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緬甸用多少人
❶ 滇西緬北戰役日本參戰的都是哪些師團,共多少人
日軍共4個師團,轄9個步兵聯隊、8個特種兵聯隊
日軍第2師團
日軍第18師團
日軍第53師團
日軍第56師團
大約兵力15萬人
❷ 日軍在緬陣亡多少陣亡於滇西緬北戰役,英帕爾戰役,伊洛瓦底江會戰各有多少人。只要陣亡人數。另計傷亡
1942年同古保衛戰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滇西緬北戰役 光復騰沖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❸ 二戰時期日本在緬甸投入了多少軍隊
二戰時期日本在緬甸投入日軍緬甸方面軍下屬三個軍,其中本多政材的33軍負責防守緬甸北部,處於中國軍隊的進攻范圍之內,其中四18師團主要對抗從中國駐印軍,第56師團負責對抗雲南方向的中國遠征軍。
緬北滇西戰役背景: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1943年10月,為執行盟軍魁北克會議關於在緬甸對日軍發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決定,駐印軍在總指揮史迪威指揮下逐次集結於印緬邊境的雷多地區,准備向緬北日軍發動進攻。
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動進攻。駐緬北和怒江西岸的日軍共4個師團,轄9個步兵聯隊、8個特種兵聯隊,在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揮下實施防禦。
(3)日本人在緬甸用多少人擴展閱讀
戰役影響
緬北滇西反攻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緬北滇西之戰被後來的軍事學家稱為「東方諾曼底之戰」。
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再一次表現了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使全國軍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從而重新振奮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❹ 日軍在緬甸部署了多少兵力
1942年初,日本佔領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日本佔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的斗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不過,緬甸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希望緬甸獨立的人士,如緬甸歷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戰爭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日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在獲得英國的承認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由於日本人早先對緬甸獨立所做出的幫助,昂山率領的緬甸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比較同情的態度,可以從戰後賠款等問題上體現出來。[編輯] 參見 抗日戰爭 (消歧義) 緬甸國
❺ 二戰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在亞洲,分別在哪個國家,
中國投入了150萬,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一個師,緬甸有10萬,在太平洋有38萬
❻ 二戰時期日本在緬甸投入了多少軍隊
1942年,日本開始進攻緬甸,部隊是南方總軍下屬的第15軍
一期投入兵力為55師團、33師團,後期有18師團和56師團前來增援。
但要說明一點,第一次緬甸作戰時,55師團和18師團都是不滿編的。55師團當時有一個特遣隊用於新幾內亞方向作戰,被稱為南海支隊,規模大致相當於一個聯隊。18師團在參加新加坡作戰之後,川口旅團長率旅團部和一個聯隊,組成川口支隊,轉赴南太平洋作戰,後參加瓜島作戰,為進入15軍作戰序列
後期,為了應對對印度作戰和對中國方面的防禦,組建了緬甸方面軍。1944年3月.緬甸方面軍成為南方軍中最強大的集團,擁有3個軍10個師團,
下轄:第28軍(第54師團、第55師團,第14野戰輸送司令部,負責中、下緬甸防禦)
第33軍(第18師團、56師團、第2師團,負責上緬甸對中國方面的防禦)
第15軍(第15師團、31師團、第33師團、第49師團、第53師團,負責印度方向的因帕爾作戰)
另有方面軍直轄的:獨立混成第24旅團、獨立混成第72旅團、獨立混成第105旅團、蘭貢高射炮隊司令團、第2野戰輸送司令部、第5野戰輸送司令部
英帕爾作戰失敗後,第15軍司令部和第15,第53,第56師團撒到泰國地區,第55師團調到法屬印
支,第31師團調赴馬來半島。
後緬甸方面軍被英國將領斯帕爾指揮的部隊合圍,剩餘部隊全部投降
❼ 請問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和緬甸戰場共計傷亡多少萬
二戰日軍在中國戰場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這四年間(因這段時間中日兩國均未相互宣戰,故日本稱為「中國事變」時期),日軍在中國死亡18萬人(陣亡14.6萬,其餘為傷病死),負傷53萬人,總計減員71萬人(另患病送回國43萬人)。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至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這三年八個月,日軍在中國戰場(不含在緬甸與遠征軍作戰)又死亡了22萬人,負傷57萬人。這樣,日軍在侵華八年的中國戰場(不含滇緬戰區和東北)便死亡40.5萬人,負傷累計110萬人,死、傷總數相加則達150萬。
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日軍在緬甸戰死16.2萬人。
❽ 中緬之戰日軍死多少人
1942年,緬甸戰役:日軍傷亡約4500人。
1943-1944年,緬北滇西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
❾ 日本在亞洲戰爭投資多少人力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
綜合來看,日本陸軍兵力,1937年100萬,到1940年150萬,而1941年因開辟南方戰場,增至51師團220萬,有11師團40萬投入南方戰場;1941年海軍兵力35萬。而1942年日本陸海軍總兵力迅速擴充到600~700萬。1941年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大致分別都為3500架飛機,至1943年陸軍航空部隊擴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grosso的估算為: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萬):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由於南方作戰不利,中國東北和關內有陸軍被抽調補充至南方戰場;但是陸軍的大部分仍被留於中國,其中中國關內為主,主要為防禦對峙。陸軍航空部隊在中國關內很少,主要用於支援南方作戰和東北防禦,可見此時在中國關內無進攻企圖。
