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金三角最初販毒是哪個華裔
『壹』 糯康為什麼會執行死刑
糯康為緬甸撣邦人,湄公河流域「金三角」地區特大武裝集團販毒首犯,「糯康集團」長期從制販毒品、綁架殺人等犯罪活動,2011年10月,秘密策劃製造「湄公河慘案」,將我國「華平號」和「玉興8號」兩艘搭載13名中國船員的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劫持槍擊,致使13名船員全部遇難。
2012年4月25日,中老警方在寮國設下天羅地網,最終將其抓獲。
2012年12月20日,二審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鑒於案情復雜,法庭沒有當庭宣判。2013年2月26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糯康數罪並罰判處死刑。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嚴格依法按照死刑執行程序,於2013年3月1日依照執行死刑命令,在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臨場監督下對四名罪犯執行死刑。法院將採用注射方式對四名罪犯執行死刑。
『貳』 楊金秀是如何成為金三角的第一代毒梟的
金三角,一個盛產毒品的黑暗世界。我們從小就在香港電影中看到各種毒品交易,金三角這個詞我們也都耳熟能詳,作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地,金三角誕生了很多的世界毒王,其中有被稱為“鴉片將軍”的羅星漢,也有“海洛因之王”坤沙,還有電影《湄公河行動》中被中國警方逮捕的糯康。
曾經風雨飄搖地度過自己的前半生,這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傳奇女子晚年選擇了屬於自己生活。我們可以說她是厭倦了權力爭奪的生活,厭惡了這個紛雜的世界,她選擇離開,是良心發現,意識到自己罪孽深重,最後只想過過普通人的生活罷了。
人的一生,就如過山車一樣,有得意的時候,也會有失意之時,經歷一切過後,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更適合我們普通人。
『叄』 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並非金三角地區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後10多年時間)、坤沙後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寮國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由傳統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肆』 金三角毒梟糯康是哪裡人
緬甸傣族人,長期活動在緬甸--金三角--湄公河一帶。他的勢力范圍從大賭場至湄公河上游沿岸緬甸一側近百公里,他曾經在緬甸當過兵,原屬緬甸大毒梟坤沙集團成員。
『伍』 金三角兇殘毒王,擊沉中國船隻,綁架中國商人,他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兇殘毒王糯康最後的結局是,在中國法庭上被判處死刑。在2013年3月1日,糯康在昆明被處以死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今天正好是世界禁毒日,遠離毒品,人人有責,毒品不僅危害個人的一生,還破壞了整個家庭,甚至破壞了社會的安定,其實毒品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而我們在毒品上花費的每一分錢,都將會被販毒分子用來購買武器,去攻打緝毒警察。總之,遠離毒品,人人有責。
毒品擁有巨大的危害,它破壞人體自身的強,讓人產生幻覺,在迷幻的情況下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同時,毒品的價格昂貴,不傷人,為了吸收毒品開始盜竊殺人等行為,影響社會治安。如果一個人吸食毒品,那麼整個家庭也會遭殃。每年因為毒品有很多的緝毒警察都會在繳獲毒品的抓捕販毒呢的行動當中。總之毒品我們碰不得。
『陸』 緬甸最大女毒梟:擁有中國血統,4歲開始玩槍,人稱「女皇帝」,她是誰
緬甸最大女毒梟:擁有中國血統,4歲開始玩槍,人稱「女皇帝」!
