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橋為什麼稱緬甸橋
『壹』 中國名橋的資料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貳』 浙江三橋的歷史
浙江三橋分別是:柯橋、路橋和虹橋。
1、柯橋,為浙江省紹興市市轄區,1996年11月25日,稽江鄉改為建制鎮。至此,全縣均為鎮建置。2013年11月8日,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2、路橋區,隸屬台州市,1949年4月,成立黃樂縣人民政府,下轄路橋鎮。6月,成立黃岩縣人民政府,屬台州專區。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台州撤地設市,黃岩、椒江撤市設區,路橋亦升級為縣級區。
3、虹橋,隸屬於浙江省樂清市,1949年為虹橋鎮。1958年為虹橋公社虹橋管理區。1959年復建鎮,1961年建虹橋鎮公社,1981年復置鎮,1992年原瑤嶴鄉、南陽鄉、東聯鄉並入。
(2)青龍橋為什麼稱緬甸橋擴展閱讀:
路橋區背山面海,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河道縱橫,水網密布,金清水系縱貫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陸海岸線總長26公里;港灣眾多,劍門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島嶼星羅棋布,有黃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島嶼15個;淺海灘塗寬廣遼闊,面積達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聞名的柑橘、枇杷之鄉。
地形以平原為主,是溫黃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網密布,間有孤丘點綴,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條件優越,是糧、棉高產區。沿海灘塗和內陸水域發展海水、淡水養殖潛力大,西北部邊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低緩,盛產亞熱帶水果。
『叄』 鎮遠古鎮青龍洞道士是專業的嗎
1. 關於鎮遠青龍洞的詩句
關於鎮遠青龍洞的詩句 1. 關於鎮遠青龍洞的對聯和題詞
萬聖宮:不典不經,格外文章圈半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鏡中花。
舞水無雙福地,黔山第一洞天。
峭嶂嵯峨蟄龍踞,一朝破壁橫飛去。龍飛變化誰復知,盤寓尚認雲深處。危樓高構山之巔,水微茫掛檻前。憑欄未敢多立時,生恐凌風便上天。
嚴城無鼓角,山水自宮商。邑侯喜見招,征旗生輝光。緬象橋東邁,一色苔蘚蒼。中元勝景出,絕壁紆羊腸。更上青龍頂,來閱讀書堂。循循資善誘,狂狷進中行。佛樓肆筵席,德星聚一方。煉師求丹訣,蠻女進壺漿。嗟余謝鞅掌,不能涉稻粱。縱陪東山屐,愧此曲水觴。須臾日腳下,方鍾和漏長。秉燭盡今夕,煙月付蒼茫。
2. 寫鎮遠的青龍洞作文650字
鎮遠,每次座火車回貴陽都要經過的一個地方。它在貴州省東部。今年暑假有幸和媽媽一起來去領略了這個在2009年榮獲「中國最美的 十大古城」稱號的古鎮——鎮遠
到鎮遠已經是下午了,我們找了一家依河而居的賓館住下,放下行李後就迫不及待的出門去觀賞游覽古鎮了。因為,是放暑假又是周末,所以,來古鎮鎮遠遊玩的人很多。在古鎮的街上熙熙攘攘的遊人們都睜大了眼睛去欣賞古鎮的美景,我自然也是如此。
一條名為舞陽河的河水把古鎮一分為二,河水以S形陰陽太極圖蜿蜒的向遠處流去。河岸兩邊是高聳的山谷和一些很獨特的多以青灰色為主的民居。在鎮遠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青龍洞。我們在河邊就已經可以看到青龍洞,特別之一是:它建在青山峭壁上與山溶為一體。看上去很險峻。特別之二是:青龍洞是集佛、儒、道三教合一,三教和睦相處共在一處的地方。青龍洞前一座古橋橫跨舞河兩岸,這個就是有名的祝聖橋。
晚餐時間到了,我們在河岸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鎮遠的烤魚。吃完飯後已是華燈初上時刻了,此時抬頭望去。近處,河兩岸的民居都亮起了彩燈,河兩邊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在舞陽河兩岸遙相呼應;遠處,在黑色的天空中星星若隱若顯。這時我更驚奇的發現天空中怎麼會有一座房子,仔細定睛一看,哦!原來是白天看見的建在山上的一座寺廟,因為是夜晚山和黑夜容為了一體,唯有寺廟的輪廓掛了一圈彩燈,到了夜裡亮燈時在黑黑的天空中遠遠望去讓人感覺好似天宮一般。好一個半藏半露的懸空寺啊!
這就是我看到的寧靜淡雅的太極古鎮——鎮遠
3. 鎮遠青龍洞導游詞作文100~150字
青龍洞建於明代中葉,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曾幾度毀於兵、火,幾度修復,古建築群經歷代修建始成現代規模,位於城東中河山,佔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龍洞、紫禪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聖橋和香爐岩6部分共36座單體建築組成,集儒、道、佛、會館、橋梁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
整群建築靠山臨江,依崖傍洞貼壁凌空、勾心鬥角,錯落有致。那飛岩翹角、貼壁凌空、紅牆青瓦的殿閣樓台,氣勢宏偉。
造型獨特的建築物與懸崖、古木、藤蘿、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台,有朗朗書聲的學子院,更有鑼鼓喧天的戲台,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
整個建築群重重疊疊參差不齊,縱橫有致,沿庭院小徑漫步,登斯樓而極目,如臨海市蜃樓,蓬萊仙島。為江南漢地建築與西南少數民族山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絕妙典範。
有「西南懸空寺」之稱,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4. 鎮遠古鎮青龍洞作文
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學校組織我們到當陽玉泉寺玩。最難忘的就是游青龍洞了!
