年家道興隆。全家扶老攜幼去喇嘛廟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後,男女盛裝,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鎮),挨家串戶給親友拜年。客人進屋首先向長輩叩頭拜年,祝願老人身體健康,年豐人壽。按習慣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個敬酒,每敬必喝,或邊喝邊唱,邊唱邊舞。在村寒或擇一塊草地賽馬、角力、賽駱駝等。
10. 緬甸也過春節嗎
緬甸沒有春節這個節日,但緬甸的華人都過春節。
緬甸的華人,不論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歡度春節。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飯,飯後熱熱鬧鬧地歡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來。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們穿上新衣走親串戚,分居各地的親戚朋友,都利用這個節日團聚同賀新年,「恭賀發財」。
2019年,在中緬文化周期間,中緬兩國舉行了跨國春晚。「中緬情·合家歡」新春聯歡晚會在緬甸仰光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辦,中緬兩國藝術家聯袂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跨國春晚。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副議長吞吞亨、宗教事務與文化部部長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長漂敏登和緬甸國家廣播電視局局長敏推等緬方政府官員一同觀看了演出。
(10)緬甸怎麼過中國的春節擴展閱讀:
跨國春晚具體內容:
中緬聯合舉辦新春聯歡晚會,旨在以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弘揚傳統友誼,推進共同發展。表演在歌舞《相親相愛》中拉開帷幕,晚會舞台化身承載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情誼的帆船,以融合兩國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為主題,寓意兩國人民「胞波」情深。
兩國藝術家分別表演了各具民族風韻的景頗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節目,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當晚緬甸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內高朋滿座,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晚會錄制完成後將於2月4日中國農歷除夕在緬甸國家電視台和天網電視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