金三角地區,是全世界有名的毒品源位於東南亞的三個國家邊境處,這里曾經出現過很多個著名毒梟,其中羅星漢可是全世界首個毒王,但是很難想像,在他之前,稱霸這里的其實是個有中國血統的女人。
但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楊金秀突然退出了毒品市場,在緬甸仰光市中心蓋了一棟大房子,過著平淡的生活。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楊金秀和羅星漢後來相繼受到了打擊。1963年,楊金秀等人被政府軍抓了起來。她鋃鐺入獄,吃了5年牢飯,5年的監獄時光,貌似讓她重新領悟了人生,後來她在仰光過起了平淡的生活。
經過幾年的牢獄生活,她也懂得了平靜歲月的珍貴。一直到二零一七年,楊金秀去世,她一次也沒有干擾過政府。如果不是這樣,恐怕她也活不到九十歲高齡。
『柒』 羅興漢祖籍是什麼地方
美國銷路最廣的雜志之———《讀者文摘》曾經把羅興漢稱為「鴉片將軍」。如果我們把東南亞「金三角」稱為「鴉片王國」的話,那麼這位「鴉片將軍」就是該王國第一代」王朝」的創建者。
「金三角」的第一個大毒梟是羅興漢及其販毒集團。該集團在「金三角」的活動,使得「金三角」成為舉世聞名的毒窟、並孕育了下一個更大的販毒集團——坤沙集團。
羅興漢(Lo Hsing -han)生於1934年,緬甸撣邦果敢人。
亦說他是華裔,羅興漢是他的中文名字,但從羅興漢的曾祖父起,羅家就一直住在果敢,他的緬甸名字叫「畏蒙」。羅興漢出身大戶人家,是村中首富,其父人稱羅四老闆,有四個兒子。
『捌』 那些流落緬甸的中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流落緬甸的中國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約14萬人,生活在以果敢為核心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轄1縣、1市、2鎮、15個鄉。第一特區設1縣1市1經濟特區,即果敢縣、老街市、清水河經濟特區。是一批追隨明永曆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
三是華族:首批定居緬甸的華人,據說是在幾個世紀前移入緬北克欽邦附近山區的玉石商人。他們是從雲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個廣東籍商人經新加坡來到緬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國侵佔了整個緬甸,並把它並入成為印度的一個省後發生大規模移民潮,大量華人通過海峽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緬甸。目前華族占緬甸總人口的3%,
緬甸華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數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人人數已達19萬4千至3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 。他們創辦華文報章、華校、並設立社團。1950年,仰光有4家華文日報、3家周刊、而全緬甸也有超過200所學校。
四是勐穩族,主要以居住在緬甸北撣邦貴概大勐宜。是早年從德宏芒市一帶遷徙出去的漢族,目前人數大約為一萬左右。
『玖』 毒王坤沙
主宰「金三角」的人——坤沙
「金三角」是當今世界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鴉片貿易在這個「沒人管」的獨立王國歷來都是一樁公開的買賣。繼羅興漢之後的鴉片大王坤沙就是「金三角」之主。他的本事不僅只表現在販毒方面,他治軍恩威並重,對於吸毒的部下一律槍決。坤沙說,我是撣邦的領袖,販毒是為了我的民族解放。 他以鴉片大王而聞名,但有的外國記者則說,他簡直是一名宣傳鼓動家,在社會活動方面很有能耐。