楊老師幫我們交了錢,我們就進入了一個黑漆漆的洞里。
「啊!」我們前面的金老師叫了起來,然後大家又接著走。我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假人在向長輩行禮。我心裡想:沒有什麼可怕的呀!金老師為什麼經過一個洞口就叫一聲呢?就是講的一些歷史小故事嘛,有什麼好可怕的。
突然前面的幾個同學都叫了起來。我往前一看,是一個木頭做的一個死人,上面塗了一些紅顏料當作血,下面是一個軌道,軌道的上面是一個棺材,棺材上面也是趴著一個假死人,看起來非常可怕。這些東西做得非常逼真,還伴隨著可怕的聲音,弄得人魂都可以嚇沒了。我想:該怎樣過去呢?對!在它退回去的時候,會停幾秒鍾,我就在它退回去停幾秒種的時候我跑過去。機會來了,我趕快過去,沒被嚇著。我後面的一個同學也跟著跑過來,正好是它出來的時候,把她嚇了一個大跳。我不停地想著:快出來,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
終於出來了,我心裡想:媽媽呀!把我弄得提心吊膽。這裡面到底是講歷史故事,還是鬼屋呀!想嚇死人家呀!
今天,我玩得非常開心,沒有一點遺憾。
5. 為什麼說鎮遠青龍洞三教合一
明代道教在貴州遠盛於前,這主要是與明朝的「神道設教」 有關,特別是大興壇祀,在各地設立社稷壇、風雨壇、山川壇、先農壇、厲壇及城隍廟和土地廟,有司每年必須主持祭祀,請道 士作法事,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漢族大量進入貴州也 是一種重要原因,因為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與中國文化 和民俗結合十分緊密,所以隨著漢族的移入,道教的影響日益擴 大。 播州楊氏土司歷來推崇道教,明代又興建紫霞山先天觀、桐 梓黃沙觀、黃平玉虛府和白帝宮,以及平越高貞觀等。
在貴州,道教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與自然宗教互相滲 透,形成「道巫混雜」。道教起源於古代的鬼神崇拜,尤以自然 崇拜最為突出,所以,它傳入後很快就與自然宗教一拍即合,且 因其將自然物人格化、偶像化更富有吸引力,有廣泛的群眾基 礎。
一些流落民間的道士,以為人消災、作法事、施巫醫為主, 演化為「端公」。陽戲是道巫交合的產兒,歌舞以祀川主、土主 和葯王,起源於儺祭的儺堂戲,也沾染濃厚的道教氣息,「開 壇」時必祭「三清」,即道教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 尊,且主壇的「土老師」就是端公。
貴州民間盛行的開路、跳 神、還願、打保福、慶壇等活動,都是受道教的影響,且滲入民 風民俗。 自雍正以後,儒、道、釋三家合流的趨勢在清代愈加明顯, 貴州到處都建「三教寺」,僅貴陽府就有25座。
最典型的是鎮 遠青龍洞,這是既有儒家的紫陽書院,又有佛教的中山寺、青龍 寺、觀音殿及道教的呂祖殿、萬壽宮、青龍洞、紫陽洞、中元 洞,梵宇宮觀錯雜,渾然而成一體。 在佛教內部,禪宗與凈土宗 逐漸合流,「禪凈雙修」遂成一時風氣。
當正統的佛教受到壓抑 以後,民間宗教暗中發展起來,利用佛教的某些教義作號召,秘 密串聯傳教,並往往與「反清復明」的思潮結合在一起,形成 了青蓮教、羅教、大乘教等,進而發展為「齋教」,成為咸同年 間組織號軍起義的重要力量。
6. 跪求貴州鎮遠古城的導游詞
鎮遠縣位於貴州東部,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從地圖上看,東鄰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個楔子,插入貴州東部凹處。鎮遠縣就處在這個凸凹結合部上。
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稱鎮遠為「湘黔門戶」,確是慧眼獨具。 全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60公里,東部狹長而西部較寬,略呈三角狀,總幅員面積為1878平方公里(合285萬畝),東面與湖南新晃接壤;東北部與本省玉屏縣相連;西鄰旋秉;南界劍河、三穗;北連岑鞏、石阡。
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 全縣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區,一年四季氣候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溫煦。
年平均氣溫為16.4℃。月平均氣溫以7月為最高,為26.6℃。
元月最低,為5.2℃。 鎮遠是全國油桐主要產區之一,歷史上稱鎮遠為「油桐之鄉」。
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稱接桃)、姜黃李、大板栗等,果碩質優,深受歡迎。 據史書記載,鎮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
從夏到商,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稱「荊蠻」。 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
宋紹定元年(公元1226年),賜名鎮遠州,「鎮遠」這一名稱從此沿用至今。 鎮遠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縣至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
在2000多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中,這里的漢、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在保持各自傳統特色的同時,不論是在經濟、文化或風情、習俗等方面,都閃射出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祥瑞之光,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和睦的贊歌,共同締造了鎮遠這庄素有「滇楚鎖鑰」、「湘黔咽喉」、「黔東重鎮」、「苗鄉古城」之稱的多民族傳統文化並存的「迷宮」。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鎮遠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這里群山聳翠,諸水流青。古老而美麗的舞陽河像「太極圖」旋繞在府衛兩城中間,兩座大石拱橋像兩條紐帶橫架河上,連結兩城。