日軍在二戰後期,陸軍兵力分布大概為中國派遣軍3軍35師團100萬,東北關東軍2軍24師團70萬,朝鮮關東軍9師團<20萬,太平洋和南方軍50師團100萬。從兵力消耗來看,中國派遣軍被殲滅50萬,傷退100萬,前後投入250萬;關東軍基本無消耗。日軍各戰場陸海軍合計死亡200萬。日本投降總兵力700萬,其中陸軍160餘師團,大致為中國關內和東北200萬(基本為陸軍),南方被困100萬(陸海軍),國內部隊400萬(多臨時組建)。
日本陸軍有效戰斗部隊在南方與太平洋戰場和中國關內戰場的死亡人數大致相當,中國關內對日作戰的貢獻可認為1/4。
日本陸軍甲種師團2.4萬,乙種師團1.8萬,丙種師團1.3萬。
參考資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附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向中國軍隊展開了全面進攻。接著,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戰略計劃,大量向我國增兵,並在國內和我國東北地區迅速擴充軍隊,源源不斷地開進我國華北、華中地區。至1937年底,日本陸軍由七.七事變前的17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擴充為24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其中部署於國內3個師團、朝鮮1個師團,部署於我國東北5個師團,在我國華北、華中地區參加作戰的有16個師團。
日軍侵佔徐州後,大本營將原定1939年攻佔廣州、武漢的作戰提前到1938年秋進行。大本營對軍事部署作了調整,將全部陸軍編為34個師團、6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將侵華的「臨時航空兵團」改編為「航空兵團」,新編成華北方面軍飛行隊。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師團、近衛師團、第11師團駐國內、第19師團駐朝鮮外,其餘全部用於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計駐中國東北(滿州)的有8個師團(第1、2、4、7、8、12、23、104師團,其中第104師團歸大本營直轄)、1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駐華北的有9個師團(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師團)、4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騎兵集團、1個飛行隊;駐華中的有14個師團(第3、6、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師團)、1個支隊、1個航空兵團;駐台灣的有1個獨立混成旅團(欠波田支隊)。
武漢作戰結束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緩和其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將侵華戰爭的戰略方針由速戰速決改為戰略持久。這一戰略方針轉變的實質,就是停止對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把主要兵力轉移到佔領區(重點是華北),用以進攻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報據地。為了適應這一戰略方針的轉變,日軍在這一時期的變動主要是增加華北的兵力。
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式簽字以後,中國方面接收日軍投降的情況是:包綏、平律地區126800人,山東地區70500人,山西地區58000人,河南地區72740人徐海、安徽地區21000人,上海地區165O00人,南京地區138800人,安慶地區20730人,南潯地區66800人,武漢地區142600人,長衡地區70180人,潮汕地區4460人,廣州、雷州地區83890人,香港地區2850人;海南島地區49400人。以上合計1118400人。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先後有61個師團在中國派遣軍序列參加侵華作戰,還有第56師團等在緬甸方面軍序列侵入中國滇西。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有第12、25、42、50、57、66、71、111、120、121、150、160、320師團共13個師團在戰爭期間完全沒有作戰經歷。
戰爭期有9個師團撤銷番號:第109、114師團於1939年復員撤銷、第101、106、108師團於1940年復員撤銷,第29、43師團於1944年在馬里亞納作戰覆沒撤銷,第24、62師團於1945年在沖繩作戰覆沒撤銷。至「8.15」時有164個陸軍師團,在緬甸、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中太平洋各島、日本西南諸島作戰以及遠東戰役遭受打擊而殘缺不全甚至瀕臨潰散的諸多師團,因番號尚存均包括在164個師團之內。
164個師團中有50個「本土師團」,又第11、25、57師團於1945年3月從關東軍調回本土,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海外戰場(包括北海道)有111個陸軍師團,其分布是:
北海道、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第5方面軍5個;
中國派遣軍中國關內26個;
中國東北關東軍22個,朝鮮關東軍9個;
台灣第10方面軍5個,日本西南諸島第10方面軍1個
父島小笠原兵團1個;
中太平洋特魯克群島第31軍1個;
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第8方面軍3個;
南方軍共38個,計有緬甸方面軍6個,馬來第7方面軍4個,泰國第18方面軍4個,呂宋島第14方面軍6個,萊特、棉蘭老、宿務等島第14方面軍6個,直轄澳北第2軍4個,直轄新幾內亞第18軍3個,直轄法屬印度支那第38軍4個,直轄帛琉群島帛琉地區集團1個。
B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C
日本最鼎盛時期共有625萬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最多時候有一半的師團在中國戰場,但那個時候日軍人數還沒有達到最多,所以最多有250~270萬應該是差不多的,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又從中國戰場抽調了大批軍隊進攻東南亞和美國,所以後來只有200多萬軍隊在中國戰場了.