1、「金三角」的罪孽 最初的「金三角」不過是泰國、寮國、緬甸交界處的一塊土地。湍急的湄公河常常夾雜著大量泥沙,倒灌進入夜賽河,久而久之,便在兩河之間形成了一塊小小的三角洲。這塊三角洲,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每年三四月份,莊稼一片金黃,「金三角」因此而得名。今天人們指的「金三角」地區,范圍要寬得多,它包括緬甸東部薩爾溫江兩岸,撣邦高原,泰國西北部清萊府、夜豐頌府和清邁府一帶,還包括寮國西北部琅甫塔盛豐沙里盛琅勃拉邦省和南塔河沿岸。「金三角」總面積在15萬至20萬平方公里之間,但其實際面積到底有多大,誰也無法弄清楚。「金三角」的「金」字在如今更多的是指這兒出產的毒品為毒果們撈取了無以計數的美金。「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區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遍布密林,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於罌粟生長。但該地區交通極為閉塞,除了有一條簡易公路從泰國清萊府的首府清萊通向「金三角」的中心腹地——泰國的萬欣德鎮外,各村寨之間主要由羊腸小道所聯結,馬幫仍是這里的主要運輸方式。如果山民種植罌粟以外的其他經濟作物,收獲後要自己肩挑背扛,長途跋涉兩三天,才能在平坦地區找到買主,實在「得不償失」。而種植罌粟,不需種植者出屋,就自有買主上門,甚至買主就常駐在村寨里。「金三角」的山民靠種稻米作口糧,種鴉片換現金。鴉片是現金的等價物,有了鴉片就能有現金,有了現金,就能買金銀首飾、槍支、牲畜和收音機,還可求醫看病,況且罌粟的價值要比其他經濟作物高得多。
「金三角」也是一個多民族地區。瑤、苗、濃、拉枯、僳僳、佬、撣(泰)、佤、阿卡(哈尼)、克那等各族山民在這兒的成百上千個村寨繁衍生息。許多民族中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國籍,也不知邊界為何物。關於「金三角」的人口總數,一般認為共有3000多個村寨,100多萬人口,但確切數字,自然誰都無法弄清楚。「金三角」是緬甸、泰國和寮國三國的結合部,也是這三個國家的邊境地區。「山高皇帝遠」,三國政府的手難以深入,鞭長莫及。它因此是個「三不管」,實際誰也不願認真去管的地方。長期以來,這里就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又因盛產鴉片,所以成為「冒險家」的樂園。「金三角」山區里的許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瑤、阿卡等族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刀耕火種的習慣,其村寨圍繞著新辟耕地不時遷移。這一原始生產方式很適宜種植罌粟。因為種罌粟無須高明復雜的技術,當人們把一片片茂密的叢林砍倒燒毀後,僅肥沃的腐殖層就可以連續幾年使鴉片豐收。當地力耗盡時,又開辟新的耕地,反正那裡眼下還有無邊無際的土地可供利用。只是森林遭到了嚴重破壞,長此下去,自然會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是誰把第一粒罌粟種子撒在了「金三角」,使這塊千百年來曾與世隔絕、根本不知鴉片為何物的「世外桃園」變成了世界著名的毒窟、罪惡的淵藪呢? 西方學者觀察、研究的結果——正是西方人自己。早在1825年英國佔領下緬甸不久,一家英國公司便把大量罌粟種子運進了撣邦;1886年英國佔領整個緬甸後,強迫撣邦人民大規模種植罌粟,鴉片產量亦十分可觀。英國殖民者曾把這里生產的鴉片大量運到中國銷售,牟取暴利。此後,罌粟花便在撣邦地區一直開放,並曾蔓延到緬甸的克欽、欽、克耶、曼德勒、勃固、實皆、馬圭等邦、剩因此,英國人是「金三角」罌粟的最早播種者。
看到英國人從鴉片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當時已佔領印度支那地區的法國人也垂涎三尺,便組織印度支那地區的富商大賈,從「金三角」向自己控制下的越南、柬埔寨和寮國三國大規模販運鴉片,從中抽取巨額稅金。以後,更乾脆直接派遣「專家」到越南、寮國北部地區,向苗、瑤、佬、泰等土著居民傳授罌粟種植、鴉片收割、提煉和銷售等方面的技術知識,使這些地區的鴉片生產迅速發展起來。和英國一樣,法國從鴉片販賣中掠奪了巨額金錢。據統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從印度支那掠奪的金錢總額中有一半來自鴉片貿易。這個地區的少數民族酋長們也從鴉片貿易中撈到好處,在崇山峻嶺中過著王侯般的生活。而法國人留給當地廣大少數民族的,則是貧困、愚昧和新的罪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重返印度支那,為了對付共產黨,法國和當地的部落酋長再次聯合起來。雙方合作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法國人購買對方生產的鴉片,而少數民族首長則答應以千萬之眾「協助」法國人打共產黨。這樣,寮國西北部地區,即「金三角」中屬於寮國的那一部分,罌粟種植和鴉片貿易依然保持著「繁榮局面」。