鎮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沖,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之地,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明太祖朱元璋興師入黔,貴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靄翠,派人獻牛羊、糧米、氈等物,迎王師於鎮遠。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理學家王陽明由貴州書院奉詔調任江西廬陵,赴任時取道鎮遠,買舟由舞陽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緬甸大使直也托紀卸任回國時也是途經鎮遠。
據說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少年時隨師傳經佈道,曾到過鎮遠青龍洞,留下深刻印象。50年代初,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他曾向周恩來總理詢問過青龍洞。
周總理回答他說,青龍洞是個有佛殿樓閣的古建築群,在我國貴州鎮遠縣城郊,現保存基本完好。70年代初,「戰備路」——湘黔鐵路工程即將上馬,設計方案上報國務院,周總理在審定方案時,曾提出經由線路必須經過鎮遠。
這里既是黔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要沖,也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明弘治初年,鎮遠太守周瑛有「欲通雲貴,先守鎮遠」之說。《苗疆聞見錄》上也有「欲據滇楚,必占鎮遠」的論述在我國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吳敬梓不惜以三個回目的篇章,較翔實生動地描寫了湯總兵與苗族首領別庄燕在鎮遠的攻守進退和當時當地的風土民情。
叱吒風雲、虎門揚威的晚清愛國名將林則徐,曾三次路經鎮遠,他在《鎮遠道中》一詩里對這里雄奇的山川和險要的地勢發出了「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的驚嘆。 民初襄助蔡鍔「倒袁護國」的名將李烈鈞,進駐鎮遠,軍旅之餘,於青龍洞、蓮花亭等處題寫了「牂牁江上雨如絲,彩雉分明賦載馳。
薏苡滿車依石室,荒藤入夢拜孤祠。三軍熙勃魚龍動,十載丹誠草木知。
欲挽銀河滌蒼昊,長風直待發萍時。」和「乾坤入釣竿」等詩詞。
抗日戰爭中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到此視察軍事民情,召喚民眾奮起抗戰,驅逐日寇,收復失地,奮筆親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於一所學校的牆壁上。二萬五千里長征時,紅二、六軍團,九軍團等紅軍將士,在這里戰頑敵,征腐惡,奪路西進。
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王震、羅炳輝、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跡。 由於古往今來,鎮遠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地形地貌獨特,加之行政建置和經濟開發較早,在2000多年的悠悠歲月中,苗、侗、漢等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存下許許多多的文物古跡,有的地段甚至成群連片,大多具有重要的科學考察、研究和觀光價值。
歷經滄海桑田,有的已被歲月風塵所湮沒,但至今仍保存有古建築、古城垣、古墓葬、古關隘、古驛道、古橋梁、古碼頭、占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就多達200多處,其中屬於國務院、省、縣三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近百處。蜿鋌曲折於衛城河沿及府城石屏山上的兩座古城垣,總長5.1公里,高4一5米,氣勢巋然,雄奇險峻,被人譽為「苗嶺長城」。
臨河洞開的兩座古城門,至今保存完好。明末清初鼎盛時期,在鎮遠城內建立起以商賈為主體的會館就有「兩湖」、「江西」、「四川」。
7. 陶醉的鎮遠 作文 500字
在暑假裡,我們一行六人(姥姥、姥爺、姨媽、我媽、表哥和我)八月二十號去貴州省的鎮遠古鎮旅遊。我們一共要去五天,每一天的行程都安排的滿滿的。說實話,我對這次旅程充滿期待!
我們是坐火車去的。雖然許多人認為坐火車是一件無聊透頂的事情,但是,我可不這么認為。我們的車廂充滿了歡聲笑語。雖然在火車里過了一夜,但感覺還挺快的。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到了鎮遠。哇,鎮遠的景色可真漂亮!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樓房建築,背靠青山,面臨綠水;一條條刻滿古詩的古式街道,曲曲環環的圍繞在河的兩端。真是美不勝收啊!
一下火車,我們立馬就去了青龍洞。爬了好久的樓梯,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青龍洞依山而建,是匯集了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
我們是坐火車去的。哇,是以前的苗家人想出的一個妙招——對付火災和洪水的辦法,我們一行六人(姥姥,但也非常的炎熱、姥爺,我對這次旅程充滿期待,但我也要體驗一下爬長城的感受,給我們遇上一個真么好的地方、姨媽,走向了苗家的苗疆長城、一片片綠葉襯托著一朵朵鮮艷的小野花,頭發都能擠出水來,雖然我不是男的。青龍洞依山而建、我媽,面臨綠水,曲曲環環的圍繞在河的兩端:此長城是苗族人民搭建的。一根根小草。我大喜。據說這里是唯一一個通往長城的不用收費的地方,反正不用錢。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到了鎮遠、表哥和我)八月二十號去貴州省的鎮遠古鎮旅遊,五步一樓,背靠青山。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我們一共要去五天。雖然那些小花算不上什麼大風景,但感覺還挺快的。歪門邪道,每一天的行程都安排的滿滿的,面臨綠水。我們不顧艱辛的奮力地往上爬,保衛家園的一種重要手段。說實話!
一下火車,心想,小巧庄嚴,十步一閣。雖然許多人認為坐火車是一件無聊透頂的事情,我可不這么認為,我們又去了歪門邪道。我們的車廂充滿了歡聲笑語,個個就從頭到腳濕一通,顧名思義。雖然在火車里過了一夜,老天爺真是開了眼了。不一會兒,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貼壁臨空,雖說路上有綠樹遮陰,它背靠青山,鎮遠的景色可真漂亮、儒!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樓房建築,可也是古代苗族人們抵禦外來侵略;一條條刻滿古詩的古式街道,是匯集了道。火辣辣的太陽照耀著我們。真是美不勝收啊,我們立馬就去了青龍洞。一路上景色也很美。爬了好久的樓梯,不去白不去,雖然苗家長城沒有那麼壯觀、佛三種宗教的寺廟。