D
1938年秋武漢會戰時,侵華日軍24個師團,其中華北敵後7個,華中敵後戰場一個多。三分之二的作戰兵力用於正面戰場。1939年上半年到1943年,侵華日軍總兵力保持在33-38個師團之間。敵後戰場配置了15-17個師團,約占總兵力一半(這其中,包括應對國民黨軍在中條山,豫西,浙贛山區,皖南和大別山的部隊)。1944年,侵華日軍80萬人,三分之二用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用於敵後戰場。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侵華日軍一半稍多配置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配置於敵後戰場
E
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時,其大本營指揮下的日本陸軍有6個大戰略區級的作戰單位:①在中國關內戰場的日軍中國派遣軍,下轄在北平的華北方面軍、在漢口的第六方面軍、在上海的第十三軍,在杭州的第六軍、在廣州的第二十三軍及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的3萬余兵員,共計109萬多人。②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下轄駐牡丹江的第一方面軍、駐沈陽的第三方面軍及駐朝鮮的第十七方面軍,共計兵員96萬。③司令部設在越南西貢的日軍南方軍,下轄駐緬甸的緬甸方面軍、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軍、在菲律賓的第十四方面軍、在曼谷的日軍第十八方面軍,共計75萬餘人,④在日本東京地區的日軍第一總軍,下轄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軍、在東京的第十二方面軍、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軍。⑤在日本廣島地區的日軍第二總軍,下轄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軍、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軍。⑥設在東京的日本航空總軍,下轄四個航空軍及八個航空師團。加上直屬日本大本營指揮的駐扎幌的第五方面軍,駐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隊共240萬人。另外,還有駐台灣的第十方面軍,殘存在拉包爾地區的第八方面軍和特魯克島的第三十一軍也歸日軍大本營直接指揮。以上所有這些日軍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蘇、澳等盟國軍隊繳械投降。
F
日本陸海軍實例1:1。二戰中,日本海軍和航空兵力量是其強點,也是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最接近的軍種,而陸軍則遠遠落後。
中國的作戰對手主要是中國派遣軍、南方軍的一部分、關東軍的一小部分。
大約占日本陸軍的1/2至1/3。
所以中國在亞洲戰場的分量為1/2*1/2或1/3*1/2,
計1/4至1/6之間,考慮到日本陸軍和海軍航空部隊對華作戰時間較長,
我認為,中國戰場占整個亞洲戰場的1/5,是比較合適的比例。
日本在整個二戰中軍人陣亡200多萬,
其中死於中國戰場的約40萬人,大約的比例也是1/5。
1/5,這就是我認為的中國戰場在二戰中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分量。
G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
grosso的計算: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
二戰日本1939年全國人口總數71,380,000,軍事人員死亡2,041,000,平民死亡580,000,總死亡人口2,621,000占人口總數的3,67%。
❿ 日本精兵路遇緬甸古老村落,10萬人進山僅3萬逃生,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1944年初日本人決定進行英帕爾戰役,打下英軍在印度的前沿據點英帕爾,為進軍印度掃清障礙,當時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這時迫切的需要來捏捏英軍這個軟柿子,以獲得勝利鼓舞士氣。
當時駐扎在緬甸的日本第15集團軍接到命令,秘密從緬甸向印度進攻,途中必須翻越印緬邊界的高山,師團日夜行進很快就到了深山。
原來那個村落人人都會巫蠱之術,但都是淳樸的村民不會輕易害人,在自身受到生命危險的時候下了降頭,放出毒蠱,所以日本也就遭受了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