到了本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人填補了法國人在印度支那遺留下來的「真空」,幫助南越西貢政權作戰。美國政府如法炮製,派遣中央情報局官員,幫助寮國上寨山地民族(主要是苗族)中的反共酋長們訓練、組織武裝,發給精良武器,拉他們打共產黨。但是,只有在美國答應購買對方的鴉片之後,才換取了山地民族的支持。最初,美國把收購的鴉片運回國內提煉成麻醉葯品,供醫療部門使用。但為時不久,就供大於求,無力「消化」了。於是,美國乾脆撕下人道主義的面紗,與毒梟合作,轉而向東南亞各國和其他地區推銷。這樣,在東南亞地區就陸續出現了許多販毒集團。它們在鴉片收割季節,麋集「金三角」,瘋狂收購。而在越南作戰的美國士兵為了尋求刺激,也大量吸起毒來。而且除本身吸毒外,還利用種種條件把毒品夾帶回國。一時間,越南的西貢競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毒品集散地。「金三角」的鴉片貿易在1960年以後進入「黃金時代」,它生產的各種毒品無聲無息地向西方各國和世界各地涌去,強烈地震撼著整個世界。目前,在這塊殺機四伏、神秘莫測的,「三不管」地帶,起主要作用的有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當地的山地民族,這是「金三角,種植罌粟的主力。他們經濟落後,生活貧困,無文化教育可言。他們把鴉片當成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因此導致許多人(包括七八歲的兒童)吸食成癮。這也是「金三角」鴉片禁而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股力量是國民黨軍隊殘部。第三股力量是武裝販毒集團。自「金三角」鴉片貿易「興旺發達」以後,許多不法之徒看到其中大有油水,便紛紛成立走私武裝,大於毒品貿易,控制了毒品的收購、提煉和走私活動。一般專家認為,「金三角」的罌粟種植面積達67000公頃,其中緬甸最大,達6萬公頃左右,泰國和寮國備為3500公頃。一般年產鴉片1200噸左右,有的年份高達1000噸。緬甸鴉片種植多,自然產量就大,年產量在900—1200噸左右,寮國年產量為200—300噸,泰國產量相對不多,僅35噸左右。在「金三角」地區,鴉片貿易是一樁公開的買賣。任何人都可以像購買其他日用品一樣在集市上買到鴉片。還有專門為痛君子們服務的各類煙館。例如在緬甸撣邦東部一些村鎮、集市南坎、八莫、木姐、姐高等地,都有這樣的鴉片零售店、煙館和煙攤。煙價一般大約為1200緬元一磯(當地的一種計量單位,每比大約等於1.5公斤),如按人民幣計算,大約為200元1公斤。在「金三角」地區,當地居民消費的多是未經加工提煉的生鴉片,由於「近水樓台」,許多人都吸食鴉片。據調查,在泰國北部的山地民族中,阿卡族約16.5%的男性有煙癮。其他山民吸食鴉片的比例分別為:苗族12。7%,瑤族10.2%,僳僳族5.1%,克倫族2.3%。然而,「金三角」地區鴉片產量的絕大部分(約占年產量的80%至90%)及其提煉後的產品——各種等級的嗎啡和海洛因等,被走私到整個東南亞以至世界上許多地區,主要是通過東南亞的重要港埠分別運往日本、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國。至於轉口部分,則主要從曼谷、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新德里等機場走私到歐美。在60年代以前,從「金三角」走私出去的,大多數是未經提煉的生鴉片。此後,走私出去的主要是海洛因,因為從鴉片中提煉出的海洛因等毒品(大約每10噸鴉片可提煉1噸海洛因)既可吸食,又可作針劑注射,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而且價格昂貴,體積輕微,便於攜帶,適於走私。每年由「金三角」生產出來的毒品中,有50—60噸海洛因,全部走私到東南亞和美國等各地。為了把毒品運出,販毒分子找了許多巧妙辦法,如藏在豆芽清洗機里、塞在瓷塑像里、密封在鍍錫鐵皮罐里,上面還貼有荔枝罐頭的標簽,或者把毒品縫在出口的金魚肚子里,還有的把毒品裝進避孕套,然後咽到肚子里,再飛往西方國家。