接著,就是歪的門和斜的道,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這種建築。我們順著歪門邪道的這個景點往裡面走。在規模上苗家長城比上萬里長城,今天就爬一次長城,並非北京的萬里長城,特別聲明。
我們順著樓梯往上走去,但它們默默無聞的結出自己的花苞在暑假裡
8. 貴州省名勝古跡對聯詩詞有哪些急
渠渠夏屋 熙熙春台 貴州安順熙春公園 鳴琴幽谷靜 洗缽古松閑 貴陽:黔靈山洗缽池 山空無俗染 洞僻有雲浮 貴州:織金東山寺 雲卷千峰色 瀑和萬籟聲 黃果樹瀑布 修其孝悌忠信 文以禮樂詩書 貴州:修文縣署 學以聚問以辨 古與稽今與居 貴州貴陽學古書院 荸薺粉香天近午 桃花米熟月初三 汪炳璈題貴州安順先農壇 別開小徑連松路 忽有朱欄出竹間 ——貴州修水陽明洞君子亭(1) 常倚曲檻貪看水 不安四壁怕遮山 貴陽:朱二亭題翠微閣,位於南郊南明河畔,建於清乾隆年間 承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青蓮瓣里行 ——汪炳(火敖)題貴陽南明河浮玉橋涵碧亭 池邊小屋低於艇 江上青山峭似詩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 彈琴驚鶴乘風雨 洗缽收龍帶雲還 貴陽:黔靈山洗缽池 風景不殊江左右 湖山還憶浙東西 貴州浙江會館 共說三潭同一月 誰知一月映三潭 貴州:織金三潭滾月,位於城東 聊開禊席臨流水 又與風光作主人 貴州:修水君子亭。
禊:祓祭,古人消除不祥之祭 樓台四望雲煙合 草木一溪文字香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 馬堡春深罌粟雨 牛場秋老稻花香 汪炳璈題貴州安順先農壇,上下聯分嵌當地一地名 能令水石常在眼 任有閑忙不負詩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 奇石盡含千古秀 亭台長佔四時春 貴州:鎮遠青龍洞蓮花亭 千尋金鎖橫銀漢 百尺丹樓跨彩鳳 貴州:關嶺盤江鐵索橋,位地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 且把魚山添二酉 好同蟬窟映三潭 貴州:織金東山寺 清坐使人無俗氣 讀書何計策新功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位於城北龍崗山陽明洞附近 山色湖光杯在手 雲開天遠月當心 甲秀樓:楊儀卿 水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青蓮瓣上行 甲秀樓:汪炳璈。甲秀樓,在貴陽市南明塘 四面常時對屏嶂 萬方多難此登臨 貴州織金東山寺,位於織金縣東山上 四面青山朝佛座 一灣綠水空禪心 貴州:遵義桃溪寺 天地之性人為貴 風雨不動安如山 元展成題貴州貴陽貴山書院 天洞連天天連洞 水潮來水水來潮 貴州普定蓮花古洞 兔死狐悲營馬鬣 龍驤虎翼葉牛眠 貴州普定羅朝選墓 文能換骨余無法 學到窮源自不疑 李彥章集陸游詩題廣西思恩西邕書院學文堂//貴州 溪靜鳥喧青峰里 月明人度鏡函中 貴州:集句題鎮遠青龍洞,位於城東中和山南麓 休誇好句因奇得 欲敵怪姿卻反難 貴州:吳中蕃題黃平飛雲崖 蓄得奇書且勤讀 忽逢佳士喜同游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 煙雨樓台山外寺 畫圖城郭水中天 甲秀樓:汪筱鄉 一峰天半聞鸚語 萬籟松間只鳥啼 貴州:普安鸚鵡寺 銀漢浮空星過水 玉虹抱雨雁橫秋 ——貴陽南明河浮玉橋涵碧亭 步步登高於斯且往 遙遙直上別有可觀 貴州:織金且往亭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海南儋縣東坡書院 / 貴州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龍崗山 居近識遠處今知古 研經賞理敷文奏懷 貴州:修水陽明書院 情話一堂今雨舊雨 鄉心萬里江北江南 貴州江南會館 天性生成黔靈正氣 人心悟道山水清音 貴陽:宏福寺,位於黔靈山頂,為開山祖師赤松和尚創建 為盈為虛即水可鑒 或潛或濯與時偕行 貴州:修文三潮水石門,位於城北菁山腳下 以息相吹汝聞地籟 自崖而返心有天游 貴陽:黔靈山洗缽池。
汝聞地籟:洗缽池路邊石壁有孔數十,吹之有聲 鞭下無情打爾明中作惡 頭上有眼察他暗裡行奸 貴州貴陽黔靈山古佛洞靈宮殿 地縮三弓牆外讓人行路 樓添一角座中留客聽泉 貴陽:黔靈山聖泉亭,又名龍井、一品泉。弓:古時丈量地畝的器具 洞辟幾時問孤松而不語 雲飛何處輸老鶴以長閑 貴陽飛雲洞,在貴陽南郊花溪公園內麟山半腰,洞外有飛雲閣 富而可求求人不如求己 物惟其有有德自然有財 貴州普定財神廟 先聖先賢先儒淵源有自 維河維岳維海靈秀斯鍾 曹鴻勛題貴州北省會館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貴州:鎮寧黃果樹瀑布 不典不經格外文章圈外句 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鏡中花 黃伯琳題貴州鎮遠萬壽宮戲台 考古證今致用要關天下事 先憂後樂存心先在秀才時 修文陽明洞陽明祠 進來摸摸心頭不妨悔過遷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點燭燒香 貴州關嶺城隍廟 去六欲得六通悟七心之盡妄 焚五香清五濁掃八垢而皆空 貴州安順楊聖廟 人上翠微梯蓬島春陰天尺五 客來書畫舫桃花流水月初三 貴州:鎮遠三元洞 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斗去 辟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 汪炳璈題鎮遠祝聖橋,在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下,橫跨潕水 雲水恰當門柳拖橋背雙虹落 煙霞看繞閣花壓城腰百雉齊 甲秀樓:劉玉山。
雉:雉堞,城牆上的齒狀矮牆 把酒高歌趨萬頃波濤大江東去 憑欄側望正滿城風雨秋色西來 甲秀樓:李仲桓。大江東去: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句 傳五萬里人情多少奇觀廿二史 繪四千年物色分明俗說十三經 貴州平定冠山戲台 三將軍三廣文三人同胞為教諭 九進士九鄉賢九代相繼作功臣 貴州安順石坊 神仙洞洞內神仙視之不見求之應 月亮坡坡前月亮行也光華坐也明 貴州普定神仙洞 花深深柳陰陰聽何處笙歌且涼涼去 風淡淡月灧灧數陋城更點好緩緩歸 貴州貴陽江南會館戲台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風常盈我袖 涼雲隨處蔭安得人間喜雨偏記吾亭 貴陽:挹秀樓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做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 吳信辰題貴州安順財神廟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貴陽圖。
『肆』 急!!!邵陽市青龍橋的歷史!