「金三角」的毒品買賣中心為緬甸的班羊鎮,毒梟們在這里購買毒品後,利用騾馬馱運,經人煙稀少的邊沿山區運到緬甸邊境的勵罕。由班羊鎮到勐罕,徒步需20餘天。沿途重巒疊嶂,虎豹出沒,土匪眾多。毒品走私者為防備猛獸吞噬和當地強人攔截及抗拒政府關卡武裝人員的圍捕,大都組織成煙幫結伙而行。各煙幫配備武器。武器裝備的多寡、優劣,全視煙幫資本多少、組織大小而定。槍支大多為卡賓槍、沖鋒槍、來福槍、三八式、七九式、輕重機槍甚至小型迫擊炮。組織強大的煙幫,騾馬多達上千匹,人員二三百。最小的煙幫也有騾馬百餘匹,人槍二三十。鴉片運抵勐罕後,批發或分銷給來自泰國、越甫、寮國、柬埔寨,甚至馬來西亞和其他國家的毒品販子,轉運或輸出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和世界其他地區。
在「金三角」地區,販毒集團強迫當地山地民族賣出的鴉片價格,不過每公斤70—90美元,提煉為海洛因後,也不過每公斤800—100美元。但在曼谷黑市上,每公斤海洛因的價值1.5萬至2萬美元;而在西歐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其黑市批發價上漲為12萬美元;當海洛因在美國紐約時,黑市批發價又上升到20萬至22萬美元;但若拿到其他美國城市零售時,每公斤海洛因可價值230萬美元。為什麼會有這樣高的利潤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毒品販賣是非法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各種措施,對走私、販賣鴉片、海洛因等毒品「圍、迫、堵截」。因此,這些毒品最終到達吸毒者手中,得經過重重「關卡」,這就使得其價格不斷上漲;第二,癮君子們消費的海洛因,並非純度很高的海洛因,而是經過層層中間販毒者加入其他物質,諸如奎寧、砂糖、頭痛粉等,最終成為海洛因含量很小的毒品,並不斷提高價格所致(最純度可由最初的80%下降為3—5%)。我們以美國市場銷售的海洛因毒品為例說明。跑外的毒品商在泰國曼谷買到海洛因含量為80%的毒品。運到國內賣給第一道中間商,每公斤價格5萬美元;第二中間商在其中加入砂糖和奎寧(每公斤海洛因加1公斤砂糖和奎寧),使之成為海洛因含量為40%的粉末,以每公斤6.5萬美元出售給第二中間商;第二中間商買到海洛因含量為40%的粉末後,再往每公斤中加入600克砂糖,分裝在250克的小包,每包售價1.5萬美元;零售毒品商買到這種小包裝粉末後,再一次加入砂糖,使其成為海洛因含量僅為3—5%的粉末,分裝成更小的包,分發給街上的小毒販出售。這樣,原先在「金三角」每公斤800至1000美元的海洛因,此時便成為價值2萬美元以上的昂貴毒品了。
坤沙的詳細資料
http://www.jhnews.com.cn/gb/content/2004-06/25/content_291989.htm
『拾』 從打工仔到成為金三角大毒梟的譚曉林,他究竟有著怎樣傳奇的人生
譚曉林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打工仔到最後成長為金三角的大毒梟,他的人生可謂是非常精彩了。
金三角這個地方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這個地方生產罌粟,所以世界上很多毒品都是從金三角這個地方運出去的,也有很多著名的金三角大毒梟,而譚曉林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讓人感覺很驚訝的是,其實譚曉林之前沒有任何背景,而且家裡一貧如洗。
而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後,他的岳父就開始扶持譚曉林,譚曉林也是不負岳父的囑托,慢慢地實力也越來越強,生意上打理得也越來越順,後來他自己就成為了金三角的一個大毒梟,開始向國內販毒走私。
不僅僅如此,因為他的資產變得越來越多,他也意識到自己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他還組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隊伍用來保護自己的愛,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退伍軍人,所以戰鬥力也算是比較強,還有屬於自己的武器,就在他被抓獲的時候,這些人還想要把譚曉林直接堅持回去,不過最後他還是被抓獲了。