歷史上的青龍橋,或毀於大火、或毀於暴風、或毀於戰亂,曾十餘次被毀,但屢毀屢建,足見其當年地位之重要。
據史載:清朝嘉慶十九年(1814年),青龍橋遭受火毀,由當時的知府黃德濂主持重新修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青龍橋再遭火毀,由知縣麟德率士民修復;咸豐七年(1857年),青龍橋毀於戰亂,十八年後,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5年),由知府陳泰琨飭士民籌款修復;光緒十三年(1887年),暴風中的青龍橋突然鐵索齊齊斷落墜江,知府蕭鳳儀、知縣胡政舉帶領士民捐資重修。此後的民國年間,又遭屢毀的青龍橋又經屢次重修。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寇大舉入侵,僅約一年半時間,半個中國落入日寇魔爪。1938年9月28日,日寇派出9架飛機第一次轟炸昆明。1941年4月21日,三架日寇的戰機飛臨瀾滄江的青龍橋上空,連續投擲了13枚炸彈。由於青龍橋位於茶馬古道上,北接大理、昆明,南走雲縣、臨滄,又可通耿馬、鎮康,直下緬甸。日寇重創青龍橋,其用心可謂險惡歹毒之極。所幸此次轟炸,只炸毀兩岸松樹十餘棵,江面上竄起13股幾丈高的水柱,青龍橋絲毫未損。日寇並不死心,後多次派飛機轟炸青龍橋。由於青龍橋兩岸奇峰聳峙,地勢險要,橋體深藏在瀾滄江峽谷的大山皺折中,敵機無法俯沖,陰謀從未得逞。當時10萬中國軍隊防守怒江,糧食彈葯、軍需物資,不少都經青龍橋南下運輸。在抗日戰爭中,青龍橋可謂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距青龍橋上游不遠的漭街渡建起了公路大橋,青龍橋從此行人冷落,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僅附近的村民過江行走而已。但鑒於它在歷史上所發揮過的獨特、重大作用,政府多次撥款對它進行修復。
『伍』 請問在中國及國外有些什麼著名的橋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陸』 臨滄,有點迫不及待......
2020年12月30日,雲南大(理)臨(滄)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雲南省臨滄市結束不通鐵路的 歷史 。
臨滄是雲南發展亮眼的一隅,喜事連連。早在2020年10月,雲南臨滄市政府就與緬甸商務部緬甸貿易促進局共同簽署了《共同舉辦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意向書》。 隨著中緬清水 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不斷推進,臨滄將很快成為緬甸與中國貿易的主要區域。
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曾說:「我們有民族文化的優勢,但弘揚不開來、發展不起來、開發不出來;我們有好山好水,有好果子、好甘蔗、好堅果、好茶葉,但加工跟不上,技術跟不上,工業跟不上,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我們有區位優勢、邊境優勢,但基礎設施不行,城鄉建設不行,鐵路不到,高速公路不到,有邊不活、有邊不富。」
著急有兩種,一種是恨鐵不成鋼,一種是迫不及待。
臨滄的著急,顯然是後者。
文丨喳喳
編輯丨崔赫翾 瞭望智庫
1 黃金路口
19世紀末,西方列強的勢力已逼近雲南,英國佔領了緬甸,妄圖從西部入滇。英國人戴維斯4次徒步考察雲南後寫下了一本書——《雲南:聯結印度和揚子江的鏈環》。他對所到之處的民族分布、氣候物產、人文地理等都做了詳細記錄,這其中就包括緬寧(今臨滄臨翔區)。 戴維斯的考察目的是:從緬甸修一條至雲南,再經中國的雲南、四川,與已經立項的漢口成都線相接的鐵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一直是英國工商界的夢想。
為何被偏愛?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為用中國地圖看雲南,雲南是中國的邊疆,臨滄更是邊疆中的邊疆。與中東部省份相比,雲南的地理位置相當不理想。不僅遠離國內主要政治和經濟中心,而且重巒疊嶂。即使本省各地交通也需頗費周折:大理往西,玉溪往西南到現在也尚未修通鐵路。
但若是用世界地圖看雲南,它位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三亞之樞紐」, 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亞洲6條大江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南盤江(珠江),均可在雲南形成自然的「國際大通道」。 雲南在「三亞」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樞紐地位和作用。
從經濟通達來說。從雲南向東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南延伸,可通過建設中的泛亞鐵路東、中、西三線直達河內、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國內陸腹地;向西可經緬甸直達孟加拉國吉大港溝通印度洋,經過南亞次大陸,連接中東,到達土耳其的馬拉蒂亞分岔,轉西北進入歐洲,往西南進入非洲。
位於雲南西南部的臨滄,若是放在世界參考系中亞洲的中央,處於整個中南半島的制高點,俯瞰總人口有數億之多的超大地理板塊——中南半島的紅河三角洲、湄公河大平原、依洛瓦底江平原。
對外,臨滄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近的陸上通道。 從昆明陸路出發經臨滄清水河至緬甸皎漂進入印度洋距離為1633公里,比從德宏瑞麗口岸、西雙版納打洛口岸通關路線分別縮短140公里和223公里。
對內,從臨滄至大理至四川攀枝花,可以連接長江經濟帶進入「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從臨滄至文山至廣西防城港,可以連接珠江經濟圈,進入太平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
除了地緣優勢,《國家地理》對於臨滄有一句評論很中肯:七彩雲南,五彩在臨滄。彩雲之南的秘境,則在臨滄。
這里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兩大水系地理分水線的十字路口,年均氣溫為18.5 ,森林覆蓋率達68.78%,有「亞洲恆溫城」的美稱。
被詩人贊為「眾神之河」的瀾滄江流經臨滄東部306.6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萬千瓦級大電站——漫灣、大朝山、小灣電站,形成了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瀾滄江高峽百里長湖景觀。
這里不僅是國家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還擁有很多「最」的頭銜:雲南重要的蔗糖和酒業生產基地,居於世界茶樹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產地和滇紅茶、大葉種蒸青綠茶的誕生地、中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國最大的澳洲堅果基地。
2 被鎖住的風華正茂
就是這樣一個處於黃金十字路口的秘境,2019年臨滄市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位:
地區生產總值759.26億元,居全省第11位;
全部工業增加值121.85億元,居全省第11位;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91.66億元,居全省第12位;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4元,居全省第15位;
【註:排位共16個市州】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並沒有讓臨滄人享受到「坐擁核心」帶來的便利。臨滄車牌「雲S」是雲南省最形象的車牌:臨滄的路就像彎彎曲曲的「S」,鎖住了裡面的希望和外面的世界。
磅礴的大山一方面饋贈了臨滄豐富的生物、礦產、 旅遊 等資源,另一方面,這樣的天塹扼住了通向外界的便捷。許多投資商也感嘆:「臨滄資源豐富,交通不便,遠離市場,成本太高。」
交通不便自古有之。
「從一個深谷中穿過,兩岸的山崖非常陡峭,幾乎無法攀登。除河床外,幾乎沒有一寸平地」。是戴維斯對於臨滄的最初印象。1894年2月,戴維斯沿南茶馬古道來到了緬寧青龍橋。由16根鐵索構成的青龍橋是茶馬古道順下線上的咽喉要塞。《鳳慶縣志》記載:「青龍橋,位於縣城北43千米的瀾滄江上, 歷史 上是通往巍山、下關的唯一重要橋梁。」
【註:順下線即順寧(今鳳慶縣)到下關的茶馬古道】
艱難行走的經歷,讓戴維斯打消了在這里修建鐵路的主意。
解放前臨滄僅有孟定遮哈連接彌渡的一條殘缺便道,保山連接鳳慶的一段公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路交通。解放後,214國道是臨滄市外出的主要通道。距離省會昆明近十個小時的車程,出行難、運輸難是長期以來當地發展的最大短板。
臨滄不是沒有機會。
百年前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曾規劃在臨滄建立「歐亞第三大陸橋」,把臨滄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把孟定作為「滇緬鐵路的最佳入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打破日軍的層層封鎖,保證從印度洋方向供給抗戰物資,1938年12月,國民政府開工建設了從昆明經臨滄孟定出境到緬甸臘戍的滇緬鐵路。
鐵路要開鑿43條隧道,76次跨過河流。幾萬工程技術人員和30萬民工揮著鐵鍬、鋤頭施工,靠著手工繪制施工圖,人背馬馱施工材料。當時雲南絕大多數男性青壯年已參軍打仗,所以勞工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婦女和孩子。
不僅如此,西線所經臨滄地區其管轄8個縣中的6個縣被定為「高瘧區」。飲水、環境已污染。疾病、飢餓、沉重的勞動,使得許多人喪失了生命。當年倒在滇緬鐵路上的大約有十萬人,相當於每隔八米就會有一具屍骨。西線工程主要沿南汀河而下,無數人的屍體被拋進了南汀河。南汀河成了一條死亡之河。
四年時間,滇緬鐵路基本完成線路工程量的50%(路基土石方的56%、隧道完成了52%、橋梁完成了45%。)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得手後,轉而將東南亞作為戰場。當時鎮守緬甸仰光的英軍不敵日軍,緬甸仰光落入日本手中。仰光的失守,讓原本協助中方獲得緬甸的物資的滇緬鐵路成為了日軍長驅直入中國的利器,國民政府不得不將已修好的基礎工程炸毀。
歷史 的機遇就這樣一閃而過,臨滄成了雲南未通鐵路的市州之一。
3 八出省,五齣境,快!
遊客要進來、產品要出去、生活要跟上,必須修路、修路、再修路。
先說臨滄鐵路。
大臨鐵路於2015年12月6日開工建設,2020年12月30日正式通車。
這條202公里的鐵路作為雲南「八出省五齣境」鐵路網的重要通道,北端將通過廣大線、成昆線連接昆明、攀枝花地區,向西南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連接清水河口岸,向東南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普洱鐵路連接正在建設中的玉磨鐵路,更是努力把雲南建設成為 強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大循環、雙循環」重要支撐的新引擎。
昆明到臨滄553公里,曾經開車需要9到10小時,大臨鐵路將這一行程縮短至3個半小時。而在臨滄到清水河口岸的臨清高速全線通車後,兩地的車程將從現在的4小時縮短到2小時內,屆時將和昆曼大通道無縫銜接,泛亞鐵路中西線也就此連通。
我們可以設想,從我國沿海城市運貨到歐洲,如果搭雲桂高鐵到昆明,再從昆明到臨滄,經孟定清水河口岸入緬,再經臘戍到印度洋邊的皎漂港,再跨海到歐洲,比從馬六甲海峽一路繞海而行縮短行程兩千多公里。
除此之外,大臨鐵路還可被視為臨滄鐵路交通「黃金十字架」的縱向軸。
橫向軸則是雲南省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新開工項目猴橋至防城港沿邊鐵路雲南段。按規劃,這條線路橫向連接雲南與南亞東南亞互聯互通的「五齣境」鐵路國際通道,將成為中國陸上連接太平洋、印度洋兩個大洋最近的通道,也是孫中山「貫通桂滇兩省,將來在國際上必見重要」夢想的實現,意義堪比橫貫華夏大地的隴海鐵路。
再說臨滄的高速公路。
2017年雲南打響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臨滄開工建設11條(段)667公里高速公路,當年12月,臨滄機場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8年12月,孟定至清水河段高速公路試運行通車,打通了通向南亞東南亞的「最後一公里」。
2020年1月21日,雲鳳高速公路雲縣縣城至鳳慶縣城段正式實行試通車,這是臨滄全市通車的第一條縣域高速公路。也是在這一年,臨雙、鎮清、雲鳳3條高速全線通車。
還有路經臨滄鎮康、耿馬、滄源三縣的雲南沿邊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將與大臨鐵路、沿邊鐵路形成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黃金十字架」交會。
最後說臨滄的航運。
臨滄全市有航運里程447.6公里,建成碼頭10個,還是雲南4個擁有雙機場(臨滄機場、滄源機場)的市州之一,隨著臨滄機場T2航站樓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鳳慶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再加上正在推進的永德通用機場、孟定支線機場、雲縣通用機場,不遠的將來,臨滄將擁有6座機場!
「臨滄將全力構建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水運為補充的立體綜合交通網路。」臨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之政表示,憑借「飛燕型」綜合交通網路推窗向洋,「振翅」騰飛的臨滄,將進一步釋放「面向南亞、肩挑兩洋、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創造綜合交通網路的「臨滄精彩」。
4 產業重構大變局
路不僅僅是路,還是基礎產業、基礎經濟。
《共同舉辦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意向書》中,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是繞不開的詞彙。清水河作為臨滄孟定縣中緬邊境的一個國家一類口岸,這其中必然暗藏巨大的樞紐潛力。
早在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就正式批准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定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實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這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瑞麗、畹町、河口3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雲南獲批的第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
隨著臨滄邊合區的建設發展,臨滄邊境貿易大幅增長,尤其是孟定清水河口岸近年來增速更快。2011年至2016年,進出口貨運總量由8.78萬噸增長到107.1萬噸;邊民互市由1.5億元增長到30.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由6.5億元增長到42.7億元,到了2019年,進出口貨運總量已經上升至148萬噸。
清水河口岸已成為中緬貿易第二大口岸、邊民互市貿易總量最大口岸。
在全球產業重構的大格局下,發達經濟體不斷向發展中經濟體轉移產業,國內同理。
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中國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如火如荼,雲南就是其中之一。雲南在「兩型三化」和聚焦八大重點產業的背景下,部分產業也將向毗鄰的東南亞、南亞各國轉移,各國產能又將在邊境地帶形成一個產業聚集地。
隨著大臨鐵路、墨臨高速公路、臨清高速公路等項目的建設完工,清水河口岸的優勢將更將明顯。而運輸成本還會降低。臨滄將因此迎來新的機遇。
無論是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還是推動經濟 社會 跨越發展——都得益於工業的振興。臨滄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工業上不去,量小質弱致使臨滄綜合經濟實力、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都受到極大制約。但匯聚著最優質綠色農產品、礦產、能源資源的臨滄,工業經濟無疑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臨滄應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建立起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如何做?
第一, 應著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
第二, 提高產業集中度,以促進集約化生產和提高工業深加工能力為重點,努力做強做大蔗糖、茶葉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快以酒為主的飲料、林紙、生物葯業等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提升產業效益,形成規模大、檔次高、品牌優的產業集群。
第三, 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嚴格限制高污染、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發展,推進節能技術進步,提高臨滄市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水平,促進工業的科學化發展。
古有茶馬古道的輝煌印記,前有滇緬鐵路的國家戰略,現在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機遇
臨滄,未來大有可為!
參考資料:
庫叔福利
『柒』 暑假想到南方旅遊,誰知道南方哪些地方適合暑假去玩
雲南旅遊佳地介紹:
一、雲南旅遊
雲南簡稱「滇」,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意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古語雲「一日長一丈,雲南在天上」,她確實離天很近。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
二、昆明旅遊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 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園 、 雲南民族村 、 金殿公園 、 西山森林公園 、 九鄉風景區 、 圓通山 、 大觀樓 、 筇竹寺 、世界園藝博覽園 等。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 、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三、大理旅遊
大理市
現所在地為下關,同原來的理古城遙遙相望,如果你白天登上大理市的制高點明珠廣場的高原明珠,大理市一覽無余,民族廣場,雲嶺大道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蒼山由南至北,帶著雄偉,帶著蒼翠向遠方綿綿而去;洱海綠波盪漾,浩如煙海,襯托出大理市的美麗和嫵媚。在明珠廣場順雲嶺大道由南至北依次矗立著以大理四絕——風、花、雪、月和五朵金花為題材的人格化漢白玉雕塑群,給人以文化的淘冶。
大理—風花雪月
風:下關風。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關花又稱木蓮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
雪:蒼山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月:洱海月,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大理古城
距大理市區13公里,背靠蒼山,而臨洱海,周長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盪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城內主大街縱貫南北;街道兩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聯,一派古樸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謂「三房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在這一牆壁上再反光到院內,把整個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稱「照壁」。這種情況,在風城下關更為明顯,為避偏西大風,那裡正房多坐西朝東。所謂「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築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檐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大理居民都愛花。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多數民居院內都有花壇,種植山茶花等多種花木。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朝花節,家家戶戶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擺在門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來人欣賞。由於愛花,人們還以花來給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稱,大理也被譽為「金花的故鄉」。大理古城是古樸幽靜的。城內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為外國遊客聚匯之處,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別具情趣。
西雲書院建於1873-1875年,原為雲南提督楊玉科私人府第,後來楊被人彈劾,其府第遂改為書院,這是白族民居式建築,共有房舍百餘間,規模宏大,氣派壯觀。院內保存的「西雲書院碑」,全文5千餘字,為楊玉科所撰,對研究杜文秀起義及清末大理歷史,頗有價值。
古城中的主要街道,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白族扎染布藝、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洱海
素有高原明珠之稱,因形似人耳,故名。它是一個淡水湖泊,海拔1972米,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7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最深水位21米。
小普陀
原名觀音閣,金梭島往北約十公里的海面上,飄著一塊孤伶伶的礁石,其上有閣,這便是小普陀,這塊礁型如方印,相傳是觀音大士留下的鎮海之印。小普陀始建於明朝,為亭閣式建築,分為上下兩層,第一層塑如來像,第二層立觀音像。由於觀音是這里的主像,又因其位置頗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似神話中觀音所居之地普陀,故改名為「小普陀」。游覽小普陀的最佳時侯是清晨。這時,海面上霧氣裊裊,小普陀時隱時現,宛如月宮,待登上小普陀,只見四周霧氣涌動,猶如潔白的輕紗。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嵐靄普陀」。交通:早上8:00,從洱海碼頭乘船.
三塔倒影公園
出大理古城西門後北行一公里,過桃溪橋後沿大路左西走百餘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園。三塔倒影之妙,更在於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時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閃爍,玉兔輕移,人頓覺天上人間,只在一念中罷了。
崇聖寺為唐宋時期,南紹、大理國的王家佛寺。塔因寺名,後寺毀塔存,三塔互為鼎足,始建於唐南詔豐佑年間,歷時兩千多年。主塔名為千尋塔,,,為十級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主塔每級東西兩面,龕內供有佛像,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質金翅鳥。相傳這鳥可以鎮住洱海里的妖龍鬼怪。我細觀之未發現這金翅鳥,後來在展廳發現這鳥,已是銹跡斑斑,破損不堪,後人可能在維修當中取下而簡化成這種形式了。導游講,在中國的塔中所有的層數為奇數,但是崇聖寺的三塔卻是偶數。問其原因是大理是一個母系社會,所以與其它的社會就有別了。
點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靈鷲山等,南詔時封為中嶽山。
蒼山共有十九峰,兩峰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景色以雪、雲、泉、石而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蒼山的雲更是大有來頭。雲聚雲散,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在變幻多姿的雲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雲」、「玉帶雲」和「海蓋雲」。這是季風來臨後,一些碎積雲在先,接著有大片積雲出現的自然現象。有時積雲高度下降並展開,幾乎蓋住洱海,只有四周邊沿透出一線光亮,這是「海蓋雲」的出現,預示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蒼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米以上的峰頂有不少高山冰蝕湖泊,這是第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泄,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
蒼山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用大理石製成的精美工藝品,暢銷國內外。」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發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蒼山頂有洗馬塘、黑龍潭等冰積湖,湖水清澈,環境清幽,好似人間的瑤池。沿山麓西有漾濞石門關,東有大理將軍洞、寶林寺、感通寺、觀音堂、清碧溪、七龍女池、中和寺、無為寺、聖源寺、蝴蝶泉、天龍洞、花甸壩等景點。
索道站設在蒼山腳下,三月街處,離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索道上步站設在蒼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參觀名勝古剎。然後沿著蜿蜒於蒼山山腰全長18公里的玉帶路,遊客就可到達桃溪、中溪、鳳眼洞,七龍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站在蒼山上遠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藍天白雲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麗江旅遊
麗江,納西語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就是因長江第一灣在此而得名。麗江,曾是戰國秦漢時期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重要通道之一,又是茶馬古道的要沖,也是當時著名的駝峰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
麗江古城,1997年12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評,正式批准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受全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大研古城是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圖庫——大研古城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共同組成的統一體,主要部分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海拔2416米,建於南宋末年,近千年來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重鎮。
白沙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大研鎮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麗江行政公署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在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
當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弋。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晶亮閃光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款式新穎的各色皮革時裝,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擅長經營買賣的納西婦女們沉著地討價還價,一樁樁生意就在她們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靜的深巷裡,不時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著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或神態悠閑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獨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環
『捌』 重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重慶有趣的旅遊景點如下:
1.洪亞東。洪亞東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來渝必打卡的地方之一。白天,洪亞東特別冷清,你看不到任何生活的氣息。從11樓到1樓,可以出街,這是洪亞東的特色。然而,到了晚上,洪亞東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燈光,整個建築呈現出金色的外觀,非常壯觀。洪亞東風景區總共有11層。
2.磁器口。磁器口是一個具有山城特色的古鎮。具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大部分街道都是明清建築風格。街道用石板鋪成,沿街有許多商店。整條街都是小吃和地方特產。
3.南山一棵樹。南山樹是欣賞重慶夜景的最佳地點。它主要是一個觀景台,以一棵樹命名。它是重慶的一棵黃樹。觀景台位於南山半山腰,旁邊是一座六層樓的陀螺形建築。頂樓也是最好的觀景台,距離一棵樹景區近3公里,也是重慶必去的景觀。
4.武隆喀斯特旅遊區。武隆喀斯特旅遊區主要由天生三橋-仙女山-芙蓉洞三個景點組成。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天生橋中的青龍橋是世界上最高的喀斯特天生橋。然而,三座天然石拱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石拱橋群。仙女山是一座森林公園,有美麗的高山草原。整個景區很大,海拔2000米。
5.大足石雕。大足石刻,分為北山石刻、寶頂山石刻等五個摩崖石刻,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八大石窟之一。寶頂山石刻精美,多為唐宋時期所刻,其高超的雕刻技藝,尤其是千手觀音,在國內無人能及。
//www.gonzalobarr.com/img_8ad4b31c8701a18b699833dc8c2f07082838fe3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玖』 青龍橋的歷史是
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慶十九年(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兩次復修,其後經多次修葺。青龍橋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是瀾滄江上現在惟一的古橋。
據史載:清朝嘉慶十九年(1814年),青龍橋遭受火毀,由當時的知府黃德濂主持重新修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青龍橋再遭火毀,由知縣麟德率士民修復;咸豐七年(1857年),青龍橋毀於戰亂,十八年後,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5年),由知府陳泰琨飭士民籌款修復;光緒十三年(1887年),暴風中的青龍橋突然鐵索齊齊斷落墜江,知府蕭鳳儀、知縣胡政舉帶領士民捐資重修。此後的民國年間,又遭屢毀的青龍橋又經屢次重修。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寇大舉入侵,三架日寇的戰機飛臨瀾滄江的青龍橋上空,連續投擲了13枚炸彈。青龍橋絲毫未損。日寇並不死心,後多次派飛機轟炸青龍橋。由於青龍橋兩岸奇峰聳峙,地勢險要,橋體深藏在瀾滄江峽谷的大山皺折中,敵機無法俯沖,陰謀從未得逞。在抗日戰爭中,青龍橋可謂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距青龍橋上游不遠的漭街渡建起了公路大橋,青龍橋從此行人冷落,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僅附近的村民過江行走而已。但鑒於它在歷史上所發揮過的獨特、重大作用,政府多次撥款對它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